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皇
伴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规模化养猪是我国养猪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在养猪技术方面普遍较弱、过于依赖原种进口、疾病严重、饲料资源匮乏等诸多问题,阻碍着养猪业的发展,要将科学的养猪技术运用到养猪中,做好防疫工作,进一步促进养猪业的发展。本文简述如何科学养猪提高经济效益。1优质化引种品种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首要条件,猪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猪的生长速度,饲料消耗量、繁殖性能等,好品种的经济效益可提高10%〜12%,每头良种猪比一般猪最少多收入300〜500元,应特别注意的是种猪必须来自畜牧主管部门认定的正规种猪场,经过严格选育的核心群生产的后备种猪,首次引猪时必须到正规的猪场,必要时可先做血液检查,确保无病无疫时方可作出引种决定,装车前还需带全免疫档案、检疫手续等。进场后密切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商品肉猪品质。2环境管理要选择合理科学的场址,环境能改变猪的生活习性和生产能力,标准化猪场是猪的必备条件,选择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设备设施,是提高猪的生产水平和养猪效益的关键所在,为猪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可使猪只发育正常、生长旺盛、繁殖力增强,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产性能。要选择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交通快捷、电力方便并远离污染的地方,尽量避免过度拥挤、空气污浊、温度偏高或偏低,远离主要交通干线、工厂、码头,免受噪声干扰,远离其他养殖场、化工企业,防止水和空气污染,一定要根据种公猪、繁殖母猪、仔猪、育肥猪的生理特点,建造科学合理的猪场,一般合理的饲养密度为断奶仔猪0.5〜0.8m2/头,育肥猪l-1.2m2/头;繁殖母猪1.5〜3.2(带仔母猪)n?/头,种公猪应依据实际情况稍大一点,以创造宽敞的活动空间。在养殖生产过程中,猪场内要保持合适的湿度,一般60%~70%即可,但肥育猪相对高点应在70%~75%,要保持场区干净卫生,粪污做到安全处理和达标排放,在实际生产中要依据舍内空气质量和温湿度的情况,适时通风换气,对于不利于猪场运行的任何环境问题,必须及时合理解决,切实做好环境管理工作。3营养管理猪通过采食饲料摄取营养,经过消化吸收转化成自身物质,用于生活生产,饲料是养猪的基础,是养猪成败的关键因素,饲料成本一般占整个生产成本的60%〜70%,对提高养猪户的经济效益起决定性作用,目前市场上的饲料品质参差不齐,经营者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的品牌饲料,万不能以价格高低随意用料,造成不要的损失。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对营养的需要不同,而不同的饲料中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一样,要合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可收集优质饲草粉碎喂猪,或利用优质秸秆发酵饲喂,对多种饲料进行科学合理搭配,使其营养互补,做到精料精喂,粗料细喂,如肉猪,体重大约在5~15kg,日均喂量是0.5-0.6kg,种公猪的配种期为2.8〜3.0kg,非配种喂量为2.3~2.5kg,不要突然改换饲料,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以降低饲料成本。4正确把握市场市场行情的好坏决定着生猪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规模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养猪业的市场行情虽然存在着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但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正确估测市场价格周期,对提高经济效益大有裨益。多年来,我国养猪业呈现波浪式发展,基本遵循“猪少价高,利大多养,猪多价低,利小少养”的轨迹变化,精明的经营者,要随时把握好这个关键,对提高经营水平、投资决策、指导生产、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效益十分重要,行情好时,及时扩大规模,加大投入,尽快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行情不好时,及时调整优化猪群结构,缩小育肥猪群,增加优良繁殖猪的头数,以备东山再起,同时还要注意市场需求、总体存栏、气候及季节变化。5加强防疫养猪必须长期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认真搞好疫病防治是经营好养猪场的关键,为了预防常见病,一般养殖场都定期或不定期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粉、黄苗多糖粉、氟哌酸粉、环丙沙星粉等,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努力做到猪群健康无病,才能实现规模养猪最大的经济效益。要结合当地疫病流行特点及本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适用的“免疫程序”,应用最新研究成果制定免疫方案,建立定期的医疗巡视制度,饲养管理人员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一旦确定了免疫程序,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具体实践中一定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尚无疫苗可利用或虽有疫苗但免疫效果不理想的一类疾病,及时采用药物防治的办法加以有效控制,当然“免疫程序”是要依据时间和本场情况的不断变化而及时修改的,也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对繁殖母猪要进行全方面消毒,从前期的配种到后期的哺乳,此外还要根据季节变化和疫病流行情况,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进出车辆、人员、养殖环境、养殖器具进行彻底完全的消毒,猪场里面要配备相应的消毒室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在进入猪场时要全面消毒,以防室外的细菌携带至猪场里面,搞好消毒工作是保证猪群健康和正常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要建立一整套的消毒制度,并做好记录,严格禁止不相关人员进入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