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梯间
纪他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张祥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1项目概况11.2项目背景及项目的必要性21.2.1项目背景21.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3项目研究结论3第二章项目产品市场分析72.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72.2矿产品需求预测7第三章项目资源条件评价93.1矿区总体概况93.1.1矿区位置93.1.2矿区自然条件93.2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特征123.2.1矿区地质123.2.2矿床特征133.2.3矿体(层)特征143.2.4矿石质量143.2.5矿体(层)围岩143.3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143.3.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14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164.1项目建设规模164.2项目建设内容16第五章主要建设方案175.1技术方案综述175.1.1开采方案175.2矿床开采方案185.2.1露天开采境界185.2.2矿山开采195.2.3生产能力验证205.3主要设备方案265.4土建工程方案27第六章原材料、能源及燃料供应296.1原料供应296.2能源供应296.2.1供水296.2.2供电296.2.3柴油供应29第7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307.1总图运输307.2公用辅助工程30第8章环境影响评价328.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328.2矿山地质环境预测328.3环保措施328.4水土保持34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369.1编制依据3611.11.21.2.24随着国家中、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国

建材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萧衍
故曰
一、队伍基本情况(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以下简称建材地勘中心)共有30个单位。除建材地勘中心机关外,下辖29个单位,其中:勘查单位26个、地质研究所1个、地质制印所1个、云南昆明职工中专校1个。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队伍规模10588人,其中:在职职工5351人,离退休职工5237人。三个产业的从业人员分别为:地质勘查3290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721人,中级技术人员954人),工程勘察与施工1036人,矿产开发176人,其他产业849人。2006年度劳动者报酬为9458.38万元,比2005年增长11%。2006年度离退休人员中央财政拨款为6959万元,比2005年增长6.8%;实际支出费用为8218.07万元,比2005年增长7.6%。建材地勘中心是一支专门从事建材非金属矿资源勘查和开发的地质队伍。现有在职职工5351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69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21人,中级专业人员954人。改革开放以来,建材地勘中心和下属地勘单位又陆续组建了26个勘察院(处),18个基础工程施工单位,其中一级施工企业2个,甲级工程勘察企业20个,甲级测量企业4个。基本形成了地质勘查,工程勘察与施工和多种经营的产业结构。50多年来,广大建材地质工作者为我国建材——非金属矿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全国70%以上建筑材料工业原料矿山及主要非金属矿山是由建材地勘中心组织勘查完成的,其中80%的矿山已开采利用;积极开展对外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在亚洲、非洲、欧洲十余个国家承担过地质勘查、工程勘察等任务,工程质量均受到好评。自1988年全国矿产资源委员会开展报告奖评审以来,建材地勘中心先后获得地质勘查报告各类部局级奖200余项。改革开放以来,建材地勘中心围绕资源地质等工作的需要开展科研项目,获得一系列成果和奖励,推动了系统的技术进步和科学研究。对数十种非金属矿产进行系统的资源形势分析(包括硅灰石、石灰岩、石膏、高岭土、石棉、宝玉石、玻璃硅质原料、石墨、纤维状海泡石、绢英岩、杂卤石、霞石正长岩、蓝晶石族矿物、饰面石材、水镁石、粘土等),出版了专著或图集,完成了非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中国非金属矿床成矿地质图、建材非金属矿地质工作指南等的编制。首先找到和勘查的矿种达十多个(如在四川首先发现并评价杂卤石矿床,在东北突破性地找到了石膏,在广西龙胜找到了滑石矿床,在湖北首先找到并勘查硅灰石矿床等等),并在运用地球物化探手段(如物探在石墨、石膏勘查中的应用、无线电波探测岩溶、深穿透地球化学在石膏勘查中的应用等)、遥感技术(如在石材评价、矿产勘查)、GPS、计算机技术方面取得相应进展。近几年来建材地勘中心加强了地质技术设备的投入,中心拥有化验测试、航测、遥感等配套的现代化设备,各总队配套有钻探、测绘、测试等系列设备,几个大区所在总队配置有从事物探工作相应的设备。各总队现已配置了GPS接收机、全站仪、绘图设备和MAPGIS软件等现代化软硬件设施。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勘查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较大地提升。(二)本地区、本系统具有地质勘查资质单位情况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建材地勘中心勘查单位现有各类资质249个。其中:地质勘查类资质161个;环境评价类资质4个;非煤矿山安全评价资质2个;地质灾害资质24个;测绘资质22个;工程勘察施工资质36个(勘察22个,施工类14个)。专业资质分布:区域地质调查(乙级16个);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乙级14个,丙级12个);固体矿产勘查勘查(甲级27个);液体矿产勘查(乙级3个,丙级8个);地球物理勘查(甲级1个,乙级4个,丙级11个);地球化学勘查(乙级1个,丙级8个);遥感地质勘查(乙级1个);勘查工程施工(甲级12个,乙级9个,丙级5个);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甲级1个,乙级16个,丙级10个);选冶加工(乙级2个);环境评价(甲级1个,乙级1个,丙级2个);非煤矿山安全评价(甲级1个,乙级1个);地质灾害(甲级6个,乙级10个,丙级8个);测绘(甲级4个,乙级15个,丙级3个);工程勘察(甲级20个,乙级2个);施工(一级2个,二级8个,三级4个)。二、国有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状况(一)基本经济情况截止到2006年底,建材地勘中心下属26个地勘单位完成总收入67284.9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其中:地勘业累计完成收入30343.5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工勘业完成收入27122.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1%;其他产业完成收入9646.7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总支出62522.0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7%。图1 产值和利润增幅对比截至2006年底,地勘单位总资产为109675.63万元(其中:生产性资产40807.78万元,专用仪器设备16106.23万元),比上年增长10.2%。负债总额为53768.73万元,比上年上升14.7%,资产负债率平均为52.8%。地勘单位由于历史、行业原因和经营特点,资产负债率一直相对较低。但辽宁、吉林、安徽、江西、河南、广东、四川、新疆等总队资产负债率较高,分别为67.1%、70.3%、61.3%、64.3%、75.6%、64.7%、69.6%、62.2%,应引起重视。表1 产值增幅对比表从以上统计数字反映出,实现创收的增长幅度比上年同期增长幅度略有减慢,签订合同、产值高于上年。目前,国家对一些产业的宏观调控,已经明显显现,对地勘单位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受这一因素影响,承接的地勘任务受到影响最大。国家对一些产业的宏观调控对矿山地质影响最大,对工勘影响较小。2006年的经营形势保持较好的态势,特别是创收的趋势,主要靠工勘业,工勘业合同、产值、创收增长幅度比上年同期均有较快增长。地勘业、其他产业规模所占比重比去年有所减小。总的来看,2006年地勘单位总体经营形势较好。实现创收、利润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26个单位全部超额完成全年目标。特别是河北、四川、贵州总队和北京地勘院创收超额完成全年目标50%以上。2006年,实现利润总额2886.22万元,比上年增长72.6%,超额完成全年目标。特别是河北、内蒙古、吉林、江苏、福建、山东、湖北、广西、四川、贵州、陕西总队超额完成全年目标20%以上。但同时也应看到,工勘业增长较快,地勘业、其他产业增长较慢。地勘单位应进一步开拓矿山地质市场,加大产业调整的力度。(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决定》下发后,部分省采取了一系列整顿措施,对矿权加强管理。现大部分省实行招、拍、挂政策,且矿种多为非金属矿,给建材地勘单位争取矿权带来极大困难。(2)前几年,部分地勘单位对开展基础找矿工作重视不够,地质资料缺乏,申请矿权较少,这样就给矿权经营带来很大困难。现在地表矿体大部分已被发现,今后要开展深部找矿,就必须加大投入。(3)全国地勘单位大部分已经属地化,归各省管理。各省已加大省级财政对地质工作的投入。这给中央地勘单位争取地方项目造成很大困难。(4)工程勘察、桩基施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价格比较低,利润空间已很小。另外,在资金到位率较低,造成垫资过多资金、周转困难。(5)近些年来,地勘单位经济形势一直不太景气,招收大学生较少。现在,老技术人员又纷纷退休,这样就造成技术人员缺乏,以至断档。(三)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基本情况2006年,建材地勘中心共争取中央财政补贴2740万元,地方财政补贴640.3万元,地勘事业费中用于找矿投入300万元用于公益性地质工作。其中:国土资源大调查经费180万元,国家矿产资源补偿费770万元,中央财政补助经费1140万元,国外风险勘查经费650万元。新发现矿产地约20余处,基本保证了公益性地质工作的顺利开展。新发现矿产地中主要矿种有水泥原料、石膏、石墨、萤石、高岭土、叶蜡石、滑石等建材及非金属矿产,其中高速铁路集料、坡缕石、含碘凹凸棒石、高纯硅原料等矿种为我系统首次勘查评价。与此同时,矿种也由过去建材非金属矿发展到能源矿产(煤)、金属矿产(铁矿,铅锌矿、钛铁矿、铝土矿、多金属钼矿、冶金白云岩),找矿也从国内发展到国外(北京总队、云南总队老挝铝土矿、广西总队越南铁矿)。通过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批找矿普查的地质成果,为地勘单位开展商业性地质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的基本情况2006年全年共开展各类地质项目约150项,总共投入资金6485万元,钻探工作总量约78281米。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保证了资源地质在地勘单位的支柱地位,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五)矿产开发基本情况2006年全年从事矿产开发的投资约3000万元,涉及的矿产开发项目有石膏、电气用灰岩、凹凸棒石、石材等。总收入约1575.84万元,其中:矿业权转让1372万元,矿产开发203.84万元。(六)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况2006年,建材地勘中心各地勘单位积极开拓工勘施工市场,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承揽了工程勘察、岩土工程、水文凿井、桩基、路桥、测绘等施工项目267项,全年实现收入27122.56万元,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七)其他产业基本情况建材地勘中心部分地勘单位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积极盘活房地产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先后建起了宾馆、招待所、综合楼及开展房屋租赁等业务,全年实现收入9646.74万元,形成了一批较为稳定的产业。