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什么是硕士学位论文

大盗不止
备胎侠
就是在读研究生期间,在毕业之前,必须写一片规定字数的论文。也就是毕业论文。写完后通过评审你就可以顺利获得硕士学位。所以叫做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一般都很严格。首先要选好课题,并对这课题做深入的研究。征对选定的课题阅读大量的书籍并思考。硕士学位论文要在自己的专业或方向方面有所创新。要在前人的观点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补充,就是不能抄袭。否则审核很难通过。而且也是很严重的学术问题。学位论文是指为了获得所修学位,按要求被授予学位的人所撰写的论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学位论文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三种。硕士论文是硕士研究生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更高的学术水平,更加强调作者思想观点的独创性,以及研究成果应具备更强的实用价值和更高的科学价值。共分为12大类。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197053.htm

如何写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

恐怖屋
请治剑服
现代国家的学位一般分为学士、硕士、博士3个等级。 ①学士。初级学位。通常由高等学校授予大学本科毕业生。 ②硕士。第二级学位。通常在获得最初一级学士学位后,再修读1~3年方可获得。一些国家把硕士学位作为获得博士学位的一种过渡学位。学位的种类和区别: 1,学位种类有:小学 初中 高中 普通专科 大学本科(学士) 硕士研究生(硕士) 博士研究生、博士后; 2,学位区别:普通专科与大学本科是在高中毕业后分化的,博士为最高学位,有学位证书;博士后不是学位,

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不包括

鼓腹而游
杨时
硕士论文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它应能反映出作者广泛而深入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对所研究的题目有新的独立见解,论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较好的科学价值,对本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优秀的硕士论文能够反映出作者对所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水平,能够帮助作者构建起良好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够反映作者独立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理论的应用水平,对研究的课题的思考和独立见解。较之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应当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更高的学术水平,更加强调作者思想观点的独创性,以及研究成果应具备更强的实用价值和更高的科学价值。因而撰写硕士论文将对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数据资料翔实充分、论证分析详尽缜密、推理演算思路清晰、论文结构规范清晰、专业词汇运用准确。硕士论文的写作要求(一)题名(Title,Topic)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对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1.准确得体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2.简短精炼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4.醒目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有人对36种公开发行的医学科技期刊1987年发表的论文的部分标题,作过统计分析,从中筛选100条有错误的标题。在100条有错误的标题中,属于“省略不当”错误的占20%;属于“介词使用不当”错误的占12%)。在使用介词时产生的错误主要有:①省略主语——第一人称代词不达意后,没有使用介词结构,使辅助成分误为主语;②需要使用介词时又没有使用;③不需要使用介词结构时使用。属于“主事的错误”的占11%;属于“并列关系使用不当”错误的占9%;属于“用词不当”、“句子混乱”错误的各占9%,其它类型的错误,如标题冗长、文题不符、重复、歧意等亦时有发生。

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硕土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时间

王柏
斩花堂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沦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硕士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要一致吗

使圣人富
故外天地
学位讠仑文是指的完成一定学位必须撰写的论文,格式等方面有严格要求,学位讠仑文是学术讠仑文的一种形式。学术讠仑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讠仑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格式和内容都不一样另外壹 品 优征稿比较快,你什么用,要提前准备了。

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可以在发表吗

赤壁下
等待他
可以倒是可以,就是要有杂志愿意刊发才可以

学位论文分几种?它与学术论文有什么区别?

药也
其信然与
国家标准GB 7713-87对学位论文的定义是:“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分为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三种。学位论文与科技论文的区别学位论文为说明作者的知识程度和研究能力,一般都较详细地介绍研究课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研究方法和过程等。而科技论文大多开门见山,直切主题,一般仅在引言部分对论题的背景等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以注解或参考文献的方式列出。学位论文中一些具体的计算、实验、推导等过程要求写得比较详细,而学术论文一般只给出计算、实验、推导的主要过程和结果。学位论文比较强调文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学术论文是为尽快公布研究成果,强调文章的学术性和应用价值。

工科的研究生(我是学硕)做毕业设计(学位论文),做出实物来有优势吗?

