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应用网络教学资源情况的总结

固不待师
声侔鬼神
  项目名称  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政治经济学》新教学法试验研究  项目 负责人  尤玉平  项目承担单位  惠州学院  第二阶段行动研究实施概况  试验主题  教学模式  实施时间  剩余价值理论及应用  基于讲授—网络资源利用—理论分析—应用研究的教学模式  2005年3~5月  2006年3~5月  阶段预期目标  1 发挥网络资源环境教学的优势,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2 探索《政治经济学》网上教学资源的利用方法、途径与利用模式研究,促进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3 设计并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政治经济学新教学试验研究,以期提高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促进教学优化。  阶段试验利用的资源  1 自行研制的“政治经济学”课件(ppt讲授课件, Authorware案例习题课件,自制案例和学生作品)  2 中国学术期刊网等学院图书馆电子资源 http://lib.hzu.e.cn/data.htm  3 中国政治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http://www.cpeer.org/  4 马克思主义文库:中文http://www.marxists.org/chinese/index.html; 英文Marx on Political Economy http://www.marxists.org/archive/marx /works/ subject/economy/index.htm  5上海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精品课程http://course.shufe.e.cn/course/zzjjx/  6 惠州学院政治经济学网络学习平台,网址:http://penc.hzu.e.cn/  7 官方统计网站:国家http://www.stats.gov.cn/广东http://www.gdstats.gov.cn/  8 /google搜索  阶段试验教学过程概述  1 教师设计并提出基本问题,介绍主题内容、要求和步骤。  2 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学习《现代政治经济学》教材和网络课件,在线查阅马克思主义文库经典著作,搜寻中国学术期刊网上的文献数据资源,透过网络进行现实经济观察和问卷调查分析,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完成有关文献综述。  3 学生借助计算机实验室电子课堂管理系统,就教师提出的主题进行网上专题探讨,撰写分析报告通过电子课堂提交或电子邮件提交。  4教师在线答疑,浏览学生作品解决经济分析中的疑难和模糊的问题。  阶段试验“观察”方法概述  1 对教师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现场表现和自备录音录像课堂实况资料进行自我观察。  2 对学生利用网络围绕主题进行文献数据的搜索、收集、组织、处理、分析和交流等学习活动进行观察。  3 通过问题答疑和学生作品讨论了解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效果。  阶段反思方式  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案例专题讨论中的言论和文献综述与数据分析材料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进思路和具体措施。  主要经验、问题和改进意见  1 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环境教学中的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双主”作用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在网络资源环境教学中发挥重要的设计、组织、引导和示范作用。教师讲解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分析与案例分析研究方法,介绍与学习研究主题有关的网络教学资源范围与使用方法。学生通过网络经济观察、自主学习研究文献资料和学生作品,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讨论,自行完成经济分析过程。这一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对进一步的专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能力培养作用。  2 可以通过专题研究小组分工,文献数据资料收集、共享与分析,问题答疑和专题讨论等过程中等技术和方法指导,来加强学生协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精神与能力。  3 学生收集的资料均可上传到“学生空间”和有关教学资源栏目,从而节约对资料的重复收集,而学生作品可以上传到“作品展示”栏目,从而整合于网络学习平台,作为新的资源供学生讨论和研究,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获得探索发现的压力和动力,享受成就感,体验危机感。  4保持对学习资源有计划地适时更新,并优选经典案例和资源范围,使教学过程能够与现实经济紧密结合,并从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跟踪意识与能力。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最好有个范文参考下!求帮助

另一天
避席反走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3435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高效课堂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夫且不止
相与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WODE孩子作文一、推进“3343”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1、在理论层面:在学期初由魏校长、李主任和我进行了高效课堂理论培训,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培训,通过网络学习了李校长对高效课堂的解读,加上后来5月份电子白板的使用等方面的培训。认真研习了有关高效课堂的理论书籍,通过撰写学习笔记及心得体会,加深对高效课堂的理解。结合学校要求本学期进行了九轮高效课堂探索研究,平均我们每位老师上了三堂探索课,设计三篇精品导学案,撰写一篇教育教学经验稿,阅读三本高效课堂相关的教育专著,引领追寻职业幸福。2、在实践层面,重点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针对在高效课堂的推进中学生不会课前预习,不会使用导学案自学等现状,我们年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指导,主要内容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中展示等学习环节的基本要点和导学案的使用方法,为高效课堂的推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根据高效课堂的要求,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对各小组长进行培训,培养组长的协调、分工、管理和合作能力。尽力与班主任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全方位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为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三、存在的问题1评课是实验教师理论素养的体现,它需要教师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用内化的理论来阐述。为了促进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评课,我们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后撰写一份评课稿或提纲。在

