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娟
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行动计划建议摘要:中国环境与发展的核心在水,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水,水的兴衰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基础产业地位的真正到位。同时取决于水利部门从工程型水利向资源型水利的战略性转移、广大水利干部和社会公众对传统水利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 关键词: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行动计划 中国环境与发展的核心在水,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水,水的兴衰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基础产业地位的真正到位。同时取决于水利部门从工程型水利向资源型水利的战略性转移、广大水利干部和社会公众对传统水利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资源型水利的战略目标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型水利的战略目标要贯穿到水资源的“规划、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的关键取决于国家的水利经济政策和国家的投资政策与法规。鉴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取决于国际化的统一准则和行动。综合以上分析,针对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特提出以下行动计划建议。 一、制定一个“碧水绿洲”行动计划,大力增强全民族水的忧患意识 (1)增强公众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整体意识,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2)增强全民对水灾的忧患意识,要有抗大洪的思想准备和应急措施。 (3)增强公众对水危机的意识,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鼓励社会公众的参与,尤其是妇女和儿童的参与。 (4)各级政府及其宣传部门要以水多为患、水少成灾、水脏贻害为中心,在全社会开展保护水、爱惜水、依法治水、科学管水、节约用水、防治污水等一系列改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宣传活动。 (5)教育部门要把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把水与人类、水与经济社会、水与环境等,系统地编写到教材中去,从小学开始进行普及教育。各级政府直到村民自治组织都要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 二、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 (1)在制定2050年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和供水能力。 (2)重新审查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要根据水资源条件,调整发展规模和生产力布局。已建的耗水大的工业要向水源丰富地区或可利用海水的沿海地区转移,规划中耗水大的项目必须布局在丰水地区。 (3)中国地区间自然条件差异性极大,由此决定了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因此,对不同地区,比如对东、中、西三类不同的经济地带,应当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各地要严格按供水量配额制定地区发展规划。 三、重新审查水利发展战略及长远规划 (1)中国水的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水利部门要审定水利发展战略规划,重视中长期发展的预测工作,尤其要加强水资源的宏观战略研究和管理。 (2)面对21世纪中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根据水资源条件的变化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组织对全国水资源重新进行全面评价。 (3)防洪安全事关全局,未来大江大河的防洪问题仍然是江河治理的重中之重,应根据新的防洪形势,修订和完善防洪规划,尤其要加强非工程防洪措施的规划。 (4)水利发展应将现有水利基础设施的巩固、配套、挖潜和更新改造作为战略重点之一。因此,要下决心改革过去计划经济投资分配的格局,在基本建设投资中重点安排。巩固提高这些基础设施的效益,直接关系到21世纪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5)农业用水要实行总量控制,灌溉面积的增长要依靠科技创新,在节水中求发展。 四、全面理解和正确贯彻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 开源与节流并举,以节水为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已将节水排列在资源节约的首位,十五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把节水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党中央制定的节水战略方针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 (1)缓解中国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在节水,要从战略的高度尽快建立节水型的经济发展和节水型的社会体系。国家对节水要作为一项工程,列入基本建设计划。全方位制定节水工程的发展规划和经济政策。 (2)在抓好节水工程的同时,必须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加大多种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力度,提高雨洪资源化及其利用程度,有计划地兴建一批大型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要适度进行开发。在干旱地区以及山区,广泛发动群众兴修小型、微型水利及雨水集流工程。沿海地区要研究海水的利用,适当地进行海水淡化与微咸水的利用。 五、加快跨流域调水的步伐 (1)进一步加快跨流域调水的规划和论证,逐步实施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无论是近期还是从长远来看,南水北调都是十分必要的,但研究调水线路和方案必须服从区域性水资源的最佳配置。实施方案应采取先易后难、先通后畅、分段实施的步骤,应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基础设施为原则。在研究解决北方缺水时,当地水资源仍然是利用的主体,调水是补水性质。因此,应立足于本区域内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和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及统一调度,在此基础上研究跨流域性的调水方案。 (2)不管南水北调采取何种方案,为保障21世纪中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在2015年以前,一定要抓紧实施南水北调来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重点是解决北方地区的工业和城市用水,调入各省、市的水量,各省、市应与本地区供水量统筹安排,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定价。应遵循市场经济体制,按商品水制定价格政策;农业用水应采取以工补农的经济政策。 (3)黄河水资源已超负荷利用。黄河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问题必须从上、中、下游全局来研究,不宜再考虑向现有供水区以外引水,黄河接济海河、淮河的用水应考虑由长江供水。从长远看,在普及节水的基础上,要加快对黄河补水方案的研究,远期要考虑南水北调西线供水。 (4)华北地区缺水已成定局,在南水北调工程未实施以前,近期缺水如何解决应研究应急方案。建议在“十五”期间,从整个华北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出发,结合引丹济黄、引黄济冀、引江济鲁等分段引水方案,建议研究滦河、潮白河、永定河可利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大型水库的联合调度问题。以优化配置、统一管理、联合调度为手段,形成华北地区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的网络。 六、依法完善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体制,建议成立国家水资源委员会 (1)实现水资源的统一和有效管理,必须积极推进水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推进水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一定要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水资源管理新体制,以加强对全国水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 (2)要通过法规确立对水资源实行统一、集中、综合管理体制,建立仿照国家防汛总指挥部的模式,组建具有权威和决策能力的国家级的水资源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水利部。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研究发展战略、审定发展规划、协调水的分配和水事纠纷。同时加强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在国家水资源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各流域分别成立流域级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并作为流域机构的主要职能。 (3)水资源的统一、集中、综合管理机构确立以后,必须健全有效的水管理政策。水的有效管理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水的保护和有效利用、水的分配和统一调度,以及各用水部门与用水户的有效管理。改进水管理必须从观念、技术、经济、社会、卫生、环境、立法等各个领域共同承担责任,同时国家要有相应的投入和经济政策。 (4)要尽快修订《水法》,制定各大江河的流域法规,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纳入国家宪法和国家政策,制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规和道德准则,完善水法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