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属于几类?

计划男
廖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研究是黑龙江省的,属于省级期刊,属于普刊,如果按照高校的一些划分的,一般是属于D类或者是四类,也就是普通的CN期刊。虽然是普通的省级期刊,但是这个刊物质量还不错。我之前是找淘淘论文网给我安排的,文章让我修改了两次,还是比较严谨的,不是给钱就发的那种。不过你百 度出来的基本都是假的官网,不要在那上面投,你可以去知网上投,着急的话也可以去淘淘论文网上投,后者会快一些。

喜欢写一些原创散文和随笔,往什么期刊杂志投稿比较好?

骜然不顾
陈抟
用稿网小编推荐杂志如下:《北极光》《北方文学》《名家名作》《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等,都有相关栏目,希望有所帮助

新文化运动时期6种报刊的名称

杜丽丽
圣传
《新青年》、《每周评论》、《晨报》、《国民公报》、上海《时事新报》、《民国日报》。1、《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学。2、《每周评论》:陈独秀、李大钊办《每周评论》的意见,得到张申府、周作人、高一涵的支持,加上胡适、钱玄同、刘复、马裕藻、沈尹默等人对《每周评论》也支持。最后确定《每周评论》编辑部设在北大红楼文科学长办公室,发行所设在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米市胡同79号安徽泾县会馆。参加的人交5元大洋,做开办经费。3、《晨报》初名为《晨钟报》,1916年8月15日创刊。李大钊曾任第一任总编,并写代发刊词《晨钟之使命》,不久辞去。1918年9月,因刊载政府向日本借款消息被封闭。同年12月,报章改名为《晨报》后重新出版。 由于《晨报》先后依附多位军阀,1928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入北京后一度停刊。1928年8月5日,由阎锡山操纵再度出版,改名《新晨报》。阎锡山撤出北京后,恢复《晨报》报名。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后,依附南京国民党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停刊。扩展资料:马克思主义报刊经过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出现了第 1批马克思主义报刊。它们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过程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在1920年 5月成立后,很快就出版了一批马克思主义报刊。这年8月创办了通俗的工人刊物《劳动界》,9月将《新青年》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11月创办了秘密的刊物《共产党》。同时,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音》,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者》、《劳动与妇女》等。这些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经验,介绍马克思主义同无政府主义、社会改良主义所进行的斗争,为中国共产党建党进行了思想与理论准备。这些报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中国新闻史上的新现象。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报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报刊业务的改革五四运动时期的报刊进行了大规模的业务改革,主要包括:1、开展各种思想观点的自由讨论, 实行百家争鸣。2、发扬中国报刊重视政论的传统,发挥政论的战斗作用。3、提倡白话文,确立了白话文在报刊上的主导地位。4、改革副刊,把副刊办成介绍新知识、传播新思想的园地, 涌现出象《晨报》副刊 (第7版),《民国日报》的 “觉悟”、《时事新报》的“学灯”、《京报》副刊等这样一批著名的报纸副刊。5、报刊文体的创新,“随感录”、“新闻述评等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新的体载。6、新式标点符号开始在报刊上使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四运动时期报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每周评论

急求一篇关于某企业文化创新的论文

六顺
字字句句
摘 要 企业文化在中国企业的发展一直未受到重视,但企业文化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必须以文化创新为基础。阐述了文化创新的价值以及文化创新的基本思路,旨在促进企业文化创新,并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文化创新1 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且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2 企业文化创新的价值2.1 21世纪企业竞争的核心将在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其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能够激发员工的士气,充分发掘企业的潜能。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企业核心装上了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可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2.2 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创新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一个重要指标和鲜明特征。它与以往在企业内部广泛开展的企业文化活动的一个明显区别是,现代企业文化更紧密地把企业文化活动与企业的实际收益联系在一起,或者说直接挂钩。因此,它在企业的地位就愈见重要和突出。当企业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企业文化也相应地进行调整、更新、丰富、发展。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认识目前的环境状态,而且还要了解其发展方向,并能够有意识地加以调整,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以适应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文化带动生产力,从而提高竞争力。因此,坚持企业文化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它可以摒弃原有的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思维来创造新的成果。文化创新会直接作用于人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企业无论实力多么雄厚,它的企业文化建设一旦停步不前,失去了创新的动力,这个企业必将会成为强弩之末。2.3 企业文化创新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关系  管理的方式与文化总是密切相关的,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必须先推行文化创新。企业要进行管理创新,必须变革约束创新的思维、观点,打破现有文化模式,从当前国有企业的情况来看,当务之急是必须转变粗放式管理的思路,建立科学管理的观念。为了在新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企业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彻底地管理变革,这就涉及到深层次的方面,企业管理理念化,企业精神等诸多方面根源于企业经营者的思想深处,要求企业必须创新建立健全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制度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主要现实表征。其中两类制度创新比较重要:一是对内部员工的激励导向制度的创新,3 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思路  企业文化创新要以对传统企业文化的批判为前提,对构成企业文化诸要素包括经营理念、企业宗旨、管理制度、经营流程、仪式、语言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弘扬、重建或重新表述,使之与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步伐和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3.1 企业领导者应当加强自身修养,担当企业文化创新的领头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是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创新精神等的综合反映。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这正如我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在分析他个人在海尔公司充当的角色时所说的,“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3.2 企业文化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  人力资源开发在企业文化的推广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推动作用得以实现,关键在于全体员工的理解认同与身体力行。为此,在企业文化变革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培训计划的设计和实施,督促全体员工接受培训、学习。通过专门培训,可以增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使新的企业文化能够在员工接受的基础上顺利推进。即采取诱致性变迁的方式,就是指基于员工自愿支持的观念更新与行为模式的转变。除了正式或非正式的培训活动外,还可以利用会议以及其他各种舆论工具,如企业内部刊物、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        参考文献1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M]. 上海: 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2 王海之. 浅析企业文化对管理创新的价值[J].商业研究,2001(10)3 徐沛林. 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2003(12)4 斯蒂芬.P.罗宾斯. 管理学(第七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请问,哪些期刊是可以发哲学论文?

