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不毁
643762一九二零年的中国教育总长是范源濂。 中华民国教育部历任教育总长: 1.蔡元培(到任时间1912年1月3日) 2.范源濂(到任时间1912年7月29日) 3.汪大燮(到任时间1913年年9月) 4.严修(到任时间1914年2月20日) 5.汤化龙(到任时间1914年5月) 6.张一麟(到任时间1915年10月) 7.张国淦(到任时间1916年4月) 8.范源濂(到任时间1916年7月12日) 9.傅增湘(到任时间1917年12月) 10.范源濂(到任时间1919年8月11日) 11.黄炎培(到任时间1921年12月25日) 12.范源濂(到任时间1924年1月12日) 等等下边还有。 中国近代教育家名人录: 蔡元培(1868---1940) 近现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字鹤卿,号子民,浙江绍兴人。1892年中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深感清政府无望,遂萌发教育救国论思想,断然弃官南下,从事教育,以启发民智先后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2年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会长。同年秋,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并亲自主管校务。1907年赴德国留学,入莱彼锡大学研究哲学、美学和心理学等。1912年回国后,任南京监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反对清末学部颁布的教育宗旨,认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提出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世界观教育和美学教育五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成为临时政府制订教育宗旨的依据。南北政府成立后,继任教育总长,主持召开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宣布废除忠君、尊孔和读经,改革学制、修订课程,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社会教育。1915年同吴玉章、李石曾等人在法国巴黎组织勤工俭学。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北大实行全面改革,提倡学术自由、兼容并收,规定凡在学术上有高深造诣者,不论其他条件,均可登大学讲台执教;管理上实行教授治校,学生自治,鼓励支持学生成立各种研究会、社团和创办刊物,并收开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尤其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思想,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1927年就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建议在全国实行大学区制。不久,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九•一八”事变后,力主抗日,与宋庆龄、鲁迅、杨兴佛等人在上海发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副主席,积极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937年后,拥护国共合作,为抗日救亡事业竭力奔波。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中共中央在唁电中称其“为革命奋斗四十余年,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勋老卓著,培植无数青年,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毛泽东在唁电中更称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主要著作有《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全集》。 陈嘉庚(1874---1961) 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和教育家。福建厦门人,曾长期侨居新加坡,从事橡胶业。1910年在新加坡参加同盟会,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抗战爆发后,投身抗日运动。1940年曾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到重庆、延安等地慰劳抗战军民。抗战胜利后创办《南侨日报》,进行爱国民主活动。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国人民政协第二、三届副主席等职。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陈嘉庚毕生致力于兴办教育,他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20岁便在家乡创建惕斋学塾。1913年在集美创办厦门大学,并资助福建各县市73所中学。在新加坡创办有道南等五所华文学校和图书馆、科学馆等社会教育机构。教泽广被,培育英才,积功祖国,誉满南洋。主要论著有《陈嘉庚言论集》。 张伯苓(1876---1951) 近代著名教育家。名寿春,天津人,1895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痛感中国积弱不振,认为“自强之道,端在教育”,决心献身教育事业。1904年在天津创办敬业中学,后改称南开中学。1919年创办南开大学。以后又成立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以及重庆南开中学,先后担任校长40余年。抗战爆发后,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任校务会常委。1938年任国民参议会副议长,1948年出任考试院院长,不久辞去。1951年2月23日病逝于天津。张伯苓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坚持“重视体育,提倡科学,倡导团体组织,注重道德训练,培养救国力量”的办学方针,培养了大批人才,在旧中国教育界影响很大。主要著作有《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等。 徐特立(1877---1968)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教育家。原名懋恂,湖南长沙人。早年受私塾教育,曾任乡蒙馆教员。1905年考入长沙宁乡速成师范学校,受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毕业后在长沙城郊创办梨江高级小学。1906年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常向学生宣传革命思想,反对清政府媚外政策,曾东渡考察日本教育,并于1910年创办办湖南第一教育刊物《周南教育》。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积极响应并参加长沙起义的筹备和组织工作。1912年创办长沙师范学校校长,注意招收贫苦子弟。1913---1919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还兼任湖南孤儿院院长。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积极投入反帝、反军阀斗争,同进倡导并亲自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24年归国后,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任校长。1925年后,又担任湖南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摈弃教育救国论思想,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上了革命道路。1928年赴苏联莫斯科劳动大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1930归国,赴中央苏区,在红军总部从事政治宣传和教育工作。历任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部长、苏维埃大学副校长等职。努力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教育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主张用革命精神、革命办法举办革命教育。并从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因陋就简,创办了列宁小学、列宁中学、列宁师范、农业学校等,有力促进了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1934年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陕某宁边区教育厅厅长,积极实施多种形式办学,广泛开展搞战教育工作。1940年后,任自然科学院院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仍十分关心中国的教育事业,积极从事教育科学及青年教育问题研究,还经常到全国各地视察指导教育工作。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病逝。著有《徐特立教育文集》。 黄炎培(1878---1965)现代民主革命家、著名教育家、职业教育的奠基人。字任之,号抱一,上海浦东川沙县人。1901年考取上海南洋公学特班,选习中文,并从蔡元培先生接受新文化教育。1903年创建川沙小学堂。因积极组织爱国宣传,为清廷所忌,逃亡日本。旋归国,主持创办上海广明小学、文明师范和浦东中学,对推广新学校了示范作用。