"关注中学生上网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碧玉簪
公益心
中学生上网利与弊 问题提出 今天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发现青年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青年在网络影响下千状百态虽然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也令人倍感惊喜。但不少青年网民的失色表现却无论如何不能给社会增辉,不能让人高枕无忧。 内容一 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特征 一、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约80%的用户从1999年或2000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网龄大都不长。具体分布如下:1997年以前占6.3%;1998年占14.0%;1999年占36.20%;2000年占43.50%。 二、上网地点: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31.5%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 三、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也就是说,50%的青少年用户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 四、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 五、用户和非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用户选择“获得的新闻”为最重要的需求的比例最高,其均值为3.81(满分为5分,以下同)。以下依次是:“满足个人爱好”为3.74;“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为3.71;“课外学习和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为3.67;“结交新朋友”为3.65。最不重要的需求是“享受成年人的自由”,均值为2.8l。 内容二 网络的影响 一 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 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 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 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 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 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内容三 上网青年的各种“症状” 第一,认知上的“快餐——硬结”症 对于众多步履匆忙的青年而言,互联网好比知识快餐一样,大大激发了他们急于求知的强烈欲望,在鼠标轻点之间就能立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里的学习、工作效率。 而对网上各种时髦展品,他们在好奇心、求知欲驱使下流连忘返,从不审视、怀疑它的构造成份和运转功效,整个大脑于囫囵吞枣之际成了一个受动而麻木的机器,致使许多硬结不但吞噬着青年人本应充满活力和主见的青春大脑,而且阻塞着他们对真知的内化。 第二,情感上的“狂泻——冷漠”症 对于那些至今尚未完全摆脱父权主义、顺应主义教育的青年来说,虽然在现实中其情感表露总要受到他人及社会的左右,但他们身上被压抑的诸多情感却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肆意暴发。上网交友,网上聊天、在BBS中高谈阔论成了人们忘记权威压制、排遣孤独,宣泄不满的畅通渠道。只是我们观察到,尽管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青年缓解压力、平衡心理、但过多虚拟的网上情感交流无疑让许多青年在放飞情感的同时,总想试图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深埋心底,不愿向真实世界坦露,并懒得与活生生的人进行情感交流。 生活中,这些人沉默寡言、不善言谈、不为世间情感所动,显出一副冷漠姿态。互联网成了一部分人面对现实情感世界的心灵之锁。 第三、意志上的“自主——膨胀”症 在互联网这一无人管理的区域内,青年人能够以己为中心,以己需要为尺度,完全按自己的个人意志自主地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地在游戏中扮演各类角色、自主地设计令人惊叹的“小制作”、“小发明”等等,这种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意志自主表现虽然在相当程度上利于青年个性的张扬。 但我们也为一部分人在极度的意志自主中其“唯我独尊、唯我是大”的意志膨胀表现所震惊:一些青年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总想通过自己的意志自主表现而一鸣惊人,于是利在互联网上随意制造思想和议论的巨大泡沫,甚至为了达到让世人把他当主角的目的而不惜作出损害别人数据、破坏他人网站,侵入别人系统等过激行为,以至酿发可怕的阻塞网络交通的网络地震。 内容四 充分认识网络发展中的“青年问题”,积极寻求对策 1、充分认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宏扬民族精神。 2、切实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要广泛开展以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遵守网络道德,提倡“五要五不”,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见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努力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3、构建网络和社会互动的青少年教育体系。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 工程,因此政府、社会、家庭要协作联动,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把传统的青少年教育的政治优势和互联网的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把党、政府和群众团体的组织力量和培养网上青年志愿者的工作结合起来;三是把网站的建设工作与对现有青少年组织和机构运行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结合起来,以适应网络发展需求。