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魂
龙泉校区 加上 航空港校区(学校本部)共计 约有1万8千人,包括研究生 二级学院的学生人数!!!/*********************************************************************请看:《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2005-12-31 11:26:58 来源:党委工作部 访问量:4758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即新一轮《行动计划》)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发展战略纲要》,加快学院教育事业发展步伐,早日实现“部分学科国内先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导下,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我院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各项建设长足发展。学院顺利完成了由中央划转四川省的管理体制改革,由成都气象学院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统计学校并入,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建设了新校区,学院占地面积由原来的118亩增加到1560亩,办学资源大幅度增加,办学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成功,办学层次上了新的台阶,研究生教育开了个好头;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明显提高,有影响的学术骨干不断涌现;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研经费逐年增加,气象、雷达、环境、信息技术等领域有影响的科研成果不断出现;学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些学科已具相当实力,初步形成了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注重专业学科群的建设,发展交叉学科、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强化专业内涵及特色专业建设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目前学院共有35个本科专业,覆盖了工、理、管、经、文、法六个学科门类;人事、分配、后勤、内部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学院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1、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 本着“巩固独特专业、加强电子信息类优势专业,创造条件积极发展与信息类专业相近的延伸专业”原则,学院加强了专业调整,申报增设了25个本科专业。2003年被批准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有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个,硕士二级学科授权点6个。到2005年在校生人数达17000人左右,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2、加强教学建设和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学院坚持“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主,注重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交叉融合”的学科建设方针,实施了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首批建设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学院重点建设学科和9个学院重点扶持建设学科,“气象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被批准为四川省第四批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实现了省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积极推进了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继续做好了省级重点实验室“实时数字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的筹建工作,并获准成立了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学院加大了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有8门课程入选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名单;学院加强了实践教学,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和英语竞赛等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取得了可喜成绩,近年来获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获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近年来,获四川省立项教改项目17项,确定院管教育教学研究(教改)项目96项。通过教改项目立项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2004年,在四年一次的省级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提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 学院进一步落实了“人才强校”战略,通过调动、招聘等多种方式新增教师564名,其中新增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66名,新增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21名,使师资队伍数量、结构、水平等更加满足了学院的发展。学院实施了学历学位提升补贴政策,有128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学院非常重视师德建设和鼓励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涌现出了“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四川省师德标兵”、“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等一批全国和四川省的先进个人。 3、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培养质量 学院进一步完善了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加强和改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了贫困生的帮扶工作,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学院坚持举办了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网络攻防大赛、网络组网与配置大赛等丰富多样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积极鼓励并认真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世界自然基金会湿地使者行动计划等,学生的创业计划作品获得了全国银奖,湿地使者行动计划连年中标并获奖。学院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为主体,建立了多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被评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全国先进集体和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省级先进集体。 学院招生和就业形势呈现出可喜局面,生源质量和就业率得到稳步提高,2003年获得“四川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获得“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4、推行管理改革,提高管理效益 学院本着精干、高效、必需的原则,适时对党政机构和教学部门进行调整,基本适应了学院扩大办学规模和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促进了管理效益的提高。学院积极进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2001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4名中层干部,2003年以来,学院全面推行了聘用(聘任)制度,根据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任务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各级各类岗位,对各级各类岗位实行了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和合同管理。 学院大力推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将学院原后勤服务经营机构及其人员从行政管理系统中剥离,重新组建了五个后勤服务中心。引入企业投资兴建或按BOT模式经营管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后勤服务设施,将教学、办公等物业交由专业化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后勤管理处代表学院对经营、管理学院后勤设施的企业进行合同管理。 (二)发展面临的形势 1、发展面临的机遇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焦点是人才,归根到底是教育竞争。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我国进入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党中央做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决定,确立了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家在顺利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又出台了新一轮《行动计划》,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历史阶段,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教育事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协调、快速的发展。 “十一五”规划是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与竞争分化的关键期。2003年,学院在制定的本世纪头二十年发展战略纲要中明确提出了“用5—8年的时间,把学院建设成为教学型信息工程大学;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是学院实现第一步发展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我院发展进程中十分关键的时期,改革和发展是我院“十一五”的主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抓住关键机遇,变压力为动力,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实现学院的第二次跨越式发展。 2、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十五”期间,我院取得的显著成绩为新一轮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方面,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办学经费紧张仍是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相关政策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客观制约了学院的发展。另一方面,学院的发展水平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及我院的发展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校园总体建设规划和学院配套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根据教育部的办学条件要求,我院还需在学院周边继续征地建设,办学条件有待加强;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不够合理,学科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还不多,专业特色和办学优势还不突出,有的学科门类还非常薄弱,尤其是工科门类的专业类数目还比较少,新建专业比例较大,有相当部分专业还处于初步发展期,学科专业内涵建设还需加大力度;师资队伍总体数量不足,教师中职称、学历、学科结构不尽合理,学科队伍整体较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学术水平不高,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紧缺,骨干教师队伍新老交替形势严峻,教师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硕士点数量不足,研究生人才培养规模偏小;科研比较薄弱,科研团队、梯队还没有真正形成,重大课题、高层次的获奖项目较少,科研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教风、学风问题和政治思想工作还有薄弱环节;学院管理适应规模较大、层次较高的大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改革,现代大学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对外开放度和利用校外资源办学不够,教育直接为地方经济服务不足;学院建设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筹措建设资金的任务更为繁重,资金不足将是制约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实现我院发展目标,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认真分析现状,谋划发展,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推动学院各项建设持续、健康、协调、快速的发展。 二、“十一五”发展指导思想 针对学校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院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育人为根本,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部分学科国内先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十一五”发展定位 1、目标定位:按照学院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目标,学院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左右,把学院建设成为教学型信息工程大学;到2020年左右,把学校建设成为部分学科国内先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2、规模定位:普通本专科、研究生在校生人数2万人左右(其中在校研究生规模达到500人左右)。 3、层次定位: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4、类型定位:教学型大学。 5、学科专业定位:强化电子信息技术类、大气科学类传统优势专业,加强新专业建设,构建以信息技术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一批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学科,建成省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达到3-4个;本科专业设置数力争达到50个左右,建成6个省级品牌专业; 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以上,积极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 6、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7、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四川,面向全国。加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深化为电子信息、气象、统计等行业服务。 8、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汇聚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努力建设一支与省属重点大学建设相适应的高水平、高质量、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和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到2010年,学院折合生师比达到16:1;教师队伍的总数达到1250名,其中专任教师约1150名;具有教授、副教授职务的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以上,正高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力争达到1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达到6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力争达到20%;校外教育经历的教师要达到教师总数的90%以上。具有国家和省级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等各类学术称号的教师20名。 9、教学和科学研究: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加大经费投入,重点建设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达到5-6个)、2-3个人才培养基地和3-4个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有较多的科研经费和较丰富的科研成果,实现当年科研经费2000万,省部级以上项目30项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篇,三大检索收录20篇,出版学术著作15部,通过省部级鉴定的科研成果1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及人文社科成果奖5项。积极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科技产业。 10、教风学风建设:师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得到加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 11、办学条件:校区建设及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生活配套设施得到改善,办学基本条件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教学手段与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四、“十一五”建设主要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