莫之知避
文学理论一、文学理论课程的性质又称文学概论,是中文专业的主干基础课二、学习文学理论的目的 1、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念 2、培养理论思维能力 伽达默尔:人类最高的幸福在于“纯理论”。 叶朗认为: 一个当代大学生,就他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来说,不能只有具体学科的知识,如物理学的知识,经济学的知识,法律学的知识,等等,而且还应该有纯理论的兴趣和知识,其中包括哲学的兴趣和知识,也包括美学的兴趣和知识。一个当代大学生如果缺乏这种纯理论的兴趣和纯理论的知识,那么他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是有重大缺陷的,因为他只有实际生活的知识,而缺乏人生的智慧。3、提高文学创作、欣赏和批评的能力 下面两联诗,那联最好? 重帘不卷留香久, 古砚微凹聚墨多。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三、教学安排与学习要求 1、教学安排 2、学习要求 1)明确概念,领会原理 2)理论联系实际 3)适当阅读几本文学理论名著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原诗》、 《艺概》、《人间词话》、《美学散步》《诗论》、《文艺对话录》、《诗学》、《美学》、《判断力批判》 绪论 一、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1、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文 文学理论 艺 文学批评 学 文学史 2、什么是文学理论的几种观点 1)文学理论就是文学理论史(陶东风教材) 2)文学理论就是文学批评理论 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 王一川的《文学理论》 3)文学理论就是文化理论 卡勒的《文学理论》 南帆的《文学理论新编》 2、文学理论的学科品格 1)科学性2)开放性3)实践性4)中介性 文学现象—文学理论—原发性理论 文学现象—儒家文论—儒学思想 二、文学理论的边界(范围、界域)1、一般说,文学理论研究包括三个方面1)专门研究文学的某个问题,如叙事学2)与其他学科联姻的文学理论研究,如 文学哲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文体学 文学语言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文化学 文学人类学3)把文学本体当作研究的对象和中心,研究文学与时代、社会、历史、文化、民族、人性、心理的关系,研究文学的性质、特征、价值、形式、发生与发展等,回答文学是什么的问题,如《文学原理》。2、关于文学理论边界的争论 一派主张扩容,即把“街心花园”等文化现象纳入到文学研究中去,陶东风、金元浦可为代表。原因: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模糊了。 另一派主张守界,固守文学的基本界域,反对把“街心花园”一类文化现象纳入到文学研究中去,童庆炳、朱立元可为代表。原因是:“街心花园”之类是物质的审美, 不是理性精神的审美我们认为:文学理论的边界是移动的,因为文学理论要向风景无限的文学和人生体验开放。所以,文学理论没有固定的围栏。 但是,文学理论的边界又不是漫无边际的,文学理论是一种“作为人生体验的语言表达的文学的自由思考”,它有一个伸缩自如的人生围栏。三、中西文学理论比较 (一)表现与再现 西方文学观念重摹仿、再现,中国古代文学观念重表现、抒情 西方:古希腊的“摹仿说”—文艺复兴时期的“镜子说”—批判现实主义的“再现自然与生活”; 中国:诗言志—诗缘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神韵说(王世祯)、性灵说(公安三袁)(二)教化与审美 中国文论重教化,西方文论重审美 中国:孔子的“兴观群怨”—《毛诗序》—刘勰、韩愈的“文以明道”、“文以载道……强调文学的功利主义价值观; 西方:亚里斯多德—伊壁鸠鲁派—贺拉斯—康德、黑格尔—王尔德……主张文学的审美无功利性。(三)思辨与感悟 西方文论偏于理论形态,具有分析性、系统性;中国文论偏于经验形态,是感悟式、印象式 中西文论差异的原因: 1、哲学基础不同: 西方哲学:主客二分(实体、二元、超验) 中国哲学:天人合一 2、知识论背景不同 3、文学实践基础不同 关于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 1、哲学方法 2、逻辑方法 3、具体学科的方法,如心理学方法、社会学方法、伦理学方法等 第一章 文学属性 一、文学观念的嬗变 (一)文学的含义 1、文学的原初含义:文章与博学 “文学”一词最初出现于《论语.先进》,被列为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之一:“文学,子由、子夏。” 《荀子》: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凡有文采的语言作品和显示渊博学识的作品,均可称为文学。 章炳麟: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2、文学的狭义: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 (梁) 肖子显《南齐书.文学传序》:“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莫不禀以生灵,迁于爱嗜。” 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儒学、玄学、史学、文学。