裹以四时
丽奈
一般来说,大学学报会分若干版本,其中哲学是在 哲学社会版。此外,还有专门的期刊,是一些学会出版的,例如中国自然辩证法协会  学术堂整理了三个可以发表哲学论文的期刊: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是综合性哲学类学术刊物,兼顾普及任务,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倡导辩证思维,加强科学与人文的沟通,促进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联盟,推进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鼓励学术和理论创新,提倡应用研究,为社会发展服务.多年来连续被评定为核心期刊,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226;总被引频次:518,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557;综合影响因子:0.220.  《中国哲学史》 (季刊)是由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哲学史》编辑部编辑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理论性、专业性学术刊物.由着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张岱年教授任顾问,着名哲学家、哲学史家任继愈教授任编委会主任.开设有"中国哲学与文化","中国哲学与现代化","当代中国哲学思潮","中外哲学与文化的交流与比较"以及学术性书评和学术札记等栏目.  《哲学动态》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的哲学核心专业刊物.20世纪60年代由哲学所学术秘书室主编国内哲学动态,内部交流用;1979年1月正式创刊《国内哲学动态》,限国内发行;1987年更名为《哲学动态》,国内外公开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曾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期刊评奖获优秀奖,是哲学论文投稿的首选期刊.

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报刊杂志

道德于此
初中生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简 介: 本刊配合素质教育,引导读者不罕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健身,以“拓展知识视野,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发展”为办刊宗旨。上旬刊以读写定位,配合初一课程,中旬刊以科普定位,配合初二课程,下旬刊以学习定位,配合初三复习迎考。 期刊分类: 旬刊 创刊年份: 1985 国内刊号: CN 43-1043/G4 国际刊号: ISSN 1004-5546 邮发代号: 定 价: 1.6元/期 --------------------------------------------------------------------------------主管单位: 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湖南教育报刊社 编辑单位: 《初中生》编辑部 社 长: 欧阳勋 主 编: 胡宏文 主 任: 任理勇

你好,关于如何选择新闻学的研究方向,能否给一些建议呢?谢谢!

