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土壤修复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藉外论之
负心汉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吴思雨土壤修复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建设内容...........................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项目建设主要效益...................4、公司简介...........................5、项目建设规划及技术支持.............6、项目负责任务分工及管理、保障机制...7、申请省级财政补助主要用途...........8、预期建设任务及安排.................一、建设内容针对长期以来严重影响耕地质量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水平不高,化学投入品使用不科学、不规范,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传病害加重等突出问题,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组织实施土壤修复改良和农药残留治理工程。本项目根据当地农业发展水平和经济、资源状况,在加强基础设施、投入要素、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体制等方面建设基础上,采取综合有力的措施提升土壤品质,这为种植优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有利于当地的环境保护  目前农用地的土壤被重金属污染及农药残留污染。通过项目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从根本上消除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污染。在改良基地上种植出来的农作物品质优良、产量高、是优质的有机食品。因此,项目的建设对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都有重要意义。(2)示范带动:示范基地以现代化、规模化、机械化的种养模式,引进种植优良品种

做土壤原位修复需要用到哪些设备,具体应该怎么做?

何以加此
十日自愁
春土168,病土原位修复专家,土衡论

环保行业的市场前景大吗?

磨刀工
鬼学校
前景比较大。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感受到了环境的重要性,已经开始治理。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出现新能源汽车独有的车牌。新风系统的崛起,一线城市的商场、写字楼等都了新风系统,这些都是商机。环保行业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工业化与城市化率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环保产业的发展。总体上,环保行业前景是很好的,不管是废物处理方面,还是绿化,还是环保服务前景上,斗存在无限商机。

大家知道做环保行业的前景怎么样?

动于无方
胡瑗
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智慧环保概念升温,受此提振,国内环保行业将可驶入快车道,三大主要细分市场,大气污染治理、污水处理与土壤修复受益,投资前景看好。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环保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的分析,预计到2017年我国环保行业的产值将会达到6万亿元。,并且会以15%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上涨。未来随着进一步落实“水十条”、“土十条”、“大气十条”等相关政策,环保领域的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速,对今后环保行业走向有着重要影响。环保行业具有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社会效益也比经济效益要大,因此政策依赖性极强。因此,我国政府才不断完善法制环境、产业政策,来吸引社会资本,从而推动环保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求一篇关于临安的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哈什尔
忘而复之
2006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之规定,现发布《2006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综述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发展、创新、节约、稳定、为民、和谐”的总要求,围绕“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五大战略”,破解“七大问题”,引领“和谐创业”, 打造“平安杭州”,加快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据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40.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的关键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国家环保总局、省环保局具体指导下,全市环保系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环境立市”的战略目标,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以环境污染整治为重点,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经过全市环保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在生态省考核中连续第四年被评为优秀,为杭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水环境 1、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钱塘江干支流44.4%市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37%,较上年上升10%。钱塘江上游氮磷污染仍然较重,但水质有所好转,下游耗氧物质和氮污染较重。 苕溪流域水体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的监测断面比例有所提高,由上年的33.3%上升为42.9%,而功能区达标率由上年的50%下降到42.9%,超标项目以粪大肠菌群、石油类为主。 西湖水质总体提高,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相对上年下降。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绩效得到显现,近几年总磷、生物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体处于下降趋势,透明度不断提高。 千岛湖水质与去年基本持平,平均水质为Ⅲ类,湖区自净能力较强,主要污染指标从入湖口至出湖口基本趋于逐步下降,透明度逐步上升。湖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29.5,仍属贫营养水平。 青山水库水质较上年未见明显改善,水质劣于Ⅴ类,未能达到水功能区目标水质Ⅲ类要求,主要超 标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库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7.0, 较去年上升3.6,属轻度富营养水平。 运河杭州段水质类别与上年相比未见明显变化,全项评价仍劣于Ⅴ类,但下降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溶解氧、氨氮指标较上年略有所好转,但溶解氧浓度仍然较低。总磷指标稍有下降,高锰酸盐指标与上年相比基本不变。运河污染来源多而复杂,自净能力极为有限、配水量的大小对其水质影响非常明显。 城市内河水质有所改善,但总体水质仍然较差,按全项评价,各监测断面均超过相应水功能区目标,且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溶解氧、氨氮、总磷、石油类和粪大肠菌群等。 杭州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项目达标率在76%~88%之间,水质总体达标率为84.1%,比上年下降5.6个百分点,超标项目按超标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石油类、溶解氧、粪大肠菌群、铁、锰、氨氮、氟化物以及总磷。县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达标率为84.2%,超标项目主要为溶解氧。 2、工业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7.65亿吨,比上年下降11.7%,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1.21万吨,比上年下降1.2%,氨氮排放量0.37万吨,比上年增加28.1%。 3、措施与行动 抓好重点区域整治。全面推进7个市级重点监管区域污染整治工作。