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怎样研究中国历史——翦伯赞

大信稽之
瓜祭
唯心主义者不仅把历史发展的动力归结为“卓越人物”的愿望,又把“卓越人物”的愿望归结为神的启示。贯彻在中国历史学中的天命论,就是唯心主义的最高发展。照天命沦者说来,“卓越人物”都是带有神性的超人。打开二十四史一看,那些王朝的开创者几乎都是感天而生,应天而王。用现代的话说,这些王朝的开创者都是神、是圣、是上帝最宠爱的儿子被派到人间世界来统治劳动人民的,他们的行为都是上帝授意的。上帝通过谶纬、符瑞给他们以暗示,他们就依照上帝的暗示行动。这样说来,人类历史最终极的动力不存在于人类社会,而是要从神的启示中去寻找说明了。 这样的看法,当然是不正确的。应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研究中国历史,我们首先就应该从中国史上撕去这种骗人的神秘主义的外衣,揭穿唯心主义者的阶级实质,正确地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力不是“卓越人物”的愿望,更不是神的启示,而是社会经济。社会经济的结构是历史的真实基础。在历史上各时期的政治、法律、宗教、哲学及其他观念,归根到底都应该由社会经济来说明,因为政治、法律、宗教、哲学及其他观念都是社会经济的派生物,只要社会经济一有更改,它们或迟或早都跟着更改。社会经济决定历史的发展,也决定它的转变。因此,我们研究历史,就必须研究历史上各时期的社会经济和它的变更,必须分析由这种变更而发生的历史过程和具体事件,而决不该该用偶然的因素、个人的作用乃王神的它示来代替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更而引起的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历史过程的客现规律性。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把历史的动力归结于生产这些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归结于社会经济基础。 历史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社会经济演着决定的作用;但这不是说观念就毫无作用。唯物主义者从来不否认,而且承认观念形态对历史所起的反作用。唯物主义者认为各个历史时代的观念形态不仅消极地、被动地反映这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情况,而且,积极地、能动地反作用于这个时代的经济情况。因此,我们研究中国历史,不仅要根据物质的实践去说明观念形态,也要从观念形态中去寻找它们对社会经济所起的反作用。

在中国如何成为专业的历史研究人员

后备箱
筱原
举个例子吧:招聘:宝山区档案局招聘地方历史研究工作人员单位:宝山区档案局职位:地方历史研究工作人员要求专业:历史、中文要求:文笔好 认真细致 敬业性质:先实习 后试表现推荐参加宝山区事业单位招聘 然后正式录用简历发送:flyxiaofang@yahoo.cn 要求:注明姓名及其应聘职位时间节点:3月5日16:00点有钱的话找一个有真才实学的教也可以,有的人可能外语不好,也许政治不好,考不上好的大学,但是在专业领域未见得会比北大历史系的差本来中国的教育体制就有很大的问题

中国人为什么要研究那些中国历史?

新大陆
其志无穷
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唐太宗②忘记过去等于背叛。——列宁③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孙中山也许你不理解为什么要纠缠于历史,但存在的即合理,且一定有这样做的必要。还历史一个真相,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渊源,也还被历史风尘所湮没的那些血泪一个清白。你说我们要向前看,我很赞同。但是,没有过去的人是没有未来的,民族也是如此。若我们再向前走的同时以史为鉴,少犯些类似的错,少吃些无谓的苦,走得更有底气,更有信心,不是更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吗?以上是个人的观点。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O(∩_∩)O~以史为鉴。历史就是镜子,可以避免我们现代人走许多冤枉路. “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衣帽;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道兴亡的道理;用人做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过失”。要经常用这三面镜子来检查自己的得失。不自我张扬;不自以为是;不自我夸耀;不自我矜持自负,因此反而能长久。