其指一也
八识
给你几个17年最新硕博论文题目,你研究一下,选个方向,喜欢哪个方向,再,我帮你选择定题目,策划、传播与动员—“孤岛”时期《文汇报》的抗战宣传研究中美高校科学传播专业教育比较研究青岛近代报业研究 互联网广告的模因研究日本媒体灾害新闻报道研究——从阪神大地震到熊本大地震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十年学术型硕士毕业论文内容分析 基于人性化设计理念下的工厂厂区环境设计研究——以东北工业集团为例 中国药网络舆情分析与对策研究汉语国际传播视野下的中国人物形象设计研究——以四部对外汉语教材为例 网络新闻工作者角色伦理及其实现路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文学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武汉大学 的文学都比较好,至于研究方向,这具话语比较长:1903年出版的日本松本君平的《新闻学》。研究的领域则由报纸的性质、作用、功能等宏观问题,向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体裁、编辑和广告等业务工作方面扩展。西方的客观报道学说和新闻写作方面的新闻导语、“倒金字塔” (新闻结构 )、新闻要素等知识,也陆续被介绍到中国来。关于报纸作用的观念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过去把报纸当成是皇帝通民隐、达下情的工具的思想统治着大批知识分子的头脑,21世纪已经把“监督政府”、“向导国民”看作是报纸的天职了。1918年10月,出现了中国第1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不久,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学纷纷设立新闻系,成立新闻学会,这对中国的新闻学研究是一重大推动。中国人自撰的新闻学著作相继出版,有代表性的是徐宝璜的《新闻学》、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中国人的新闻学论著,其基本理论和思想虽多来自西方,但根据该国情况和作者自己的经验作了新的阐发。新闻自由、新闻价值和客观报道诸学说,一时成为流行的研究论题。《中国报学史》是中国出版的第 1部系统叙述中国报刊历史的专著,戈公振成为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学科的奠基人。中国共产党从建党时起,一直十分重视运用报刊进行革命斗争。早期由于紧张的革命活动,中共党报工作者还来不及开展新闻学研究,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形成了初步的无产阶级的党报观念,即确认中国共产党报刊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舆论工具,是指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手段,党报宣传应当遵循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等。同时,还批判了报纸是“公共舆论机关”和抽象的新闻自由等思想观点。抗日战争前10年,是新闻学研究颇为活跃的时期,所出版的各类新闻学著作约有一百数十种之多。这期间,新闻学研究出现了重大分化。在国民党统治区,自由主义新闻理论是多数新闻学者所奉行的原则,中国国民党报人则致力于建立自己的党报学说,创设所谓三民主义新闻理论,并提出“新闻一元主义”,以适应新闻统制政策的需要。1931年,中国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国新闻学研究会”,宣称致力于以社会主义为根据的科学的新闻理论之阐扬,并创办了新闻学刊物《集纳批判》。这是中国进步新闻工作者为建立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所作的最早尝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共党报工作者也曾以列宁的办报思想为指导,对无产阶级党报原则进行了探讨。自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至1949年9月,国民党统治区出版的新闻学著作超过百种,其思想理论体系仍是前一阶段研究倾向的继续。在周恩来领导下,1938年由范长江等人在武汉成立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在新闻学研究方面也作出了贡献。当时由于国际联系的加强,评介西方新闻事业的译著一时增多。美国新闻自由研究委员会的《一个自由与负责的报纸》一书于1947年出版,次年中国报刊发表专文介绍,从此西方的“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在中国开始传播。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府迁往台北,台湾省出版的新闻学著作,50年代较少,60年代以来累计出版 500多种,其中大众传播学著作占较大比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学研究,在1942年延安整风中有重大发展。这次整风在新闻理论战线上的一个突出收获,就是清算了“左”的和右的思想影响,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新闻学研究工作的生动结合。自1942年2月起,延安《解放日报》(延安)发表了一系列社论和文章,其中包括胡乔木的《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和博古的《党报记者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等文。这些文章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报纸的党性原则,强调党报要忠实于党的路线和政策,要反映人民的活动和意见、与人民大众保持密切的联系,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阐明了新闻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科学新闻观;文章还批判了“无冕之王”、“有闻必录”、“技术第一、新闻第二”等资产阶级新闻观点。通过这次整风,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获得全面发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党报学说由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8年毛泽东作了《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随后刘少奇作了《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这些谈话总结了延安整风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经验。