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为什么考博的理由和考博需要准备什么?

存神
民也
1.基本概念?博士:在美国叫A Doctor of Philosophy degree, 简称Ph.D.,是最高学位。读一个博士需要3332636333做两件事:一是完全掌握一个科研领域,二是在这个领域开创新理论。掌握一个科研领域?要通读所有这个领域的文献。一般开始时是看书,然后要找学术期刊杂志,会议论文和研究报告。一般在读博之前,学校会有一些方法来考核你对某一个领域地掌握情况。比如要有相关专业本科或者硕士学位。然后,为了证明对本专业的了解,你需要修研究生专业课程,通过考试并确获得较高的平均分。最后还要通过一个评委会的考核(博士中期考核),评委都是博士。开创新理论?博士和其它学位的本质区别就是一个字:科研(Research)。要开创一个理论,学生必须探索,调查,思考,总结。学术界用“科研”来表示这种行为。“科研”经常暗示着要“实验”。但是科研绝不仅仅实验,还要解释和深层理解。以计算机科学专业为例,科研意味着要探索并发现数字计算和通信领域的新法则。必须要发现帮助建立和使用计算机制的新技术。要寻找新抽象、新算法、新规则、新机制。要获得博士学位,必须要写博士论文,并且通过博士论文口头答辩。成果的关系?科研的成果可能可以开发新产品或者改善现有的。但是,博士论文的价值不是用商业效益来评价的。必须要引导将来的研究和知识体系。博士成果的效益常常不会在短期创造,而是在长期才慢慢体现。2。问自己几个问题?决定是否要读博士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你想做科研工作吗?你要考虑你的长期目标。因为PhD是训练你的科研能力。如果将来不做科研,博士不适合你。你想进高校工作吗?博士是进入高校任教的必要条件。你有足够的能力吗?评价一下自己是否有下述能力。智力:显然?时间:往往比你想想的要长,你能承受吗?创造力:读博需要你用新的思路看待问题。问问自己喜欢“脑筋急转弯”吗?你学高数时感到有意思吗?好奇心:你是不是强烈的想知道周围事物背后的规律?适应能力:读博常会出乎意料的困难。你可能会到一个没有人知道答案的领域。你能忍受郁闷吗?能忍受住找没人知道的答案时的枯燥吗?自我驱动:教授不会告诉你怎么做。你能自己给自己长期科研的动力吗?竞争能力:你将与最聪明的人共事,别人会将你与这些人比较。你扛得住吗?成熟:读博时间大部分由你自己支配。你要自己安排自己的日程。3。警告(博士不是 。。)?让自己有声望:你毕业后,你周围每个同事都是博士。保障自己观点正确:博士只在一个领域有权威。这并不代表所有领域的权威。自己的目标:如果你只想要各文凭,很多方法都比这容易。工作的保障:很多公司不要博士。即使要了,当公司不景气时先把科研部门砍掉。让自己和家人更有面子:你妈可以很骄傲的说自己孩子是个博士。但这不是你读博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聪明:你要长期从事枯燥的工作,多次面对失败,折磨你的意志。将来就研究一个领域:一辈子只吃一碗饭?你将来要不停地科研,学习新方法、新理论?找工作更容易:搞笑!?比其它选择好:每个人都要决定自己究竟要什么,什么最能激励自己。赚钱:至少5年之内你的收入是负的。除非你爱科研,否则这不是最好的赚钱方法。4。还有几个好消息?如果你有能力和兴趣,搞科研将获得与所有其它工作不同的奖励。你能遇到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人,甚至与他共事。你将不停的超越自己。你将解决以前从没有人解决的问题。你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看多了本科生的此类问题----考研还是工作?几年后发现自己又要面临这个问题的困扰----考博或者工作。人生总是充满了选择,选择也是困难的。故转贴了一篇自认为不错的文章。希望对被这个问题困扰的同学一点启示。下面是转贴的内容。博士是一个文凭,更是一种经历。当前社会上有不少人在妖魔化博士群体,尤其是女博士。事实上真的就那么恐怖吗 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首先,谈谈为什么要读博?1、如果你压根就没想好这个问题,完全是随波逐流,或者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或者认为考博可以带来生活的翻天复地的变化,或者认为读博就是混个学 位,为了以后好提升,那么,请你谨慎考虑。首先,博士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收入。收入的是与行业与职位相关,而不是与学位相关的。当然通常计算机的博士要 比学文学,考古什么的博士收入要高。其次,既便为了想进高校而读博,也要事先考虑一下是 不是喜欢那种生活方式,能否接受那种清苦?能不能坐冷板凳?不然,高校的日子也不好过,竞争一样激烈。而考博只不过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个环节。等你博 士毕业之后,不继续自己的科研,可是又已经付出那么多青春、热情和心血,放弃是否舍得?如果继续从事科研,就要考虑自己是否热爱这种寂寞的无人喝彩的工 作,并且身边都是精英,你能否承受那种压力?要知道,真正的名专家名学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是要默默无闻、平平淡淡过一生的。你也 可以有更好的未来,但 那意味着加倍的付出和努力。2、如果已经想好了,比如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扩大 自己的知识面,或者仅仅是体验一下这种生活,或者证明一下自己,或者临时没有更好的出路,想过渡一下,或者干脆就是喜欢从事科研,那么,无论任何理由,只 要是坚定的,能说服自己的,那么你就可以选择自己的活法。祝贺你,你就可以尝试。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读博士可能需要什么?1、高智商就不要说了,还要有高的情商。这样才能保证自己高处能胜寒,或者寂寞的时候依然美丽着。但凡读到博士的人,总是一些人群中的佼佼者。要么是绝顶聪明,要么是极端有毅力,要么就是非常灵活,总之,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在读博期间的感受 之一就是,周围的人的确不简单,都有令人非常佩服的一面,可能再"混"日子的人,跟一般人相比也有一份自律和坚持。所以这是一个可以相互约束、相互见证、 共同进步的群体。高智商基本是读博的第一要素。但是不要以为光有高智商就有好的生活。高 情商也很重要,比如你要经常想一下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过和适合过什么样的生活?你怎样让自己在纷繁的乱世中保持一份清醒,远离物质诱惑?你怎样让自己保 持快乐?因为,的确是有一些人没想好就进来了,所以学得很累,日子过得很牵强,时不时可能还觉得"活着没劲"。如果这样的话,倒不如及早融入社会洪流更让 你能安静下来。既能出世也能入世是最好的,如果压根做不到出世,就绝对入世一些,让自己实际"生活"起来,也就运转自如了。因为如果没有高情商,那么读博不但可能不会给你带来的快乐,而且会带来很多负累。因为你可能会跟社会上的人比物质,跟潜心做学问的人比成果,跟那些 滋润的"小家庭"比幸福等等。那就比较麻烦,因为老天爷毕竟不会把所有的好事都给一个人。你得到了一些,就要坦然面对3年或者4年的清苦生活。2、读博需要有点毅力,沉得住气,至少一段时间内是这样。读博可不是说着玩的。如果只是想混混,也不是那么好混的。现在的毕业论文盲审制度,还是能卡住不少没下功夫或者功夫下得不到,或者下了功夫但没下到当处 的人的。而且,平时博士还有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档次的要求,动不动就是国家核心期刊几篇,理工科的可能还需要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虽然大多数博士都完成任务, 拿到了学位,但那是付出了很多焦虑、睡不着觉、掉头发等等代价的。当然,视个人天资和基础不同,可能各有差异,但不努力就可以完成任务的还真没听说过。平时上课、读 书的要求就不要说了。为了完成博士论文,或者在那样一个氛围中,为了自己至少像个博士,理工科的人要无数次地做实验,甚至通宵达旦,而文科 的学生则要天天泡在书堆里,基本上3年或者4年下来,看小说的时间是没有的。大家都比较训练有素,就是自己浪费了时间会自责。所以为了逃避自责的痛苦和外 在的压力,大家一般还是要选择一点点的去面对和积累。没有点做冷板凳的功夫是不行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这样。博士同学中已经是硕导的,在博士论文的冲刺阶段,也会形容枯槁,也有老师们形容"做完博士论文就像扒层皮",毕竟抛却客观要求不说,就自身而言,大家也 知道专心在学校搞点研究不容易,所以基本上博士论文就是一段时间内的最高水平。何况博士论文的最高要求,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创新"。这两个字,可是会把 人折磨坏的。结果是,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自然减肥"。