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这三家中医院校各有什么优势及特色?尤其在研究生培养方面?

六识
殆乎殆乎
中国中医科学院http://www.catcm.ac.cn/index.html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惟一的国家级中医药科研机构,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科研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医科学院拥有多家医院和研究所,拥有若干研究室和实验室,更汇集了各方面的优秀人才.中国中医研究院(现在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于1955年,位于北京,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现任院长为曹洪欣教授。 中国中医研究院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学科齐全、设备先进、科研力量雄厚的中医药研究机构,下设13个研究所、6所医院及研究生部、中医古籍出版社、中医杂志社等学术单位;有职工40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者800多人;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建立了临床与信息、针灸、中药三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均设在中国中医研究院。 中医药科学研究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中心任务,50年来,中国中医研究院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疾病防治及中药新药开发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截止2004年底,全院共获得科研成果近900项,其中获国家级、部局级奖近300项;现有院级以上在研课题48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00项、部局级课题258项;拥有国家新药(中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GCP)、国家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和BSL-3实验室, 是国家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GLP)与中药复方药物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单位。 附属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充分发挥中医医疗的优势和特色,为广大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现有病床1500多张。附属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是全国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和全国示范中医医院。望京医院是以骨伤科为主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眼科医院是以中医眼科为特色的专科医院。各附属医院在肿瘤、心脑血管病、老年病、糖尿病以及肛肠、皮肤、泌尿等各科疾病及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重症的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疗效,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 中国中医研究院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基地,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一级学科所涵盖的所有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授予权,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和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的资质;设有中西医结合、中医学、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后工作站。 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是全国藏书最多的中医药专业图书馆,其中珍本、善本、孤本书籍2万余册。中国医史博物馆是我国收藏文物最多的中医专业博物馆,收藏文物3000余件。 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多种全国性的中医药专业期刊,其中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有《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国针灸》、《针刺研究》、《中国骨伤》、《中华医史杂志》、《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等。 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对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国中医研究院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药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及民间团体有广泛友好的联系与交流,在国际传统医学界有较大的影响。部分重大项目研究进展 ●冠心病血瘀证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的基因组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由陈可冀院士承担。目前前期的临床样本采集、GPIIb–IIIa基因多态性及活性检测及血瘀证患者基因差异表达谱构建等工作已全面展开。 ●中医学关于SARS发病、证候演变规律与治疗方案研究 “863”攻关课题,由曹洪欣承担。该课题系统研究了SARS的证候特征与演变规律,提出了中医治疗SARS的五大治法及主要方药,证实了中医治疗SARS后骨坏死的有效性。该课题于2005年9月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救治辅助决策技术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由曹洪欣、刘保延承担。该课题旨在构建一个基于Internet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临床救治方案辅助决策技术平台”,为快速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已初步建成专业基础数据库群、循证文献查询分析系统,基于网络的专家/专题研讨系统及互联网相关信息及时收集分析系统正在建设中。 ●中医药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中心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由刘保延、崔蒙承担。目前已完成中药基础信息数据库、古代中药与方剂数据库、中医药语言系统等七个主体数据库的整合与发布;提交了各种相关标准;完善中医药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中心数据物理中心建设:与科技部科学共享门户网站和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门户网站进行了连接。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个体诊疗评价体系研究 北京市市科委重大项目,由刘保延承担。目前已经收集临床病例3000余例,部分适于中医临床个体诊疗特点的相关数字模型和数据统计、数据挖掘的新方法已初步形成。该项研究所建立的评价支撑体系,可以在保持中医辨证论治特色的同时,用充分的科学数据展示和说明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和优势。 ●中医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软科学研究项目,由曹洪欣承担。该课题分为8个子课题组建专题研究队伍,共有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究工作。