另外,还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 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 4、培养一批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青少年工作者。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工作者中有5.6%的人根本不会用电脑,38.4%的人根本没有接触过网络,这种情况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工作 者队伍网络技术的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和互联网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容量,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5、开辟的更好的青年网站,积极占领网络阵地。目前,大多数青少年网站没有新鲜感、时代感,显得比较呆板,不容易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因此我们要尽快建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特而富有新意的青少年网站,以“主题鲜明、形式活泼、清新高雅、健康向上”的风格对青少年进行正面教育,真正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上有所突破。同时,要加强青少年教育软件的开发制作,利用法律和技术上的可行性打击网上违法犯罪现象,走“以法治网”的良性发展轨道。 资料来源: 《当代青年研究》2002、4 关于中学生上网利与弊的 关于中学生上网利与弊的调查与研究 中学生上网的好处 网络的信息化特征催生中学生的现代观念的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它使中学生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杨中芳教授认为,除非法黄色和暴力网站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外,网络带给孩子正面的东西远比负面的要多。并且,对于中学生来说,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要注定成为中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不让中学生上网,反而对他们的成长不利。那么中学生上网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一、开阔视野 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二、加强对外交流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同时现在的中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三、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就提供了这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中学生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一些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15%的人因为上网而提高了学习成绩,这也是我们上网值得骄傲的一点。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中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如一些著名的网校。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电脑和做网页却一点也不叫苦,可见,他们的落后主要是由于其个性类型和能力倾向不适从某种教学模式。可以说,因特网为这些“差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科技发展史不断证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有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双面特征。同时由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网络的特殊性和网络发展的不完善性,我们在看到电脑网络对中学生有利一面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并引起足够重视。 中学生上网的弊端 一、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同时,网络的互动性与平等性,又使得人们可以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个别网吧经营者更是抓住中学生这一特点,包庇、纵容、支持他们登陆色情、暴力网站,使他们沉迷于网上不能自拔。一些中学生也因此入不敷出,直至走上偷盗、抢劫、强奸、杀人的犯罪道路。如我们在人民网上找到《狼群出没的互联网》文章(http://www.people.com.cn/GB/it/52/303/20021128/876736.html),里面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了2000年以来我国以及别的国家由于青少年上互联网而发生的犯罪事件。 二、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信息极大地丰富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由于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中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导致丧失道德规范。同时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部分中学生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说谎是不道德的”,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等,使得中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大大减弱,网上不良行为逐渐增多。 三、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中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网上收发电子邮件方便、快捷, QQ新奇、及时,聊天室轻松愉快,BBS的讨论自由、广泛,中学生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但是,这种社会化只是一种虚拟的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机器的阻隔,是一种“人——机——符号——符号——机——人”形式的交往。