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怎么样?

老房子
杜鹃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于1978年4月5日正式建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的主要研究机构之一,研究领域为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中的三个分支学科:产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区域经济、企业管理。详情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天眼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主要任务

其无耻也
第五章
承担党中央和国务院交办的研究课题,为中央制订和实施的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课题,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承担政府有关部门、地区和企业委托的研究课题,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编辑、出版《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管理》杂志,主办经济管理出版社,主办《中国经营报》及《精品购物指南》报。培养产业经济(工业经济)、企业管理、区域经济以及会计学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产业经济(工业经济)、企业管理专业的博士后流动站,培养博士后高级人才。

中科院和社科院分别哪些研究所?

穿刺者
九条命
社科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 经济研究所 · 工业经济研究所· 农村发展研究所 · 财贸经济研究所 · 金融研究所·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 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 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 考古研究所 · 历史研究所 · 近代史研究所· 世界历史研究所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 台湾研究所· 文学研究所 · 民族文学研究所 · 外国文学研究所· 语言研究所 · 哲学研究所 · 世界宗教研究所· 法学研究所 · 国际法研究中心 · 政治学研究所·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 社会学研究所 · 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 欧洲研究所· 西亚非洲研究所 · 拉丁美洲研究所 · 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美国研究所 · 日本研究所 · 当代中国研究所中科院:北京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力学研究所 物理研究所 高能物理研究所 声学研究所 理论物理研究所 国家天文台 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理化技术研究所 化学研究所 过程工程研究所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大气物理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遥感应用研究所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遥感卫星地面站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科学学院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人文学院 外语系 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 动物研究所 植物研究所 生物物理研究所 微生物研究所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心理研究所 计算技术研究所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半导体研究所 电子学研究所 自动化研究所 电工研究所 软件研究所 国家科学图书馆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微电子研究所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青藏高原研究所 光电研究院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苏州纳米技术与仿生研究所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城市环境研究所 上海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上海天文台 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南京 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紫金山天文台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武汉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武汉植物园 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病毒研究所 沈阳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金属研究所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长春 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西安 国家授时中心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地球环境研究所 兰州 近代物理研究所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青海盐湖研究所 兰州地质研究所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昆明 云南天文台 昆明动物研究所 昆明植物研究所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广州 广州化学研究所 南海海洋研究所 华南植物园 广州能源研究所 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成都 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生物研究所 光电技术研究所 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新疆 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天文站 其他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地球化学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分院有哪些

寄居人
其于物也
·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 经济研究所 · 工业经济研究所 · 农村发展研究所 · 财贸经济研究所 · 金融研究所 ·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 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 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 考古研究所 · 历史研究所 · 近代史研究所 · 世界历史研究所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 台湾研究所 · 文学研究所 · 民族文学研究所 · 外国文学研究所 · 语言研究所 · 哲学研究所 · 世界宗教研究所 · 法学研究所 · 国际法研究所 · 政治学研究所 ·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 社会学研究所 · 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 欧洲研究所 · 西亚非洲研究所 · 拉丁美洲研究所 · 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 美国研究所 · 日本研究所 · 当代中国研究所

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工业经济系统考生,往年录取率大约是多少?分数一般要多少?

载驱
虽狎
每年大概招8个,分数要看报考人数,根据分数排名,前八名进入复试,以09年为例,我记着好像平均分为340左右,第八名大概是315分,第一名380多分,只要你的初试成绩排名能进入前八名,并且过了北京地区的线,就有希望建议不要报考,目前社科院每况愈下,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十分不适合报考。还是去高校吧,还能学到点东西

请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怎么样,还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各方面,越全越好,速度,回答后加分!!

