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现在生物学在国际上有什么最新成果?

分均
革命篇
最活跃的前沿主要包括: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神经与认知科学、系统生物内学与组学等,由这些研究前沿引伸容出的一些核心问题包括干细胞的多能性与分化、小分子RNA的功能与作用机制、肿瘤的发生与转移、认知的生物学机制等运用计算生物学,科学家们有望鉴定基因和途径在健康和疾病中的角色,挖掘它们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发展、评价以及应用以基因组为基础的诊断方法来预测对疾病的易感性,预测药物反应,疾病的早期诊断标记,疾病在分子水平上的发展机制;应用基因组和代谢通路的知识,通过分子模拟等方法进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缩短新药开发周期,从而开发有效的、新的疾病治疗方法;发展基于基因组的工具来改善大众的健康状况,从而促进人类基因组计划造福于人类其他还有基因克隆,动物自养,植物像动物一样可运动,癌症、肿瘤及艾滋病的生物方法根治和人造生命望采纳

生物学的新进展

会闻卫君
夏丽
《自然》杂志公布全球首个个人基因组图谱2008年世界进入个人基因组时3239303138代,从4月开始,相继有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基因组图谱、首个女性基因组图谱、首个癌症基因组图谱、首个汉人基因组图谱出炉。这些成果为疾病的研究带来新的视野。2008年度诺贝尔奖2008年,病毒学家和GFP专家是诺贝尔奖的最大赢家,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艾滋病病毒和人类乳突淋瘤病毒的三位科学家,而化学奖授予了GFP领域的三个关键人物,下村修、马丁查尔菲和钱永健。中国科学家《Nature》改写进化史恐龙-鸟类进化过程中缺失的拼图被中国科学家补上,张福成等研究人员的新发现,改写了恐龙-鸟类演化的历史,他们还原了历史的真相。《Science》改写癌症研究:肿瘤转移并不是晚期事件新的研究成果颠覆了经典的癌症理论,肿瘤细胞转移并不是癌症晚期事件,其实癌症转移从癌症发生的早期就已经悄悄开始了。这一新的发现,将改变癌症的治疗策略。08《科学》十大突破最高奖:细胞程序重排技术iPS技术2008年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12月入选Science十大科学突破,它的研究意义在于开启了再生医学领域的新篇章,人类疾病治疗手段也因它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英国放行"人兽胚胎":不会出现"人猿战士"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受到伦理道德的限制,科学家们转而把希望寄托在克隆技术上,希望通过动物的卵细胞构建人兽混合胚胎以走出困境,英国成为首个吃螃蟹者,国家立法批准人兽胚胎的研究。克隆研究重大突破:冷冻小鼠的健康克隆体从一个在零下-20℃保存了16年的小鼠脑组织死亡细胞中提取细胞核,通过克隆技术产生了12个健康的克隆胚胎,这不是梦想,是现实,科学家新开发的克隆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这意味着,将来人类可以克隆恐龙、埃及法老,只要能获得死细胞,科学家就能把它/他复活。《柳叶刀》发布干细胞治疗大突破干细胞一直是再生医学研究的热门领域,2008年,干细胞理论研究取得了诸多成绩,可是干细胞治疗技术一直没有突破,《柳叶刀》这项成果在干细胞治疗领域取得了质的飞跃,研究者用患者的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出器官,再移植到患者体内,成功治愈患者。这项里程碑式成果加速的干细胞治疗的步伐。世界首例人造无核红细胞诞生献血或成历史血液,生命的液体。2008年科学家首次培育出人体无核红细胞,这意味着人类在人造血液的进程上又迈出非常重要的一步,以后人们就不用担心血液短缺的问题了。一旦这项技术成功的应用于实际生产,你想要多少血液就有多少。 在未来,献血因此而将成为历史。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 微生物内遗传容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40年代,病毒遗传学作为微生物遗传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为分子遗传学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病毒的许多生物学特性,包括结构简单、无性增殖方式、可经细胞 培养、增殖迅速、便于纯化等,使其具有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的独特优势。

世界近5年来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

不在意
吸血鬼
2006年诺贝尔生理来学或医自学奖由两个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获得,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虽然奖项名目既涉及生理学,也涉及医学,但针对本年度两位获奖者及其成果,欧美媒体无不把今年这一奖项称为诺贝尔医学奖 对生物体内RNA的研究,是近年来生物学界和医学界无可争议的热点。

你知道生物学家有哪些 及其研究成果

美洲狮
坛坛罐罐
1、达尔文 进化论 2、孟德尔 遗传定律 3、 李比希 养分归还学说等 4、沃森 DNA双螺旋结构 5、卡尔文 光和碳循环 6等等等等.

