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社交行业发展趋势如何?最近阿里又推出社交应用了,社交接下来会怎么发展呢

入火不热
老炮儿
 全球社交网络发展,用户规模不断增加全球社交网络发展周期较长,近年来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国家网络用户规模的增加,促进了全球社交网络用户总规模的显著提升。2015年,全球社交网络的用户数量达到21.4亿人,同比增长了12.2%,社交网络用户数量占网民总数的比重达到66.8%;2016年全球约23.4亿人经常访问社交网络,年增幅9.2%,占全球总人口的32.0%,占网民的68.3%,比重进一步上升。资料来源:eMarketer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另外,随着全球范围内智能手机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品利用的普及,未来几年手机将成为社交网络增长的主要动力。统计数据显示,移动社交网络用户规模占社交网络用户规模的比重逐年上年,2016年全球移动社交网络用户数为18.8亿人,占全部社交网络用户规模的80.20%。依据《2018-2023年中国社交网络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中的数据进行测算,2017年全球移动社交网络用户规模超过20亿,至2020年达到25.5亿人,占全部社交用户规模的85.9%。图表2:2014-2020年全球移动社交网络行业用户规模变化情况及预测(单位:亿元,%)资料来源:eMarketer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网民用户规模扩大,为社交网络发展提供保障2012-2017年,我国网民规模不断提升,其互联网普及率已经上升到55%以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增长率为5.6%,我国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互联网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务线上化步伐加快,成为网民规模增长推动力。信息化服务快速普及、网络扶贫大力开展、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拥有了获得感。图表3:2012-2017年中国网民规模及占网民比例(单位:万人,%)资料来源:CNNIC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国内社交网络扩大,市场规模上升明显中国社交网络发展经历了萌芽(1999-2004)、起步和发展(2005-2007)、全面流行(2008至今)三个阶段。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社交网络的市场规模得到了快速提升。2016年中国社交网络行业市场规模约244亿元,同比增长58.73%。在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和网民用户数不断增加的影响下,测算2017年中国社交网络规模达到289亿元。图表5:2008-2017年中国社交网络行业市场规模变化(单位:亿元,%)——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社交网络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关于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调查报告

沙夫
分均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kakaruo711关于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调查报告社会交往能力对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及发展的重要内容及基础条件,它的质量对在校期间的学生、生活及终身幸福都有重要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素质不仅影响到当前的精神生活,而且还影响到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状况,关系到个人前途,也关系到国家人才队伍的质量及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因此,为了了解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状况,我们做了此次调查。一、调查目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此次调查,我们便针对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展开了调查与探讨。2、调查对象及方法:1、对象:在校大学生2、资料收集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调查。3、调查方法:这次我们做了一个对社会交往能力的问题调查。此次调查我们对34名同学进行了提问,其中包括18名女生,16名男生。而在这些同学里,我们又针对文理生进行了分开调查,34名同学中,有17名文科生,17名理科生。我们希望通过调查,分别研究男生和女生,文科生和理科生在社会交往能力上的区别。其中有10道问题,类似于“是否积极参加学生会或班级干部竞选”“是否敢主动与陌生人交谈”“在大学是否做过兼职”“你觉得你的社会交往能力怎样”等。这些问题都与社会交往能力有关,做完调查后我们还进行了评分和强弱能力的分类。性别32

网站用户需求研究:如何对用户做个性化推荐?

臣工
彩弹球
