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横山号
卫风
  调查研究能力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能力可以细化为调查的能力、研究的能力、撰写调研报告的能力和转化调研成果的能力。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对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领导干部队伍中不同程度存在的调查研究能力不高的问题也确实不容忽视。在此形势下,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笔者结合自身从事调查研究活动的体会,谈一下对领导干部提高调查研究能力问题的认识,以供参考。    一、深刻理解、认识调查研究的涵义、意义    (一)深刻理解调查研究的涵义。目前,关于调查研究的定义多种多样,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强求划一。在此,笔者也无意、更无力给出一个更加确切、明了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关于“调查”的解释是“为了了解情况进行考察(多指到现场)”;关于“研究”的解释是“探索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据此,我们可以把调查研究理解为:“现场考察实际情况,并依据考察结果探索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按照这一释义,我们可以演绎出调查研究的如下特征:(1)调查研究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调查研究是人们从事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每项调查研究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调查研究的目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可以是为了探索事物的真实情况,也可以是为了探求事物的本质和相互间的联系。(2)调查研究活动的对象具有广泛性。调查研究的对象既可以是客观事物,也可以是主观事物,例如某项工作、某件事情、某个问题、某个经验、某种思潮、某个领域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调查研究的对象。(3)调查研究活动具有实地性。调查是“为了了解情况进行考察”,而考察的意思又是“实地观察调查”。所以,调查研究是一项需要到达现场实地察看情况和采集资料的实践活动。(4)调查研究活动具有显著的探求性。由于调查研究以了解情况、探索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为目的,属于试图发现真实情况、揭示事物本质的活动,因此,调查研究活动具有显著的探求性。不仅如此,以探索事物的性质、规律等为目的的理论型调查研究活动还具有显著创造性。(5)调查研究活动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的直接动力就是适应现实工作需要,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下一步工作,因此,调查研究成果的应用也应该成为调查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看来,调查研究活动具有强烈的应用性。    按照上述关于调查研究活动的解释,结合现实工作中调查研究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把调查研究活动进行如下分类:按照调查研究目的划分,可以分为应用型调查研究和理论型调查研究;按照调查研究对象划分,可以分为情况型调查研究、经验型调查研究和问题型调查研究等;按照调查研究范围划分,可以分为综合型调查研究和专题调查研究;按照调查研究时态划分,可以分为过去型调查研究、现在型调查研究和前瞻型调查研究。其中,应用型调查研究是指调查研究成果直接用于生产或生活的调查研究活动,着重对某一具体事物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客观性、真实性的叙述,并分析引起事物发生发展的直接原因,或者提出明确、具体的应对措施,落脚点是处置、解决个性实际问题。理论型调查研究是指调查研究成果间接用于生产或生活的调查研究活动,着重对某个领域事物进行综合性的考察,要在弄清事物真相的基础上,深层次发掘引起事物发生发展的终极原因、事物的根本属性和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落脚点是提供处置、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指导。由于领导干部的身份和地位具有特殊性,上述各种类型的调查研究都有可能涉及到,都应该努力掌握。    (二)深刻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1、调查研究是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需要。人类认识客观事物主要应该依靠学习和实践;因为学习可以获取间接经验,实践可以获取直接经验。而在实践活动中坚持调查研究,可以了解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使人的认识更加接近客观实际、更加趋于正确。因此,调查研究是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需要。2、调查研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因为调查研究的实质就是寻求客观规律,而研究事物客观规律的学科体系就是科学,因此,调查研究是追求科学的重要手段。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首先掌握科学,因而也就需要开展调查研究。因此,调查研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3、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需要。胡锦涛同志说:“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工作方法。”从胡锦涛同志的这句话可以看出,调查研究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还是谋事的基础;没有调查研究就不可能很好地谋事。而“谋事”主要是指决策;决策又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之一。据此,没有调查不仅没有发言权,而且没有调查更没有决策权。因此,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需要。4、调查研究是转变思想作风的需要。从调查研究的涵义中已经知道,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求得的客观规律的过程。而毛主席在解释“实事求是”的涵义时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由此看来,调查研究的过程也就是求“是”的过程。调查研究就是贯彻实事求是精神的一种体现,当然也是发扬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的一种体现。因此,调查研究是转变思想作风的需要。5、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正确指导工作开展的需要。领导干部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工作。因此,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正确指导工作开展的需要。6、调查研究是实现工商工作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工商机关要谋求跨越式发展,就必须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而开拓创新的过程就是接近和顺应客观规律的过程,接近和顺应客观规律的过程又是调查研究的过程。因此,调查研究是实现工商工作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总之,调查研究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当然也是领导干部有效履行职责的法宝。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真正理解了调查研究的涵义,深刻认识了调查研究的意义,才能够增强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进一步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熟练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把握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调查研究要经历调查和研究两个阶段,也就是要先调查、收集相关材料,后研究、发现真实情况和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在调查收集材料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事物形成感性认识;在研究发现客观事物真相和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的过程中,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进行思维活动,也就是产生了理性认识。由此看来,调查研究涵盖了人类意识活动的全部过程和形式,也就是说,调查研究属于人类意识活动范畴,是人体意识机能集中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因此,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就是人们利用自身的意识机能,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认识阶段相对集中地反映客观事物。    (二)掌握调查和研究的方法与技巧。在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中,调查环节是基础,研究环节是关键;而真正掌握调查和研究的正确方法又是整个调查研究工作的关键之关键。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的基本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1)召开调查会。毛泽东同志说:“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方法,我用这个方法得了很大的益处,这是比什么大学还要高明的学校。”(2)进行典型调查(也可以叫个别调查)。(3)观察。采用观察的方法进行调查,我们的感官直接反映客观事物,能够排除外来人为因素对调查活动的影响,收集到的感性材料会更加真实可靠。(4)发放调查问卷。(5)蹲点。其中召开调查会和进行典型调查的方法是毛泽东同志大力倡导、广泛运用而且认为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研究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但领导干部从事研究活动的主要方法应该是“抽象思维+实践检验”,并且尤其以理论型研究活动表现最为典型。人们在通过调查获取了感性材料之后,先后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手段,确认出研究对象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再运用判断手段反映出研究对象的相关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完成这种内在联系由具体研究对象到同类一般事物的推广,形成系统的结论。结论得出后,将其及时用以指导实践活动,并通过实践检验使之日臻完善。如此反复,人们的研究成果便会日趋接近客观规律。    调查研究的技巧无穷无尽,但笔者觉得有以下五点可供借鉴:一是把调查研究过程化整为零。一项调查研究活动不是须臾能够完成的。况且,领导干部又不可能像学术研究工作者那样,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个课题的调查研究工作中去。