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我想问一下各省的体育科学研究所 待遇如何?

倒见
圣人成焉
应该不错,不过这种研究所好少啊很不错的,关键是没什么大事一点也不累,一个月3000左右,但没关系基本进不去的 羡慕嫉妒恨啊

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招收硕士研究生吗?

容闳
容成氏曰
招的。根据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体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将考生考试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复试未通过者,不予录取。研究所主要任务是引领和推动中国体育科技事业发展,把握国际体育科学前沿领域和未来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以国民体质监测和健身方法研究、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研究、体育政策研究、体育工程技术研究等领域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中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科技支持和服务。扩展资料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招收硕士研究生条件(1)报考我所的北京地区考生(含北京体育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选择北京体育大学(1143)为报考点,并在北京体育大学参加现场确认和考试。(2)报考我所的其他考生(含北京体育大学非应届本科毕业生)应选择工作单位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参考资料来源:研招网-2019年北京市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属于什么性质的单位

不为福先
是四川省科技厅下属的事业单位。1.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成立于 1954年,曾是国家建工部西南建筑科学研究所。历经多次变革和发展,已发展成为专业门类齐全,科技力量雄厚,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建筑科研院。2.机构简介:特别是2001年转制为企业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调整了专业结构和组织机构,确立了“科技与创新是立院之本,开发和技术服务是生存之源,发展和改革是强院之动力”的发展思路。在巩固科研和技术服务的基础上,立足创新,兴办了科技型企业,已发展成为能承担科研、勘察设计、监理、质量检测鉴定、咨询、专项施工和新产品开发等各项业务的综合性研究单位。按照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四川省科技厅的部署,我院于2001年4月转制为技术开发型的科技型企业,成为四川省第一批由科研事业单位转制科技型企业的科研院所。我院现有职工407 人。其中省学术学科带头人1人,学术学科带头人后备人员3人,省优秀专家2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7人;本科及学士学历126人,研究生及硕士学历45人,博士及博士后3人。设有建筑工程材料研究所、建筑节能研究所、地基基础研究所、工程测试研究所、预应力及钢结构技术研究所、综合结构研究所、结构与抗震研究所、设计一所、设计二所、计算机软件研发中心等10个业务研究所及《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编辑部。组建了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四川省建科工程技术公司、四川建设工程监理公司、四川省建筑新技术工程公司等四家科技型企业。我院是“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设立于此。

四川省一专院校排名

好叶
人之罪也
这样给你是说嘛。。一专的院校排名的话都是相对的。。'比如一些学校的王牌专业可能比一些本科的都还好。。所以是相对的。。。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模具设计 很好。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运用技术(全国精品专业,交院唯一一 个,中央财政重点投入专业等)道路桥梁桥梁工程技术(省级精品专业,国家财政重点投入专业)

成都体育学院的学术研究

轻用其国
分均
截至2013年底,学院有一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校级: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 学院图书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体育文献信息中心,截至2013年,学院图书文献(含电子图书)百余万册,馆藏文献以体育学、运动医学为重点,信息资源覆盖学院所有学科专业。学校编辑出版学术刊物《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教育研究》,其中,《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截至2013年,学院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援外教练员培训基地。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奥地利、韩国、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与20余个国家互派专家、学者,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学院常年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朴茨茅斯大学签定有校际合作协议,采取“2+2”或“3+1”方式联合培养学士学位学生。

体育教育专业可以考的研究生专业有哪些?院校有哪些?

履之所出
数术
一、体育教育专业可以考的研究生专业有体育教育,警察体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保健康复、运动生理生化、运动解剖与生物力学方向),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方向),应用心理学(运动心理方向),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方向)等。二、体育教育专业考研可以报考的院校有:1、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建于1952年11月,原名华东体育学院,由原南京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的体育系科合并而成;1956年更名为上海体育学院;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序列。学院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6月国务院决定上海体育学院划转地方,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上海体育学院是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学校和教育部指定的自主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试点院校学校,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和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运动健康科学分会挂靠单位,是国内体育高等院校中最早获得硕士学位(1981年)和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的单位之一,是“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中长跑青少年队落户学校,拥有国内唯一的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2、天津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是一所以教育学为主,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协调发展的、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公立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成立于1958年8月,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学校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单位”,2013年7月,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3、广州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始建于1956年7月,是华南地区惟一的体育本科高等学府,也是建国以来国内较早专门从事体育教育的院校之一,隶属于广东省人民政府。是一所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含体育学全部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医学门类的运动医学硕士点的在大学。是国家体育总局若干运动项目的高、中、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单位,具有一级裁判员、一级运动员审批权。4、武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WUHAN SPORTS UNIVERSITY [1]  )简称“武汉体院”,位于湖北省会武汉,占地面积1398亩,是新中国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1953年组建于江西南昌,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原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体育院校,2001年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共建院校。5、成都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简称“成体”,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武侯祠,是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也是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援外教练员培训基地。成都体育学院始建于1942年,前身系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全建制转为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更为成都体育学院,1961年重庆体育学院并入。学校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划转地方,实行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成都体育学院百度百科-上海体育学院百度百科-天津体育学院百度百科-广州体育学院百度百科-武汉体育学院