一个抱着侥幸心理,本来以为混混就可以过关的同学,在博士论文写完之后,说了这样一句深刻的推翻自己以前逻辑的话——"以后,谁要再说博士是混出来的,我跟他急!"?接下来看一下读博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1、读博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节奏和轨迹。比如恋爱、婚姻和家庭。说这个好象是废话。但是我们可以算笔账,一个人中间一直不停地读书,等博士毕业也是接近30的人了。这时候的社会工作经验还可能是零。如果不是足够幸运地在读书期间遇到合适的另一半并且已经成家的话,那么就要在毕业之后不但面临找工作,适应新环境的问题,也要面对建立一个小家,适应婚姻和家庭的问题,还要考虑是先在工作上干出点成绩还是抓紧要孩子的问题。这时候大多数小家庭都是无产阶级,可能早先工作的同龄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和孩子,心理上的落差需要自己摆平。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有了一定的工作、家庭、孩子之后又去读博的,这种辛苦就不要说了。面对家庭和自己的前途之间的不调和,需要自己判断、选择。有时候, 有所选择是痛苦的。所以有很多人说,早知如此,宁愿不要选择的机会。可是时光是无法倒流的。校园里有不少带着孩子读书的母亲,有的将孩子放在周边的幼儿园 或者学校里,自己面对多重压力,孩子也跟着受苦。精力、财力和爱心、责任之间的冲突和压力,让很多母亲说:"等我拿到学位的那一天,我可能最想做的就是找 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有的时候,鱼和熊掌的确不可得兼,这是事实。所以大多数博士在毕业后都会多多少少有些尴尬,来自情感的、家庭的、工作的 ,等等。2、读博可能会加重取舍之间的难度。有人认为,读完博士,工作等等可选择的余地更大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博士阶段着重培养的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它不是一个通才教育,只会将人的研究领域和学习领域越限越窄。所以,除非是在高校或做科研,不然,博士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且,读博可能多多少少还会产生这样的效应,就是你在长期的研究和投入中已经多多少少对这些研究产生兴趣。明知继续研究可能热情和动力不足,但是放弃却 着实可惜,那时该怎么办?其实周围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的。最后选择的未必是最初想选择的生活道路。我的很多同学,本来想进新闻媒体,或者出版单位,或者机关 等等,机会并不是没有,但是真正抉择的时候,却又割舍不下对专业培养起来的感情,最终继续选了高校进行教学科研,也有的虽然进了新闻出版,却做的并不开 心,有点后悔的意思。不得不搞学术的时候不觉得热爱,反倒是真正离开了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喜欢学术的。这是一种悖论。会带来很多困惑和尴尬,这些问题的 解决需要智慧、对自己的了解,还需要决断能力。一旦上了这贼船就必须面对,由不得你了。说了这些,有人可能退缩了,觉得后脊梁骨嗖嗖发凉。其实,运用最简单的逻辑想想,如果真的读博就像地狱,哪还有现在的趋之若骛呢?不否认有一些头脑发昏,没想明白就混进来的人,但是一定也是有人是真正考虑好了并认可这种方式的。权且说其一二:?1、读博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很奢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的。相比于钱来说,读博的机会显得更是一种稀缺资源。有机会读博的人可能不觉得,但是有很多人是压根没有机会考虑和尝试的,他们的羡慕和憧憬可能不是你读博 的理由,但是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你可以体会跟别人不一样的人生。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这种生活体验是非常奢侈的,有限的,难得的,所以自然也是有价 值的有意义的。如果说有人选择冒险、挑战生命极限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读博也是。读博完成和实现的是一种精神追求。享受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经历、一种财 富、一种收获。有一个同事,我在博客中提到过的,海归,放弃了原来在外企的高薪工作,跑 到国外读博士,最后回到高校。就是因为她觉得在外企的工作,使人变得没有时间思考,人像机器。所以为了进高校,她选择了读博并为这个目标奋斗了10几年。 她说,人是要有点追求的。斯夫!当人们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之后,对精神的渴望和寄托就会浮出水面,而 读博是使人更接近思想本身的一种方式。2、读博可以有机会接近和聆听大师的声音,并与最聪明的人相处。想不提高都难!?有博士点的地方,大都是师资力量相当强的地方,各种资源也很多。读博士可以使人轻而易举地就接近原来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一些大家,聆听他们在学术、做 人等等方面的一些感受和教诲。这将是受益终生的。这种视界的打开和融合对一个人的提升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学者的点拨,可能会使人少走很多弯路,并在一 些领域迅速接近国内或国外同行。某种意义上,这有"鲤鱼跳龙门"之效。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的名牌大学,这种优势就更加明显。用原来硕导的话说:"就像从省 队进了国家队"。各种讲座、交流以及图书等等资源,使人进步飞快。再说周围的同学,都是 来自各地的人中龙凤。依我的经验,每个读到博士的人,都是有一些品质可能是一般的老百姓没有的,比如那种悟性、那种天资、那种刻苦、那种执着、那种毅力, 等等。所以,与这样的一群聪明人交往,无论别人是不是有一些很难容忍的缺点,但也总是有一些优点是值得学习的,在这样的一种碰撞和交流中,无论是对学术 的,还是对生活的看法,都会让人获益匪浅。真的是想不提高都难!?3、读博可以积累一些资源。博 士期间会遇到很多名师,也会有很多优秀的同学,这些都是一些潜在的资源。就算日后你的同学里出不了王侯将相,但至少以他们的起点,在各行各业上都会是精 英。至少就我而言,很多同学遍布在很多城市的很多高校,无论对搞研究,还是作为了解风土人情的交流,都是颇有助益的。博士期间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建立广泛的 学术联系。毕业之后,如果选择一个中等城市或者发展中的学校或单位,那么可能意味着你会 瞬间拥有别人奋斗10几年才能拥有的东西,比如各种津贴补助、比如房子,或者配偶的工作,都能得到解决。生活会有明显提高。从这个意义上,用原来同事的话 说,读博就是赚钱。或者,读博还极有可能在毕业后进入一个博士成群的工作团体。这样,你就有可能使自己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学习不断上升不断进步的状态。与智 者的交流毕竟是令人愉快的。对此我受益良多。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也是一个老教授曾经说过的,做研究工作,所有的科研成果的发表,名利都是自己的,不象在机关等单位工作,在年轻的时候多是为别人做嫁衣,而到了退休,往往是人一走茶就凉。而现在看来,读博直接地与以后是否有机会搞科研密切相关。4、读博可以愉悦身心,是难得的生命体验。因为博士不象本 科生那样有天天上不完的课程,有各种各样的活动的约束,有各种检查和评比,所以基本上属于比较天马行空的、自由的一群。而高校大都有优美 的环境和小资的气氛,博士生里面,大家基本上要么是有收入的,要么是可以自己赚些外快的,思想相对比较成熟了,各方面处于学校和社会的结合带,并可以暂时 脱离家庭的束缚,做一些自由自在的个性的事情,是难得的生命体验。对于工作多年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放松、调整和休憩,而对于从未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也 从别人那里直接间接得到一些启迪。我的博士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有一帮朋友,大家经常轮流坐庄,出去吃饭、喝茶、野餐,或者就在校园里散散步、打打球,或者在学校的食堂里进行"学术午餐" 和"学术晚餐",关于学术的、人生的、社会的,无所不谈。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同学和朋友都颇为留恋那段时光。

