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靳祯的人物简历

叱者
便利贴
198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数学系,1995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硕士学位,2001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理学博士,2003年-200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9月被破格评为教授。1987年至2013年8月在中北大学任教,期间曾任中北大学理学院院长。现任山西大学复杂系统研究所所长。

我想知道所有10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名称和具体分布单位

小薰
健一
中国科学院1.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2.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3.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4.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力学所5.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6.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7.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8.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9.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10.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1.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2.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13.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15.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16.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17.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8.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自动化所 19.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0.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1.瞬态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2.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半导体所 23.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4.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25.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6.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7.磁学和磁性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28.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药物研究所 29.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0.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31.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32.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3.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34.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 35.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36.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37.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38.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39.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40.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41.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42.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43.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44.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45.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6.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47.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8.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49.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50.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教育部1 粉末冶金 中南大学 2 汽车安全与节能 清华大学 3 重质油加工 石油大学 4 暴雨监测和预测 北京大学 5 爆炸灾害预防和控制 北京理工大学 6 材料复合新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 7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 武汉大学 8 超快速激光光谱学 中山大学 9 超硬材料 吉林大学 10 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 北京邮电大学 11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 北京大学 12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 西安交通大学 13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 清华大学 14 动力工程多相流 西安交通大学 15 微生物技术 山东大学 16 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 中科院化学所 北京大学 17 高分子材料工程 四川大学 18 高速水力学 四川大学 19 工业控制技术 浙江大学 20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 21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 厦门大学 22 固体微结构物理 南京大学 23 光学仪器 浙江大学 24 硅材料 浙江大学 25 海岸和近海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26 海洋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27 毫米波 东南大学 28 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 华东师范大学 29 化工联合 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30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 清华大学 中科院生态所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3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2 混凝土材料研究 同济大学 33 火灾科学 中国科技大学 34 机械传动 重庆大学 35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 西安交通大学 36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37 激光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 38 集成光电子学 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中科院半导体所 39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 浙江大学 40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 南京大学 41 金属材料强度 西安交通大学 42 金属基复合材料 上海交通大学 43 近代声学 南京大学 44 晶体材料 山东大学 45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 天津大学 清华大学 46 理论化学计算 吉林大学 47 流体传动及控制 浙江大学 48 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 清华大学 49 煤燃烧 华中科技大学 50 摩擦学 清华大学 51 内燃机燃烧学 天津大学 52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南京大学 53 凝固技术 西北工业大学 54 农业生物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 55 配位化学 南京大学 56 汽车动态模拟 吉林大学 57 牵引动力 西南交通大学 58 区域光纤通信网络与新型光通信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大学 59 染料及表面活性剂精细加工合成 大连理工大学 60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 北京大学 61 软件工程 武汉大学 62 软件开发环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3 三束材料改性 复旦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64 生物反应器 华东理工大学 65 生物防治 中山大学 66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 中科院动物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67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武汉大学 68 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 北京大学 69 塑性成型模拟及模具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 70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 北京大学 71 土木工程防灾 同济大学 72 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 北京大学 73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 清华大学 74 文字信息处理技术 北京大学 75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 同济大学 南京大学 76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 南开大学 77 稀土材料化学应用 北京大学 78 纤维材料改性 东华大学 79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 80 新金属材料 北京科技大学 81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 清华大学 82 信息安全 中国科技大学 83 医学神经生物学 复旦大学 84 医学遗传学 中南大学 85 医药生物技术 南京大学 86 移动与多点无线通信网 东南大学 87 遗传工程 复旦大学 88 应用表面物理 复旦大学 89 应用有机化学 兰州大学 90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西南石油学院 成都理工学院 91 元素有机化学 南开大学 92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 东北大学 93 振动冲击噪音 上海交通大学 94 制浆造纸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95 智能技术与系统 清华大学 96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 复旦大学 97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98 作物遗传改良 华中农业大学 99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 湖南大学 100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吉林大学 101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 南京农业大学 102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 山西大学 103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1.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2.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卫生部1.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2.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3.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4.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 5.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

哪些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制片人
岩田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2.清华大学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3.北京大学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4.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5.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6.南京大学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7.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筹)8.中国农业大学现代农业国家实验室(筹)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10.西南交通大学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

中国科学院环境研究所在北京哪?

