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山
guitar/bass:吉他/贝司(贝斯也被叫做底音吉他)live sound & stage:现场摄影棚/录音棚DJ:disc jockey(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keyboard:键盘,指的是电子琴或者是合成器等乐器recording:录音带/唱片drums/percussion:鼓/打击乐器。guitar GIBSON,实心电吉他业界的泰山北斗,以其无与伦比的音色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吉他手,能拥有一把GIBSON吉他也成为了广大吉他爱好者梦寐以求的心愿。 像FENDER一样,GIBSON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奇的经历,GIBSON的产品非常丰富,经典款式也层出不穷,不少型号至今为我们所津津乐道。和广大爱好者一样,我对GIBSON充满了崇拜,了解GIBSON,研究GIBSON也成为我练琴之余最大的爱好。我将最近了解到的一些东西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当然了,我自己的能力很有限,很多地方可能说的不对,希望大家能提出来。 我这篇研究报告主要立足于GIBSON的经典产品(实心体系列),对GIBSON的历史就不多说了。 说到GIBSON实心体电吉他,就不能不说到GIBSON LES PAUL这个系列,1952年,GIBSON主席Ted McCarty和LES PAUL合作,开始生产GOLDTOP。 从1952年到1957年,GOLDTOP经历了四次革新。 GOLDTOP 1952 Carved maple top(枫木贴面) Solid,non_weight relieved mahogany back(桃花心木琴体) Nickel hardware(金属配件) Comination bridge/trapeze tailpiece(琴桥) Early 50s rounded neck profile(琴颈) Vintage tulip turners(卷弦器) P-90 sigle coil pickups(拾音器) 1952年生产的LES PAUL GOLDTOP在制作上基本采用的都是LES PAUL自己的设计专利(实心琴体、拱型琴面、 双排列拾音器、秋千琴桥) GOLDTOP 1954 Carved maple top(枫木贴面) Solid,non_weight relieved mahogany back(桃花心木琴体) Nickel hardware(金属配件) Lightweight aluminum"stud"bridge/tailpiece(琴桥) Early 50s rounded neck profile(琴颈) Vintage tulip turners(卷弦器) P-90 sigle coil pickups(拾音器) 1954年生产的LES PAUL GOLDTOP比1952年生产的GOLDTOP最主要的变化就在琴桥,这款琴桥是由GIBSON 总裁Ted McCarty亲自设计的,新琴桥使乐手能更方便的调节琴桥。 GOLDTOP 1956 Carved maple top(枫木贴面) Solid,non_weight relieved mahogany back(桃花心木琴体) Nickel hardware(金属配件) ABR-1 bridge,lightweight aluminum stopbar tailpiece(琴桥) Early 50s rounded neck profile(琴颈) Vintage tulip turners(卷弦器) P-90 sigle coil pickups(拾音器) 1956年生产的LES PAUL GOLDTOP比1954年生产的GOLDTOP最主要的变化也在琴桥,新琴桥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GIBSON Tune-o-Matic琴桥,1956 GOLDTOP可以说是GOLDTOP的经典之做,EPIPHONE也以这款琴的模型生产了EPIP ‘56 GOLDTOP。 