为什么读博士,如何读博士?

两面争
百忧解
读博士是一种情怀,这是最好的633932理由。其实可以有很多理由,比如你想用高智商碾压大家,你想赚大钱,你想获得社会的尊重,你想完成家人的期望,你找不到工作或者懒得找工作,你想在工作之前生个孩子,读博士是因为博士生可以有单人间公寓的。博士生阶段, 主要不是课本和课堂教育, 主要是做学问做研究的训练. 您的主要学习收获不一定来自您的教授和他的课本, 而是来自您从事的研究课题, 来自无数的学术讲座, 最新的动态进展, 和与同行, 同学及会议交流. 您的成绩不再由课堂考试打分决定, 而是您的论文发表和答辩。【中国博士由来】“博士”最早是一种官名,始见于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秦有七十人。汉初沿置。秩为比六百石,属奉常。汉武帝时,还设立了五经博士,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博士意思】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1.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2.博士(即普通博士研究生),在职博士(专业学位),荣誉博士等。 博士严格讲来是分为两类的,正在读的还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只能称为博士研究生;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博士。

大家为什么要考博士的,说说自己的理由吧

皇极
托于同体
一般是三种原因的:第一,考取了自己不太喜欢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通过博士来换专业;第二,自己非常喜欢研究理论,通过博士继续深造;第三,博士是很多就业和发展的平台,必须继续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交流】为什么说考博只要导师同意,就成功了一大半!