在这两个纲领性文献的指引下,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得到新的发展,为迎接党在新时期的新闻事业进行了准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党的地位,国家很快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如何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延安整风以来所形成的党报学说,是新闻学研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新闻事业如何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如何发挥经济建设宣传的作用,如何加强新闻的指导性、思想性,如何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等问题又被提出来,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但研究工作未能充分展开。当时积极进行的一项工作,就是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的理论与经验,一批苏联新闻学著作被翻译出版,大学新闻系广泛采用苏联教材,中央级新闻单位相继派代表团到苏联访问学习。所有这些,对丰富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思想内容,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倾向。毛泽东于1956年 4月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接着刘少奇于同年5、6月间对部分新闻工作人员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个报告和讲话,对克服新闻实践和研究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片面性、公式化等缺点,都具有指导意义。1956年 4月,中共中央为促进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而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后,新闻学的研究日趋活跃。这时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环绕在新形势下党如何办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展开的。1956年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广播事业局积极进行了新闻改革。当时的新闻学研究工作和广泛进行的新闻改革,起了相互推进的作用。由于贯彻全党办报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新闻学研究有了更大规模的开展,不仅有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参加,还有成千上万的积极分子、通讯员以及中央和地方党政领导人、党的宣传工作者参加。许多新闻单位还出版了定期或不定期的新闻专业刊物,新闻理论战线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1957年发生了扩大化的反右派斗争,特别是其后连续10年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新闻事业受到了严重摧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7 年的新闻工作成就和理论研究成果被全部否定,还提出了新闻媒介是所谓“无产阶级全面专政的工具”等谬论,影响恶劣。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新闻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各地和许多新闻单位相继成立了新闻学术团体和新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设立的新闻院、系和专业逾50个,新闻学的研究十分活跃。新闻学研究在清除林彪、“四人帮”反动新闻观点和纠正“左”的错误的同时,对新时期一些重大的新闻理论问题,如新闻事业的性质与作用、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与人民性、新闻真实性、新闻指导性、新闻传播与宣传的关系、新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对待西方传播学的态度等,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中国新闻史的研究获得大面积的丰收。仅10年间,出版的新闻学著作达数百种,发表的文章数以万计,发行的新闻期刊遍及全国,与中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区和世界各国的新闻学术交流日趋频繁,这是中国历史上新闻学研究最为兴旺的时期。可是,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新闻学研究也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提出了人民性高于党性等资产阶级新闻观点,否定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鼓吹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中共第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新闻界已在冷静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中国新闻界在总结经验教训时,体会最深的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毫不动摇地遵循中国共产党数十年来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所制定的关于中国新闻工作的一些基本原则。这就是: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提出“人民性”高于党性,其实质就是要否定和摆脱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必须坚持发挥充当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反映社会生活的主流,鼓舞人民锐意进取,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舆论环境;必须坚持只要在国际上还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根本对立,在国内一定范围内还存在阶级斗争,新闻自由就不能不带有阶级性,并不存在绝对的毫无限制的“新闻自由”的观点;必须坚持真实性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真实、准确地反映生活;必须坚持舆论阵地牢牢掌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手里,因为领导权究竟掌握在什么人手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这些基本原则的正确性已为实际生活所充分证明。中国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在一个生产力比较不发达的大国中建立和发展的,它的历史还不长。它的新闻学是在不断认真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前进,新闻学研究工作的一个更加充实、更加健康发展的新时期即将到来。这些能对你有帮助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历史学专业

