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妃蕊
车马炮
  第一,要提高认识。首先要使广大教师重视教科研,克服写文章,搞课题就会影响教学的片面想法,树立教科研是为了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教学,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彻底改变教科研与教学是截然剥离的想法。只有广大教师把教科研看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科研才能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而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第二,要增强意识。课题从哪里来?课题研究有哪些必要的程序?教研论文怎么写?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可以说,一开始谁都不会,但为什么有的人能坚持下来,而有的人有半途而废了呢?我认为只要坚持不断学习,脑子中有了研究的意识,课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例如,围绕课程改革、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生态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与策略的优化、教材处理、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等方面,就可以写出一系列高质量的文章来。  第三,要积极参与。现在申报课题的机会很多,有省市教研室、教科所的课题,有教育学会的课题,有综合实践的课题,有陶研会的课题,有专业学会的课题等等,各种课题应有尽有。一开始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小课题不高兴做,大课题又做不下来。要应该抱着从小课题做起,从市级课题做起,等逐步积累经验以后,在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研究的层次。这样比较切合实际,也比较可取。当然,目标远大,能一下子就搞一个省级课题更好。省“五四杯”、“师陶杯”论文评比每年都有,积极参与,也是一种明智之举。  总之,善于学习,敏于思考,勤于动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是提升教科研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如何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圣人无名
茨以生草
最近,在和老师的交谈中发现,有些教师存在“教学硬,科研软;教学主,科研次”的想法,也有些教师虽然有教科研的愿望,但不知如何选题,如何研究。我觉得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关键要靠我们去积极引导,在全校上下努力营造一种重视教科研的浓烈氛围,通过必要的奖励机制引导大家积极参与,鼓励教师成名成家,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教有特色,研有特长”。第一,要提高认识。首先要使广大教师重视教科研,克服写文章,搞课题就会影响教学的片面想法,树立教科研是为了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教学,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彻底改变教科研与教学是截然剥离的想法。只有广大教师把教科研看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科研才能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而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第二,要增强意识。课题从哪里来?课题研究有哪些必要的程序?教研论文怎么写?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可以说,一开始谁都不会,但为什么有的人能坚持下来,而有的人有半途而废了呢?我认为只要坚持不断学习,脑子中有了研究的意识,课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例如,围绕课程改革、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生态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与策略的优化、教材处理、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等方面,就可以写出一系列高质量的文章来。第三,要积极参与。现在申报课题的机会很多,有省市教研室、教科所的课题,有教育学会的课题,有综合实践的课题,有陶研会的课题,有专业学会的课题等等,各种课题应有尽有。一开始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小课题不高兴做,大课题又做不下来。要应该抱着从小课题做起,从市级课题做起,等逐步积累经验以后,在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研究的层次。这样比较切合实际,也比较可取。当然,目标远大,能一下子就搞一个省级课题更好。省“五四杯”、“师陶杯”论文评比每年都有,积极参与,也是一种明智之举。总之,善于学习,敏于思考,勤于动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是提升教科研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如何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纬书
久忧不死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树苗教师如何提升教科研能力一、及时性记录——灵感的源泉。不少老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做得比较好,但是,做了没有去总结,没有去表达。没有去提炼,长期下来,就出现对“教科研”的害怕心理。如我校陈老师,是个十分上进的青年教师,也是个很负责的班主任。她讲了自己前几天在两个不同的班级上的一堂语文课的感触,她以不同的教学结构来进行教学的收获。但是,她说自己对教学科研不是没有感触,而是惰性。与灵感擦肩而过。许多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兴奋和精彩,就是没有及时地记录下来,没有好好地去整理和总结。对教科研,是有感触而设有行动。许多老师在教育教学的一线:有许多新鲜的故事、感悟和精彩点或者是灵感,当时有感触,会兴奋一段时间,但是没有及时地记录、把握、积累下来,失去了许多鲜活的素材,到需要写文章时也就没有东西可用。许多老师把自己没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归根于自己的惰性,或者是找一些借口为自己的惰性开脱。生活中,我们不要给自己借口,及时收集“生活”中的感动。是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要把心中的“激动”转化为行动,把兴奋持续为勤奋。 二、细节性感悟——生活的魅力。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点滴感悟及时地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也就有了许多素材,当做起科研来就象下笔如有神了。不少活跃在网络上的教师,一些成功的教师,多是扎根于自己的教学教育实践,以生活的  三、问题性发现——成功的支点 

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慧能
阿尼纳
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一、从“早”抓起,从“小”做起。 青年教师在某一领域已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掌握交叉学科的复合知识、动手能力、检索文献的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青年教师一进门,首先定好科研引路人。作为科研引路人,必须是具有高级职称或在科研上有突出贡献的中级职称的教师担任。学校对科研引路人有奖励,有考核。学校对青年教师的科研考核,也有特殊的政策,不光从论文的级别、项目的大小来衡量,对于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的演示教具制作,实验设备制作也给予相应的分值。因此对于年轻教师不妨“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果”。教师在科研上的路子就是从:制作演示教具→制作实验设备→承接企业技改项目→自行开发专利产品,一步步下去。 二、积极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1.全员培训,实现科研的群众性 一是对教师进行科研技能培训。组织教师系统学习“科研理论知识”“科研方法技术”“科研领域与对象”“科研成果与评价”,解剖不成功的课题,使全校教师对科研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掌握科研的一般方法,打破科研的“神秘感”。 二是围绕本校课题开展学习。