萧山南阳化工区、桐庐钟山石材2个重点监管区已通过市政府验收;萧山区成立了东片环境重点监管区整治指挥部,确保2007年摘帽任务的完成;富阳市已关停76条造纸生产线,年削减造纸废水3240万吨;建德市化工企业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新增污水治理设施17套,减少废水排放757万吨。 抓好重点流域整治。完成了钱塘江、太湖(运河)水系流域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出台了《太湖流域水质明显改善三年实施方案》,下达了《2006年度杭州市运河综合整治工作任务的通知》,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展开。加大沿河(含支流)企业的查处力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推动市区截污纳管工作,完成了75个生活小区、149家公建单位、100个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工作,实现新增纳管污水量4万吨/日。加大运河主要断面的水质监测频次,启动了运河(杭州市)出境断面水质改善课题研究和运河流域县(区)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工程。 开展了市区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截止到2006年11月底,完成清水河道建设169.4公里,超计划41%;累计完成715.38公里,超计划8%。完成了 51条河道的综合整治任务。完成13条河段的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示范工程建设。开展了河道水环境状况的突击检查,有效改善了市区内河的水环境卫生。 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整治。对电镀行业实施分类整治,鼓励发展先进生产工艺,创造条件促使电镀企业进园区发展,同时对位于环境敏感区域或规模小、管理差、工艺落后的电镀企业坚决实施关停并转迁;开展水泥行业整治,关停5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全市154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全部实现关停;责成全市103家重点危险化学品单位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应急设施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抓好重点企业管理,下达在线监测任务244家、限期治理任务100余家、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任务 60余家,以及环境审计20余家。 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我市加快建设和完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市区七格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已投入运行,处理能力达到了55万吨/日;萧山东污水处理厂一期(30万吨/日)已通水试运行;富阳污水处理厂三期主体已完成,春江污水回用工程一期(4.5万吨/日)已投入运行,八一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15万吨/日处理工程已投入运行,春南综合污水处理厂25万吨/日处理工程已完成2亿左右的投资,灵桥综合污水处理厂15万吨/日处理工程已开工建设,大源综合污水处理厂10万吨/日处理工程将开工建设;淳安千岛湖镇污水处理工程已通水试运行;余杭塘栖污水处理厂已建成;良渚和余杭两镇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建成;建德梅城镇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临安锦城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设施正在建设中。目前,全市已建成或在建的县以上污水处理厂19个,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75.5万吨/日。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和巩固工作。为保障群众喝上放心水,把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列为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一是编制了杭州市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在已完成11个生活饮用水源达标区的基础上,2006年又完成了15个生活饮用水源达标区的创建,拆除了22个设在保护区内的排污口,拆除8条采砂船,削减采砂量40万吨。二是开展了重点水源地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工作,在开展有机污染物监测调查工作基础上,对有能力监测的项目开展了全面监测,并编制了杭州市饮用水源水质监测月报。三是为保障饮水安全,编制了《杭州市突发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基本建立起我市饮用水源水质预测预警应急体系。四是为保障杭州市饮用水长期安全,编制了《杭州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启动了闲林备用水源工程。 继续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2006 年,完成了省下达57家规模场及市下达的37家猪牛规模场、29家禽类规模养殖场的的综合治理任务。截止2006年底,禁养区和限养区内累计削减生猪 44.4126万头、奶牛10011头、家禽386.4650万羽;关闭养猪场20个,养牛场35个;城区限养区内养殖场全部实施了关停迁转,无新建养殖场。全市共有219个(其中省治理项目74个)合计存栏量在83万头左右的规模化生猪、奶牛和禽类养殖场(户),采用粪尿干湿分离、干粪作有机肥、污水经厌氧后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等综合治理方法, 完成了治理工程建设,通过了省、市验收(含5个养殖专业村和7个养殖小区)。 三、大气环境 2006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可吸入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呈现煤烟与汽车尾气混合型污染的特征。全市大部分区域处于重酸雨区。 1、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06年,杭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优)、二级(良)的天数共299天,比上年减少2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1.9%。影响空气质量的三项指标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均达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超过二级标准,不容忽视。其余各县(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二氧化氮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临安市、淳安县和富阳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总体各类污染物浓度较上年有所上升。 2、酸雨 酸雨污染较为严重,大部分地区处在重酸雨区。降水pH范围为3.31~7.27,最低值出现在富阳。中心城区pH年均值4.39。酸雨发生频率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中以富阳下降最多。杭州市区酸雨频率为79.8%,较上年下降2.2%。 3、降尘 近几年中心城区、萧山区和余杭区降尘浓度呈波动状态。2006年中心城区降尘较去年略有上升,萧山区、余杭区有所下降,降尘年月均值分别为9.43、8.14和6.97吨/平方千米•月。 4、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06年,全市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如下: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12万吨,比上年下降3.7%,烟尘排放量3.36万吨,比上年下降6.1%,粉尘排放量为4.79万吨,比上年下降20.9%。 5、措施与行动 以专项工作以及各项创建活动为抓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逐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一是全面完成了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第四阶段)工作,主城区87家、萧山区22家和余杭区16家单位共125家单位完成了炉窑灶改造任务,累计发放“禁燃区”专项补助资金近500万元,并出台了杭州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第五阶段)工作方案,经市政府批复后实施。 二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大机动车污染监测、控制力度,强化对不达标车辆的环境监管力度,对冒黑烟汽车进行曝光。 三是控制扬尘污染。市环保局与市建委、市城管办、市城管执法局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城市扬尘污染的控制力度,推进建筑工地全自动车辆冲洗设施的安装,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建筑、拆迁、市政等施工现场、市区道路和运输以及市区各种露天堆放物的扬尘污染,初步遏止了扬尘污染上升的趋势。 