因此,把调查研究的过程化整为零就显得十分必要。可以采用日常积累调查的方法,在工作中调查,在调查中工作,调查、工作两不误。二是力争掌握第一手材料。调查研究中身临其境,不仅能够掌握第一手材料,增加所收集材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还能切身感受氛围,激发想象能力,产生思想升华。三是选择合适的调查对象。被邀参加调查会议或被确定为走访对象的人员的品格、智慧、阅历等都应适应谈话活动需要,并应该在其政治立场、社会地位、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做到上中下、左中右、高中低的兼顾。四是注意利用灵感思维。实践证明,在考虑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但仍不放弃、仍然坚持不懈地冥思苦想的情况下,由于思维活动的基础不断坚实,因此,有可能在偶然间茅塞顿开,找出答案。这就是人的灵感思维的作用。因此,开展调查研究应该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日思夜想、日积月累、不懈思考,积极调动灵感思维,推进研究成果的早日形成。五是实行接力式调查研究。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调查研究的结论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要在实践和时间检验中不断发展和深化。完成一项调查研究后,在用其指导实践活动和利用实践活动对其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应继续进行调查研究,不断修正和完善研究成果。    调查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以下倾向:一是先入为主。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占据主导地位,或感情用事,凭借个人好恶对调查材料进行取舍。二是闭门调研。不身临一线,靠听汇报、看资料或“二传手”传递了解情况,获取的材料真实性不强。三是言之无物。似是而非地讲一些“体制”、“机制”设想,缺乏实际指导作用;或所提对策明显脱离实际,只能“望梅止渴”。四是浅尝辄止。开展理论型调查研究时,原因挖得不深,性质定得不准,联系找得不全面,结论做得不系统。    (三)掌握调研报告的写作要领。撰写调研报告是完成调查研究活动的第三个环节,也是反应调查研究成果的重要环节。鉴于目前领导干部公文写作整体水平状况,撰写调研报告对于部分领导干部来说也可能是一个难点。然而“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而且“磨刀不误砍柴工”,努力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才是当务之急。但是,提高公文写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要学好基础理论,甚至要从标点符号、修辞、语法、逻辑知识学起。鉴于领导干部公务比较繁忙,没有的时间专门学习,那么只能在岗位上边干边学,利用好自己的工余时间。在不断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同时,努力掌握调查报告的写作要领,并不断加强写作训练,必能尽快提高调研报告的写作水平。    (四)增加政治业务知识积累。一是增加政策理论知识积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调查研究活动的终极服务对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做好调查研究的指导纲领,都应当不断积累,并准确、全面地把握。二是增加业务知识积累。不懂得或不精通本职业务,就不可能或很难有效开展调查研究。因此,应该注意加强业务知识积累。三是增加专业知识积累。工商工作涉及许多相关专业知识,例如监管农资商品市场涉及农资商品知识、监管食品市场涉及食品知识、查办商业贿赂案件涉及财会知识等等。不掌握这些相关知识,调查就不可能全面,研究就不可能深入,调查研究的成果就不可能显著。因此,应该注意加强专业知识积累。领导干部增加政治业务知识积累同样不可能完全依靠参加培训等脱职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自学,也就是在岗位上学习。    三、积极投身调查研究实践活动    (一)勇于调查研究。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调查研究既不高深,也非莫测。而且事实上,各级领导干部每天了解情况、检查工作都是在调查,答复下级请示、部署日常工作之前的思考和酝酿都是在研究,只不过话题不集中、结论不系统、理论性不强、就事论事而已,而且也不必要写成书面报告。因此,领导干部应当克服心理障碍,勇于面对调查研究,以敢打必胜的信心保障调查研究能力的提高。    (二)乐于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工作和生活条件比机关相对要差一些,有时甚至会很艰苦。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发扬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亲临一线,贴近群众。只有这样,才能下定决心、坚持经常,才能尝到甜头;也只有这样、看到实情、听到真话、取到“真经”。    (三)勤于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提高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领导干部应该自定任务、自加压力,结合工作实际主动地、有计划地开展调查研究活动。领导干部应该克服依赖秘书的思想,重要的调研报告要亲自动笔撰写,一般性质的调研报告也要亲自提炼观点。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要积极争取发表,利用媒体、书刊公开自己的观点。要积极参加全省系统组织的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以高标准的创优精神带动调查能力的提高。领导干部还应当利用能够相对自主支配工作的优势,组织一般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营造全员开展调查研究的氛围,以此带动一般干部搞好调查研究,提高自身调查研究的能力。2009年度,我局在副股级以上干部中开展的“每人撰写一篇调研报告”活动,全局副股级以上干部共撰写调研报告71篇,被各级采用27篇(次),有力地推动了全局调查研究活动的开展。    (四)努力完成调查研究成果转化。调查研究成果的转化是调查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活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全社会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转化问题上都存在着研究和应用脱节及重评奖、轻应用等问题,致使一些有价值的调查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具有导向和决策职权的主要领导干部应该强化调查研究成果的应用意识,大力支持调查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一般领导干部在自己的调查研究成果形成后,应该及时调整决策,完善工作思路,修订工作计划,改进方法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除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决策上重视调查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外,还应加强调查研究成果转化机构建设,强化调查研究成果转化工作的机构保障。如在省、市、县系统三级建立调查研究成果转化兼职机构,或将调研成果转化工作界定为政策法规机构的职责之一,由其负责调查研究成果的整理和论证、试用等工作,进一步推动调查研究成果的转化。 (张德安)    (作者为河北省玉田县工商局副局长)

如何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群众工作

男人河
方者中矩
大问题啊,政治对内讲是如何治理国家,对外讲主要可以是进行维护扩大国家利益的活动,了解国家基本情况,国际的历史文化,多思考,明确国家要走的方向,道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接触知道实际,了解实际情况,遇事敢分析情况拿出措施解决,敢承担,自己敢对自己负责,平时多想想,读读书,有思考质疑,总结经验教训,群众工作能力,敬重群众,了解问题,不讲少讲空话虚话,反映群众心声,模糊的加以引导,错误的认识加以想办法改正。我不会

谈谈怎样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腊梅
牧村
调查研究是一项复杂又艰巨的工作,逻辑性条理性很强,因此,应该有它自己的程序,调查研究的过程是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形成了调查研究应该遵循的基本程序,这就是:准备工作、了解情况、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练。1、准备工作和了解情况首先是调查目的准备。调查研究是有目的而进行的。在起始调查研究之前,就应该对本次调查研究的动机,意图和任务有充分的正确的理解,每次调查研究之前,必须吃透调查研究的目的,搞清下去调查什么,研究什么,当然,目的准备不是让调查者钻领导的框框,目的准备只能是下去调查研究的一个方向,不应成为调查研究的结论要求。其次是调查对象的准备。在确定调查研究的任务之后,就要对调查对象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成果和目标要求,如萌芽期,就是事物发展初期,调查的目标要求是讲清其性质和发展方向,指出应肯定还是否定即可,不应确定总结经验的目标。生长期,就是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已经清楚,应当讲如何使它进一步发展,即主要讲思路、讲措施、成熟明,应当讲如何使它进一步完善提高。只有目标明确具体,才能事半功倍,避免无效劳动。第三是知识准备。调查研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调查研究者本身对某一问题没有较深的知识,就不可能做好对这个问题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前,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指示以及有关业务知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学习,可以明确调查研究的方向,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思想政策水平。做好与调查内容、调查对象有关的材料收集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前人已有的调研成果,以免重复劳动,浪费时间和精力。当然,这些知识是不可能在调查研究之前就一下子全部掌握的,主要还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积累掌握,到了临近调查研究时的再熟悉一次。知识的准备一般从三个方面来做:一是学习和掌握与调查研究的内容有关的上级规定、制度等文件;二是传阅有关研究成果和报刊资料;三是学习和掌握与调查研究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第四是组织准备。调查研究是一种开放型工作,除一些极单纯的问题接触人少以外,一般的调查研究涉及的人员都比较多。因此,必须做好组织准备工作。一方面是调查研究人员的组织准备工作。根据调查研究的任务大小,确定参与人数。如果一个单位承担难以完成,可以联合其他单位一起搞。如果参与调查研究的单位和人员比较多,就必须首先确定牵头单位和负责人,然后根据人员多少和素质确定分组,并对调查的时间、步骤、方法、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及调查研究的经费、交通工具等作出详细计划。另一方面是调查对象的组织准备工作。一般的调查研究都是上级对下的,因此调查者可以提前向被调查单位提出调查提纲要求,以便调查对象有充分准备。被调查单位一般应根据调查提纲和要求,对调查对象进行安排组织,比如什么时间、什么人参加座谈会,什么时间现场参观等。在组织调查对象时,应特别注意不要史挑选报喜的人,而把那些有头脑、平时爱报忧、甚至持不同政见者排除在外,即使有些人的意见不顺耳,是错误的,但听一听,分析分析,使问题更加明确,还是有好处的。