周勃
培养系统掌握历史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并掌握一般教育及历史学专业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具有较宽的 知识面,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一定研究创造能力的专门人才。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博士点是在原同名硕士点的基础上,于1998年正式批准设立。该学科为我系传统的优势学科,在国内史学界有重要影响。设立至今,共招收博士研究生11人,已有6人获博士学位。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是阐述历史学的理论、方法及历史学自身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学科领域。该博士点以培养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熟悉中外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具有创造性研究能力的高水平学术人才为目标,致力于以新方法、新理论促进跨学科史学的发展,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主要研究方向为:(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史学方法论;(二)唯物史观与现代化进程比较研究。(三)唯物史观与历史文化比较研究。该学科学术队伍整齐,年龄结构合理,后备力量雄厚。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曾多人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七五、八五、九五项目,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等)30余部,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多项。李学智教授作为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现代化问题以及历史文化问题的比较研究,承担各级多项重要研究课题。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硕士点1982年批准设立,1983年正式招生。该专业以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宽广的中外史学理论知识、能从事独立研究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已招收硕士研究生48人,毕业41人。本硕士点研究方向、发展状况。学术队伍组成与同名称博士学位点一致。“世界史”博士点介绍(正在建设中) 世界史博士点是在原同名硕士点的基础上,于2005年正式批准设立。该学科为我系传统的优势学科,在国内史学界有重要影响。该学科学术队伍整齐,年龄结构合理,后备力量雄厚。学科带头人为王亚平教授。本专业课程设置依据21世纪历史学发展趋势、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确定。课程设置强调理论化、数量化、系统化、经济化、生态化和社会化,体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特点,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并举的硕士学位点。主要学位课程有: 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西欧经济-社会史平;选修课程有:西欧法律制度史、宗教社会史、西欧教会史、转型时期中西经济-社会比较、西欧中世纪乡村生活研究、中西民众宗教信仰比较研究,等等。本学科点的指导教师都具有相当的坚实的学术基础,其中几位指导教师曾在德国、英国进修或者作为访问学者或客座教授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承担过多项国家科研基金项目;出版了近10部专著,先后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过60余篇论文;获得省市和学校科研成果奖4项。本学科的指导教师在教学方面也具有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已经培养了10余名硕士研究生,在大学以及新闻机构工作。并有三人在复旦大学、东北师大以及德国汉堡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本学科点拥有相当数量的图书资料和学术刊物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其中有各类学科级的期刊,如:《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哲学研究》、《经济研究》,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哲学、宗教、文化各专集均自创刊起连续订阅。有Economic History Review,Past and Present, History and Theory等十余种西文期刊。 经济-社会史(专门史)也是我院长期从事研究的优势学科,富有学术前沿性、中外史学交融性和关照我国的现代化事业的现实性等特点,在国内史学界已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专门史研究领域。经济-社会史在西方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史,目前已成为西方史学界的重要新兴学科。它将经济史与社会史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从社会整体上和长时段的大趋势上研究和说明问题。经济-社会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天津师大的经济社会史学科颇有特色,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交叉、三个特征:那就是以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问题研究为中心,实现经济史与社会史的交叉、世界史与中国史的交叉,坚持人文的、大众的和整体的历史观。主要研究方向为:(一)西欧经济史与社会转型;(二)西欧宗教文化与社会转型;(三)西欧性别妇女史与与社会转型;(四)中西经济-社会史比较。本学科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年富力强,4名正教授、3名副教授,3名讲师,其中一名博士生导师(同时兼职东北师大世界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四名硕士生导师,平均年龄46岁,成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曾多人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七五、八五、九五项目,国家级十五重点教材,经常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种学术专著出版。近年推出的《经济-社会史研究丛书》(2001年)、《史学研究新方向:经济-社会史》(2002年)等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侯建新教授作为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英国及西欧经济-社会史、中西经济-社会史比较研究,推出了一批系统的、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承担各级多项重要研究课题,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奖励,有广泛的社会反响。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系具有较深厚的学术积累和较高学术水准的骨干学科。20世纪80年代,一批知名学者如万九河、周乾荣、李光霁先生等在该学科任教时,曾培养了先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两个方向多届硕士研究生。该硕士点于2000年批准设立,2001年正式开始招生。中国古代史是以先秦至鸦片战争的中国历史为研究对象、揭示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领域,该硕士点以培养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掌握基本研究手段、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学术人才为目标,主要研究方向为:(一)隋唐史;(二)先秦史;(三)中国古代社会史。本学科学术队伍以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成熟稳定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由9人组成的学术梯队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完成国家级、部(省)级等20余项研究课题,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近30部。研究领域覆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多篇(本)论著获得全国性和天津市奖励。学科带头人马俊民教授在隋唐史研究领域具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创新精神,对一系列史实的考证和论述成果有独到之处,或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有所突破,或填补了研究空白,为国内史学界专家和港台学者广泛承认。“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点介绍(正在建设中)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是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早在1989年,历史系就设置了历史教育理论与方法硕士点,长期从事历史教育学硕士的培养,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该硕士点以培养具有扎实的历史教育理论和基础知识,对历史教育的发展有较深刻的认识,能够从事高水平教学和科研的人才为目标。本学科学术队伍齐整,年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现有成员6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科研成果丰厚。自1990年以来,曾承担教育部师范司高师历史专业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规格和相应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等十余项研究课题,出版《历史学概论》、《历史教育学》、《中学历史教育理论与方法》等著作十余部,在国家及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冯培兰副教授作为本学位的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天津市历史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历史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有一系列重要著述发表,曾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主持的高中历史教师参考用书的编写工作。日前,以该学科为骨干,我院被教育部批准为新课程改革国家培训基地。

