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目前石墨烯产品销量怎么样?

孔子适楚
六识
——原标题:2019年中国石墨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回归理性发展,应用场景广阔石墨烯行业回归理性发展从近乎热得发烫,到如今一片冷静,石墨烯产业只用了两三年的时间。“资本市场也在热炒石墨烯概念股,在2017年-2018年上半年,石墨烯概念股非常之火,而在各行各业,石墨烯概念炒作不绝于耳。”一位熟悉石墨烯行业的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各地兴建石墨烯产业园,前几年就连个别县级行政区也要建立石墨烯产业园,甚至会出现如果不做石墨烯,项目都无法成立的状况。”在上述人士看来,这种情况下,石墨烯的发展很有可能重蹈纳米材料的覆辙,在基础研究未跟上节奏的情况下,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化进程先行先试,小企业扎堆儿进入行业,当热度最终褪去,行业回归理性,难免会面临无人问津的境遇。7月4日,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义春表示:“目前国内石墨烯存在原始性创新缺乏的问题,尽管专利数量多,但多为从1到N,从0到1的突破仍然匮乏,另外政府科技专项投入不足,缺失长远的战略布局。而由于国内从事石墨烯生产的企业基本为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资金投入较为有限,且缺乏行业示范效应,因此在石墨烯行业头部企业引领和带头作用不足;另一方面国有大型企业也缺乏创新动力,存在‘等待摘桃子’的心理。”利好政策助推石墨烯产业做大做强2015年10月,《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要加大政策扶持、加强融资引导、完善标准规范体系等措施,以期推动石墨烯产业做大做强。在随后的几年间,中国的石墨烯产业园区以及石墨烯基地在各地开花,黑龙江、青岛、江苏、宁波、福建、四川等地纷纷出台石墨烯相关的专项政策,而冠以“石墨烯”之名的民用产品,如石墨烯面膜、石墨烯围巾等不断出现。但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从目前的产业应用层面看,石墨烯并未发展成“新材料之王”,而是长期处于“工业味精”的状态,即通过少量的添加增强主体材料的性能,并不能发挥主要的作用。大多数产品属于利用石墨烯与原有材料结合来提升产品性能,技术门槛较低,同质化严重。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辐射供暖供冷委员会电供暖专家组专家王安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比如说,我在炒菜的过程中添加了味精,总不能说自己炒了盘味精吧?”经济观察报获悉,目前行业的相关的规范也在制定中。以石墨烯产品的命名为例,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去年发布了《含有石墨烯材料的产品命名指南》的团体标准,规定了石墨烯材料相关新产品的命名方法。办法规定产品名称描述应以特征、用途相结合的命名方式,便于消费者辨识。同时,规定产品命名不应有夸大、虚假内容,不应使用“衍生特性或衍生用途”进行命名,如“石墨烯减肥腰带”“石墨烯理疗护具”等。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也正在牵头头部企业进行团体标准的制定。中国石墨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相关企业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石墨烯的行业集中度较低,基本上仍处于完全竞争的阶段,产业规模尚不及预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石墨烯行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2017年,中国石墨烯产业规模达到70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10倍还多,2018年中国石墨烯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0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0.48%,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排名前十的企业如青岛昊鑫、东旭光电、东莞鸿纳的收入合计为7.44亿,市场占有率仅为12.4%,2015-2018年中国石墨烯行业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从专利数量及年度分布角度来看,自2009年的209件起逐年攀升,至2017年达到13371件的峰值,而后回落至2018年的7432件。从区域上看,目前中国石墨烯产业主要分布在六大区域,即东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西部地区以及海西。