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号
以下内容希望能帮助你!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财政学科简介一、学科发展渊源:财政学科是广东商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创建于1987年,是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广东省税务系统的直接支持下建立起来的。1996年,《财政学》、《中国税制》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1998年开始,与财政部科研所联合举办在职人员研究生班; 2004年起,与我校国民经济学专业联合培养财税理论与政策方向研究生;2006年,获得财政学专业硕士授权点;2006年,财政学专业获得广东省名牌专业。 二、学术队伍:目前,本学科共有师资23人,其中教授7人,占学科师资队伍的30.4%;副教授8人,占学科师资队伍的34.8%;讲师和助教8人,占学科师资队伍的34.8%。博士和在读博士10人,占学科师资队伍的43.5%;硕士以上17人,占学科师资队伍的73.9%。平均年龄39岁。聘请客座教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 三、学科条件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校的经济与管理实验示范中心,可供财政学科享用。同时,本学科拥有专业实验室,配备专职实验教师2人,实验软件价值20余万元;学科图书资料2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40余种。此外,学校计算机信息网络已进入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并与Interent联网,共享国际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名列广东高校先进行列,图书馆电子图书30万册,为财政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四、学科方向:在本学科建设过程中,根据传统优势与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税收理论与政策”、“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和“财税管理信息化”三个主攻研究方向。在现有研究方向的基础上,确立了泛珠三角地区财税协调机制研究、港澳台财税政策与管理比较研究和财税电子应用技术等特色性和前沿性的潜在研究方向。 五、学术成果:2004年以来,财政学科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35.4%为核心期刊论文。获得科研奖励近20余项;承担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2项,省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1项,财政部协作课题4项,广州市政府委托项目2项,其他项目10余项,资助经费60余万元。2002年以来出版著作13部,译著1部。 六、学术交流:2004年以来,参加学术会议30余人次;举办学术会议4次,举办学术报告10余场,其中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1场,其余均由博导所作;学科梯队中,有1人在国外访学,5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者,先后有国内高校30余人到本学科访问;学科成员学术兼职10余项。 七、社会服务:本学科立足广东,一是为财税实际部门提供技能培训服务、咨询服务、参加调研活动、能级考试等服务;二是紧密结合珠三角地区的财税工作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多相研究成果被相关部门采纳。如,2003年5月,于海峰教授《关于广东非典时期税收优惠政策》一文被广东省国税局采纳。于海峰教授、龙笔锋副教授等参与编写的《CEPA与税收》一书,受到粤港澳地区的普遍关注。2004年5月,吴厚德教授《实行农民"国民待遇"的对策、思路》一文为国务院参事室所采纳;吴厚德教授《广东金融业发展现状及建设金融强省的调研报告》一文为广东银监局、金融办采纳,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钟阳胜批示:“所提建议有重要参考价值。” 八、社会地位:本学科担任政府参事和社会学术团体职务的有:广东省政府参事1人,中国财政基础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1人,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理事1人,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1人,广东省财政学会副会长1人,广东省财政学会常务理事1人,广东省财政学会理事3人,广东省税务学会副会长1人,广东省税务学会理事2人,广东省地方税收研究会理事2人,广东省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2人,广州财政管理学会副会长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