但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思考,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和总结。个性化推荐本来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话题,但本文重点仅仅讨论推荐过程中的“道理”,不涉及任何深邃难懂的技术。本文的讨论主要以Zite和当前几款微博过滤产品基本特征作为参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除新浪微博官方功能外,不指明其他具体产品名称。一、基于SNS的Web阅读推荐随着近年来技术发展,如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批可工业化的技术,为高度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奠定了技术基础。有了加工办法,还要有原料,才能做出产品。个性化推荐亦然。个性化推荐,无非就是将用户可能喜欢的内容挑选出来呈现给他/她。而喜欢又受两个主要因素影响:(1)内容与用户兴趣的相关程度;(2)内容本身的质量(热门度)。换句话说,就是需要知道用户是谁?他喜欢什么样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不是用户喜欢的那些类型?用概括性文字表述就是:用户身份标识用户的兴趣发现内容的特征识别非常庆幸,Social为个性化内容推荐提供了以上几乎所有的原料:用户有帐号标识自己;用户的兴趣可以根据他的发帖,网络关系等历史行为数据挖掘获得;内容的类型特征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获得。这一切太完美了!Zite,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个生逢其时的产品,完美的将这些结合在了一起。通过输入Twitter或者Google Reader帐号,Zite会分析用户的阅读喜好(兴趣),然后根据用户喜好选取新闻/文章中与用户兴趣匹配度高的的结果呈现给用户,确实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质量。二、微博信息过滤和推荐沿着上面的思路一路前行,似乎对微博这个正在趋于爆炸的信息宝库进行某种处理,根据用户的喜好进行筛选过滤,推送用户关心的内容,会是一个不错的产品形式。但仔细思考,会发现有两个问题有待解决:1、 热门度必须注意到一个现象:微博作为一种轻量级,参与度高的公开信息源。单从条目数量上讲,微博每天的UGC数量可能比之前整个互联网一个月的产量还高,可内容却参差不齐!于是,内容的质量成了一个问题。比如喜欢笑话的用户,推荐给他一个高质量的笑话,他会很高兴;但同样是笑话,推荐一个质量平平的笑话,可能反而是一种垃圾信息。可见,做微博信息推荐需要更加重视一个因素:内容的质量(热门度)。基于机器学习等方法,目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文本分类等工作的精度和效率,已经达到了工业化的标准。但对于语义方面的识别和处理,还是很不成熟的。目前还没有任何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对一段文章的观点、文采进行质量评估。靠谱的质量评估办法,还得依靠群众对文章的反馈来获得,即热门度。文章热门度的评估并不困难(特别对于微博),看看多少人对这条微博进行了评论和转发就可以判定它的热门程度了。但微博作为一种实时性、瞬时性很高的SNS产品,一方面强调内容质量,一方面还有参与和粘性问题需要考虑。依赖专家型用户反馈的推荐系统,实时性必定大打折扣。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多款微博过滤、推荐产品的时序比较错乱的原因了(其中包括新浪微博官方提供的兴趣阅读功能)。这自然牺牲了不少用户感受。然而Zite这种产品形式对实时性要求不高,无须考虑这个问题。2、 用户期望高微博过滤和Zite阅读推荐还有一个差别。作为阅读推荐,只要把用户感兴趣的领域文章中,选取热门度较高的一些推送给用户,就可以很好满足用户期望。如果漏掉了一些重要的热门新闻,或者掺杂了少量用户并不关心的内容,只要具备一定相关性,都不会明显降低用户的阅读感受。但微博就不同了。微博用户的关注已经是用户初筛过的结果,他当然不希望漏掉这些用户的任何重要信息;另一方面,作为过滤器形式存在的产品,用户对它的无关内容过滤能力的期望也会相对比较苛刻。综合以上两点,微博过滤器的用户满意度及格线相对比较高!3、 再谈热门度除了热门度,还有一些难以具体化的因素影响着用户的喜好。例如:很多数用户可能会有这种经历,一条转发量并不是很高的微博,却可能是我非常喜欢,非常认可的。SNS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用户的喜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好友们。用户对内容的认可程度往往依赖于他对信息源的认可程度。你不得不承认,即使都是你关注的用户,在你心中的分量是完全不同的。问题是,哪些关注是用户的最爱呢?很多时候,鞋好不好,只有脚知道。用户通常不会主动告诉你!4、 Facebook的EdgeRank算法是那颗银弹吗作为社交网络的鼻祖,Facebook同样面临信息过载的问题。它目前使用一种名叫EdgeRank的推荐算法。从原理和工作流程上,它确实都很简单:你对好友的任何动都被称作一个edge(包括评论,转发,赞,……),根据动作的不同,你的每次动作都会被计算一个分值,所有动作的累加得分表达了你对该好友的相关程度,这个总分将会影响该好友的微博是否跟容易再你的时间线中出现。但显然,EdgeRank的考虑了人与人的关系因素,而对话题因素考虑较少;对内容质量更是毫无涉及。对于关系至上的SNS,这个算法是有效的。但对于微博这种Social Media,他还有效吗?5、 用户细微喜好差别高度个性化的推荐,无论产品形式如何变化,最终落脚点还是对用户兴趣的深入掌握。要想对用户特征有深入的掌握,除了加强技术手段加以识别以外,充分收集用户数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很重要的用户特征,比如用户对某些细节领域的关注;或是用户对某些具体关注用户有特别的重视程度,这些从他的历史数据中并不足以得到明确的判断。这个也增加了微博过滤的难度和复杂性。我们看看Zite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Zite面向篇幅较长的Web内容,用户首先看到的是文章分类和文章标题,而不是正文。用户点击标题后才进入文章开始阅读。这个自然流程实际隐藏着一个惊天秘密—-“我对这篇文章内容感兴趣”!是的,再高明的用户兴趣识别算法也需要不断与用户磨合反馈,倾听用户的声音!但微博过滤就不妙了,微博篇幅较短,强行增加一个点击进入的产品流程,无疑是用户体验上的自杀。那么给用户一个“Like”按钮会不会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的答案是悲观的,用户的参与动力可能难以保证。这个需要结合第一点(热门度)和第二点(用户期望)看,一个初始状态不能较高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用户参与动力是很难得到保证的。用户的耐心是每个新产品推广中最昂贵的资源。结论:为了提升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必须具备高质量的用户兴趣识别能力;并在第一时间切实的满足用户的某项需求,至少达到及格线;最后,产品还需要具备很强的用户特征(喜好)收集能力,让你的每个试用用户,最终都能成为你产品的忠实粉丝,并以此感染他周围的人,帮助产品快速传播。做好社会化推荐,三分技术,七分产品和运营。

sns社交网站用户行为调查报告的选题意义和内容要点怎么写?