从数量上来看,根据CGIA Research数据统计,2017年工商注册营业范围涉及石墨烯企业数量为4800余家。其中,实际从事石墨烯制备和应用的企业有900余家,65%为中小企业。其中,长三角地区以2362家的数量占据“半壁江山”,珠三角以829家的数量次之,占总体企业数的20%,随后则是京津冀地区,574家占总体数量的12%。全国各地已有30多家在建或已建的石墨烯研究院或产业基地。王安生认为,上述情况成为目前石墨烯概念的炒作甚嚣尘上的原因之一,且由于目前石墨烯在电采暖行业的应用更为广泛,因此乱象更为明显。“不少地区的政府招标文件明文规定招标石墨烯电热膜、石墨烯电热板,显然没有经过技术论证。”在煤改电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在招标文件上明确写出石墨烯电热膜、电热板,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了解,一些企业为了参与其中,只好“声称”自己的产品中添加了石墨烯;另一些初创企业对技术路径并不了解,但已经参与了这个行业,不得不继续下去。但实际上,目前低温辐射电热膜的产品标准正在修编过程中,石墨烯电热膜采暖的相关产品标准目前并未纳入其中,还在讨论的过程中。清洁能源替代近几年是很大的增量市场,相关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采暖行业为切入口,一方面是看中了市场规模;另一方面民用化程度高,替换率高,更方便进行石墨烯产品的市场化推进。相比于石墨烯电容器对于产品的性能稳定检测的时间更长。牛墨科技CEO杨悦仁表示:“根据观察,我们的施工工艺和宣传资料一旦印发就很容易被模仿,一般这些企业的存活时间在半年至一年,大部分是在2017年或者2018年成立,有些企业也会通过变更名称和营业范围的方式作掩饰,甚至有之前做食品设备的企业通过这种方式摇身一变进入石墨烯行业。”一般情况下,通过向上追溯就可以筛除掉一大部分资质欠缺的企业,另外由于无法保障售后,这些企业半年或一年时间就会更换一批,需要换盘经营。此外也可以通过其是否参与过较大的地产项目以及政府项目的合作从侧面考核这些公司的资质。发展回归理性 需求决定上述局面的形成与中国石墨烯产业的发展路径不无关系。据李义春总结,不同于国外以国家投入为主,大企业较多,瞄准高端领域布局的“自上而下”发展模式,国内石墨烯产业的发展主要由市场驱动,更为聚焦传统产业的提升。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由科研项目支持,资金投入则以民间为主,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较大。这样也决定了国内石墨烯产业的发展缺乏长期的投入周期以及相应的稳定性。新奥石墨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金来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第一个阶段是谁制备出了石墨烯就了不起,但现在更需要注意的是做出来之后,怎么去使用。”据了解,新奥目前从产业化应用的角度出发,正从具有有巨大市场规模的传统产业去找突破口。如煤矿管道、电子载带、地暖管等在国内具有转型升级的痛点,其规模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也十分可观。从较为通俗的角度来看,有人认为将金刚石“压扁”就是石墨烯,不过从其标准定义来看,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单原子厚度薄膜。但在石墨烯的应用层面,鲜有人用石墨烯的学术理论来进行应用,基本上将其统称为“石墨烯产品”。这就意味着在应用层面已经认识到了石墨烯的缺陷以及范围,基于此才能进行更为准确的定义。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规定,石墨烯按层数可分为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和多层石墨烯,石墨烯的性能随着层数的叠加而逐步递减,一般超出10层之后几乎丧失了性能优势。李金来告诉记者:“石墨烯材料的制备还是根据应用决定,比如说我们要做1-2层的,是为了做导电用,5层左右是为了导热用。那么从公司来讲,我们想还是要尽量低成本制备。”7月4日,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表示:“需要明确的是,石墨烯产品要区别石墨烯的科学定义,并应与石墨烯的应用相结合,要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才能确保产品更好地应用。到目前国内外从应用角度而言,只将石墨烯的性能发挥到了5%-10%,如果能发挥至50%,将带来更大的进步,现阶段石墨烯是在复合化时代最为主流的技术,主要以石墨烯粉体为主,能够跟很多材料相结合,因此石墨烯成为了平台性技术,即为一般供应技术,技术突破后即可在平台上根据应用场景生成不同的应用。”石墨烯产业的发展正在回归理性。据了解,现阶段石墨烯产品的应用场景主要聚焦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以及海洋工程等方面,以石墨烯铝合金电缆为例,石墨烯铝导线可以降低输电损耗5%以上,该项成果已经通过工信部组织的成果鉴定。业内分析认为,未来在高端应用方面,随着石墨烯薄膜器件技术成熟,石墨烯多晶薄膜将被应用于电子信息与生物医药领域,更进一步地,石墨烯单晶薄膜则将用于高性能计算以及人工智能领域。