该课题认真分析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问题,从战略高度勾画未来中医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工作。现已完成《中医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报告,正在准备验收。 ●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由医史所柳长华承担。该课题以“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对中医药传统知识概念与特征、内容与分类、保护原则与方法、国际立场与原则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课题组采取集中工作方式,召开了14次由各部委专家组成的研讨会,半年内完成了55万字的研究报告。该课题已于2005年7月27日通过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结题验收。 等等好多,自己看吧! http://ke..com/view/50099.htm#1北京中医药大学http://www.bucm.e.cn/portal/media-type/html/role/guest/page/login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 1956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 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了)。2000年7月31日原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并成为直属国家教育部管理的重点大学。 学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台港澳中医学部、高职部、体育部、信息中心等教学机构。 学校致力于构建面向新世纪的以高层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制药工程学、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工商管理学、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 9 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医学七年制含中医科研方向、中医临床方向、中医骨伤方向、中西医结合方向、中药方向、针灸推拿方向、针推康复方向、针推对外交流方向、医院管理方向等 9 个培养方向班,分别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日友好医院等单位联合培养。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计10581人,其中本科生6614人(大陆学生4956人,台港澳学生317人,留学生1341人),专科生1406人(高职1138人,护理专业268人),硕士生1992人,博士生569人。 学校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 3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均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部局级重点学科10个,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重点学科建设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学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最高级)实验室 9 个。学校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工程中心、中医药现代化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 创办于1958 年的附属东直门医院是学校临床教学及医疗、科研基地。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一所医教研力量雄厚、科室齐全、设备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强并具有中医专科专病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附属东方医院已建设成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备先进、人才优化、管理科学、医疗水平一流、中医特色突出、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国家级现代化的综合性中医医院。2006年,北京冶金医院正式划转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学校第三附属医院。 建于 1958 年的药厂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齐全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现已通过小容量注射液 GMP 认证。其拳头产品“清开灵注射液”连续三次被审定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首选必备中成药。 建校50多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以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为己任,已为国家培养了30000余名高级中医药专业人才,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3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近年来,先后与 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43个合作项目,与境外45所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学术联系。 学校主办有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和《中医教育》杂志,是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吴建伟 校长:高思华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八十七。上海中医药大学http://www.shutcm.e.cn/1956年。解放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 【学校概况】创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高等院校之一。学校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占地600余亩,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信息楼、行政楼、外事楼、体育中心、博物馆楼等,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目前,学校各类在校生有8200余人,其中博士生375人、硕士生944人、本专科生(包括高职)4891人,成人教育987人,长期外国留学生711人。另外,目前学校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有来自日、韩、俄、法、英、美、德、意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短期留学生每年600余人次。 建校近50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校友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拥有600多名专家和教授,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多名全国名中医、上海市名中医以及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等。校(院)本部在职教职工1200余人(不包括附属单位)。 学校现有19个二级学院及部门。3所直属附属医院,曙光医院、龙华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普陀医院和上海市中医医院。 12个附属及共建研究所。9个研究中心。另外还成立了由上海19家中医机构组成的医教研联合体。