三、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取得的主要经验为了很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的“二个文件”精神,加快建材地勘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近年来,在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部署下,地勘中心先后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并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方案、措施及指导性意见等,对促进和深化建材地勘单位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推进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并印发了《建材地勘经济体制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2)制定并印发了《中国非金属矿工业总公司关于地勘产业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3)印发了关于征求对《中国非金属矿工业(集团)总公司关于加速地勘单位企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4)制定并印发了《建材地勘行业三年结构调整意见》;(5)根据国办发〔2001〕2号文精神,为加速地勘单位企业化进程,地勘中心分别在华北、东北片,华东、中南片,西南、西北片组织召开了加速地勘单位企业化进程座谈会并印发了相关的会议纪要通知;(6)2001年在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组织下,抽调专门人员成立了地勘改制办公室并聘请有关中介公司咨询专家帮助指导改制工作,经过对部分地勘单位深入细致地调研,在反复讨论研究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出了有关建材地勘经济体制改革方案。通过上述一系列工作和重大举措的出台,无疑对深化建材地勘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起到了有效地推进作用。但目前这项工作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是因为国家对地勘事业单位改制的一些大的政策还没有明确,有许多政策界线如:养老保险、事业单位性质转变、人员身份转换、存续处理、后勤社会化等问题至少在现阶段还无法逾越,搞不好会引起不稳定因素的出现。所以地勘体制改革需要一个过程,只能在现行政策背景下向前推进。地勘单位改制的模式选择:模式一:地勘单位以经营性资产出资,整体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地勘单位保留事业单位职能。模式二:地勘单位以经营性资产出资,对新上项目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地勘单位仍履行现有职能,地勘单位与有限责任公司关系为投资关系。模式三:地勘单位所属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地勘单位仍履行现有职能,地勘单位作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人之一,二者的关系为投资关系。四、国有地勘单位“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设想“十一五”地勘单位的工作方针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继续按集团确定的推进地勘单位企业化的指导原则,积极稳步推进地勘单位改革和发展的各项事业,继续深化改革,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速地勘经济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形成地勘产业优势。(一)大力开发商业地勘市场要积极参与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增加收入来源。要继续坚持“走出去”战略,在现有老挝铝土矿风险勘探等国外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一方面要积极配合集团承揽海外水泥工程等建设项目,开展海外相关非金属矿资源和工程地质勘查业务;另一方面要寻找机遇与国内外其他大企业合作,积极开拓海外有关地质勘查市场,树立品牌;还要结合集团非金属矿勘探、采选及加工逐步向海外延伸发展,参与国外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相关地质工作。(二)加强矿权管理工作要加大找矿力度,完善技术装备水平,重视矿权登记和矿权保护工作的同时,对开发前景好、经济价值高的资源加强勘查工作深度,具备条件的要适时自主或合作开发,有些矿权可视具体情况开展有偿转让。鼓励地勘单位成立矿业开发公司,开发优势矿种,搞好矿产的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三)深入研究地勘市场要抓好“十一五”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补助方案的编制和上报工作,多申请国家和地方政府安排的地勘项目。要加强战略性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及其市场需求的分析研究,加强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对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需求周期长的矿产资源应重点加强保护。(四)继续探索和实践地勘单位推进企业化进程、深化内部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深入贯彻国发〔2006〕4号文件及相继出台的配套文件精神,积极稳步地推进地勘单位改革和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全面推进地勘单位企业化进程。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开拓思路,依据各自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地质延伸产业,形成各自特色的产业格局。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地质人才,进一步加强矿产评估师、矿产储量评估师和注册地质师队伍的建设。五、对策建议(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购房补贴问题国家实行货币化分房改革后,按照政策,职工可享受住房补贴。根据调查测算,建材地勘中心系统职工如要按国家有关政策进行补贴,测算要落实各项房贴补助费用需2.6亿元(购房补贴人数为8000人),主要为京外单位购房补贴和部分单位的住房提租补贴,目前这些补贴还没有资金渠道来源。2.基础设施欠账问题自2001年后,随着国家取消了行业地勘部门非经营性资金,国家的投入基本上都用在离退休人员费用和地勘工作上,单位没有多少积累,地勘单位难以有能力从自有资金中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地勘单位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给基地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困难。我中心所属较多地勘单位办公楼、库房、职工住宅楼为20世纪70年代,甚至是20世纪50年代建筑,设施老化陈旧,急需资金改造和新建,估计约需经费1.7亿元。3.医药费问题由于不加入医疗保险每年将面临巨额的医疗费用,我系统通过积极努力,绝大部分已加入,但未有补充医疗保险,个人负担医药费也相当大。另外,离休人员还未进入医疗险范畴,这部分医药费支出比医保还大,但按国家政策规定离休人员的医药费必须足额及时报销,只能挤占其他资金来缓解离退休人员的医药费不足问题,这给单位的经济发展与在职职工队伍的稳定造成极大的隐患。建议国家加大核拨离退休人员医药费力度,对不足部分予以及时补贴。4.关于同城待遇问题近些年来,地方上为了提高当地企、事业单位的待遇,相继出台了不少补贴性政策文件(特别是针对离退休人员待遇方面),这些补贴性政策的执行均由地方财政支出,属地化地勘单位享受了由地方财政出资的有关生活补贴,中央驻地方地勘单位未能享受,这部分补贴数额非常大。据不完全统计,若按每人月补贴1000元计算,则建材地勘中心一年要拿出1.3亿元进行补贴,更何况地方性补贴的标准每年还在不断地增加(如以我中心云南总队为例,与地方差距累计至今欠账达1700多万元;吉林总队欠发吉林省地方地质单位省内地区补贴、高寒津贴等补贴项累计达720万元)。而中央驻所在地的地勘事业单位由于执行的是中央财政预算,在核给的预算中无执行地方性补贴的专项资金,因而解决不了这方面的待遇问题。特别是一些困难单位的离退休职工对此待遇问题反响尤为强烈,造成了不稳定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5.地勘单位生源严重短缺由于地勘单位属艰苦行业,待遇比较低,难以吸引人才。近年来,我中心驻各省的建材地质总队招收大、中专毕业生相当困难,单位内部有能力、有本事的专业人才留不住。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得不到及时地补充;另一方面,一批40~50岁的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又纷纷提前退休。因而造成了目前地勘单位专业人才断档,钻探人员青黄不接的窘境。这种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地勘单位的生存和发展。6.项目争取的难度加大近几年来,为了加强建材、非金属矿的基础地质工作,在申请国家矿产资源项目立项方面,有关部委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为我中心在进一步提高建材、非金属矿勘查评价方面提供了有利地帮助。但国家在安排矿产资源项目的立项过程中,建材—非金属矿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一直处于被兼顾和从属的地位,因而这一块在国家项目安排中,相对一支从事建材—非金属矿专业队伍的规模而言,项目所占的份额比较小。而在商业地质工作过程中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争取地方资金做地质项目的难度在不断加大。(二)建议1.加强对地勘行业改革的统一领导按照国办发〔1999〕37号文件和温家宝总理的指示精神,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渡期。但由于地勘行业体制的改革,原隶属中央的地勘队伍,大部分已属地化,其余进了中央。几年来,这些队伍的隶属关系和管理体制尽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作为地勘行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地勘队伍之间有着许多共性的问题和困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由于这种体制上的变化,加之各地、各部门对国办发〔1999〕37号文理解上的不一致和对地勘队伍改革的进程及政策措施意见的不一致,使得国家对地勘这样一个特殊行业的改革导向出现了真空,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没有明确的政策措施保障。有的不论地勘队伍的现状,改革操之过急,导致遗留问题过多而不利于地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在对待地勘行业深化改革的问题上,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决定》中对地勘单位改革的精神,无论是对属地化的,还是进中央的地勘队伍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取全国一盘棋加强组织领导和部署。应制定统一政策措施,出台总体指导性意见来推动全国地勘队伍的改革健康平稳发展。2.养老保险统筹问题地勘单位进入地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的问题,是国办发〔1999〕37号文件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地勘队伍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鉴于建材地勘单位大多未进入地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体系,建议国土资源部向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反映协商,尽快加以妥善解决。一是争取免交进门费,降低进入门槛;二是国家给予地勘单位一定的财政补贴;三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同当时全国242家科研院所转制那样,以前年度视同进入。综上所述,地勘单位企业化要想取得重大进展,除国家针对地勘行业的特殊性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外,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解决地勘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使地勘单位能与地方的企、事业单位一样,在统一加入社保的前提下,对离退休人员实行社区化管理。只有这样,地勘单位才无后顾之忧,轻装上阵,企业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发生质的变化。(中国建材工业地勘中心地勘部)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电石灰岩市场价格是多少?