四是继续实施《杭州市服务业管理办法》,全面开展餐饮业油烟气污染整治工作。餐饮企业均安装了油烟净化器等污染治理设施。 五是继续巩固和扩大“烟尘控制区”和“一部三沿”等烟尘控制工作,制定了今后5年的大气污染整治工作任务,并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的应用,全面开展了脱硫工程和工艺废气达标治理工作。余杭、富阳、桐庐等3个县(市)扩大烟尘控制区,并通过市政府验收。 四、声环境 2006年市区声环境质量总体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交通和建筑施工噪声依然是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 区域环境噪声 杭州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9分贝,为轻度污染。桐庐县、建德市处于轻度污染水平;临安市、富阳市处于较好水平。 道路交通噪声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为67.3分贝,比上年下降0.6分贝,低于国家70分贝的考核标准值。杭州市中心城区、余杭区较去年略有下降,萧山区、富阳市与去年持平,其余均有所上升。 杭州市区道路交通噪声超标路段占总路段的10.8%,较上年有所下降。桐庐县、临安市、建德市和富阳市道路交通噪声超标路段占总路段长的比例分别为 40.9%、24.1%、34.8%和10.8%;淳安县无重度和中度污染路段,但轻度污染路段占到总路段长的56.7%。 措施与行动 一创建“绿色工地”。2006年共创建103个绿色工地。加强夜间建筑施工的审批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夜间建设施工审批程序,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在夜间施工审批工作中严把审批关,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坚决不批。同时坚持现场踏勘制度,对需审批的施工单位提出环保要求。根据群众反映的施工噪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解决,对发现不按环保要求的施工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使我市建筑施 工环境噪声得到有效控制。 二开展“绿色护考”。中高考期间,市环保局会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联合制定开展噪声污染专项检查的方案,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120余人(次),对敏感区域重点查,检查工地 325家(次),查到一家,重罚一家,共查处违法施工单位15家(次),有效地打击和遏制了夜间违法施工行为,给广大考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创建“安静小区”。2006年共创建 43个“安静小区”,累计创建82个“安静小区”。 四加强工业噪声治理和管理,巩固深化噪声达标区工作。 五实施道路禁鸣,降低道路交通噪声。 五、固体废物 1、工业固体废物 2006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546.09万吨,综合利用量524.54万吨,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10.23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4.29%。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15万吨。 2、生活垃圾 2006年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158.48万吨,通过填埋、部分焚烧,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率100%。 3、危险废物 按国家对危险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全市共办理危险废物交换、转移计划报批共1016家次,比上年度增加了49%,其中工业危险废物716家次,医疗废物345家次。 2006年全市产生工业危险废物61774.98吨,无害化安全处置15607.45吨,企业储存待处置209.12吨,综合利用45988.32吨。 2006年收集并无害化安全处置医疗废物8714.17吨,收集范围涵盖整个杭州地区的各医疗机构。 4、措施与行动 建设杭州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该项目的安全填埋场部分于2006年3月22日全面恢复施工,完成库区清基,地下水导排系统、截洪沟、锚固沟建设和首层粘土碾压,防渗漏检测系统首层电极安装,首层土工复合排水网铺设及值班室、变电所、调蓄池土建、场内道路路基、挡土墙、护坡、平基降坡等工程建设任务。 开展历史遗留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工作。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已处置铬渣约7000余吨,为我市无害化处置历史遗留危险废物和修复污染土壤开创了先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同时,开展了西湖文化广场废油渣污泥处置工作。 建设杭州市第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项目。为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环境安全,在建德市建设杭州市第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项目。该项目已列入杭州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浙江省发改委已对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 六、辐射环境管理 1、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放射源应用单位167家,放射源917枚,其中极高危险源和高危险源共计197枚。射线装置应用单位398家,射线装置1183台。全市共有辐射工作单位542家,涉及辐照、水泥、热电、建材、医疗、造纸、勘测等各个领域。 2006年,我市购买、转让放射源118枚,收贮27家辐射工作单位闲置、废弃放射源46枚,放射性废物24桶。 2、措施与行动 一是组织开展了放射性同位素专项执法检查和射线装置调查摸底工作,进一步摸清底数。我市下发了《关于开展放射性同位素专项执法检查和射线装置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开展了企业申报登记、管理部门地毯式排查核实等多种形式的排查工作。 二是加强监督管理与执法检查。我市开展杭州市2006年辐射环境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和辐射安全监管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和市卫生局多次对辐射工作单位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确定了75家辐射工作单位为市级重点辐射工作单位,通过加强对重点辐射工作单位培训和执法检查,强化我市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管理。 三是开展辐射安全许可证集中换证工作。我市已有116家辐射工作单位办理了《辐射安全许可证》,254家辐射工作单位持有有效的《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有100余家辐射工作单位正在进入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程序。 四是切实做好建设项目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和验收工作。根据省环保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意见》文件精神,目前我市共审批销售、使用Ⅳ、Ⅴ类放射源项目,新建、改建、扩建的丙级非密封性物质工作场所,医用X射线装备类等建设项目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119项。 五是协调解决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埋存点的安全隐患问题。经过多方努力,将浙江大学之江学院60年代遗留在山洞内的放射性同位素及核废料全面收贮。 七、生态环境保护 为加大生态市建设推进力度,2006年,市委、市政府将“生态市建设”列为新一轮“十大工程”之一,并在原来每年不少于4000万元生态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又新增加5000万元的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市人大对2003-2005年《加快推进杭州市生态市建设的决议》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和绩效评估。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按照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为龙头,以 “1250” 生态建设工程、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及生态乡镇、村创建为抓手,扎实开展生态市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5个主城区、8个县(市)、区及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已全部完成生态建设规划;全市143个乡镇、55个街道中有142个乡镇、32个街道编制了生态建设规划并通过了论证;3686个村中有1342 个村编制了生态建设规划。