GOLDTOP 1957 Carved maple top(枫木贴面) Solid,non_weight relieved mahogany back(桃花心木琴体) Nickel hardware(金属配件) ABR-1 bridge,lightweight aluminum stopbar tailpiece(琴桥) Early 50s rounded neck profile(琴颈) Vintage tulip turners(卷弦器) Burstbucker1(R)、Burstbucker2(T)(拾音器) 1957年生产的LES PAUL GOLDTOP比1956年生产的GOLDTOP最主要的变化在拾音器上 GIBSON首次将自己研制的“PATENT APPLIED FOR”humbucking 拾音器用在了LES PAUL上,新拾音器的使用使得LES PAUL GOLDTOP的音色更加有力,配合ABR-1琴桥,在琴体共振和延音都有增强。 为了能增加LES PAUL的卖点,GIBSON开始生产一些比较高档的LES PAUL,1954年GIBSON生产了LES PAUL CUSTOM,起初GIBSON把这系列叫做LES PAUL DELUXE,其中就有我们现在所熟悉的黑美人(BLACK BEAUTY)系列。 1954 BLACK BEAUTY Carved mahogany top(桃花心木贴面) Solid,non_weight relieved mahogany back(桃花心木琴体) GOLD hardware(金属配件) ABR-1 bridge,lightweight aluminum stopbar tailpiece(琴桥) Early 50s rounded neck profile(琴颈) Kidney bean turners(卷弦器) alnico V(R)、P-90 sigle coil(T) pickups(拾音器) 1954年生产的CUSTOM(BLACK BEAUTY)最主要的特点有:贴面用桃花心木而不像GOLDTOP用枫木,这样就使得 BLACK BEAUTY的音色没有GOLDTOP那么亮,指板使用黑檀,而且在琴头的LOGO上,CUSTOM用的是菱形的镶贝,而普通LES PAUL款式在琴头上是“LES PAUL”的背书签名,卷弦器也没有使用GIBSON经典的绿色郁金香,而是使用了金属的腰果型卷弦器。 1957 BLACK BEAUTY Carved mahogany top(桃花心木贴面) Solid,non_weight relieved mahogany back(桃花心木琴体) GOLD hardware(金属配件) ABR-1 bridge,lightweight aluminum stopbar tailpiece(琴桥) Early 50s rounded neck profile(琴颈) Kidney bean turners(卷弦器) Burstbucker1(R、M)、Burstbucker2(T)pickups(拾音器) 1957年生产的BLACK BEAUTY可以选配3组拾音器,这个款式也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EPIP也根据这个款式推出了EPIPHONE BLACK BEAUTY。 GIBSON GOLDTOP虽然在当今看来是经典的款式,但是在50年代,其销量并不好,整整50年代,GIBSON的能工巧匠不停的对LES PAUL款式进行革新。50年代后期,GIBSON开始放弃GOLDTOP的GOLD FINISH,开始使用SUNBURST FINISH,并且在琴体帖面上使用更加漂亮的枫木。GIBSON把改版后的LES PAUL命名为LES PAUL STANDARD,他们希望LES PAUL STANDARD能给GIBSON带来好的市场,从1958到1960,LP STANDARD三次改版。 1958 LP STANDARD Carved plain maple top(枫木贴面) Solid,non_weight relieved mahogany back(桃花心木琴体) Nickel hardware(金属配件) ABR-1 bridge,lightweight aluminum stopbar tailpiece(琴桥) Early 50s rounded neck profile(琴颈) Vintage tulip turners(卷弦器) Burstbucker1(R)、Burstbucker2(T)(拾音器) 1958 LP STANDARD和1957 LP GOLDTOP比较起来最大的区别就在贴面的级别和喷漆工艺,这种工艺也是现在我们最喜欢的GIBSON样式。 