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舍于鲁
浅析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摘 要]当前中国金融创新业务领域向纵深推进,金融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理财业务成创新亮点。正确认识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正确认识和评价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通过加强政府部门的金融监管、金融创新主体内部的自我风险管理、国际间的合作,在金融创新的路径上设好防火墙,为金融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促进当前金融创新。[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风险管理 长期以来,在成熟的市场监管、众多的金融产品的庇护下,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似乎离欧美等发达国家非常遥远。不管是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还是1994年开始的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先后经历的“拉美型”危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只是隔岸观火。2008年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使美国、欧洲、日本等国金融体系纷纷受到重创,冰岛、巴基斯坦几乎国家破产。透过金融危机可以发现,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对金融创新风险的谨慎管理十分必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金融创新活跃程度不断加深的时代,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是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对中国金融行业提出的新挑战,也是大转折时期中国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以说金融创新是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风险管理则是金融创新的“护身符”,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一、当前中国金融创新活动的特点根据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金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引入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在战略决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等方面开展的各项新活动。当前中国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金融业加大了金融创新的力度,创新业务发展迅速,金融创新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一)理财业务成创新亮点2007年以来,居民投资意愿持续走强,受市场需求的推动,商业银行在理财业务方面的竞争趋于白热化,理财创新的速度和频率更是史无前例。根据《上海证券报》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4月末,共有22家中、外资银行取得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中外资银行共推出21期26款代客境外理财产品。2007年5月份,银监会下发通知,将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投资范围扩大至与银监会签有备忘录的境外股票市场。多家商业银行随即快速反应,在较短时间内研发推出了新一代QDII产品。针对火爆的股票市场,工行、建行、中行、招行等根据客户需求研发了各式各样的“新股申购”理财产品。(二)创新业务领域向纵深推进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使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伸展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已从过去的存、贷、汇“老三样”,拓展到了个人理财、资产证券化、衍生产品、电子银行、银行卡等多个领域。当前世界各国金融业普遍呈现出业务多元化的趋势。全球有50多个国家允许银行经营证券业务,30多个国家允许银行经营保险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通过组建金融集团、设立基金公司以及探索设立保险公司,尝试着银行资金的跨业流动。2005年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开展了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工作。建行研究报告显示,银行理财产品期限结构已从1个月、半年,发展到3年、6年以及更长期限不等;投资领域也从单一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到企业债、资产证券化产品、货币基金、信托计划等;挂钩指数从利率、汇率,发展到股票、石油、黄金等资源类指数;银行理财产品创新视野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由以高端客户为重点到逐步倾斜至普通客户,由以一般金融产品为依托到重点借力于衍生金融产品。根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2006年年报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有69家中外资银行获得了衍生品的交易资格;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电子银行业务交易规模达122万亿元;银行卡发卡量增加至11.7亿张。在综合经营方面,工行、建行、交行发起设立工银瑞信、建信和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这3家基金公司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已从2005年的300亿元增至2007年的600亿元。