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
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在比较文明古国之后说“: 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历史文化, 向以其悠久著称宇内, 又以其灿烂的光辉炫耀于世界文化之林。中国人民为有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初涉炎黄文化这个领域的我, 真有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 令人眼花缭乱; 又如刚刚丢下妈妈的奶头、开始蹒跚学步的幼儿 , 但是步总是要学着走的。这些天来, 一直蕴藏在我内心的, 是如何找到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结合点。我想,历史上, 文化人总是背着难以息肩的重负, 走着布满荆棘的道路, 在优秀历史文化中吸取着前进力量。众所周知,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 中华民族历经风雨沧桑, 但总能战胜困难, 不断前进。她的历史, 她的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劫难而发奋图强, 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生机, —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中, 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历史文化的渗透力和凝聚力。在当前, 传承优秀历史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是我们每个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历 史 文 化 的 民 族 性 并 不 排 斥 时 代 性 。相反 , 任 何 — 个 走 在 时 代 前 列 的 民 族 , 其 优 秀的 历 史 文 化 都 是 民 族 性 和 时 代 性 的 统 一 , 或者 说 是 民 族 特 色 与 时 代 精 神 相 结 合 。一 个 与时 俱 进 的 民 族 , 必 然 随 着 时 代 的 发 展 而 弘 扬优 秀 的 历 史 文 化 , 继 而 形 成 当 代 的 先 进 文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首先要正确对待历史文化, 继 承中华民族 的优秀历史文化。在任何时代,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神 都 不 可 能 脱 离 历 史 文 化 而 孤 立 地 进 行 。历 史 文 化 是 在 人 类 文 明 进 步 的 过 程 中 形 成的, 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世世代代起作用的那些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 虽然带有历史的痕迹, 又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人们所认同。历 史文化不 等于文化典籍, 继承优秀历史文化就 不仅仅是 对文化典籍的注释。写在书上的并不 就是实有的 ; 文化典籍中的精华也不就等于历 史文化的全部。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 就是把民族历史中优秀的文化精华并与当代实 践相契合的那一部分加以弘扬, 使其不停留在书本上、不停留在历史文化的层面上 , 而是成为 当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组成部分。这才是我们研究、弘扬历史文化的目的之所在。文化原本只能以人心、民族和社会(地 区)之精神气质为生存和生长的居所。即是说, 它天然就具有无法根除的“ 地方性”或“ 区 域性”, 这是“ 民族性”的生存论意义所系。因此,文化是不能强行分配的, 它只能通过 不同文化系统或层面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而 达到共享。 我们研究和继承历史文化, 这一命题本身就是表明, 我们不是“ 返本”, 也不是“ 复古”, 更不是奉行文化保守主义。我们的确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我们造就过雄汉盛唐, 创造过令世界叹为观止的伟大发明, 可我们也有过国弱民穷, 出现过“ 历史的倒转”的现象。诚然, 是当今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把中国的历史文化推向世界, 而不是历史文化把一个曾经是贫穷落后的中国推向世界。我以为关键的问题在于,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一柄“ 双刃剑”, 其中保守的方面是社会进步的重负, 所以社会进步必然表现为对历史文化的保守方面 的突破与革新; 而优秀的历史文化却凝聚了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 成为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延续的精神力量, 所以一个民族的发展和复兴, 必然包含着对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没有继承, 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以, 我们 要 饮“ 水 ”思“ 源 ”, 对 历 史 文 化 不 是 全 盘 继承, 更不是“ 尊孔读经”, 而是立足当代实践, 继承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因为, 只有立足于时代和民族的需要, 并同推进改革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在一起的继承, 才是对优秀历史文化的真正继承。历史文化, 它 不是一尊雕 像, 而是一道 洪流, 离开源头越远, 愈加就汹涌澎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继承历史文化。研究、继承和弘扬历史文化, 从本质上来说, 就是一种建设、一种创新。研究和继承优秀的历史 文化, 是面向时代的一种创造, 是在创 造中继承, 在推陈中出新, 使优秀的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所谓时代精神 , 是时代的主题、本质特征和先进文化在观念上的反映。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就是要把握时代的 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方面为优秀历史文化 注入新的活力, 古为今用, 另一方面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进行文化创新。这是 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 背对时代和 时 代 精 神 的 历 史 文 化 无 一 不 是 走 向 衰 落 ,最 多 成 为 文 化 遗 产 博 物 馆 的 标 本 陈 列 于 世 ,而与兴盛于事无补。 中 国 是 世 界 文 明 古 国 。 我 们 都 是 炎 黄 子孙、中华民族的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强盛,我们一定要在现代化建设中, 努力研究 历史文化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上下功夫 , 不 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精 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你什么时候交,我现在可以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