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舌兰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听海的声音师范类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一、我国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存有的问题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理论上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一是供求平衡,就业率高;二是专业对口,实现充分就业。不过,通过对近年来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反映出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存有着初次就业率偏低、专业对口率不高、就业水平不足、就业岗位减少等问题。(一)初次就业率偏低就业率指就业人口与16岁以上总人口的百分比。凡在指定时期内届满一定下限年龄,有工作并取得报酬或收益的人;或有职位而暂时没有工作(如生病、工伤、劳资纠纷、假期等)的人;以及家庭企业或农场的无酬工作者,均计算为就业人口。以忻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为例,初次就业率平均为80%,与非师范类大学生初次就业率相比,水平偏低。(二)专业对口率不高专业对口率即某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人数与总人数的百分比。以忻州师范学院为例,真正能在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不足20%,虽然灵活就业的师范类大学生不乏在私立学校、培训学校等各种各样的教育类机构工作,但是与师范类大学生本应高度对口的情况不符。(三)就业水平不足就业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英国,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于1909年首先提出。他认为就业力即“可雇用性”,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水平。就业水平即“可雇用性”,是指获得和保持工作的水平。就业力不但包括狭义上理解的找到工作的水平,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