2006年,12个乡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8个乡镇获得省级生态乡镇称号、19个乡镇获得市级生态乡镇称号、19个村获得市级生态村称号。至此,全市已建成县(区)级生态村358个,市级生态村40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28个,省级生态乡镇15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4个。继杭州市主城区、富阳、临安、淳安、建德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后,桐庐县又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命名,至此,我市已实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片绿”。2003-2006年我市连续四年在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耕地/土地资源 据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数据,截止2006年10月31日,杭州市土地总面积2128亩,其中农用地20908800亩,占82.8%,建设用地2861792亩,占11.3%,未利用地1490537亩,占5.9%。 耕地变化情况。2006年我市耕地减少81946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减少49226.1亩,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21908.6亩,其他减少耕地 10811.3亩;耕地增加54445亩,其中通过土地开发增加耕地13512亩,土地整理增加耕地23140亩,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1039.8亩,土地复垦增加耕地1225.1亩,其他原因增加耕地15527.6亩。耕地净减少27502亩。加上可调整土地338192亩,全市2006年末耕地总量为3620270亩。 耕地占补平衡情况。2006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49266.1亩,通过我市自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补充耕地37877.1亩,通过有偿调入土地整理折抵指标等方式委托外市补充耕地17130亩,合计补充耕地55007.1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据农业局统计,2006年全市全年共使用化肥614515吨(折标),较上年减少0.44%;农药使用量9475吨,较上年增长1.70%,其中除草剂总量3240吨,杀虫剂总量4268吨,杀菌剂总量为1967吨。 水利/森林资源 据林业水利部门提供的数据,2006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09.8亿立方米。总用水量为48.7亿立方米,耗水量为21.0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1656立方米。人均年综合用水量为735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人均为 72 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为44.4%。水资源量的空间分布总的趋势是由西部山区向东部平原递减。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725万亩,森林面积1592万亩,人均2.41亩,林木蓄积量3342万立方米,人均5.06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64.0%。较“十五”初期,全市森林面积增加23万亩,林木蓄积量增加94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增加1.4个百分点。 杭州市境内有森林植物155科1200多种,其中蕨类植物20多科39种,裸子植物8科49种,被子植物127科11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5类39目156科779种。 全市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5个主要类群,共642种,分属47目135科。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占全国重点保护动物总种数的35%,占浙江省内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种数的53%。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0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59种 。 措施与行动 土地管理措施和对策 一是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二是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开发整理是“保障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结合点。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的力度,工作重点逐步从农用地整理转向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内部挖潜,努力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同时,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筹措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建设用地需求。 三是努力提高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水平。通过推行工业用地招牌挂新政,提高供地门槛,促使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同时积极开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清查,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防止闲置、浪费土地资源。 四是严肃查处违法用地。通过扩大卫星遥感监控区域等手段,加强土地执法力度。对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做到查人与查事相结合,切实起到查处一件震慑一片的效果。 稳步提高耕地质量 2006年全市耕地质量稳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标准农田三位一体的农田基本建设成效显著,全市50%以上的农田基本消除了水旱威胁、主要粮油经济作物产区土壤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巩固与提高。据监测,全市主要土壤类型及主要理化性状(有机质、有效磷等)呈上升趋势。土壤次生潜育化、沼泽化进程受到较好的抑制。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与“肥药双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开展,达到了稳产优质、节本增收的成效。示范区基本达到控制标准,全市围绕着“控氮活磷增钾补微”施肥技术达到了预期目标。全市化肥使用日趋合理,总量呈现减氮、减磷、增钾、增复混肥的态势。 太湖、钱塘江两大流域农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逐步深入,评价结果证实绝大多数地区农田土壤环境保持稳定,94.5%的区域土壤符合生产要求,个别重金属如镉、铅含量偏高问题调研正在深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评价成效明显,粮油及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估工作正在兴起,生态农业园区、新型畜牧小区及循环农业建设稳步推进,农业废弃物利用率显著提高,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水土保持 完成小流域治理11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7.6平方公里。 市区河道配水和保洁 加强对市区河道长效管理和配水保洁工作的考核力度,完成市区河道配水量23.7亿立方米,河道保洁率达97%。 建设三堡引水工程,引钱塘江水入运河,输水能力超过30立方米/秒,对运河及杭州市区河道水质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县、市(区)交界河段的违法采砂事件进行重点打击,维护了正常的采砂秩序。取缔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采砂作业,核实并削减采砂总量,全市全年实际采砂量比计划采砂量减少59万吨。 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以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为重点,完善林木采伐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推广林木采伐公示制,严格执行采伐限额。 加大木材检查执法力度。