狂屈闻之
灰熊人
一、联系导师:1.要了解他的基本学术观点和学3433616164术著作。以免导师提起他的著作时一无所知。尽量多了解他的论著,也为以后的考试做打算。2.多种联系方式并用。比如说第一次打电话老师记住联系者的名字了,第二次很可能就忘了。那还可以写e-mail,还可以写写信,传统的联系方式或许更能打动导师。3.真诚和决心。在导师面前,申请者可能是一个陌生人,那么陌生人的真诚最能打动一个人的心。有些问题和想法不妨实话实说。还有就是表明决心很重要。二、如何获取导师的联系方式:关于导师的联系我主要建议大家首先通过email电子邮件的形式联系,然后再考虑其他的方式电话或者拜访,有很多同学问及email地址获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1、学校的官方网站上一般会有介绍,主要在...一、联系导师:1.要了解他的基本学术观点和学术著作。以免导师提起他的著作时一无所知。尽量多了解他的论著,也为以后的考试做打算。2.多种联系方式并用。比如说第一次打电话老师记住联系者的名字了,第二次很可能就忘了。那还可以写e-mail,还可以写写信,传统的联系方式或许更能打动导师。3.真诚和决心。在导师面前,申请者可能是一个陌生人,那么陌生人的真诚最能打动一个人的心。有些问题和想法不妨实话实说。还有就是表明决心很重要。二、如何获取导师的联系方式:关于导师的联系我主要建议大家首先通过email电子邮件的形式联系,然后再考虑其他的方式电话或者拜访,有很多同学问及email地址获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1、学校的官方网站上一般会有介绍,主要在研究生院的导师介绍,各个院系的导师介绍等会可以找到。2、导师发表的论文,大家可以通过万方,全文期刊网等中文期刊查询也可以通过webofsicence,scopus等外文期刊网查询导师的论文获得email地址。3、通过向本实验室的的学长们获得email地址的方法很多,获得不是太大的问题。三、写第一封与博导联系的email:email在整个博士导师联系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地位,如何通过email很好的和导师沟通和交流则是非常重要。第一封email只要内容是关于个人的一个介绍:年龄,求学的经历,学术的成果,硕士论文的内容可以较多的介绍一下等等,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导师通过这封emial对一个陌生的同学能够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第一印象做好!为以后的进一步联系作准备!其次关于信的内容可以简要的谈谈自己对未来所报考导师,实验室和课题的了解和理解,让导师能够真实的感受到你的诚心、信心和决心!第三主要是表达一下自己报考的强烈愿望,因为大家也知道好多同学联系了很多的导师和学校最后报考的也是其中的很少几个!所以一定要表达坚决报考的意愿和对导师课题的浓厚的兴趣。

本科毕业六年可以考博?为什么本科考博要求那么多?不是通过入学考试就可以了么?

无无
埃伦娜
可以,本科生要报考3431366430博士研究生,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二:已获得硕士学位(在国外获得的学位需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的人员;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须是国家统招硕士生,且最迟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或满足同等学力报考条件的其他人员(注:单证的专业学位考生报考须在报名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报考医学专业学位者,还必须具有相应专业的执业医师资格。三:身体健康;报考博士生的年龄一般不超过四十五周岁,报考委托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有两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扩展资料《同等学历申请博士学位条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施行。资格审查(一)申请人必须为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或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历的人员(二)申请人应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领域做出突出成绩,在申请学位的学科领域独立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过高水平的专著,其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以上奖励。(三)具备申请博士学位基本条件的同等学力人员,应当在学位授予单位规定的期限内,向学位授予单位提交以下材料:1、硕士学位证书;2、最后学历证明;3、准备申请博士学位的学位论文;4、公开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出版的专著,以及科研成果获奖的证明材料;5、申请人所在单位向学位授予单位介绍申请人的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情况的材料(加印密封);6、两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的推荐书(加印密封),其中至少有一名博士生指导教师。学位授予单位应在规定的期限内,组织专家小组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对已确定具有申请资格的申请人,按本规定第十条的要求进行同等学力水平的认定。第二条同等学力水平认定学位授予单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认定申请人是否具备博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水平。(一)对申请人完成本职工作,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成绩的认定。(二)对申请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及水平的认定。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应对已经资格审查合格的申请人,按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组织考试。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曰起,一年内完成全部课程考试,且成绩合格。未通过课程考试者,本次申请无效。对于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重要的著作、发明、发现或发展者,经有关专家推荐,学位授予单位同意,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课程考试,直接申请参加博士论文答辩。(三)学位论文水平的认定。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应在申请人通过全部课程考试后的一年内完成。学位授予单位应指定博士生指导教师对申请人的论文进行必要的指导。1、论文要求及科研工作。(1)申请人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应是在工作实践中由本人独立完成的成果,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2)申请人同他人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或发明、发现等,对其中确属本人独立完成的部分,可以由本人整理为学位论文提出申请,并附送该项工作主持人签署的书面意见和共同发表论文、著作的其他作者的证明材料,以及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等。(3)论文用中文撰写,论文要有中文和外文摘要。(4)申请人必须到学位授予单位,在该单位指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为期不少于三个月的与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申请人应在学位授予单位的相应学科专业学位授权点报告其论文工作情况并接受质疑。2、论文评阅。(1)论文评阅人:学位授予单位聘请不少于五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论文评阅人,其中学位授予单位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至少三名。论文评阅人应是责任心强,学风正派,在相应学科领域学术造诣较深,在科学研究中有突出成绩的专家。申请人的导师、推荐人不能聘为论文评阅人。学位论文评阅人的姓名不得告知申请人,评阅意见应密封传递。(2)论文评阅:论文评阅人应根据学位论文要求对论文是否达到博士学位水平进行认真、细致的评阅,提出评阅意见及对论文的修改意见。3、论文答辩。(1)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七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四人是博士生导师、二人是学位授予单位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申请人的推荐人、导师不能聘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人选应先得到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认可。学位授予单位的有关管理部门,应在论文答辩日期一个月以前,将学位论文送交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2)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论文答辩应有详细记录。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3)论文答辩未通过,本次申请无效。论文答辩未通过,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二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者,本次申请无效。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博士研究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考博

你是为什么选择读博的呢?

