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乎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4种分类方法 研究生教育属于国民教育序列中的高等教育,又分为两个层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种类比较复杂,可以从以下角度划分。 按学习方法不同,分为脱产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前者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后者指在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研究生。 按学习经费渠道不同,分为国家计划研究生、委托培养研究生(简称委培生)和自费研究生。国家计划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由国家提供,又分为非定向研究生和定向研究生(简称定向生)。其中非定向研究生毕业时实行双向选择的自由就业制度;定向生则在录取时就必须签订合同,毕业后按合同规定到定向地区或单位工作。委托培养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由委托单位提供,录取时要签订合同,毕业后到委托单位工作。自费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由自己提供,有时候也可以从导师科研经费中开支,或获取社会赞助。国家计划非定向研究生,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公费"研究生,目前在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中占据较大份额,但随着连年扩招,自费研究生的名额也在不断扩大。 按照专业和用途的不同,分为普通研究生和特殊种类研究生。其中普通研究生占绝大部分。目前我国比较成熟的特殊研究生主要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和法律硕士(一般简称"法硕")。近来又出现了行政管理硕士(MPA)。特殊研究生和普通研究生在报考资格、学制要求、学习内容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 按照考试方式分类,硕士研究生根据考试方式主要包括全国统考、单独考试、法律硕士联考、MBA联考等。 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的条件基本与往年相同,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要求。而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报名参加经教育部批准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的单独考试,除了要达到学历及年龄的要求外,还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或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报名参加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简称“法律硕士联考”者,除要符合报考全国统考各项条件外,还要求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的;(下列13个专业不得报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 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简称“MBA联考”,除了要符合全国统考各项条件外,还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考研中必遇的五大问题 1、是否要考研? 在七月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01级的学长学姐们6月份才陆陆续续离开校园,他们这一届的工作确实不好找,中兴不招本科生,大多数公司来招人开出的工薪真的不怎么样,00年那样的好光景不再了!从五千月薪随便找一下子变成二千不包吃住你爱来不来,寒流冲击的不光是01级的学子,02级的我们也感受到了寒气。报刊媒体报道人才竞争激烈,我们这一级的学生毕业人数将创新高,学长们奉劝大家想要高工资就考研,我在7月里不得不开始考虑考研的事情了。 考研类的书籍已经摆在我的桌子上了,可我就是没有心思去翻一翻,我还在犹豫。 通过理论的学习,我渐渐的觉得这可以帮助我更深入的看问题了,看问题更公正更理性了。酷热夏天里的学习,也开始不那么枯燥了,找到了些许乐趣,我有了那么一丁点满足。2.你选择哪类大学 学校的问题对有些朋友来说构不成一个问题,因为他们或者就认准了在本校平流进取或者自身实力非常强大而选择名校。这些人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但是的人会在学校的选择中牺牲数以亿计的脑细胞,报考名牌大学、普通院校还是军事院校都必须三思而后行。现实的情况是,名校由于经年负载的盛名、社会播颂的声誉和它所造成的影响力(尤其对于大家关注的就业问题)确实非一般学校可比,而名校中的某些时尚专业更是炙手可热大小通吃,选择了名校即是意味着将来的坦途这并不为过;军校的人才选拔极其严格,但一旦登堂入室就业前景就非常明朗(当然也比较狭窄),且出去以后享受的政治待遇就让一般老百姓羡慕不已;至于普通学校嘛,绝大部分考研同志都从那里出身,相信大家都心明如镜。3.你跨专业吗 请允许我向跨专业考研的人们投之以敬佩的眼光,他们敢于半道扬镳另立一帜不与大学同窗在一条战线上火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大家别为了享受这种火热的目光而忘了掂量自己的分量。