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高中天文课题研究什么好

道一
仁义之端
天文学可研究的方面非常多,研究什么就看你个人的兴趣了,还有你的导师所专精的领域。我去年(高一)被推荐到国家天文台的一位首席研究员那里进行科研实践,他是致密天体和弥漫介质研究团组的。我在他和他的博士生的指导下,研究了一个关于活动星系核的课题。如果你脑子里还没什么准主意,我建议你翻翻《基础天文学》一类的天文教材,大致了解一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射电天文学的研究课题

周頌
值得注意的是,应用射电天文手段观测到的天体,往往与天文世界中能量的迸发有关:规模最“小”的如太阳上的局部爆发、一些特殊恒星的爆发,较大的如演化到晚期的恒星的爆炸,更大的如星系核的爆发等等,都有强烈的射电反应。而在宇宙中能量迸发最剧烈的天体,包括射电星系和类星体,每秒钟发出的无线电能量估计可达太阳全部辐射的一千亿倍乃至百万亿倍以上。这类天体有的包含成双的射电源,有的伸展到周围很远的空间。有些处在核心位置的射电双源,以视超光速的速度相背飞离。这些发现显然对于研究星系的演化具有重大的意义。高能量的河外射电天体,即使处在非常遥远的地方,也可以用现代的射电望远镜观测到。这使得射电天文学探索到的宇宙空间达到过去难以企及的深处。这一类宇宙无线电波都属于“非热辐射”,有别于光学天文中常见的热辐射(见热辐射和非热辐射)。对于星系和类星体,非热辐射的主要起因,是大量电子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在磁场中的运动。许多观测事实都支持这种见解。但是,这些射电天体如何产生并不断释放这样巨大的能量,而这种能量如何激起大量近于光速的电子,则是当前天文学和物理学中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天体无线电波还可能来自其他种类的非热辐射。日冕中等离子体波转化成的等离子体辐射就是一例。而在光学天文中所熟悉的那些辐射,也同样能够在无线电波段中产生。例如,太阳上的电离大气以及银河系的电离氢区所发出的热辐射,都是理论上预计到的。微波背景的2.7K热辐射,虽然是一个惊人的发现,但它的机制却是众所熟知的。光谱学在现代天文中的决定性作用,促使人们寻求无线电波段的天文谱线。五十年代初期,根据理论计算,测到了银河系空间中性氢21厘米谱线。后来,利用这条谱线进行探测,大大增加了人们对于银河系结构(特别是旋臂结构)和一些河外星系结构的知识。氢谱线以外的许多射电天文谱线是最初没有料到的。1963年测到了星际羟基的微波谱线。六十年代末又陆续发现了氨、水和甲醛等星际分子射电谱线。在七十年代,主要依靠毫米波(以及短厘米波)射电天文手段发现的星际分子迅速增加到五十多种,所测到的分子结构愈加复杂,有的链长超过10个原子。这些分子大部分集中在星云中。它们的分布,有的反映了银河系的大尺度结构,有的则与恒星的起源有关。研究这些星际分子,对于探索宇宙空间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将有深刻影响。三十多年来,随着观测手段的不断革新,射电天文学在天文领域的各个层次中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每个层次中发现的天体射电现象,不仅是光学天文的补充,而且常常越出原来的想象,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紫金山天文台主要研究什么课题?大神们帮帮忙