搜寻“生物学最新进展”有关科研方向、课题及成果内容

别烦我
称道数当
《自然》杂志公布全球首个个人基因组图谱2008年世界进入个人基因组时代,从32623464324月开始,相继有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基因组图谱、首个女性基因组图谱、首个癌症基因组图谱、首个汉人基因组图谱出炉。这些成果为疾病的研究带来新的视野。2008年度诺贝尔奖2008年,病毒学家和GFP专家是诺贝尔奖的最大赢家,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艾滋病病毒和人类乳突淋瘤病毒的三位科学家,而化学奖授予了GFP领域的三个关键人物,下村修、马丁查尔菲和钱永健。中国科学家《Nature》改写进化史恐龙-鸟类进化过程中缺失的拼图被中国科学家补上,张福成等研究人员的新发现,改写了恐龙-鸟类演化的历史,他们还原了历史的真相。《Science》改写癌症研究:肿瘤转移并不是晚期事件新的研究成果颠覆了经典的癌症理论,肿瘤细胞转移并不是癌症晚期事件,其实癌症转移从癌症发生的早期就已经悄悄开始了。这一新的发现,将改变癌症的治疗策略。08《科学》十大突破最高奖:细胞程序重排技术iPS技术2008年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12月入选Science十大科学突破,它的研究意义在于开启了再生医学领域的新篇章,人类疾病治疗手段也因它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英国放行"人兽胚胎":不会出现"人猿战士"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受到伦理道德的限制,科学家们转而把希望寄托在克隆技术上,希望通过动物的卵细胞构建人兽混合胚胎以走出困境,英国成为首个吃螃蟹者,国家立法批准人兽胚胎的研究。克隆研究重大突破:冷冻小鼠的健康克隆体从一个在零下-20℃保存了16年的小鼠脑组织死亡细胞中提取细胞核,通过克隆技术产生了12个健康的克隆胚胎,这不是梦想,是现实,科学家新开发的克隆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这意味着,将来人类可以克隆恐龙、埃及法老,只要能获得死细胞,科学家就能把它/他复活。《柳叶刀》发布干细胞治疗大突破干细胞一直是再生医学研究的热门领域,2008年,干细胞理论研究取得了诸多成绩,可是干细胞治疗技术一直没有突破,《柳叶刀》这项成果在干细胞治疗领域取得了质的飞跃,研究者用患者的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出器官,再移植到患者体内,成功治愈患者。这项里程碑式成果加速的干细胞治疗的步伐。世界首例人造无核红细胞诞生献血或成历史血液,生命的液体。2008年科学家首次培育出人体无核红细胞,这意味着人类在人造血液的进程上又迈出非常重要的一步,以后人们就不用担心血液短缺的问题了。一旦这项技术成功的应用于实际生产,你想要多少血液就有多少。 在未来,献血因此而将成为历史。 20077月2007年7月18日,克莱格•凡特领导的研究团队将丝状霉浆菌(Mycoplasma mycoides)的基因组克隆到山羊霉浆菌(Mycoplasma capricolum)体内,这是人类首次将整个基因组在不同物种之间克隆。 6月2007年6月29日,国际合作团队完成了埃及斑纹(Aedes aegypti)的基因组定序,发现约含有13亿7600万个碱基对,组成约15000个基因。这项研究有助于一些传染病,如登革热或黄热病的防治。 5月2007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2007年5月2日,哈萨克里海地区从4月以来,已发现超过800只大小海豹死亡,原因可能是暖冬与冰层提早溶化。 2007年5月1日,美国埃默里大学与亚特兰大耶基斯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从黑猩猩肢体语言研究中,推测人类语言的起源可能来自肢体动作。 3月2007年3月27日,美国内华达大学的科学家,经过7年的研究,培育出一头带有15%人类细胞的绵羊,他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培育出带有人类器官的绵羊。 2007年3月13日,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会导致细菌大量繁殖,并且释放毒气。这种现象可能是过去几次生物灭绝事件的原因之一。并且可能正在当前的世界上重演历史。 2007年3月12日,韩国首尔大学的科学家宣布,他们确定了水稻稻瘟病之病原细菌的数百种致病基因。 2007年3月11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协会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特殊分析方法,解开了神经细胞突触的控制机制。 2007年3月2日,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最新的期刊上发表,他们成功的以体外受精失败的实验鼠卵子培育出胚胎干细胞。 2月2007年2月24日,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塞内加尔的黑猩猩族群中,具有使用树枝制作矛,并捕猎丛猴的行为。且只有雌性才有这种技能。20083月12日,卡内基研究院的科学家发现,某些微生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并没有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净出入。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一类称为Synechococcus的蓝细菌。(ScienceDaily) 1月15日,利用细弱螺旋体(Treponema pertenue)所进行的遗传学研究,发现了支持梅毒是由哥伦布及其船员由美洲带往欧洲之理论的新证据。(NewScientist) 1月15日,古生物学家在乌拉圭海岸发现新啮齿类物种Josephoartigasia monesi长约53厘米的头颅化石,此种动物估计重量超过1000公斤,是已知曾存在过最大型的啮齿动物。(Naturenews) 1月11日,美国科学家利用RNAi技术检测数千个基因,进而辨识出273个与HIV病毒增殖有关的人类蛋白质,使爱滋病治疗除了传统针对病毒本身的药物以外,也可能以人类蛋白质为目标的疗法。 10月26日,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发现者之一詹姆斯•沃森,从工作了43年的冷泉港实验室退休辞职,原因是由于先前所发表的争议性种族言论。 10月8日,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两名美国科学家马里奥•R•卡佩奇、奥利弗•史密斯和英国科学家马丁•J•伊文思获得此奖项。 9月20日,美国自然史博物馆与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在一具1998年出土于蒙古的迅猛龙化石标本上,发现了羽茎瘤(quill knobs)的存在,显示这类生物身披羽毛。对不起,无此网络资源