抱德炀和
慧观
http://www.rcees.ac.cn/zxgk/zxgk-11.htm这里有1.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2.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3.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4.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力学所 5.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6.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7.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8.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9.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10.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1.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2.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13.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15.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16.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17.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8.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自动化所 19.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0.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1.瞬态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2.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半导体所 23.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4.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25.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6.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7.磁学和磁性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28.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药物研究所 29.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0.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31.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32.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3.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34.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 35.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36.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37.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38.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39.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40.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41.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42.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43.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44.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45.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6.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47.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8.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49.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50.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教育部 1 粉末冶金 中南大学 2 汽车安全与节能 清华大学 3 重质油加工 石油大学 4 暴雨监测和预测 北京大学 5 爆炸灾害预防和控制 北京理工大学 6 材料复合新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 7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 武汉大学 8 超快速激光光谱学 中山大学 9 超硬材料 吉林大学 10 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 北京邮电大学 11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 北京大学 12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 西安交通大学 13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 清华大学 14 动力工程多相流 西安交通大学 15 微生物技术 山东大学 16 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 中科院化学所 北京大学 17 高分子材料工程 四川大学 18 高速水力学 四川大学 19 工业控制技术 浙江大学 20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 21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 厦门大学 22 固体微结构物理 南京大学 23 光学仪器 浙江大学 24 硅材料 浙江大学 25 海岸和近海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26 海洋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27 毫米波 东南大学 28 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 华东师范大学 29 化工联合 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30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 清华大学 中科院生态所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3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2 混凝土材料研究 同济大学 33 火灾科学 中国科技大学 34 机械传动 重庆大学 35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 西安交通大学 36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37 激光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 38 集成光电子学 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中科院半导体所 39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 浙江大学 40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 南京大学 41 金属材料强度 西安交通大学 42 金属基复合材料 上海交通大学 43 近代声学 南京大学 44 晶体材料 山东大学 45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 天津大学 清华大学 46 理论化学计算 吉林大学 47 流体传动及控制 浙江大学 48 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 清华大学 49 煤燃烧 华中科技大学 50 摩擦学 清华大学 51 内燃机燃烧学 天津大学 52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南京大学 53 凝固技术 西北工业大学 54 农业生物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 55 配位化学 南京大学 56 汽车动态模拟 吉林大学 57 牵引动力 西南交通大学 58 区域光纤通信网络与新型光通信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大学 59 染料及表面活性剂精细加工合成 大连理工大学 60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 北京大学 61 软件工程 武汉大学 62 软件开发环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3 三束材料改性 复旦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64 生物反应器 华东理工大学 65 生物防治 中山大学 66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 中科院动物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67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武汉大学 68 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 北京大学 69 塑性成型模拟及模具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 70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 北京大学 71 土木工程防灾 同济大学 72 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 北京大学 73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 清华大学 74 文字信息处理技术 北京大学 75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 同济大学 南京大学 76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 南开大学 77 稀土材料化学应用 北京大学 78 纤维材料改性 东华大学 79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 80 新金属材料 北京科技大学 81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 清华大学 82 信息安全 中国科技大学 83 医学神经生物学 复旦大学 84 医学遗传学 中南大学 85 医药生物技术 南京大学 86 移动与多点无线通信网 东南大学 87 遗传工程 复旦大学 88 应用表面物理 复旦大学 89 应用有机化学 兰州大学 90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西南石油学院 成都理工学院 91 元素有机化学 南开大学 92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 东北大学 93 振动冲击噪音 上海交通大学 94 制浆造纸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95 智能技术与系统 清华大学 96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 复旦大学 97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98 作物遗传改良 华中农业大学 99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 湖南大学 100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吉林大学 101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 南京农业大学 102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 山西大学 103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部 1.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2.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卫生部 1.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2.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3.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4.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 5.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你说的是第30个条目么??

山西大学都有哪些专业?

礼乐偏行
北京梦
文学院 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新闻与传播研究室戏剧影视文学研究室传媒实验教学中心 历史文化学院 中国古代史研究室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室世界史研究室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研究室旅游管理研究室 哲学社会学学院 外国哲学与逻辑学研究室克思主义哲学与伦理学研究室中国哲学与宗教学研究室社会学与社会哲学研究室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研究室公共管理研究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室英美文学研究室翻译研究室中外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室大学外语教学研究室 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学实验中心心理学研究室教育学研究室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法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中心经济法学研究室民商法学研究室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研究室法学理论研究室 数学科学学院 分布参数与数理方程研究室泛函分析研究室方程研究室离散数学研究室信息与计算研究室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室中文信息处理研究室计算机软件研究室计算机应用研究室系统工程研究室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理论物理研究所激光光谱研究室现代通信技术研究所现代光学研究室电子信息技术研究室 化学化工学院 有机化学研究室分析化学研究室应用化学研究室药学研究室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 动物环境生物学与遗传发育研究室区域植物资源及植物生物技术研究室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室食品科学与应用研究室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环境与资源学院 环境科学研究室环境工程研究室资源与环境规划研究室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信息管理研究室财务管理研究室电子商务研究室复杂系统与管理决策研究中心 体育学院 人文社会学研究室动人体科学研究室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室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室大学体育教学研究室 音乐学院 艺术研究所音乐学研究室作曲研究室声乐研究室键盘乐研究室 美术学院 造型艺术研究室设计艺术研究室美术史论研究室 继续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山西大学MBA教育中心 山西大学MPA教育中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山西大学有什么专业?