莫若黄帝
尽见
《体系框架》说明,对同一个矿床同样多的矿产资源储量的评估, 用于上市融资与国家管理就应有所侧重。上市融资,企业 是 以盈利为 目的,评估的重点 是 矿产资源中经济可采的储量, 不能拿出来开采的储量,企业就不会考虑开采;而国家管理储量, 为了掌握资源家底,出于维护所有者权益考虑,就应该依照勘探出 多 少储量、达到了什么级别的实际情况而定。 此外,该《体系框架》还将矿业权评估分为8类, 包括出让矿业权价款为目的的评估、以转让为目的的评估、 以抵押贷款为目的的评估、以法律诉讼为目的的评估、 以上市融资信息披露为目的的评估。 评估准则体系中对不同评估目的、 不同资产类别的特殊性要求等都作了约定,建议评估师积极采用。 协会负责人认为,一个矿床,因评估目的不同, 会出现不同的评估结果。因此,评估实践 是 十分复杂的。关键 是 , 如何运用评估技术公正地评估, 使评估结论尽可能客观地反映其价值量。 据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最新初步统计,2006年, 全行业共评估项目5748个,而2005年, 矿业权评估项目为3000多个。 由于过去矿权评估行业存在着委托机制不顺, 不符合市场交换的基本规则;对资料的可靠性、 完整性的评估评审不严格;评审评估责任机制尚未落实等问题。 国土资源部曾多次要求要全面整顿规范矿产资源评估行业行为。 这次发布的《体系框架》中的矿业权评估准则, 为指导今后评估工作提供了技术的基本准则。

急急急!!!!矿产资源管理未报即用的调研报告

阴阳镜
白玉京
  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目前世界已知的矿产有160多种,其中80多种应用较广泛。按其特点和用途,通常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三大类。  能源矿产:煤、石油、天 然气、铀、地热等  金属矿产:铁矿、锰矿、铬矿、钛矿、钒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镁矿、镍矿、钴矿、钨矿、锡矿、铋矿、钼矿、汞矿、锑矿、铂族金属(铂矿、钯矿、铱矿、铑矿、锇矿、钌矿)、金矿、银矿、铌矿、钽矿、铍矿、锂矿、锆矿、锶矿、铷矿、铯矿、稀土元素(钇矿、钆矿、铽矿、镝矿、铈矿、镧矿、镨矿、钕矿、钐矿、铕矿)、锗矿、镓矿、铟矿、铊矿、铪矿、铼矿、镉矿、钪矿、硒矿、蹄矿。  非金属矿产:金刚石、石墨、自然硫、硫铁矿、水晶、刚玉、蓝晶石、夕线石、红柱石、硅灰石、钠硝石、滑石、石棉、蓝石棉、云母、长石、石榴子石、叶蜡石、透辉石、透闪石、蛭石、沸石、明矾石、芒硝、石膏、重晶石、毒重石、天然碱、方解石、冰洲石、菱镁矿、萤石、宝石、玉石、玛瑙、石灰岩、白垩、白云岩、石英岩、砂岩、天然石英砂、脉石英、硅藻土、页岩、高岭土、陶瓷土、耐火粘土、凹凸棒石、海泡石、伊利石、累托石、膨润土、辉长岩、大理岩、花岗岩、盐矿、钾盐、镁盐、碘、溴、砷、硼矿、磷矿等。  按其特点和用途,通常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三大类。  它是发展采掘工业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品种、分布、储量决定着采矿工业可能发展的部门、地区及规模;其质量、开采条件及地理位置直接影响矿产资源的利用价值,采矿工业的建设投资、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及工艺路线等,并对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初加工工业(如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工和建材等)以至整个重工业的发展和布局有重要影响。矿产资源的地域组合特点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方向与工业结构特点。矿产资源的利用与工业价值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技术经济条件有紧密联系,随地质勘探、采矿和加工技术的进步,对矿产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  根据《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2条规定,所谓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  目前我国已发现矿种171个。可分为能源矿产(如煤、石油、地热)、金属矿产(如铁、锰、铜)、非金属矿产(如金刚石、石灰岩、粘土)和水气矿产(如地下水、矿泉水、二氧化碳气)四大类。  矿产资源保护的广泛含义:  (1)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矿产资源的最优耗竭;  (2)限制或禁止不合理的乱采滥挖, 防止矿产资源的损失, 浪费或破坏;  (3)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全过程控制, 将环境代价减小到最低限度;  (4)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防止矿山寿命终结时沦为荒芜不毛之地  [编辑本段]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内从事采矿生产的矿山企业(包括有矿山的单位,下同),但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执行本办法负有下列职责:  一、制定有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监督管理规章;  二、监督、检查矿产资源管理法规的执行情况;  三、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考核指标体系及定期报表制度;  四、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负责大型矿山企业的非正常储量报销的审批工作;  五、组织或者参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的调查研究,总结交流经验。  第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执行本办法负 有下列职责:  一、根据本办法和有关法规,对本地区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  二、根据需要向重点矿山企业派出矿产督察员,向矿山企业集中的地区派出巡回矿产督察员;派出督察员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规定。  第五条国务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有关主管部门对贯彻执行本办法负有下列职责:  一、制定本部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的规章、规定,并报同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  二、根据本办法和有关法规,协助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本部门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三、负责所属矿山企业的矿产储量管理,严格执行矿产储量核减的审批规定;  四、总结和交流本部门矿山企业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的经验。  第六条矿山企业的地质测量机构是本企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机构,对执行本办法负有以下职责:  一、做好生产勘探工作,提高矿产储量级别,为开采提供可靠地质依据;  二、对矿产资源开采的损失、贫化以及矿产资源综合开采利用进行监督;  三、对矿山企业的矿产储量进行管理;  四、对违反矿产资源管理法规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并可越级上报。  第七条矿山企业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应当加强开采管理,选择合理的采矿办法和选矿方法,推广先进工艺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  第八条矿山企业在基建施工至矿山关闭的生产全过程中,都应当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工作。  第九条矿山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及其主管部门的有关规章、规定,建立、健全本企业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的各项制度,并切实加以贯彻落实。  第十条矿山开采设计要求的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应当列为考核矿山企业的重要年度计划指标。  第十一条矿山企业应当加强生产勘探,提高矿床勘探程度,为开采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伴生矿产应当系统查定和评价。  第十二条矿山企业的开采设计应当在可靠地质资料基础上进行。中段(或阶段)开采应当有总体设计,块段开采应当有采矿设计。  第十三条矿山的开拓、采准及采矿工程,必须按照开采设计进行施工。应当建立严格的施工验收制度,防止资源丢失。  第十四条矿山企业必须按照设计进行开采,不准任意丢掉矿体。对开采应当加强监督检查,严防不应有的开采损失。  第十五条矿山企业在开采中必须加强对矿石损失、贫化的管理,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分析造成非正常损失、贫化的原因,制定措施,提高资源的回采率,降低贫化率。  第十六条选矿(煤)厂应当根据设计要求定期进行选矿流程考察;对选矿回收率和精矿(洗精煤)质量没有达到设计指标的,应当查明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七条在采、选主要矿产的同时,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伴生矿产,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必须综合回收;对暂时不能综合回收利用的矿产,应当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第十八条矿山企业应当加强对滞销矿石、粉矿、中矿、尾矿、废石和煤矸石的管理,积极研究其利用途径;暂时不能利用的,应当在节约土地的原则下,妥善堆放保存,防止其流失及污染环境。  第十九条矿山企业对矿产储量的圈定、计算及开采,必须以批准的计算矿产储量的工业指标为依据,不得随意变动。需要变动的,应当上报实际资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原审批单位批准。  第二十条报销矿产储量,应当经矿山企业地质测量机构检查鉴定后,向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属正常报销的矿产储量,由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审批,属非正常报销和转出的矿产储量,由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同一采区应当一次申请报销的矿产储量,不得化整为零,分几次申请报销。  第二十一条地下开采的中段(水平)或露天采矿场内尚有未采完的保有矿产储量,未经地质测量机构检查验收和报销申请尚未批准之前,不准擅自废除坑道和其他工程。  第二十二条矿山企业应当向其上级主管部门和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上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表。  第二十三条矿山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或者由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以相当于矿石损失5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应当责令停产整顿或者吊销采矿许可证:  一、因开采设计、采掘计划的决策错误,造成资源损失的;  二、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长期达不到设计要求,选成资源破坏损失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造成资源破坏损失的。  第二十四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对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五条矿山企业上报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资料数据必须准确可靠。虚报瞒报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对保密资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对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照本办法制定。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有关农村的,在家能做的,3000字左右

能攸然乎