石墨烯被制备前的科研背景是怎样的?Geim当时是为什么想得到石墨烯

吉冈
夺国宝
 1 先导产业初打造  据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卢红斌介绍,根据诺贝尔奖获得者Geim和Novoselov的定义,石墨烯是指“具有蜂窝晶格结构的、单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碳膜”。然而,学术上有许多研究涉及多层堆积的石墨烯片层,因此,现在人们往往将其分为“单层石墨烯”和“少层石墨烯”(小于10层)”,而10层以上的人们通常称之为“石墨微片”。这应该是目前石墨烯国家标准中最终确定的定义,也是目前学术界广泛接受的观点。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沈万慈介绍,继2004年之后石墨烯在全世界都热了起来,后来在国际会议上确定,1~10层公认为是石墨烯,超过10层以上的叫纳米石墨片。现在网络上也有叫类石墨烯产品或是多层石墨烯,其中类石墨烯接近石墨烯,但不是石墨烯,多层石墨烯叫法也是错误的。真正充分表现石墨烯高强度、透光、导电性等特点,是越薄越明显,尤其是单层最明显。例如从透光率来说,5层以上基本不透光。  沈万慈还介绍,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基本有两类:一类是以氧化还原技术为代表的剥离方法;另一种是气相化学合成,也就是CVD方法。这两类产品不一样,用途也不一样。而目前用天然石墨等制备石墨烯,最多采用的是氧化还原法,用强氧化剂处理石墨成为氧化石墨,然后使之剥离分散成为氧化石墨烯,再经还原以后才是石墨烯。氧化还原法制备的是石墨烯粉体和浆料等,通常计量单位为克、千克、吨等。采用CVD方法制备的是石墨烯膜,成本较高,但其利用价值也高。这类产品的计量单位是平方米。真正能够发挥石墨烯性能的,特别是在电子产品上有应用前途的是石墨烯膜,比如触摸屏等都是由石墨烯膜制成。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墨烯行业深度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已申请了2200多项石墨烯专利技术,占世界石墨烯专利总数量的1/3。实际上,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各地政府已经瞄准石墨烯这一新材料,并相继成立了一系列石墨烯产业化基地,包括宁波石墨烯产业园、常州江南石墨烯研究院、无锡石墨烯产业化示范区、青岛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和重庆石墨烯产业园。此外,多个省份如安徽、黑龙江、湖南等也已开始着手筹划石墨烯产业发展规划。  经过几年的前期准备,我国已将石墨烯列入“十三五”重点发展的基础新材料,一系列相关政策也于近期出台。其中,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于2015年11月30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提出,把石墨烯产业打造成先导产业,到2018年,石墨烯材料制备、应用开发、终端应用等关键环节良性互动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基本完善,开发出百余项实用技术和样品,推动一批产业示范项目,实现石墨烯材料稳定生产以及在部分工业产品和民生消费品上的产业化应用。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石墨烯产业体系,实现石墨烯材料标准化、系列化和低成本化,建立若干具有石墨烯特色的创新平台,掌握一批核心应用技术,在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石墨烯企业,建成以石墨烯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可以预见,我国的石墨烯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可望取得快速发展,并拉动包括新能源、新材料以及交通运输、电力等诸多产业的发展。  如何让石墨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是许多业内人士的目标,也是正在寻找和研究的方向。面对几近疯狂的炒作和急功近利的现象,在质疑石墨烯产业化之路到底有多长之时,业内专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就产业发展,沈万慈认为,所谓先导产业,就是石墨烯作为最基础的新材料,带动下游产业应用,形成产业链。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踏踏实实做好石墨烯应用研发工作,就是终端产品的研发。生产出终端产品,市场认可,有一定的需求量,哪怕一年几百吨,也能形成一个产业链。他分析,前几年在制备方法上做了很多研究,现在氧化还原方法已经比较成熟,CVD制备石墨烯膜也达到一定的规模。但现在终端产品基本上都是样品,比如触摸屏、超级电容器、导电剂、海水净化膜等,不是最终产品,没有形成批量生产。一个材料如果没有应用市场,不可能形成产业。所以,要特别加强技术研发,真正开发出终端产品并被市场认可。  沈万慈指出,石墨烯应用的最重要领域是电子技术,在微电子技术向纳电子技术的转型中,石墨烯材料会起到主要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国内相对较少,需要加强。  刘荣华则认为,应该从国家层面统筹或规划石墨烯产业的发展,每个地方应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避免产能过剩。地方政府也可以整合当地科研机构资源,对接或服务这些石墨烯企业。此外,政府还应出台相关政策来支持石墨烯产业发展。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总院高级工程师刘冠伟认为,氧化石墨烯以及石墨烯类物质从性能上来说不算太出众,想要制备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比较困难。制备高性能的石墨烯材料,开发真正的高端用途,可能更为符合国家希望依靠石墨烯实现做大做强中国工业,实现产业升级的期望。  针对石墨烯产业的发展,袁国辉也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制定国家石墨烯产业化发展战略和规划。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搭建好若干产学研研发平台或产业园区,有针对性的重点布局,重点攻关,避免重复投入和低水平重复性研究。一方面,要加强真正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另一方面,高度重视面向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和工程化研究。二是在有发展条件和研发基础的地区,建立若干石墨烯工程技术中心,面向市场,重点研发各具特色的石墨烯产业化技术及产品,并进行推广。三是鼓励石墨烯材料及相关产品的应用技术研发和商业化生产,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具有研发和市场能力的企业做强做大,要扶植起若干具有全局性作用的龙头企业。四是鼓励具有一定规模、具备发展潜力的石墨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利用市场的力量规范石墨烯产业的发展。  