附赘悬疣
生死斗
既然实物都做出来了,那你应该能把自己做的实物的内容给讲出来啊,论文内容本身就是跟做的实物相关的,所以老师问你的问题应该也会以实物所用到的东西来问你,要相信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同样作为工科研究生,不说了,继续写论文去了,唉,论文真难写!我会动手做东西,会编程,喜欢思考,就是不喜欢写那些虚的论文。本科的时候就是因为这个所以做的实物,答辩非常顺利,老师也没怎么看我论文,就说了几处格式上的错误。请问你们平时怎么看论文?要注意哪些啊?谢谢!论文还没写完,不知道老师都问什么东西,不过你的情况应该没事的,毕竟你的论文主要精力在实物上,老师问问题应该也会想到这点的,我们还没答辩,正在写论文。

学前教育学硕土研究生毕业论文不能通过怎么办

徒子徒孙
苍蝇王
试论学前教育的“营养性” 摘要:心理机能与心理内容构成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题是其心理机能的 不断成熟,而不是心理内容的大量输入。学前教育的基本路径应始终指向儿童心理机能成长所需的营养供给,“营 养性”是学前教育应具有的基本价值属性。 关键词:学前教育;心理机能;心理内容;营养性 收稿日期:2008-11-10 作者简介:苗曼(1970-),女,安徽砀山人,助理研究员, 硕士,从事学前教育研究。 人类拥有一定的先天心理机能,正是这些远高于动物 的心理机能的存在,使人超越了动物而归属于人“类”。通 过心理机能对外部经验信息的吸纳与建构,人类建立起了 各式各样的心理的“上层建筑”,这些“上层建筑”便是心理 的内容。心理内容通常以信息或概括抽象的观念(idea)的 形式存在,并通过语言工具被表达。 一、机能与内容: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 心理机能与内容是构成人类心理活动的左右手,只有 两者的整合,才构成了人类心理的完整图景。机能,通过遗 传的渠道内化于个体的生理层面;而内容,则是人类群体重 要生活经验的文化形态,是外在于个体而后天习得的。机 能就像一列火车,它承载着心理的内容不停运行,但机能如 何“承载”着心理的内容,这仍然是一个过于复杂而未有确 切答案的问题。不过确切无疑地是,没有心理机能的良好 发育或健康生长,广博深刻的心理内容之承载是不可想象 的。 人类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这 一发展始终以心理机能的不断优化升级或心理内容的不断 深入扩展为其基本的主题。把群体智慧结晶的内容或观 念,借助语言这一高级工具,快速有效地装载于个体的心理 机能之上,一直是人类文明继承与发展的主渠道。可以说, 人类正是借助观念之光,才得以在今天的文明水平上漫步。 没有观念的积累与发展,人类的进步是无法想象的。因此, 无可指责的是,对于人类个体的成长而言,观念的获得是极 其重要的。对于以促进人类文明与发展为己任的教育活动 来说,更多地输入给个体以更广更深的观念,便成为一个几 乎难以更改的方向。虽然我们反对灌输的方式,反对美德 袋,也反对知识袋,但无论何时,知识袋却都不是我们可以 不要的东西。但内容,无论其如何丰富绚丽,却也都无形地 凝结于机能的内隐仓储里。观念存于何处呢?在人类大脑 的结构中,并没有某处可专供观念存储的区域。然而,正是 形形色色的机能,以不停运行的方式“承载”着形形色色的 人类观念。然而,目前对个体心理机能的发展,却一直是一 个没有被人们充分重视的研究方向。 二、机能优先:儿童期存在的原本之意 “一切动物在发展的全部过程中,有一个特别阶段叫做 ‘儿童期’。儿童期是发展旺盛之年,也是最适宜教育之 年”[1]28。换句话说,儿童期,是一个身体渐长而心理亦在渐 长的时期,随着个体的成熟与接受教育,在其成年的阶段 里,迟早会成为一个具有或多或少的知识袋或观念袋的人 就像一列一直运行的生活列车,一路不停地被装载上愈来 愈多的观念货物,而驶向其遥远的终点。