海马
十花
紫金山天文台简介 建成于1934年9月的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其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2月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她坐落于南京市东郊风景如画的紫金山第三峰上,至今已有65年的历史。 紫金山天文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开始。中国现代天文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和新建台站大多从这里诞生、组建和拓展。由于她在中国天文事业建立与发展中作出的特殊贡献,故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紫金山天文台现有在职人员350人。其中科技人员29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研究员37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08人。现有在学博士生23人;硕士生8人;另有博士后3人。 紫金山天文台拥有射电天文实验室、空间天文实验室、天体物理研究部和天体力学研究部四个主要研究单元。有青海、青岛、赣榆三个野外台站,其中青海观测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大型毫米波射电天文观测站,装备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中科院射电天文联合开放实验室,中科院人卫系统中心,中国天文学会挂靠在紫台。 紫金山天文台同国内外天文研究机构有着长期而广泛的学术交流。紫台出版的学术刊物与世界上51个国家和地区的220个天文研究单位建立了交换关系。 面向21世纪,紫金山天文台的发展目标为:以天体物理研究和天体力学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学科;以毫米波射电天文和技术以及密切相关的星际分子云与恒星形成研究,天体物理若干前沿和基本理论研究,太阳系自然和人造天体动力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使紫金山天文台成为我国毫米波、亚毫米波和红外天文的实测基地和卫星动力学的研究中心。同时充分发挥传统的综合优势,为国家经验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以及社会的进步提供高层次的服务。使紫金山天文台成为我国一流的天文基础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世界性的天文研究中心。 紫金山天文台有一支训练有素基本功扎实的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队伍。其研究的内容几乎涉及天文学的各个分支领域。有发现新天体、新天象、积累天文资料的观测;有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服务的研究项目;有天文学前沿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有支持天文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如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测轨预报方案的制定;小行星、彗星的探索发现和研究;非局部对流理论和恒星的结构与深化研究;人造卫星动力测地;彗木碰掸的准确预报;我国失控卫星的捕获、长期跟踪和陨落期预报和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的建造等许多研究成果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自1978年以来,紫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科院二等奖12项;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江苏省二等奖2项(以上奖项均为紫台独立完成或主持完成)。紫台近10年(1988-1997)共发表学术论文982篇,其中发表在国际核心刊物(SCI)上为169篇。 紫金山天文台现有在研课题共52个。其中:国家攀登计划项目1个;863计划项目1个,国家基金项目13个(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个,国家基金重点项目1个),中科院重点项目5个,重大国防军工任务项目3,个科院重大项目1个。各课题均按进度顺利实施。 如98年度我台已有五个重要项目分别通过相关机构验收。 中科院“八五”重大项目“90-115GH SIS结超导接收机”通过了中科院基础局和超导办主持的实验室验收,并于98年10月成功地安装在青海13.7米望远镜上,大大地提高了望远镜接收机的灵敏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大项目“太阳22周耀斑和活动区多波段观测和研究”及“分子云与恒星形成”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验收。 863-2课题“高层大气环境参数长期变动监测与模式研究”通过了863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验收。 921-6-301工程“921近地近圆轨道测轨方法研究”通过了以陈芳允院士为主任的鉴定委员的鉴定验收。 人才方面,紫台基本完成了科技人才“代标转移”。我台现有45岁以下研究员13名,博士生导师4名,两个研究部和两个实验室主持工作的八位业务领导平均年龄40岁。在院重点项目中,青年人负责的项目已占七成以上。以这次进入国家天文观测中心创新人员为例:在进入创新工程的九个研究团组、一个中心、一个实验室、一个基地中,12位首席研究员、首席科学家中50岁以下研究员就有8位,已被评聘的首席研究员以外8位研究员中5名为45岁以下。 为了符合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要求,紫金山天文台的改革目标是: 建立进入创新人员、流动人员、未入进创新且有课题、有经费的三类科技人员分类管理体制,使其各得其所,相互竞争。 搞好职能部门改革,将机关整合为3-4个职能部门,根据人员精干、高效、双向选择、择优聘用的原则,将现有职能部门人员精减到20人左右。 拓宽开发渠道,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妥善安排分流人员。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 一九九九年四月

天文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哭泣无涕
虎面人
天体天文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宇宙空间中的各类天体,小到行星,恒星,大到星系,星系团乃至整个宇宙的发展演化,都属于其研究对象.