始时所是
商君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2019年社交行业发展趋势如何?最近阿里又推出社交应用了,社交接下来会怎么发展呢

虽有至知
严严实实
 全球社交网络发展,用户规模不断增加全球社交网络发展周期较长,近年来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国家网络用户规模的增加,促进了全球社交网络用户总规模的显著提升。2015年,全球社交网络的用户数量达到21.4亿人,同比增长了12.2%,社交网络用户数量占网民总数的比重达到66.8%;2016年全球约23.4亿人经常访问社交网络,年增幅9.2%,占全球总人口的32.0%,占网民的68.3%,比重进一步上升。资料来源:eMarketer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另外,随着全球范围内智能手机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品利用的普及,未来几年手机将成为社交网络增长的主要动力。统计数据显示,移动社交网络用户规模占社交网络用户规模的比重逐年上年,2016年全球移动社交网络用户数为18.8亿人,占全部社交网络用户规模的80.20%。依据《2018-2023年中国社交网络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中的数据进行测算,2017年全球移动社交网络用户规模超过20亿,至2020年达到25.5亿人,占全部社交用户规模的85.9%。图表2:2014-2020年全球移动社交网络行业用户规模变化情况及预测(单位:亿元,%)资料来源:eMarketer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网民用户规模扩大,为社交网络发展提供保障2012-2017年,我国网民规模不断提升,其互联网普及率已经上升到55%以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增长率为5.6%,我国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互联网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务线上化步伐加快,成为网民规模增长推动力。信息化服务快速普及、网络扶贫大力开展、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拥有了获得感。图表3:2012-2017年中国网民规模及占网民比例(单位:万人,%)资料来源:CNNIC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国内社交网络扩大,市场规模上升明显中国社交网络发展经历了萌芽(1999-2004)、起步和发展(2005-2007)、全面流行(2008至今)三个阶段。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社交网络的市场规模得到了快速提升。2016年中国社交网络行业市场规模约244亿元,同比增长58.73%。在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和网民用户数不断增加的影响下,测算2017年中国社交网络规模达到289亿元。图表5:2008-2017年中国社交网络行业市场规模变化(单位:亿元,%)——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社交网络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微信公众号用户行为研究报告(终版)

忍岳
过之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理梓微信公众号用户行为研究报告2015年1项目背景介绍2报告主要发现3报告详情2点点客助力企业微信公众号成长上海点客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点点客)成立于2007年,专注于新型移动社交营销工具的开发,是目前国内领先的微信第三方开发服务商。经过多年的发展,点点客的业务范围已经覆盖:微信营销软件(含通用版及行业版)、微信代运营,微信定制开发、微信硬件(微打印机、微wifi)及行业短信等。2015年,艾瑞咨询作为专业的互联网研究公司受到点点客委托,针对微信人群进行研究,主要解决以下问题:用户微信公众号使用习惯是怎么样的?用户对于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兴趣点有哪些?用户的对公众号内容分享意愿如何?哪些类商品用户喜欢通过微信公众号购买?用户在微信公众号购买商品有哪些顾虑?不购买的原因是什么?3研究内容公众号购物用户画像•性别•年龄•区域•职业•个人月收入•家庭月收入微信公众号使用行为微信公众号购物习惯•公众号关注数量、类型•公众号认知途径•公众号关注及取消关注的原因•公众号浏览时段、频次、时长、•公众号内容兴趣度、满意度及分享行为等•…………•使用微信公众号购物人群占比•微信公众号购物频次•微信公众号购物花费•微信公众号购物品类•微信公众号购物方式•在微信公众号购物的顾虑•…………4研究方法桌面研究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及目的•引用

如何系统的进行用户需求分析

简兮
摇摇晃晃
1.概念需求的定义包括从用户角度(系统的外部行为),以及从开发者角度(一些内部特性)来阐述需求.关键的问题是一定要编写需求文档.我曾经目睹过一个项目中途更换了所有的开发者,客户被迫与新的需求分析者坐到一起.系统的分析人员说:"我们想与你谈谈你的需求."客户的第一反应便是:"我已经将我的要求都告诉你们前任了,现在我要的就是给我编一个系统".百事通而实际上,UGGs,需求并未编写成文档,因此新的分析人员不得不从头做起.所以如果只有一堆邮件、会谈记录或一些零碎的未整理的对话,你就确信你已明白用户的需求,那完全是自欺欺人.需求的另外一种定义认为需求是"用户所需要的并能触发一个程序或系统开发工作的说明".有些需求分析专家拓展了这个概念:"从系统外部能发现系统所具有的满足于用户的特点、功能及属性等".这些定义强调的是产品是什么样的,而并非产品是怎样设计、构造的.而下面的定义则从用户需要进一步转移到了系统特性:需求是指明必须实现什么的规格说明.它描述了系统的行为、特性或属性,是在开发过程中对系统的约束.