企业文化建设提纲

不死族
劫中劫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目前 我国很多中小型 企业 的领导者都已经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 发展 的重要作用,也在通过不断地努力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突出了一些 问题 ,有些甚至是相当普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 分析 ,提出了一些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企业文化 文化创新  1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中小型企业管理者素质普遍不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1) 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外在形象设计。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在这方面存在对企业文化理解上的误区。他们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象,所以就把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例如,有些企业从办公楼到生产园区,从厂部到班组,到处都张贴或悬挂着诸如“开拓创新”、“拼搏进取”之类的标语口号;还有很多企业设计了精致的厂徽、统一的厂服、嘹亮的厂歌、鲜艳的厂旗,企业的外在形象可谓被设计得淋漓尽致,但他们只简单地将企业文化等同于形象设计,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把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也没有把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行为习惯中。  (2) 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寄希望于通过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搞几次文艺演出,放几场电影,组织几个职工俱乐部来达到塑造企业精神的目的。事实上,文体活动的开展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表层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但如果仅仅依靠这些表层活动,而不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不用企业精神塑造员工,企业文化建设是不会得到持续协调发展的,也就更不可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持。  (3) 将企业文化等同于 政治 思想工作。有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我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混淆起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种思想灌输、说服 教育 ,是宣传部门、工会的事情,这种观点在国有中小企业中尤其普遍。另外,由于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大,机构设置较少,经常将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归属于同一部门管理,但是由于许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内涵理解不深刻,经常将二者混为一谈,这对企业文化建设非常不利。  (4) 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规章制度。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规章制度,只要制定出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员工 学习 、了解并严格实施,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可大功告成,企业精神也就可以培育起来了,企业的文化氛围也会逐步地形成。尽管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但规章制度的制定并不是文化建设的全部,绝不能将二者等同。  1.2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活动缺乏紧密联系,企业文化不能真正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  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 经济 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经济效益地提高是相互作用的。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和渗透作用,以体现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实力;而企业的发展壮大又能促使员工产生自豪感和向心力,从而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企业形象,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然而,当前我国企业的领导者在文化建设上往往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有些企业为建设文化而建设文化,不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经济效益与文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最后形成了文化建设、经济效益“两张皮”,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  1.3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缺少创新精神,雷同化比较严重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型企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模式的 影响 下,很多企业也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但其中一味模仿、全盘照搬的比较多,而不是通过选择淘汰,消化等方式,把外来先进的文化吸收进来,作到有机的融合,培育自己企业的文化特色。企业文化建设普遍缺乏个性甚至雷同,这是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特点。  企业文化是 社会 整体文化环境的具体反映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反映,社会文化、企业经营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所以企业文化也要随着社会、企业自身地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不断进行文化的创新。很多中小型企业不注重创新,不根据社会、企业条件的变化而对企业文化建设做出相应地调整,使得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发展、企业自身发展严重脱节,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企业文化不仅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甚至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1.4 大多数中小型 企业 没有进行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决策  由于中小企业只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他们的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组织机构相对简单,管理方式较为单一,员工素质相对不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忙于生计,不被残酷的市场所淘汰,只能地考虑企业当前所处的位置和现状,忙于追求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对长远利益的战略无暇顾及,而且,他们一般认为文化战略是大企业、大集团的事,中小企业没有必要进行战略方面的考虑。这也使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认识不到文化战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企业可持续 发展 产生的巨大 影响 。  2 加强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2.1 不断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都是“白手起家”,从小作坊发展起来的,并且是靠经验的积累来管理企业,领导者的素质普遍不高,而企业的领导者又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和建设者,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企业文化又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企业最高领导者的价值观、经营 哲学 和领导风格。因此,企业领导必须通过不断地 学习 ,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 科学 管理能力以及深化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企业文化各部分 内容 的关系,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文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  2.2 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推动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发展  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征不只是在自己的产品上、企业的外在形象上,而的应该是在自己企业的文化特色上,文化能够反映一个企业本质特点,其他外在形象的表现都是这种文化的表现,所以中小型企业在建设自己企业文化时,应该结合自己企业的自身特点,创造出具有一定特色、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不断地创新,不断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这样才能增强企业文化的活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  2.