李觏
绑错票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历史沿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基础上,于1977年5月建立的。第一任院长胡乔木,第二任院长马洪,第三任院长胡绳,第三任院长李铁映,现任院长陈奎元 建院前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有经济研究所、哲学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文学研所、外国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法学研究所、民族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和情报资料研究室等14个研究单位,总人数2200多人。 从1977年至1981年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成立了工业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财贸经济研究所、新闻研究所(现为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人口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世界政治研究所(后与世界经济研究所合并成立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美国研究所、日本研究所、西欧研究所(现为欧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研究生院和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等16个研究和出版单位。苏联东欧研究所(现为东欧中亚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所和拉丁美洲研究所也在这个时期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 1981年以后成立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文献信息中心、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政治学研究所、台湾研究所和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现有研究所31个,研究中心45个,含二三级学科近300个,其中重点学科120个。全院总人数4200多人,有科研业务人员3200多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676名,中级专业人员1200多名。他们中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名、学术造诣高深的专家学者和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崭露头角的中青年科研骨干。 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学科齐全,人才集中,资料丰富的优势,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进行创造性地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负着从整体上提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的使命。 科研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是与国家五年计划的实施同步进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除组织各研究所承担相当数量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外,还根据国家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和各学科的特点及其发展,确定院重点项目和所重点项目。同时积极承担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或委托的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任务。重点研究项目通常是以课题组的形式进行的,参加者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接受院、研究所的委托或自愿选择研究任务。许多重大课题,由多学科的学者参加,利用多学科综合优势,进行研究。也有一部分科研业务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独立地进行研究。 文献资料的积累和利用,是各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设有综合性的图书馆,绝大部分研究所设有专业性的图书馆,拥有古今中外的基本文献资料,馆藏图书已达537万余册。其中包括了相当数量的善本典籍、珍本图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和各研究所,分别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建立了图书资料交换关系,并通过各种动态性、资料性刊物和文献题录、论文索引等信息载体,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料和学术信息。学术交流 广泛地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长期坚持的方针。近些年来对外学术交流不断发展。在交流规模上,从1978年10多批数十人次发展到1995年1398批、4100多人次。在地区分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交流已遍及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国外约200多个社科研究机构、学术团体、高等院校、基金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交流关系,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交流协议。交流对象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广大发展中国家。许多国家的元首、政府总理、内阁长官及政界、学界著名人士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访问、讲演,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国际机构代表以及海外记者也经常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学术访谈。频繁的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而且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对外交流,有互派学者考察访问、开展合作研究、互派长期留学进修生、举办双边或多边学术研讨会、互邀学者讲学等多种形式。近年来,各个学科,无论是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等传统学科,还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法制建设和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密切相关的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在对外学术交流中都得到了发展,科学研究工作开展得更加活跃。 日益发展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对繁荣中国社会科学事业、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对外学术交流与课题研究和学科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对外学术交流,促进重点科研项目和学科发展。一批研究人员通过留学进修和访问交流,拓宽了学术视野,业务上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许多人已成为科研骨干或学科带头人。科研成就 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学术著作、科学论文、调查研究报告、资料翻译和文献整理等形式向社会各界提供科研产品。建院以来,共出版学术著作4293本,科学论文54517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7268份,翻译著作2787本,翻译论文16108篇,以及相当数量的古籍整理、校勘、注释、各种工具书和普及读物。年平均出版学术著作300本、科学论文3890多种、研究报告510多篇。 这些科研成果阐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及政策咨询;为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施方案;整理和弘扬传统历史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和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科学文化,推动学科建设。许多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考古》、《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研究》、《文学评论》、《世界经济》等82种学术刊物,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学术信息。以出版学术著作为宗旨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和经济管理出版社也出版了大量社会科学研究著作,为中国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非211的社科院在高校中处在怎样的水平?

谢玄
东郭子曰
答主是社科院研究生院一年级硕士生,想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现在大家评价高校水平貌似都习惯了采用985、211、双一流等,仿佛不是211,这个学校水平就不够行。首先一定要说一下,我本人是不赞成这样的粗暴判断的。985、211的评选,要考虑学校综合实力、地域、学术力量等各方面,不是211并不意味着这个学校一定比所有211都差。另外,有的学校属于有专项特长,比如燕山大学的机械专业,堪比北大,比如北京语言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胜过北大、人大、北师大等一众高校,但他们并不是985或者211。但我们能因为他们不是211而否定他们的学科力量吗?不可能的。当然社科院并不属于上面所述情况。社科院不属于211的原因其实是,社科院研究生院隶属于社科院,社科院与教育部平级,也就是说社科院大学不在教育部可评价高校范围内。但现在社科院大学已经成立,可以预测的是,社科院大学未来一定是中国人文社科方面的佼佼者,一定会是双一流高校。至于社科院是什么水平。其实只要看一看社科院的毕业生就可以了。那一大堆政界商界学界名人,我想不必赘言。我自己本专业的学长学姐就业是非常好的,有一部分继续升学读博之外,基本上都考公,或者在排位领先的大企业之类工作,前景非常OK。在这里学习,你根本不用操心别的,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就可以了。希望对你有用呀。

社会科学研究的宏观层次包括哪些?