这种形式的交往去除了互动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带有“去社会化”的特征,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而且,网络上的青年交往范围大多只限于青年与青年之间的同辈交往,中学生与家长、亲戚朋友、老师等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少,代际间的学习、互动明显不足。这一点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到,20.4%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还是聊天。 四、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网络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中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中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男性中学生是网迷的主要人群,由于他们心理素质不强,自制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成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患者因为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表现为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医学上把这种症状叫作“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简称IAD。 分析引起弊端的原因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因 中学生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小学进入初中、高中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第一是性的成热,使中学生性意识与性冲动出现,即出现了性的需要;第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使中学生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就势必导致了他们容易受网上信息的干扰。 二、互联网本身原因 互联网具有全球性、互动性、信息资源及表现形式丰富和使用方便等特点,这为以盈利为目的色情服务业提供了难得的营业场所。这些网站为吸引顾客,往往在主页上张贴色情图片,使任何在网上冲浪的人有意无意地就能看到,中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一旦接触这些内容,受到的影响可想而知。 三、家长和学校原因 我们的调查数据中有79.4%的中学生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上网引导。当今社会,中学生家长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工作上,很少有大人陪伴的中学生便用上网来消磨时间。学校作为中学生最为集中并接受教育的场所,是中学生受教育中的最重要一环。但是有的学校忽视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忽视我们的传统教育往往回避的青春期教育问题,导致中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网络道德意识。 四、社会原因 目前网吧经营竞争激烈,致使一些业户出于营利目的,不顾法律和道德,投中学生好奇心,专搞不正当竞争。同时通信、公安、文化和工商在对网吧的管理上,还不够和谐一致,“三证”不全的网吧还大量存在。防范措施和监管制度仍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电脑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发展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双重的,有消极影响更有积极影响,关键在于广大心理卫生工作者、学校、家庭、社会如何进一步发挥电脑网络积极的心理效应,控制和减少其消极作用,这是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我们根据调查的数据和结果来就如何正确引导和防治上网带来的弊端,提出如下建议: 消除弊端的建议 一、中学生自身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上网的良好习惯。 中学生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尽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东西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在上网之前,最好能拟个小计划,把要做的事情先写下来,一件一件的去做。中学生要在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下,在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中学会五个拒绝:一是拒绝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二是拒绝网络侵害;三是拒绝不良癖好、不良行为;四是拒绝黄、暴力的毒害;五是拒绝进入未成年人不应该进入的网吧。总之,中学生要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二、家长要积极主动关心孩子,正确引导上网。 作为家长一定要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避免学生在不被父母知道的情况下私自去网吧上网。另外部分中学生往往在家中使用互联网,家长应该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要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的目的,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到底看些什么,学到了什么,并且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交流、成长。心理咨询实践表明,许多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家长与孩子上网,可以提供两代人交往探讨的话题,共同上网,查找信息、评论是非这就是一个实施家庭教育的好机会。家长要有超前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争取成为自己子女最佩服的人。加强对孩子上网监管,更是每个家长责无旁贷的事情,严格控制孩子的上网内容、上网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既借助网络帮助中学生成才,又消除它的负面影响。同时父母应该加大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加强与学校的信息沟通,避免孩子在家或在网吧登陆不良网站,以免受到网络侵害或引发违法犯罪。 三、学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中学生全面素质教育。 