同时,袁国辉还对黑龙江省发展石墨烯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是在全省一盘棋的思想下,规划以哈尔滨为中心,建立石墨烯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研发,产业技术孵化基地,以鸡西、鹤岗为两翼,建立石墨烯及高端石墨新材料生产基地;二是以哈尔滨万鑫石墨谷产业园为载体,在哈尔滨市建立石墨烯产业研发及应用研究平台,建设企业化运作、开放式的石墨烯研发、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三是省政府应给予石墨烯产业非常规、高强度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给予石墨烯产业园区定向支持,同时搭建融资平台优先支持石墨烯产业;四是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天然石墨制备粉体石墨烯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和薄膜石墨烯制备关键技术研究,支持石墨烯产品开发及应用技术研究;五是以黑龙江省石墨类新能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贝特瑞—哈工大联合实验室为基础,建设和申报国家级石墨新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六是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参与相关石墨烯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促进黑龙江省石墨烯产业标准化建设。  2 概念炒作帮倒忙  虽然三部委的《意见》出台时间不久,但石墨烯这一概念却早已深入人心。国内外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了石墨烯电池、手机屏等相关产品,一些企业纷纷把发展导向引向石墨烯。几年时间里,石墨烯就已在国内以迅猛之势发展起来,不觉让人们惊奇石墨烯产业发展速度之快、产品性能之好。但是在这些“光环”和惊奇的背后,一些业内专家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目前石墨烯产业的这种“红火”现象并不正常,而且石墨烯产业目前来说是先导产业,还没真正形成自己的产业,发展背后还存在着一定困难和问题。  首先,炒作、急功近利现象明显。现在只要随意在互联网上搜索石墨烯,就会有大篇幅有关石墨烯、石墨烯电池的报道扑面而来。沈万慈认为,现在对石墨烯炒作得太厉害,有些东西不太真实。现在石墨烯产业确实正在发展,而且发展势头非常好,将来也会形成一个很大的产业。但是现在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从产业发展情况看,目前制备石墨烯的技术基本具备,正在实现产业化,如宁波墨烯、常州第六元素公司等,建了每年百吨级生产线。不过真正的产量很有限,卖出去的产品更少,大多是送出去做实验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教授袁国辉也认为,目前,国内的石墨烯研究存在太多急功近利的行为,也存在太多的炒作嫌疑。比如,我们经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与石墨烯有关的研究进展和某种石墨烯产品的问世,但实际进展、产业化研发和市场情况并不乐观。在石墨烯产品的产业化技术发展上,存在一哄而上、炒作痕迹明显的现象。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业内人士分析称,一是石墨烯概念炒得太火,某些新闻媒体对石墨烯应用的报道存在偏差或夸大,缺乏客观性,导致相关部门或企业对于石墨烯的认识存在误区,造成一种好像很简单,“短平快”一夜暴富的氛围。二是有个别企业想通过“引入”石墨烯,从而得到国家和政府的资金支持等。  沈万慈认为,不同于其他新材料产业,石墨烯是一个高速发展的领域,但同时也是处于成长过程中的新领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立竿见影看到效益。而这种一哄而上的现象,造成的最大危害则是上一大批低端同质的项目,实际上技术、人才、资金都不靠谱,最终造成浪费,给石墨烯产业健康发展帮倒忙。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石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荣华也指出,目前全国有多个地方在规划石墨烯生产基地,功能性都差不多,未来会出现同质化竞争,最终导致价格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此外,目前大部分石墨烯企业经济实力很弱,基本都是科研院校的研究人员出来创业。而石墨烯产业是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这些企业持续投入研发,若没有外来资本介入,这些石墨烯企业最终会退出该行业。  其次,产业化制备技术还需要经受市场考验。沈万慈指出,没有长时间批量生产的生产线都是不稳定的,如果有市场连续生产都会有问题。所有产业都是这样,第一批样品出来以后,在运行过程中都会不断地出现问题,不断改进,最后才能形成成熟的技术及设备。  卢红斌认为,多数企业采用的规模化制备技术需进一步完善,这体现在多个方面,如产品质量、环保压力、工艺过程优化和批次稳定性以及下游创新性应用的开发与推广。虽然石墨烯产业链初步形成,但盈利能力不足,这往往和技术革新进步以及企业运营模式密切相关,研发投入普遍不足。  再次,目前石墨烯生产企业多是小企业,且融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快速发展。资本介入现阶段仍存疑虑,观望中居多。“从产业技术研发的企业看,国外长期系统性石墨烯研究的大多是具有雄厚实力的大企业,或者是在政府支持下进行的系统性研发,如三星、LG、IBM等国际大公司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石墨烯进行长期的系统研究。欧盟更是投入巨资,将石墨烯研究列入未来新兴旗舰技术项目,并设立专项研发计划,该计划将在未来10年内获得10亿欧元的经费。而国内多是小作坊式的企业,真正有雄厚科研实力的大型上市公司的直接参与还较少,缺乏龙头企业的引导以及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基础来支撑。”袁国辉这样表示。  因此,石墨烯产业化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沈万慈认为,去年年末出台的《意见》中指出把石墨烯打造成先导产业,但还没有形成产业。当前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时期,并没有走向产业化,短期内成支柱产业还不太可能。  卢红斌也分析称,石墨烯制备技术虽已成熟,但是在石墨烯陆续投放市场时,还会经受市场的考验;针对下游应用领域,科研人员还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技术,针对每一个应用领域的要求,优化每一个石墨烯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但这个过程不是短暂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若干年的积累。

