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旬
没有读天文的研,所以这个问题照例说没什么发言权。不过,作为一名化学系研三的直博生,还是有一些心得可以和楼主分享的。最关键的就是,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还有多大意义?诚然,我在读博五年还要修41分的课程,不过都已经在前三个学期完成。而且现在再回想起来,印象最深的反倒是跨专业选修的“中国移民史”,好好地体会了一把历史研究和玩票之间的差距(当然,课程论文我写的还不错,稍加扩充完全能出一片硕士论文)。要说本专业的话,那就是普通化学实验课的助教,和六七个小朋友成为了不错的朋友。这人是不是很不靠谱,或许吧……不过,要说前三个学期修的专业课程,真的没什么还有太多的印象。覆盖面广的基础课吧,可能对跨专业的同学能夯实基础,然而对专业对口的我,基本等于炒冷饭。催化方向的专业课,当然不能说完全没用,可是自己的课题,总感觉和他们的契合点很少,最多给你领一领本专业的大方向,还有一些文献阅读和归纳思索的能力。问题的关键在于,研究生的目的和考核不同与本科生,从奖学金的评定就能看出。复旦化学系本科绩点占70%,到了研究生只有20%;然而科研成果,从10%上升到了75%,我想其中的天壤之别,楼主也能发现大概了吧。没能回答楼主的问题,但我想也这段文字也应该不是没有意义的吧~^_^我们学校研究生都没课本,研究生看重的是科研能力,不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