梦露版
想当大学老师,必须的读博士,职业规划

为什么考博的理由和考博需要准备什么?

韩愈
钢琴手
1.基本概念?博士:在美国叫A Doctor of Philosophy degree, 简称Ph.D.,是最高学位。读一个博士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完全掌握一个科研领域,二是在这个领域开创新理论。掌握一个科研领域?要通读所有这个领域的文献。一般开始时是看书,然后要找学术期刊杂志,会议论文和研究报告。一般在读博之前,学校会有一些方法来考核你对某一个领域地掌握情况。比如要有相关专业本科或者硕士学位。然后,为了证明对本专业的了解,你需要修研究生专业课程,通过考试并确获得较高的平均分。最后还要通过一个评委会的考核(博士中期考核),评委都是博士。开创新理论?博士和其它学位的本质区别就是一个字:科研(Research)。要开创一个理论,学生必须探索,调查,思考,总结。学术界用“科研”来表示这种行为。“科研”经常暗示着要“实验”。但是科研绝不仅仅实验,还要解释和深层理解。以计算机科学专业为例,科研意味着要探索并发现数字计算和通信领域的新法则。必须要发现帮助建立和使用计算机制的新技术。要寻找新抽象、新算法、新规则、新机制。要获得博士学位,必须要写博士论文,并且通过博士论文口头答辩。成果的关系?科研的成果可能可以开发新产品或者改善现有的。但是,博士论文的价值不是用商业效益来评价的。必须要引导将来的研究和知识体系。博士成果的效益常常不会在短期创造,而是在长期才慢慢体现。2。问自己几个问题?决定是否要读博士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你想做科研工作吗?你要考虑你的长期目标。因为PhD是训练你的科研能力。如果将来不做科研,博士不适合你。你想进高校工作吗?博士是进入高校任教的必要条件。你有足够的能力吗?评价一下自己是否有下述能力。智力:显然?时间:往往比你想想的要长,你能承受吗?创造力:读博需要你用新的思路看待问题。问问自己喜欢“脑筋急转弯”吗?你学高数时感到有意思吗?好奇心:你是不是强烈的想知道周围事物背后的规律?适应能力:读博常会出乎意料的困难。你可能会到一个没有人知道答案的领域。你能忍受郁闷吗?能忍受住找没人知道的答案时的枯燥吗?自我驱动:教授不会告诉你怎么做。你能自己给自己长期科研的动力吗?竞争能力:你将与最聪明的人共事,别人会将你与这些人比较。你扛得住吗?成熟:读博时间大部分由你自己支配。你要自己安排自己的日程。3。警告(博士不是 。。)?让自己有声望:你毕业后,你周围每个同事都是博士。保障自己观点正确:博士只在一个领域有权威。这并不代表所有领域的权威。自己的目标:如果你只想要各文凭,很多方法都比这容易。工作的保障:很多公司不要博士。即使要了,当公司不景气时先把科研部门砍掉。让自己和家人更有面子:你妈可以很骄傲的说自己孩子是个博士。但这不是你读博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聪明:你要长期从事枯燥的工作,多次面对失败,折磨你的意志。将来就研究一个领域:一辈子只吃一碗饭?你将来要不停地科研,学习新方法、新理论?找工作更容易:搞笑!?比其它选择好:每个人都要决定自己究竟要什么,什么最能激励自己。赚钱:至少5年之内你的收入是负的。除非你爱科研,否则这不是最好的赚钱方法。4。还有几个好消息?如果你有能力和兴趣,搞科研将获得与所有其它工作不同的奖励。你能遇到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人,甚至与他共事。你将不停的超越自己。你将解决以前从没有人解决的问题。你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看多了本科生的此类问题----考研还是工作?几年后发现自己又要面临这个问题的困扰----考博或者工作。人生总是充满了选择,选择也是困难的。故转贴了一篇自认为不错的文章。希望对被这个问题困扰的同学一点启示。下面是转贴的内容。博士是一个文凭,更是一种经历。当前社会上有不少人在妖魔化博士群体,尤其是女博士。事实上真的就那么恐怖吗 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首先,谈谈为什么要读博?1、如果你压根就没想好这个问题,完全是随波逐流,或者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或者认为考博可以带来生活的翻天复地的变化,或者认为读博就是混个学 位,为了以后好提升,那么,请你谨慎考虑。首先,博士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收入。收入的是与行业与职位相关,而不是与学位相关的。当然通常计算机的博士要 比学文学,考古什么的博士收入要高。其次,既便为了想进高校而读博,也要事先考虑一下是 不是喜欢那种生活方式,能否接受那种清苦?能不能坐冷板凳?不然,高校的日子也不好过,竞争一样激烈。而考博只不过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个环节。等你博 士毕业之后,不继续自己的科研,可是又已经付出那么多青春、热情和心血,放弃是否舍得?如果继续从事科研,就要考虑自己是否热爱这种寂寞的无人喝彩的工 作,并且身边都是精英,你能否承受那种压力?要知道,真正的名专家名学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是要默默无闻、平平淡淡过一生的。你也 可以有更好的未来,但 那意味着加倍的付出和努力。2、如果已经想好了,比如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扩大 自己的知识面,或者仅仅是体验一下这种生活,或者证明一下自己,或者临时没有更好的出路,想过渡一下,或者干脆就是喜欢从事科研,那么,无论任何理由,只 要是坚定的,能说服自己的,那么你就可以选择自己的活法。祝贺你,你就可以尝试。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读博士可能需要什么?1、高智商就不要说了,还要有高的情商。这样才能保证自己高处能胜寒,或者寂寞的时候依然美丽着。但凡读到博士的人,总是一些人群中的佼佼者。