本校课题由教科室向教师介绍课题的选项、立项过程、研究方案和操作方案的形成过程,组织教师学习本校课题的理论原理和操作方案,促使教师观念转变,使学校科研与教师的学科教学同步,即达到了提高教师整体理论水平。 2.重视科研骨干培训,为科研注入活力 。在抓好全员科研素质提高的同时,还要抓好科研骨干的培训,发挥科研骨干的辐射作用,为科研注入活力。对于立项课题,举行每月一次的学习研讨会,学习相关理论,交流课题实践经验,会诊实验中的“疑难杂症”,使课题实验中的难题及时得到解决,随时修整课题实验方案。组织骨干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提高骨干教师的科研水平,通过骨干教师将其经验带到各教研组、年级组,推动各组的教研活动,带动学校的科研。 3.抓典型培养,树立科研的典范。 在科研中的先进典型能生动地展示科技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新特点、新经验、新技术和新价值,对学校科研产生强大的辐射力和推动力。因此,学校应深入教学教改第一线,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对有一定科研潜力的教师给予个别指导,进行单独培养,使之成为教师个体的教科研风范,通过成功的典型来昭示、激励教师,从而推动科研的全面工作。 三、制定科研常规管理,建立奖励方案,做好科研成果的推广。 1.制定常规管理制度。包括:①课题立项,论证、实施、结题、评审、档案等过程管理制度。②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③教师科研岗位职责。④科研经费管理制度。⑤科研课题成果推广制度。⑥举办讲座,提供咨询制度。⑦图书资料保管借阅制度。⑧学年论文评选制度,优秀论文评选交流制度。形成课题管理体系,使教育科研有布置、有检查,保证教育科研的质量达到教研的预期目的,使科研落到实处。 2.加强政策倾斜。把科研作为教师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选先进和晋级晋升的重要指标。设置年度论文奖,发表文章奖和课题奖、实验奖以及科研先进奖,以此肯定教师在科研中付出的劳动和做出的成绩。 3.推广研究成果,展示教师个体科研能力。科研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研究成果的推广不仅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且还会使教师因自己的劳动成果被社会所承认而感到欣慰,所以学校应做好教师的科研成果在校内、外的推广工作。首先在校内推广,应用性科研成果,形成学校的传统特色,为教师搭建成果交流的平台,开展教研组科研论文交流会和校级课题专题论文交流会,促使教师的教研教改探索向科研成果的转化。编辑出版校级教师论文集,使教师的科研成果在教师中广泛交流。其次是校外推广,做好教师科研论文推荐发表工作,为教师提供校外课题论文交流会信息,向来校参观学习的兄弟学校宣传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使教师的科研成果得到社会认同和应用,更好地激发教师的科研激情。 四、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应具有活跃的学术思想,学校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契机,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使学校各类学术活动发生较大的改观,广泛开展与国内外高校、企业的学术交流,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通过各种方式培养教师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把青年教师放到高层次的学术环境中学习、竞争、锻炼、提高。 五、加强学科建设,大力培养和选拔创新型的优秀拔尖人才。 拔尖人才对于学校的发展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向21世纪的拔尖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已经成为学校继往开来、建设发展的关键。落实学院学科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明显特色的重点学科,亟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能够占领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善于组织团结协调教学科研队伍,促进本学科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国内外科技界重大影响的中青年拔尖人才,为此学校在创新人才体系的实施中,将重点培养后备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重点学科设立首席专家制,重点课程设立首席讲师制,首席专家、首席讲师采取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方法在国内外、校内外公开招聘。为了使青年教师尽快脱颖而出,学校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配备学术助手等,加速拔尖人才的代际转移。设立特聘教授岗位,给予优厚待遇,筑巢引凤,吸引国内外有成就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建功立业。 六、加强青年教师的创新实践锻炼 。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创新型的青年教师队伍,必须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经济头脑和市场意识。学校按照产、学、研相结合的基本途径,以科技创新为切入点,利用国际合作、建设指导委员会、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多种合作关系,结合科研教学需要,遴派青年教师到高校、企业进行合作科研和学术访问,促进青年教师多出成果,促进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七、营造适宜创新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为造就一支21世纪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必须营造一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造就人才的良好环境,在全校建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风尚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八、加强科研合作是提高科研质量的有效途径 。学校应积极促成科研力量的融合,借助跨学科的、共同关心问题的协作、不同层次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校内外企事业的合作,集中力量办大事。从而促使科研水平产生质的飞跃。 学校要求教师做科研,教师也同样希望学校职能部门担负起组织和领导的任务。学校考核教师做科研应循序渐进,逐年增加考核标准,不能流于形式。要实现群众性的科研,学校一定要重视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培训,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加大对课题研究的投入,激发教师的科研激情,加强对教师科研的管理、服务和指导,从而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锻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如何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

雄雉
蓝纸鹤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育科研,也要以教师为本。过去,由于教师编制紧,教学任务繁重,再加上认识的局限,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科研意识。近几年,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十分活跃,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明显增强,一个普及性、群众性教育科研局面已经形成。但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基础素质相对薄弱,科研能力尚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科研的有效推进,若不及时引导,必将挫伤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形成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内部的恶性循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点是逐步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那么,如何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呢? 有以下几条途径。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强化科研意识,把教育科研内化为教师的精神需求,这是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前提。