据统计,全市共检查运输木材车辆29185车次,查处违章运输木材案件4282起,查处违章运输木材16372.5立方米,挽回经济损失43406万元。 加强野生动植物宣传保护力度。举行“关注鸟类,关注人类,预防禽流感”为主题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暨“爱鸟周”活动。与国家濒管办杭州办事处共同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宣传活动。联合工商、公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先后开展了代号为“绿剑一号”、“绿锋二号”、“绿盾行动”的专项行动。启动候鸟疫情疫病监测项目——杭州野生动物疫情疫病(候鸟)监测项目。 深化森林火灾综合治理。加强林区野外火源管理,实施“清火行动”。在森林火灾重点防范区域新建生物防火林带210公里,在临安、淳安、建德和天目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合计建成5个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监控系统。推进群众性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及武警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努力把火灾消灭在始发状态。全年森林火灾受害率0.1‰,发生率1.1次 /10万公顷,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加强主要森林病虫害的工程治理,积极开展生物、物理、化学和营林措施等综合治理。全市共发生林业有害生物面积91345亩,同比下降26.5%;实施监测面积921.3847万亩,监测覆盖率为100%。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建立农村垃圾收集系统,采取户聚、村集中、乡镇中转、县(市)以上处置的办法进行处置,推广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示范工程,2006年全面完成了98个村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工程建设;妥善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采取了铺管进网、建设集中处理设施以及采用生物技术、土地利用、沼气工程等适宜处理措施和技术,建成了97个村的农民生活 污水处理工程。 二是大力开展“肥药双控”示范区建设。全市建立了“肥药双控”省、市级示范工程37个,示范方面积为33220亩,建成示范区核心方4600余亩。 三是逐步扩大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无公害基地和绿色品牌。按照建设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农业要求,大力推广循?/ca>临安六大举措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来源:临安市 发布时间:2006-07-26 今年以来,临安市围绕建设“强市、名城、胜地”战略目标,采取六大举措,切实整治农业农村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举措一: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在去年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工程的基础上,今年确定了“八八”生态建设重点工程项目,本月将全面动工。 举措二:处理养殖业污染物和农产品加工污染物。目前,乐平双干村、河桥云浪村、临安市中塘种猪场以及板桥乡祝家村董建强养殖户,已全面动工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其中,双干村以畜牧小区形式实行集中饲养、统一治理,养殖排泄物实行干湿分离,粪便集中封闭式堆积发酵,污水统一纳入沼气池后用于周边的板栗林、桑树林,走农牧结合循环经济之路。 举措三:生态修复矿山、建设生态墓地。目前,该市共治理了9家废弃矿山,通过清理废石、平整场地、客土回填、生态复绿等措施,共削坡和清理危石1250立方米,整理出宕口场地6250平方米,整理出可耕地6100平方,复绿面积12600平方米,基本消除了这些矿山的地质灾害隐患,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全市迁移、绿化坟墓560穴,7个生态墓地示范点已经按照标准全部建成,达到美化环境、节约国土、移风易俗的目的。 举措四:建设绿色和无公害食品基地工程。今年,天目本鸡已经完成有机食品认证,天目青豆、清凉峰无公害吊瓜、天目山无公害蔬菜、万丰绿色食品公司已经通过无公害食品基地认证,幸福生态农庄无公害养鸡场已经完成基地建设,正在组织认证工作。 举措五: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和农业废弃物。2005年,临安市农村生活用能中新能源所占比例为80%,清洁能源的利用正成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该市今年将要建成太湖源镇盛村坞村等9个清洁能源利用示范村。目前,这9个村中液化石油气和电能的使用已经达到100%,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率也达到80%以上。潜川镇生态农庄基本实现“猪—沼-果”生态养殖模式,所产生的沼气用于农庄照明、烧饭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点建设初见成效。 举措六:治理小流域、整治河道。目前,已开展楠溪、南苕溪、锦溪、白水溪等四条河道的综合整治工作,白水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660万元,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在提高防洪能力、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南苕溪城区段治理一、二期工程已全面完成,极大地改善了城区内河水生态环境,具有休闲娱乐、游览观光功能的城区新景观初具规模;锦溪治理工程采取市场化运作,目前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78%,完成投资6150万元;楠溪流域整治已经完成500米参考资料:http://www.zjagri.gov.cn/html/main/informationView/2006072678391.html

环保行业前景怎么样?求各位前辈说法。谢谢了

幻想家
红飘带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工业化与城市化率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环保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十五”以来,国家加大了对电力、水泥、钢铁、化工、轻工等重污染行业的治理力度,加强了对城镇污水、垃圾和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有力地拉动了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领域不断拓展、结构逐步调整、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已经从初期的以“三废治理”为主,发展为包括环保产品、环境服务、洁净产品、废物循环利用,跨行业、跨地区,产业门类基本齐全的产业体系。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中国城市环保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城市环保行业以资源综合利用、洁净产品为主,这两类子行业的产值在中国城市环保行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3/4。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标准日渐提高,环保执法日趋严格,催生环保相关行业迅速增长。前瞻产业研究院保守估计,我国环保产业投资未来5-10年每年增长10%以上,在环保行业整体快速增长的同时,环保服务和环保产品在工业领域用于前端治理的发展空间会最为广阔,我国环保工程服务市场也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总体来说,环保行业前景是很好,不管是废物处理方面,还是绿化,还是环保服务前景都是非常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试述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过度益也
庞鸿