挠挑无极
生或死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宏观形势--成就与问题并存  进入2000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趋好的重要变化,全年GDP增长率达到8%,初步摆脱了连续多年持续减速运行的局面。但是,进入2001年以后,由于受世界经济增速明显减缓的影响,以及国内经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又遇到了新的问题,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面对这些新的问题和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继续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宏观经济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这些成绩主要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  第一,虽然世界经济全面不景气,而我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依然保持着7%以上的较高增长速度,令世人瞩目。一、二、三产业稳定增长,同时主要经济结构不断得到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在宏观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通货膨胀水平却相当的低,各类价格水平变动均较平稳。  第二,近两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所提高。虽然近来国际经济风云变幻,起伏不定,但是我国经济增长却表现得相当稳定。。从2000年第一季度到2001年第二季度,各季度的GDP增长率分别为8.1%、8.3%、8.2%、7.4%、8.1%和7.8%,波动幅度不超过1个百分点。这样的稳定性有利于稳定人们的预期,有利于宏观经济的长期适度快速增长。  第三,我国目前宏观经济的较快增长是建立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的。宏观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至少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工业产品的产销率一直基本保持在97%以上的水平上;亏损企业及行业的数量和亏损额均有所减少;企业利润,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利润有所上升;国家的财政收入得到明显的增加,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有所上升。  第四,目前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的较高增长。在国际经济环境趋于严峻,外部需求萎靡不振的情况下,必须地依靠刺激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由于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01年上半年虽然我国出口增速和净出口数量均有明显下降,但是国民经济依然保持了适度快速的增长。在上半年GDP7.9%的增长中,虽然净出口的贡献是负0.9个百分点,但是国内投资和消费分别贡献了6.1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按不变价计算,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分别为77%、34%和-11%。  第五,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虽然受国际经济增速减缓的严重影响,我国的出口严重受阻,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但是我们的对外贸易仍然保持了相当数量的顺差。我国的利用外资在200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1.7%,这一增长速度在全世界独占鳌头。  第六,通过不懈努力,我们争取到了一些有利于今后经济增长的条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同时,国内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落实这样一些重要工作的进展也将为今后的经济增长创造较好的条件。  虽然我们在积极启动内需克服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的宏观经济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困难的克服直接关系到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长的自主性和稳定性的实现和提高。  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目前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扩大内需的主要因素,2001年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4.1个百分点,2001年8月份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完成的投资额同比增长了21.4%。这样的投资增速已经是相当可观了。2000年投资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不足50%;而2001年上半年投资的贡献率已经上升到77%,这样大的变化,已经需要我们注意如何保持投资和消费增长的适度平衡的问题了。然而,极需我们重视的问题是: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同时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速的滞后。2001年上半年国有及其他类型经济投资增长了17.9%,而集体和个体经济投资仅增长了7.5%。虽然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率比起90年代末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如何调动非国有经济投资的积极性仍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值得注意的是,与2000年同期相比,国有经济投资与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增长率之差呈扩大趋势,2000年上半年国有经济投资和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增长率分别为12.1%和7.9%,仅相差不到5个百分点,而2001年上半年这一差距已经扩大到超过了10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相对缓慢的原因有他们本身的特点所造成的方面,例如非国有经济主要分布在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劳动密集型部门领域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低,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缺乏竞争力等等。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目前仍存在的一些体制性障碍,例如某些领域的进入门槛过高,存在诸多限制,非国有经济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等等。因此,政府如何在制度创新和为非国有经济拓宽多种融资渠道方面做的事情,将是直接决定非国有经济投资能否有效启动,以保证宏观经济长期稳定持续适度快速增长的重要条件。  第二,消费方面。促进消费是扩大内需拉动宏观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重要方面之一。自1999年以来,表现居民消费水平的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实际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上,显示出相当的稳定性,对宏观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目前在消费方面仍然存在的会影响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些问题。首先,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投资率一直过高,消费基金相对不足,造成目前我国的总体消费水平相对偏低。长期以来,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会使消费基金相对不足的问题日趋严重,成为制约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消极因素,其次,目前城市中失业、下岗、待业人员未见减少,他们的收入水平很低,消费水平因而也很低。