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就可进入调查阶段了。了解情况是整个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情况吃得透,问题摸得准,就为整个调查研究工作打好了好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应该尽可能地接触有关人员,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第一手资料。掌握的情况越多,对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就越有利。2、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练其实,这在调查了解情况的阶段就开始了,因为在收集情况时,不可能像是录音机一样不用费脑子,而是一边听情况,一边就开始分析研究了。分析研究是了解情况阶段的升华。了解情况阶段的工作,只有通过分析研究才能成为成果。这一阶段包括:一是调查报告提纲的准备,二是调查报告的写作。经过分析研究阶段,对问题的认识就更清楚了,但这并不是调查研究的结束,还要经过一个综合提练阶段,即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这是调查研究的关键,因为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为解决问题。在综合分析中,要有步骤地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从调查材料中剖析事物的本质,找准主要矛盾,确定所有提出和回答的中心问题;二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找出带规律的东西,并沿着这个规律研究得出有关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三是再按照这些基本观点,从调查材料中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进一步加以论证,使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三)调查研究工作的方法是指调查的途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在的调查研究除了采用传统的方法外,又创造出了许多新的科学方法。1、会议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会议调查法。是调查研究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召集一些了解详细情况的同志,用座谈或讨论的形式,请他们谈谈某些问题的情况和他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提出建设性意见。开调查会的好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比较详细的情况,效率比较高,而且由于参加会议的同志是比较熟悉情况的,因此掌握的材料会比较可靠。开调查会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选定适合参加调查的人员。参加调查会的人员应是熟悉情况的同志。如果对情况不熟悉,就不可能谈出真实的情况来,甚至会把调查者引向事物的反面。二是参加调查会的人员应尽可能挑选各个层次、各个行业或部门、不同年龄的人员,这样便于更广泛地了解各方面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三是调查会要有活泼、畅所欲言的氛,主持调查会的同志要善于用坦诚的态度、民主的作风、轻松的语言、活泼的手势等谈话艺术,解除与会者的紧张心理,引导大家展开讨论。四是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调查会的规模大小以及分几次开还是一次开。有时事情情况较复杂,发言人较多,可以分开两次或多次,让参加座谈的人员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由于一些领导或权威人士的参加可能会使参加调查的同志紧张或拘束,不利于发表意见,主持人就可以分层次召开或个别征求领导及权威人士的意见。五是将调查的内容提前告诉参加会议的人员,请他们提前做好准备,防止调查会开始才提出议题的做法。 实地观察法。是指调查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者借助科学的工具和手段,直接考察正在发生的经济或社会现象。实地观察法是搜集非语言行为资料的首选方法。实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调查者能够在实地直接感和客观对象,所获取的是直接的、生动的、具体的感性认识,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但实地观察法所观察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2、文献调查法和民意调查法 文献调查法。是指通过对文献的搜集和摘取,以获得关于调查对象的信息。文献是指记录知识的信息资料,是调查资料的重要来源。对于社会现象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的研究等,文献资料就可能成为首要的资料来源。文献调查法的目的作用,在于充分了解事物的背景与概貌,以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文献调查法往往是一种先行的调查方法。一般只能作为调查的先导,而不能作为调查结论的现实依据。 民意测验是一种充分体现民主精神的调查方法,可以充分了解群众对某问题的态度和意见。民意测验一般采取两种形式: 一是走访调查。调查者通过抽样法,选定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通过同他们面谈或电话联系等,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和意见。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到与调查内容相关的其他内容。其缺点是容易使被调查者产生一些拘束,不愿谈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来。民意测验选的对象越多,了解到的情况就越接近真实,民意测验挑选对象时应注意不要单调地选一种人,而应从年龄、职业、收入、政治面貌、种族、性别等不同的方面选出不同的人来,这样才能保证民意测验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二是书面调查。一般采取无记名方式,调查者提出一些题目或调查内容,通过卡片、信函和问卷等书面形式分发给一定数量的群众,由群众自愿填写,然后收回,进行统计分析,由于采取无记名方式,群众没有任何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压力,可以无所顾忌地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提出来,因此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到群众真实的心理和看法,对改进工作很有帮助,而且由于这种调查面广,增加了解调查的材料。 3、访谈调查法和资料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是指调查者与被访者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了解调查对象情况的方法。访谈调查法要求访谈者不仅要做法访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而且要善于进行人际交往,与被访谈者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和一定的感情,熟练地掌握访谈中的提问、引导等技巧,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面谈。 资料调查法。即通过收集有关现成的书面资料,查阅各种历史档案,进行调查研究。这种方式简单易行,尤其对于不容易接触的东西或地方,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获得一定的情况,资料调查法的缺点是收集到的资料是第二手资料,有时会由于其记录者的水平问题,使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因此进行资料调查时,要认真核对资料,尽可能地掌握完整的资料。 4、统计调查法和实验调查法 统计调查法。是利用固定统计报表的形式,把下边的情况反映上来,通过分析而进行的一种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由于统计报表的内容是比较固定的,因此可能通过报表分析出某项事物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势,如通过每月报表,可以分析出某个企业逐月产值完成情况,并能分析出比上年同期增减情况,还可预测出下一步的趋势。运用统计调查法,应注意几点:一是统计口径要统一,否则是不可比的;二是应以统计部门的数字为准,否则分析的依据难免有误;三是报表分析和实际实际调查相结合,不能就报表进行单纯分析,如对产值大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报表中难以反映出来,只有通过实际调查才能形成完整概念。 实验调查法。是指经过特殊安排,适当控制某些条件,使一定的社会现象发生,以提示其产生原因或规律的方法。其特点是:控制某种条件,较准确地了解有关现象的变化,深刻地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实验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控制实验过程,尤其是取决于对实验因素的控制和对非实验因素的控制,实验调查法通常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达到一定的理论目的,即检验一定的假设;二是可以达到一定的实践目的,即对新的政策、措施或社会形态的合理性进行检验。 5、综合归纳法和问卷调查法 办公室工作人员在调查研究中可能会接触到很多零碎繁杂的情况,如果把这些情况不加整理地全给领导端上来,就不能达到整体研究的目的,因此,必须对这些情况加以整理,整理的办法之的就是综合归纳法,所谓综合归纳法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虑,通过考虑得到普遍性的、有规律的东西,形成多样性的统一,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综合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并不是事物各个方面的各个部门的简单相加。综合归纳离不开分析研究。 问卷调查法,是指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并选定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这种方法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同时进行大范围的调查,调查资料便于汇总整理和分析,资料较为可靠,能够用较小的人力物力消耗收到比较大的效果。 6、回溯分析法和典型调查法 回溯分析法一般用在对某项决策效果的调查研究中,即在某项决策面临失效的情况必须重新决策时,就需要对原有决策的产生背景及决策本身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失误产生过程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纠正失误。 回溯分析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从原有决策的起点开始,一步一步按事物发展顺序来进行,通过对当时决策背景、决策实施的每一步的演示,找出问题的症结。二是从决策的结果开始,倒着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先摆出失误的后果,然后找出引起失误的原因,再找出更深层次的原因,直到找出最终的原因。回溯分析必须以充分的事实说话,不能想当然搞假设推理。 典型调查法,是指在定范围内选具有代表性的特定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这是调查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虽然是选择部门对象进行调查,但这些对象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也能够达到认识事物总体的目的。