国家体育总局的机构设置

不违
孰能辞之
(一)办公厅档案管理、机要保密、信访、信息综合、会议、各类大型活动的组织协调等工作。(二)政策法规司研究拟定体育工作方针、政策、法规,对体育工作和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方案;组织指导体育理论研究和体育发展研究。(三)群众体育司研究拟定群众体育工作的发展规划;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监督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开展国民体质检测;指导和推动学校体育、农村体育、城市体育及其他社会体育的发展。(四)竞技体育司研究拟定竞技体育发展规划;研究和平衡全国性体育竞赛、竞技运动项目设置与重点布局;制定全国性体育竞赛制度;统筹协调重大国际、国内综合性运动会的竞赛组织工作;主办全国运动会和城市运动会。(五)青少年体育司指导和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拟订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有关政策、规章、制度和发展规划草案;指导和监督学生体育健康标准的实施和学生体质监测;指导和推动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检查监督和评估表彰;指导竞技体育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拟订青少年业余训练管理制度,完善青少年业余训练体系,指导全国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各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和有关学生文化教育工作;参与指导全国青少年体育竞赛工作,参与审核全国青少年比赛计划和竞赛规程,参与指导青少年运动员注册和运动技术等级管理;组织协调重大综合性青少年体育比赛和体育交流活动;指导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研究和相关培训。承办总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六)体育经济司编制体育事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管理总局机关的财务工作和监督指导直属单位的财务工作;研究拟定体育健身娱乐、竞赛表演、训练服务、技术信息等体育经济、经营活动及体育市场管理的政策、法规草案。(七)人事司负责总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人事工作,承办全国性群众体育组织的资格审查和领导人员的推荐事项,负责出国人员政审和出国留学人员的派遣。(八)对外联络司研究国际体育组织和各国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和台湾地区的体育状况;制定体育外事工作及涉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和台湾体育交往活动的规章制度,拟定和协调体育外事及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和台湾体育活动计划;管理体育系统的涉外工作;承担中国奥委会的日常工作。(九) 科教司组织开展体育领域的重大科学技术研究的攻关、负责体育科技成果的审查和鉴定、推广;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负责高、中等体育教育规划,管理总局直属院校;组织开展反兴奋剂工作。(十)宣传司研究提出体育工作以及重要体育对外宣传报道的指导思想,发布重大新闻;组织协调重大国内外体育活动的采访报道。 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 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田径运动管理中心, 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手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足球运动管理中心,篮球运动管理中心, 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小球运动管理中心,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棋牌运动管理中心,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汽车摩托车运动管理中心.还有: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机关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训练局,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青岛航海运动学校,湛江潜水运动学校,安阳航空运动学校,秦皇岛训练基地,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医学研究所,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信息中心,对外体育交流中心 ,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体育彩票管理中心 ,体育基金管理中心,。 北京市体育局天津市体育局河北省体育局 山西省体育局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辽宁省体育局 吉林省体育局黑龙江省体育局上海市体育局 江苏省体育局浙江省体育局安徽省体育局福建省体育局 江西省体育局 山东省体育局河南省体育局 湖北省体育局 湖南省体育局广东省体育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重庆市体育局四川省体育局贵州省体育局云南省体育局西藏自治区体育局陕西省体育局 甘肃省体育局青海省体育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体育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 大连市体育局 青岛市体育局 宁波市体育局 厦门市体育局深圳市体育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

四川有哪些医学院校

兼名
桃咲
2、西南医科大学简介西南医科大学(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坐落在川、渝、滇、黔结合地区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市,原名泸州医学院。为四川省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四川2011计划,是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试点高校、四川省免费定向医生培养的高等院校  。学校始建于1951年的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1959年更名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泸州医学院;1982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4月,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12月定名为西南医科大学。3、成都中医药大学简介成都中医药大学(Cheng University of TCM),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省属重点高等学校。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名成都中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为现名, 2006年6月,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并入成都中医药大学。4、川北医学院简介川北医学院坐落在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文化发祥地——南充市。学校前身是1951年创办的西南区川北医士学校,1965年升格为专科,1985年升格为本科,定名为川北医学院。是一所以医学为主体,医、理、文、管、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等医学院校。是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建设高校、卫生部腹腔镜手术普外培训基地和四川省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截至2016年6月,学校建有南充顺庆、南充高坪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300余亩;学校有18个教学单位,临床医学等17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学生16000余人,其中专科学生1623人、本科13822人、研究生526人、留学生251人;继续教育学生21833人。直管和非直管附属医院24所,教学实习医院55所。

成都体育学院怎样?