农村中,农民总体收入增长缓慢,直接制约了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虽然尚未达到非常不合理的水平,但是它所显示的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之间差距拉大的趋势却是十分明显的。这种状况必将影响全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提高,成为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最后,城市消费品市场和农村消费品市场之间的不平衡也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2001年上半年我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村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率分别为11.6%和8.1%,两者之间的差距达到了3.5个百分点。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以更好地启动农村市场仍然应该是今后扩大内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对外贸易方面。受世界经济增长减缓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着很大的困难。2001年上半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普遍出现减缓趋势,回升的势头短期内很难出现。我国的出口自2001年一季度以来增长速度明显减弱,由一季度的两位数的增速很快降了下来,6月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由于世界经济短期回升无望,加之美国“9.11”事件带来的新的冲击,更使已经走低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这使得我国的出口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速仍将在低位徘徊,全年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仍为负值。我国对外贸易状况的好坏不是能够完全由自己掌握的,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提高外贸工作对世界经济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同时更要坚定不移地把保持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和适度快速增长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  除了上面分析的投资、消费和外贸方面的问题之外,其他一些方面的问题也值得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这些问题包括: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入,企业内在活力不足,创新能力有限,经济增长缺乏微观基础的问题;城乡发展更加不平衡,农业增长速度过慢,农民收入增加速度过低的问题;金融改革滞后,金融风险犹存的问题;一定时期内对投资者信心和有关企业的经营运行造成冲击的问题;等等。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  从外部来看,主要是世界经济增长迅速减速,西方主要经济大国美、日、德等国临近衰退的边缘对我国外需所产生的不利影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受其影响的各国逐步摆脱危机的阴影,1999年全球经济增长开始迅速回升,1999年和2000年全球经济GDP实际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4%和4.7%。然而自2000年年末开始,世界经济突然失去了增长的势头,在1996年到2000年中期曾经占全球经济增长40%的美国经济的增长率,突然由2000年中期的6%下降到2001年初的1.2%,2001年第二季度增长率仅为0.2%。与此同时,日本经济2000年曾经出现过微弱增长,但是在2001年已经消失,在不到二年的时间内再次陷入衰退。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开始下降,其经济增长率从2000年的3.4%下降到2001年上半年的2%左右。由于发达国家的需求减弱,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速也随之明显放缓。总的来看,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滑,失业现象日趋严重,股市在剧烈动荡中大幅下挫,确实存在着走向衰退甚至经济危机的可能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顺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需要,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的敏感度也有所提高,这是造成我国宏观经济目前困难加重的外部原因。  从内部来看,我国经济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存在的问题在国际经济环境趋坏的条件下更明显地暴露了出来。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经济结构、体制秩序、政策选择三个方面。首先,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是对原有生产结构的调整。使其能够自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对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在这项工作中,分流众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处置大量的不良资产,压缩某些行业过剩的生产能力,都是十分艰巨的工作,需要较为宽松的外部条件。而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必将大大增加这一工作的难度。其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升级都需要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体制和机制的支持。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还有大量的体制改革任务需要完成,例如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各种对扩大居民消费的限制,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等等。此外,目前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经济无序现象也比较严重,社会生活中的腐败和违法违纪对转轨型经济增长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第三,由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的极端复杂性,我们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决策上往往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方面要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和自主性,这就要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地让市场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面对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政府又必须采取措施保持宏观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这就容易造成短期政策的长期化,使宏观调控空间缩小、难度加大。而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往往更加剧了政策选择的两难性。

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等的通信与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生哪个好啊?

德之邪也
驷驖
这几个地方具体那个好,不好说个人感觉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都应该不错。我是电子所的,可以告诉你电子所的招生情况2005,复试线352,最后1.5:1录取参加复试的人2006年,复试线369,最后2:1录取。其实清华的我感觉不错,但是录取分很高。其实还可以考虑中科院声学所中科院的空间中心,计算所都可以。你可以到各个所得网站看一下,了解一下情况。最后找他们的在读学生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