要么是绝顶聪明,要么是极端有毅力,要么就是非常灵活,总之,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在读博期间的感受 之一就是,周围的人的确不简单,都有令人非常佩服的一面,可能再"混"日子的人,跟一般人相比也有一份自律和坚持。所以这是一个可以相互约束、相互见证、 共同进步的群体。高智商基本是读博的第一要素。但是不要以为光有高智商就有好的生活。高 情商也很重要,比如你要经常想一下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过和适合过什么样的生活?你怎样让自己在纷繁的乱世中保持一份清醒,远离物质诱惑?你怎样让自己保 持快乐?因为,的确是有一些人没想好就进来了,所以学得很累,日子过得很牵强,时不时可能还觉得"活着没劲"。如果这样的话,倒不如及早融入社会洪流更让 你能安静下来。既能出世也能入世是最好的,如果压根做不到出世,就绝对入世一些,让自己实际"生活"起来,也就运转自如了。因为如果没有高情商,那么读博不但可能不会给你带来的快乐,而且会带来很多负累。因为你可能会跟社会上的人比物质,跟潜心做学问的人比成果,跟那些 滋润的"小家庭"比幸福等等。那就比较麻烦,因为老天爷毕竟不会把所有的好事都给一个人。你得到了一些,就要坦然面对3年或者4年的清苦生活。2、读博需要有点毅力,沉得住气,至少一段时间内是这样。读博可不是说着玩的。如果只是想混混,也不是那么好混的。现在的毕业论文盲审制度,还是能卡住不少没下功夫或者功夫下得不到,或者下了功夫但没下到当处 的人的。而且,平时博士还有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档次的要求,动不动就是国家核心期刊几篇,理工科的可能还需要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虽然大多数博士都完成任务, 拿到了学位,但那是付出了很多焦虑、睡不着觉、掉头发等等代价的。当然,视个人天资和基础不同,可能各有差异,但不努力就可以完成任务的还真没听说过。平时上课、读 书的要求就不要说了。为了完成博士论文,或者在那样一个氛围中,为了自己至少像个博士,理工科的人要无数次地做实验,甚至通宵达旦,而文科 的学生则要天天泡在书堆里,基本上3年或者4年下来,看小说的时间是没有的。大家都比较训练有素,就是自己浪费了时间会自责。所以为了逃避自责的痛苦和外 在的压力,大家一般还是要选择一点点的去面对和积累。没有点做冷板凳的功夫是不行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这样。博士同学中已经是硕导的,在博士论文的冲刺阶段,也会形容枯槁,也有老师们形容"做完博士论文就像扒层皮",毕竟抛却客观要求不说,就自身而言,大家也 知道专心在学校搞点研究不容易,所以基本上博士论文就是一段时间内的最高水平。何况博士论文的最高要求,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创新"。这两个字,可是会把 人折磨坏的。结果是,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自然减肥"。一个抱着侥幸心理,本来以为混混就可以过关的同学,在博士论文写完之后,说了这样一句深刻的推翻自己以前逻辑的话——"以后,谁要再说博士是混出来的,我跟他急!"?接下来看一下读博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1、读博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节奏和轨迹。比如恋爱、婚姻和家庭。说这个好象是废话。但是我们可以算笔账,一个人中间一直不停地读书,等博士毕业也是接近30的人了。这时候的社会工作经验还可能是零。如果不是足够幸运地在读书期间遇到合适的另一半并且已经成家的话,那么就要在毕业之后不但面临找工作,适应新环境的问题,也要面对建立一个小家,适应婚姻和家庭的问题,还要考虑是先在工作上干出点成绩还是抓紧要孩子的问题。这时候大多数小家庭都是无产阶级,可能早先工作的同龄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和孩子,心理上的落差需要自己摆平。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有了一定的工作、家庭、孩子之后又去读博的,这种辛苦就不要说了。面对家庭和自己的前途之间的不调和,需要自己判断、选择。有时候, 有所选择是痛苦的。所以有很多人说,早知如此,宁愿不要选择的机会。可是时光是无法倒流的。校园里有不少带着孩子读书的母亲,有的将孩子放在周边的幼儿园 或者学校里,自己面对多重压力,孩子也跟着受苦。精力、财力和爱心、责任之间的冲突和压力,让很多母亲说:"等我拿到学位的那一天,我可能最想做的就是找 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有的时候,鱼和熊掌的确不可得兼,这是事实。所以大多数博士在毕业后都会多多少少有些尴尬,来自情感的、家庭的、工作的 ,等等。2、读博可能会加重取舍之间的难度。有人认为,读完博士,工作等等可选择的余地更大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博士阶段着重培养的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它不是一个通才教育,只会将人的研究领域和学习领域越限越窄。所以,除非是在高校或做科研,不然,博士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且,读博可能多多少少还会产生这样的效应,就是你在长期的研究和投入中已经多多少少对这些研究产生兴趣。明知继续研究可能热情和动力不足,但是放弃却 着实可惜,那时该怎么办?其实周围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的。最后选择的未必是最初想选择的生活道路。我的很多同学,本来想进新闻媒体,或者出版单位,或者机关 等等,机会并不是没有,但是真正抉择的时候,却又割舍不下对专业培养起来的感情,最终继续选了高校进行教学科研,也有的虽然进了新闻出版,却做的并不开 心,有点后悔的意思。