冒险者
【文学院】  文学院是山西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山西大学堂的中学专斋。2001年中文系与古代文学研究所合并,组建了文学院。经过百年建设,文学院现已成为山西省语言文学类基础研究型人才和应用人才的培养基地。现设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戏剧影视文学和广告学五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00人,研究生100人。百年来,我院共培养了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近7000人,为国家和山西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科设置完善,下设古代文学研究所、方言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新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古代文献学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为省重点学科。全院现有教职工68人,专职教师56,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0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7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基本实现了硕士化。  文学院办学条件优越,建有传媒实验室、影视观摩室、报纸编排系统实验室等实验教学场所,总面积500平方米,有价值260万元的各种实验设备。其配置可满足本院学生和教师进行摄像、摄影、编辑、观摩等教学、实验使用。资料室使用面积为130平方米,现有图书25963册,专业杂志350种,价值58万元;影像资料350余种;并有全省唯一的学生书库,有图书1671册,同时每年增补300余册。古代文学研究所有专业资料室,藏书二万余种。  近十年来,本院教师承担了28部教材的编写任务,出版专著35部,多项研究在全国独树一帜。  【数学科学学院】   【法学院】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包含物理系、电子信息技术系、光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光电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现代通信技术研究所。学院现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光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院有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2人。 现有的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物理电子学硕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分布在4个一级学科。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学科覆盖面较大,4个一级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互为支撑,既有明显的理工特征,又有多学科融合的明显态势。光学国家重点学科,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少有的从事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研究的学科和实验室之一,已成为我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重要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理论物理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具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取得突出的学术成果,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科具有明显的学科特色,主要从事冷原子、激光光谱前沿研究;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无线电物理三个学科都有较为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光学工程学科拥有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是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  【历史文化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前身为私立中国大学理化系,1931年开始招生,1934年改为化学系。1949年并入山西大学理学院。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理学院和文学院合并,改名为山西师范学院,1961年山西大学与山西师范学院合并后又改名为山西大学化学系。2001年根据学科的需要,山西大学批准由化学系、分子科学研究所、测试中心联合组建成立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如今的化学化工学院,拥有教学、科研、实验用房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较为齐全,总资产价值800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25台件。  2001年以来,学院年均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篇以上,SCI、EI收录35篇以上,年均争取纵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经费700多万元;5年以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 项、1项国家“863”资助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平均每年鉴定、获奖、转让、转化科技成果10项以上。2003、200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二等奖各一项。  学院十分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至今已与国内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日本岩手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单位签订协议,开展交流。  近几年来,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已与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天脊集团(原山西化肥厂)等大型企业,在产品研发、岗位培训等多方面进行了良好的合作。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龙头,业已形成理学、工学博士,理学、工学和医学硕士,理学和工学学士及成人教育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格局。学院现有本科生582名、研究生180名(其中硕士生154名、博士生26名)、成人继续教育学生500余名,进站博士后1人。建国以来,已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和输送专业技术人才6000余名。  学院现有教职工121人,教师87人,实验人员及行政人员34人,其中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12人、副教授21人、讲师25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33人、硕士学位的教师44人。现设化学、应用化学和药学3个系,分子科学研究所、现代化学研究所以及建有专门进行高新技术开发转化的应用化学研究所,建有四大基础实验室和一个综合实验中心,学院分图书馆藏书9000多册、报刊80余种。  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拥有一个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和化工专业应用化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无机化学、应用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和化学工程、制药工程专业硕士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置有化学类和药学本科专业,有3个学科即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应用化学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分析化学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近几年来,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学生管理工作成绩斐然。学院党总支是出席山西省高校工委的“先进基层党组织”,200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应届毕业生的考研率均达到40%以上,就业率在学校名列前茅;学院连续被评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  我们将依托山西大学多学科综合发展的优势,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努力把化学化工学院建成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为山西以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学院全体教职工弘扬“拼搏、攀登、协力、创新”的“化学人精神”;树立“院荣我荣、院强我强”的爱院思想,凝聚“同舟共济、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营造“健康向上、开拓进取”的文化氛围。团结一心,奋发图强,众志成城,为建设地方院校同类学科一流水平的目标努力奋斗。   ★材料化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化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获得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能在材料化学或有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和教学工作的专业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学习的基础课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和实验,无机化学和实验,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和实验,有机化学和实验,物理化学和实验,结构化学和实验,化工基础,化工制图,计算机技术,化学化工文献,英语,化学专业英语,生产实习,实用电工等。  