从上面这些不同形式的定义不难发现:并没有一个清晰、毫无二义性的"需求"术语存在,真正的"需求"实际上在人们的脑海中,这个人们主要是指客户,但一般情况下,用户并不能描述自己的需要,只就需要系统分析人员根据用户的自己语言的描述整理出相关的需要再进一步和客户核对.系统分析员和客户需要确保所有项目风险承担者在描述需求的那些名词的理解上务必达成共识.任何文档形式的需求(例如如下将要描述的需求规格说明书)仅是一个模型,一种描述.2.需求分析的任务开发软件系统最为困难的部分就是准确说明开发什么.最为困难的概念性工作便是编写出详细技术需求,这包括所有面向用户、面向机器和其它软件系统的接口.同时这也是一旦做错,将最终会给系统带来极大损害的部分,并且以后再对它进行修改也极为困难.目前,国内产品的庞杂,一家企业可能有几个系统并立运行,它们之间接口是系统开发人员最头痛的问题.对于商业最终用户应用程序,企业信息系统和软件作为一个大系统的一部分的产品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于我们开发人员来说,并没有编写出客户认可的需求文档,我们如何知道项目于何时结束?而如果我们不知道什么对客户来说是重要的,那我们又如何能使客户感到满意呢?然而,即便并非出于商业目的的软件需求也是必须的.例如库、组件和工具这些供开发小组内部使用的软件.当然你可能偶尔勿需文档说明就能与其他人意见较为一致,但更常见的是出现重复返工这种不可避免的后果,而重新编制代码的代价远远超过重写一份需求文档的代价,这些血的教训正在国内的软件开发者身上发生.近来,我遇到一个开发小组开发包括代码编辑器在内的一套内部使用的计算机辅助软件.不幸的是,当他们开发完这个工具后,发现这个工具不能打印出源代码文件,使用者当然希望有这个功能.结果这个小组只好手工抄写源代码文档以供代码检查.这说明那怕需求明确无误并构思准确,如果我们没有编写文档,软件达不到期望目标也只能是咎由自取了.相反的情况,我曾见一个要集成到"错误跟踪系统"中的简单界面写了一页需求说明.而操作系统系统管理员在为处理脚本时发现简单的一张需求清单竟是如此有用.他们依据需求对系统进行测试时,此系统不仅非常清晰地实现了所有必需功能,而且未发现任何错误.事实上,需求文档在开发过程中一直起指导作用.3.需求分析过程可把整个软件需求工程研究领域划分为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两部分更合适,如图4-1所示:图4-1 需求工程域的层次分解示意图需求开发可进一步分为:问题获取、分析、编写规格说明和验证四个阶段.这些子项包括软件类产品中需求收集、评价、编写文档等所有活动.需求开发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产品所期望的用户类别.获取每个用户类的需求.了解实际用户任务和目标以及这些任务所支持的业务需求.分析源于用户的信息以区别用户任务需求、功能需求、业务规则、质量属性、建议解决方法和附加信息.将系统级的需求分为几个子系统,并将需求中的一部份分配给软件组件.了解相关质量属性的重要性.商讨实施优先级的划分.将所收集的用户需求编写成文档和模型.评审需求规格说明,确保对用户需求达到共同的理解与认识,并在整个开发小组接受说明之前将问题都弄清楚.需求管理需要"建立并维护在软件工程中同客户达成的合同" .这种合同都包含在编写的需求文档与模型中.客户的接受仅是需求成功的一半,开发人员也必须能够接受他们,并真正把需求应用到产品中.通常的需求管理活动包括:定义需求基线(迅速制定需求文档的主体).评审提出的需求变更、评估每项变更的可能影响从而决定是否实施它.以一种可控制的方式将需求变更融入到项目中.使当前的项目计划与需求一致.估计变更需求所产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协商新的承诺,这种承诺具体体现在项目解决方案上.让每项需求都能与其对应的设计、源代码和测试用例联系起来以实现跟踪.在整个项目过程中跟踪需求状态及其变更情况.以上几点说明是我总结了成功实施项目后系统分析人员的经验,同时也根据国内外的其他系统实施的相关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4.需求的类型下面这些定义是需求工程领域中常见术语的定义.软件需求包括三个不同的层次: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也包括非功能需求).1.业务需求(business requirement)反映了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它们在项目视图与范围文档中予以说明.2.用户需求(user requirement) 文档描述了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在使用实例(use case)文档或方案脚本说明中予以说明.3.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定义了开发人员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使得用户能完成他们的任务,从而满足了业务需求.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SRS)中说明的功能需求充分描述了软件系统所应具有的外部行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在开发、测试、质量保证、项目管理以及相关项目功能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一个大型系统来说,软件功能需求也许只是系统需求的一个子集,因为另外一些可能属于子系统(或软件部件).作为功能需求的补充,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还应包括非功能需求,它描述了系统展现给用户的行为和执行的操作等.它包括产品必须遵从的标准、规范和合约;外部界面的具体细节;性能要求;设计或实现的约束条件及质量属性.所谓约束是指对开发人员在软件产品设计和构造上的限制.质量属性是通过多种角度对产品的特点进行描述,从而反映产品功能.多角度描述产品对用户和开发人员都极为重要.下面以一个字处理程序为例来说明需求的不同种类.业务需求可能是:"用户能有效地纠正文档中的拼写错误",该产品的包装盒封面上可能会标明这是个满足业务需求的拼写检查器.而对应的用户需求可能是"找出文档中的拼写错误并通过一个提供的替换项列表来供选择替换拼错的词".同时,该拼写检查器还有许多功能需求,如找到并高亮度提示错词的操作;显示提供替换词的对话框以及实现整个文档范围的替换.