中国教育的实践和当今教育的发展都表明,没有教育科研的教育是不成熟的教育。只有重视和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实验探索、理论论证和开拓创新的先导作用,注意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我们的教育才会获得成功,取得更大的成就。所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并对教育科研的地位和作用,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之中。我们要了解到当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逐步认识到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转变观念,增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自觉性。长期以来,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这两块领地里存在着分工:从事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是那些专门研究人员,而从事教育实践的则是第一线的教师,这就使得中小学教师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念。他们认为搞教育科研是那些“脱离实践”的专家们的事情,他们不能“越俎代疱”。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不开展必要的教育科研,使得许多好的教育经验自生自灭,得不到及时总结,多种多样的教育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脱离教育实践的教育理论往往显得高深莫测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脱离教育理论指导的教育实践,长期囿于低层次经验摸索,有些甚至常年在原地绕圈子,教育质量提高缓慢,违反教育规律的事屡见不鲜,严重地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转变教师的观念,使教师在认识上把教育科研看作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育科研是每个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使教师增强开展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成为教育科研的主人。确立科研意识,掌握科研理论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不少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针对这种想法,就必须在确立科研意识上下功夫,消除对教育科研的模糊认识,确立科研就在身边的意识。 教师身在教育第一线,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恼,这就为科研课题的选择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在教学第一线,所以进行教育调查、组织教育实验就十分便利;也正因为在教育第一线,所以就更容易将自己的研究落实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投身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尽快走向成熟的有效途径。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普遍存在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问题。为此,可聘请教育科研专家从选题、科研方案设计、实验以及教育反思、教育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写作等环节提供具体指导;根据一定的主题,组织教育科研讲座,普及教育理论知识,丰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中小学教师还可以订购有关教育科研的书籍、杂志,阅读自学,扩大视野。2、注重学习,提高教育理论素养,这使中小教师形成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基础。加强学习,确保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科学性。 从心理学角度看,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是人类意识发展的最直接原因。由社会经验总结成的概念和理论较之个人在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直接印象的经验要丰富得多,广泛得多,对现实的反映也深刻、全面、完善得多。教师欲求得对教育活动的完整而清晰的认识,仅有感性的、实在的、具体的教育活动的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才可以获得关于教育现实的复杂的完整的有意识的印象,才可以丰富和完善个人经验。首先,教育科研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而且需要广博的教育理论知识,较高的理论素养。人们对教学的认识,较早和较快地用的是关于认识论的思想。教学论在不断发展、深化,这种发展是得力于方法论的改进。教学是实现人的社会化的一条基本途径,自然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问题,这就涉及到伦理学问题。教师教学实践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学是一门艺术,看来,教学与美学也挂起钩来……。其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实质上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果教师缺乏与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就不能深入领会教育的实质,就不能从教育哲学的高度分析,评判自己的教育行为,就不能发现教育实践中有价值地问题,更谈不上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了。可见,当务之急是丰富和调整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树立学以治用的观念。3、循序渐进,点面结合中小学教师刚开展教育科研时,水平低一些,理论深度浅一点都很正常。如果要求过高,教师达不到就容易形成失败定势,挫伤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所以,起步阶段应该要求教师选择一些反思性的经验研究课题。所谓“反思性的经验研究”就是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通过理论学习,把自己的经验上升到理性水平上加以归纳,从中发现规律,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总结自己成功的地方。随着教师教科研水平的逐步提高,应及时机地提出更高的要求:三级教师侧重于教材研究,二级教师侧重于教法、学法指导研究,一级教师尝试前瞻性的探索研究。所谓“前瞻性的探索研究”就是针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在调查分析、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提出设想、开发方案,然后开展实验或准实验的实践研究,探索规律,从而更好的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所谓“点面结合”就是学校要以一部分科研骨干为重点,抓重点课题,对他们重点扶植,重点帮助,使他们得到较快较好的发展,以带动其他教师。同时,学校也要注意面上的普及工作,对全体教师普遍提出要求,把教师科研队伍建设的“点”和“面”结合起来,用“点”上的事例带“面”上的发展,用“面”上的发展促“点”上的提高。4、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将教育科研渗透于常规的教育教学之中,在实践中学习、积累教育科研的方法,这是学校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关键。只有在“教”中“研”,才能正确把握教育科研的方向,只有在“ 研”中“教”,才能迅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中“研”和在 “研”中“教”,不仅使教师认识到教育科研和教学活动的密切关系,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教育科研的实践性。任何能力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实践,教育科研能力的形成也不例外。同时学校申报科研课题只有以这一“教”“研”观念为依据,教师才有参与教育科研的机会。(当然,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自选课题。)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育科研的主阵地,教研组长要站在教育科研的高度,围绕课题开展教研活动,将教育科研和教学常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5、重视教研,促进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有效性。