3个教育部基地:中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3个一级学科授权的博士点:中医、中药与中西医结合学科,同时也都是博士后流动站;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硕士点;27个本、专科专业(方向);同时,学校还有9个继续教育的本、专科专业。 该校实行研究院与学校合署的管理体制,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是全国七大中医药研究中心之一。学校现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4个:中医外科、中药学、中医内科、中医骨伤学;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学科建设单位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2个;上海市教委第四期重点学科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三级实验室13个。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朝着高层次、研究教学型、外向型方向不断努力,建成为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中医药大学。( 【分科简介】 基础医学院简介 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是院所合一的二级学院。其前身为上海中医学院基础部,于1962年10月建立。因其规模和职能的扩展,随我校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后,于1996年10月改称为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承担全校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前期中、西医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分设5个学科大类、19个教研室,现有职工近160余名,教师中硕士、博士学历占70%,正高23名,副高29名。学院管理的学生近1000名,其中硕士生、博士生200余名。我院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点,5个硕士点。其中,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是上海市教委已建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建的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为上海市重点(特色)学科,学院是全国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训基地。其他如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基础及中西医结合基础等学科在全国中医院校中均具有一定的学术优势和地位。目前,学院承担国家和部市级课题50余项,科研经费愈千万。在开展中医藏象研究、中医“证”的研究、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中医防治亚健康研究、中医体质学研究、中医学术史研究、中医经典防治重大疫病研究及中医方证相关研究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绩,并创立了具有中医特色的解剖学科,其学术水平全国领先。近年来,我院先后主编国家统编规划及新世纪课程教材20余本。 学院聘请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互访及学术交流频繁。学院有多名教授应邀赴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讲学,在国际上为学校赢得良好声誉。 学院在历任领导带领下,长期以来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作出重大贡献,成为学校教学与科研的主要支柱。学院名师辈出,名医荟萃,金寿山、刘树农、张伯讷、殷品之、张震夏、贾福华、沈济苍、万淑媛、裘沛然、凌耀星、傅维康、段逸山、柯雪帆、严世芸、赵伟康、严振国、曾兆麟、施玉华、顾文聪等著名中西医学家先后在学院任教任职。 目前学院上下一心,正以“勤求古训、融汇新知、务实基础、甘为人梯”的精神,为开创中医教学科研和谐奋进的新局面而努力。 中药学院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建立于1972年,学院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宗旨,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建院3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层次中药专门人才1000余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各级各类医药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中药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人员六十余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全院教职员工人数的75%。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该院以人才需求为导向,逐步扩大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规模,坚持高层次、研究教育型和外向型的办学定位,走多规格、多模式办学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中药学院分别于1981年和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中药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全国首批授予点之一。现有博士点1个,硕士点5个。现设置专业有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医药结合方向、四年制中英联合办学药学专业、四年制中药学专业。目前,学院在读硕士生、博士生80余名,七年制及本科生700余名。同时,学院积极拓展中药科研领域,特别在中药新药开发、中药制剂技术研究、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药活性物质提取、中药复方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随着学校教学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入,中药学院将以中药学教育高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完善教学、科研、产业工作的管理,充分发挥优势,为祖国的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针灸推拿学院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于1960年在全国中医院校中最早建立针灸专业;1974年建立针灸推拿伤科专业;1978年建立针灸推拿系;1982年在全国最早实行针灸、推拿独立招生,建立针灸系和推拿系;1998年正式成立针灸推拿学院。 作为全国最早建立的针灸推拿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基地,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的学院,近年来坚持大学的“高层次、教育研究型、外向型”的办学模式,不断适应社会需求,逐步扩大本科及研究生的教育规模,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级中医人才。目前开设专业及方向有: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五年制针灸推拿学(康复方向)、五年制中医学类(骨伤方向)、七年制中医学针推英语班(与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院联合办学)。 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以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为主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任务。针灸学课程获国家教育部精品课程。有多名教师获得“上海市名师奖”、“上海市宝钢奖”和“育才奖”先进个人等殊荣,以及上海市教委“优秀青年教师”光荣称号。 