从以上定义可以发现,需求并未包括设计细节、实现细节、项目计划信息或测试信息.需求与这些没有关系,它关注的是充分说明你究竟想开发什么.项目也有其它方面的需求,如开发环境需求或发布产品及移植到支撑环境的需求.尽管这些需求对项目成功也至关重要,但它们并非本书所要讨论的.5.需求分析的原则不重视需求过程的项目队伍将自食其果.需求工程中的缺陷将给项目成功带来极大风险,这里的"成功"是指推出的产品能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地在功能、质量上完全满足用户的期望.下面将讨论一些需求风险.不适当的需求过程所引起的一些风险:1. 无足够用户参与客户经常不明白为什么收集需求和确保需求质量需花费那么多功夫,开发人员可能也不重视用户的参与.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开发人员感觉与用户合作不如编写代码有意思;二是因为开发人员觉得已经明白用户的需求了.在某些情况下,与实际使用产品的用户直接接触很困难,而客户也不太明白自己的真正需求.但还是应让具有代表性的用户在项目早期直接参与到开发队伍中,并一同经历整个开发过程.系统人员在实践过程中,也有些感觉,在实施一家公司的项目时,若无足够的用户参与,系统人员获得的需求是片面的,不完整的,这样系统在需求之初就埋下风险.2. 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在开发中若不断地补充需求,项目就越变越庞大以致超过其计划及预算范围.计划并不总是与项目需求规模与复杂性、风险、开发生产率及需求变更实际情况相一致,这使得问题更难解决.实际上,问题根源在于用户需求的改变和开发者对新需求所作的修改.要想把需求变更范围控制到最小,必须一开始就对项目视图、范围、目标、约束限制和成功标准给予明确说明,并将此说明作为评价需求变更和新特性的参照框架.说明中包括了对每种变更进行变更影响因素分析的变更控制过程,有助于所有风险承担者明白业务决策的合理性,即为何进行某些变更,相应消耗的时间、资源或特性上的折中.产品开发中不断延续的变更会使其整体结构日渐紊乱,补丁代码也使得整个程序难以理解和维护.插入补丁代码使模块违背强内聚、松耦合的设计原则,特别是如果项目配置管理工作不完善的话,收回变更和删除特性会带来问题.如果你尽早地区别这些可能带来变更的特性,你就能开发一个更为健壮的结构,并能更好地适应它.这样设计阶段需求变更不会直接导致补丁代码,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因变更导致质量的下降.3. 模棱两可的需求模棱两可是需求规格说明中最为可怕的问题.它的一层含义是指诸多读者对需求说明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另一层含义是指单个读者能用不止一个方式来解释某个需求说明.模棱两可的需求会使不同的风险承担者产生不同的期望,它会使开发人员为错误问题而浪费时间,并且使测试者与开发者所期望的不一致.一位系统测试人员曾告诉我,她所在的测试组经常对需求理解有误,以致不得不重写许多测试用例并重做许多测试.处理模棱两可需求的一种方法是组织好负责从不同角度审查需求的队伍.仅仅简单浏览一下需求文档是不能解决模棱两可问题的.如果不同的评审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需求说明给予解释,但每个评审人员都真正了解需求文档,这样二义性就不会直到项目后期才被发现,那时再发现的话会使得更正代价很大.4. 不必要的特性"画蛇添足"是指开发人员力图增加一些"用户欣赏"但需求规格说明中并未涉及的新功能.经常发生的情况是用户并不认为这些功能性很有用,以致在其上耗费的努力"白搭"了.开发人员应当为客户构思方案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思路,具体提供哪些功能要在客户所需与开发人员在允许时限内的技术可行性之间求得平衡,开发人员应努力使功能简单易用,而不要未经客户同意,擅自脱离客户要求,自作主张.同样,客户有时也可能要求一些看上去很"酷",但缺乏实用价值的功能,而实现这些功能只能徒耗时间和成本.为了将"画蛇添足"的危害尽量减小,应确信:你明白为什么要包括这些功能,以及这些功能的"来龙去脉",这样使得需求分析过程始终是注重那些能使用户完成他们业务任务的核心功能.5. 过于精简的规格说明有时,客户并不明白需求分析有如此重要,于是只作一份简略之至的规格说明,仅涉及了产品概念上的内容,然后让开发人员在项目进展中去完善,结果很可能出现的是开发人员先建立产品的结构之后再完成需求说明.这种方法可能适合于尖端研究性的产品或需求本身就十分灵活的情况.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会给开发人员带来挫折(使他们在不正确的假设前提和极其有限的指导下工作),也会给客户带来烦恼(他们无法得到他们所设想的产品).6. 忽略了用户分类大多数产品是由不同的人使用其不同的特性,使用频繁程度也有所差异,使用者受教育程度和经验水平也不尽相同.如果你不能在项目早期就针对所有这些主要用户进行分类的话,必然导致有的用户对产品感到失望.例如,菜单驱动操作对高级用户太低效了,但含义不清的命令和快捷键又会使不熟练的用户感到困难.7. 不准确的计划据统计,导致需求过程中软件成本估计极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频繁的需求变更、遗漏的需求、与用户交流不够、质量低下的需求规格说明和不完善的需求分析.对不准确的要求所提问题的正确响应是"等我真正明白你的需求时,我就会来告诉你".基于不充分信息和未经深思的对需求不成熟的估计很容易为一些因素左右.要作出估计时,最好还是给出一个范围.未经准备的估计通常是作为一种猜测给出的,听者却认为是一种承诺.因此我们要尽力给出可达到的目标并坚持完成它.6.需求分析人员和用户的合作关系优秀的软件产品是建立在优秀的需求基础之上的.而高质量的需求来源于客户与开发人员之间有效的交流与合作.通常,开发人员与客户或客户代理人,如市场人员间的关系反而会成为一种对立关系.双方的管理者都只想自己的利益而搁置用户提供的需求从而产生摩擦,在这种情况下,不会给双方带来一点益处.只有当双方参与者都明白要成功自己需要什么,同时也应知道要成功合作方需要什么时,才能建立起一种合作关系.由于项目压力与日渐增,所有风险承担者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一点容易被遗忘.其实大家都想开发出一个既能实现商业价值,又能满足用户需要,还能使开发者感到满足的优秀软件产品.