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或死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宏观形势--成就与问题并存 进入2000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趋好的重要变化,全年GDP增长率达到8%,初步摆脱了连续多年持续减速运行的局面。但是,进入2001年以后,由于受世界经济增速明显减缓的影响,以及国内经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又遇到了新的问题,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面对这些新的问题和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继续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宏观经济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这些成绩主要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 第一,虽然世界经济全面不景气,而我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依然保持着7%以上的较高增长速度,令世人瞩目。一、二、三产业稳定增长,同时主要经济结构不断得到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在宏观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通货膨胀水平却相当的低,各类价格水平变动均较平稳。 第二,近两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所提高。虽然近来国际经济风云变幻,起伏不定,但是我国经济增长却表现得相当稳定。。从2000年第一季度到2001年第二季度,各季度的GDP增长率分别为8.1%、8.3%、8.2%、7.4%、8.1%和7.8%,波动幅度不超过1个百分点。这样的稳定性有利于稳定人们的预期,有利于宏观经济的长期适度快速增长。 第三,我国目前宏观经济的较快增长是建立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的。宏观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至少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工业产品的产销率一直基本保持在97%以上的水平上;亏损企业及行业的数量和亏损额均有所减少;企业利润,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利润有所上升;国家的财政收入得到明显的增加,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有所上升。 第四,目前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的较高增长。在国际经济环境趋于严峻,外部需求萎靡不振的情况下,必须地依靠刺激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由于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01年上半年虽然我国出口增速和净出口数量均有明显下降,但是国民经济依然保持了适度快速的增长。在上半年GDP7.9%的增长中,虽然净出口的贡献是负0.9个百分点,但是国内投资和消费分别贡献了6.1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按不变价计算,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分别为77%、34%和-11%。 第五,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虽然受国际经济增速减缓的严重影响,我国的出口严重受阻,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但是我们的对外贸易仍然保持了相当数量的顺差。我国的利用外资在200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1.7%,这一增长速度在全世界独占鳌头。 第六,通过不懈努力,我们争取到了一些有利于今后经济增长的条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同时,国内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落实这样一些重要工作的进展也将为今后的经济增长创造较好的条件。 虽然我们在积极启动内需克服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的宏观经济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困难的克服直接关系到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长的自主性和稳定性的实现和提高。 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目前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扩大内需的主要因素,2001年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4.1个百分点,2001年8月份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完成的投资额同比增长了21.4%。这样的投资增速已经是相当可观了。2000年投资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不足50%;而2001年上半年投资的贡献率已经上升到77%,这样大的变化,已经需要我们注意如何保持投资和消费增长的适度平衡的问题了。然而,极需我们重视的问题是: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同时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速的滞后。2001年上半年国有及其他类型经济投资增长了17.9%,而集体和个体经济投资仅增长了7.5%。虽然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率比起90年代末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如何调动非国有经济投资的积极性仍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值得注意的是,与2000年同期相比,国有经济投资与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增长率之差呈扩大趋势,2000年上半年国有经济投资和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增长率分别为12.1%和7.9%,仅相差不到5个百分点,而2001年上半年这一差距已经扩大到超过了10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相对缓慢的原因有他们本身的特点所造成的方面,例如非国有经济主要分布在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劳动密集型部门领域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低,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缺乏竞争力等等。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目前仍存在的一些体制性障碍,例如某些领域的进入门槛过高,存在诸多限制,非国有经济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等等。因此,政府如何在制度创新和为非国有经济拓宽多种融资渠道方面做的事情,将是直接决定非国有经济投资能否有效启动,以保证宏观经济长期稳定持续适度快速增长的重要条件。 第二,消费方面。促进消费是扩大内需拉动宏观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重要方面之一。自1999年以来,表现居民消费水平的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实际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上,显示出相当的稳定性,对宏观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目前在消费方面仍然存在的会影响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些问题。首先,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投资率一直过高,消费基金相对不足,造成目前我国的总体消费水平相对偏低。长期以来,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会使消费基金相对不足的问题日趋严重,成为制约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消极因素,其次,目前城市中失业、下岗、待业人员未见减少,他们的收入水平很低,消费水平因而也很低。农村中,农民总体收入增长缓慢,直接制约了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虽然尚未达到非常不合理的水平,但是它所显示的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之间差距拉大的趋势却是十分明显的。这种状况必将影响全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提高,成为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最后,城市消费品市场和农村消费品市场之间的不平衡也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2001年上半年我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村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率分别为11.6%和8.1%,两者之间的差距达到了3.5个百分点。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以更好地启动农村市场仍然应该是今后扩大内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对外贸易方面。受世界经济增长减缓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着很大的困难。2001年上半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普遍出现减缓趋势,回升的势头短期内很难出现。我国的出口自2001年一季度以来增长速度明显减弱,由一季度的两位数的增速很快降了下来,6月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由于世界经济短期回升无望,加之美国“9.11”事件带来的新的冲击,更使已经走低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这使得我国的出口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速仍将在低位徘徊,全年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仍为负值。我国对外贸易状况的好坏不是能够完全由自己掌握的,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提高外贸工作对世界经济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同时更要坚定不移地把保持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和适度快速增长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 除了上面分析的投资、消费和外贸方面的问题之外,其他一些方面的问题也值得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这些问题包括: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入,企业内在活力不足,创新能力有限,经济增长缺乏微观基础的问题;城乡发展更加不平衡,农业增长速度过慢,农民收入增加速度过低的问题;金融改革滞后,金融风险犹存的问题;一定时期内对投资者信心和有关企业的经营运行造成冲击的问题;等等。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 从外部来看,主要是世界经济增长迅速减速,西方主要经济大国美、日、德等国临近衰退的边缘对我国外需所产生的不利影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受其影响的各国逐步摆脱危机的阴影,1999年全球经济增长开始迅速回升,1999年和2000年全球经济GDP实际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4%和4.7%。然而自2000年年末开始,世界经济突然失去了增长的势头,在1996年到2000年中期曾经占全球经济增长40%的美国经济的增长率,突然由2000年中期的6%下降到2001年初的1.2%,2001年第二季度增长率仅为0.2%。与此同时,日本经济2000年曾经出现过微弱增长,但是在2001年已经消失,在不到二年的时间内再次陷入衰退。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开始下降,其经济增长率从2000年的3.4%下降到2001年上半年的2%左右。由于发达国家的需求减弱,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速也随之明显放缓。总的来看,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滑,失业现象日趋严重,股市在剧烈动荡中大幅下挫,确实存在着走向衰退甚至经济危机的可能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顺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需要,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的敏感度也有所提高,这是造成我国宏观经济目前困难加重的外部原因。 从内部来看,我国经济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存在的问题在国际经济环境趋坏的条件下更明显地暴露了出来。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经济结构、体制秩序、政策选择三个方面。首先,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是对原有生产结构的调整。使其能够自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对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在这项工作中,分流众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处置大量的不良资产,压缩某些行业过剩的生产能力,都是十分艰巨的工作,需要较为宽松的外部条件。而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必将大大增加这一工作的难度。其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升级都需要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体制和机制的支持。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还有大量的体制改革任务需要完成,例如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各种对扩大居民消费的限制,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等等。此外,目前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经济无序现象也比较严重,社会生活中的腐败和违法违纪对转轨型经济增长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第三,由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的极端复杂性,我们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决策上往往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方面要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和自主性,这就要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地让市场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面对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政府又必须采取措施保持宏观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这就容易造成短期政策的长期化,使宏观调控空间缩小、难度加大。而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往往更加剧了政策选择的两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