教研为教育服务,是说教师的教育科研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把教育科研同自己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教研组每学期要制订教育科研计划,选择可行的课题并具体落实到全组的各位教师身上。在教研组内,要充分发挥老教师和骨干教师作为教育科研带头人的作用,在全组内形成浓厚的从事教育科研的风气。①抓住一个“学”,即组织教师学习文化知识、教学大纲、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教育方法等。通过学习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增强科研意识。②体现一个“导”,即对教育中存在畏难情绪的教师进行疏导,对业务不熟练的教师进行指导,对学校教改方向和学科教学思路进行引导。③突出一个“研”,即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针对部分教师整天埋在作业堆中,不善于研究、总结和提高的现状,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导处的导向作用、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调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有效性。④做好一个“结”,即把教师中点点滴滴的工作体会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教育论文评比、教育质量分析会、教改经验交流会等,认真总结,积极交流,以推动学校教育、教研和教改工作。6、完善制度,提高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合理性。学校要完善了一整套教育科研工作制度:①理论学习制度,不断引进教育科研新信息,把讲座与学习结合起来。②课题申报制度,教师首先依据各自实际自选课题,学校统一调控,论证立项。③科研成果汇报制度,每学年进行一次校级教育科研成果交流活动,通过交流对科研成果进行认定。④科研奖励制度,通过层层推选,逐级推荐,对成果显著的课题给予奖励。另外,学校每年还要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参加诸如教师进修学院、教育学院、师范院校等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培训机构要不断完善培训功能,要改变过去仅限于教育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训,要重视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科研培训项目,为教育科研尽力。通过制度的完善,提高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合理性,使教育科研工作产生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7、加强管理,调动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长期以来,学校管理存在着局限性,对教师的评价只注重教育质量和升学率的高低。这种评价方式严重扼杀了本来少有人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因此,学校的管理面应该拓宽,要使教师的教育科研管理成为学校整个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校要实施有效的工作方针和政策配套。在学校建设方针上,要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全新观念;在学校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科研与管理、教育的关系,使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以达到领导决策、管理、教育都建立在教育科研基础之上的良好效应;在政策措施上,应建立有利于教师成才的目标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热心教育科研,以科研兴教。学校还要以目标管理的方式,对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教育科研要求,适时适量地给教师压担子,下任务,定专题,使教师将教育与科研结合起来。定期交流,定期检查,并与教师的工作考核挂钩,做到循序渐进,充分调动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持之以恒,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就能日益强烈而内化成一种自觉需要。

如何指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提高教科研能力

倒见
卷耳
针对当前青年教师科研的发展现状,应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层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1.内部因素。第一,要有端正的科研态度。作为青年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所从事的科研方向与学科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要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及现今岗位的科研特色确定自己的科研方向,使自己的科学研究方向与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会使科研与教学有机统一,相得益彰。其次要明确科研个体与科研团队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的科研方向之后,应迅速融入适合自己的科研团队中。科研团队是指在高等学校中有着共同的愿望,技能互补,围绕共同的科研目标和任务并且拥有团队精神的相互协作的科研人员组成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群体。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科研团队一般都有自己的科研特色和技术优势,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青年教师融入团队后不但可以在团队中学习新的科研方法,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而且可以利用科研团队的科研实力和条件实现自己的一些新想法、新思路,挖掘自身的潜力和价值。第二,要把握好目前科学发展态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科学发展的态势正在日益发生变化。青年教师只有把握好当今科学发展态势,才能将科研工作做好。当今科研的形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研的复杂性使得单独依靠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某项科研,一些重大项目需要科研团队集体来完成。当前科学研究具有如下特征:(1)科学研究具有综合性、交叉性、渗透性。一项科研课题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积累,往往用一个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另一学科的问题;一些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需要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协作研究等。(2)科学研究具有创新性。创新是科研的本质和灵魂,因此青年教师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前沿意识和超前意识。科研创新意识是指在科研过程中,科研人员依据自身素质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或原理等的高度完善的知觉和自觉的思维。青年教师要善于从别人不注意的地方敏锐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也是做好科研工作的必要前提。第三,要具有扎实的科研素质。科研成果是一个团队长期刻苦努力的结晶,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有所收获。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科研工作可以说是枯燥和单调的,只有具备良好的科研工作素质,才能保持持续不断的旺盛精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将科研工作做好。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必须要具备如下科研素质: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标新立异;具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具有勤奋、执著的科研精神,有“甘坐冷板凳”和“十年磨一剑”的韧性;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要相信“勤能补拙”和“天道酬勤”的道理。