有关中国的历史

动起来
彼岸岛
中国古代的印刷术发明现在受到了外国的叫板挑战。作为中国人,笔者会尽自己的努力为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民族去实事求是地论争。而且笔者觉得这类论争很可能不是三年两载就能画上句号,不可能一劳永逸;会是一种较为持久的论争,特别是当各方都出现了新的论据资料时。为此,笔者呼吁有心关注这方面情况的中国人,今后多关心中华文化与邻邦文化、世界文化的交往,更全面地了解别的国家别的民族,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文明进步。再一方面,笔者认为,也要借外国叫板的这种强烈刺激因素,全面地反思我们自己的某些欠缺,这是为了努力使我们克服欠缺,走向强盛的未来。本文,通过对于我们两种古代印刷术的技术工艺比较分析,探讨技术发明和推广的各种相关因素,扩展技术史的探讨范围。 本文还介绍其他学者的研究心血、研究结果。之所以在文里介绍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基于三方面的考虑。其一,徐苏发表在专业杂志《印刷技术》1989年的文章,当年的读者面相对很窄,其作者的研究成果不为广大国民了解;其二,笔者实践自己一篇哲学论文里的主张,让某些学者的学术观点,通过本文及网络媒体的宣传,为的人了解,俾使从个体性认识变成为群体性认识;其三,反思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历程,在为祖先的伟大发明自豪的同时,更要努力今天的现代化建设,和正常的、开放的国际学术关注。 一、两种中国古代印刷术的方式比较 中国在隋唐时期就发明了雕版印刷术的四百多年后,宋朝毕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应该说,是社会对印刷有了某种形式的需求,才会促动毕升的伟大发明;也是社会对印刷术有种种形式的需求,也才会使后世的人不断选择两种印刷方式里具体采用哪一种。 笔者手里保存着一本当代的民间木刻版历书《公元1989年,广东罗氏工农日历》(繁简体字皆照原书),水性黑墨印刷(图一)。这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小历书虽然印刷简陋,但是版式结构比较复杂,有线条画“春牛图”,有双层圆圈内半径多方向放射的“年神方位图”,在历书的每一页,都有白地黑字的阳文和黑地白字的阴文两种文字体式。这种比较复杂的版式结构,在古代用活字排版方式不容易实现。目前存世的几件古代图文并有的佛经愿文,都是木刻版印刷品。同样,在元明清时期在民间流行的话本、剧本、小说一类商品图书,基于商业利益,有好些是有插图的“绣像本”,采用雕刻版的机会自然比活字版多。 木刻版,特别适用于同品种、多批次,每次少批量的商业性(书坊)印刷。比如小说,刻制好一套印版,印书出售,售完再印,无疑比活字版无法保存印版,有较大的优越性。书坊,固然是商业化的书籍生产企业,但是古代中国的商品经济总体上微弱,而商品图书的市场又只是面向知识分子文化人,这个人群在社会总人口里的比例很小,对商品图书的需求量虽然不绝于时,然而每个时间断面上对某种图书的需求量仍然不是大量,雕刻版便于保存,便于多次少量印刷,适应了古代中国的印刷商品经济状况。现在,江苏扬州的广陵古藉刻印社集中保存了我国古代遗存的印刷雕版,其中明清版片有20多万片。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到古代活字印书版的遗存。扬州还建立了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古代印刷除了书坊印刷外(其产品在图书版本学里叫做“坊刻本”),还有政府部门(特别是学政机关)主持印书(称为“官刻本”,清代的最高级别版本是武英殿的“殿刻本”)、郡王自刻印刷(藩刻本,明代)、贵族富绅自刻图书(家刻本)。这些游离于商品图书市场之外的书本,往往对图书的外在形式和文字内容都有严格的要求,雕版术因其历史悠久技术成熟,比活字术更能得到精品书籍,得到了在非商品图书方面的优先而广泛的应用,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版刻图书。 二、两种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工艺比较 2.1 两种印刷术的印前准备比较 按照现代印刷意识对印刷工艺的划分,有印前工艺——包括制作印版和拼合印版;印刷工艺;印后工艺——印刷品的装订和外观装饰。用印前工艺的观点来分别看待古代的雕版和活字,那么写版稿、刻版,是雕版印刷的印前工艺;而制备活字、再用活字排版,则是活字印刷的印前工艺。 (木刻1989年历)插图一 在古代中国,使用活字印书的书坊和个体印刷者,都要从制备单个活字这道工序做起。 而要制备齐一套能用来印书的活字,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仅从笔者见到的文献里活字制备情况来看:1. 毕升死后,他的泥活字由沈括的家族成员得到并收藏。2. 元初的王祯在任宣州旌德县尹时(1295),令木匠制木活字,“二年(1297)而工毕,”王祯用这批木活字在县尹任上试印了《旌德县志》,“约计六万余字,不一月而百部齐成,一如刊板。始知其可用。”后二年(1299)王祯调任信州永丰县,把这批木活字带到了新任所(“挈而之官”),准备用来印刷自己刚撰成的《农书》。而得知“江西见行命工刊板,故且收贮,以待别用。”王祯利用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力量,制成一批木活字,印出了书,又写出了《造活字印书法》。事先雕造一套活字,用了两年的时间;而印一百部县志,不到一个月。3. 清代翟金生为了复活泥活字技术,竭尽全家资财,费时三十年(当然,这漫长的时间里有对泥活字制备技术的重新摸索),才完成了印前工序准备。4. 当代的孙寿龄先生和尹铁虎先生,为了再现泥活字的制备技术,也分别花费了三年和两年的时间。即使不把工艺摸索所花费的时间算入活字制备的“正式”时间,印刷作坊或者个体印刷者要制备出一副印刷活字,也要很大的工作量、很多时间。至于清·雍正的武英殿铜活字、乾隆的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那是皇室动用了国家的财政力量并征调全国的能工巧匠,普通的民间作坊不可能与之相提并论。 对比雕版印刷,虽然雕刻印版也费时费力,但是,一块印版的印前技术工作绝不会去花数以年计的时间才能出印刷品。就像本文前面介绍的那本笔者手里保存着的木刻1989年历小册子,竟管罗氏作坊在1989年历之前也可能会印卖过先期年份的年历;但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兴业的罗氏个体作坊,不会首先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去先备活字。印制这份小历书的个体罗氏作坊,选择了“即雕即印”的版刻技术路线,而不是先备字,再排版印刷的活字方式。并且,罗氏作坊也不可能打算只印年历一种产品,当其兴业起步时,雕版印刷毕竟比活字印刷所所需的启动资金少。 只有在实现了铅活字的商品化专业化生产,近代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才真正实现了活字印刷技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

中国历史研究院

损益
绳墨杀焉
首先,我们进入华为手机的设置。展开长图2/6如果大家觉得懒得找设置的话,可以选择在状态栏里面打开。展开长图3/6之后,大家在设置里面找到“高级设置”。

研究中国历史应该参考哪些书籍?