思齐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字方针内涵十分丰富,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也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自十六大召开以来,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广东省,新农村建设在客观环境上有一定的优势。为了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本省部分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情况,更加有效地发挥在校大学生的自身知识优势,同时也为了能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水平,计算机科学学院团总支发起了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考察对象为广东省连南自治县三排镇油岭村,力求借助三下乡这一活动的契机,达到考察当地新农村建设水平、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目的。  调查情况与分析  本次调研小组实际工作情况概括如下:出访计五天,共计50余人次,走访七个自然村,直接调查108户,间接调查近百户,调查对象设计农户、教师、村干部、村医、个体经营户、学生等等,其中以农户和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  在当地,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将调查目标分解为农业生产方面、教育教学方面、医疗卫生方面以及特色经济方面四大方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认真细致地考察了油岭村当地的各方面情况。下面将分段分层次进行情况的概括与分析。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是农村的基础,因此我们将农业方面的发展视为此次调研的重点。连南自治县三排镇油岭村(以下简称油岭村)地处我国喀斯特地貌区边缘,具有喀斯特地貌区的基本特征,但由于有一定的海拔,且地处内陆,降水量少,所以当地的耕地用水源比较缺乏,没有大量可以用于灌溉的水源,目前所需生产生活用水均为从附近山上引下来的山水。当地的道路交通不方便,路窄弯多,属于典型的山区公路。  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有稻谷、玉米、花生、黄豆等,经济作物有桑树、茶油树。整体农业水平,无论是从发展水平还是从技术水平来说,都要相对落后。  油岭村的稻谷质量一般,不具备作为商品粮的品质条件,且当地土质不佳,不适宜种植某些新品种,田地的不集中也限制了大型机械化设备的引进,而且当地的灌溉用水比较缺乏,所以农民们仍然保持着比较古老的耕作方式与相对落后的稻谷品种,所产稻谷多为自家所食用。当地的玉米、花生和黄豆等农作物也存在类似情况,但相对稻谷而言,玉米等农作物可以作为当地农民的现金收入来源。  经济作物类的桑树和茶油树是当地一大特色。目前桑树是当地年收入较高的经济作物,但需要与养蚕搭配。据我们的调查,在桑蚕种植业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参与的农户都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自己进行尝试的, 1994年开始在村干部的带头下,分散的养殖户都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种桑养蚕试点。现已有39户人家发展养蚕行业,桑树种植从刚开始的30多亩发展到目前的1000多亩,总体年收入90万左右,平均每户一年收入近3万元。养蚕试点是由政府扶持,个人承包的,蚕房是由政府出资建的,以一平方0.5元一年的租金租给养殖户,而地就以120元/亩承包给私人种桑,而当地人以抽签的方式决定由谁来承包。对于种桑养蚕这一行业,当地人持多种看法,大部分人认为这是一种致富的好途径,较少部分人认为风险大,不愿尝试;而在认为这是种致富途径的人中,持观望态度的占绝大多数,部分人有心尝试却无人手,也有部分人仅仅是羡慕桑蚕业的高收入而不愿付出太辛苦的劳动,因为据我们的调查,桑蚕业比较费人力,从事这一行的几家农户均表示平常的劳动十分辛苦,种田则轻松得多。而当地的桑蚕业由于技术和品种的问题,限制了桑蚕的进一步发展。另外,茶油树是油岭村的另外一大经济作物,油岭村曾被誉为油茶之乡,当地政府曾经大力推广种植,不过经过几天的调查,并未发现油茶树的大规模种植。据当地村民说,种植油茶树的村民大部分只是为了不让地荒废,所以种得比较少,并不能成为家庭收入的来源,而且当地推广的油茶树品种不是很好,收成不理想,也是村民们不愿大面积种植油茶树的原因之一。另外,经济作物方面,油岭村曾经曾经推广过药材种植,但由于没有销路,所产药材无厂商收购,所以发展不起来。据当地村委书记说,1994年曾有厂商投资,在油岭村建立沙田柚种植基地,因为这里的土很适合种植沙田柚,产量好,柚子质量上乘。但由于当地人所得工资较低,而且种植沙田柚技术要求较高,村民没有生产的动力,所以厂商没有继续投资下去,沙田柚种植基地也荒废了。  农业生产依赖于劳动力。村中现在普遍存在着打工的潮流,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开始外出打工补贴家中生活费用,去向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居多。90%以上的外出打工者都是进场做工,条件比较恶劣,工资待遇从600元每月到2000元每月不等。而当地村民普遍认为打工赚得钱不如种田多,但因为种田没有发展前景,所以许多年轻人更偏向外出打工。劳动力的流失,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使得当地目前农业基础变得相对脆弱。  对于油岭村的农业生产,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基础农业底子薄,自然条件限制较多,没有适当的客观条件进行基础农业的技术改造;经济农业有特色,地质和自然环境的特殊让油岭村的经济作物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但经济农业发展存在盲目性,且当地交通条件不利于经济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教育教学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农业,而希望在教育。作为农村的下一代劳动力,当地的中小学生是我们这次调查的另外一个重点。由于我们调查队与三下乡支教队达成良好的默契,所以对当地中小学生的调查进行得比较深入透彻。  当地的教育教学基本情况如下:油岭村目前有2所小学,一所位于油岭新村,另一所则位于油岭老排。此两所学校均为全日制小学。油岭新村小学约有学生200名,老排的小学则仅有90人左右,且不设五、六年级,因此老排的五、六年级的学生只能前往新村(约一小时路程)上学或者到附近的南岗村上寄宿小学。  据了解,当地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100%,当学生升到三年级,将参加一次全县统一考试,成绩优秀者将有机会到连南县民族小学就读,接受更好的教育。民族小学是一所实行全封闭管理的学校,师资力量在全县首屈一指,该小学以往每年在全县大约3000名学生(100多间学校)中招收200名学生。在油岭村以往每年能有4至5名学生到民族小学学习,约占三年级人数的1/6。据悉,今年民族小学将大规模扩招,招生人数达到400人,而今年油岭新村已有15名学生考上民族小学,约占三年级人数的1/2。由于教育资源整合,油岭小学下半年开始将撤掉五、六年级,学生将前往三排镇就读五、六年级。  在调查中了解到,油岭新村小学书杂费每学期170元,这对于主要以自给农业维持生活的农户已是不小负担。当小孩升入民族小学,每学期费用将陡增至1000元,其中包含书杂费和600元伙食费,这对靠种植农业为生的农户是巨大的压力。此现状已在2005年下半年有所改善,广东省在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油岭新村小学有一幢两层教学楼,教室二十余间。设备较简陋,课桌椅、录音等教学设备多为外界各团体捐赠,现大多已经陈旧。在教学环境及设备等用硬件方面不理想现状下,学校的软件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油岭新村小学现有教师十余名,另外还有部分村干部做为代课教师,但都不是专职教师,且学历水平严重偏底,教师中高中毕业的仅有几位,没有大学生教师,教学技术水平较低。在对当地村民的调查中得知,家长普遍对学校教师水平持怀疑态度,而学生也对老师们的教学态度不满意。而在老排,从一位家长的口中得知,该村小学教师存在私自挪用捐赠物资的现象,据悉,该村不定时能收到外界团体或上级政府给当地家庭或学生的捐赠物资,而在学校派发这一环节,时常会被该校教师挪用。当地教师存在因打麻将疏于教学的现象,在教书育人这一教学态度上已经远不如过去。  可以说,小学教育是油岭村唯一的教育手段,要想获得进一步的教育,则必须去三排镇或者其他有中学教育的镇继续读书。但经济方面的落后,使大部分的村民无力承担儿女在城里读书所需的费用。由上述材料可知,学生在县里接受教育所需的费用远高于在本村就读小学的费用。而在调查中也发现了某些学生由于承担不起就读高中的生活费(学费已经免收),被迫退学的情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教育需要高额的资金投入,这牵涉到了国家对教育的经济投入,当地经济收入等多方面。  教育手段的单一使得油岭村的教育方面的矛盾也比较突出,教师们的责任显得更加重大,而且家庭教育也更加重要。但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当地村民有能力教育自己小孩的十分少,繁重的劳动使得多数家长都寄希望于学校,而学校的教师并非专职,大多数教师自己家中尚有农活,所以教师们的负担很重。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监管不到位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还存在着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有一些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家中只有年迈的祖辈或者与自己年纪相近的同辈,没有有力的监护者对孩子们的行为作出指导与教育,而且上文所述的教师现状也使得学校教师无法及时对孩子们的行为做出监管,造成部分留守儿童行为偏离正轨。典型的表现为小偷小摸现象严重,在调查中,近九成的村民都表示村中有部分儿童曾有过偷窃行为,所偷的东西虽然并不算贵重,但这些孩子们的行为让人担心。  留守儿童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一群体中的孩子们在成长中自身行为全凭自己浅薄的社会经验进行是非判断,不论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都极易受到外界影响,特别是男孩,更容易受到坏方面的影响。村中常年有一些游手好闲的村民,他们的行为让一些经常接触这些人的留守儿童产生模仿心理,也开始游手好闲、好逸恶劳。但并非所有留守儿童都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在我们的调查中,曾经接触过一名十分懂事的小女孩,名叫沈英林,在新村小学就读五年级。她的父母都在广州打工家中只有奶奶一个长辈,另外还有一个妹妹需要照顾,小小年纪的她现在已经表现得很成熟,在我们的聊天调查中,发现英林十分好学。在问及为什么会在父母不在身边时还能保持如此的积极好学的心态时,她说这是因为以前曾经有过华南师范大学的大学生来到当地,向她们传授知识,以这些哥哥姐姐们作为榜样,她努力学习并希望自己也能考上大学。在整个聊天调查中,我们体会到山区小学生淳朴善良的一面。另外还有一种留守儿童的典型,在父母都外出后由于心里缺少父母的关爱,使得他们行为偏激,产生了上面提到过的种种不良行为,这一情况的典型学生我们也对其进行了家访,他的名字叫唐春宝,只有父亲在家务农,母亲外出打工。在家访时我们得知,他的父亲并没有读过书,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显得比较原始,依靠体罚来管教,而且由于没有文化,孩子的作业等他也无法监管,平时家中农活比较繁重,没办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管教,而春宝由于被体罚后产生的逆反心理,与村中其他不良少年拉帮结伙,曾经有过小偷小摸行为。这一类孩子是属于典型的由于家教和学校教育都不严格,被不良风气影响的。村中的留守儿童中,这样的儿童虽然不多,但却一直是让村民们担忧的问题。  当地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学校附近有数家游戏机室。经过我们暗中调查,了解到当地在2002年左右,先后开了六家游戏机室,共有20余台游戏机,并且有少量赌博工具老虎机,在假期尤其是寒假春节前后每天都有许多小学生光顾。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这些游戏机室的设备来源于城市,由于那时城市中查封学校附近的游戏机室的风头比较紧,有些城市的游戏机室的投资者便将城市中的设备转移到农村来,而当地由于没有派出所,离县城也比较远,所以这些偏僻的农村成了开设游戏机室的理想地点。尽管这些游戏机室的收入不比城市中的那么高,但我们认为,这些游戏机室的存在令当地原本不理想的教育教学情况雪上加霜,由游戏机引发的社会问题,在城市存在,转移到了农村仍然存在,而且变本加厉。  当地村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所持的态度比较模糊,虽然在我们走访调查时,所采访的村民们都说只要家庭情况允许,都会支持孩子读书,但在我们私下与小学生聊天时发现,其实有部分家长对于读书并不太支持,这部分家长认为,读书是为了更好地打工,当看不到读书所带来的利益时,他们要么就会让孩子直接去找工作,要么就会对孩子的读书放任自流,许多孩子在家长这样的思想下,产生了读书无用的观点。