典型调查必须注意对象的选择,如选择的对象不具有代表性,那么就很难得到对事物整体的正确认识。这就要求调查者根据调查的目的要求,详细了解所有调查对象的概况,认真加以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对象,只有这样调查才能具有全面的代表意义。 以上介绍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只是一般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调查研究中使用时,并不是单一运用的,而是互相交错运用的。因此,办公室人员应在调查研究工作中灵活运用。 三、如何提高调查研究水平 刚就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已谈了很多,大家也有很深的体会,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调研水平,这里,结合平时的感受,我用古人的几句诗来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第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要强内功。我感到搞调查研究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就是“三懂”:首先要懂政策。只有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掌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问题,才能提高调查研究的准确性、科学性。如果不懂政策,我们就会无的放矢,说不定政策早出台了,我们还在研究,这样的成果就成了“马后炮”。其次,要懂人。俗语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说明人的思想、心理、性情、性格,千差万别。搞调研工作,要学会懂人、学会了解被调研的对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广泛涉猎我们工作范围内的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否则,在调研中就会出现答非反问,难入正题现象。所以,科学文化知识、社会学、心理学、人才学、管理学等等方面都要涉猎一些。通过学习,切实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自觉贯彻于调查研究的全过程。第三,要懂写作。调查研究后,对于调研结果,需要用调研文章把它反映出来,这就要求从事调研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定作水平。 第二,“不畏浮云遮眼望,自缘身在最高层”,要站得高。要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我们进行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确保工作符合实际、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因此,搞好调查研究的前提是要明确调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不明,就是无效劳动,无事找事,无病呻吟。因此我们在调研之前,首先要对研究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发挥什么作用心中有数,而不单为了完成任务写篇文章。站得高,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重点要明。就是要明确调研的重点,要紧紧围绕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要注意新出现的关系全局的苗头性问题,做好超前调查研究,把矛盾和问题消解在萌芽状态。第二,立意要高。立意对调研工作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意在笔先”,即立意(主题)要在调研之前就应明确,操笔为文,连立意也不明确,那就很难下笔。明朝黄子肃在《诗法》中说:“意者,一身之主也”。立意制约着文章的内容、思想。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立意或立意不明确,形成的调研结果就会是现象的罗列、材料的堆砌。在调查研究中要善于抓住第一材料,然后经过科学的提炼、概括和总结,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方法,用以指导实际工作。第三,炼意要深。也就是提炼主题,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我国古人认为发现“意”后,还要从大量的材料中下苦功夫求得其精,称之为“炼意”。炼意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金百炼则杂气而精光发”,“意”须百炼才能除掉杂质。拿现代语说,就是确立主题后,还要提炼主题,要从事实材料中提炼出符合事物规律的认识。立意是事实材料的客观性和作者的主观性相统一的产物。而炼意则是实现统一的手段,是在丰富的材料基础上进行概括实现的。是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现象达到本质的认识。这就是马克思指的头脑加工。我国古人称为“胸有炉锤”,经过千锤百炼,才显现精意。我们在处理从调研中得来的材料时,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政策的高度、历史的高度、上级的高度、群众的高度、创新的高度来考虑和思考问题。站在这样五个高度,我们的调查研究就具有时代精神,就有高度,体现了某一时期党的路线、政策的内容,对工作就有一定的推动,借鉴作用。 第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要沉下去。一个人要获得感性认识有两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是亲历亲为,二是间接获取,作为基层干部来讲,亲历亲为更为重要。必须做到“三个深入”:第一,深入工作。我们的调研要为工作服务,必须深入到工作中去,要参与工作的全过程,坚决克服工作调研“两张皮”的问题,要及时对工作推进的反响、效果、典型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及时改进和完善。因此,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坚持直接调查和蹲点调查相结合,不搞“花拳绣腿”,防止蜻蜓点水。第二,深入群众。群众最有发言权、评判权。要多听群众对的看法,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过程;第三,深入实践。要通过实践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以及价值大小。搞调查研究,不能只能写篇文章就完事,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方案,要组织实验,要用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要带头践行所提出的思想观念,带头去宣传所提出的主张。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人,对理想有衷情,对事业有真情,对工作有热情,对创新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只有设身处地,深入现场,才能有的感性、理性、悟性和灵性,才能有的想法和办法。 第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要钻进去。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会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还只是调查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成果,就像淘金一样找到了矿沙,但要找到金子,必须辛勤、淘漉。不同时期对调查研究有着不同的要求,对不同的问题也有不同的要求,这要求我们从大量复杂纷繁的现象、问题、事例中找准所需要的东西。一是追求真理。我们搞调研就要追求真相,找寻本质,不断地探索发现真理,不随人俯仰,不任人方圆,不唯上,不唯书,这是古往今来许多知识分子的宝贵品质。要保持客观的、冷静的头脑,不被世俗流行的观点和自己的先天之见所蔽,不能只收集那些有利于现有成见的东西,而对改变现有成见的东西视而不见。第二,崇尚科学。就是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处理我们的研究课题。调查研究的方法可分为传统的方法和现代的科学方法。传统方法如召开调研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是多年来我们坚持的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应当继承和完善。同时也要以新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要注意典型调查,也要注意利用统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既要从政策的角度进行定性的分析,也要适当采用数学模式等方法进行定量的分析。要努力从定性和定量、宏观和微观、静态和动态、纵向和横向等方面的结合上得出对调研对象的科学认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提高调研效率,并为正确决策提供全面、翔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第三,辩证选材。材料对调研具有佐证和深化作用。要围绕主题选材,材料是主题的体现,主题是选材的依据。不管材料多么生动,如果与主题无关,就应舍弃,决不可因偏爱而损害了主题。选材要真实,材料真实,合乎实际,合乎情理,合乎科学道理,才可信,才能有说服力。选材要有代表性,“以一当十”,越精越好。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对材料开掘要深,轰轰烈烈的大事,其意义容易识别,但小事也往往有深远的含义。要用心开掘,由表及里,由小见大,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性,反映工作的本质。选材要有时代气息,有时代感的材料,才能与现实相吻合,才能与时代的脚步合拍,才能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引起共鸣。选材要新颖,陈旧的材料,已经失出了它的生命力,不会对组织工作起作用。材料新颖,才能使读者如独辟蹊径,耳目一新。 第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要静下来。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浮躁心态,就是急功近利,什么事都想一蹴而就。不愿用硬功、不愿下死劲,这对调研百无一利。要搞好调研必须静得下,沉得住气。首先强化责任心。责任心决定着工作的动力。心中要时刻想到要把调研工作与推动工作创新结合起来,而不是为写文章而调研,为任务而调研。其次强化奉献精神。搞调查、写文章是吃苦的事,辛苦的事。有时候很辛苦,很累,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稿,常常是头昏、眼花、手酸、肩痛,嘴里苦,没有奉献精神、吃苦精神且搞不好的。三是强化求精意识。文章不怕改,观点不怕炼。越改越精,越炼越新。因此,古人有“面壁十年图破壁”、“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句,我们写调研文稿也要有这种精神,许多同志有思想火花,有研究能力,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勤于思考,提出好的建议,多出一些好的调研成果。从事调研工作,对自己的成长大有益处,实际上也培养了不少人才。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个领域无限广阔,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去。”

如何搞好调查研究

太极
分水岭