不得不搞学术的时候不觉得热爱,反倒是真正离开了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喜欢学术的。这是一种悖论。会带来很多困惑和尴尬,这些问题的 解决需要智慧、对自己的了解,还需要决断能力。一旦上了这贼船就必须面对,由不得你了。说了这些,有人可能退缩了,觉得后脊梁骨嗖嗖发凉。其实,运用最简单的逻辑想想,如果真的读博就像地狱,哪还有现在的趋之若骛呢?不否认有一些头脑发昏,没想明白就混进来的人,但是一定也是有人是真正考虑好了并认可这种方式的。权且说其一二:?1、读博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很奢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的。相比于钱来说,读博的机会显得更是一种稀缺资源。有机会读博的人可能不觉得,但是有很多人是压根没有机会考虑和尝试的,他们的羡慕和憧憬可能不是你读博 的理由,但是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你可以体会跟别人不一样的人生。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这种生活体验是非常奢侈的,有限的,难得的,所以自然也是有价 值的有意义的。如果说有人选择冒险、挑战生命极限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读博也是。读博完成和实现的是一种精神追求。享受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经历、一种财 富、一种收获。有一个同事,我在博客中提到过的,海归,放弃了原来在外企的高薪工作,跑 到国外读博士,最后回到高校。就是因为她觉得在外企的工作,使人变得没有时间思考,人像机器。所以为了进高校,她选择了读博并为这个目标奋斗了10几年。 她说,人是要有点追求的。斯夫!当人们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之后,对精神的渴望和寄托就会浮出水面,而 读博是使人更接近思想本身的一种方式。2、读博可以有机会接近和聆听大师的声音,并与最聪明的人相处。想不提高都难!?有博士点的地方,大都是师资力量相当强的地方,各种资源也很多。读博士可以使人轻而易举地就接近原来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一些大家,聆听他们在学术、做 人等等方面的一些感受和教诲。这将是受益终生的。这种视界的打开和融合对一个人的提升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学者的点拨,可能会使人少走很多弯路,并在一 些领域迅速接近国内或国外同行。某种意义上,这有"鲤鱼跳龙门"之效。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的名牌大学,这种优势就更加明显。用原来硕导的话说:"就像从省 队进了国家队"。各种讲座、交流以及图书等等资源,使人进步飞快。再说周围的同学,都是 来自各地的人中龙凤。依我的经验,每个读到博士的人,都是有一些品质可能是一般的老百姓没有的,比如那种悟性、那种天资、那种刻苦、那种执着、那种毅力, 等等。所以,与这样的一群聪明人交往,无论别人是不是有一些很难容忍的缺点,但也总是有一些优点是值得学习的,在这样的一种碰撞和交流中,无论是对学术 的,还是对生活的看法,都会让人获益匪浅。真的是想不提高都难!?3、读博可以积累一些资源。博 士期间会遇到很多名师,也会有很多优秀的同学,这些都是一些潜在的资源。就算日后你的同学里出不了王侯将相,但至少以他们的起点,在各行各业上都会是精 英。至少就我而言,很多同学遍布在很多城市的很多高校,无论对搞研究,还是作为了解风土人情的交流,都是颇有助益的。博士期间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建立广泛的 学术联系。毕业之后,如果选择一个中等城市或者发展中的学校或单位,那么可能意味着你会 瞬间拥有别人奋斗10几年才能拥有的东西,比如各种津贴补助、比如房子,或者配偶的工作,都能得到解决。生活会有明显提高。从这个意义上,用原来同事的话 说,读博就是赚钱。或者,读博还极有可能在毕业后进入一个博士成群的工作团体。这样,你就有可能使自己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学习不断上升不断进步的状态。与智 者的交流毕竟是令人愉快的。对此我受益良多。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也是一个老教授曾经说过的,做研究工作,所有的科研成果的发表,名利都是自己的,不象在机关等单位工作,在年轻的时候多是为别人做嫁衣,而到了退休,往往是人一走茶就凉。而现在看来,读博直接地与以后是否有机会搞科研密切相关。4、读博可以愉悦身心,是难得的生命体验。因为博士不象本 科生那样有天天上不完的课程,有各种各样的活动的约束,有各种检查和评比,所以基本上属于比较天马行空的、自由的一群。而高校大都有优美 的环境和小资的气氛,博士生里面,大家基本上要么是有收入的,要么是可以自己赚些外快的,思想相对比较成熟了,各方面处于学校和社会的结合带,并可以暂时 脱离家庭的束缚,做一些自由自在的个性的事情,是难得的生命体验。对于工作多年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放松、调整和休憩,而对于从未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也 从别人那里直接间接得到一些启迪。我的博士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有一帮朋友,大家经常轮流坐庄,出去吃饭、喝茶、野餐,或者就在校园里散散步、打打球,或者在学校的食堂里进行"学术午餐" 和"学术晚餐",关于学术的、人生的、社会的,无所不谈。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同学和朋友都颇为留恋那段时光。