只有具备上述科研素质,工作才能取得成功。第四,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青年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应该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学工作的积累,有助于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工作的深入,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时间差,合理分配精力,避免造成教学事故。青年教师由于刚走上讲台,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备课上。在平时的备课中注意积累和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一方面能丰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也在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指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提高教科研能力

卡琳顿
忘已之人
  针对当前青年教师科研的发展现状,应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层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  1.内部因素。第一,要有端正的科研态度。作为青年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所从事的科研方向与学科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要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及现今岗位的科研特色确定自己的科研方向,使自己的科学研究方向与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会使科研与教学有机统一,相得益彰。其次要明确科研个体与科研团队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的科研方向之后,应迅速融入适合自己的科研团队中。科研团队是指在高等学校中有着共同的愿望,技能互补,围绕共同的科研目标和任务并且拥有团队精神的相互协作的科研人员组成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群体。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科研团队一般都有自己的科研特色和技术优势,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青年教师融入团队后不但可以在团队中学习新的科研方法,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而且可以利用科研团队的科研实力和条件实现自己的一些新想法、新思路,挖掘自身的潜力和价值。  第二,要把握好目前科学发展态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科学发展的态势正在日益发生变化。青年教师只有把握好当今科学发展态势,才能将科研工作做好。当今科研的形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研的复杂性使得单独依靠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某项科研,一些重大项目需要科研团队集体来完成。当前科学研究具有如下特征:(1)科学研究具有综合性、交叉性、渗透性。一项科研课题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积累,往往用一个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另一学科的问题;一些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需要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协作研究等。(2)科学研究具有创新性。创新是科研的本质和灵魂,因此青年教师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前沿意识和超前意识。科研创新意识是指在科研过程中,科研人员依据自身素质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或原理等的高度完善的知觉和自觉的思维。青年教师要善于从别人不注意的地方敏锐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也是做好科研工作的必要前提。  第三,要具有扎实的科研素质。科研成果是一个团队长期刻苦努力的结晶,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有所收获。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科研工作可以说是枯燥和单调的,只有具备良好的科研工作素质,才能保持持续不断的旺盛精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将科研工作做好。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必须要具备如下科研素质: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标新立异;具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具有勤奋、执著的科研精神,有“甘坐冷板凳”和“十年磨一剑”的韧性;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要相信“勤能补拙”和“天道酬勤”的道理。只有具备上述科研素质,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第四,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青年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应该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学工作的积累,有助于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工作的深入,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时间差,合理分配精力,避免造成教学事故。青年教师由于刚走上讲台,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备课上。在平时的备课中注意积累和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一方面能丰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也在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外部因素。以人为本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从事各项科研管理活动的主导思想。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以人为本,积极创造适合青年教师发展的和谐的科研环境。第一,注重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强化服务理念。青年教师参与科学研究,是教育发展需要,是培养人才需要,也是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大力度培养具有科研潜质的青年教师,对他们的科研工作和日常生活要给予足够的关怀。  第二,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健全激励机制。一所学校没有高质量的科研团队,就不可能建立起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围绕国家特别是地方经济的需要,立足时代前沿,搭建学科梯队和科研团队,同时要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加入团队。学校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师考核制度及科研奖励制度,让青年教师从被动搞科研转化到主动从事科学研究上来,调动他们的科研主动性。对于刚进校的有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师要减少额定教学工作量,使他们有精力开展科研工作;对于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青年教师,如不满额定教学工作量,可以科研工作量适当减免部分教学工作量。  第三,加强科研管理部门服务职能,为青年教师解惑。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帮助他们了解宏观科技政策,沟通科技项目计划信息,通过聘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举办申报科研项目讲座,向青年教师传授课题申报的经验与技巧等。