生物科学最新研究成果

舍者迎将
力与美
RNA聚合酶II大亚基(Rpb1)是决定真核生物信使RNA(mRNA)转录起始和延伸的最主要的功能亚基,存在多种翻译后修饰。其中,它的泛素化修饰和降解,不仅发生在DNA损伤引起的转录停滞过程中,而且涉及到其他的转录障碍事件。然而,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在非DNA损伤依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Rpb1的泛素连接酶还没有被发现。健康科学研究所金颖研究员领导的分子发育生物学实验室的最新研究表明Wwp2,小鼠的HECT家族的泛素E3连接酶,是Rpb1新的泛素连结酶。研究结果显示在体内和体外,小鼠的Wwp2均能特异性结合Rpb1并催化它的泛素化修饰。有趣的是,Wwp2 对Rpb1的结合和泛素化修饰既不依赖于Rpb1的磷酸化状态也不依赖于DNA损伤。然而Wwp2的酶活性对于Rpb1的泛素化修饰是必需的。进一步的研究还显示,Wwp2和Rpb1的相互作用是通过Wwp2 的WW 结构域和Rpb1的C端结构域CTD介导的。当下调Wwp2的表达水平时,Rpb1的泛素化水平也随之降低,而蛋白水平则明显升高。通过质谱分析,Rpb1 CTD结构域中的6个赖氨酸残基被确认为Wwp2介导的泛素化位点。这些结果显示Wwp2在Rpb1正常生理状态下的表达调节中发挥重要功能。

生物炭的研究成果

蒙马特
白华
据《每日科学》网报道,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寻求固定二氧化碳从而减少其排放的办法。科学家表示,几百年前,亚马逊印第安人用来提高土壤肥力的生物炭(biochar),在现代世界可以帮助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大规模生产生物炭可吸收大量温室气体。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周刊上。进行此项研究的凯莉·罗伯茨和同事指出,生物炭不是一般的木炭,是一种碳含量极其丰富的木炭。它是在低氧环境下,通过高温裂解将木材、草、玉米秆或其它农作物废物碳化。早在几百年前,亚马逊印第安人就会将生物炭和有机质掺入土中,创造出肥沃的黑土,今天这种木炭被称为生物炭(biochar),用植物废料,而非森林里的树木制成。 制作生物炭的现代方法是在低氧环境下用高温加热植物垃圾,使其分解。日前,气候专家找到了更清洁环保的方式,进行工业规模二氧化碳固定,利用巨型微波熔炉将二氧化碳封存在“生物炭”中,然后进行掩埋。这种特制“微波炉”将成为战胜全球变暖的最新利器。因此,该技术每年可以减少向空气中排放几十亿吨二氧化碳。日前不少人将生物炭技术视为目前为止解决气候变暖问题的“尚方宝剑”,一种“气候变化减缓”战略和恢复退化土地的方式。有些专家甚至声称,生物炭可吸收如此多的二氧化碳,以至地球能恢复到工业化之前的二氧化碳水平。

你还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发展的哪些成果?