1959 LP STANDARD Carved plain maple top(枫木贴面) Solid,non_weight relieved mahogany back(桃花心木琴体) Nickel hardware(金属配件) ABR-1 bridge,lightweight aluminum stopbar tailpiece(琴桥) 1959 rounded neck profile(琴颈) Holly tulip turners(卷弦器) Burstbucker1(R)、Burstbucker2(T)(拾音器) 1959年生产的LP STANDARD比1958 LP STANDARD最主要的变化在品丝上,1959年,GIBSON开始使用宽品丝“JUMBO”,这种宽品丝一开始并没有取得什么好的效果,直到60年代后期,一些BLUES吉他手像ERIC CLAPTON等从这种款式的品丝上得到了更加温暖饱满的音色,从此1959 LP STANDARD开始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所喜好。在卷弦器上1959款也从Vintage tulip turners改为Holly tulip turners,琴颈也进行了一些调整。 1960 LP STANDARD Carved figured maple top(枫木贴面) Solid,non_weight relieved mahogany back(桃花心木琴体) Nickel hardware(金属配件) ABR-1 bridge,lightweight aluminum stopbar tailpiece(琴桥) 1960 slim taper neck profile(琴颈) Holly tulip turners(卷弦器) Burstbucker1(R)、Burstbucker2(T)(拾音器) 1960年生产的LP STANDARD较1959的款式最主要的区别在琴颈上,使用了比较窄薄的SLIM TAPER琴颈,在琴体的贴面上也选用了更加华丽的枫木。 但是不论GIBSON怎么在LES PAUL上下工夫,昂贵的LES PAUL销量一直不好,GIBSON自己便研制出了一个新的款式,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SG(SOLID GUITAR),SG在制作成本上,比LES PAUL大大的降低,而且独特的高把位设计更受到市场的欢迎,在1962年到1968年LES PAUL款式停产的几年里,SG一直是GIBSON实心电吉他的主打产品。 Solid mahogany body(桃花心木琴体) Nickel hardware(金属配件) ABR-1 bridge,lightweight aluminum stopbar tailpiece(琴桥) 1960 slim taper neck profile(琴颈) vintage tulip turners(卷弦器) GIBSON HUM (拾音器,不同时期用的不一样) 可以说SG又是GIBSON主席Ted McCarty的经典之作,预感到LES PAUL的成本和笨重的体型将对GIBSON的发展很不利,而SG却能克服上面这些不足,加上后来SG款式里面的签名型号,至今SG都是销量很好的款式。 虽然1962年LES PAUL停产了,但是GIBSON并没有放弃LES PAUL,1968年,GIBSON 再次推出LES PAUL CUSTOM,精选的木料,精美的工艺,对GIBSON来说,LES PAUL CUSTOM强调的就是一种艺术的品味。 1968 LP CUSTOM FIGURED TOP highly figured maple top(枫木贴面) Solid mahogany back(桃花心木琴体) gold hardware(金属配件) ABR-1 bridge,lightweight aluminum stopbar tailpiece(琴桥) kidney bean turners(卷弦器) 57 classic humbucking pickup(拾音器) 1968年生产的LP CUSTOM 在用料上可是下足了工夫,HIGHLY FIGURED MAPLE TOP,值得注意的是1968后生产的LP CUSTOM贴面开始使用枫木,而我们前面说到的1954 LP CUSTOM(BLACK BEAUTY)使用的是桃花心木的贴面,所以从音色上来看,1968年后生产的CUSTOM音色比较明亮。 