无机材料化学方向主要学习的专业课有无机合成和实验,生物无机化学,稀有元素化学,山西省资源的开发应用等,以及半年毕业论文实践。本专业方向毕业生适合从事教育,化工,日化,水泥,玻璃,陶瓷金属及非金属化合物的生产合成开发和研究。  有机高分子材料方向毕业生主要学习的专业课有有机合成和实验,现代色谱,波谱分析,物理有机,高分子化学,小化工产品制作技术等,及半年毕业论文实践。本专业方向毕业生适合从事教育,药物,塑料,橡胶,黏合剂,涂料,农用化学品,染料,食品,化妆品等产品的生产开发和应用研究。   ★药学专业  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药物质量控制、药效及药物安全评价、药物制备基本方法和技术,熟悉药事管理法规,政策和营销基本知识,能从事药物分析,临床药学,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制剂生产与管理,医药营销等能力的高级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临床医学概论,创新药物学研究与开发。   ★化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和其它领域从事科学、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并为研究生的培养准备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及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国家关于科学研究、化学相关产业的政策和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了解化学某些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及科技管理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以及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应用化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化学化工及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学习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及化工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以及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哲学社会学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管理学院】   山西大学管理学院是山西大学发展势头最强劲的学院之一。现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领域工程硕士点,4个本科专业,2个山西省品牌专业,1个教育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1个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山西省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专任教师5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4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1人,山西省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学院梁嘉骅教授、刘维奇教授、梁吉业教授、李景峰教授、张信东教授、李常洪教授、裴成发教授等组成了实力雄厚的科研教学队伍,另外聘有汪应洛院士、牛仁亮、于景元、张新伟、王清宪、张复明、樊文彬、韩建书等教授为学院的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聘有Bill.Lolving、陈东琪、林伯强、王茂健、王跃宣等专家学者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学院师资队伍配备合理,专业设置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本科—硕士—博士”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已初步建立,形成了科研拉动教学,教学支撑科研的良好局面。目前在校各类学生共有1100余人。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企业生态管理、金融工程、复杂系统和复杂性理论、智能管理信息、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应用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丰硕的成果。已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其中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863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80余项,科研经费达1200万元,为各级政府、企业提供专项决策咨询报告50余项。  学院注重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已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天津大学、亚洲开发银行、南方证券、南风集团、汾酒股份进行多次学术交流;还同美国爱达荷大学(University ofIdaho)、加拿大凯普波瑞顿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of CapeBreton)、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St.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双边学术交流机制。 目前,学院正按照“打造品牌,快速发展;学科兴院、人才强院;突出应用,强化服务”的工作思路,经营学院,开拓创新,为创建高水平、高效益的研究教学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是在原教育系的基础上于1999年12月成立的。教育系自1929年成立至今,先后共培养出硕士研究生300多人,本、专科学生3000余人,是山西省最大的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同时也是全国十个教育学理论研究示范院所之一,在2009年全国高校教育学实力评估中排名17位。 学院现设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原理和应用心理学四个硕士点专业和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教育管理)授予点。设有公共事业管理、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四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43人,其中专任教师34 人,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人,讲师13人。教师中已获博士学位者5人,有在读博士9人,获硕士学位者23人。   学院设有资料室和心理学实验室各一个。学院图书馆有专业书籍15000余册,专业报刊190余种,期刊合订本10000余本。心理学实验室拥有国内先进的实验仪器百余套。学前教育系拥有钢琴、电子琴四十余架。   学院实行了规范化管理,从严治教。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省级和有关横向研究课题103项,教师出版专著、教材27部,发表论文494篇。学院十分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始终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之需要”为己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000余名各类人才。在最近两年的英语竞赛、健美操比赛中,学生共获得 1个国家级一等奖,3个省级一等奖,24个省级二等奖。我院2007级本科生滕广为代表山西大学连续获得2009年度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山西赛区冠军,特等奖和第15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山西省总决赛亚军。学院拥有教育管理(本、专科)、小学教育(专科)和教育学(独立本科段)三个专业的主考权,先后承担了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育理论培训、山西省成人高校、中专青年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等工作任务,举办了学前教育专业成人专 业证书班,共培训教师近万人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外国语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音乐学院】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是山西唯一一所培养音乐高级人才的专门学院,也是我国仅有的一所在综合大学内列为学院建制的音乐学院。其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山西艺术学院,1962年并入山西大学,历经艺术系音乐专业、音乐系两个发展阶段,于1996年扩建为音乐学院。  学院现有:理论作曲系、钢琴系、声乐系、民乐系、管弦系、舞蹈系等六个系和一个艺术研究所,设有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舞蹈编导等四个本科专业及音乐学、艺术学两个硕士研究生学位点。  本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9人,讲师20人,助教7人,并聘有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20余名专家作为兼职(客座)教授。近年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从事教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教学中采用先进的学分制管理,形成了专业型、复合型、科研型等多种音乐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成果斐然。  