把文学从广义大家庭中分离出来,确立了文学自身的地位。 (二)文学观念的嬗变 美国艾布拉姆斯的 世界 文学“四因素”说 | 作品 / \ 艺术家 欣赏者1、摹仿说(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1)观点:文学是对现实的摹仿,以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为代表 2)中国的“感物说”与此类似。 《易.系辞》:观物取象 刘勰: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荆浩:度物色而取其真 叶燮: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 3)摹仿说的特点、长处与不足 A、在文艺是什么问题上,主张文艺是对现实的摹仿; B、在文学创作问题上,认为文学的成功取决于作家的理性力量; C、在作品上,坚持思想内容决定语言形式; D、在读者上,强调阅读要理解作家原意; E、在文学理论问题框架中,强调社会现实成为观注的焦点。 该说强调了文学与生活的联系,忽视了文学对情感的表现2、表现说(作品与作家的关系) 1)观点:文学是主体情感的表现,西方以华兹华斯等为代表 2)表现说的特点、长处和不足 A、在文学是什么问题上,强调文学表现自我情感; B、在文学创作问题上,认为文学的成功来自作家的情感、想象力和天才 C、在作品问D 、在读者问题上,阅读要全力理解原意; E、在文学理论框架中,作家的主体能力(情感、想象力、天才)成为关注的焦点。 该说过分重视文学对情感的表现,切断了文学对生活的联系。 3、实用说(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1)观点:认为文学的功能是愉悦和教育,中国古代的“教化”说,西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可为代表。题上,强调情感具有决定地位 2)实用说的特点、长处与不足 A、在文学是什么上,主张文学的根本在于服务现实的功利需要; B、在创作问题上,文学的成功取决于作家的现实关怀 C、在作品上,坚持现实功利性、内容决定形式 D、在读者问题上,强调读者要要全力实现原意E、在文学理论框架中,现实需要成为关注的焦点。 实用说突出文学的现实关怀,但片面突出教育因素,抑制甚至扼杀了文学的快乐因素。4、客观说(作品与形式的关系) 1)观点:认为作品一旦完成就具有客观性质和独立的“身份”,和生活、作家没有联系,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新批评可为代表 2)客观说的特点、长处与不足 A、在文学是什么上,认为文学的本体在语言形式; B、在文学创作C、在文学作品问题上,坚持语言决定意义,形式决定内容; D、在读者问题上,阅读是读者的自主创造活动,不要全力理解作品的原意。 E、在文学理论问题框架中,文学文本形式成为关注的焦点。 客观说强调文本的自足性,轻视文学的思想内容,排斥文学与生活的联系。上,文学的成功取决于作家的语言力量; 二、文学的文化属性 (一)文学是一种文化形态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学派的雷蒙.威廉斯和理查德.霍加特分别于20世纪50年代出版了《文化和社会》、《文字能力的用途》,霍加特还创建了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后被称为“伯明翰学派”,他们非常重视文学的文化性,对当代文学的文化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世界许多文学理论和批评流派都很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如解构主义、符号学、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等。1、文化的含义 文化一词 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ruye,原义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15世纪以后,逐渐引申使用,指对人的品德与能力的培养。 在中国源自《易经》,为文治教化之义,汉代刘向《说苑》:“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泰勒的定义和梁漱溟的定义,见书P28 文化的广义:指人类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称。 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 杰姆逊认为,文化有三个起码的含义:一指个性的形成,个人的培养;二指文明化了的人类所进行的一切活动;三指日常生活中的吟诗、绘画、看戏、看电影之类。2、文学是一种文化形态 1)我国古代,文学隶属于一般文化。文学与政治、宗教祭祀、道德教化活动融为一体。《汉书.武帝记》:“选豪俊,讲文学。”《论语》:“文学,子由,子夏。”所以在汉以前泛指一般的文章博学或文献经典。2)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是一种符号的精神文化。3)威廉斯认为,西方“文学”(literature)一词的最初用法表示“读写能力”,到18世纪才越出“读写能力”意义,表示富有审美特性的想象性作品。4)(美)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文学就是一个特定的社会认为是文学的任何作品,也就是由文化来裁决,认为可以算作文学作品的任何文本。”参考资料: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