LP CUSTOM Carved maple top(枫木贴面) solid mahogany back(桃花心木琴体) gold hardware(金属配件) ABR-1 bridge,lightweight aluminum stopbar tailpiece(琴桥) rounded neck profile(琴颈) metal tulip turners(卷弦器) 490(R)、498(T)(拾音器) 这款LP CUSTOM的标准型号长的虽然和黑美人(使用双拾音器)很像,但是他们风格特点却大不相同。EPIPHONE也以这款琴的样式推出了EPIP LES PAUL CUSTOM,对于EPIP的这款,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说到GIBSON的实心体电吉他,就不能不说到KORINA EXPLORER、FLYING V、FIREBird这么几个款式,这些个性十足的款式在当时也引领了时代的潮流,在GIBSON和FENDER市场竞争中,这些经典的款式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的GIBSON实心体电吉他款式更多,包括众多的签名款和CUSTOM款,但是我想上世纪50年代出现的这些GIBSON吉他是应该被我们所铭记的,当然了还有两个人我们不能忘记:LES PAUL和Ted McCarty (Drum) 架子鼓是爵士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无音高打击乐器,它通常由一个脚踏的低音大鼓(Bass Drum,又称“底鼓”)、一个军鼓、二个以上嗵嗵鼓(Tom-Tom Drum)、一个或两个吊镲(Ride Cymbal)和一个带踏板的踩镲(Hi-Hat)等部分组成。鼓手用鼓锤击打各部件使其发声。爵士乐中常用的鼓锤有两种,一种是木制的鼓棒,另外一种是由钢丝制成的钢丝刷。 在乐队中鼓手掌握着乐曲的速度和节奏等重要环节,尤其是在爵士乐中,鼓手特别需要与其他乐手保持良好的合作状态,比如"切奏"时鼓手的干净利落就在其中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另外在爵士乐中,鼓音色的控制、力度的控制以及速度的控制都是体现鼓手技巧的重要因素。 爵士鼓(JAZZDRUMS)起源于美国。它是一套以鼓为主的组合性打击乐器。由一人演奏始时专为爵士乐伴奏。 “爵士”二字,并非指英国皇室的勋位,而是一名早期美国黑人乐手的名字,全名为爵士波·布朗。早期的爵士乐是美国下层黑人们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当这位著名的黑人乐手演奏时,人们常常兴奋的高呼“爵士,再来一个!”。后来,这种音乐就因这位黑人歌手而得名.习惯上称做“爵士乐”了。 爵土鼓从外观上看去就像一排架子上挂着很多鼓,鼓手演奏起来十分神气、显眼,抑扬顿挫的立体鼓点铿锵动听。在我国,人们就按它的外型而习惯叫它“架子鼓”,鼓手的演奏俗称“打架子鼓”。 最初期的爵上鼓非常简单,只有大军鼓、小鼓和军镲。人们把大军鼓立放在地上,架起小鼓,用脚把大鼓踢响,再把一根棍子插在地上,挂上一片军镲。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结束,能歌善舞的黑人从解散的军队那里获得不少乐器。如大小军鼓、钹镲等,(这些乐器几乎成了后来爵士乐中的主要乐器)天才的黑人把各类鼓镲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就成了爵士鼓的雏型。他们把大军鼓安上支架放在地上,配置一个能鼓动鼓面的踏板。再把小鼓和军镲分挂在大鼓的两边。这样,一个人就能同时操纵多件打击乐器。后来通过发展、改良,慢慢就演化成了现代的爵士鼓。随着爵士乐的不断发展。鼓手的技术也不断提高,简陋的装置再不能适应乐队和鼓手的需要,于是就在打击乐组合中逐渐加入了几个去掉响弦的小鼓,打起来嗵嗵嗵嗵,与大鼓、小鼓交相呼应十分动听,后来就以它们发出的声音命名为“嗵嗵”(TOM—TOM)。我国的习惯叫法为“嗵嗵鼓”,因为嗵嗵鼓的型制很像水捅,有的也叫它“桶鼓”。随着爵士乐的发展,能够连动的踩镲也加了进来。