结合当地较落后的经济水平,我们觉得这种观点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在物质生活不能得到现时满足的情况下,在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家长会有读书无用的理论并非无理,毕竟读书在当今社会是件需要大量金钱的事,若是读到高中读到大学,一年几千的学费加上几千的生活费,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承受得了的,但这是值得重视的现象,这反映了当地人对于知识的不重视,需要警惕读书无用论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对于油岭村的教育教学,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经济发展落后,村民难以为孩子提供更深的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层次单一,村民的教育观念不太积极,留守儿童的问题比较明显,有不利于教育教学的各种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在这个淳朴的小山村里显得很突出。  医疗卫生  新农村建设的“新”字,体现在乡风文明上。国家以往的农村建设论调中,始终体现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精神,而此次新农村建设,则将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乡风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足以说明国家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在这一次的调查中,由于时间和人手等因素的限制,我们将对当地乡风文明的建设调查集中在对当地医疗卫生现状的建设调查上,希望通过对医疗卫生的调查反映出当地的乡风文明建设情况与问题。  医疗卫生分为两个小方向,一是当地的医疗情况,二是当地的卫生情况。  医疗方面  油岭新村现有医疗机构三家,其中两间为公办,分别是:连南县南岗卫生院新村卫生所、三排镇村民委员会卫生站以及油岭新村老排瑶的一家私人诊所。  通过调查得知, 连南县南岗卫生院新村卫生所位于新村小学附近,为一栋二层小楼,其中一楼有三间病房,每间病房配置六张病床、一间门诊室、一间药房,二楼是医生宿舍。该卫生所在我们到来前一个月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对于这间卫生所,整体印象是比较整洁。卫生所有医生两名,月收入800元左右。据接受采访的医生称,卫生所二十四小时都有医生值班。该卫生所的医疗设备及其简单,较专业的医疗设施仅为一个氧气瓶。卫生所所需设备均为向当地的卫生总站申请所得,整个的审批申请过程比较烦琐,周期也比较长。该院用药多为一些普通的常见药和注射液剂,如阿莫西林、先锋六号和清开灵等,但药品种类比较齐全。卫生院只能医疗一些类如感冒咳嗽的小病,比较严重的病则需送往总院或镇里的大医院,救护车从镇里的人民医院到卫生院,路途比较遥远,如果交通顺畅需要四十分钟左右。该院平均每天有二三十名病人前来就医,如果是流感时期则更高,日均近50人。该院的收费按国家药品收费标准收费,有明确的药品价格报价表。该卫生所治疗一般感冒的收费大概在十几块钱,用药一般是先锋六号。如果打点滴的话则需六十多块钱,用药一般为阿莫西林。  在走访连南县南岗卫生院新村卫生所时,刚好有一名五六岁的男孩正在二号病房输液,注射液剂为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通过了解,该男孩患有较为严重的毛囊炎。据该男孩的母亲称,该男孩在卫生所输液已经两天了,共花费250元。毛囊炎在当地是比较普遍的儿科病。  三排镇村民委员会卫生站位于油岭新村老排瑶,该站有一间平房改装的药房和一栋一层半小楼的门诊的店门,无病床,仅有一张静脉输液用的卧床。该站只有一名医生,执有西医内儿科预防保健的医疗资格,无计划生育手术和静脉输液资格,医生工资一般为二三百。卫生站有一个血压器,一个听筒。该站的药品相对比较缺乏,只有一些最基本的药物,如感冒灵、阿莫西林颗粒、小儿健胃消食片、跌打酒等一些当地比较常用药,以及注射液剂如穿心莲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等。据该站医生称,到卫生站看病的病人多为小孩,当地的老人由于不想加重家中的负担一般不去卫生站看病。到卫生站看病多为感冒、肠胃炎等小病,治疗感冒、肠胃炎这类小病一般医疗费为十块钱左右。重病则需送往县里的人民医院,救护车从县里到老排瑶的卫生站如交通顺畅需要一个多小时。该站医生称,如果有村民需要打点滴,可以拿注射所需药品到卫生站,医生可以为其提供注射。该卫生站按国家要求为村中儿童免费接种疫苗,近几年村中的新生儿疫苗接种率有很大的提高。  村中唯一的一家私人诊所位于油岭新村老排瑶,诊所设在诊所医生的家中,经营时间有五六年。卫生条件一般。该诊所的医疗设施极为简陋,无病床,连基本的听诊器都没有。据该诊所医生的妻子称,医生一般是用中医的把脉来判断病情。该诊所所用的药物均由医生在县城购买,诊所中并无国家标准药品价格报表。该诊所的药房比较潮湿阴暗,卫生条件较差,医疗垃圾乱丢。该诊所并没有挂医疗执照,所用药物并没有经有关机构检验,不具备医疗资格。  据村中的三间医疗机构的医生口中得知了油岭村的新生儿接生和村中常见病的一些基本情况:由于当地的经济情况比较差,当地的孕妇多在家中临产,主要是由当地的接生婆接生,因为接生婆收费较低,大概为四五十块。如果请当地医生出诊,单纯接生费用大概为一百多块,加上产前护理及产后的调养则需500元左右。连南县南岗卫生总院根据当地的接生情况,每年都有针对村中的接生婆组织两次培训。如果接生婆在接生的过程中发现孕妇有难产的现象,一般都会组织送往县城的人民医院。  村中的常见病多为肠胃炎和毛囊炎,患病的群体多为儿童。肠胃炎主要是由于村中没有固定的垃圾池,村民的生活垃圾乱丢,村中苍蝇和蚊子较多。病菌通过苍蝇和蚊子传染给村民从而引起一些肠胃病。特别是儿童在摄食前,没有洗手和消毒餐具,摄入受病菌污染的食物从而引起的肠胃炎。毛囊炎患者基本为儿童,高发期多在夏季。主要是由于天气炎热,小孩子流汗,头皮发痒而挠破头皮,平时又不注意个人卫生从而导致了头皮发炎,演变为毛囊炎。  通过随机抽样,对油岭村的106户人家进行了走访调研。其中80%(概数)的村民对在村中看病感到方便,25%(概数)的村民对村中医疗服务感到满意,50%(概数)的村民对村中医疗服务感到比较满意,25%(概数)的村民对村中医疗服务感到不满。根据村民反映,村民感到不满的原因主要是收费偏高。大部分村民对村中的医疗服务感到可以接受,对医生的服务态度比较满意。  通过随机走访当地村民、与当地各医疗机构的医生交谈和观察各医疗机构的设施和卫生情况,该村的医疗设施方面,各机构的设施配备情况差距较大,其中连南县南岗卫生院新村卫生所相对于其他两间医疗机构来说比较完备,所中的药物储备相对比较齐全,卫生情况比较好。三排镇村民委员会卫生站的医疗设施相对卫生所来说比较简陋,药物的储备多是针对当地的常见病,卫生情况一般。油岭新村老排瑶的私人诊所几乎无任何医疗设施,药物储备仅有一些治疗肠胃炎和感冒的药品和针剂,卫生情况较差。  调查时发现部分当地村民对医疗服务存在不满,主要是由其家庭经济情况较差和部分医生的服务态度较差引起。据当地医生们的普遍反映,村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拖欠医疗费情况,而拖欠的医疗费大部分是由其主治医生垫付,一般在年底时大部分拖欠医疗费的村民会返还医生的医疗费。  另外当地的医疗业存在一个怪现象,由于有接生执照的医生只有两位,所以整个村的接生工作大部分由接产婆代劳。医生向接产婆传授一定的科学接生知识,而接产婆则在医生没有空闲时间的时候代替医生进行医疗护理。这虽然不符合我国现行的医疗方面的规章制度,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卫生方面  当地人对于卫生方面的事不太重视,主要体现在村中人畜接触十分频繁,而且很多农户的家禽就在自家屋子里做窝,存在着卫生隐患,一旦有禽流感等疫情的发生,大面积的传播将不可避免。村中没有集中的垃圾池与统一的垃圾处理办法,现在村里的生活垃圾一般随手丢在路上,而处理大量垃圾的办法多为运去山脚一块公认的垃圾焚烧点进行焚烧。这个办法在以前没有塑料等现代材料的垃圾上可以得到良好的处理效果,但现在村里的生活垃圾成分中,塑料袋等现代垃圾和电池、旧电器等电子垃圾开始占据了一定比例,对这些垃圾进行焚烧是不恰当的处理行为,这会是当地的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由于当地为石灰岩地区,岩层过滤污染物能力差,加之土壤贫瘠,对有机物分解能力有限,任其发展将对当地地下水造成污染,甚至有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如集体重金属中毒等。但是当地现在并无合理有效的处理办法,所以只能这样进行处理。在走访的途中发现,当地的河流大多干涸,乃是由于上游蓄水用于该村的生活与灌溉所致,只有在降雨充沛季节才有较小的水流量。在干涸的河床上随处可见各种生活、农业垃圾,而在居民区河段,村民仍把干涸的小河当成处理生活垃圾的场所,致使垃圾大量堆积,增加了疾病流行的风险。  对于油岭村的医疗卫生,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两点:1、医疗条件相对较好,医疗覆盖面广,国家的医疗政策贯彻比较到位,医生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医疗设备周转时间比较长,村中交通的不便使得村民若出现重症状时并不能保证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治疗。2、村民的个人卫生意识普遍不强,对于流行病没有足够的认识,当地人没有有效预防和阻止疫病蔓延的条件和意识。  特色经济  油岭村有许多自身优势可以作为特色经济的发展切入点。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发展旅游业为主要切入点是比较好的尝试。在我们十余天的调查中,逐步认识并了解到了当地可以作为特色经济的几种经营方式,但最后,我们选择以发展旅游业作为当地的特色经济选题,不仅是因为当地人文资源以及地理资源得天独厚,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当地的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方面,油岭村有瑶族歌王、瑶族鼓王等一批老一辈优秀民间艺术家,这些民间艺术家都曾经为国家领导人做过演出,并且获得海内外一致好评。当地的瑶族传统节日如盘王节等,瑶族的特色保留得相当完整,这是由于村民受汉化程度不高,所以在表演上显得原汁原味,富有民族特色。但由于道路遥远且狭窄,以及一些管理上的原因,使得这里的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没有被开发利用。村里曾经由村委会带头,试着搞过一些旅游的项目、景点,但由于方法不科学、缺乏足够的市场调查,所以生意平平,现在仅剩下位于村口的一个瑶族风景点还在维持,而原本建立这批风景点的初衷已经无法通过这个景点实现了。  当地现有的一处旅游景点的为私人承包,现在投资这一景点的村民唐七叔已经转行做了司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地人对于旅游的认识还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景点旅游,也就是将自然景色改造成人工景色,主要的赢利方式则是联系旅游团,收取一定的景点费用,达到承包商和旅游团所属公司的双赢。  这种旅游方式十分适合有大量自然景色以及人造景观的旅游地,如故宫、桂林山水等,但对于当地的实际情况则不太适合,因为这里的风景相对比较单一,在景观数量上无法与故宫为代表的建筑群景点相比,在质量上也无法与桂林山水为代表的自然风景区相比,所以游客在来过一次后,基本不会再来第二次,而且没有回头客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缺少支撑旅游发展的服务行业,如旅馆,餐厅等。当地的民族节日,如盘王节等,又因游客较少又无法作为一个固定的旅游项目长期稳定地开展下去。同时当地与县城通车的村路比较窄小,对于以大巴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旅游团是一个比较大的障碍,因为大巴在这些路面窄小、路况复杂的山路上行驶相对比较危险,所以愿意跑这趟线的旅游团不多,这一切最终造成不良循环,导致旅游景点亏损严重,无法正常运营下去。

湖南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蓝龙