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去国数日
有勇有谋
研究对象和领域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中的各种天体。随着天文学的发展,人类观测的宇宙范围在不断扩大。根据天体的尺度大小,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有行星尺度、恒星尺度、星系尺度、宇宙学尺度、宇宙起源等。行星尺度包括行星系中的行星、围绕行星旋转的卫星和大量的小天体,如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是目前能够直接观测的唯一的行星系。但是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像太阳系这样的行星系统。恒星尺度现在人们已经观测到了亿万个恒星,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很普通的一颗。星系尺度太阳系处于由数百亿颗恒星组成的银河系中,银河系是一个普通的旋涡星系,银河系以外还存在着许多的河外星系。星系又进一步组成了星系群、星系团和超级星系团等更大级别的天体系统。宇宙学尺度一些天文学家提出了比超级星系团还高一级的总星系,总星系是人类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半径超过了100亿光年。天体演化模型对于遥远的天体,它的光线从发出到被人们所接收,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例如对于10亿光年以外的天体,人们观察到的实际是它10亿年前的形象。这表明天体的物理性质不仅反映出其本身的形态,还反映出其所在的演化阶段。人们观测到的众多天体,实际上是很大时间尺度上的样本,能够提供它们在数亿年间的演化线索。因此根据统计分类和理论研究,天文学家可以建立完整的天体演化模型。宇宙起源在天文学研究中最热门、也是最难令人信服的课题之一就是关于宇宙起源与未来的研究。对于宇宙起源问题的理论层出不穷,其中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也是最多人支持的就是1948年美国科学家伽莫夫等人提出的大爆炸理论。根据现在不断完善的这个理论,宇宙是在约137亿年前的一次猛烈的爆发中诞生的。然后宇宙不断地膨胀,温度不断地降低,产生各种基本粒子。随着宇宙温度进一步下降,物质由于引力作用开始塌缩,逐级成团。在宇宙年龄约10亿年时星系开始形成,并逐渐演化为今天的样子。研究课题现代天文学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有许多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例如:1.微中子振荡问题2.日震与星震3.超新星4.脉冲星、中子星和奇异星5.X射线双星6.类星体和活跃星系核7.黑洞和吸积盘8.γ射线暴9.星系团10.宇宙微波背景辐射11.重力透镜12.重力波的探测

天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苏轼
王煜
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促进天文学所研究的对象从整个宇宙扩展到分布在宇宙空隙中小小的尘埃粒子,甚至延伸到整个宇宙空间的各种物体。天体的起源和演化是天文学的一个重点研究项目。天体指的是存在于宇宙中的所有物体,文学家把它们统称为天体。地球也是天体,不过天文学不去研究它的细节而是它的总体性质。另外,还有一些人造天体也属于天文学研究的对象,如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此外,天文学还从总体上对整个宇宙进行探索研究,提出了它是怎么产生的、怎么演化的、未来的结局等相关课题,这就形成了天文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宇宙学。目前,人类的探测范围已经到达了距地球约100亿光年的距离,根据尺度和规模,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包括行星、卫星和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大量的小天体在内的行星层次;包括太阳系在内的亿万个恒星的恒星层次;包括银河系和很多河外星系在内的星系层次。现在,星系之间又组成了更大的天体系统,如星系群、星系团和超星系团。对此,一些天文学家提出了总星系一说,它把所有的星系组织囊括在内,按照这种理解,总星系的半径超过了100亿光年,这就应该是目前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的最大范围。详情官方电话

国内外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研究现状

警与犬
卑身而伏
如果楼主是普通爱好者,能够问出这样的问题,会让人刮目相看。然而从楼主的行文来看,应该是相关方面的研究生(至少是本科生申请了科研项目),就让人啼笑皆非了。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者,对于专项的了解需要达到全世界前几十、几百、至少几千(看有多少人在研究这一课题)。而百度知道属于一个科普平台,科班生在专业方面要请求爱好者的帮助,至少我个人拉不下这个面子,呵呵~言归正传,我在中国知网搜索“中国古代天文学”,得到了以下结果:硕士论文一篇(博士论文没有找到),放在附件之中。学位论文对于入门者来说帮助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写得系统详实。不过粗略的看了这篇论文,广度和深度都有限,只是对于既有文献的一个归纳,说得不客气点,毕业通过答辩也算专家们手下留情了。 学术论文,命中22637篇,按照相关性排序第十页多数文献依然和楼主的课题高度重叠,然而到15页则关联者寥寥(每页20篇),照此可以大概估计,目前相关方面的文献共有300-400篇。大概可以归纳几个方面:1.对中国古代天文学某个方面科学性研究(1)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特点看它的两次数理变化及结局——李冬生(2)中国古代对行星视运动规律的认识——唐泉(3)希腊、印度与中国传统视差理论研究——唐泉    (4)明清之际中国天文学转型中的宇宙论与计算——王广超(5)中国古代日食食限与食分算法——曲安京; 唐泉(6)中国古代的行星运动理论——曲安京2.对于天文学对社会的影响(1)中国古代天文学与战争 ——田甜(2)天文学在古代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孙小淳(3)中国古代天文学对传统农业的影响——胡火金    3.天文学发展内史(1)先秦汉代的宇宙演化与结构探析——吴瑞环(2)儒家人本科技观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张丽(3)简论中西古代天文学的传承与变迁——阎玮4.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认识、评价与分析(1)中国古代历法与星占术——兼论如何认识中国古代天文学——江晓原(2)李约瑟眼中的中国古代天文学——邓可卉(3)从理性化科学的角度看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近代科学——姚中华文献数量众多,恕不一一枚举。作为业余爱好者,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和分类,如果有不妥当的地方,请楼主海涵。之于国外的研究成果,作为化学系的研究生,很抱歉,常用的Web of science中并未收录历史方面的数据库。相信这一工作对于楼主而言会非常简单,也是分内之事。力尽于此,恭祝学祺。