各学院也要为青年教师配备有科研经验的骨干教师当导师,帮助他们尽早实现自我定位,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第四,加强青年教师业务培训,提高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由于用人机制所限,我国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经历和工程背景,对工程所涉及的知识往往了解不多。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熟悉生产领域、具有较高科研能力水平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条件。学校要提倡让青年教师到企业和基层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挂职锻炼,进行包括业务知识、管理知识、工程知识、服务意识等多方面培训,使他们更加了解社会需求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企业也会将他们培养成为熟悉工程技术特征及规律的“双师型”教师。学校要支持并鼓励中青年教师到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进修、合作研究和攻读学位,在职称、职务晋升时优先考虑并免除其在外学习期间的教学工作量。这样可使他们一方面提高了学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科技创新能力。  第五,拓宽科研申报渠道,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多渠道建立青年教师专项基金,如省市教委、科委青年基金,学校优秀青年基金等。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及各工程研究中心也要针对青年教师划拨专门经费支持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在申报项目时,要创造条件鼓励有创新思想的青年教师大胆申报、勇于申报,对那些需要学校评审或推荐的科研计划要打破论资排辈的机制,打破职称等限制,不拘一格,重点向青年教师倾斜,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科研、教学双发展,才能使众多优秀的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能力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实现自身的潜在价值。  总之,青年教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办学思路和学科专业发展目标,把握当今科研的发展态势,具备正确的科研态度,运用科学的科研方法,加上和谐的外部科研环境,一定会取得的科研成果,为学科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也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浅议如何通过深化教研教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陈铨
打屁股
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一所学校要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有比较稳定且较高的教学质量来保证。这些年来,临川四中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办学效益,主要得益于学校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推进课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走出了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办学之路。一、确立“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学,教学提升质量”的办学思路坚持“以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学,教学提升质量”的办学之路,建立“教育教学课改——教科研——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反映时代精神在教育观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它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明确课改的目的,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探索、去实践。实施新课改后,学校的教学将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健全心理的高度结合。因此,教学工作应首先抓好课堂教学与其补充和延伸的科学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学生治学做人的方法,授人以渔,让学生主动进入角色,进行思考、操作、实践,形成主动的教学场景,产生省时、博得“共振”效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增设各学科的训练环节,强化学生自我训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坚持不懈地开发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坚持从课改实践中提出课题,进行教学研究,认识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以各学科的教研课题研究为契机,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教科研攻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力量的教学办学模式。二、建立健全制度,完善评估机制确立了“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学,教学提升质量”的办学思路。为了保证学校教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学校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和总结,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及措施。如临川四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新课改教师培训计划,教研活动检查制度,教科研成果评定和奖励办法,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师教学情况学生问卷调查方案等等。依据“以人为本,以发展师生的潜力为主线”为办学理念,学校制定了《教学评价方案》,初步采用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观念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的评价,结合自己、学生、同事、学校四个方面开展;对学生的评价,设计为“我给自己写评语”、“教学寄语”、“家长评价”三个方面,根据学科的特点细分为一些小栏目,整合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的评价,是评价力求做到内容的全面性、多样性和动态性。三、立足教学常规抓教学,开展多样化的教科研活动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抓好常规教学工作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点。学校在认真抓好常规教学的前提下,为进一步推进教改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教改和教研工作。1、开展学习型教研。通过教研组学习,教学设计讨论,学生问题诊断,教师听评课等交流形式,吸引尽可能多的教师参与到课改教研活动中来。2、开展活动式教研。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把每一位教师融入到学校教研中去。每位教师每学年按要求必须完成“八个一”活动:读一本课改专著,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设计好一篇优秀教案,制作好一个课件,命一份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试卷,参加一些课题研究,上好一堂研讨课,分析好一堂课例,做一次学科专题中心发言,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师德师风学习体会。3、开展专题式教研。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共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很难通过个别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解决,这就需要全体教师围绕这些问题,开展专题式研究。