岂更驾哉
一举一动
1. 2010年立项、2011年启动的我国微藻能源方向的首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微藻能专源规模化制属备的科学基 础”,2月19日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兴科技城正式启动。项目由华东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江西新大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组 织实施。项目的依托部门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依托单位是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元广教授为该项目首席科学家。 目前,生产生物柴油所用原料均靠种植油料植物,棕榈树、麻风树、油菜等。由于油料植物的油脂面积产率不高,大力发展生物柴油必然要占用大量耕 地,影响粮食生产。而微藻种类繁多、分布广、繁殖快,是最简单、最古老的低等植物,它可直接利用阳光、CO2及N/P等简单营养物质快...

人类在微生物上的成果{10条以上}

盗尸者
二度梅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一般地,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教科书中,均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微生物的应用:1、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2.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3.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生物体基因组研究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权威性杂志《科学》曾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评为世界重大科学进展之一。通过基因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发现重要的功能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疫苗,开发新型抗病毒、抗细菌、真菌药物,将对有效地控制新老传染病的流行,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 4.工业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药、冶金、采矿、石油、皮革、轻化工等多种行业。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生产抗生素、丁醇、维生素C以及一些风味食品的制备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参与皮革脱毛、冶金、采油采矿等生产过程,甚至直接作为洗衣粉等的添加剂。5.一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天然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与抗生素及重要工业用酶的产生相关的基因。乳酸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微生态调节剂参与食品发酵过程,对其进行的基因组学研究将有利于找到关键的功能基因,然后对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适于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国内维生素C两步发酵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将在基因组测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与维生素C生产相关的重要代谢功能基因,经基因工程改造,实现新的工程菌株的构建,简化生产步骤,降低生产成本,继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6.对工业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不断发现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生成相关的功能基因,并将其应用于生产以及传统工业、工艺的改造,同时推动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 7.农业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认清致病机制发展控制病害的新对策。据资料统计,全球每年因病害导致的农作物减产可高达20%,其中植物的细菌性病害最为严重。除了培植在遗传上对病害有抗性的品种以及加强园艺管理外,似乎没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积极开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组研究,认清其致病机制并由此发展控制病害的新对策显得十分紧迫。 8.环境保护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找到关键基因降解不同污染物。在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滥用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也日益严重。面对全球环境的一再恶化,提倡环保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而生物除污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潜力巨大,微生物参与治理则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机物;还能处理工业废水中的磷酸盐、含硫废气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等物质,并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对这些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谢过程的遗传背景的前提下,有选择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关键基因,将其在某一菌株中组合,构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时降解不同的环境污染物质,极大发挥其改善环境、排除污染的潜力。美国基因组研究所结合生物芯片方法对微生物进行了特殊条件下的表达谱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机物的关键基因,为开发及利用确定目标。 9.极端环境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深入认识生命本质应用潜力极大。在极端环境下能够生长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又称嗜极菌。嗜极菌对极端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极端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研究极限条件下微生物的适应性,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10.有一种嗜极菌,它能够暴露于数千倍强度的辐射下仍能存活,而人类一个剂量强度就会死亡。该细菌的染色体在接受几百万拉德a射线后粉碎为数百个片段,但能在一天内将其恢复。研究其DNA修复机制对于发展在辐射污染区进行环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义。开发利用嗜极菌的极限特性可以突破当前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些局限,建立新的技术手段,使环境、能源、农业、健康、轻化工等领域的生物技术能力发生革命。来自极端微生物的极端酶,可在极端环境下行使功能,将极大地拓展酶的应用空间,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术加工过程的基础,例如PCR技术中的TagDNA聚合酶、洗涤剂中的碱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义。极端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将是取得现代生物技术优势的重要途径,其在新酶、新药开发及环境整治方面应用潜力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