(1)污染的现状据专家估计,中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到二千八百三十亿元人民币,其中,仅水污染一项,估计一年造成经济损失约五百亿元。 据香港《东方日报》报导,自六十年代至今,中国有环境监测的四百三十二条大小河流中,八成受到不同程度的水体污染,其中大江河经过城镇河段的占二成,支流受污染的占六成,全中国二千八百多个湖泊,凡能接纳城镇污水的,大多出现水体负氧化现象。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京津沪大面积出现土地沉降一点五公尺至二公尺,桂林溶岩区三十米地下水重金属超标十至二十倍。 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二百亿元,由于城市燃煤、工厂排放废气及汽车死气污染,大气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悬浮微粒弥漫在城市上空,空气污染导致许多城市肺癌死亡率增至万分之二,全国酸雨覆盖面积已达百分之三十,所有这些损失加起来也等于二百亿元。 而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估计高达二千亿元,森林覆盖率由四九年的三成左右,现已下降至不足一成四,草原的严重退化,水土流失面积达一百五十五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十六。 同时,城镇建设却仍以每年侵占一百五十万公顷土地的速度发展,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加上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每年至少损失二百亿元。 其他污染如固体废物排放、噪音污染等造成的损失也高达一百三十亿元。 专家分析表示,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原因众多,但国家工业规划布局失误,调控措施不力和公民环保意识不强是主要原因。 根据世行报告2007,中国污染的经济损失达到了5.8%GDP。Building upon willingness-to-pay surveys for recing health risks from pollution among households in Shanghai and Chongqing municipalities,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health costs of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in China amount to about 4.3 percent of its GDP. By adding the non-health impacts of pollution, which are estimated to be about 1.5 percent of GDP, the total cost of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in China is about 5.8 percent of GDP. (2)解决办法根本的办法从政策讲是国家政策的大力倾斜,从上而下的有效执行;从经济角度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禁止污染企业办下去,让污染源消失;再根本点,就是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这个需要依赖教育,太远了!近两年污染事故频发,已经威胁到了国民的安全,环境部成立,这些根本措施已经开始逐步的推行了。期待一个美好的环境!参考资料:世行报告2007Cost of Pollution in China: Economic Estimates of Physical Damages

环境工程专业考研前景如何?

请致天下
杰奎琳
我是一名环境工程在读本科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噔噔噔噔~我今年大四了,保研了,身边的同学要么工作,要么读研,要么出国继续学习,基本上该定的都定了,基本上没有什么变数了。题主问的是该考研还是该工作,挺难回答的。但在我看来的话,我觉得对于现在这个遍地都是研究生的社会来说,如果能读个研的话还是有需要的,毕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含金量还是不同,研究生三年你搞的是研究,锻炼的是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你会做一些更深的研究,更学术的项目,学到一些更好的知识,你导师是环境这方面的大牛的话,如果他接一些项目的话,你说不定能接触到一些企业里搞环境的,对找工作也有帮助。但是,也有这样一个问题,研究生毕竟要三年啊,三年的工作经验可是很宝贵的。所以说,这个问题很难,没有正确答案。但说真的,考研最近也不好考啊,今年我们学院,注意,是一个学院,考外校的人里,只有一个人成功上岸了。成功率特别低,如果有保研机会的话,保研吧,资源比考研的好,比较轻松,如果成绩不够,还是想要读研的话,那就好好准备吧,早点确定自己到底考研还是工作,两个只能选一个,别一会儿想考研,一会儿又在找实习准备工作,这样只会两边都不成功。祝好运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土壤污染物的特点

红树林
大迫迁
污染来源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来源工业污染,其次是交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工业污染大多通过废渣、废水、废气排入环境,在人和动物、植物中富集,从而对环境和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工业污染的治理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方法、管理措施来降低它的污染,最终达到国家的污染物排 谨防茶叶中的重金属污染放标准;交通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的排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例如:使用乙醇汽油、安装汽车尾气净化器等;生活污染主要是一些生活垃圾的污染,废旧电池、破碎的照明灯、没有用完的化妆品、上彩釉的碗碟等,对于重金属的污染只要我们从其来源加以控制,就多多少少可以减少重金属污染。 专家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塑料生产企业的工艺、设备、技术研发较落后,是造成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而管理不善、地方保护及人们环保意识淡薄,加剧了污染,强化治理迫在眉睫。生产企业应放眼未来,倡导环保,使用环保型助剂才能使PVC行业健康长远发展。 编辑本段主要危害环境污染重金属污染从环境污染方面,重金属是指汞、镉、铅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对人体毒害最大的有5种:铅、汞、砷、镉。这些重金属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人饮用后毒性放大,与水中的其他毒素结合生成毒性更大的有机物。 土壤污染,可以用耐重金属的植物修复,可以用来做游乐园等,非农业耕地,美国有这样的例子,安徽铜陵铜尾矿与澳大利亚合作,进行 植物修复,效果已初见端倪 。 重金属一般以天然浓度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由于人类对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及商业制造活动日益增多,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大气、水、土壤中,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1] 人体伤害以各种化学状态或化学形态存在的重金属,在进入环境或生态系统后就会存留、积累和迁移,造成危害。如随废水排出的重金属,即使浓度小,也可在藻类和底泥中积累,被鱼和贝的体表吸附,产生食物链浓缩,从而造成公害。如日本的水俣病,就是因为烧碱制造工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在经生物作用变成有机汞后造成的;又如痛痛病,是由炼锌工业和镉电镀工业所排放的镉所致。汽车尾气排放的铅经大气扩散等过程进入环境中,造成目前地表铅的浓度已有显著提高,致使近代人体内铅的吸收量比原始人增加了约100倍,损害了人体健康。重金属对人体的伤害极大。常见的有: 遭受重金属污染伤害的儿童汞:食入后直接沉入肝脏,对大脑、神经、视力破坏极大。天然水每升水中含0.01毫克,就会导致人中毒。 镉:导致高血压,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破坏骨骼和肝肾,并引起肾衰竭 铅: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大的一种,一旦进入人体将很难排除。能直接伤害人的脑细胞,特别是胎儿的神经系统,可造成先天智力低下 钴:能对皮肤有放射性损伤。 钒:伤人的心、肺,导致胆固醇代谢异常。 锑:与砷能使银手饰变成砖红色,对皮肤有放射性损伤。 铊:会使人多发性神经炎。 锰:超量时会使人甲状腺机能亢进。也能伤害重要器官。 砷:是砒霜的组分之一,有剧毒,会致人迅速死亡。长期接触少量,会导致慢性中毒。另外还有致癌性。 这些重金属中任何一种都能引起人的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神精错乱、关节疼痛、结石、癌症 。 近年,关于重金属污染事件屡见不鲜,从湖南儿童血铅超标事件,陕西凤翔数百儿童铅超标到重金属污染“菜篮子”等等,近日南方周末又有报道说,饮水机内也存在重金属污染,可见重金属污染已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常见的塑料门窗也同样存在重金属铅的污染。塑料门窗属于PVC异型材,PVC异型材用热稳定剂体系主要有铅盐、有机锡、钙锌及其复合稳定剂。因铅盐稳定剂的稳定效果好,成为了目前我国塑料门窗生产中使用最多的稳定剂,但因铅的毒性,虽然并不直接与人体接触,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北美地区不准硬聚氯乙烯门窗使用铅稳定剂。加拿大卫生部1996-48文件,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第96-150文件和第4426号文件对此均有明确规定。但铅盐稳定剂的污染问题在我国目前尚未得到重视。 编辑本段防范意识以上大多是人为造成的污染,只有通过人类自身行为改变这一状况,首先,从思想上重视了解重金属对人类及环境造成的危害,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只有保护好生存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从行为上,要从个人做起,配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环境保护的规定,企业要加强管理,并且做好监督管理机制,使措施落到实处,不能只以人为本,还要考虑动植物及环境所能承受的压力,这样,人类才有立足之地。