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八卦
最近小编经常看到有人表示:本科成绩(GPA)低不要紧,比如我们学校某人就很成功,低分照样去了个前30的名校!举个具体的例子,今年五月份的时候就有个至美学子拿到了TOP 30的美国大学博士全奖录取,而他的GPA才2.69,,这不正好证明了GPA没那么重要么?确实如此,去美国读研,高GPA不是万能,但是没有高GPA则万万不能。每年都有高分的申请人挂了、申请彻底失败到一个自费录取都没有的人,每年也有低分但是也拿到很好申请结果的人。根据GPA这一项指标是无法准确预测申请结果的,如果你达到了最低录取标准(往往是非常低的要求比如GPA3.0),那美国大学研究生院并非像中国高考那样子,单纯的按照分数高低录取学生 – 这种不确定性也是申请的魅力所在。既然不以分数录取学生,为什么还要强调GPA?这是因为绝大多数本科生除了上课拿个成绩之外,啥额外经历都没有!美国教授其实很明白,光看GPA无法预测一个人未来是否成功,只能说你功课学好了,而且,GPA3.8的人能力未必一定比GPA3.6的人强,GPA是可以通过上容易课程来刷高的。但是很多人除了成绩单,真没啥可以看的,尤其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申请人,连推荐信都是学生自己写的,不可信,如果文书内容也没有逻辑,那也只能看你的GPA了。如果你有其他经历,比如MSRA的科研实习和推荐信、ACM编程比赛高级别奖励、发表著名会议或者期刊论文,那都会让你显得与众不同,这种情况下,GPA就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了,甚至转变为次要的。经历非常出色的,即使GPA不理想,也有希望翻盘甚至去顶级牛校。GPA不高甚至很低的同学,是否有可能在其他方面(比如科研、竞赛)很出色?答案是当然有可能,小编就见过这样的学生,但是问题并非是逻辑上证明其可能性,而是现实中概率有多大:你看看周围的同学,成绩差的,有几个人能做好科研、发表论文、竞赛拿奖或者至少有拿得出手的项目经历?如果你已经处于申请阶段了,背景大体定型,那只能有啥算啥了。即使你没有看上去很硬的资历证明,好歹有一些额外的事情,会有一定的帮助 – 至于有多大的帮助,这个要看你的背景细节和如何处理了,所以说,去美国读研如果可以的话,一定GPA有多高弄多高,就算其作用性不强,但是好歹也不能让他成为你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