(三)金融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前3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66043亿元,同比增长11.5%,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2个百分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个人财富积累,为商业银行开展财富管理提供了广阔空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开始提供针对特定客户“量身定做”的财务规划、投资分析和私人银行等个性化服务。除了推行面向高端客户的私人银行业务外,突出的表现就是小企业贷款的推广。2006年,我国主要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近3万亿元,不少地区的小企业贷款满足率已经达到50%以上。(四)金融机构同质化由于金融机构在业务形式和组织机构上的不断创新,使得银行与保险、信托、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职能分工界限逐渐变得越来越不清楚,各国的金融机构正由分业经营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五)金融创新还需努力克服同质化问题目前,我国银行业真正自觉性的创新活动仍然很不充分,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存在较大不足,行业内照搬复制式的“创新”占了很大比重,金融创新产品中,超过半数是外资银行的专利注册。二、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金融风险是指在资金的融通和货币的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从而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性,它与金融活动相伴相生。金融风险管理则是指公司在资金的筹集和使用过程中,对各种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进行辨识、度量、预测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和分散金融风险,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一)风险管理与金融创新是相互正向博弈的关系风险管理的需求促进了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创新又反过来促进金融风险管理更加完善,两者之间是一种正向的博弈关系。金融风险的日益增大,金融风险管理显得越重要,人们对金融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就越迫切。随着人们避险需求的日益扩大,各种新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及远期利率协议等。但金融创新是金融业为逃避监管而进行的,金融创新使原有的监管失效,金融当局便制定出更为严厉的监管措施,以约束金融业的行为,而约束的结果是更为高级的金融创新形态出现。(二)金融创新的发展带来新的金融风险任何收益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创新产品交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不能消除风险,只是将风险和收益在不同偏好客户之间重新分配,一方的收益则是另一方的损失,其盈亏之和为零。金融创新只是在微观上降低了风险,在宏观上却是将风险从风险回避者转移到风险偏好者,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金融体系的总体风险并未因此而减少。三、正确认识和评价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我们知道金融创新无法消除整体风险,而只是分散和转移了个别风险,而且在当前的金融创新活动中还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这对金融风险的管理提出了挑战,在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风险将更加复杂,治理或者规避将更加的困难。具体表现如下:(一)金融创新带来的资产证券化加剧了金融风险证券化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促进了金融商品的标准化,也为投资者防范风险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然而,证券化仍容易产生许多问题。对于银行而言,能够证券化的资产首先是质量良好的资产,尽管它可以利用时间差将不良资产置换出去,但它也必须冒信誉受损的风险。对于货币当局,证券化也为其提出了许多挑战。首先,它使货币当局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直接控制能力减弱,这必然影响到货币政策执行的效力。其次,证券化所产生的许多证券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常常成为货币的代用品。这就打破了货币当局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形成一种货币竞争的局面。同时,货币当局难以对货币给出明确的界定,这也削弱了它控制货币的能力。(二)投机市场的存在加大了风险破坏性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金融市场的安全提供工具,但与避险相对应的还有大量投机行为的存在。因为如果没有投机者,避险者就无法将风险转移出去。衍生产品市场的出现,为客户提供了进行投机和避险的场所。而衍生产品具有的高流动性和杠杆作用,使得这个市场具有极大的波动性和破坏性。因为一旦投机失败成为大多数进入者的结局,则不仅避险功能无从谈起,而且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冲击和破坏性更是常规的金融业务所无法比拟的。(三)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业的经营风险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同质化,加剧了金融机构间的竞争,银行传统的存贷利差缩小。激烈的竞争迫使各金融机构不得不从事高风险的业务,这又导致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增加,信用等级下降。随着金融市场国际化和自由化进程加深后,外资可能大量流入,这对一国的汇率及银行的流动性造成影响,此外,一些金融创新工具能把本该属于本国的经营或投资风险,通过风险输出影响全球资本市场,这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美国的次货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之大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四)金融创新产品风险主要来自市场基础不完善以及使用不当和监管失控在开放经济中,只要经济、尤其是金融市场价格存在不均衡现象,就可能被国际游资利用。国际游资往往是洞悉并顺应了市场向均衡方向演变的趋势,才投机成功。