近年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新思路,创新方式方法,想领导之虑,谋领导之所思,办领导之所需,在适需对路上做文章,不断提高调研工作质效,提升服务工作水平。那么,,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1.拓展思维,精心选题围绕领导需要选准调研题目是关键问题,它是通过调研为领导服好务的前提条件。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关注和把握公司的全局工作发展动态,需要我们平时就要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研究工作上,牢牢把握各项重点工作进展的脉络和趋势,于细微处挖掘大题材、琐碎中找出新思路、平淡处提炼新观点,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提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选准调研题目方面我们主要抓“五点”,即:履行职能中的“朦胧点”、重点工作中的“薄弱点”、基层工作中的“闪光点”、干群关系中的“敏感点”和领导者眼中的“关注点”。2.广调细查,精研深析调查研究贵在调查,重在研究,只有亲自调查,深入研究,才能把情况搞准,把问题摸透,把对策想好。一是要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克服盲目性。对调研的目的、意义、所针对的问题了然于胸;对调查地点的选取、访谈人员的选定、座谈会的参加范围提前设计;对调查的对象、重点、难点以及素材的选择要做到心中有数,事先拿出调研方案,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克服片面性。坚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调查,既通过汇报了解情况,又深入到一线获得感性认识。调研不是对现成材料所进行的文字整理加工过程,不能靠材料堆材料。单纯靠听汇报、要材料进行调查研究,很容易被材料框住,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路,最终调研就容易成为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的东西。沉得越深,工作越实,获得的资料才会越丰富。在思想上不断有闪光点,使问题找得更准,对策和建议提得更好,调研成果的质量更高。所以我们必须贴近基层,走进基层,真正蹲下来、沉下去,尽可能多地进行调查,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三是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克服表面性。研究是调查的升华,调研人员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把问题分析得透一些,再透一些,建议想得深一些,再深一些,启示想得远一些,再远一些。要抓住倾向性、症结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现象中把握本质,从原因中查找症结,从实践中发现解决的办法,提出解决问题、推动决策落实的对策和建议;紧扣典型性经验进行深刻剖析,从做法中发掘内涵,从事实中找出规律,从经验中提炼出启示,提出推广经验、发挥典型指导作用的思路和措施。 “责任追究上移、工作重心下移”;“沟通无界限、管理无时空、工作无小事、尽责无借口、学习无止境”等等。3.凝练思想,精雕细刻语言为思想服务,思想靠语言表达,调研既是思想认识反复提纯的过程,也是语言反复提炼的过程。领导事务繁忙,每天需要阅示诸多材料,调研文章如果思想性不足,参谋价值不大,可读性不强,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很难引起领导的关注,其调研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因此,调研必须在内容上有一定的思想性、在对策建议上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文字表述上有一定的语言艺术性。一是要突出思想性。调研成果要富有真知灼见,缺乏真知灼见的调研成果不能轻意出手。经验和启示要富有典型性,能够供推广和借鉴;问题及对策要有针对性,能解决问题。调研如果简单地罗列问题或经验,停留在表面上的空洞的文字表述,所提的建议和启示仍是别人脑中的东西和别人文中的东西,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二是突出可操作性。调研提出的对策不能是苍白的文字表述,启示也必须对实践有直接的指导价值。要深入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或对别人已想到解决思路的,赋予巧妙的解决途径。以具体化、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和建议,为领导出好主意、当好参谋,使的高质量的调研成果进入领导的决策视野。三是突出语言艺术性。文章只有吸引住领导的目光,才会使领导去探究文中的观点和思想,也才可能采纳为决策依据。因此,调研在表达形式上必须有一定的风格。题目要力求传神,既能挈领全篇,又能揭示主旨;标题要力求新颖,运用神来之笔;内容要力求精确,严谨再严谨,细致再细致,做到客观全面,真实有效;语言要力求有感染力、震撼力和穿透力,给人以较强的艺术感。调研报告要避免搞成“个人心中都有”、“人人笔下皆有”。如果说的都是文件上的语、别人讲过的话,没观点、没思想、没见解,这样的调研报告既不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和批示,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调查研究工作中的误区南宋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有这么一段词:“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时时有矛盾,处处有问题,倘若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寻觅精神和“众里寻她千百度”的实践,就体验不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的惊喜发现。须知“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前提是得踏破铁鞋。调查研究,最欣喜也最无奈的感觉恐怕莫过于此。那么,在调查研究工作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很容易走进误区: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现象无本质调查研究的宗旨是为了搞清事实真相,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也可以说是为了把握事物现状,预测发展趋势。领导要运筹帷腿,把握全局,正确决策,不能处处都到、事事躬亲,必须借助调研信息研究新思路、新对策、新举措。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信息掌握的“准”与“不准”,往往就看我们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否从客观实际出发。而在为领导提供信息、决策,做好智力服务的实践中,有说服力、有见地、有策略的调查报告屈指可数,往往都是只拈皮毛,浮于表面;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只见现象,不见本质,将调研视为调查。调研人员也往往容易被表象所迷惑,不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因而也就不能如实地、科学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只是零散而不系统,肤浅而不深入本质地分析形势和解决问题,导致在决策中出现了片面性和主观主义。如果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只停留在听听汇报,了解形势,掌握数据,不积极主动深入实际,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症结,就不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捷径和措施。因此调查研究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大胆探索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坚持群众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会从事物的表象中分析问题、探求对策,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大海捞针:毫无针对性在实施调查研究前,我们必须根据领导的意图和研究的课题,确定重点和难点、任务和时间要求,制定周密可行的调查研究实施方案,从而保证调查研究的质量,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调查研究过程中的盲目性和简单化倾向。如果我们不摒弃“闭门造车,电话调查,听取汇报”来获取信息资料的“官僚主义”作风,唯上不唯实,报喜不报忧,就无法正确决策,促进工作。当前,围绕设备安全、市场营销、运营管理、技术研究、基本建设、信息化建设、战略发展规划、人力资源、文化等方面问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而重要的课题,我们必须在立意高、剖析深、理念新上做文章,针对重点、难点、热点、焦点、敏感点问题开展攻关,同时进行战略、专题、对策研究,分析形势,把握动态,谋划思路,为领导决策提供预案,当好参谋。“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跤龙”。调查研究只有沉下心来,深入基层,抓住热点,攻克难点,挖掘特点,反映敏感点,才能给领导提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反之,走马观花、浮于表面,调查无头绪,研究无目的,是不会出任何结果的。3.雨中送伞:没有时效性调查研究作为决策信息,必须具有时效性,这样领导才会果断而及时地对某项工作做出决策。如果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有影响的带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调查研究拖延时间过久,延误领导决策,必然会导致不该有的矛盾、后果产生,领导的事后决策也必然会失去意义作用,那么调查研究实际上就是徒劳的、无效的。例如,基层单位群众上访事件,有的甚至扩大事态,影响了全局工作。这就是调查研究“滞后”的具体表现。事前如能了解群众的心理愿望,摸清群众的思想动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就必然会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如果调研人员超前系统思考问题,并且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达到既务实,又高效,及时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动态,为领导提供所需的信息,其结果往往会大相庭径。调研人员决不能“雨中送伞”,要参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4.事后诸葛:缺乏预见性调查研究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论搞什么样的调查研究都不能先入为主,不能为了论证自己和某个领导的观点,凭主观意志和想当然去搜集、选择有关材料,更不能为了迎合某个领导的口味,或者是适应某种政治气候,在调查中见机行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用各种虚假的材料去干扰领导的决策,这样必然会酿成不良后果。要想搞好决策研究,必须调查事物存在的历史背景、发展沿革,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出实招,务实效。比如,我们在探索新的管控模式或进行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论证,否则就会脱离实际,建议缺乏预见性、先见性,在实施过程中也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当然,调查研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得到有价值的调研结果。只要我们把握在选题上的针对性、调查研究的准确性、对策建议的可行性,领导的决策就一定会从中受到启示,洞开思路。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调研成果的转化作用,指导于工作实践。

公务员应怎样树立调查研究意识?