大宝贝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对资源的需求特别是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国家为防止经济“过热”、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对土地“闸门”把得更加严紧,国土资源部门面临的双重压力比往年更大、困难、任务更艰巨。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正确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把握主动、积极应对,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各项工作平稳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国土资源现状(一)土地资源据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显示,2006年全省土地利用现状为:农用地面积 1791.42 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4.56%,比2005年下降了0.08个百分点;建设用地面积136.2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43%,比2005年增加了0.11个百分点;未利用地190.9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9.01%,比2005年下降了0.04个百分点。2006年,全省建设占用耕地144029.7亩,通过开发、复垦、整理及其他方式共增加耕地156692.1亩,扣除建设占用耕地144029.7亩,还增加了12662.4亩。从全省来看,2006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的目标,其中长沙、湘潭、衡阳、永州四市实施了耕地的异地占补平衡。近年全省耕地面积变化情况见图1。全省未利用地面积年初28725214.6亩,年末28637875.9 亩。2006年年末未利用地减少面积为137901.7 亩,增加50563.0 亩。全年未利用地转为农用地103799.4亩,其中耕地53656.5亩、园地987.4亩、林地42284.3亩、其他农用地6871.2亩;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3.3亩。图1 2000~2006年耕地面积变化情况(二)矿产资源2006年全省新发现矿产地9处,其中铅锌矿1处,推断资源量为1.6金属万吨;锑矿6处,预测资源储量14.75金属万吨;金矿1处,预测资源储量2500金属千克;石膏矿1处,推断资源量1037矿石万吨。全年共提交资源储量:煤5953.97万吨,铀1030.5吨,铁矿石2668万吨,铜8997吨,铅锌21万吨,钨35452三氧化钨吨,锡110吨,锑31.33万吨,金9967千克,石膏922万吨等。其中,社会投资项目共提交资源储量包括:煤337.35万吨,金3096千克,石膏922万吨。全年省级共评审备案矿产储量报告377个,其中小型矿288个,零星分散矿89个。储量报告中,煤矿321个,其他矿56个。二、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一)土地开发整理复垦2006年湖南省共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734个,涉及土地面积29863.64公顷,总投资79443.37万元,比2005年增长了123%。增加农用地11080.58公顷,其中增加耕地9959.46公顷,比2005年增加43.95%;通过开发、整理、复垦增加建设用地411.02公顷,是2005年的3.33倍。1.土地开发土地开发项目600个,涉及土地7805.79公顷,总投资24065.06万元。增加农用地7064.67公顷,较2005年增长25.76%,其中增加耕地6821.61公顷,比2005年增长21.43%;增加建设用地27.11公顷,是2005年的1.08倍。2.土地整理土地整理项目114个,涉及土地21084.48公顷,总投资51820.83万元。土地整理增加农用地3470.28公顷,比2005年增长194.97%,其中增加耕地2611.76公顷,比2005年增长106.16%;增加建设用地383.91公顷,是2005年的2.51倍。3.土地复垦土地复垦项目20个,涉及土地973.37公顷,总投资3557.48万元。增加农用地545.63公顷,比2005年增加118.56%,其中增加耕地526.09公顷,比2005年增加116.75%;没有增加建设用地。(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2006年全省矿产勘查活跃,地勘投资增加。全年属地化地质勘查投入27575.2万元,是2005年的4.1倍。其中,中央财政拨款6167.88万元,比2005年增长339.45%;地方财政拨款4725.56万元,比2005年增加157.76%;企事业资金投入13220.09万元,是2005年的5.1倍。三、国土资源市场(一)土地市场完成了全省存量土地专题调查。通过调查,摸清了全省建设用地存量土地的底子,掌握了闲置土地、空闲土地以及批而未供土地的情况,并提出了盘活存量土地的建议。加大了盘活利用存量土地的力度。全年存量土地供应达到5327.56公顷,占全省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63%。全省土地市场日趋规范。制定实施了《湖南省土地市场管理办法》和《湖南省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标准》,规范土地交易行为,加大市场配置资源力度。启动了房地产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建立了预测、预警、预报分析制度。对土地市场中严重违规行为进行了查处和纠正。2006年,全省土地供应总面积8018.36公顷,比2005年减少了5.5%。其中,土地出让10599宗,面积5840.31公顷,比2005年减少了8.3%,占供应总量的72.8%,土地出让总收入171.50亿元,比2005年增长8.4%;以划拨方式供地1836.67公顷,占供应总量的22.9%,单位面积出让价款平均为293.65元/平方米,比2005年增长了18.20%;土地租赁1258宗,面积322.61公顷,租赁收入8603.58万元,是2005年的18.18倍;其他方式供地68宗,面积18.77公顷,供地收入1224.9万元,比2005年减少了85.23%。供地方式构成见图2。图2 国有土地供应方式构成情况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所占比例稳步提高,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加强。2006年湖南省招拍挂出让土地面积和出让价款分别为3090.46公顷和116.31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10.73%和24.46%,占出让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2.91%和67.81%,分别比2005年提高9.08和8.74个百分点。各市州、县市区全部实现了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出让用地按用途分,主要以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为主,三类用地合计分别占出让用地总宗数、总面积和总金额的96.23%,95.91%和96.80%。其中商服用地出让1766宗,面积991.21公顷,金额361089.94万元,分别占出让总数的16.66%,16.97%和21.05%;住宅用地出让6911宗,面积1872.61公顷,金额871209.92万元,分别占出让总数的65.20%,32.06%和50.80%;工矿仓储用地出让1523宗,面积 2737.44 公顷,金额427866.68万元,分别占出让总数的14.37%,46.87%和24.95%,详见表1。2006年,全省国有土地转让30616宗,比2005年增长6.72%,转让面积1403.51公顷,转让金额570781.22万元,分别比2005年下降了30.81%和23.85%。出租土地245宗,比2005年下降51.58%,出租面积13.02公顷,比2005年增长25.92%,收取租金426.86万元,比2005年下降67.55%。抵押土地4737宗,面积8974.67公顷,抵押金额3578786.77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37.70%,54.98%和52.67%。表1 2006年全省各类用地出让情况国有土地转让、出租和抵押主要以商服用地、工矿仓储和住宅用地为主。商服、工矿仓储和住宅三类用地共计转让30547宗,1353.62公顷,543453.27万元,分别占转让土地宗数、面积和金额总数的 99.77%,96.45%和95.21%;上述三类用地共计出租245宗,面积13.02公顷,租金426.86万元,均占出租总数的100%;三类用地共计抵押 4662 宗,面积8763.76公顷,抵押价款3517200.4万元,分别占抵押总数的 98.42%,97.65%和98.28%。(二)矿业权市场1.探矿权出让探矿权出让全部实行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全省共出让探矿权67宗(其中,煤矿30宗、金矿6宗、铁矿1宗、锰矿6宗、锑矿1宗),出让价款7255.76万元。出让交易中,拍卖11宗,价款3286.10万元;挂牌56宗,价款3969.66万元。2.采矿权出让采矿权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招标拍卖挂牌宗数和价款分别比2005年增加10%和14%。全年共出让采矿权2604宗,出让价款109177.27万元。出让的采矿权中,行政审批1977宗,金额59883.4万元;招标2宗,价款23万元;拍卖47宗,价款38973.02万元;挂牌558宗,价款10297万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607宗,占总宗数的23.31%,出让价款49293.02万元,占出让总价款的45.1%。四、国土资源行政管理(一)依法行政1.立法工作出台了《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条例》,是全国第一部全面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完成了《湖南省地质遗迹保护办法》的立法调研工作。出台了《湖南省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暂行办法》、《关于坚决制止重点工程建设中抢搭建、抢装修、抢种养等违法违规行为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协助修改了《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共计65件。2.行政复议与裁决2006年省厅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67件,全部在法定时限内办结,其中不予受理的8件,撤回申请的3件,终止审理的11件,决定维持的45件;共收到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申请25起,办结裁决案件31起,还有1起在办理过程当中,其中告知其采取其他法律途径解决的9起,不予受理的5起,驳回裁决申请的4起,维持的8起,已协调结案的4起,撤销的1起。办理法院应诉案件和以省国土资源厅或省人民政府为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案件20余起,全部以胜诉或者协调解决结案。3.信访工作2006年,处理群众来信956封;接待来访1284起3615人次,其中集体上访61批 1570 人次;进京上访133起455人次。与2005年同期比较,来信增加1.2%;来访次数增加36.3%,人次增加12.1%;集体上访批数减少7.6%,人次增加6.1%;进京上访起数增加4.7%,人次增加30%。来信来访反映各类违法用地问题占信访总量的29%,征地补偿、拆迁安置问题占32.2%,土地权属纠纷问题占4.7%,探采矿权纠纷问题占10.8%,揭发批评占4.8%,咨询建议占1.5%,乱收费占0.4%,其他问题占16.6%。(二)土地行政管理1.农用地转用2006年共批准用地总面积17525.93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2315.06公顷,耕地面积6355.76公顷。其中省级批准量分别为14346.31公顷,9657.12公顷和5056.73公顷(含2006年以前申报),分别比2005年增加 64.18%,60.45%和 55.55%,详见图3。在批准用地中,分批次建设用地11039.08公顷,占 62.99%;单独选址建设用地 6486.85 公顷,占37.01%,其中交通运输用地3216.23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606.31公顷。图3 2000~2006年省级批准农用地转用情况2.土地征收全省各类建设用地项目共计征收土地16845.88公顷,其中农用地12554.80公顷,耕地6544.68公顷,征地总费用为1299162.25万元,安置农业人口295413人。3.土地划拨2006年全省划拨各类土地1485宗,面积1836.67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量的22.89%。4.土地资产处置2006年,共处置89家省直管单位,271宗土地资产,759.56万平方米的土地,核定土地资产总价值37.86亿元。其中,出让土地184宗,面积429.8万平方米,价值31.3亿元。经营性用地全部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征收土地出让金8.05亿元,省级财政结算入库土地出让金6.65亿元,比“十五”期间翻了一番。5.基本农田保护省国土资源厅与省农业厅共同制定下发了基本农田保护有关问题的整改意见和补划基本农田工作暂行规程,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了基本农田数据库建库工作,安排了93个县开展建库,有60多个县市完成初步成果。根据国务院《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代拟了《市州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并报省政府审定。全省基本农田数稳定在3367165.22公顷。安乡、平江、南县、湘潭、衡阳5个县被批准为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三)地矿行政管理1.