请问天文学是学什么的?

是因是也
狠狠爱
天文学(Astronomy)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天文学是人类运用所掌握的最新的物理学、化学、数学等知识以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宇宙中的恒星、行星、星系以及其它像黑洞等天文现象进行专业研究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集人类智慧之大成的综合系统。(七大基础学科依次为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天文学是以观察及解释天体的物质状况及事件为主的学科,通过观测来收集天体的各种信息。因而对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的研究,是天文学家努力研究的一个方向。天文学主要研究天体的分布、运动、位置、状态、结构、组成、性质及起源和演化。 天文学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各类天体的起源和演化。天文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都随时同许多邻近科学互相借鉴,互相渗透。天文观测手段的每一次发展,又都给应用科学带来了有益的东西.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急用!! 求见解一篇: 你对天文学的认识

以杖
鬼学校
“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分支研究的都是地球上的现象,只有天文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和我们头顶上可望而不可及的灿烂的星空联系在一起。天文学家观测从行星、恒星、星系等各种天体来的辐射,小到星际的分子,大到整个宇宙。天文学家测量它们的位置,计算它们的轨道,研究它们的诞生,演化和死亡,探讨它们的能源机制。天文学和物理、数学、生物等一样,是一门基础学科。牛顿力学的出现,核能的发现等对人类文明起重要作用的事件都和天文研究有密切的联系。当前,对高能天体物理、致密星和宇宙演化的研究,能极大地推动现代科学的发展。对太阳和太阳系天体包括地球和人造卫星的研究在航天、测地、通讯导航等部门中有许多应用。”(南京大学天文系黄天衣教授)天文起源于古代人类时令的获得和占卜活动。是以观察及解释天体的物质状况及事件为主的学科。主要研究天体的分布、运动、位置、状态、结构、组成、性质及起源和演化。在古代,天文学还与历法的制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天文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之处在于,天文学的实验方法是观测,通过观测来收集天体的各种信息。因而对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的研究,是天文学家努力研究的一个方向。〖历史〗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太阳、月球和其他一些天体及天象,确定了时间、方向和历法。这也是天体测量学的开端。如果从人类观测天体,记录天象算起,天文学的历史至少已经有5、6千年了。天文学在人类早期的文明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埃及的金字塔、欧洲的巨石阵都是很著名的史前天文遗址。 天文学的研究范畴和天文的概念从古至今不断发展。在古代,人们只能用肉眼观测天体。2世纪时,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统治了西方对宇宙的认识长达1000多年。直到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才提出了新的宇宙体系的理论——日心说。到了16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独立制造折射望远镜,首次以望远镜看到了太阳黑子、月球表面和一些行星的表面和盈亏。在同时代,牛顿创立牛顿力学使天文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天体力学。天体力学诞生使天文学从单纯描述天体的几何关系和运动状况进入到研究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造成天体运动的原因的新阶段,在天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19世纪中叶天体摄影和分光技术的发明,使天文学家可以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运动状态和演化规律,从而更加深入到问题本质,从而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天体物理学。