软件客户需求权利书列出了十条关于客户在项目需求工程实施中与分析人员、开发人员交流时的合法要求.每一项权利都对应着软件开发人员、分析人员的义务.而软件客户需求义务书也列出了十条关于客户在需求过程中应承担的义务.如果愿意,可以将其作为开发人员的权利书.客户有如下权利:1:要求分析人员使用符合客户语言习惯的表达需求讨论应集中于业务需要和任务,故要使用业务术语,你应将其教给分析人员,而你 不一定要懂得计算机的行业术语.2:要求分析人员了解客户的业务及目标通过与用户交流来获取用户需求、分析人员才能更好地了解你的业务任务和怎样才能使产品更好地满足你的需要.这将有助于开发人员设计出真正满足你的需要并达到你期望的优秀软件.为帮助开发人员和分析人员,可以考虑邀请他们观察你或你的同事是怎样工作的.如果新开发系统是用来替代已有的系统,那么开发人员应使用一下目前的系统,这将有利于他们明白目前系统是怎样工作的,其工作流程的情况,以及可供改进之处.3:要求分析人员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分析人员要把从你和其他客户那里获得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以区分开业务需求及规范、功能需求、质量目标、解决方法和其它信息.通过这些分析就能得到一份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而这份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便在开发人员和客户之间针对要开发的产品内容达成了协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可以用一种你认为易于翻阅和理解的方式组织编写.要评审编写出的规格说明以确保它们准确而完整地表达了你的需求.一份高质量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能有助于开发人员开发出真正需要的产品.4:要求得到需求工作结果的解释说明分析人员可能采用了多种图表作为文字性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补充.因为如工作流程图那样的图表能很清楚地描述出系统行为的某些方面.所以需求说明中的各种图表有着极高的价值.虽然它们不太难于理解,但是你很可能对此并不熟悉.因此可以要求分析人员解释说明每张图表的作用或其它的需求开发工作结果和符号的意义,及怎样检查图表有无错误及不一致等.5:要求开发人员尊重你的意见如果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不能相互理解,那关于需求的讨论将会有障碍,共同合作能使大家"兼听则明".参与需求开发过程的客户有权要求开发人员尊重他们并珍惜他们为项目成功所付出的时间.同样,客户也应对开发人员为项目成功这一共同目标所作出的努力表示尊重与感激.6:要求开发人员对需求及产品实施提供建议,拿出主意通常,客户所说的"需求"已是一种实际可能的实施解决方案,分析人员将尽力从这些解决方法中了解真正的业务及其需求,同时还应找出已有系统不适合当前业务之处,以确保产品不会无效或低效.在彻底弄清业务领域内的事情后,分析人员有时就能提出相当好的改进方法.有经验且富有创造力的分析人员还能提出增加一些用户并未发现的很有价值的系统特性.7:描述产品易使用的特性你可以要求分析人员在实现功能需求的同时还要注重软件的易用性.因为这些易用特性或质量属性能使你更准确、高效地完成任务.例如,客户有时要求产品要"用户友好"或"健壮"或"高效率",但这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太主观了并无实用价值.正确的应是:分析人员通过询问和调查了解客户所要的友好、健壮、高效所包含的具体特性.8:调整需求,允许重用已有的软件组件需求通常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分析人员可能发现已有的某个软件组件与你描述的需求很相符.在这种情况下,分析人员应提供一些修改需求的选择以便开发人员能够在新系统开发中重用一些已有的软件.如果有可重用的机会出现,同时你又能调整你的需求说明,那就能降低成本和节省时间,而不必严格按原有的需求说明开发.所以说,如果想在产品中使用一些已有的商业常用组件,而它们并不完全适合你所需的特性,这时一定程度上的需求灵活性就显得极为重要了.9:获得满足客户功能和质量要求的系统每个人都希望项目获得成功.但这不仅要求你要清晰地告知开发人员关于系统"做什么"所需的所有信息,而且还要求开发人员能通过交流了解清楚取舍与限制.一定要明确说明你的假设和潜在的期望.否则,开发人员开发出的产品很可能无法让你满意.客户有下列义务:1:给分析人员讲解你的业务分析人员要依靠你给他们讲解的业务概念及术语.但你不能指望分析人员会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而只能让他们真正明白你的问题和目标.不要期望分析人员能把握你们业务的细微与潜在之处,他们很可能并不知道那些对于你和你的同事来说理所当然的"常识".2:抽出时间清楚地说明并完善需求客户很忙,经常在最忙的时候还得参与需求开发.但无论如何,你有义务抽出时间参与"头脑风暴"会议的讨论,接受采访或其它获取需求的活动.有时分析人员可能先以为明白了你的观点,而过后发现还需要你的讲解.这时,请耐心一些对待需求和需求的精化工作过程中的反复,因为它是人们交流中的很自然的现象,何况这对软件产品的成功极为重要.3:准确而详细地说明需求编写一份清晰、准确的需求文档是很困难的.由于处理细节问题不但烦人而且又耗时,故很容易留下模糊不清的需求.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得解决这种模糊性和不准确性.而你恰是为解决这些问题作出决定的最佳人选.不然的话,你就只好靠开发人员去正确猜测了.在需求规格说明中暂时加上待定(to be determined, TBD也可采用汉语拼音略写"DQD:待确定")的标志是个不错的办法.用该标志可指明了哪些需要进一步探讨、分析或增加信息的地方.不过,有时也可能因为某个特殊需求难以解决或没有人愿意处理它而注上TBD标志.尽量将每项需求的内容都阐述清楚,以便分析人员能准确的将其写进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如果你一时不能准确表述,那就得允许获取必要的准确信息这样一个过程.通常使用所谓的原型技术.通过开发的原型,你可以同开发人员一起反复修改,不断完善需求定义.4:及时地作出决定正如一位建筑师为你修建房屋,分析人员将要求你做出一些选择和决定.