直至发展到型制健全、操纵方便、具有两面大鼓、七八面嗵鼓、八九面吊镲的世界性打击乐器了。 二十世纪中期,摇滚乐(Rock)在美国风靡起来,旋即在世界掀起强劲的旋风,由于爵士鼓变化多端的节奏和鼓手高超的演奏技艺,迅即成为摇滚乐中不可缺少的组合型打击乐器了。摇滚乐以它强烈金属的音响和丰富多变的节奏,使人产生音的摇晃滚动感觉,特别招致青年人的垂青。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娱性的音乐开始有所要求。摇滚乐、通俗歌曲逐渐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爵士鼓亦属热门乐器,尤其受到青少年朋友的欢迎。 架子鼓形成于本世纪40年代,它包含着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音色的手击乐器和脚击乐器。手击乐器有小鼓、嗵鼓、吊钗等,脚击乐器有大鼓、踩钗。在此基础上,根据演奏的需要、可随时增减附加打击乐器。架子鼓是用以演奏摇滚、扭摆及爵士音乐的打击乐器,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形成一套固定的节奏类型,如迪斯克、伦巴、探戈、桑巴、恰恰、波菜罗等节奏。这些节奏型气纷强烈、节奏鲜明,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架子鼓的组成架子鼓由低音大鼓、踩镲、小军鼓、桶子鼓(3-7个)、吊镲(2-4面)所组成。 低音大鼓:用右脚自然平放在踏板上,敲击时脚腕和脚掌松弛自然,脚随踏板上下运动,脚掌不要抬的过高,除连续演奏重音外,脚跟不要离开踏板。 踩镲:用左脚,预备演奏时提起左脚跟,开始演奏时脚跟下脚掌上,脚掌下脚跟上,脚跟脚掌运动必须自然跟随踏不板,可抬的过高或动作缓慢。 小鼓:一般左右手都可以直扣腕式(手心向下)进行演奏。 手镲:用右手,在踩镲上采用直扣式敲击各种节奏。 吊镲:用右手,是代替手镲演奏各种节奏,采用直腕式或直扣式,一般有槌头敲镲面,在演奏重音渲染强烈气氛时,用槌杆敲击镲的边沿处。大鼓(BD)小鼓(SD)低嗵鼓(FT)耳鼓(TT)踩钗(HH)大中立钗(CC)。架子鼓的记谱 架子鼓的记谱用五线谱的低音谱表,即F谱表,低音大鼓在第一间,小鼓在第三间,耳鼓Ⅰ在第四间,耳鼓Ⅱ在第四线,大嗵鼓在第二间,大立钗分别记在上加一间,踩钗写在下加一间。 架子鼓并无固定的音高,一般由演奏者根据乐曲的需要去调定选择。演奏基本方法(1)小鼓击奏法: 小鼓也称军鼓,是西洋无调打击乐器中最主要的一件乐器,是架子鼓中的一件。小鼓的演奏姿势,也是架子鼓的演奏姿势。在架子鼓演奏中,因脚需同时踩大鼓和踩钗,所以采用坐姿演奏。演奏时要姿势端正,胸、肩、大臂等上身肢体自然放松。击奏时,双臂向上自然弯曲置于鼓面上,双手握槌,右手拇指第二关节和食指二三关节握鼓槌柄部,拇指与食指第三关节自然并拢,中指、无名指、小指掌心弯曲,与槌柄保持一定的间隙以控制鼓槌。左手掌心向内侧,拇指食指虎口处夹持鼓槌柄部,用无名指第三关节托住鼓槌底部。其它手指向掌心方向自然变曲成握球状。 掌握了正确的持槌姿势,还要有正确的击奏方法。在训练中一定切记击奏二字,也就是说要弹击。鼓槌击打在鼓面后,须立即恢复击鼓时的预备动作。击鼓动作要完成于瞬间,而且有弹性和充分的共振,要奏得明亮、集中、结实、有力度,奏出丰满的音响效果。初学者练习击奏时还应注意击奏位置,应击在小鼓的中心点三至五厘米处。此外,还有边击法、制音边击法、交替击奏法、滚奏等等。在练习时可先单手练,然后双手练,也可双手交替练习。(2)低音大鼓踏奏法: 低音大鼓用右脚踏击,在通常情况下,脚跟踩在踏板的后端,以踝关节为轴,用前脚掌踏击踏板而带动鼓槌击打鼓面。踏击时,大腿、小腿、脚部肌肉相应放松,槌头击鼓面后要立即返回,形成循环的踏击动作。在极强击奏时,可将脚悬起后用脚尖踏击踏板,使右腿全部重量落在一个点上,从而加强踏击的力度,得到预想的效果。(3)踩钗踏奏法: 踩钗用左脚踏击,它的击奏要领是将脚跟踩在踏板的后端,以踝关节为轴,由脚前掌踏击踏板,当脚前掌击下后,不需要立即返回而需控制延音,造成封闭的音响效果,这也是与右脚大鼓不同之处。(4)嗵鼓击奏法: 嗵鼓击奏要领同小鼓,在换鼓击奏时,需用手腕带动小臂和大臂,自然地运动到其它各鼓的部位,形成自然协调的动作。 bass http://ke..com/view/5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