学院坚持以高层次、多学科交叉结合的发展思路,积极与上海复旦、交大、中科院技术物理研究所以及美国马里兰大学等国内外综合性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及柔性流动,不断推动着科研水平提高和学科建设。在针灸经络基础、临床研究和针灸推拿诊疗技术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等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先后获得多项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并获得和转让专利多项。 学院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每年均派出教师赴东南亚和欧美地区国家讲学交流以及医疗合作。也接待多国学者和团体的学习访问,为中医走向世界作出积极的贡献。 护理学院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是在原上海医学高等专科的护理专业(大专)基础上组建,并于2000年5月12日正式成立。学院成立六年以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初具规模,并逐步完善了管理体制和教学体系。在2003年,随着学校的整体搬迁到张江校区,护理学院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质量、办学规模等各方面进一步发展,办学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根据学校办学的总体思路,学院确立了以坚持中医特色为本、中西医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多层次、多模式、外向型”的办学形式,在原来单一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的基础上,于2003年9月开始招收护理本科(四年制本科)及中外合作护理专业(三年制大专)。 护理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生气勃勃的师资队伍,其中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为40%。近年来承担多项市级、校级课程建设和科研课题,获多项教学、科研奖项,创建市级、校级优秀课程,主编、参编各类教材数本,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学院下设3个教研室(基础护理、临床护理及中医护理学教研室)、1个护理学教学研究实验中心,拥有先进的护理教学模型和仪器。 学院拥有实力强大的临床见实习基地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仁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国际妇婴保健医院、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等,为培养高素质的高级护理人员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教学质量是学院的宗旨和奋斗目标,几年来,学院积极、稳妥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在教学内容上充实、加强中医专业基础课程和中医专业课,强化学生外语交流能力,使他们成为具备中西医两套护理理论和技能,并富有创新意识、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自学院成立以来,本学院毕业学生的就业率达到100%。 医学技术学院简介 医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元月,是根据就业市场对医学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整合中医药传统养生保健优势,顺应现代养生保健发展的要求,以培养养生保健、管理服务等医学相关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为主的二级学院。经过7年的管理与建设,学院由设置之初的中药制药与保健推拿2个专业,60余名学生,发展到至今中药制药、医学美容技术及中医营养等多个专业,2个校外办学分院,共计555名学生。 目前设置了中医营养教研室、医学美容技术教研室和医学技术联合教研室。在依托其他二级学院专家教授和部分外聘师资的基础上,学院专设“双师型”师资12名,分别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一项,市级科研课题二项,校级课程建设三项。 学院遵循“你的需求就是我的方向”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现已和美丽田园美容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式培养中医美容专业学生的协议,和上海市托幼协会建立了中医营养后期专业培养的关系,和上海莲氏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筹建健康实验室等,为教师和学生教学、科研和实训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国际教育学院简介 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教育资源,是学校专设的面向海外的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自创办以来的近30年中已为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6000余名中医师、针灸师和理疗师,并在全国所有的中医院校中首次参照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为留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学院现有长期留学生440余名,每年短期留学生人数1000余名。学院还设有世界卫生组织(WHO)委托建立的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拥有英语、日语、法语、韩语等四个专业翻译区域,能以多种语言开展教育交流活动。

硕士研究生能够落户上海吗?

父子泪
韩婴
可以。以专业硕士形式报名上海地区研究生,在学习完所有课程后能够得到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学员就3431363531能够拿着学历证和派遣证申请落户。不能落户的研究生类型1、同等学力申硕:以同等学力申硕形式报名在职研究生,虽然不能够落户,但是可以免试入学,并且一般有大专学历就能够报名,满足申硕条件的学员还能够获得硕士学位证书。2、高级研修:以高级研修形式报名在职研究生,比较适合企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参加,可以提升自己的素质,还能够结识高端人脉。3、中外合办:以中外合办形式报名在职研究生,对自己英语能力的提升很大,并且能够学习到国外先进的知识,增长自己的见识。扩展资料上海落户政策:1、非沪籍应届生落户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进沪直接落户标准分为72分。凡录用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可根据《通知》的相关要求,向相关受理机构递交申请材料。其中,博士毕业生的受理时间可延长。2、非上海生源毕业生条件非上海生源毕业生符合以下条件,可以由用人单位为其申请办理本市户籍:(1)遵守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2)列入普通高校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全日制且不属于定向和委托培养,完成学业并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3)在校期间未与任何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或人事聘用关系,未缴纳社会保险(非上海生源毕业生最高学历阶段自主创业并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为本人申请办理本市户籍,并由该企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不受该条件限制);与符合 2018 年提出办理本市户籍申请条件的用人单位签订劳动或聘用合同期为一年及以上的就业协议,中介机构的派遣人员不予受理。参考资料来源: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上海落户

2016年新疆乌鲁木齐电大专升本怎么报名的?电大的本科拿上以后可以继续读硕士吗?咨询的电话有吗?