学校是法制教育的主渠道,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遵纪守法及网络自护的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各学校的法制校长和德育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在学生中以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并组织专题讨论。同时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和引导广大中学生,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他们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园网吧,提供学生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三、建立适合中学生的绿色网站,占领网络前沿。 目前,形形色色的网站很多,但健康、具有教育功能的网站缺少点击率。因此,需要加强网络工作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了解熟悉中学生心理特点,思想情况,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的队伍,建设一批能吸引中学生“眼球”的绿色网站,在网上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弘扬主旋律。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网站,用主旋律和喜闻乐见、深入浅出的内容吸引中学生、凝聚中学生,生活在信息高速路上的一代中学生就一定能够茁壮、健康地成长起来。 四、国家和地方要加大网络管理力度,规范互联网及相关事业的有序发展。 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犯罪就成为网络发展的伴生物。网络犯罪蔓延迅速,涉及面广,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已经成为网络社会的一颗毒瘤。我国在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法规,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网络的健康发展。我们的通信、公安、文化和工商等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对网吧的管理与查处力度,坚决取缔违规操作的“黑”吧,并对有营业执照的网吧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另外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加强网络“防火墙”的研制,特别是加强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的软件的开发。要建立网络监察机制,成立网络监察安全部门,招募网上警察,加大打击力度,以对付日益猖獗的网上犯罪。 研究结论: 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中学生上网的成效。 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资料:http://hk.netsh.com/eden/bbs/7960/html/tree_3399364.html

2020在线教育行业分析调研报告

傻月亮
闻所未闻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显示,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在线教育行业渗透率显著提升,行业再次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各大互联网巨头也加速入局,瓜分这块蛋糕,行业加速洗牌。2020年10月29日,字节跳动宣布启用全新教育品牌“大力教育”,作为字节跳动旗下首个公开发布的业务独立品牌。字节跳动也成为继腾讯、网易、百度、阿里之外又一位布局教育行业的互联网巨头。互联网巨头纷纷加速布局在线教育行业,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各大机构加大营销推广优惠力度以吸引新用户抢占市场,行业洗牌加速。技术驱动在线教育行业迅猛发展在线教育是指通过应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内容传播和快速学习的方法。近年来,硬件设备、在线实时传输技术以及AI智能技术的发展驱动在线教育迅猛发展,目前在线教育的技术以互动平台和智能系统为主,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于在线教育平台,优化平台的教学体验与效果,推动在线教育行业产品服务升级。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网经社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3468亿元,同比增长21.47%,用户规模达2.69亿人,同比增长33.83%,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尽管刚需性K12在线教育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但受制于诸多考试推迟或取消、出国留学受阻等原因,高等学历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线上市场增速下滑,整体看来,2020年在线教育市场增速将有所放缓。成人是在线教育的主要用户 K12在线教育占比大幅提升多年来,成人一直是在线教育的主要用户群体,在线教育市场中高等学历培训市场规模占比最大。2020年初,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在线教育在K12家长及学生群体中的渗透率快速提升。根据i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Q1K12培训在在线教育市场中所占的规模比重大幅提升至31.4%。在线教育整体流量大幅提升根据艾瑞咨询mUserTracker数据显示,2020年Q1,在线教育APP用户日均总有效使用时长快速增长,尽管独立设备数量没有明显增加,但整体看来,在线教育行业市场流量大幅提升。行业备受资本热捧根据网经社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线教育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入局,2020年上半年,在线教育行业共发生投融资数量为49起,投融资金额达143.4亿元,同比增长48.29%,其中猿辅导和作业帮获投规模最大。互联网巨头加速布局2020年我国在线教育行业加速市场渗透,用户需求及市场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互联网巨头在流量和技术上具有先天优势,纷纷加速入局在线教育赛道,行业的洗牌进程加快。企业加大营销推广力度 续班率显著提升由于在线教育行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大平台为抢占用户纷纷加大营销推广力度,2020年在线教育平台开始大量尝试直播卖课,同时课程价格下探幅度加大,体验课程价格由2019年的49元/50元下降至9元。较低的体验价格吸引了更多的用户体验在线教育,随着课程质量的提升,服务体验的提高,在线教育机构的转化率及续班率有所提升,目前行业的平均转化率为20%,其中跟谁学的转化率较高,达30%,续班率各大机构差别不大,均在70%左右。

如何利用微课程总结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

好经大事