为什么很多人不想考博士?

老物件
冥冥之中
考博士为了什么?人各有志,说不定你读完博士人家都成公司老总了。。

不适合读博士,为什么还要读博士

面包树
非洲人
读博的风险无须赘述、学术之路往往寂寞、无聊、多多少少有点不食人间烟火,还要背上嫁不出去的标签。和朋友说起我要念博士的打算,得到的评价大同小异,“女博士”、“灭绝师太”,或者惊讶,觉得没有必要。除了Co gia,和几个朋友格外支持我还和我兴致勃勃讨论起博士以后的生活之外,其他的朋友大多是报以诧异。其实哪怕现在,我对我的决定不是不存怀疑,我甚至自己纠结的很。但这些风险我都十分清楚,甚至因为翻来覆去的想着这件事情,我对这些风险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第二个学期结束写论文的时候,我真正的开始想读博士,回头看看自己学过的东西,很有兴趣,很有成就感,写论文也更加的得心应手,我开始反着想,我不想读博士的原因是什么。大概是我舍不得放弃另一种可能的、或许更加安逸的生活。大一大二的时候我经常奔走于学生会、那个时候我想我大概以后会是一个白领,坐在办公室里,也许生活会忙得不可开交,但始终在自己熟悉的安全圈内,有几个吃吃喝喝的朋友,能名正言顺的纸醉金迷的霓虹之下迷失自己。或许再找个不错的男朋友,过上小日子,过着不自由但却逍遥的日子。我本科读的学校外语见长,是一个风气颇为浮躁的学校,没有太多的学术氛围这样的生活确实吸引人,可是人生确实要做出这样那样的选择,我们否定一条路,总会失去一些曾经触手可及的东西。但我确实处在一个做选择的年龄、在我22岁的最后三个月内我要做出这样的一个选择。我选择的过程曲折离奇、跌宕起伏,我正在拍一部名为《选择》的纪录片,曾经为主角的选定颇为头疼,现在想想我倒是非常适合的角色。我妈妈常常和我说起在爱丁堡念哲学硕博连读的一个女生,只与她有过一面之缘、发过几次信息,她波澜不惊的样子令我印象深刻。想来自己那么纠结,无外乎不够坚定。  我真正下定念博士的决心是我父母想让我去大学做行政工作。父母永远会给你做最好的选择,无外乎轻松、待遇好、有编制、寒暑假。这看似没有什么不好的,却让我有点愤怒、十分失落。想想当初的想法,心比天高,自负聪明,也算活得明白,总有无数的想法急于付诸实践。到现在,我还是有很多的想法,野心勃勃的想要做这做那,而学术是唯一能让我实现这些想法的东西。我想我要努力,为的不是财、不是权、更不是一个安稳的生活,我想要自由,我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名正言顺的做。我想要的自由,无非是一个舞台,让我游刃有余。我想要的自由,不外乎是对我曾经努力、纠结的回报,因为心中的坚持,我没有选择一条更好走的路,我没有对我的论文敷衍了事,我选择去偏远地方做调研。好像我一下子明白了,我要念博士,我经历了,出来了,断然没有回到那个安全的地方的道理。也许我像我爸,我骨子里是清高的。我把这些想法和父母说了,他们也支持我继续念下去。我开始陆陆续续的和别人说我要念博士的想法,我需要的不是支持、甚至不是理解、我愿意他们提点我我可能遇见的悲剧。不过,我做的并不是一个过于草率的决定,我生性是一个爱多想的人。  兴趣固然很重要,但绝对不是选择的全部。有人和我说,做喜欢的事情不会觉得累,兴趣最重要。这样的想法很对,但是很天真。我对我做的事情很有兴趣、我会早早的找好资料、我会把书翻来覆去读很多遍、我会弄到凌晨三四点也不想去睡觉。可是事实没那么简单,兴趣不能帮我做决定,帮我做决定的一定是我知道了就算有一天我手头的工作变得枯燥乏味、当初的兴趣变成了无趣、我仍然能坚持下去的决心。我喜欢我现在在做的事情,我甚至喜欢我目前为止做的每个决定,可是喜欢的意义不那么简单,还得喜欢我这个决定所带来的不安与折磨。选择的是一条路,不是一件事,“喜欢”不能让我选择这条路,因为我的世界并不只有我,还有父母、朋友、可能在未来某时某地出现的爱人。还有世人的眼光,就算想忽略、就算不知道无须在意,他们也会如影随形,让人无法忽视。我有兴趣、我“喜欢”,这并不是我选择的原因。每当人问起我为什么要如是如是,我总会说,我喜欢,我乐意,这好像是最正当的理由,在当今这个个人主义膨胀的社会里。可是我没有说起、我懒得说起、我不知从何说起的原因是我做选择的更大的部分。  我不可能凭借着这样一种冲动的勇气走下去。我去询问别人的意见。我在这边遇到了很多很好的人,M是其中之一,是我人生的导师,每次和她聊天都颇有所得。她认为我太年轻了不适合念博士,不够成熟也缺少经验。她说念博士需要很强大,在她念博士的7年中,发生了许多变故,她曾两次想放弃,甚至一度需要吃抑郁症的药。而在博士学生中,有不少也放弃。我才了解,就算想得再多,现实也不可预料。M很有才华、我自认为不会比她更强大,那我缺少的是什么呢,大概是岁月带给我的经验和沉淀。我认认真真的考虑她的建议,开始找相关的工作。M说,要是她22岁,单身、没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她就到处去游学,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她现在在博士最后一年,在英国已经成家。而我22岁,我身上有很多种可能,我被各种信息狂轰烂咋,而在此我要做出选择。我选择读博士,无论是先工作积累经验还是直接就申请到奖学金就去念,到此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心。我朋友善意提醒我,一旦工作或许会很难有心再继续读——他也暂时搁浅了他在美国念书的打算,准备在旧金山一家不错的公司开始工作。我们聊到“初心”这个话题,又有什么人能够保证“初心”不改变呢,事实都在改变,所有的坚持在时间长河与红尘的打磨之下都会走形,但还有人在坚持。勇气和决心的美好,不在于下决定时的冲动的火花,也许仅仅在于年岁之下难以言喻的美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