不贷
牧渔人
(一)增强紧迫感当前纷繁复杂的形势任务,让我们各级公务员不得不以更大的决心和精力投入到对实际工作的调查研究之中。日益严重的社会现实问题,使公务员的压力越来越大;日益严重的形式主义,让公务员很难掌握到真实的情况;日益严重的腐败丑陋现象,让公务员很难再用教育引导解决问题。只有在瞬息多变的新形势下,通过扎实细致的调查研究,找出一个个问题的症结,开出一个个管用的药方,才能真正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二)增强责任感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每一个职位所规定的工作任务就是一份责任。在工作中,要引导公务员充分认识调查研究对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把这种意识内化为每一位公务员的自觉行为,鼓励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切实加强对具体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为此,可以进一步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工作制度,把调查研究作为公务员工作任务的重要方面,对调查研究成果及成果应用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在实际工作中,为公务员调查研究提供良好的工作场所和生活条件,增强其提高调查研究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能不能狠抓落实,既是工作责任心问题,也是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问题。因此,要树立强烈的进取意识,忧患意识,有一种对党对人民事业极端负责的崇高使命感、责任感,要带着感情深入到群众中去,进行面对面领导,扎实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多解决群众关心的难题。发现和总结分析影响落实的矛盾症结,努力掌握抓落实的科学方法,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最基本的观点。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认识的标准是实践,认识的动力是实践,认识的目的也是实践。公务员调查研究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就是要从实践的需要出发确定调查研究的选题,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把调查研究的成果用于指导工作实践。事实上,公务员进行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从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重视实践,重视群众,重视基层,重视现实,抓住工作中的主要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四)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体路线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公务员的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努力使各项工作符合客观实际和群众意愿,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想使调查研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切实把阶段性工作中的问题摸准搞清,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防止和克服无的放矢,坚持群众路线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公务员在进行调查研究过程中,要善于把与领导的调研情况和群众的调研情况进行综合归类,从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中找出带规律性、全局性的东西,从而使调研的情况具有普遍规律性,更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体的意愿,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五)提高能力意识能力的培养、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需要实践的磨炼。要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驾驭现代化调研方法的能力、组织撰写调研报告的能力等调查研究综合能力,必须努力做到戒“假”,假风一旦盛行,工作就难推行;戒“浮”,浮夸作风与工作要求格格不入,必须戒除;戒“僚”,官气越大,得到的真情就会越少;戒“空”,服务基层意识“空”,搞调研就会一空百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同时,还要做到敢于听真话,善于听真情,避免下级忽悠上级,这是一种导向、一种胸怀、一种优秀品质。讲实话、道实情、报实数,及时发现深层次问题,拿出切实的措施,科学决策,提前防范,减少折腾,推进事业科学发展。

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鬼仙沟
海洋热
近年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新思路,创新方式方法,想领导之虑,谋领导之所思,办领导之所需,在适需对路上做文章,不断提高调研工作质效,提升服务工作水平。那么,,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1.拓展思维,精心选题围绕领导需要选准调研题目是关键问题,它是通过调研为领导服好务的前提条件。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关注和把握公司的全局工作发展动态,需要我们平时就要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研究工作上,牢牢把握各项重点工作进展的脉络和趋势,于细微处挖掘大题材、琐碎中找出新思路、平淡处提炼新观点,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提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选准调研题目方面我们主要抓“五点”,即:履行职能中的“朦胧点”、重点工作中的“薄弱点”、基层工作中的“闪光点”、干群关系中的“敏感点”和领导者眼中的“关注点”。2.广调细查,精研深析调查研究贵在调查,重在研究,只有亲自调查,深入研究,才能把情况搞准,把问题摸透,把对策想好。一是要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克服盲目性。对调研的目的、意义、所针对的问题了然于胸;对调查地点的选取、访谈人员的选定、座谈会的参加范围提前设计;对调查的对象、重点、难点以及素材的选择要做到心中有数,事先拿出调研方案,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克服片面性。坚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调查,既通过汇报了解情况,又深入到一线获得感性认识。调研不是对现成材料所进行的文字整理加工过程,不能靠材料堆材料。单纯靠听汇报、要材料进行调查研究,很容易被材料框住,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路,最终调研就容易成为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的东西。沉得越深,工作越实,获得的资料才会越丰富。在思想上不断有闪光点,使问题找得更准,对策和建议提得更好,调研成果的质量更高。所以我们必须贴近基层,走进基层,真正蹲下来、沉下去,尽可能多地进行调查,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三是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克服表面性。研究是调查的升华,调研人员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把问题分析得透一些,再透一些,建议想得深一些,再深一些,启示想得远一些,再远一些。要抓住倾向性、症结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现象中把握本质,从原因中查找症结,从实践中发现解决的办法,提出解决问题、推动决策落实的对策和建议;紧扣典型性经验进行深刻剖析,从做法中发掘内涵,从事实中找出规律,从经验中提炼出启示,提出推广经验、发挥典型指导作用的思路和措施。 “责任追究上移、工作重心下移”;“沟通无界限、管理无时空、工作无小事、尽责无借口、学习无止境”等等。3.凝练思想,精雕细刻语言为思想服务,思想靠语言表达,调研既是思想认识反复提纯的过程,也是语言反复提炼的过程。领导事务繁忙,每天需要阅示诸多材料,调研文章如果思想性不足,参谋价值不大,可读性不强,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很难引起领导的关注,其调研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因此,调研必须在内容上有一定的思想性、在对策建议上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文字表述上有一定的语言艺术性。一是要突出思想性。调研成果要富有真知灼见,缺乏真知灼见的调研成果不能轻意出手。经验和启示要富有典型性,能够供推广和借鉴;问题及对策要有针对性,能解决问题。调研如果简单地罗列问题或经验,停留在表面上的空洞的文字表述,所提的建议和启示仍是别人脑中的东西和别人文中的东西,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二是突出可操作性。调研提出的对策不能是苍白的文字表述,启示也必须对实践有直接的指导价值。要深入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或对别人已想到解决思路的,赋予巧妙的解决途径。以具体化、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和建议,为领导出好主意、当好参谋,使的高质量的调研成果进入领导的决策视野。