这又是天文学的一次重大飞跃。 1950年代,射电望远镜开始应用。到了1960年代,取得了称为“天文学四大发现”的成就: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和星际有机分子。而与此同时,人类也突破了地球束缚,可到天空中观测天体。除可见光外,天体的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X射线、γ射线等都能观测到了。这些使得空间天文学得到巨大发展,也对现代天文学成就产生很大影响。〖研究对象和领域〗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天体。地球也是一个天体,因此作为一个整体的地球也是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最初,古人观察太阳、月球和天空中的星星来确定时间、方向和历法,并记录天象。 随着天文学的发展,人类的探测范围到达了距地球约100亿光年的距离,根据尺度和规模,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行星层次 : 包括行星系中的行星、围绕行星旋转的卫星和大量的小天体,如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是目前能够直接观测的唯一的行星系。但是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像太阳系这样的行星系统。 恒星层次 : 现在人们已经观测到了亿万个恒星,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很普通的一颗。星系层次 : 人类所处的太阳系只是处于由无数恒星组成的银河系中的一隅。而银河系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星系,除了银河系以外,还存在着许多的河外星系。星系又进一步组成了更大的天体系统,星系群、星系团和超星系团。 整个宇宙 : 一些天文学家提出了比超星系团还高一级的总星系。按照现在的理解,总星系就是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半径超过了100亿光年。 在天文学研究中最热门、也是最难令人信服的课题之一就是关于宇宙起源与未来的研究。对于宇宙起源问题的理论层出不穷,其中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也是最多人支持的的就是1948年美国科学家伽莫夫等人提出的大爆炸理论。根据现在不断完善的这个理论,宇宙是在约137亿年前的一次猛烈的爆发中诞生的。然后宇宙不断地膨胀,温度不断地降低,产生各种基本粒子。随着宇宙温度进一步下降,物质由于引力作用开始塌缩,逐级成团。在宇宙年龄约10年时星系开始形成,并逐渐演化为今天的样子。〖天文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有极大的尺度,极长的时间,极端的物理特性,因而地面试验室很难模拟。因此天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依靠观测。由于地球大气对紫外辐射、X射线和γ射线不透明,因此许多太空探测方法和手段相继出现,例如气球、火箭、人造卫星和航天器等。 天文学的理论常常由于观测信息的不足,天文学家经常会提出许多假说来解释一些天文现象。然后再根据新的观测结果,对原来的理论进行修改或者用新的理论来代替。这也是天文学不同于其他许多自然科学的地方。 〖天文学与占星术〗天文学应当和占星术分开。后者是一种试图通过天体运行状态来预测一个人命运的伪科学。尽管两者的起源相似,在古代常常混杂在一起。但当代的天文学与占星术却有着明显的不同:现代天文学是使用科学方法,以天体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而占星术则通过比附,联想等方法把天体位置和人事对应;概而言之,占星学着眼于预测人的命运。〖展望〗 天文学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多年来,天文观测手段已从传统的光学观测扩展到了从射电、红外、紫外到X射线和γ射线的全部电磁波段 。这导致一大批新天体和新天象的发现,例如,类星体、活动星系、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星际分子 、X射线双星 、γ射线源等等,使得天文研究空前繁荣和活跃 。口径2米 级的空间望远镜已经进入轨道开始工作。一批口径10米级的光学望远镜将建成。射电方面的甚长基线干涉阵和空间甚长基线干涉仪,红外方面的空间外望远镜设施,X射线方面的高级X射线天文设施等不久都将问世。γ射线天文台已经投入工作。这些仪器的威力巨大,远远超过现有的天文设备。可以预料,这些天文仪器的投入使用必将使天文学注入新的生命力,使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天文学正处在大飞跃的前夜。