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如果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产品创新过渡,超过了本国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金融监管能力,遭受国际游资袭击的可能性就会增高。“市场中留有投机的空间是政府的错误”,索罗斯的这句话不无道理。相对而言,欧洲货币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风暴、华尔街金融风暴等一系列风险事件都证明了内因是危机产生的直接根源,而国际游资利用创新金融工具冲击是外因,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发展金融创新产品市场应充分考虑本国的市场基础条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应该经常检查本国经济是否存在不均衡,并主动调节。四、加强风险管理,促进当前金融创新从某种角度来看,此次华尔街金融风暴给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的金融创新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在金融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现重大金融风险事件而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因此,在促进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强金融风险的管理。(一)加强政府部门的金融监管,为金融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从监管理念上,引领创新与稳定的协调发展。从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趋势来看,金融创新作为金融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监管当局应鼓励而不是限制的。为促进金融创新,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管制,但放松管制决不是放弃监管。在某些方面的金融监管应该是进一步加强,如打击违规行为、完善监管手段等。因此,监管既要维护金融稳定,又要鼓励金融创新,重要的是把握好鼓励创新与风险监管的尺度,区别违规与创新,找准监管切入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创新———监管———创新”的良性互动、螺旋式上升的正常态势。从监管法规上,在完善健全监管法律框架的基础上,提高法规的前瞻性。金融监管法规的制定要有更大的包容性,制定的程序要有公开性,不但要考虑金融监管的要求,也要兼顾被监管对象的利益,为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提供一定的空间。要引导金融业从单纯的产品创新向产权制度创新、经营体制创新、组织体系创新、市场结构创新等方向发展。尽快推进目前的法规清理工作:一是应尽快修改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以适应银行创新业务的实际需要。对银行业竞争中互相攀比打“擦边球”现象,规避法规的创新业务行为,应迅速地完善法规。二是要及时废止或修改过时的法规,特别是涉及同业的交叉业务,如个人理财、代理证券、代理保险业务等,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和修订相关法规。(二)加强金融创新主体内部的自我风险管理首先,必须对金融创新利弊可能产生的市场影响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透过此次影响之大的美国次贷危机发现,金融创新中类似衍生产品的创新工具确实存在着事前不为人知的巨大杀伤力。金融机构在创新过程中,风险日益增大,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必须确立风险管理的意识与观念。其次,金融机构要统一制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制度,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预测评估指标体系,对风险进行科学度量。此外,金融机构在创新新产品,推出新业务时首先要遵循谨慎决策的原则,切勿盲目从事,急于求成。(三)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仅靠本国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已不足以维护经济稳定和对付金融风险,而需要各有关国家在防范、遏制经济、金融风险方面进行国际合作。比如中国可以与国外政府签订相关合作监管的协议,还可以参与国际监管组织并且参照其标准制定中国开展金融衍生业务的相关规则,从而达到全面有效监管的目的。(四)在金融创新的路径上设好防火墙金融创新的路径大致有三条,即金融产品、机构和制度创新。由此要防止金融风险向危机的过渡还须做到:从金融产品创新来看,应该以优质资产来衍生出新产品,不良资产始终只能作为补充。同时,处于创新初级阶段的我国,更不能追求过于复杂的金融技术,而先要创新出各种债权和股权类基础产品,避免好高骛远的发展。从金融机构创新来看,核心问题是要关注混业经营的风险。混业经营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我们只能遵循渐近式的改革,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推出。作为金融业的微观主体,所追求的依然是成为主营业务突出、专业优势明显的金融服务机构,而不是无所不包的全能银行。从金融制度创新来看,最重要的就是监管制度和创新激励约束制度。政府对创新的激励约束政策,要关注经济周期性风险。产品创新本质上是对未来前景的看好,如经济背景逆转,则可能出现创新失败,美国房地产市场低迷与次级债危机的关联,就是很好的例子。针对我国来说,就是在需要控制市场流动性时,不要鼓励推出增加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参考文献][1]杨涛.所有金融危机背后都有金融创新影子[N].上海证券报.2007-12-06.[2]楼文龙.金融创新的背景与主要趋势[J].中国金融,2007(1).[3]唐双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大力支持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06(13).[4]张晓琴,冯莉.论金融风险与金融风险管理[J].商业研究,2005(2).[5]程克群.金融监管如何为金融创新服务[J].商业时代,2005(12).[6]施维书,陈刚.论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J].特区经济,2005(3).[7]尹龙.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演进[J].金融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