总之,只要以保护环境为出发点,重金属污染问题就能降到最低点。 水体中的金属元素按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分为三类:一是人体健康必须的常量元 造纸工业废水污染河水素如:钠、钾、钙、镁和微量元素如:铁、锰、铜、锌、镍、钴、硒、钒、钼、硅、锡,他们的缺乏或过量都于人体健康不利。二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金属元素如:铅、镉、汞、砷、铬、铍、铊、钡等。三是在人体中确有存在,但生理功能尚不明的元素如:锂、硼、铝、钛、锆等。 编辑本段防治方式既然重金属污染危害这么大,那么那些受到重金属污染的蔬菜水果我们能不能通过多浸泡、多清洗或多煮来去除重金属呢?这些效果都不大,因为重金属污染是从植物根系中上来的,它存在于植物的体内,不像农药那样大部分都喷洒在农作物外表,多洗就可以清除干净。 有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注意选购一些蔬菜品种,比如生菜、莴苣容易富集镉,可以尽量少食。另外,叶类菜是所有蔬菜中最容易受重金属污染的,最好也要少食用。 种堇菜、蜈蚣草可以有效治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目前治理土壤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植物修复法。也就是说在一些受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里种那些能强烈吸收重金属的植物。研究证明蕨类植物蜈蚣草对砷具有很强的超富集功能,其叶片含砷量高达8‰。蜈蚣草能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砷,然后把它们存到叶片中。还有一种也是修复的能手,它就是堇菜,它的主要作用是除铅、镉。而且这种植物非常赖活,南方北方都能生长。假如人们在地里、自家花园里或居住的整个小区里种上一定量的蜈蚣草或堇菜等植物,一方面能美化环境,另一方面又能清除土壤内的重金属隐患,可谓一举两得。 对于土壤污染,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首先要控制与 衡阳水口山重金属污染缘何大幅减少消除污染源。同时看到土壤具有强大的净化能力,在防治土壤污染时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控制与消除土壤污染源 控制与消除土壤污染源,是防止污染的根本措施。土壤对污染物所具有的净化能力相当于一定的处理能力。控制土壤污染源,即控制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数量与速度,通过其自然净化作用而不致引起土壤污染。 1)控制与消除工业“三废”排放 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无毒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对工业“三废”进行回收处理,化害为利。对所排放的“三废”要进行净化处理,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与浓度,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加强土壤污灌区的监测与管理 对污水进行灌溉的污灌区,要加强对灌溉污水的水质监测,了解水中污染物质的成分、含量及其动态,避免带有不易降解的高残留的污染物随水进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 3)合理施用化肥与农药 禁止或限制使用剧毒,高残留性农药,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发展生物防治措施。例如禁止使用虽是低残留,但急性、毒性大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根据农药特性,合理施用,制订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既要防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又要把农药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危害限制在最低程度。 4)增加土壤容量与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砂掺粘改良性土壤,以增加与改善土壤胶体的种类与数量,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与吸附量,从而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发现、分离与培养新的微生物品种,以增强生物降解作用,是提高土壤净化能力的极为重要的一环。 5)建立监测系统网络,定期对辖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检查,建立系统的档案资料,要规定优先检测的土壤污染物与检测标准方法,这方面可参照有关参照国际组织的建议与我国国情来编制土壤环境污染的目标,按照优先次序进行调查、研究及实施对策。 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1)施加改良剂 施加改良剂的主要目的是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与使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如添加有机质可加速土壤中农药的降解,减少农药的残留量。 便携式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仪,重金属监测仪施用重金属吸收抑制剂(改良剂),即向土壤施加改良抑制物(如石灰、磷酸盐、硅酸钙等),使它与重金属污染物作用生成难溶化合物,降低重金属在土壤及土壤植物体内的迁移能力。这种方法起到临时性的抑制作用,时间过长会引起污染物的积累,并在条件变化时重金属又转成可溶性,因而只在污染较轻地区尚能使用。 2)控制土壤氧化-还原状况 控制土壤氧化-还原条件,也是减轻重金属污染危害的重要措施。据研究,在水稻抽穗到成熟期,无机成分大量向穗部转移,淹水可明显地抑制水稻对镉的吸收,落干则促进水稻对镉的吸收。 重金属元素均能与土壤中的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物沉淀。因此,加强水浆管理,可有效地减少重金属的危害。但砷相反,随着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降低而毒性增加。 3)改变耕作制度 通过土壤耕作改变土壤环境条件,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危害。旱田改水田,DDT与六六六在旱田中的降解速度慢,积累明显;在水田中DDT的降解速度加快,利用这一性质实行水旱轮作,是减轻或消除农业污染的有效措施。 4)客土深翻 污染土壤的排除,特别是重金属的土壤污染,在土壤中产生积累,阻碍作物的生长发育。防治的根本办法是彻底挖去污染土层,换上新土的排土与客土法,以根除污染物。但如果是地区性的污染,实际采用客土法是不现实的。 耕翻土层,即采用深耕,将上下土层翻动混合,使表层土壤污染物含量减低。这种方法动土量较少,但在严重污染的地区不宜采用。 5)采用农业生态工程措施 在污染土壤上繁殖非食用的种子、种经济作物或种属,从而减少污染物进入食物链的途径。或利用某些特定的动植物与微生物较快地吸走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6)工程治理 利用物理(机械)、物理化学原理治理污染土壤,主要有隔离法,清洗法,热处理,电化法等,是一种最为彻底、稳定、治本的措施。但投资大,适于小面积的重度污染区。 近年来,把其它工业领域,特别是污水、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引入土壤治理过程中,为土壤污染治理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如磁分离技术、阴阳离子膜代换法、生物反应器等。虽然大多数处于试验探索阶段,但积极吸收、转化新技术、新材料,在保证治理效果的基础上降低治理成本,提高工程实用性,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7)制定农药的容许残留量 根据农药的“最大一日容许摄取量”(容许摄取量/(kg.d),用ADI值表示)乘以安全系数(一般定为1/100)。 残留容许量=ADI×体重(kg)/食品系数[kg/(人.d)] 编辑本段污染实例事件综述2008年,相继发生了贵州独山县、湖南辰溪县、广西河池、云南阳宗海、河南大沙河等5起砷污染事件 2009年6月,湖南娄底双峰县发生违法转移含铬废渣引起铬污染事件; 7月,浏阳爆发某化工厂引起的恶性镉污染事件; 8月,陕西凤翔县发生铅排放导致大量儿童血铅含量严重超标; 昆明东川区发生200余名儿童血铅超标事件; 湖南武冈精炼锰加工厂超标排铅,造成附近1300多名儿童中铅毒; 9月,福建上杭华强电池生产过程中排放含铅的烟尘和废水导致逾百名儿童血铅超标; 10月,河南济源因铅冶炼企业造成1000余名儿童血铅超标; 12月,山东临沂境内含砷污水再次下排,致使整个南涑河流域及其下游的江苏邳州水体砷超标; 广东清远44名儿童被检出血铅超标; 据环境保护部统计,2009年环保部接报的12起重金属、类金属污染事件,致使4035人血铅超标,182 人镉超标。 2010年1月,江苏大丰51名儿童被查出血铅超标。 3月,四川隆昌县渔箭镇部分村民血铅检测结果异常 3月,湖南郴州嘉禾污染企业造成儿童铅中毒 6月,湖北崇阳30人最近被查出血铅超标,其中有16名儿童。 7月,福建紫金矿业含铜酸性废水渗漏,造成汀江大面积恶性污染。 7月,云南大理鹤庆39名儿童血铅超标 12月,安徽怀宁因附近电源厂污染导致100余名儿童血铅超标 2011年3月,浙江德清县因当地电池企业污染导致300余人血铅超标 3月,浙江台州上陶村因蓄电池排放废水废气造成100余名村民血铅超标 5月,广东紫金县因电池企业污染导致130余人血铅超标 具体事件浏阳镉污染事件 2004年3月,长沙湘和化工厂正式投入生产,骆湘平任该厂法定代表人,黄和平任厂长。