松浦
孔鲋
中国历史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就像一座埋藏着无尽宝藏的金矿,可以为所有个人、组织、国家和地区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提供极为有益的帮助,为解决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各种难题和问题,提供有益的启迪甚至是金钥匙!我以为,要学习中国历史的精典史书,比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在中国良好的写史传统下,你认为中国历史记录与研究还会存在什么问题?

的故事
皮弁鹬冠
在中国良好的历史记录传统下,在研究中还会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史书都是由统治者命人编纂,这就造成了史书编写者很难如实地还原历史,总要为统治者粉饰太平,所以有时我们很难了解一个历史事件的全貌,同样那些野史也或多或少的带有记录者的个人感情,所以当后人再重新看待以前的历史时,很难恢复历史原模原样

在中国良好的写史传统下,你认为中国历史记录与研究还会存在什么问题?

诗片
仁者
在中国良好的历史记录传统下,在研究中还会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史书都是由统治者命人编纂,这就造成了史书编写者很难如实地还原历史,总要为统治者粉饰太平,所以有时我们很难了解一个历史事件的全貌,同样那些野史也或多或少的带有记录者的个人感情,所以当后人再重新看待以前的历史时,很难恢复历史原模原样

谁知道中国历史的几个著名的学术研究书籍,急!!

捕梦网
逛山
梁思成 我国近代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师 著名的建筑学家 建筑史学家 建筑教育家 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中国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之一 胜利后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 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 梁思成 我国近代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师 著名的建筑学家 建筑史学家 建筑教育家 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中国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之一 胜利后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 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 解放后一些建筑组织的倡导者 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1901.4.20 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 1915-1923 北京清华学校学习 1924-1927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 1927-1928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肆业 1928-1931 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 1931-1946 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及兼任研究员 1944-1945 任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 1946-1947 美国耶鲁大学兼任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赠授文学博士 1948 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6-1972 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 1972.1.9 逝世于北京 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于日本,19l5年~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l94l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在这期间,还曾于1946年ll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l947年1月~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解放后,于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及民盟中央常委等职。历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 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主要论著: 1 《我们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 营造学社汇刊3卷1期,1932.3 2 《蓟县独乐寺山门考》 营造学社汇刊3卷2期,1932.6 3 《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寺殿》 营造学社汇刊3卷2期,1932.6 4 《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 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3.4 5 《云岗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 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3.12 6 《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与刘敦桢合写) 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3.12 7 《赵县大石桥》 营造学社汇刊5卷1期,1934.3 8 《修理故宫景山万寿亭计划》(与刘敦桢合写) 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4 9 《汉代建筑式样与装饰》(与刘敦桢、鲍鼎合写) 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4 10 《清式营造则例》(单行本) 1934 11 《杭州六和塔复原状计划》 营造学社汇刊5卷3期,1935.3 12 《清故宫文渊阁实测图说》(与刘敦桢合写) 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5 13 《故宫文渊阁楼面修理计划》(与蔡文荫、刘敦桢合写) 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5 14 《曲阜孔庙之建筑及修葺计划》 营造学社汇刊6卷1期,1935.9 15 《建筑设计参考图叙述》 营造学社汇刊6卷2期,1935.12 16 《建筑设计参考图集简说及(一)台基,(二)台栏杆,(三)店面,(四)斗拱(元明清)》 营造学社特刊,1935.12 17 《中国建筑史》(单行本) 1945 18 《中国建筑和艺术》(英文稿) 为美国百科全书作, 1946 19 《城市计划大纲序》(单行本) 1951 20 《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文物2卷5期,1952.21 21 《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 文物,1953.(10) 22 《中国建筑的特征》 建筑学报,1954.(1) 23 《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与林徽因、莫宗江合写) 建筑学报,1954.(2) 24 《东亚城市建设与改造》 在国际建筑协会会议上的报告,1958 25 《建筑创造的几个重要问题》 建筑学报,1961.(7) 26 《中国的佛教建筑》 清华大学学报,1961 27 《广西容县武真阁的杠杆结构》 建筑学报,1962.(7) 28 《闲话文物建筑的重修与维护》 文物,1963.(7) 29 《日本唐招提寺与中国唐代建筑》 鉴真纪念集,1963 30 《营造法式注释(上)》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31 《A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MIT PRESS,U.S.A,1984 32 《图像中国建筑史(汉英双语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33 《图说中国建筑史》 都市改革派出版社(台湾),1991不知道LZ满意不?精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