这些决定包括来自多个用户提出的处理方法或在质量特性冲突和信息准确度中选择折衷方案等.有权做出决定的客户必须积极地对待这一切,尽快做处理、做决定.因为开发人员通常只有等你做出了决定才能行动,而这种等待会延误项目的进展.5:尊重开发人员的需求可行性及成本评估所有的软件功能都有其成本价格,开发人员最适合预算这些成本(尽管许多开发人员并不擅长评估预测).你所希望的某些产品特性可能在技术上行不通,或者实现它要付出极为高昂的代价.而某些需求试图在操作环境中要求不可能达到的性能或试图得到一些根本得不到的数据,开发人员会对此作出负面的评价意见,你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有时,你可以重新给出一个在技术上可行、实现上便宜的需求,例如,要求某个行为在"瞬间"发生是不可行的,但换种更具体的时间需求说法("在50ms以内",但若没有准确的技术分析不能轻易下结论),这就可以实现了.6: 划分需求优先级别大多数项目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资源来实现功能性的每个细节.决定哪些特性是必要的,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好的,是需求开发的主要部分.只能由你来负责设定需求优先级,因为开发者并不可能按你的观点决定需求优先级.开发者将为你确定优先级提供有关每个需求的花费和风险的信息.当你设定优先级时,你帮助开发者确保在适当的时间内用最小的开支取得最好的效果.在时间和资源限制下,关于所需特性能否完成或完成多少应该尊重开发人员的意见.尽管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所希望的需求在项目中未被实现,但毕竟是要面对这种现实的.业务决策有时不得不依据优先级来缩小项目范围或延长工期,或增加资源,或在质量上寻找折衷.7:评审需求文档和原型正如我们将在第1 4章讨论的,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方式,对需求文档进行评审都会对软件质量提高有所帮助.让客户参与评审才能真正鉴别需求文档是否的确完整、正确说明了期望的必要特性.评审也给客户代表提供一个机会,给需求分析人员带来反馈信息以改进他们的工作.如果你认为编写的需求文档不够准确,就有义务尽早告诉分析人员并为改进提供建议.通过阅读需求规格说明,很难想象实际的软件是什么样子的.更好的方法是先为产品开发一个原型.这样你就能提供更有价值的反馈信息给开发人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你的需求.必须认识到:原型并非是一个实际产品,但开发人员能将其转变、扩充成功能齐全的系统.8:需求出现变更要马上联系不断的需求变更会给在预定计划内完成高质量产品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开发周期中变更越在晚期出现,其影响越大.变更不仅会导致代价极高的返工,而且工期也会被迫延误,特别是在大体结构已完成后又需要增加新特性时.所以一旦你发现需要变更需求时,请一定立即通知分析人员.9:应遵照开发组织处理需求变更的过程为了将变更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所有的参与者必须遵照项目的变更控制过程.这要求不放弃所有提出的变更,对每项要求的变更进行分析、综合考虑,最后作出合适的决策以确定将某些变更引入项目中.10:尊重开发人员采用的需求工程过程软件开发中最具挑战性的莫过于收集需求并确定其正确性.分析人员采用的方法有其合理性.也许你认为需求过程不太划算,但请相信花在需求开发上的时间是"很有价值"的.如果你理解并支持分析人员为收集、编写需求文档和确保其质量所采用的技术,那么整个过程将会更为顺利.尽管去询问分析人员为什么他们要收集某些信息,或参与与需求有关的活动.系统分析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一些很忙的客户可能不愿意积极参与需求过程,而缺少客户参与将很可能导致不理想的产品.故一定要确保需求开发中的主要参与者都了解并接受他们的义务.如果遇到分歧,通过协商以达成对各自义务的相互理解,这样能减少今后的摩擦.7.需求文档需求开发的最终成果是:客户和开发小组对将要开发的产品达成一致协议.协议综合了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软件功能需求.就像我们早先所看到的,项目视图和范围文档包含了业务需求,而使用实例文档则包含了用户需求.你必须编写从使用实例派生出的功能需求文档,还要编写产品的非功能需求文档,包括质量属性和外部接口需求.只有以结构化和可读性方式编写这些文档,并由项目的风险承担者评审通过后,各方面人员才能确信他们所赞同的需求是可靠的.你可以使用以下三种方法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用好的结构化和自然语言编写文本型文档.建立图形化模型,这些模型可以描绘转换过程、系统状态和它们之间的变化、数据关系、逻辑流或对象类和它们的关系.编写形式化规格说明,这可以通过使用数学上精确的形式化逻辑语言来定义需求.由于形式化规格说明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精确度,因此,所使用的形式化语言只有极少数软件开发人员才熟悉,更不用说客户了.虽然结构化的自然语言具有许多缺点,但在大多数软件工程中,它仍是编写需求文档最现实的方法.包含了功能和非功能需求的基于文本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已经为大多数项目所接受.图形化分析模型通过提供另一种需求视图,增强了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请采纳!如果未解决请继续

社交网络营销有什么优势

月咏
绿河