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活动的联系,用文化推动生产经营活动地开展  企业之所以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不是用于宣传和作摆设,如果不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活动紧密相联,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就失去了根基。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时,一定要立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保障。  2.4 着眼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注重培育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是一个持续发展培育的过程。中小型企业在制定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包括文化的发展战略,要把企业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应该有总体的设计,能够使自己企业的文化发展有一个不间断、连续的发展过程,这样才能使文化得到不断的累积,避免企业因为领导者地改变而不断变化自己的企业文化精神。另外企业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有适合这个阶段的文化的支撑和推动。能够为自己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提供这种支持,所以一定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  2.5 提高员工素质,注重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性,培育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在上面的论述中强调了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巨大作用,但不是说企业的文化建设靠领导者自己是能够完成的,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员工,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员工的广泛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员工了解自己企业的文化,逐步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一般来说中小型企业员工的素质会比其他大型企业的员工素质低,这是中小型企业的先天来决定的,但是企业一定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员工的素质,而不是任其发展,不管不问,否则企业文化建设是无法持续推进的。在员工广泛参与的前提下,不断推进文化建设的深入,通过文化建设地不断推进,逐渐培育员工的团队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文化建设走上“全民参与”与“全民互动”的良性发展轨道。  2.6 注重企业文化传播工作,扩大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很多中小型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的传播工作,认为这是大企业所需要做的。其实,企业无论大小都应该重视企业文化的传播工作。企业文化不只应该被本企业的员工所了解和接受,也应该在企业文化建设到一定程度时为的公众所了解并逐渐被接受和认可,这样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播可以加深公众对自己企业及自己企业产品的了解和认可,这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在进行广告策划时一定不要只重视宣传自己企业的产品或企业的外在形象,而应该将企业的文化及所蕴含的企业精神融入到广告当中,并利用有效的广告形式将自己的企业文化传播出去。当然传播企业文化有很多途径,各个企业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条件进行选择。例如企业可以加强与自己所处社区的联系,利用和社区的一些友谊活动来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再如,经常和其他企业进行横向联系,增强与其他企业地沟通,在沟通交流中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新公司、中小企业塑造文化的方法与大型企业有区别,显得更实在,更简单。  第一,要让员工有归属感,从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合同、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理顺其关系,为心理默契文化创立条件。一般中小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处理得非常不规范,在对员工的社会待遇上足够没有“到位”,因此,中小企业必须把员工的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这“两个利益机制”建立健全,使员工对你的企业一定程度上形成“归属感”。(公开组织全体员工给他们讲清楚为什么要给他们交纳和办理“两个利益”,这不是老板的恩赐,是本企业发展的必然,你们一旦进入我的(我们)的企业就具有天然的安全感)老板必须将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员工进行充分沟通,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构筑共同愿景且让他们感觉也是企业当中的一份子,这种激励是用金钱不能够替代的,而这个时候有效沟通比大型企业更重要。企业在创业时期往往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左右企业发展,如果老板能够经常和员工交流,使员工知道企业的发展方向,并为有效,员工也能够很快明白老板的思路,没有太多形式上的条条框框,很容易引起员工的共鸣。  第二,核心价值观的确定。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核心层。其中核心层是最主要的,中小企业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核心层的建设。有了核心层进一步就有了制度层,从而就会有物质层。一个只关心物质层和制度层的企业,其企业文化的建设必定要失败。  第三,将核心价值观无时无刻地体现在行动当中。作为老板要身体力行,不断跟员工沟通,形式不要太多,内容简单明了,最基本的核心内容要通过行动去体现,以后有必要可以增加一些形式上的内容,例如公司的刊物,公司的歌曲等。  第四,制度管人。中小企业普遍不重视制度建设,一提到制度化问题,许多老板就搞不清楚本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或者,仅是涉及其中某一两项而已,而且还支离破碎。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甚至重于企业文化的“硬件”建设。因此,一般中小企业至少要建立“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精确的考核和公正的奖励是很必要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采用期权奖励制度,把经理人和所有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而且仅是建立了制度还不够要严格执行,奖惩兑现,切忌不要怕麻烦。如果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就引进经理人,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还不如用家族更能取得效益,1999年,兰州黄河集团差点被经理人颠覆,董事长杨纪强又重新把他的几个儿子安排在高层管理岗位上;2001年,广西喷施宝公司职业经理王惟尊因揭露企业主做假账,而他自己又被老板以职务侵占和商业受贿罪起诉,并被拘留8个月之久才被取保候审。  一般企业文化建设要经过几个阶段,首先是自发形成阶段、其次是塑造阶段、培育阶段、巩固阶段和创新阶段,最后又回到培育和巩固阶段。自发形成阶段一般时间较长,因为这段时间一般是企业的创业时期,大部分企业家只顾着赚钱,忽略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所以,如果企业一开始就高瞻远瞩,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一种强势和个性的企业文化,那文化自发形成的阶段就会大大缩短,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企业不仅能够生存下去,而且能够成为卓越公司,而有的企业却只是昙花一现的最好理由。  过程很辛苦,但也很享受,痛并快乐着。  一般企业文化建设要经过几个阶段,首先是自发形成阶段、其次是塑造阶段、培育阶段、巩固阶段和创新阶段,最后又回到培育和巩固阶段。自发形成阶段一般时间较长,因为这段时间一般是企业的创业时期,大部分企业家只顾着赚钱,忽略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所以,如果企业一开始就高瞻远瞩,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一种强势和个性的企业文化,那文化自发形成的阶段就会大大缩短,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企业不仅能够生  存下去,而且能够成为卓越公司,而有的企业却只是昙花一现的最好理由。  -------------------------------------------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11个案例及评论  http://post..com/f?kz=142860790  如何建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被定义为在组织的各个层次得到体现和传播,并被传递至下一代员工的组织运作方式,其中包括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一整套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  作为新型人力资源经理人员,你的《工作说明书》上“工作职责”部份增加了“企业文化建设”之类的字样,“下属”一栏也有了“企业文化主管”或“企业文化专员”。