2004年12月,该厂未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擅自建设提炼铟生产线。2005年3月17日,浏阳市环境保护局在现场监察过程中发现该厂排出的废水内铅、镉、汞三项严重超标,随即对 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该厂作出责令停产的处罚。但该厂为了谋求非法利益,又于2006年再次建设提炼铟生产线非法提炼粗铟。2007年3月,浏阳市环境保护局又对该厂作出罚款20万元的处罚,并强制拆除该生产线。在此情况下,因该厂废渣无处堆放,骆湘平即和黄和平、唐文龙商量后,在未报环境保护部门同意的情况下,2008年4月在原有生产线上增加一道工序,从废渣中提纯镉渣并压缩成镉饼。现场调查结果显示,该厂未按环境保护相关规定和要求配套设置污水处理、废渣及危险废物污染等防治措施,镉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造成该厂周边部分群众镉超标,周边500米范围内土壤、农作物、禽畜等均显示镉污染等严重后果。 截至2009年7月31日,周边群众体检后,2888人中尿镉超标509人。 广东北江变红水河 广东北江变红水河2005年北江镉污染事件后不久,为了保障下游清远、佛山、广州等城市的供水安全,专家们决定,除了调水冲污外,还将实施工程技术措施,加聚合铁或聚合铝进行稀释。 韶关的武水桥下,江水碧波荡漾,婀娜的水草群舞中游支流横石河,河水呈强酸性,即使稀释一万倍,水生物也难在其间存活24小时下游地区的清远石角镇,铜产业带来的污染,造成附近河底沉积物中铊含量严重超标 。  2008年,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林初夏提供的测试数据显示,横石河水即使稀释1万倍,水生物还是不能在里面存活超过24小时;由于每吨废矿含有可产生相当200公斤浓硫酸的金属硫化物,从源头到50公里开外,河水都可以测出酸性,直侵下游北江。 杭州周边地区农田遭重金属污染 2010 年4月至6月,浙江省政协组织成立调研组,通过召集省有关单位负责人座谈,向社会公众征集意见建议,并赴杭州、台州及所辖的路桥、温岭等部分县(市、区)进行实地调研,全面了解食品药品安全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在浙北、浙中、浙东沿海三个区域中,城郊传统的蔬菜基地、部分基本农田都受到了较严重的影响。工业“三废”及城市生活污染物排放,引起重金属污染农田。 调研组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城郊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是近十多年造成的,主要是人为的污染,这会直接威胁到百姓的生命健康。 台州“血铅劫” 2011年3月中旬,在浙江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一座建在居民区中央的“台州市速起蓄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速起蓄电池公司”)被曝出其引起的铅污染已致使当地168名村民血铅超标。 这是近年来浙江发生的最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事件。 目前,路桥区环保局副局长等3名公职人员被停职检查,肇事企业法人代表以涉嫌重大环境事故罪被刑事拘留。一位路桥区宣传部负责人3月29日说,这项目存在审批不严、监管不力问题,目前政府部门正在详细调查此事,待事情弄清楚后,将对相关负责人做出明确处理。 事实上,近年来台州多次重金属污染事件,与其废旧金属垃圾拆解业不无关系。 作为全国最大的洋垃圾市场,台州从这些废旧金属垃圾里,拆解出来的产值高达200多亿元。在创造一座座金山银山的同时,引发的环境问题也随之加剧。浙江省地质调查院一份调查报告称,峰江地区中等程度以上重金属污染土地占调查区土地面积的1/3。“受有机污染物的复合污染,已显著影响了土地质量,并带来显著的食品安全问题。” 编辑本段政策规划“砷毒”、“血铅”、“镉米”等事件频发,让重金属污染成为最受关注的公共事件之一;2011年即将出台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显示,中国将对汞、铬、镉、铅等重金属进行重点防控。按照《规划》要求,到2015年,“重点区域”铅、汞、铬、镉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要比2007年削减15%;“非重点区域”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水平。 所谓“重点区域”,包括内蒙古、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4个重点省份和138个重点防护区。 据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介绍,与二氧化硫等具有普遍性的主要污染物不同,重金属污染物呈现区域特征性污染,“即使14个重点省区,也不是每个地方都存在问题;《规划》甚至细化至工业园区层面,比如某个乡镇中产业集群的一个工业园内。” 《规划》对于重点监控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属于“硬性指标”,要求极其严格,“重点区域”原则上不再建立涉重金属企业。例如,重点防控汞污染的区域,原则上不再新建涉汞企业,禁止新增汞排放的同时还要削减排放量。 “通过企业的清洁技术改造,加强企业排放监测等措施,必要时采取经济和行政手段”,吴舜泽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尽管《规划》在防控、治理两方面均有要求,但“十二五”规划侧重点,却并非整治与修复历史遗留问题;而是要重点解决涉重金属企业的污染问题,控制“多、小、散、乱”企业,稳定企业排放水平。 《规划》出台不久,一场“地毯式”排查自2月起席卷全国。“十二五”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第一步棋”,落到涉重金属企业整治关停上。因频发“血铅”事故,铅酸蓄电池行业饱受诟病,第一个被开刀。[2] 2011年4月18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就该规划召开的视频会议上强调,各级环保部门要把重金属污染防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保护的大事;坚决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3] 编辑本段落实规划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省(区、市)政府是《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实施的主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项目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按照“一区一策”原则,编制各重点区域的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落实防治措施和资金。 二要制定办法,严格考核。环境保护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制定《规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明确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统筹推进《规划》实施。对《规划》实施达不到要求的地区,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各地要把重金属污染防治成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要突出重点,从严惩治。要把重金属污染防治作为今年9部门环保专项行动的重点,各地要加强对重金属污染企业,特别是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铅酸蓄电池、铅冶炼等企业的环境安全隐患认真进行排查,发现一个,解决一个,警示一片,坚决把污染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未进行环评和“三同时”验收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改,对位于饮用水水源地的企业一律停产关闭,对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长期超标排放的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对发现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对有环境劣迹的公司上市或再融资,两年内各级环保部门一律不得出具同意其通过上市核查的文件。 四要源头防范,严格准入。科学调整重金属企业环境安全防护距离,禁止在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不能稳定达标区域新建相关项目。组织好重点区域重金属产业发展规划、重点行业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并将其作为受理审批区域内重金属行业相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前提。今后,凡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重大污染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地区,暂停其新增重点防控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审批。 五要妥善处置,维护稳定。各级环保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重金属污染事件的信息报送工作,一旦发生问题,要及时报告,妥善处置,并协助地方政府做好信息公开、群众安抚和宣传教育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