〖古代埃与天文学〗 他们制定了自己的历法。马克思说:“计算尼罗河水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这就是说,天文学知识的产生来自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古埃及人发现三角洲地区尼罗河涨水与太阳、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升起同时发生,他们把这样的现象两次发生之间的时间定为一年,共365天。把全年分成12个月,每月30天,余下的5天作为节日之用;同时还把一年分为3季,即"泛滥季"、"长出五谷季","收割季",每季4个月,希罗多德说:"埃及人在人类当中,第一个想出用太阳年计时的办法,……在我看来,他们的计时办法, 要比希腊人的办法高明,因为希腊人,每隔一年就要插进去一个闰月,才能使季节吻合,……"。 埃及人把昼和夜各分成12个部分,每个部分为日出到日落或日落到日出的时间的1/12。埃及人用石碗滴漏计算时间,石碗底部有个小口,水滴以固定的比率从碗中漏出。石碗标有各种记号用以标志各种不同季节的小时。 别怀疑,古埃及的占星学可是很发达的。正如古埃及文明的特色一般,他们的十二星座也是以古埃及的神来代表的。 古埃及人关于星的研究与知识累积起源于远古时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古埃及的农业生产,由于播种季节和田野.果园的丰收.都要依赖于尼罗河的每年泛滥,而尼罗河的泛滥,又和星体运动有关,特别是每隔1460年便会出现日出、天狼升空与尼罗河泛滥同时发生的现象。所以,僧侣从很早便开始制作天体图.埃及的天文学与数学一样,仍然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发展阶段,而且还落后于巴比伦。在古埃及的文献中,既没有数理仪器的记述,也没有日食、月食或其他天体现象的任何观察的记录。埃及人曾把行星看成漫游体,并且把有命名的称为星和星座(它很少能与现代的等同起来)所以,他们仅有的创作能够夸大为"天文学"的名字.从古王国时代一直到较晚的托勒密时代保存下来的某些铭文包括了天空划分的名单。被希腊人称为"德坎"(黄道十度分度)的是用图描绘的所谓夜间的12小时。人们使用德坎划分年份,一年由36个为期10天的连续星期构成。36个德坎共计360天,构成一年的时间。但是,还缺少5天,因此,每隔若干年,每星期德坎出现的时间就必须往后移。埃及人的宇宙观念往往是用不同的神话来解释,并且保留了一些不同的天体的绘画。在新王国时代陵墓中的画面上,我们看到天牛形象的天空女神努特,她的身体弯曲在大地之上形成了一个天宫的穹隆,其腹部为天空,并饰以所谓"星带"。沿星带的前后有两只太阳舟,其中头上一只载有太阳神拉,他每日乘日舟和暮舟巡行于天上。大气之神舒立在牛腹之下,并举起双手支撑牛腹,即天空。天牛的四肢各有2神所扶持。按另一种神话传说,天空女神努特和大地之神盖伯两者相拥合在一起,其父大气之神舒用双手把女神支撑起来,使之与盖伯分离,仅仅让努特女神之脚和手指与地面接触,而盖伯半躺在大地上。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埃及人关于天、地、星辰的模糊的概念.埃及的某些僧侣被指定为"时间的记录员".他们每日监视夜间的星体运动,他们需要记录固定的星的次序,月亮和行星的运动.月亮和太阳的升起.没落时间和各种天体的轨道。这些人还把上述资料加以整理,提出天体上发生的变化及其活动的报告。在拉美西斯六世、七世和九世的墓中保存了星体划分的不同时间的图,它由24个表构成,一个表用作每半个月的间隔。与每个表一起,有一个星座图的说明.在第18王朝海特西朴苏特统治时的塞奈穆特墓中的天文图,可以说是迄今所知的最早的天文图。神庙天文学家所知道的一组星为"伊凯姆·塞库",即"从不消失的星".显然是北极星。第二组为"伊凯姆·威列杜".即"从未停顿的星".实际上是行星。埃及人是否知道行星与星之间的区别,尚未报道。他们所知道的星是天狼星.猎户座.大熊座.天鹅座.仙后座.天龙座.天蝎座.白羊宫等。他们注意到的行星有木星,土星,火星,金星等。当然,他们的星体知识并不精确,星与星座之间很少能与现代的认识等同起来.太阳的崇拜,在埃及占有重要地位。从前王朝时代起.太阳被描绘为圣甲虫,在埃及宗教中占有显著的地位。而且,不同时辰的太阳还有不同的名称,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还有另外一些太阳神.埃及人的民用历法,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日.一年360日,后来又增加了5日,以365日为一年。但是,实际上,这种历法并不精确.因为.1个天文年是365.25日,所以,埃及民用历每隔4年便比天文历落后1天。然而.在古代世界,这就是最佳的历法。罗马的儒略历就是儒略·恺撒(J·Caesar)采用古埃及的太阳历加闰年而成的.中世纪罗马教皇格列高利(Gregory) 对儒略历加以改革,成为今日公认的世界性公历。在这一方面,同样可以看到古埃及人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