2018年IDC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河广
隰桑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平家宏2018年IDC行业专题研究报告投资摘要随着云计算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云计算上游互联网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热情逐渐提高,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行业作为云计算基础设施中一个重要的细分领域,备受投资者关注。我们发现很多投资者对IDC行业的商业模式、行业壁垒、发展趋势非常关心,因此我们将在本篇报告中重点分享一下我们对这三个问题的看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个思路,有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关键结论:第一,IDC行业商业模式很简单,服务商通过为互联网、云计算等客户提供存放服务器的空间、宽带接入、代维代管及其他增值服务,以获取空间租赁费和增值服务费。当前主流的运营模式有三种,各有优劣,不同模式决定了其不同的盈利能力、议价能力、资产轻重等。第二,市场大多数人认为IDC行业壁垒低,建一些房子,买一些机电设备,便能开展经营。我们认为,IDC市场格局正发生微妙变化,行业需求不减,但监管趋严、集中度逐渐提高。IDC行业除了牌照、资金等基本要求之外,的是运维经验、用户口碑、需求响应等软实力的较量,而并非彼此在技术上有多大差距。第三,国内第三方IDC行业正处于百舸争流的快速成长期,呈现厂商众多、区域集中、规模普遍较小等特点。我们从产业发展规律、规模经济效应及成熟市场现状来看,未来国内IDC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是必然趋势;从提供的服务内容来看,国内IDC服务商业务还比较单一,参考海外IDC巨头发展经