整顿规范开发秩序2006年全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组织各类整治行动183次,立案查处矿产违法案件2128起,关闭非法和整改不合格的矿山(点)2806个(次),限期整改和停产整顿矿山954个,关闭非法和整改不合格的选矿厂170个,停产整顿选矿厂210个,对56起非法采矿涉嫌犯罪行为破坏的矿产资源价值进行了鉴定,移送司法机关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128人。2.管理机制创新不断探索创新,推行矿业权规划计划管理。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凡矿产资源规划没有批准或与规划不符的,一律不予审批矿业权;规范矿业权审批行为。省厅下发了《关于规范采矿许可证审批发证权限有关问题的通知》,收回了原委托市州发证的矿床储量规模为中型(含)以下的铅锌等21种矿产的发证权限,进一步理顺了省市县的审批职能;调整矿业权利益分配关系。矿产资源收益主要向基层倾斜,对于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将省市县矿权收益分配比例调整为3∶2∶5;全面推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2006年全省收缴备用金7.1亿元,强化了矿业权人治理矿山环境的责任;开展了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工作。全省完成甲类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检测2765个,占应完成数的85%;落实矿山年检制度,将储量动态监管、采矿登记发证、“三率”指标考核、补偿费追缴、地质环境备用金收取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年检变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面检查。3.资源储量管理全年省级共评审备案矿产储量报告377个,其中小型矿288个,零星分散矿89个。储量报告中煤矿321个,其他矿56个。全年共确认采矿权评估报告124个,备案探矿权评估报告88个。发布了《湖南省矿业权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全省矿山储量监管机制,3292个矿山已基本完成了储量动态的野外工作,省厅已审查通过75个矿山储量年报,审查了215个压覆矿产报告。用地项目压覆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煤炭、金矿、石灰岩和矿泉水。全年依法汇交成果地质资料409种。4.勘查许可证批准登记2006年全省批准登记勘查许可证317个,其中能源矿产85个(包括煤81个、地热2个),黑色金属矿产34个,有色金属矿产100个,贵金属矿产76个(金矿73个),非金属矿产22个,批准登记面积2791.14平方千米,比2005年(3830.46平方千米)同期减少27.13%,收取矿业权使用费55.82万元,同比(89.89万元)减少37.90%。从获得勘查许可证的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156个)和私营企业(68个)为主要勘查力量,分别占到持证总数的49.21%和21.45%,其他是有限责任公司(40个)、股份有限公司(10个)、集体企业(3个)、股份合作企业(23个)、联营企业(9个)、其他企业(5个)。5.采矿许可证批准登记全省批准登记采矿许可证6797个,其中非金属矿产4430个(化工矿产180个),能源矿产1598个,黑色金属矿产270个,有色金属矿产409个,贵金属矿产76个(金矿75个),稀有、稀土矿产4个,水气矿产10个。批准登记面积2498.05平方千米,采矿权使用费1140.03万元。从采矿企业经济类型看,以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为主,分别为4183个和1287个,其余依次为国有企业242个、股份合作企业160个、股份有限公司276个、有限责任公司230个、联营企业48个、独资经营企业44个、外资企业3个和其他企业。(四)地质环境保护1.地质灾害预警预报2006年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制定和发布了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确定了市州级地质灾害隐患点366处,县级隐患点1500多处。全省建成省、市、县三级气象预报预警网络,并已延伸到2000多个乡镇国土所,共有预警责任人3175位。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在防御“6.17”、“6.25”和“7.15”等3次严重群发性地质灾害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2006年,完成了隆回县、花垣县、城步县、攸县、邵东县、常宁市、临湘市、嘉禾县、宜章县、汝城县、安仁县、沅陵县12县262个乡镇和5885个行政村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面积2.7万平方千米。查出隐患点540处,受威胁人口40114人,受威胁财产4.6亿元,并逐点制定了防治方案。全省已有56个县市区开展了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基本查明了调查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编制了《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10年),并已经省政府批准颁布实施。3.地质灾害防治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通知”,完成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检查,完成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475个,其中一级63个,二级96个,三级316个。组织编制和审查了2005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设计,申报了2006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国家项目,争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资金3000万元。完成了2006年度“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9个项目,被评为全省“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先进单位。建立和完善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相配套的制度。全省已收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7.1亿元,其中省本级收存6.3亿元。五、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一)土地违法案件查处2006年全省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6908件,涉及土地面积1612.92公顷(耕地436.49公顷),其中历年隐漏2100件,涉及土地面积397.22公顷。2006年立案查处3766件,涉及土地面积1341.35公顷(耕地369.01公顷),其中隐漏案件立案963件,涉及土地面积341.99公顷,2006年发生案件立案2803件,涉及土地面积999.359公顷(耕地279.01公顷)。与2005年发生案件立案数(3136件)相比,减少了333件,下降了10.62%。全年共结案3580件,涉及土地面积1129.89公顷(耕地267.107顷),其中处理2005年未结案件288件,占8.04%,处理隐漏案784件,处理2006年发生案件2508件,占70.06%。从查处的违法主体看,各级政府土地违法案件83件,比上年增加53.7%,其中省级机关2件,市级机关4件,县级机关52件,乡级机关25件;其余是其他单位和个人土地违法案件,其中村(组)集体219件,企事业单位522件,个人2741件。全年共拆除构筑物21583.97百平方米,没收构筑物857.4百平方米,收回土地59.53公顷(耕地9.97公顷),收取罚没款4469.16万元。全年通过动态巡查发现违法行为 8087 件,涉及土地面积1933.85公顷(耕地550.76公顷),制止违法行为7004件,涉及土地面积1560.703公顷,其中耕地402.018公顷,挽回经济损失14658.39万元。全年行政处分13人,党纪处分6人,刑事处罚5人。在处理2006年发生的2803件案件中,买卖和非法转让土地案件294件,占10.49%;破坏耕地案件133件,占4.74%;未经批准占地2247件,占80.16%;其他案件127件,占4.53%。(二)矿产违法案件查处2006年全省矿产资源违法案件共立案1240件,比2005年(1343件)减少7.67%,其中勘查类违法案件22件,占1.77%;开采类违法案件1211件,占97.66%;不按规定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7件,占0.56%。从违法主体看,企事业单位152件,集体130件,个人958件。另有2005年未结案件98件。2006年结案1211件,比2005年(1313件)减少7.77%,其中勘查7件,开采1112件,不按规定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7件,处理2005年未结案85件。全年吊销采矿许可证59个,收取罚款1996.72万元,全年行政处分3人,党纪处分2人,刑事处罚37人。2006年立案查处的矿产违法案件中,以开采类违法行为最突出,全年共查处1211起,占2006年立案的97.66%,其中尤以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现象普遍,共查处1094起,占2006年查处的开采类违法案件的90.34%。开采类违法中个人违法案件942件,占全年查处案件总数的75.97%。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与人员情况(一)国土资源体制改革2006年全面完成了体制改革任务,国土资源行政体制进一步理顺。全省14个市州全面实现对34个区分局的人、财、物的垂直管理,88个县市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上收到市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理。2264个基层国土资源所作为县市局的派出机构,机构、编制上收为各县市人民政府管理。各市州局增设了总工程师或总经济师。全面落实了国土资源执法部门“三定方案”。全面落实了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基层国土资源所矿产资源、测绘管理行政职能,实现了土地、矿产和测绘的集中统一管理。(二)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2006年各级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从业人员较2005年有所精减,全省共有县级以上各级国土资源管理机构123个,从业人员16392人,减少了3.3%。行政编制人员3229人,比2005年减少4.2%。全省共有乡级土地管理所2141个,从业人员5698人,其中专职人员5696人,占99.96%。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全年共有2973人次通过了管理及业务知识培训,其中党校培训1397人次,各级行政学院培训303人次,其他培训1273人次。全年参加学历教育2367人,其中在读博士7人、硕士47人、本科1196人、专科 1117 人。2006年取得硕士以上学历学位6人、学士学位5人。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请问关于“家乡变化”的调研报告的大概内容该怎么写?

迟来梦
匪徒
关于家乡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近几年来,我们的家乡南通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此我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我所居住的地方原来是八厂乡光明村的一个小组,七年前还是个只有5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可现在却变成了风景秀美的现代化住宅小区,共有228户住户,大约700多人。2002年,我家刚刚搬到这个小区时,整个小区仅有汽车四五十辆,短短的五年过去了,现在小区里约有汽车120多辆,是以前的三倍,简直是车满为患。摩托车和电瓶车就了,约有300~400辆,平均每户人家都有1~2辆。一到晚上,“有车族”就为停车而发愁。据车管所统计,目前南通市私家车数量已达到35000辆,平均每天120辆上牌的汽车当中,私家车就占了其中的30%~40%,车管所现在平均每天要制作发放新驾驶证450本左右。而市区的各大驾培学校个个生意兴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市的私家车总数还会大幅度上升。看了以上的数据,我不禁感到十分惊讶。这仅仅是汽车一项的调查,其它关于电脑、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增长不知道要比它高多少倍了!由此,我更加感受到这几年家乡的发展之快,从原来的一座滨江小城到现代化的中等城市,只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再过十年,家乡南通一定会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贵州省情”课程实践题有什么?