三是突出语言艺术性。文章只有吸引住领导的目光,才会使领导去探究文中的观点和思想,也才可能采纳为决策依据。因此,调研在表达形式上必须有一定的风格。题目要力求传神,既能挈领全篇,又能揭示主旨;标题要力求新颖,运用神来之笔;内容要力求精确,严谨再严谨,细致再细致,做到客观全面,真实有效;语言要力求有感染力、震撼力和穿透力,给人以较强的艺术感。调研报告要避免搞成“个人心中都有”、“人人笔下皆有”。如果说的都是文件上的语、别人讲过的话,没观点、没思想、没见解,这样的调研报告既不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和批示,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调查研究工作中的误区南宋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有这么一段词:“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时时有矛盾,处处有问题,倘若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寻觅精神和“众里寻她千百度”的实践,就体验不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的惊喜发现。须知“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前提是得踏破铁鞋。调查研究,最欣喜也最无奈的感觉恐怕莫过于此。那么,在调查研究工作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很容易走进误区: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现象无本质调查研究的宗旨是为了搞清事实真相,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也可以说是为了把握事物现状,预测发展趋势。领导要运筹帷腿,把握全局,正确决策,不能处处都到、事事躬亲,必须借助调研信息研究新思路、新对策、新举措。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信息掌握的“准”与“不准”,往往就看我们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否从客观实际出发。而在为领导提供信息、决策,做好智力服务的实践中,有说服力、有见地、有策略的调查报告屈指可数,往往都是只拈皮毛,浮于表面;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只见现象,不见本质,将调研视为调查。调研人员也往往容易被表象所迷惑,不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因而也就不能如实地、科学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只是零散而不系统,肤浅而不深入本质地分析形势和解决问题,导致在决策中出现了片面性和主观主义。如果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只停留在听听汇报,了解形势,掌握数据,不积极主动深入实际,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症结,就不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捷径和措施。因此调查研究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大胆探索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坚持群众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会从事物的表象中分析问题、探求对策,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大海捞针:毫无针对性在实施调查研究前,我们必须根据领导的意图和研究的课题,确定重点和难点、任务和时间要求,制定周密可行的调查研究实施方案,从而保证调查研究的质量,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调查研究过程中的盲目性和简单化倾向。如果我们不摒弃“闭门造车,电话调查,听取汇报”来获取信息资料的“官僚主义”作风,唯上不唯实,报喜不报忧,就无法正确决策,促进工作。当前,围绕设备安全、市场营销、运营管理、技术研究、基本建设、信息化建设、战略发展规划、人力资源、文化等方面问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而重要的课题,我们必须在立意高、剖析深、理念新上做文章,针对重点、难点、热点、焦点、敏感点问题开展攻关,同时进行战略、专题、对策研究,分析形势,把握动态,谋划思路,为领导决策提供预案,当好参谋。“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跤龙”。调查研究只有沉下心来,深入基层,抓住热点,攻克难点,挖掘特点,反映敏感点,才能给领导提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反之,走马观花、浮于表面,调查无头绪,研究无目的,是不会出任何结果的。3.雨中送伞:没有时效性调查研究作为决策信息,必须具有时效性,这样领导才会果断而及时地对某项工作做出决策。如果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有影响的带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调查研究拖延时间过久,延误领导决策,必然会导致不该有的矛盾、后果产生,领导的事后决策也必然会失去意义作用,那么调查研究实际上就是徒劳的、无效的。例如,基层单位群众上访事件,有的甚至扩大事态,影响了全局工作。这就是调查研究“滞后”的具体表现。事前如能了解群众的心理愿望,摸清群众的思想动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就必然会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如果调研人员超前系统思考问题,并且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达到既务实,又高效,及时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动态,为领导提供所需的信息,其结果往往会大相庭径。调研人员决不能“雨中送伞”,要参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4.事后诸葛:缺乏预见性调查研究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论搞什么样的调查研究都不能先入为主,不能为了论证自己和某个领导的观点,凭主观意志和想当然去搜集、选择有关材料,更不能为了迎合某个领导的口味,或者是适应某种政治气候,在调查中见机行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用各种虚假的材料去干扰领导的决策,这样必然会酿成不良后果。要想搞好决策研究,必须调查事物存在的历史背景、发展沿革,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出实招,务实效。比如,我们在探索新的管控模式或进行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论证,否则就会脱离实际,建议缺乏预见性、先见性,在实施过程中也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当然,调查研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得到有价值的调研结果。只要我们把握在选题上的针对性、调查研究的准确性、对策建议的可行性,领导的决策就一定会从中受到启示,洞开思路。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调研成果的转化作用,指导于工作实践。

如何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采芑
寡人丑乎
综合分析能力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应用性智能思维能力,是全部领导能力的基础。一般情况下,人们常把综合分析能力作为判断领导者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例如一位领导刚到任,其下属往往会在私下议论、评价他的“水平”如何。当看到这位领导在很短的时间内很快熟悉了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准确有效地解决了一个个困难问题时,所属成员会赞扬新领导有“能力”。这个“能力”主要指这位领导的观察、思考和决策等方面的能力。从本质上看,也就是指他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1.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性进行综合分析几乎贯穿在整个公务活动的始终。调查研究少不了它,整理资料少不了它,实施决策也少不了它。若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去阐明“综合分析”的含义,可以理解为:综合,就是对本部门的各种现象、问题进行收集、归纳、概括,以认清其共同的本质特征。分析,就是对部门的状况、矛盾进行分析、剖析,搞清其性质、范围、特点、发展的程度、产生的原因以及与其他各方面的相互关系等等。通过综合、分析,进行判断、推理,为制定决策和行动方向提供正确的意见和方案。因此,这里所说的综合分析能力,包括了调查、汇总(归纳、概括)、分析和判断、推理等一系列能力。例如,作为一名领导,当听完领导传达文件、布置工作的要求后,如何深刻地理解文件的精神和上级领导的意图,准确地按照上级的规定并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做计划和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当领导主持一个会议时,如何能把会上各种各样的发言内容进行汇集、整理、分类,区别优劣,发现问题所在,找出矛盾根源,很快理清思路,制定出对策?当一位领导赴所属基层检查工作时,如何在纷繁的资料和信息的基础上很快整理出调查报告或汇报提纲,客观地评价各方面的工作情况?成绩有几方面,问题有几点,其发展趋势怎样,对策是什么?