1、社交网络营销可以满足企业不同的营销策略作为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营销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着在SNS网站上施展拳脚,无论是开展各种各样的线上的活动(例如:悦活品牌的种植大赛、伊利舒化奶的开心牧场等)产品植入(例如:地产项目的房子植入、手机作为送礼品的植入等)、还是市场调研(在目标用户集中的城市开展调查了解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意见)、以及病毒营销等(植入了企业元素的视频或内容可以在用户中像病毒传播一样迅速的被分享和转帖),所有这些都可以在这里实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SNS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充分展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这恰恰是一切营销的基础所在。2、社交网络营销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社交网络营销的“多对多”的信息传递模式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受到人的关注。随着网民网络行为的日益成熟,用户更乐意主动获取信息和分享信息,社区用户显示出高度的参与性、分享性与互动性,社交网络营销传播的主要媒介是用户,主要方式是“众口相传”。因此与传统广告形式相比,无须大量的广告投入,相反因为用户的参与性、分享性与互动性的特点很容易加深对一个品牌和产品的认知,容易形成深刻的印象,从媒体价值来分析形成好的传播效果。3、可以实现目标用户的精准营销社交网络营销中的用户通常都是认识的朋友,用户注册的数据相对来说都是较真实的,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对目标受众按照地域、收入状况等进行用户的筛选,来选择哪些是自己的用户,从而有针对性的与这些用户进行宣传和互动。如果企业营销的经费不多,但又希望能够获得一个比较好的效果的时候,可以只针对部分区域开展营销,例如只针对北、上、广的用户开展线上活动,从而实现目标用户的精准营销。4、社交网络营销是真正符合网络用户需求的营销方式社交网络营销模式的迅速发展恰恰是符合了网络用户的真实的需求,参与、分享和互动,它代表了网络用户的特点,也是符合网络营销发展的新趋势,没有任何一个媒体能够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的如此紧密。无论是朋友的一篇日记、推荐的一个视频、参与的一个活动、还是朋友新结识的朋友都会让人们在第一时间及时的了解和关注到身边朋友们的动态,并与他们分享感受。只有符合网络用户需求的营销模式才能在网络营销中帮助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学生网络社交调查报告参考文献有哪些?

修慝
瓶中信
[1] 尚琼琼. SNS与网络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 青年记者. 2010(11) [2] 李园园. 校内网对大学生的影响[J]. 青年记者. 2009(17) [3] 梁世敏,孙理,张丽伟. 基于校园SNS网络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初探[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4] 朱峰,吕伟. 校园SNS时代青年网络社会人际交往行为透视——以校内网现象为例[J].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09(03) [5] 刘文娟,袁文芳. 校内网的SNS人际传播特征分析[J]. 东南传播. 2009(05) [6] 陈卉. 社会性网络服务(SNS)流行原因分析[J]. 新闻世界. 2009(05) [7] 汪阳. 大学生校内网上交友状况调查——以兰州地区为例[J]. 青年记者. 2009(11) [8] 张楠,钱艳丽. SNS网络社区的出现及走红——以校内网为代表[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03) [9] 张丹. 利用校园SNS网络开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式[J]. 才智. 2009(08) [10] 郝若琦. 浅析基于Web2.0时代的校园SNS网站的盛行原因[J]. 东南传播. 2008(12) [1] 刘蕾. 试论网络交际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 2009(12) [2] 阮敏尔. 大学生虚拟生存的影响及对策[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3] 伍安春,张新福,余惠琼. 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冲击及对策思考[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1] 田卉,柯惠新. 网络环境下的舆论形成模式及调控分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1) [2] 杜骏飞,魏娟. 网络集群的政治社会学:本质、类型与效用[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3] 葛晨光. 高校网络论坛舆论形成及引导刍议[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11) [4] 刘建. 高校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09(05) [5] 王一春. 试论当代大学生网络愤青现象[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3) [6] 周千贺. 传统媒体和网络的舆论监督及其互动[J]. 青年记者. 2009(23)[7] 任海.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特点及引导策略[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8] 陶晓华,高健.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引导策略[J]. 南方论刊. 2009(05) [9] 李雪莹,邓飞. 从传播学视角看高校网络舆论及其引导[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4) [10] 倪晓莉,陈思路,颜虹. 网络依赖行为研究及其干预模型的理论构建[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