临人以德
六盘水市矿产资源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勘查与研究证实,六盘水市矿产具有资源较为丰富,优势矿产突出,主要矿产分布广泛而相对集中,规模大,质量良好,资源潜力大等特点。如何合理有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证矿业权市场的正常秩序,对推进我市矿产资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矿产资源 现状 发展思路   一、六盘水市地理及矿产资源慨况   六盘水市是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支柱的重工业城市。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脉南端,云贵高原结合部。全市辖水城县、盘县和六枝特区及钟山区,介于东经104°18′―105°42′,北纬25°19′―26°55′之间。因地处黔中高原向滇东高原和广西丘陵向黔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故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乌蒙山东南支脉斜贯全境,成为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境内海拔高度在1400―1900mm之间,最高海拔2900m,最低609m,喀斯特地貌发育,占全市总面积的63.2%。  六盘水市经长期地质矿产勘查,尤其是通过1964年以来,以煤为主大量而广泛的找矿与普查勘探,获得了丰硕成果。勘查与研究证实,六盘水市矿产具有资源较为丰富,优势矿产突出,主要矿产分布广泛而相对集中,规模大,质量良好,资源潜力大等特点。发现的矿产(含亚矿种)已达45种以上,其中不同程度探明资源储量的有26种,共有资源储量产地133处。其中尤以能源矿产煤炭及煤层气最具优势,在全省乃至江南占有突出地位;铁、铅锌、水泥原料、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等亦是该市具有重要价值的矿产。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六盘水市已建成我国南方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是贵州实施“西电东送”,加快火电发展的供煤基地,并建成为贵州重要的钢铁、水泥生产基地。  六盘水是国内著名的煤田,是贵州、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炼焦煤资源基地。全市煤炭分布广泛,煤类较为齐全,产出煤层多,厚度大,地勘工作程度较高,煤质良好,盘县与钟山区、水城是贵州低硫优质炼焦煤的集中产区。历年探明资源储量产地82处,累计探明155亿吨以上,经多年开采至2001年末,全市保有资源储量148.67亿吨(不含原表外资源量),约占全省总量的28%左右,仅少于毕节地区,排名全省第二。在全市保有资源储量中,炼焦用煤高达90亿吨,占全省炼焦煤总量的85%,居江南之首,计占南方各省(区、市)炼焦煤总和的76%以上。  六盘水是全国著名的煤层气(瓦斯)分布区,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地质调查与勘查的四大重点煤层气片区之一。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等省内外单位的勘查与研究,煤层中蕴藏有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煤层气,预测埋深2000m以浅的资源量1.42万亿m3,占全省总量的45%,成为贵州最大的煤层气资源分布区。以富甲烷煤层气为主,占总量的93.7%。按面积、资源丰度、含气量等多项指标进行定量评议排序,在全国63个重要煤层气目标区中列第12位。埋深500m以内煤层甲烷含量一般为12―20ml/g,最高可达38.4ml/g。以丰富资源为依托,六盘水市成为当今全省唯一抽取利用煤层气的地区。  六盘水市是贵州铅锌矿的主要产区之一,资源较为丰富,分布广泛。集中产于钟山区与水城县,六枝与盘县亦有少量分布。历年累计探明并正式编入储量表的铅锌资源储量为30.6万吨(铅8.6万吨,锌22万吨),约占全省总量的1/5。经长期开采消耗,尤其是重要的杉树林矿区资源储量已基本采尽,至今全市保有资源储量仅9.1万吨,其中铅3.8万吨,锌5.3万吨。六盘水市也是全省富铁矿的重要产区,尤以钟山区观音山铁矿产出最丰,该区探明资源储量2092万吨,经多年开采,现尚余保有资源储量1156万吨(不含原表外资源储量),是水城钢铁(集团)公司的主要矿山基地。  全市沉积岩分布广泛,符合水泥用的石灰岩脱离其配料、冶金用石灰岩与白云岩、砖瓦原料和建筑用砂石等资源丰富,遍及各县(特区、区)。通过地质勘查,探明了丰富可供利用的资源储量。其中经多年开采消耗,水泥用灰岩保有资源储量仍达2.31亿吨,约占全省总量的15%,列第三位;水泥配料(砂岩、页岩、粘土)共1720万吨;冶金用白云岩与熔剂用灰岩保有资源储量分别有6720万吨与11968万吨;砖瓦原料(页岩、砂岩)共1744万m3。  通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六盘水地区金矿的勘查,已在盘县等地发现了新型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找矿前景良好。目前已探明盘县砂锅厂等产地的资源储量。同时近年来,在水城立火、沙沟一带等地区新发现了找新前景较好的锰矿,目前正开展勘查工作。  六盘水还探明了伴生、共生的稀有分散元素镉、锗、镓、铟、硒和银、铀、镍、硫铁矿以及石膏、玻璃用砂岩、萤石、饰面用灰岩等10多种矿产的资源储量,但由于资源有限或产出分布零星、矿石质量与开发利用条件等多种原因所限,大多开发利用价值小。其它已发现未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勘查工作程度低,据已有资料,目前难具规模型开发利用价值。   二、六盘水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我市共有国有大中型煤矿16对,地方小煤矿467对,新增煤矿地方小煤矿44对,铁矿矿山1对,锰矿矿山4对,铅锌矿矿山12对,金矿矿山12对,其他类矿山600余对。其中以煤开采最为广泛,各县,区的大部分乡镇都有开采,并成为贵州煤炭生产规模和产量最多的地区。在大量开采煤的同时,对煤层气进行了抽放利用,2002年达14404m3,成为贵州唯一开采利用煤层气的地区。铁矿、锰矿、铅锌矿、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水泥用灰岩及水泥配料(砂岩、页岩、粘土)、建筑用砂岩、方解石、硅石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六盘水市2002年矿石开采量达3667万吨(含万m3),煤占41.6%,达2078万吨,全市矿石总产值达23.62亿元,其中煤达19.95亿元, 占矿石总值93%。   三、开发与勘查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六盘水市矿产开发利用与勘查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有:  1、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一矿多开,大矿小开普遍。突出反映在全市优势矿产煤炭的开采上。煤炭井田已是开采的最基本单元,但很多已勘探的井田,不是一矿开采,而是多个小矿采掘。全市普查--勘探探明资源储量的煤炭井田或产地,浅部几乎都设置了小矿开采,使资源难以优质优用,达不到“大材大用、中材中用、小材小用”之目的。  2、开采规模小、产量低:全市矿山众多,但以小型矿山占主导地位。其中,开采最盛的煤炭计有矿井483个,除盘江、水城、六枝三大国有矿业集团公司具有大中型矿井16处(其中大型矿井5处,中型11处)外,其余地方煤炭矿井,绝大部分为3―15万吨的小矿,并以3万吨矿井所占数量大。全市矿石总产量低,绝大多数矿山、尤其是小矿,难以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3、采富弃贫,采好丢差现象较为严重。全市矿产开采普遍存在采富弃贫,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差的状况。尤以煤炭显著,全市多数地区可采煤层都在数层至10多层,很多矿井未能充分开采,采好丢差,回采率低,浪费资源状况较为严重。  4、开采方式粗放,经济效益差。除大、中型开采的煤、铁、冶金用白云岩、熔剂用灰岩、水泥原料等少数矿山,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水平较好外,全市大多数开采矿山,以人工为主采矿,装备与技术落后,开采水平低,制约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5、采矿及其加工对生态环境破坏影响较为明显。由于矿山不合理的采矿,诱发塌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日越严重,引发的工农纠纷也时常发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破坏和浪费了矿产资源。  6、地勘工作尚难满足矿山开发建设所需。全市煤炭勘查程度总的较高,但尚有1/3以上的资源储量仅达详查、普查或预查,难以满足规模型矿山开发建设之需,而诸如新发现的锰矿、金矿等矿产工作程度低,只达预查或普查,有待进一步提高勘查程度。  7、非法转让、“炒矿”现象十分严重。未经登记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私下买卖矿山现象十分严重,矿业权的二级市场非常混乱,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到私人“口袋”,同时也严重扰乱了矿业权市场的正常秩序。对这类问题的治理将是国土资源部门下步工作的重点。   四、工作思路   1、为了解决煤炭生产的供需矛盾,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2005年8月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州省煤炭局联合下发了黔国土资发[2005]89号、[2005]90号文件,提高对煤炭的准入条件,我市将根据以上文件精神,对我市煤矿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开采规模小、产量低等现状,提出整合现有合法煤矿的重组意见,同时对严重越界、资源枯竭的将请示省国土厅进行关停。对新设的采矿权一律实行招拍挂。  2、针对采富弃贫、采好丢差、开采方式粗放的矿山,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今年4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煤炭资源回采率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61号),要严肃查处一批浪费、破坏煤炭资源的典型案件,坚决遏制破坏、浪费煤炭资源的势头,同时树立一批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正面典型,强制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强化企业资源消耗的自我约束机制。为此,我市及各县都成立了相应的检查组,此项工作共分三个阶段,目前第二个阶段已结束,以后要把此项工作抓好、抓落实。让矿山企业走集约发展之路,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3、针对采矿权非法转让,省国土厅已于2005年上半年对非法转让的性质的认定的讨论讨论稿进行了多次调研,将于近期和省高院一起出台相关文件,以保证国家资产不流失,杜绝非法转让和非法“炒矿”,以保证矿业权市场的正常秩序,规范矿业权的一、二级市场。  4、采矿及其加工对生态环境破坏影响方面。我市已对部分矿山企业进行了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而近期省国土厅正准备材料,对矿山收取一定比例的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报省政府讨论后能否实施,以保证群众的损失和环境的破坏有责任单位承担,同时也给矿山企业增强环境保证的意识,以保证资源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5、近期和中后期至(2010年)我市的矿产规划。我市对探矿权和采矿权进行了全面的规划,贯彻实施公益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商业性矿产勘查分开运行的新机制。2005年前开展与完成11处金、铜为主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力争提供4―5处可供进一步勘查与开发利用的资源基地,同时启动与开展24处煤炭旨在提高工作程度的商业性勘查,并开展14处以铅锌、锰、金为主的商业性勘查。至2005年完成其中52处煤炭的勘探,提交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储备15亿吨以上,并完成10处以上的铅锌、锰、金为主的找矿普查,力争提供5―6处可利用后备资源产地。2010年的五年中,继续完成2005年前启动尚未结束的10处煤炭的商业性勘查,提交可供利用的详查与勘探资源储量40亿吨以上。同时规划2010年前动工兴建160对矿井,预计至2010年末新增设计生产能力4207万吨/年。将开工新建铅锌、金、硅石等4处矿山。

史帝夫净水器怎么样,值得购买吗?

方死方生
战吼
史蒂夫净水器还是不错的,值得购买。史蒂夫净水器省性能好,史蒂夫净水器的热效率通常能够达到300%-500%,这类净水器的热效率比一般的净水器高出了4—5倍,生产的净水器是一种制热成本较低又省的产品。史蒂夫燃气净水器就是采用燃气作为主要能源材料,通过燃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热量传递到流经热交换器的冷水中以达到制备热水目的的一种净水器。史蒂夫是厨房燃气的专业制造企业,它的创建时间是1992年,是一家以燃气灶为主发展起来的企业,如今该品牌的燃气灶具、抽油烟机、燃气净水器以及净水器等多种产品获得了众多家庭的认可,是国内年旭畅销了11年的品牌公司。燃气型净水器是曾经占领净水器市场的主流净水器,其优点就是即开即用,无需等待,而且占地面积较小。史蒂夫燃气净水器的水温状况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燃气净水器都有一个流量调节装置,是专门针对中国一些地区水压比较低的状况而采用的,能起到增压的效果,能让水流更为充分一些,同时水温的恒定性能也能得到保障,舒适程度还是比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