这就要看这位领导综合分析能力的强弱了。如果缺乏这种能力,是绝对搞不好这些业务工作的。现代社会里确有一部分综合分析能力较弱的领导,他们工作热情很高,责任心也强,整天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但部门的工作却理不出头绪,看不出问题,抓不住重点。他们分不清事物的主次和轻重缓急,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计划和方案,效率不高,业绩平平,下属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这一切只能归因于这些领导还不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2.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途径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不仅有赖于思考能力和洞察能力,同时也和知识面、信息流动及平日占有多少资料有关。倘若手中没有或缺少信息资料,就像战士手中没有枪或缺少子弹、加工工人手中没有或者缺少原材料一样无法操作。占有资料、占有信息是综合分析的物质基础,尤其是一些最新资料,它可以给你提供急需的、新颖的事物发展动态,是领导进行综合分析时少不了的“案头顾问”。在纷纭复杂、浩如烟海的资料、信息中,有反映事物本质的真实资料,也有不反映事物本质的虚假资料。领导在进行综合分析时要下一番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分散到集中,由具体到概括的工作。切忌综合分析的主观、片面和表面化。此外,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另一个途径,就是领导要坚持多学习、多实践,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勤动脑、善思考,这是有效地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重要的机制。那种懒于思考、不爱动脑筋的人,不可能具有高超的综合分析能力。实践是增长才干的源泉,要善于抓住每一次实践的机会,将其视为培养、锻炼、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良机,倍加珍惜,这是非常重要的。领导应当认真对待职责范围内的、常规例行性的工作,诸如重要会议的组织和控制,各项工作的计划和部署,各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加工)、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工作、季度年度工作总结、撰写调查报告等。这些都是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必要环节,切不可马虎对待,敷衍了事。图形式、走过场这种不认真的工作态度,不仅损害了工作质量,也不利于领导素质的提高和锻炼。

浅谈如何提高领导能力

建筑家
毕业证
提升领导能力有很多种方法,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自信。说实话,如果你只是在想如何管理一个社团的话,是不应该这么问的,因为大学时期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所谓的领导不领导,的是你要如何协调大家之间的关系,所以从你的这个问法中我家看到了你的不自信。那么我们要如何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呐?首先,你的业务水平应该是你们这群人中比较拔尖的,当然,对于社团来说,你在社团里的水准应该是上游的,就算实际上不是,你也应该觉得你是。这并不是一种自我欺骗,这其实的像是一种自我暗示,这种自我暗示会激励你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比社团中绝大多数的人要优秀,那么你的话语权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再一个,你一定要知道,真正的自信是把所有的人都当做与你相同的“人”来对待,你的跟随者并不是你的机器,你要时刻注意他们需要什么。我在大学做过四年班长,一直到毕业我的同学们都还是非常的拥戴我的,因为我让他们明白了一个我从来都没有挑明的道理——跟我走,有肉吃。我在大学的第一年就利用自己新建的人脉圈和消息网帮助他们进入了他们各自喜欢的社团(因为那一年学校不让社团明着招新);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更是为他们争取了许多很多人闻所未闻的奖助学金名额;我的舍友在四年里都收获了比我们班其他同学的荣誉和金钱。所以明眼人都会知道越是靠近我越能受益,这样一来大家都会紧紧地围绕在我身边,因为我是真正为他们谋利的人。还有一点,你是不是经常觉得身边总有一些不听话的人?其实对付这种人是非常考验自己的辨别能力的:你要知道这些人中有哪些是忠言逆耳,有哪些是单纯就想跟你唱反调。我觉得一个领导的下属一般分为四种:一种是有能力且听话的,一种是有能力但不听话的,第三种是没有能力且听话的,最后一种是没有能力但知道溜须拍马的。我们应该如何对付这几种人呢?对付第一种人需要你对他掏心掏肺,时刻注意对他的培养,让他彻底变成你的亲信;对付第二种人你要捧他,捧得高高的,时不时喂点糖,但绝对不能用,什么时候你觉得给他捧得够高了,再狠狠摔他一下;对付第三种你要严厉一些,把他们变成可以做一些基础工作的人,只会听你的话却不会多加考虑,这样一来你会轻松不少;最后一种人你可以养着他,因为每一个成功的领导身边都有一条狗,你可以把他当枪使,也可以拿他挡子弹,但前提是他必须得是你的狗。总而言之,做一个好的领导需要在实践中千锤百炼,如果你的悟性足够,相信你很快就会脱胎换骨,成为一名真正拥有领带才能的人了。

如何加强党性修养 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寿
去国旬月
党性修养指共产党员按照党性原则通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使自党性增强完善加强党性修养,要做名利所累,物欲所惑,情所扰,堂堂做,实实做事,既干事,干净,要干事干实事民服务任何候应该认认真真全全意付需努力习科文化知识经性自我批评、自我完善断提高自党性修养我要断习提升自专业业务水平提升程能更全全意锡惠公交驾驶员服务要更民服务提高党性修养除工作刻想着民群众切身利益提高自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非重要加强理论修养提高理论素质关键提高我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我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平理论三代表重要思想基础重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风用党基本理论精神实质指导自工作断提高业务技能同能放松或忽视改造主观世界能力。回答:共产党员党性,产阶级先锋队阶级性集表现.党性根本原则任何候任何历史条件都改变,由党性质决定.作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终课题必须认真面着力做保持党员先进性重要条件党性政党所固性同阶级政党同党性产阶级政党党性产阶级高、集表现党性质党共产党工阶级先锋队同民华民族先锋队特色社主义事业领导核代表先进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向代表广民根本利益我党党性每共产党员所具党性通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改造、自我熏陶努力提高党员思想政治觉悟、道德修养水准、组织纪律观念马克思主义理论、科文化知识水平断加强党性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才能自觉实践三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提高自政治素质政治素质作名党员干部工作必须具备坚定政治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能力、政治敏锐性前思想、政治必须与党央保持致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宗旨坚定移服、服务于全党、全我校工作局维护全党团结我校局面损害党形象威信危害民利益行坚决加纠制止非面前旗帜鲜明毫含糊事关向、原则问题保持清新脑坚定立场都政治素质基本要求二、努力提高自思想素质思想素质指事各项工作必须具备世界观、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等面状况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坚持我党实事求原则;要客观实际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工作坚定信仰树立全全意党民事业工作态度公私思想品格;要良道德品质、修养情操三、努力提高自理论素质理论素质指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所显示理论水平理论素质应体现真、真信、真用即具坚定政治理论知识并能够所知识融贯通用指导工作;能准确握三代表科体系系统习基本观点;能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善于领党家各项针、政策并能结合本单位实际提相应实施计划四、努力提高自知识素质知识素质指应具备般社科、自科、理科、管理科其领域科知识具体说要扎实科文化知识尤其要尽能习、掌握现代科技知识与本职工作关科知识;二要较深专业知识掌握所部门业务范围涉及专业知识本业务领域内行;三要较丰富社知识善于深入社实际、深刻解周围事物历史现状程积累直接经验并其逐步深化五、努力提高自能力素质能力素质指事各项工作、实现工作目标本领党员干部知识、智慧经验综合体现我努力提高自科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拓创新能力、调查研究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自我完善能力口及书面表达能力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身素质指党员干部应具备身体理素质健康身体旺盛精力做工作基本条件理素质行起调节作用自强息、断决策、善于自控、能够接受挫折、能够战胜切困难及争取胜利意志做工作应具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