在哪里能找到各行业的分析研究报告

王有所成
比安卡
决策狗大数据平台采集互联网消费品行业的电商数据,社会化媒体数据,在后台数据挖掘、分析,通过在线平台展示给企业

浅谈石墨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论文开题报告

黑海盗
你是什么专业的

用pest分析法分析石墨烯行业的发展

交谊舞
德格希
石墨烯兼具柔性、透明等特性,是新型柔性电池、柔性显示屏,太阳能电池等的理想材料。石墨烯晶体管已展示出其优点和良好性能,每秒能执行1550亿个循环操作,比之前的试验用晶体管快50%。因此,石墨烯可能最终会替代硅。总之,石墨烯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光学以及强度等性能,在新能源、大健康产业、航空航天等领域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获得系列政策的大力扶持,已成为“十三五”新材料的发展重点。《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求加快新材料发展,做好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石墨烯作为21世纪“材料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必将为新时代下我国科技创新指明前行的方向,成为中国制造最有力的着力点之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石墨烯诞生至今十几年了,到底什么时候石墨烯应用才能普及开来?

大毁灭
存形穷生
石墨烯电池与普通电池相比,不仅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而且抗低温性能优异,堪称划时代的创造。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新能源电池行业分析报告》中提到,石墨烯电池被誉为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池,其工作温度范围约在-40~120℃,可以说完全不受天气温度的影响。石墨烯时代,还需等待说了这么多,也许你不禁要问,石墨烯诞生至今十几年了,到底什么时候石墨烯应用才能普及开来?其实在2012年,因石墨烯材料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和他的同事就曾经在《自然》上发表文章讨论石墨烯的未来。他认为,作为一种材料,石墨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虽然将来它也许能发挥重大作用,但是目前仍需克服批量化生产以及大尺寸制造等难题。另外,考虑到产业更新的巨大成本,让石墨烯电池完全取代现有的锂电池等设备还需谨慎。

哪里能买到最新的行业研究报告

千寻
肖前
前瞻产业研究院以10多年来积累的海量数据和专业研究为基础,依托全国统计机构和各行业协会提供的专业数据,用专业严谨的研究态度、前瞻的眼光,持续关注细分产业市场的成长和发展。致力于全面跟踪和深入研究中国细分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企业与政府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专业、权威、准确、客观的数据报告和建设性意见。作为较早地一批一并获得中国市场调查业协会、中国市场研究协会、中国竞争情报协会会员资格的调查机构,66个细分行业研究小组,研究范围基本覆盖了所有行业。在获得国家统计局颁发的接受国际研究服务项目的资格认证之后,前瞻产业研究院更是将触角延伸至全球。至今,已经为超过6.8万根植于大中华市场的杰出本土企业和国际化企业提供专业调查咨询服务。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那个行业的研究报告好做??

大盗乃止
商頌
具体你可以参考一些做这方面研究报告的公司网站,看看他们的文档,例如 中国行业信息研究网,中国信息网,中国投资网等传统行业相对好做点吧。如食品,服装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