但儿童期的原本 之意,却并不如此。儿童以其天真与懵懂,对外在生活经验 的理解始终是稚嫩的。在成人眼里,儿童的话是可爱可赏 但却不可当真的。一句“小孩子懂什么”便是成人对儿童心 理内容效度的最通俗评价。但儿童确是懂些什么的,只是 他们的理解有其专属的心理程度,还不能为成人生活所 “用”罢了。如此说来,“儿童期”的存在意义,恰是对心理承 载能力的不断扩充与优化,他的这列“火车”尚未完全建造 好,尚处于不断建造的过程中,因而只具备了初级的运行与 承载能力,但是这列“火车”,却有着无限的承载潜能。只要 它的承载能力受到良好的保护与不断的升级,待他成年时 其自身创生与承载的能力才会变得无限强大。因此,我们 认为,机能发展优先,而不是内容输入优先,是大自然赋予 人类“儿童期”的天作与原本之意。 诚如我国教育家钱亦石先生所说:“教育不是从外面加 什么东西到儿童身上———像喂鸡喂鸭一样,而是顺其发展 的趋势,将其内部潜伏的能力引申出来。”[1]29儿童期的教 育,是对其尚处于潜伏期的心理机能的开发。“工欲善其 事,必先利其器”,机能与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难以找到它 的稳态点。但如果我们把教育依年龄划分为几个阶段来考 察,其间的关系或许就会明朗了很多。通过对学前教育阶 段的考察,我们便可明确地指出,机能与内容之间,车辆与 货物之间,其间的权重应该是不言而喻的。这是由儿童阶 段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自从蒙台梭利发现人类的儿童 期,确认了儿童并不是一个预成的小大人,他是一个发展中 的个体,就像他的身体有一个体内孕育的胚胎期一样,他的 心理也有一个体内孕育的胚胎期,这个心理的胚胎也是处 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与生成之中的。换句话说,儿童的心理 机能是不成熟的,不健全的,他那尚未完全设计好的神经回 路,等待着时间和生活的经验来补充它。由此,儿童所能承 载的具体内容的重量就是极其有限的,他是不应该过早负 重的。 三、营养性:学前教育应具有的基本价值属性 学前儿童心理机能的发育重于也应优先于心理内容的 进入,机能发育期的根本需要是营养供给,学前教育最基本 的价值属性首先应该是“营养性”。 众所周知,营养最基本的含义是针对身体的成长而言 的。物质的营养之于儿童的身体,其重要性是自不待言的。 而对学前儿童的心理成长而言,其对“心理营养”的需求也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教育所能提供的“心理营养”的数 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前儿童心理机能发育和 成长的水平。物质营养建构了儿童身体成长的基本元素, 心理营养则滋养着儿童发育中的心理机能。 1.营养性与消化性 营养来自消化与吸收,没有消化与吸收,便谈不上营 养。而吸收力,恰是儿童心理机能的本来功能,蒙台梭利早 已详述过这一切[3]。其实,我们身体的消化与吸收机理颇 有些类似于儿童心理机能的消化与吸收特性。作为心理内 容来源的各种外部知识经验,不过意味着各种食物,它并不 是营养本身,能不能消化吸收还取决于儿童心理机能的现 实水平和内在需求。我们可以准备好各式精美的食物,是 否进食却仍然依赖于儿童的兴趣。否则,端在桌边的食物 是吃不下的,勉强吞下也常消化不良。“贫穷的中国,浪费 的教育”,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形容我们现实的教 育事业。我们花了巨大的代价,却每每在准备着多少精美 的儿童不愿吃也消化不了的教育食物呢?