学校加强了备课组的集体活动力度,群策群力,随时根据教材内容的特色,学生的学情反映和教学效果反馈等情况,展开深入研讨,深入挖掘教材,大胆处理教材,共同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全组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学校规定各备课组必须做到“四定、四备、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统一教学进度、同一目的要求、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量、统一考试检测。4、开展专题研究。如怎样开展合作学习?怎样开发校本课程?中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途径和方法等许多专题研究。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人人都参加课题研究。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面临的困惑与挑战为了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定的提高,让具有特色的办学之路更好更坚定地走下去,将面临着的困难和挑战。教师队伍状况不容乐观,我校教师队伍存在严重的老化问题,自1999年国家取消大中专生指令性分配机制以来,学校没有得到青年教师的补充,教师的教学工作缺乏竞争,教学氛围缺少活力。由于抚州中心城区学校布局及招生政策的变化,学校的生源素质有了较大的变化。如何应对这种变化,调整教师的教育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课题。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如何进一步创新,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让学校保持持续

谈谈自己怎样在具体的教学中实施和优化教学策略

殡之森
漠而清乎
一、课题的提出 1.新课改背景下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现状的反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广大物理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明确,对于《物理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等多方面能力。”的目标也已经认同。但是,如何在物理教学中真正予以落实,却是让一线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在“中考指挥棒”和“学科中心论”的长期影响下,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接受轻创造、重智力轻情感、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单调的知识呈现方式,平淡而沉闷的物理课堂,繁重而缺乏乐趣的学习任务,使许多学生逐渐对物理学习丧失了应有的兴趣。初中物理作为启蒙教育,在激发、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物理的快乐,培养综合能力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是优化、改革现有物理课堂教学,谋求教学方式、手段的灵活性和多样化,让初中物理教学回归生动有趣,更加贴近生活,走向积极主动,变得丰富多彩。 2. 开展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物理教育实践与研究,既培养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更促进了初中物理“项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项目学习”的教学方式,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整合、优化各种教学资源,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的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实现物理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项目学习”是跨学科、跨知识领域,且整合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综合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引入并构建“项目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富于挑战性的“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在动手又动脑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经历过程,学会方法;体验成功,交流合作。既可为学生深入学习物理打好基础,也是有效推进新课改,真正意义上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宗旨、价值的需要。同时,教师进行物理教学中“项目学习”教学方式的探索和研究,有助于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整合、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是为教师提供一种适合师生共同发展的教与学的新模式和新平台,从此意义上说,构建初中物理教育“项目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既培养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更促进了初中物理“项目课程资源”的建设,具有多重现实价值。二、课题的界定1.项目学习:是指通过学生制作某一个特定的“产品”或完成某一项特定的“任务”,选择、优化整合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探索创新中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培养习惯,陶冶情操,学会合作的学习。项目学习一般包括项目导入、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展示四大环节。 2.“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项目学习”的实施要领和优化策略研究”: 是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引入“项目学习”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实践,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完善,开发出一系列适合初中物理教学的优秀“项目”,掌握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项目学习”的基本流程和实施要领,熟练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项目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能力的提高,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变革,努力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三、研究的内容1.如何设计开发一系列服务于《初中物理新课标》的物理学习“项目”。将“项目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引入初中物理教学,并不是要在所有物理课堂和所有教学内容中都实施“项目学习”。就象“科学探究”教学,它虽然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每节课都要探究,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探究、值得探究。同样,引入“项目学习”也仅仅是为初中物理教学增添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为广大物理老师在教学中增加一种合理选择、有效组合的可能。那么应该开发哪些“项目”呢?又有哪些教学内容可以引入“项目”学习呢?设计“项目任务”的依据又是什么呢?问题的答案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引入和开发应基于《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和“具体教学内容”的需求。因此,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仔细分析教材内容,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出具有物理学科特色,服务于《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和“具体教学目标”的一系列优秀、典型“项目”,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 2.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项目学习”的基本流程和具体操作。