【体育学院】   【美术学院】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创建于 1962 年,是山西省美术学科发展历史最早的高等教育单位。学院现有绘画系、雕塑系、设计艺术系及研究生部。设有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城市、环艺、媒体、装饰、平面、史论十个研究室。拥有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和艺术学三个一级硕士授权点。在校硕士生 80 人。 2000 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全国职业教师培训基地,是山西省美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院现有教师 51 名。其中:教授 6 人、副教授 21 人、讲师 11 人、助教 13 人。 目前美术学院以专业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学院建有计算机、摄影、陶艺、丝网、电教、模型等实验室及资料室,并在省内设有教学实习基地,为教学科研、学生学习实践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又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多能一专”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后能为国家、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奉献、服务。  【初民学院】  2009年下半年正式成立,即初民试验班,由一个文科试验班和一个理科试验班组成,以“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注重研究,强化实践,鼓励创新”为指导思想,实施跨学科的综合教育,以求培养出学科背景宽,理论基础厚,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山西大学MPA教育中心】  【山西大学MBA教育中心】  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批准,山西大学成为全国培养MBA(工商管理硕士)的96所高校之一。  山西大学MBA项目依托山西大学悠久办学历史,深厚文化底蕴,整合教育资源,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山西省情,以培养有道德、强实践、会创新的工商管理人才为宗旨,力求创建国内区域性知名的MBA教育品牌,成为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MBA人才培养的重要高地。2006年,由山西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郑州大学等17所高校的MBA联合会组成的“中国MBA中部联盟”在郑州大学正式宣告成立,为中部崛起培养高层管理人才。  独立学院---【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联合办学---【山西大学工程学院】 【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农业环境安全检测研究所怎么样

求通久矣
大震撼
中国科学院1.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2.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3.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4.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力学所5.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6.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7.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8.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9.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10.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1.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2.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13.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15.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16.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17.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8.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自动化所 19.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0.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1.瞬态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2.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半导体所 23.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4.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25.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6.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7.磁学和磁性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28.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药物研究所 29.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0.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31.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32.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3.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34.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 35.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36.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37.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38.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39.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40.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41.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42.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43.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44.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45.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6.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47.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8.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49.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50.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教育部1 粉末冶金 中南大学 2 汽车安全与节能 清华大学 3 重质油加工 石油大学 4 暴雨监测和预测 北京大学 5 爆炸灾害预防和控制 北京理工大学 6 材料复合新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 7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 武汉大学 8 超快速激光光谱学 中山大学 9 超硬材料 吉林大学 10 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 北京邮电大学 11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 北京大学 12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 西安交通大学 13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 清华大学 14 动力工程多相流 西安交通大学 15 微生物技术 山东大学 16 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 中科院化学所 北京大学 17 高分子材料工程 四川大学 18 高速水力学 四川大学 19 工业控制技术 浙江大学 20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 21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 厦门大学 22 固体微结构物理 南京大学 23 光学仪器 浙江大学 24 硅材料 浙江大学 25 海岸和近海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26 海洋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27 毫米波 东南大学 28 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 华东师范大学 29 化工联合 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30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 