这些食物有来自 几千年前先祖的遗训经典,有来自与汉语语言迥异又距儿 童生活万里之遥的英语文字,当然还有很多“艺术”、“科学” 等称号之下的“潜能开发”,但这些所谓精美的食物里,到底 有多少儿童可以真实吸收得到的营养呢?这是在儿童教育 的“营养性”面前,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2.营养性与内隐性 营养提供的方式是内隐的,是润物无声的。儿童的学 习只有通过一种内隐的不自觉的方式,才能真正在“吸收” 的意义上获取“营养”。近几年来,内隐学习和缄默知识的 巨大价值,逐渐被心理学家所发现和认识,“并非脑的全部 操作都是有意识的”[4]。“人类的认知活动必定有相当部分 是以内隐方式存在的,这种内隐心理过程改变了人的行为 表现;但是作为心理活动的主体,人们却丝毫没有察觉到这 些内隐过程的存在。内隐学习已被证明是一种极为重要的 学习方式,尤其是在语言习得的领域”[5]。学前儿童意识世 界的混沌与主客难分,决定了内隐方式是其主要的学习方 式。当他能明确意识到自己是在“学习”时,那么他所得到 的就只是材料而不是营养。营养的吸收,从来无法以一种 显在的形式进行,中国教育传统中的“陶冶教育”、“潜移默 化”、“润物无声”等都是对儿童教育的营养属性的极好阐 释。 3.营养性与差异性 人类大体相同却又在个体的意义上彼此不同。正如格 赛尔所说:“大自然讨厌千篇一律。大自然不愿把‘笨’的基 因淘汰掉自有它的道理。某些经过优化了的品种在疾病面 前不堪一击,反而是那些没有经过优化的‘笨牛’得以生存。 因为大自然并不在乎把人类的每一个体‘创造’得很完美, 而是要保证人类的整体效能。只有这样,人类才足以应付 各种各样的问题。”[6]个体的差异性具有合理性,也是客观 存在的事实,这便要求不管是身体成长所需的物质营养,还 是心理发展所需的精神营养,都不应该是整齐划一的。针 对不同个体而设的教育营养搭配和吸收,应成为有效教育 的基本原理。任何千篇一律的营养提供与评价要求,从根 本上讲都是一种教育的掩耳盗铃。因为毕竟教育最终是要 作用于个体的,物质营养的吸收和输送,因个体内在的差异 性,尚存在吸收障碍的可能性,何况心理的吸收是一个比身 体的吸收要复杂得多的过程。儿童教育的营养性就是要最 大程度地尊重差异性,根据差异性来量身定制不同的教育 营养。 4.“营养性”区别于“工具性” 教育的工具性价值一直使人们趋之若鹜,利用教育来 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实际目的,一直是人们所热衷追求的教 育主旋律。学前教育的营养性却要求对工具性价值予以重 新审视。营养性不追求任何工具性为目标,相反,营养性要 求以儿童的精神滋养为目标,以儿童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 为体现。任何束缚、压抑、强求和灌输等都是对滋养的背 离。营养性既然不是内容的输入,其评价也就不能以内容 的输出作为主要的落脚点。其实,任何一门学科内容,都不 外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一扇窗口。不管是科学、 艺术和文学,还是社会规则,提供给儿童时仅仅应该只是它 理解世界的最基本模式而已,这个模式也应该是最简易的。 虽然所有的复杂与高精尖都来自最初的简易,但简易里也 有着最基本的精神。给儿童一双眼睛,一双可以看到各色 学科精彩理解模式的眼睛,而不是过早地让他掌握一些学 科的内容景象。这样的眼睛,需要教育的营养来滋养,需要 教育的营养来支撑。 总之,据上所述,儿童以心理机能的发育为其生活的基 本主题,真正有实效的儿童教育首先是“营养性”的,“营养 性”而不是“工具性”,才是学前教育的基本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