1905年秋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参与辛亥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1913年任教育部“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委员,拟订了“江苏省教育行政五年计划书”,推动地方兴办各级学校时,发表《学校教育彩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提倡教育要适用于实际生活,成为职业教育思想的发端。1914年辞教育司长职,以上海《申报》旅行者的身份,走遍皖、赣、浙、鲁、冀诸省进行考察,进一步看到了教育与生活、劳动严重脱节的现象,提出沟通教育与职业的主张。1917年联合国内各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以研究、提倡、实验、推广职业教育为职责的全国性机构---中华职业教育社,全力从事职业教育活动,创办有《教育与职业》杂志。翌年,在上海创设中华职业学校,提出“手脑并用、双手万能”,实行工读结合的职业教育原则。1925年又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主张,认为单就职业教育而论职业教育是行不通的,职业教育必须参加到社会改革和政治运动中去,必须顾及劳动人民的实际利益,如此职业教育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和获得成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广西、贵州及云南等地创办许多职业学校、职业实习学校及函授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副主席、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等职。1965年12月21日在北京病逝。著有《实用主义小学教育法》、《黄炎培教育考察日记》、《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我之人生观与吾人从事职业教育之基本理论》等。1985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有《黄炎培教育文选》。 陶行知(1891---1946) 现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文,后改名知行,又改为行知,安徽歙县人。1910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中文系。1914年赴美留学,先入伊利诺斯大学学市政,获政治硕士学位;后转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成为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J.杜威和P.孟禄的学生,获该校都市学务总监学位。1917年秋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务主任、教育科主任,对教育颇多革新,主张改“教授法”为“教学法”,认为这更能反映教学的实质,概念也比较科学。1921年参与组织中华教育改进社,任总干事,致力于学制改革,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1923年与朱其慧等人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积极提倡平民教育,亲自编印《平民千字课》读本,创办许多平民读书处,并深入全国许多省市、机关、商店和家庭推行平民教育。1926年起草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开始提倡生活教育。1927年3月,与东南大学教授赵权愚一起创办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按其生活教育理论施教,以万物为导师,以宇宙为教室,以生活为课程,旨在培养乡村试验人材。1931年从日本回国后,提倡“科学下嫁运动”,通过创办自然科学园、编辑科学丛书以普及科学知识。同时,提出创办工学团计划,认为工学团就是一个小工场、一个小社会、一个小学校,规定工学团要普遍地进行军事、生产、科学、识字、民权和体育六大训练,使成为改造乡村生活且富有活力的新细胞。1932年在上海与宝山之间创办了山海工学团,采取边学习、边工作的方式,自编教材《老少通千字课》,提倡“小先生制”和“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方法。“一二.九”运动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影响下,政治态度和教育观念大有改变和进步,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积极宣传抗日,投身于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和教育运动。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曾得到周恩来及董必武的关心和支持,培养出不少革命人才。1946年7月25日猝然在上海病逝。毛泽东亲笔题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平生著述甚多,主要有《中国教育改造》、《普及教育》、《幼稚教育论文集》及《教学做合一讨论集》等。1981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陶行知教育文选》。 胡适(1891---1962) 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原名洪,家适之,安徽绩溪人。他早年肄业于上海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留学,受业于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获哲学博士学位。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提倡文学改良,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之一。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反对马克思主义。1925年参加段祺端策划的善后仁义,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会议对抗。后来历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发表"全盘西化"的主张。1938年后历任国民党驻美大使等职。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后长期居住美国,后去台湾,1962年病逝。胡适一生宣传实用主义,著作极多,在学术界、教育界影响极大。主要著述有《胡适文存》等。 晏阳初(1894---) 近代著名教育家。又名兴复、遇春,四川巴中人。从小就学于教会学校,后赴美留学荣获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赴法国组织华识字。1920年回国后在长沙、烟台等地开展平民教育运动。1923年与陶行知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任总干事。1926年在河北保定地区开始乡村平民教育实验。1929年在河北定县开始“乡村建设”计划。1933年河北省县政建设研究院在定县成立,任院长兼实验县县长。1940年在四川创办“乡村建设育才院”,不久改名“乡村建设学院”,任院长。他认为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是愚、贫、弱、私,根治的办法是开展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之目的。1950年由台湾赴美国,协助菲律宾等国建立乡村改造促进会。60年代在菲律宾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任院长。后任该院理事会主席。主要著作有《平民教育概论》、《农村运动的使命等》。 杨贤江(1895---1931) 现代著名教育理论家。字英甫,笔名李浩吾、叶公朴、直夫、李之宜等,浙江余姚人。1908年入诚意学堂读书,毕业后留堂任教,开始教育生涯。1912年考入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之余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萌发“教育万能论”思想。1917年师范毕业。1919年经邓仲夏介绍,加入“少年中国学会”,任南京分会书记,参与会刊《少年世界》编辑工作。1921受聘担任《学生杂志》编辑,辟有“通讯”、“答问”专栏,成为青年学生的良师益友。并以此为阵地,热心宣传马列主义,指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参加民主革命运动。1923年,在恽代英等同志的影响和帮助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协助编辑《中国青年》。从此,自觉地、积极地从事革命宣传和教育活动。1924年兼任上海大学教授。1927年4月,调任武汉《革命军日报》社社长。1931年因患肾结核,至日本就医,8月9日不幸病逝,终年36岁。平生著述颇多,发表论文300篇,写给青年的通讯100多封,回答青年学生的问题1,000多则,译文30多篇,译著3部。尤其是撰写了两部影响圈套的教育专著;《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纲》。最早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系统地阐述教育理论,同时对资产阶级的教育学说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奠定了用马列主义指导中国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理论基础。1983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杨贤江教育文集》。好像是蔡元培、名人有周作人、胡适、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