未来是以网络的全面深入运用世纪。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应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引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网络教育的进程已在我们身边迅速展开,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极为便捷有效的途径。同样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增强课程吸引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加深并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微课作为网络资源最基础、最生动、最形象的在线课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以下是个人结合现有的完善的网络资源建设实际情况,就充分利用微课这一环节,提高学校教学效益进行学习总结。  一、完善的网络条件是微课得以实施提高学校教学效率的基础  首先,学校教学要想成功地搞好微课,必须要具有完善的网络条件。现在的高等院校,都极为重视学校的现代化建设,学校领导必须认清社会教育网络化发展的趋势,不惜巨资加大了网络方面的投入,建设现代网络化校园,并时刻注意保持与教育改革同步。  学校必须全面开通校园网,这样才可以充分共享网上资源,及时了解教育教学信息;校内服务器也已提供了丰富的学校内部网络教学资源,例如,当前最为流行的清华大学多媒体网络数字化资源库。一律实行现代网络化办公;投影仪、“三线”等已走进每一间教室,切实实现了“班班通”、“校校通”,真正地实现了校园高效率的网络化管理。这样也又利用优秀的微课能够惠及到全国各地的学生,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以上完善的校园网络建设是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先决条件,并为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丰富的微课资源是提高学校教学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特网上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且网上信息具有传递迅速、更新快、共享性好等优点,例如可实现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实时跟踪。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科学和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发展,知识量在短时间内发生猛增现象,有人称这种现象为知识爆炸。而网络化的教学却也能以其独有的特点,迅速、准确地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活动。  正是鉴于网络可以提供海量资源,支持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才得以全面提出及开展。多样的外部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网上丰富的资源有利于充分实现交互与共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从而最终有利于学校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教师的网络应用水平是产出高质量微课资源的有力保障  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及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条件,要想将其充分运用于教学,为教学服务,就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具有较高的与之相适应得计算机水平,这对广大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目前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他们的计算机网络化应用水平比较高,而一些中老年教师在青年教师的带动下,积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并且学校定期对中老年教师进行计算机网络应用及课件制作的培训,使之达到熟练应用和制作的目的。这样,学校教师整体计算机水平较高,从而大大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这极为有利于教师的备课与教学,同时学生也对这种现代的网络化教学手段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整体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微课得以普及的前提  网络信息时代教育的培养目标除了要求学生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本素养外,还应具有高度的创新能力和很强的信息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除吸收传统知识技能的精华外,还应有意识地强调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与加工能力。而当前正流行的热门研究课题“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将研究性学习定义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自主探究方式。这是与当今教育改革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是远程开放教育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提升学生素质,是远程开放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为此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经常地适时组织学生到电子阅览室进行自主网络探究。探究过程中的相互交流不仅可扩大知识的摄入量,更可培养学生形成一种在交流中学习成长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基于网络的自学习惯,实现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进而为实现教育改革的新的课标要求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求研究性学习对中小学生上网的看法课题报告

骈于辩者
六逆