快活林
养气
中文全称:成都体育学院,简称成体  英文全称:Cheng Sport University(缩写CDSU)   学院地址    本部校区: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9号  航空港校区:四川省成都市文昌路 [编辑本段]校训  厚德博学,睿智健体 学院特色  以体为主,体医渗透、体文结合,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 邮政编码  610041 成都区号  028 建校历史  成都体育学院原属国家体育总局管理,现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前身系始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在“大区布局”的历史背景下,成都体育专科学校全建制转为全国六大体育学院之一,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2月更名为成都体育学院,1961年重庆体育学院并入,学院力量得以充实。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学院已成为以体育科学为特色的多学科发展的高等体育学府。1956年更为现名。经过近70年的积淀更新,学院现已成为在西南地区享有盛誉,在全国广有影响的体育院校。 学院设施  学院占地总面积40余万平方米,院本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区西南部,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成都武侯祠。拥有一批先进的教学训练场馆,并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大楼、校园网、标准化的语音实验室和先进的人体运动机能测评中心。图书馆藏书约40余万册,电子图书、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若干,期刊合订本2万余册,各种中外文报刊1千多种。 师资力量  60多年来,学院涌现出不少蜚声体育界的专家、学者。有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技术人才、四川省和国家体育总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博士生导师共50余人,并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30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工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461人,高级职称179人,中级职称200多人,国际、国家级裁判98人,国际、国家级运动健将86人。目前学院在籍学生近1500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学生近8000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已达700多人;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和体育中专学生5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近6000余人。 院系设置  体育系 :体育教育专业  运动系:运动训练专业  武术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运动医学系:中医学专业(中医骨伤科、运动医学方向)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运动康复与保健专业  经济管理系:社会体育专业(旅游与户外运动方向)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管理方向)  经济学专业(体育经济方向)  旅游管理专业(体育旅游方向)  新闻系:新闻学专业(体育新闻方向)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外语系:英语专业(体育外语外事方向)  艺术系:表演专业(形体与动作表演方向)  舞蹈学专业(现代舞、国际标准舞方向) [编辑本段]本科生教育  学院本科教育层次设有体育系、运动医学系、运动系、武术系、经济管理系、新闻系、外语系及航空港校区等教学单位,开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医学专业(中医骨伤科学方向)、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运动康复与保健专业、新闻学专业(体育新闻方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管理方向)、经济学专业(体育经济方向)、英语专业(体育外语外事方向)、旅游管理专业(体育旅游方向)、表演专业(形体与动作表演方向)、舞蹈学专业(现代舞、国际标准舞方向)等15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5大学科门类。其中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运动训练学专业为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编辑本段]研究生教育  学院研究生教育拥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向同等学力人员授予硕士学位;可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博士研究生。 [编辑本段]附属单位  中等体育运动学校。  中国篮球协会成都篮球学校。  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 医学优势  学院在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用中医药物等手段对运动创伤的防治和运动疲劳的恢复研究等方面形成优势与特色。早在60年代,便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体育史学研究机构,80年代初经原国家体委批准成立体育史研究所,2001年被首批批准为全国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院设有附属体育医院。体育史学、中医骨伤科学、武术和运动生理学为国家体育总局的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重点建设项目,体育教育训练学与运动医学为四川省重点建设学科。体操、田径、篮球、排球、足球、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理论、运动解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9门课程为四川省重点建设课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体育保健学》与《武术》为四川省首批批准的精品课程。《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编辑本段]学院荣誉  学院办学质量较高,教学、训练和科研成绩显著。1999年获全国首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和教育部"新苗体育奖学金"。2002年承办了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取得圆满成功,受到教育部的高度评价。学院设有附属竞技体校(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为中国培养参加奥运会、亚运会优秀运动员的任务,在艺术体操、武术、举重项目形成一定的优势与特色。近3年获得全国性比赛的金牌30余枚,近百人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性比赛,并获得奖牌10余枚。近年来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的重点科研项目,并有1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学院2001年、2002年、2003年连续三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并被四川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和教育工委评为"2000-2003年四川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学院的国内外交往不断加强,现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援外教练员培训基地,全国武术套路培训基地。学院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被四川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和教育工委评为“四川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连续8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的称号;2006年被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的称号。 [编辑本段]外事及联合教育  学院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奥地利、韩国、乌克兰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与20余个国家互派专家、学者,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学院常年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现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朴茨茅斯大学签定校际合作协议,采取"2+2"或"3+1"方式联合培养学士学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