在老板的信任中你开始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之旅。但也许对于到底如何来建设企业文化,你可能感觉无从下手,于是你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就变成了单纯的“文体化”与甚至是“口号化”。  我们先来回答几个问题也许有助于你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  1.你认识自己的企业文化吗?你知道企业领导层信奉什么?员工又信奉什么?他们认为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来说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企业现有的文化是不是符合企业的需要?  2.你的企业文化和你的企业战略配套吗?当企业战略要向“西”前进的时候,企业文化就不能向“东”;当企业战略作调整的时候,企业文化也要跟着调整。  3.你的企业文化和你的企业管理制度配套吗?当你的企业文化声称"质量第一"的时候,企业是否没有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来支持,客户投拆久拖不决;当你的企业文化声称“技术至上”的时候,你的公司是否没有一个像样的研发机构,多年也拿不出一个新产品。  4.你的老板的言行和你的企业文化配套吗?你的老板是公司文化的活水源头  5.你是不是一个人在那里单打独斗,而你的员工却对此不予理会?或者你在建设企业文化时是不是纸上谈兵,有名无实,说的是这一套,做的是另一套?  好了,本文为你提供一套操作简单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你所要做的就是:  你首先成立一个公司企业文化研究会之类的运营团队,组织你的团队开始调查分析现有文化状况,了解企业的文化历史和环境条件,以一定的标准来诊断公司现实的文化与文化建设现状。  分析公司的行业特征、使命、远景与战略,通过对“企业文化七要素”的界定,对你的文化进行再定位。  在你成功地定位你的文化之后你就可以提炼你科学、简炼、准确的核心价值观了,这就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  以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在宣传与贯彻中形成相应的典型案例,并且构造一种能复制与放大你的核心价值观的机制与策略,这就是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任用、培训、绩效与激励、沟通等),将你的核心价值观灌输到员工的头脑中、体现在员工的行动上,并结合公司战略与目标,形成公司的管理制度体系。这就是公司文化的行为和制度层面。  (一)对你的公司文化进行再定位  优秀企业文化产生的共同的价值观、认同感,加强了员工间、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打破它们之间的障碍,对以整个企业为载体的核心能力的营造无疑十分关键。但由于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信念等因素一旦形成,往往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而企业战略、核心能力由于持续的学习、创新以及外部条件的变化,处于一种动态发展的状态中,所以伴随着上一个阶段企业战略、核心能力的企业文化对下一阶段企业战略、核心能力的营造会有很大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不利的影响。企业文化的规则限定了的工作能力和企业有效运作,这要求企业内要有一支勇于变革的领导团队,能够不断更新和改变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的再定位),塑造尊重人才的高素质职业经理人,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执行、核心能力营造中始终发挥积极的作用。  公司文化定位的七大要素  文化定位的七大要素  要素说明  创新与冒险Creative and Risky 公司在多大程度上鼓励员工创新与冒险  注意细节Notice the Details 公司在多大程度是期望员工做事缜密,善于分析,注意小节  结果导向Result leads 公司管理人员在多大程度上将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不是强调实现这些结果的手段与过程  团队导向Team leads 公司在多大程度上以团队而不是以个人工作来组织活动  人际导向Human Relations leads 管理决策在多大程度上会考虑到决策对公司成员的影响  进取心Spirit of enterprise 员工的进取心和竞争性如何  稳定性Stability 组织活动重视维持现状或者是重视成长的程度  (二),提炼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你当然知道,任何组织想继续生存和获得成功,首先一定要有健全的核心价值观(Worth a view in core),作为所有政策和行动的前提。而且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唯一因素是忠实地遵循这些核心价值观,如果违反这些核心理念,就必须加以改变。  在进行文化定位时,关键步骤是把握自己真正相信的东西,而不是抓住其他公司定为价值观的东西,也不是外在世界认为应该是理念的东西。  有了对公司文化要素的界定你就可以轻松拟定你的核心价值观草案了,对核心价值观的陈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但应该简单、清楚、纯真、直接而有力。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反复沟通,最后确定3~6条(不要超过6条,否则你可能会抓不住真正的核心价值观)。于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就摆在了你的案头。  (三)将你的企业文化建设策略化、制度化  关于海尔集团被业界称为“海尔三步曲”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流程你肯定不陌生,其第一步是提出理念与价值观,进而推出典型人物与事件(the model personalities and affairs),第三步是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建立保证人物与事件不断涌现的制度与机制(System and mechanism)。举个例子,海尔提出“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理念,继而推出“部长竞聘上岗”、“农民合同工当上车间主任”等案例,最后构造“人才自荐与储备系统”、“三工并存、动态转换”、“末位淘汰制”等管理机制。  你肯定知道,企业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才能将抽象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具体的管理行为相结合,真正很到员工的认同,并由员工的行为传达到外界,形成在企业内、外部获得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真正树立公司外部形象。  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将你的核心价值观与公司的用人标准结合起来  作为人力资源经理人员的你会设计你的招聘政策,你要通过有目的公关活动和广告宣传,让你的赞颂在员工了解企业文化,特别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接下来你要开发合适的测评工具,并且对招聘主管人员与用人部门经理进行严格的技能培训,你只会录用与本公司文化契合程度较高的人员。在制定职位“入职要求”时会请企业文化主管人员的参与。同样,你也会相应制定员工的员工发展政策,你会明确地告诉员工,公司只培养与发展那些与本公司文化契合程度较高的员工。  2,将你的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彻于企业培训之中  在公司各类培训活动中,你会采用一些比较灵活的方式,如非正式活动、非正式团体、管理游戏、管理竞赛、“师傅带徒弟”等方式将公司核心价值观在这些活动中不经意传达给员工,你会营造一种强大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改变员工的行为。例如联想的“入模子”。  3,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融入员工的绩效与激励之中  在公司的绩效与激励管理体系内要将公司的价值观的内容作为考评与激励内容的一部份,其具体做法是将公司核心价值观用各种职业化行为标准来具体描述,通过鼓励或反对某种行为,达到诠释公司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或者采用通用电气公司的做法.Welch指出如何对待“?”员工是你公司文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对于“?”员工可以区别不同时期以及该员工在公司的职位高低、影响力大小而区别对待,但倾向于将其清理出局。特别是那些职位较高、影响力较大的员工,他们的职位越高、影响力越大对公司文化的破坏作用就越大、越恶劣。  4,企业文化的形成要与沟通机制相结合,  接下来你应做的就是通过各种灵活务实的沟通机制,以致于你的核心价值观达到上下理解一致,从而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你的公司可以开展象征性的企业欢庆仪式、礼仪、纪念活动,也可以通过树立本公司典型的英雄人物、传奇人物,通过“树立典型”的方法,明确她告诉员工公同地提倡什么、鼓励什么,公司员工也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当然这也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并成为忠实实践公司核心价值观的表率。  机制打造的同时你会着手修订公司制度上与企业文化建设不相符合的部份,用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来指导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另外也要求你按照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花时间来培训你的管理人员,从而在管理方式上作出相应改进。通过机制与制度建设以及管理改进,新的价值观的群体意识逐步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