(一) 现实3332633639背景1、人类社会正在迈向网络时代,网络已经实实在在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国互联网中心的调查结果表明,在上网人群中,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61%,而16岁左右的中学生上网人数更在高速增长。上网对于中学生来说已是一种时尚、一种潮流,中学生“网虫”也已经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由于上网人数在快速增加,由此产生的“网虫”心理问题也日渐增多。在政教处、班主任等实行的各类教育教学过程中,均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涉及到网络的越来越多,如网络迷恋、网络孤独和网络自我迷失等。有的网虫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导致成绩下滑、人际关系淡漠甚至做出不道德行为。于是,一系列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中学生迷恋上网?上网又会给他们造成什么影响?究竟如何去解决这一问题?2、2002年,国务院公布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自11月15日起,未成年人不准进入网吧、电脑休闲屋,中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很明显,这一规定正好回答了以上问题,并对我们的学校教育特别是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3、如何在新的时代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探索新的育人之路,已是摆在学校德育工作面前的重大课题。一方面必须加强学校教育实效,了解中学生网虫的心理需求与心理特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变被动为主动,变简单禁止为有效疏导,把学生吸引到积极、健康的方向上来;另一方面,响应国家政策,弥补家庭教育这一薄弱点,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互动式的、有效的教育策略体系。(二) 国内外相关内容研究的现状及对本课题的突破点从目前国内外相关内容的研究情况来看,鲜有专门研究中学生网虫心理以及教育策略问题的课题。世界各国固然也都十分重视网络与网民的健康发展问题,且许多国家起步较早,纷纷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道德规范,如美国华盛顿有一个名为“计算机伦理研究所”的组织推出了“电脑伦理十诫”,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网络伦理声明中,指出了6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类型等。但这一些都只是从法律、道德或者技术的角度对网民的行为活动进行约束与规范,却缺少对网民内在心理机制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即使有关于这方面的理论阐述,一般也都局限于以下几点:①大多是从一般的社会群体的角度来分析网虫心理,而很少有专门分析中学生网虫心理的。②都是从网络的角度来分析人以及人的心理与行为表现,而没有从心理角度来探求人机关系。③一般都只是描述性、诊断性的,却少有形成性、预防性的。④一般都只是理论分析,而没有策略研究。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突破点就在于立足中学生内在心理机制,探求中学生网虫的心理动机与表现,探索学校德育的新途径,调动各方面合力,寻找最佳的教育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一)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中学生上网心理的调查及研究①中学生上网心理的调查②中学生上网心理形成过程的研究2.中学生上网心理机制的研究①心理动因的研究②心理特点的研究③外在表现的研究④行为后果的研究3.学校、家庭、社会三合一教育策略的研究①学校辅导策略的研究②家庭教育策略的研究③社会支持的研究(二) 课题研究的措施及方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为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实践探索法等。1、通过问卷调查,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中学生的上网动机,然后通过比较“网虫”与一般同学的心理发展异同、与社会成年网虫心理异同以及中学生成为网虫的前后心理变化等,结合理论知识,剖析其内在心理机制。2、实行个案研究。通过研究人员有目的地对几类典型“网虫”进行个别访谈或跟踪调查、观察等,全面了解其外在行为表现及直接后果,然后分类整理。3、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帮助有网络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自我调整,不断总结经验教训。4、通过家访、开办家长学校等多种方式,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新途径,建立有效的教育、监督、管理机制。5、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探索借助社会力量进行教育、管理的策略。6、以班主任调控,班级管理为研究的突破点和基点,构建学校、班级、家庭、社会为一体的中学生“上网”教育、管理新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以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为研究的理论依据,立足中学生内在心理机制,探求中学生网虫的心理动机与表现,探索学校德育的新途径,调动各方面合力,寻找最佳的教育策略。1、 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学生上网心理的特点和规律;2、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学生上网心理形成过程的特点和规律3、构建学校、班级、家庭、社会为一体的中学生“上网”教育、管理新模式 四、课题组成员及分工组 长: 刘永彦 全面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副组长: 宋 巍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撰写中期报告周厚军 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撰写结题报告组 员: 俞远明方志国费国雄王小妮课题人员具体分工:1.宋 巍、俞远明、方志国 中学生上网心理的调查2.费国雄、周厚军、刘永彦 个案研究3.宋 巍、俞远明、周厚军 中学生上网心理动因的研究 费国雄、方志国、王小妮 中学生上网心理特点的研究               中学生上网外在表现的原因               中学生上网行为后果的研究4.刘永彦、方志国、费国雄   辅导策略的研究王小妮 5.刘永彦、宋 巍、俞远明 课题综合报告方志国、费国雄、周厚军王小妮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时间安排准备阶段(2006年8月——2006年12月)① 收集信息,确定课题;② 组建课题研究班子;③ 申报课题;实施阶段(2006年12月——2011年1月)①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及计划;② 开展调查、访谈、跟踪观察等活动,统计、整理调查结果;③ 实行个案研究;④ 开展教师培训、专题研讨,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探讨教育策略;⑤ 健全班级“网络”教育、管理制度;⑥ 建立、完善制度,形成和构建学校网络德育管理机制;⑦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结题阶段(2011年1月——2011年9月)① 总结研究成果;② 请专家鉴定。

奥鹏教育网络研修总结

术数