清华大学 中科院生态所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3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2 混凝土材料研究 同济大学 33 火灾科学 中国科技大学 34 机械传动 重庆大学 35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 西安交通大学 36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37 激光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 38 集成光电子学 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中科院半导体所 39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 浙江大学 40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 南京大学 41 金属材料强度 西安交通大学 42 金属基复合材料 上海交通大学 43 近代声学 南京大学 44 晶体材料 山东大学 45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 天津大学 清华大学 46 理论化学计算 吉林大学 47 流体传动及控制 浙江大学 48 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 清华大学 49 煤燃烧 华中科技大学 50 摩擦学 清华大学 51 内燃机燃烧学 天津大学 52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南京大学 53 凝固技术 西北工业大学 54 农业生物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 55 配位化学 南京大学 56 汽车动态模拟 吉林大学 57 牵引动力 西南交通大学 58 区域光纤通信网络与新型光通信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大学 59 染料及表面活性剂精细加工合成 大连理工大学 60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 北京大学 61 软件工程 武汉大学 62 软件开发环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3 三束材料改性 复旦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64 生物反应器 华东理工大学 65 生物防治 中山大学 66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 中科院动物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67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武汉大学 68 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 北京大学 69 塑性成型模拟及模具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 70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 北京大学 71 土木工程防灾 同济大学 72 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 北京大学 73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 清华大学 74 文字信息处理技术 北京大学 75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 同济大学 南京大学 76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 南开大学 77 稀土材料化学应用 北京大学 78 纤维材料改性 东华大学 79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 80 新金属材料 北京科技大学 81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 清华大学 82 信息安全 中国科技大学 83 医学神经生物学 复旦大学 84 医学遗传学 中南大学 85 医药生物技术 南京大学 86 移动与多点无线通信网 东南大学 87 遗传工程 复旦大学 88 应用表面物理 复旦大学 89 应用有机化学 兰州大学 90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西南石油学院 成都理工学院 91 元素有机化学 南开大学 92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 东北大学 93 振动冲击噪音 上海交通大学 94 制浆造纸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95 智能技术与系统 清华大学 96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 复旦大学 97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98 作物遗传改良 华中农业大学 99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 湖南大学 100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吉林大学 101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 南京农业大学 102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 山西大学 103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1.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2.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卫生部1.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2.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3.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4.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 5.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

现在有那本哲学原著已译成中文?

狼跋
白虎
《人类休闲生活的考察》的中文版序 随着人们工作时间与家务劳动时间的减少,休闲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加了。现代社会的组织方式正在发生一个转变,要转向不仅是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而也要为人们提供休闲的机会,让人们通过休闲使自己的生命更加丰富。随着社会的进步,休闲的意义也在发生变化。最初,休闲仅被视作让人们从紧张的工作得到恢复的一个方法;后来,休闲成了人们寻求快乐与地位的一种手段;但也许休闲最终将会成为人们追求生活意义的一种活动。休闲与人们对休闲的利用成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人类的身心健康、社会的经济体系,甚至对文化价值的确定都产生了影响。 每一种文化都创造休闲的概念,也都不断地对这一概念作新的界定。因此,北美社会所采用的休闲模式并不能作为中国的模式;只有中国人自己能确定自己如何利用休闲中有价值的。然而,作者希望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中国人审视休闲时能把其他国家作为一个背景,使自己的休闲模式不断演进。 在多数情况下,一个社会在工业化早期的特点之一是自由时间的减少,但这个趋势会逐渐发生变化。随着自由时间的增多,人们对有关人类生活目的的问题也必须作出新的回答。限制条件最少的休闲时间用来做什么才是有价值的?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对此问题我们必须作出回答,而且必须作出很好的回答。 本书试图帮助读者了解并理解有关休闲、消遣、娱乐以及“畅流”的理论与研究结果,希望也能帮助读者更好地意识到休闲在自己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明确自己关于休闲的价值观。作者谨对本书的中文译者(请加上职称)康筝、(请加上职称)田松表示感谢,因为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作者才能将书中的思想呈献给中国朋友;也感谢《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编审马惠娣女士,是她以自己的卓识与不懈的努力将北美休闲学者的著作带给了中国人民。作者坚信,她本人的学术研究也将会对中国的休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杰弗瑞·C·戈比 2000年春 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的中文版序 《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能被译成中文,这是作者的一大荣幸。本书原文版出版时,是美国休闲领域在十余年中出现的唯一一本供研究生用的理论著作。当时,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是要对西方社会科学中常见的有关休闲的理论作一较为全面的、批判性的分析。希望此书对于中国建立同样的专业也能有所裨益。 虽然本书的副标题中有“社会学”一词,但其研究并不限于社会学的研究。本书第一部分是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对休闲体验进行研究。这一部分还用了一个存在主义的隐喻,这反映的是当代的欧洲哲学,尤其是法国哲学的影响。接下去的一部分从社会交往及休闲资源的体制性基础,讨论了休闲的社会背景。贯穿这部分的主题,是个人体验及休闲对个人的意义跟休闲的社会、文化基础之间的矛盾。这矛盾反映了在社会学理论中占有核心地位的个人能动性与社会结构的限定性之间的关系(agency and structure relationship)。最后,作者提出了“社会存在主义”的概念,作为处理此矛盾的方法。在用冲突理论与批判理论对休闲进行分析的一章里,作者对西方社会较普遍的一种观念提出了挑战。这种观点认为,休闲一定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个人与社会的健康都有益。这一章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休闲的一些观点。最近,我在一次给本科生的考试中就此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参见J. Kelly & V. Freysinger, 21st Century Leisure: Current Issues, Allyn and Bacon, 1999)。