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要镇
是这,其实我觉得你可能混淆了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外国文学,也叫做外国语言文学,与中国语言文学相对,一般被划分在外语学院,也就是说,这个专业的考研,大多是外语专业的学生,一般考试要考二外之类的,对英语要求当然是高,而且不排除专业课也是全英的情况。当然,每个学校不同。但是个人觉得,如果不搞翻译,没很大意义,毕竟在语言大环境下,中国人读外文,显然没有外国人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德国汉学家顾斌,即使他是德国人中汉语最好的,但是依旧对中国文学有很多误读。因为文字的背后是文化。比较文学,一般是划分在文学院下,也有的学校称比较文学和外国文学,但是侧重点在于比较,比如缺类研究。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在考试中都在施行大综合,也就是 古代文学 现代文学 比较文学,在初试中用一套卷子,涉及文学 语言学,然后在复试中,才区分不同的专业方向。文学考研,跨考的很多,所以难度系数也很大,一般专业课拉不开分(我指很大的分),所以 还是要靠英语,但是比外语学院要求要低很多,但是在本专业的考研竞争中很重要。所以,如果你是想考那种 读 翻译过来的 外国名著 考研的话 (也就是比较文学啦)。可以这么说吧,课本,外国文学2本,现当代2本,古代文学4本。但是初试大部分是都考(学校不同,有些还要考语言学,比如华师,有些就只靠你的方向,比如青岛大学)。主要的还是文学作品,这个读的就要求很多了,而且永远也读不完。一般 比较文学和古代,现当代,分数线相同,都做文学类。如果说 这个方向的读书,我觉得古代文学最困难,因为都是古文,名字众多,年代很长,每个年代特点也不同,而且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研究,比如诗经在汉代就开始研究了所谓的三家诗,所以,很细。比较文学比较枯燥,这个原因我觉得是翻译的问题,而且外国文学一向以哲理性见长,尤其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更是缺少完整的情节,有些譬如《芬尼根守灵夜》原文涉及多种语言,如果都翻译为中文,显然不合适,而且涉及很多典故。人名也是稀里哇啦的一堆,比如果戈理的《死魂灵》中的五个地主,加起来快30个字了。现当代文学还好,一个世纪,研究不透彻,20年之内的也很少考,而且还牵扯一些49年前的东西,有些东西比较忌讳,他也不会考,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也不是很快,形而上的思考也少,80年代末有先锋实验,又被一个事件给打击的不行,后来新写实主义矫枉过正,近些年一直一蹶不振,能考的人也是少之又少,譬如微博上有人标注什么著名诗人,著名作家,一个都没听说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