拜月亭
犯罪学
在职研究生怎么读?在职研究生怎么报考?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是怎样的,专科可以读在职研究生吗?这些都是很多人遇到的问题,想读都不知道如何着手去准备,下面将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做一个汇总,供大家参考和见阅!一.大专学历1.大专生读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在职研究生大部分专业报名条件都是要求至少本科学历,大专学历的学员是没有资格参加申硕考试并取得硕士学位的(有别于全日制研究生中的大专毕业两年就可以报读)。但是大专学历学员是可以参加在职研究生一部分专业得(先入学后考试的专业)课程班学习,毕业后取得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但是没有资格参加毕业后的申硕考试取得硕士学位证书。学员如果不需要硕士学位,可以参加高级研修班学习,一般参加高研班学习的学员,工作经历和职位都比较高,对于拓展人脉关系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2.大专生可以报读并取得学位的专业包括:每年十月份的在职联考(GCT)里的,农业推广硕士(专科三年)、畜牧兽医硕士(专科三年)、艺术硕士(专科五年)等专业。此外专科毕业满5年可以报读MBA。3.大专生报读在职研究生考试方式1)大专生可以一边读在职研究生课程班一边参加专升本的学习,在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后,再进行报读。2)大专学历还可以参加国外课程的学习,国外课程个别院校大专及以上学历通过论文答辩也可以申请硕士学位。3)按要求报读农业推广硕士(专科三年)、畜牧兽医硕士(专科三年)、艺术硕士(专科五年)等专业硕士及MBA(专科满5年),取得硕士学位二、大本学历(大本学历如何报考在职研究生?)1.本科学历读在职研究生条件在职研究生大部分专业申硕条件是要求本科学历且有学士学位。但是也有些专业(大部分要求毕业满三年)对于没有学士学位的考生也是可以报读的,只是录取时会有10%的名额限制。1.本科无学位可以报读的专业包括:十月在职联考(GCT)里面的十七类专业: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硕士、体育硕士、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十七类中大部分专业要求本科且毕业满三年。其中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艺术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以及工程硕士中的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本科毕业一年即可报读。注:本科无学位不能参加五月同等学力申硕考试(所有先读后考的专业)。3.本科无学位报读在职研究生考试方法1)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通过成考、自考、电大的途径再去申请一个学士学位,等学士学位拿到后,再报考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先读后考专业)。2)本科无学位学员可以参加部分自主命题院校的考试。自主命题考试,没有学士学位的考试也可以报名,但是录取名额有限,有个别学校本科毕业,是可以直接报名的。4.本科有学位读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本科有学位考生几乎所有在职研究生专业都可以报读,只是大部分专业报考要求毕业满三年,如:参加五月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的所有专业均需要毕业满三年。三。本科有学位报读在职研究生考试方法1)参加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学习,修满研究生阶段的学分(课程班学制一般都是1.5年-2.5年),上完课程班后,学士学位和工作年限满足三年的,就可以直接参加每年5月份同等学力申硕考试拿学位了。2)参加十月的在职联考(GCT考试)(大部分专业要求毕业满三年)。考试通过后便可以入校学习了,毕业后拿硕士学位。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及考试是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有的学员会问到地区的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及考试方式,现在大家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了吧。四、在职考研六种方式:1、同等学力在职申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都可以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的要求与法,向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是国家为同等学力人员开辟的获得学位的渠道。这对于在职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干部队伍建设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申请人通过了学位授予单位及国家组织的全部考试、并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后,经审查达到了硕士学位学术水平者,可以获得硕士学位。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以后,在工作岗位上通过各种学习途径,使自已的专业知识的结构及水平以及学位论文达到研究生毕业的水平,这就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在职申请研究生硕士学位的主要程序是,具有学士学位并有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学员,可以不参加考试直接进入研究生进修班学习,在完成全部课程并达到学校要求的成绩后,将取得《结业证书》。在通过“每年5月举行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并进行论文答辩后,就可以获得国家认可的硕士学位证书。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不满三年,或获学士学位后虽工作不满三年但在获年学士学位前工作已超过三年,能否申请硕士学位?回答:不能。在向各校申请硕士学位时,申请者必须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满三年。从2004年起条件放宽为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满二年,但此类考生待工作期满三年后方可参加规定考试。(完)2、GCT考试GCT的英文名称为GraateCandidateTest,简称“GCT”,翻译过来是叫做: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也就是说GCT只是一种考试的名字,经常有人会把它与MBA、MPA相对比,后者是专业,它们之前是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的,这一点大家需要注意一下。GCT考试的时间一般在每年10月的第3周左右,报名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6-8月。成绩公布一般是在来年的1月,接下来的2月-3月是录取和开学时间。GCT成绩有效期二年,如果成绩达到上线分数,可以选择当年入学或来年入学,来年入学不需要再参加统一的GCT考试。“GCT”考试的前身为“GCT-ME”(GraateCandidateTestforMasterofEngineering)考试。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和外语运用能力测试。