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回到了西方古典哲学,用一些隐喻探讨了文化的发展与创造性这个主题。 有一种可能,是这些不同的方法或者说隐喻是互补的。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最佳的”,而是每一种方法对休闲研究都有一些极为重要的价值。书中用的辩证式螺旋,是要说明每一种理论模型都既有长处又有其局限,而后续的理论则试图突破这些局限。这实际是委婉地对那些认为只有自己的理论才有价值的人作了批评。休闲是一个有多个方面的复杂的现象,其文化与历史背景中有很多相对性。休闲是人们通过自己的社会与文化活动构建出来的,而非一个固定的、永恒的观念或理想。基于此,比较适用的方法是用一种动态的、辩证的理论来研究和分析休闲,而不是用某种单一的理论,不管这个理论多么吸引人。 本书初版于1987年。从那时到现在,不论是休闲研究领域还是我自己的思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现在要修订这本书,我会增补一些内容。首先,我会地强调休闲的经济环境。信息化条件下的全球经济体系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公司的资本与权力都高度集中。资本主义的力量及其内在的矛盾在全世界都是影响休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在未来,休闲商品化的趋势与投资资本的偏向将会更加突出。第二,西方大多数关于休闲的社会学研究实际上用的都是功能分析,而如果我来修订这本书的话,我会让冲突理论在本书的理论框架中占据一个更为核心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因人们的经济地位不同而有不同的社会阶层,各自占有的资源和各自的利益都不相同。对此观点我们固然需要作一些批判和修正,但同时也应将其应用到更广的范围。例如,休闲可能会使有资本来进行投资的阶层获益,而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处于边缘的工人则会随着“服务性”产业的扩展而受到的剥削。第三,根据上述分析,我将更注意基于性别、种族、阶级的社会群体,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和可以用什么方法通过文化发展与文化表达来抵抗资本主义。 本书虽然涉及到其他一些国家的历史,但其所用的语汇、隐喻及概念框架完全是西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者认为西方的概念框架优于其他文化的概念框架。本书决不是要强化文化领域残留的帝国主义。相反,作者是希望本书探讨的多种理论的对话能作为一个挑战,激发其他文化中关于休闲理论的对话。毕竟,中国人对生活与休闲有精深的思想,形成了一个悠久的传统。在中国发生巨大的文化与社会变革的今天,这本书也许能有助于激发中国同仁以新的方式来发扬这一传统。 例如,中国思想传统中似比西方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更注重生命的完整性,而不像西方文化那样倾向于把生活的不同方面分离开来。中国人休闲的方式似不像西方人那样强调积极的活动。我们不宜认为休闲的益处跟用于休闲的时间与休闲活动量成正比——那是一种过于简单的理解。那么,本书的存在主义主题是否可以纳入到一种超越这种简单理解的休闲方式中去呢?在任何文化中,个人体验与社会背景都是相互影响的,但这种相互影响在中国或其他非西方文化中的表现形式显然会与在西方文化中的不同。 翻译的困难远不止于弄清一些词语的含义。读任何一本译著,都需要读者从两方面去读。一方面是从原著所产生的文化与所用的语言去考察其意义,另一方面是让这些意义与译著所用的语言很好地联系起来。因此,作者很感谢译者赵冉为翻译本书的中译本而做的出色的工作。她做的是一项极为困难的工作,但愿这本书的价值值得她付出的这份努力。作者也感谢组织这套译丛的马惠娣女士和译丛的主编,以及支持这个跨文化项目的其他著名学者。中国历史与文化是一个浩瀚的海洋,希望这本小书能成为这个海洋中的一滴水,使各位学者的努力与支持不至于白费。 约翰·R·凯利 2000年1月 于伊利诺大学 《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的中文版序 21世纪是一个将会发生深刻变化,同时又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的世纪。人类有意识的进化,将使变化的速度远远超出此前任何一个世纪。21世纪将是最能揭示出人类的目的的一个世纪。 在中国继续对其同一性进行重新定义的过程中,休闲问题将成为她所面对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旅游、大众传媒、体育、文化、跟大自然的接触、艺术、对社区生活的自愿参与、个人爱好等跟人们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相关的领域将变得更为重要。此外,跟别的现代国家一样,休闲活动在中国的经济体系中也将扮演一个日益重要的角色。在未来的20年中,中国可能将成为世界上接待旅游者人数最多的国家。对休闲的利用将对中国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与生产效率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休闲对人们适应晚年的生活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书是从西方的视角来写的,但作者也认识到,当今人类面临的重要的问题全都有国际性。现在世界各地的人们相互依赖的程度,是过去的世代无法想象的;而且这种相互依赖性还会不断增强,使人们对别人的问题也不得不加以关心。在中国和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人们的自由时间都在增加,由此而产生的问题和带来的机遇都是跨越国界,也是跨文化的。每个文化都不断地对休闲进行构建与重构,中国也在对休闲进行重构;我们真诚地希望这一重构将产生辉煌的成果。 在此,作者谨对本书的中文本译者,即北京外国语大学张春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定家博士及中国中医大学医院刘风华博士表示感谢。正是由于他们的兴趣、努力与才智,本书才得以译出。也要感谢我的朋友与同事、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的马惠娣女士,是她以自己的远见卓识看到了有关休闲的问题对中国人的重要性,从而使本书的中译本能够面世。 杰弗瑞·C·戈比 2000年春 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休闲的演化:哲学与历史的透视》的中文版序 本书是从历史与哲学的视角写的关于休闲的著作。获知中国读者将能读到此书,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但我们意识到,这本书之所以能引起中国人的兴趣,并不是因为它写得有多深刻,而是因为中国正在迅速地变化和发展,而其中很多变化和发展都影响到时间及娱乐资源的分配。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范围的经济与政治力量、贸易政策、全球化金融体系、跨国公司等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很多变化是朝向好的方向,但可能并非所有的变化都如此。中国在1995年实行了5天工作制,这对千百万的中国工作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进步;而对于中国很多大城市里都有了买汉堡包、薯条、比萨饼、炸鸡块的美国快餐店,以及很多人,尤其是城市青年的服装上大量地印着美国公司的标志这类变化,我们最多是怀着一种矛盾的心情。中国城市里也有很多新的办公楼与工厂,其中不少都属于与中国政府达成协议,从而能在中国经营的跨国公司。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北京市中心就浮现了许多现代的、有着建筑美的独特的办公楼,使北京的面貌大为改观。中国建了许多高速公路,而这不过是一个不断扩大的商业、旅游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由于这些基础设施,中国能接纳大批的旅游者。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旅游者去得最多的两、三个国家之一。而休闲当然是旅游的核心要素。 中国能看到本书中观点不仅是由于中国发生的变化,也由于几年前中国一些学者预见到了休闲的前景与潜能。他们相信其他国家的经验及理论能为中国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因而努力做了一项极为不易的工作,即把本书及其他几部国外学者的著作译成中文。这首先得归功于著名的编辑、作家与社会活动家马惠娣女士。作为此项目的执行主编,她以高超的技巧与高度的热情投入这项工作,使这些外国学者关于休闲的理论与研究的著作译成中文。这套丛书的三位主编——著名哲学家、社会活动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于光远、北京大学复杂系统研究所教授与前人民代表大会副主席成思危、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与前教育部副部长龚育之——都是中国极为著名的学者,这足以说明中国对于休闲与娱乐机会是多么重视。翻译本书这项繁难的工作是由山西大学的成素梅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季斌博士进行的。如此有造诣的人对我们的书感兴趣,使我们深感荣幸;而他们能认识到休闲的重要性及其无限的潜能,又使我们感到欣喜异常。 从历史上看,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对彼此有较好的了解开始得较晚,其中通讯技术的发展对促进这种了解起了一定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50年前才建立的,而当时西方国家对斯大林式的压迫性的共产主义进一步扩散的恐惧使我们进入了冷战时期,直到大约25年前才开始缓和。因此,两国人民之间互相了解是比较晚近才成为可能的。过去,双方看对方都蒙了一层面纱,现在揭开这面纱的工作也才刚刚开始。自马可波罗经过长途旅行到达忽必烈治下的中国以来,双方对彼此一直都还没有过这么浓厚的兴趣。冷战的正式缓和是从1972年开始的,当时尼克松总统到中国与毛泽东主席进行了会晤。但在那之前,已先有了“乒乓外交”——中国的乒乓球国手到美国巡回,跟美国选手进行了表演比赛。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的一些剧团到美国和加拿大进行巡回表演,演出了《白毛女》等戏剧,由此而开始了中美之间经常性的文化交流。最近,则有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联合到中国演出普契尼的《图兰多特》,在故宫上演了9场之多。去年,中美两国在世界杯女子足球赛中进行决赛,两国队员在场上那高超的竞技、优美的身姿与良好的纪律,都深深地吸引了美国观众。谁能不为一场艺术表演或一件艺术作品中的美与卓越而动容呢?正因如此,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总能在剧场、音乐厅、美术馆与运动场上相会。这再次表明,休闲活动在人类共同体中有一个核心的地位。 除了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与中国学者的远见,我们的观点能介绍到中国还有其他的原因。世界是多样化的,而且只要我们对之持接受的态度,这种多样性会使我们的生命更为丰富。