独见晓焉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苗苗老师奥鹏教育网络研修总结|个人信息|姓名|省(市)|所在单位|任教学科|任教学段|刘诗睿|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第六中学|英语|九年级|研修自检|请您对照下表中的研修要求,检查您是否按要求完成了所有培训内容!(自检项不需填写)|学习类|答疑类|活动类|(1)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2)提交两份研修作业|(3)参与工作坊主题研修活动|(1)浏览观看专家视频答疑课程|(2)查阅各类简报|(3)参与论坛的发帖、回帖|(1)参与各类活动大赛|(2)参与其他跨项目的平台活动|(3)发表研修日志、分享优质资源|研修收获|请静心回顾本次研修全过程,真实记录您的收获。(字数不少于300字)|课程学习的收获|学习任务中所有课程的学习您感触最深的内容有哪些?并简述您有哪些收获。|人教版七下Unit 9《What do you often do on weekends?》给我留下的感触颇深。本节课采用3P教学模式。|第一步:呈现(Presentation)|通过复习导入新课,为新课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例如,通过提问复习play, do, clean, go, visit等动词的一般现在时;通过复习句型How’s it going?组织学生进行问答练习,来复习Great! Pretty good. Not bad!等表示评价的形容词;通过替换练习呈现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How was your weekend? 该句型熟练后提出如下两个问题:What did Lucy do last weekend? How was her weekend?组织学生听对话录音?呈现对话内容

青少年为何沉迷于网络 研究报告

分命
口将营之
关于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研究摘要 在网络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上网成为青少年普遍爱好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上网除了解除挫折、焦虑,还能交朋友。网络的巨大魅力磁场卷进去了很多人,他们成为上网成瘾者。那么,为什么会如此多的青少年沉迷于此,而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们呢?这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网络空间特点网络空间是一种精神文化空间,它使现实与虚似、人工经验与真实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互联网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取决于网络空间这一特殊虚拟情境的特征。虚拟的网络空间与人们内心体验世界的真实大不一样,数字化的人、关系和群体使人类相互作用的时间和方式得以延伸,青少年在网络空间中独特的心理体验可总结并归纳为9种特点: ① 有限的感知经验。 ② 灵活而匿名的个人身份。 ③ 平等的地位。 ④ 超越空间界限。 ⑤ 时间延伸和浓缩。 ⑥ 永久的记录。 ⑦ 易于建立大量的人际关系。 ⑧ 变化的梦幻般体验。 ⑨ 黑洞体验。正是这些特点对青少年构成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使他们在虚拟的世界里获得满足,弥补了现实中的缺陷与空虚,沉湎于这一虚拟现实。 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者,很少将网络作为搜索信息的工具,而是在网络上寻找社会支持,寻求满足和利用网络创造新人格面具。他们越多地使用网络越发被网络空间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以致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上网,甚至因此忽略了他们的真实生活。他认为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是为了满足以下的需求: ① 性的了解。(受普通的教育与传统思想的束缚,青少年对性的了解缺乏使得他们对此充满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网络便他们了解性知识的信息丰富的平台) ② 改变感知体验的需要。(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就一味地指责孩子,也常常会使孩子由于压力过大而丧失自信,而网络轻松自由的环境却令这类孩子痴迷上了网络) ③ 成就和控制的需要。(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就一味地指责孩子,也常常会使孩子由于压力过大而丧失自信,而网络轻松自由的环境却令这类孩子痴迷上了网络。又或者有些家庭的父母经常打骂孩子,而在玩网络游戏时,孩子往往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变成了威震八方的英雄人物,因而使得他们不但在游戏中找到了自己的自信和尊严,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④ 归属的需要。(许多上网成瘾的孩子都是生长在单亲家庭当中,他们在家庭生活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因此就会在网络或者其他方面寻找归宿感) ⑤ 人际交往的需要。 ⑥ 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需要。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网络成瘾可能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不少青少年因此不按时吃饭不按时睡觉,网瘾还会导致精神、家庭和学业受到危害。近半的网络成瘾者出现情感障碍,产生轻到中度抑郁,有的还出现人格障碍。 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防治 1. 寻找迷恋网络的原因(如:性格的内向、成绩的不如意、人际关系不顺等等)。 2. 将因迷恋上网而失去的重要的人和事列表。 3. 逐减并守定的上网时间。 4. 将原来的上网时间错开,打乱原有的心理秩序。 5. 上网前和下线时进行心理暗示(如:上啦,这段时间是我的;下啦,还有重要的事等着我呢)。 6. 每天和家人、朋友交流15分钟。 7. 身边携带积极提示的卡片(如记下开始康复治疗以来,自己的情绪、学业等方面的变化,哪怕是微小的变化)。 8. 通过各种渠道倾听对网络迷恋否定的声音。 9. 寻求代替性爱好,如参加各种体育或户外运动。 10. 把电脑放在客厅里,不要放在卧室里。 11. 父母要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和网络知识,并主动与孩子一起玩电脑。 12. 请专业心理机构为做心理介入治疗 结语 对于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我们希望家长不要一味地怪罪于孩子或是网络。要知道,网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孩子,家长,社会,任何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我们一同努力,才能为青少年构筑一片纯净的网络天空。 参考文献 《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5-11-23 青少年网络协会 八成网瘾与家庭有关专家:网瘾的成因及预防 2006-04-30 深圳新闻网【十万个为什么】 http://www.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