项目学习一般包括项目导入、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展示四大环节。对初中物理教学中“项目学习”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的教学流程和具体操作进行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任务。(1)项目驱动:怎样设置驱动问题?以什么形式引出项目任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精心预设,通过趣味小实验、物理小魔术、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出一个学生兴趣浓厚,而又富于挑战性的“项目任务”,这是开展“项目学习”的良好开端。 (2)项目设计:刚开始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分组、任务分工、设计问卷、制订调查表和访谈表、制作产品、展示作品,逐步发展到师生共同制度项目计划,学习自主开展“项目学习”,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平等中的首席”。(3)项目实施:“项目学习”中操作示范时需要配备怎样的硬件设施和环境;如何进行组内合理分工;“产品”制作的过程如何分解;怎样在“项目学习中”让学生当师傅来带徒弟等。(4)展示评价:如何制订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开展学生自评与互评;组织一场PPT形式的“项目学习”报告会需要准备些什么,注意些什么;如何布置学生的产品展示、产品拍卖会等。 3.初中物理“项目学习”各教学环节的实施要领和优化策略。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到的项目学习也有不同种类,各类“项目学习”在组织教学时的实施要领和侧重点也不完全相同。如:(1)产品制作类:以制作、装配一个产品为主要任务,和劳技结合较多的项目,如:制作七管收音机,制作光学万花筒、光学魔术箱等;(2)操作体验类:以观察、操作体验为主的项目,如:拆解玩具电动机、观察胶卷式照相机等。初中学生制作电动机有困难,但旧玩具中电动机很多,拆解同样是一种探究并且较为现实;制作气体温度计并标刻度的操作中,虽然没有做成一个真正的温度计,但对原理的理解效果很好;胶卷式相机现已基本被数码相机淘汰,但是拆解、观察光学镜头的胶卷式照相机,对于初中物理光学教学中凸透镜成像的理解很有帮助。(3)调查研究类:以对一种现象、问题的调查研究为项目,产品是调查报告或论文。如:在光纤通信的教学中设计走访、调查本地的永鼎、亨通光缆集团;能源教学时可以调查吴江本地的供电能力和用电情况,走访“苏盛热电”“盛宏热电”等发电厂了解发电和输电的流程;以“F1赛车”为专题的研究,包括赛车研发中的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材料学,发动机的功率、扭矩、速度、加速度,汽车上的电路等。其中,制作类“项目”主要侧重于工具的使用介绍、教师的操作示范、成品展示、交流评价、产品拍卖会等环节;调查研究类“项目”可能侧重于访谈对象的确定和联系、访谈表和调查问卷的制作、调查访问活动的指导、调查数据的分析处理、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的撰写、PPT的制作等环节。因此,对不同“项目”的教学流程和操作要领也不尽相同,应分别研究典型案例,找出共性和个性,提出教学的优化策略。四、研究措施和具体安排为了将本课题做细做实,切实推进“项目学习”这种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我们认真做好以下措施,确保课题研究的实效性:(1)成立课题组。课题负责人盛建国是吴江市学术带头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徐建华校长、学校教科室陆文龙主任两位高级教师是课题合作者,也是本课题的“项目”指导。学校物理组教师全员参与,课题组由多名吴江市2A级优质课教师、解题竞赛获奖者组成,具有很强的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完全能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物理组将本课题作为教研组课题,将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工作相结合,落实课题的研究工作。(2)课题组教师培训制度。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有关“项目学习”的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和课堂观察,熟悉“项目学习”教学方式,定期开展基于“项目学习”的课堂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3)课题组例会制度。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确定课题研究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制订有关方案和计划,收集、分析反馈信息,有效调控课题研究进程。(4)课题档案管理制度。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课题资料实行定期整理,及时存档,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具体安排:1.第一阶段:(时间:2009年10月—2009年11月)重点工作:研读“项目学习”和新课标理论,开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秀“项目”。“项目学习”虽然已经在劳技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课题组将组织全体物理教师认真学习“项目学习”的有关理论,进一步研读《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力争开发出一系列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秀“项目”,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促进物理教学的变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人员:此项工作由盛建国、徐建华、赵忠明完成,负责人:盛建国 2. 第二阶段:(时间:2009年11月—2010年6月)重点工作:物理教学中开展 “项目学习”的教学实践,归纳其基本流程和实施要领,反馈调控教学,优化初中物理“项目学习”。 物理组全体教师在培训的基础上,开展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项目学习”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控,做好课题资料的记载、积累和整理。通过一些典型“项目学习”的研究,归纳出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项目学习”的基本流程和实施要领,整理学生在物理“项目学习”中的优秀“产品”和研究成果,并形成文字资料和典型课例的录像资料。人员:此项工作由课题组全员参与完成,负责人:赵忠明、盛建国 3. 第三阶段:(时间:2010年7月—2010年10月)重点工作:研究、优化初中物理“项目学习”中各个教学环节,并归纳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对第二阶段教学实践资料的整理和实践经验的反思,整理出学生在物理“项目学习”中的优秀“产品”和研究成果,以“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项目学习”的实施建议和案例分析”为主题,进行总结提升,积极撰写相关教学论文,完成课题研究报告,课例录像编辑,为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项目学习”提出实施建议和优化策略,也为相关后续研究积累经验,提供借鉴。人员:此项工作由徐建华、盛建国、赵忠明等完成,负责人:盛建国五、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行动、反馈、调整,总结。 2.案例研究法。以教学实例作为个案进行研究,总结初中物理教学中基于“项目学习”的实施要领和优化策略。3.经验总结法。充分重视案例和实践经验,结合理论研究进行反思提升,总结“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项目学习”的实施建议和案例分析”的相关经验。4.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研究“项目学习”现状和发展趋势,汲取先进经验,提高本课题的研究实效。 六、研究成果: 本课题预设以下研究成果:1.学生成果:学生在物理“项目学习”中的优秀“产品”和研究成果汇编。2.研究报告: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项目学习”的实施建议和案例分析 该报告的核心内容和成果包括以下两点:第一部分为基本流程和实施建议,第二部分为案例分析,另有配套的典型课例录像资料。3.课题论文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教学实践,以“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项目学习”的实施建议和案例分析”为核心话题,以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开展为主题,从不同侧面撰写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