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中国本身就极具多样性,因而13亿的中国人中肯定会有人受其所受教育及自己经历的影响,觉得《休闲的进化》是很适合自己的一本书。像北京、香港、上海、澳门这样的城市,无疑会产生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中国南方和西部内陆地区的城市位于山区甚至沙漠地带,而非像东部那样的平原与海岸,从而较少为国外人所知;但正因为它们处于与国外相对隔绝的状态,就更能形成一些独特的生活方式。正如中国西部的民族自治区的城市中人们有着不同于沿海城市的生活方式一样,中国的农村也是一个跟城市地区大不相同的世界。中国如此多样化的生活方式有时使美国人有无所适从之感,但美国的多个民族与多种亚文化同样也使美国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由于中国有着如此大的多样性,其中无疑会有一些对我们的视角感兴趣的人。把国外一些著作译成中文,将使中国文化为人们提供的可能性更为多样化。 翻译这些著作,有助于让人们看到东西方思想与文化传统的差异。在美国,人们越来越关注基督教之外的其他宗教,但绝大部分人还是信仰基督教。本书作者的生活的很多方面是受基督教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在基督教之前就形成而后来被基督教沿用的安息日及16世纪产生于中欧的新教伦理,都对我们影响甚大。基督教在中国最多只能说是有个立足之地;反过来,佛教在美国也最多只能说是有个立足之地,而儒教与道教在美国的影响就更小。从思想传统上看,我们美国人的根是古代希腊与罗马。我们生来便是怀疑主义者和经验论者,对任何事都想亲眼看到证据。从生物遗传上看,我们的根主要是在中欧与北欧,但我们当中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血统的人的比例正日益增多。地理上的原因使我们得以从自己的欧洲祖先那里取得独立,经济与资源上的优势使得我们很崇尚个人主义,而我们的富有使我们成了贪图享受的人。简言之,虽说西方的电视与电影已有称霸全球之势,有关我们的很多事还是会引起中国读者的好奇。 然而,我们的观点之所以会引起一些中国读者的兴趣,最重要的原因还不在于我们是多么地不同,而在于我们在很多方面是如此地相似。虽然现在的美国人大多数是欧洲移民的后裔,最早的美洲人却是从东方来的。大约4万年前,他们通过当时覆盖着白令海峡的坚冰来到了美洲。这些最早的美洲人大约是40万年前生活在离北京不远的北京猿人的后裔。今天,遗传学家告诉我们:尽管人类这一物种似乎极具多样性,但我们有99.9%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因此,虽说我们美国人认为指导自己生活的准则来自古希腊,例如来自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道”(golden mean),但实际上儒家经典之一的《中庸》也能给我们提供同样的准则。有人说,伟大的人物彼此的思想是很相似的。这一点也不错。全世界的人都能欣赏李白与杜甫的诗。我们能理解他们的情感,而且自己也会产生同样的情感。在内心深处,我们能感受到《易经》、《诗经》、《道德经》和其他中国古籍所揭示的真理。同样,中国人也能欣赏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与《形而上学》及卢克莱修的《物性论》。我们美国人的文化传统中有来自古希腊斯多葛哲学的恬淡寡欲思想,但这种思想也完全可以来自中国,因为中国的圣人曾说道:于此无常之世,有帽一顶,饭一钵足矣。 但休闲应该是使我们在生活中获得比“帽一顶,饭一钵”的基本生活资料的东西,它使我们能寻求意义、目的、美、友情、快乐、心的宁静及跟别人的和睦相处,从而使自己更高层次的需要等到满足。作者很高兴我们的这本书能加入两国人民间的交流,因为中美两国要建立和谐的关系,最终靠的将不是亚当·斯密的理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的原理,而是他在《道德情操论》中教导我们的:人类能够和平、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因为在内心的最深处,我们彼此都知道对方的感觉。托玛斯·古代尔 杰弗里·C·戈德比 2000年2月于维吉利亚州费尔发克斯 《女性休闲:女性主义的视角》的中文版序 这本有关女性休闲的书能被译成中文,我们作为作者深感荣幸。书中讨论的这个重要的问题在北美之外也引起关注,这使我们感到很高兴。我们希望读者能理解,此书是从北美的视角来写的,其中有的观点会对中国社会也有意义,但对其他一些观点则中国读者可能会不大熟悉。读者应注意到这些观点是来自一个不同的文化,并自己来判断它们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中国。但我们也认识到,女性主义及跟女性休闲相关的问题在全球都受到关注。诚望此书能有助于推动中国的女性主义运动,同时也为一切人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一个基础。 从全球范围看,休闲这个研究领域还处于其发展的初期。这本书能以中文出版,充分说明休闲对中国的未来是多么重要。我们知道世界各地区的社会都在极快地发生变化。我们希望此书能使人们意识到休闲应面向所有的人,包括往往受到忽视的女性。此外,我们也希望此书能促使中国学者对中国文化的休闲观作进一步的探索。 尽管不同社会在具体的问题上有很多文化差异,但我们认为自己在此书中涉及的一些原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关于性别(gender)及其对人们影响的研究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研究者对不同的群体了解得越来越多,这有助于我们在更广阔的意义上理解休闲。简单地对性别差异作出描述已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需要迈出下一步,即弄清女性与男性的生活是如何与性别相联系,弄清此联系对休闲的影响,还要弄清这些影响对我们的生活质量意味着什么。 休闲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北美学者的研究表明,休闲有多种不同的定义,都与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及跟他人的关系有关。此外,随着的女性进入有酬工作的劳动人口,工作(包括有酬工作与无酬工作)与休闲的关系正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关此问题的研究正不断涌现,揭示出休闲有时是为女性赋权,但有时也起到维持女性的传统角色的作用。对有的女性来说,从事休闲活动意味着她们摆脱了传统的社会期望,获得了一些新的发展机会。 我们认识到翻译和出版此书需要作很大的努力。译者刘耳与马兰在此书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对此我们深表感谢。我们也对马惠娣女士为使这本书顺利出版而做的大量工作表示赞赏。最后,我们还要感谢Venture出版社对本书讨论的问题抱有很强的信心,不仅出版了其英文本,现在又使我们的观点能介绍到中国去,让的人能够了解这些观点。 在本书的中译本出版之际,我们谨希望全世界的女性在自己的休闲活动中都能被赋权,同时也能通过休闲活动使自己得到赋权。此外,希望本书的出版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关于性别与休闲的学术著作。最后,还希望这本书能增进中国与北美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友谊与合作。 在此谨对我们新的中国朋友致以最良好的祝愿! 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能被译成中文,这是作者的一大荣幸。本书原文版出版时, 是美国休闲领域在十余年中出现的唯一一本供研究生用的理论著作。 .随便一个书店,任意一个图书馆,哲学类书籍外来原著中译本,应有尽有,别说是黑格尔,说不定还有白格尔也有,够你一辈子学的!

设置有国家级实验室的大学有哪些

而游无朕
大体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中国科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首批20所学位自主审核高校之一。校内设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这是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实验室拥有的同步辐射光源是现今国内高校中唯一一台大科学装置和国家级实验研究平台。2、清华大学(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校内设有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是科技部于2003年11月25日批准筹建的第一批5个国家实验室之一。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覆盖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信息的获取与采集、信息的通信与网络、信息的处理与计算、信息技术基础器件、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以先进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学探索等诸多方面,旨在取得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3、北京大学(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校内设有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实验室研究方向涵盖了化学科学或分子科学的大部分领域,主要包括:分子反应动态学与结构化学、胶体、界面及多相体系、有机合成化学、理论与计算化学等。4、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高校,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校内设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旨在通过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型科学研究平台,推动国家科学研究的原始性创新。2006年11月,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顺利通过了由科技部组织专家进行的国家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可行性论证。5、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OUC),简称中国海大、海大,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中欧精英大学联盟、北极大学、国际南极学院、国际涉海大学联盟等联盟成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校内设有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是国家所拥有的并赖以解决国家急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学问题的实验室,代表一个国家在某一领域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