跨专业有什么代价?因为你完全放弃了自己的老本行而与真正的专业人士赤膊上阵,你的一次性成功率的机会肯定大打折扣,你花费的精力也肯定大大多于那些驾轻就熟的识途老马。本人第一次考研就是弃历史学而法学(还有点相关性),当时的专业就考得不是理想,原因是我虽然把书背得如同烂葡萄,但是碰到一个极需要发挥高谈宏论海阔天空的问答题后,明显感到底子太薄根本无从展开手脚。我的一个同窗为了跨入律师这个香饽饽行当,蛰伏了整整三年才最后进入中国政法大学。作者现身说法只是陈述自己的事实而不是置疑跨专业的可行性,更不是反对这样做。事实上现在很多人越来越倾向选择一个热门的专业,改变自己大学的不好的“出身”。他们这样选择并非痴人说梦,其实跨专业的难处并不在其本身,而在于你的信念,也就是你敢不敢冒一定的风险。我们必须看到: (1)考研注重的是学生的基本功的考察在人们对学历的要求逐渐提高的今天,考研的目的不可能是培养清一色的有独到见解能承担学术重任的学者,可能更趋向培养高素质的实践者。所以考研的命题很少牵涉到某个专业领域的理论宏观构架和独立特行的学术眼光,而恰恰考察指定参考书上的几乎刻板的基础知识。说起考研即是主要考察记忆力,我相信过来者(即使是理科)是不会心持异议的。 (2)许多专业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相反很多专业其实是有着某种亲缘关系,如历史学的相关的专业大致有中文、政治、法学等,如果大家选择与自己本专业有着一定关联的专业,那么你的劣势几乎可以忽略,即使你以前没有接触过这种专业,但你的起点和读了大学四年的本科生差距完全可以在以后的几个月里弥补,关键在于你是否进行了艰苦而漫长的复习 (3)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跨专业如果你的某一学科非常强而它又恰是大多数人的软肋,那么你更可以放胆迈出你的步子。我的一个朋友学的是日语而且水平很棒,但他不习惯在公司鞍前马后的做翻译工作而是梦想着摆弄文字,于是他毅然报考中山大学中文系并以90分的外语成绩远远地把竞争者抛在后面,虽然他的专业成绩比竞争者要低一些。 (4)不选择毫无关联的专业跨专业成了十分平常的事,但是大家要记住不要选择与自己专业毫无相关的“热门”去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在跨专业成功的朋友中,绝大部分还是在有亲缘关系的专业里做出选择。除非是天才,否则学世界近代史的决不要去碰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4.关于历年试题 如果把考研比作一次在浩瀚大海上的处女航,那么使你不在题海中迷失的利器就是考研的历届试题(一般有前三届的即可)。我们知道每一届考研的题目都反映出专业的侧重点和老师的命题偏好,而每个专业的重点内容并不是如江河沙数--无穷无尽。本专业的人士可能知道此业的重点,但是你可能并不知道另外一个学校同一专业的老师出题偏好,跨专业的朋友那就更会感到书海茫茫无处下锚。有了试题样卷后,我们该怎么做? (1)研究命题的题型这几乎决定我们看书的深度、广度。譬如,一份有选择、填空、名词解释、问答等题型的试卷和一份只有名词解释、材料解释、问答题型的试卷完全不同地决定了我们的看书方向和侧重。如果是前者,因为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存在你就必须花费巨大的气力去记忆许多琐碎庞杂毫无关联的知识点。而在后者,你只要轻松地弄清专业课的重点所在几乎就毫无问题,后一种题型由于其每一题的分值都较重,它不可能考察一个很细微的知识点。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考研试题的题型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的学校隔几年就变样,所以你有了历年试题后,最好再弄清楚当年的题型,否则会走弯路,甚至吃亏。那时我选了一本黑博士的《政治历年真题》,这本书答案解析详尽透彻、从新角度诠释解题技巧。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到了一套简洁明快、准确的解题方法。 (2)把握试题的命题角度这一点千万别小看,即使是考同一个问题,角度不同难度大相径庭。越是著名的高校你就越要留意它的命题角度,有时候你会发现烂熟于胸的问题在面对角度不同的试题时竟然“失语”。以我的历史专业为例,北京大学的试题就很独特,明明是那几本指定教材,而且重点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几个,但是它的试题既怪又偏,让你感到既有话可说又话语不多,很是锻炼我们平时的专业综合能力而不单单是记忆的能力。5、要有自信 不论你什么时候开始复习,一定要坚持到最后,要充满信心。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复习的不好就直接放弃考试,结果其他人考下来的分数都不错,他后悔莫及。其实如果不考试的话,谁都不能确定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尽管在考前的一个月左右会感到压抑、郁闷、无聊,但只要你挺过去,就一定能成功。记住:考研是“论持久战”。考的就是毅力和耐心,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成功。 多与同学们交流。交流可以使你知道自己那方面还比较欠缺,做出适当的调整。当然,要尽量和学习比较好的同学交流。 考研向我昭示了这样的道理:在人生的路上,唯一的对手是过去的自己,勇敢的战胜他,就会获得成功。感谢考研,因为它使我坚强,因为它帮我建筑了一颗更加沉静执着的心,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一种积极的人生观:积极诚实的生活,生活不会亏待自己! 以上就是我考研的一些感受,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