各科分值每部分的分值是这样设置的:“GCT”考试中四部分各为45分钟,总计3个小时连续答题,中间不收卷。总分400分,每部分100分考察方向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旨在以语文为工具,测试考生的知识积累与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考生对字、词、句、篇的阅读与理解,考察其掌握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的程度,以及运用语言工具表达知识的能力。数学基础能力测试,旨在考察考生所具有的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考察考生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测试,旨在考察考生掌握和运用逻辑分析方法的能力。运用给出的信息和已掌握的综合知识,通过理解、分析、综合、判断、归纳等过程,引出概念、寻求规律,对事物间关系或事件的走向趋势作出合理判断与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外语运用能力测试,旨在考察考生所具备的实际外语水平、外语阅读能力和运用外语的能力。通过外语词汇量、语法、阅读、理解、日常口语等内容的测试,了解考生使用外语的综合能力。3、单独考试(一月联考)单独考试属于研究生学历教育,每年1月随统考进行,考试试题由招生单位独立命题,招生在职人员,可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一般应限于用人单位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单独考试硕士生学习期间不转户口,不转人事关系,不转工资关系,医疗费由考生原工作单位负责,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参加单独考试考生直接到招生单位或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公室公告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确认报名,确认截止日期与统考生确认截止日期一致。单独考试的初试科目均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报考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或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报名时间及注意事项:与参加1月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的报名手续、报名时间相同。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学科专业。考试科目:单独考试的初试科目均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试题难易也与全国统考的水平大体相当。复试:对单考生参加复试的要求由招生单位自定。录取:参加单考的考生,只能被录取为回原单位的定向培养硕士生或委托培养硕士生。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主要采用全日制脱产、非脱产(周末或晚班或集中授课)几种方式,学制一般2年-3年。证书获取:学习期满,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且考试合格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国家颁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适合人群:在职人员,单位业务骨干。具有研究生单独考试资格院校名单:北京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石油大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天津市南天大学、天津财经学院、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省河北大学、燕山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河北医科大学山西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大学辽宁省辽宁大学、沈阳工业大学、鞍山钢铁学院、大连海事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吉林省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黑龙江省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庆石油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海运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江苏省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化工大学、无锡轻工大学、江苏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气象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省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安徽省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福建省厦门大学、福建农业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省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海洋大学、石油大学(华东)、山东中医药大学河南省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湖北省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南省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湖南中医学院广东省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医科大学重庆市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四川省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云南省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陕西省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轻工业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甘肃省兰州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科院新疆化学研究所4、一月法硕考试这里所说的法硕考试属于学历教育,随一月份的全国统考一起进行,可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同时在10月的在职攻读专业硕士考试中也有这个专业,但是报考条件有所不同,10考试属于非学历教育。法律硕士考试说明:要培养有特定专业背景的高层次、宽基础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是高素质法律人才的主要培养形式。从2000年开始,专业课实行全国联考(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并限招收非法学专业考生,06年有48所高校招收法律硕士研究生,在联考各校之间还可以调剂。报考条件:除了满足全国统考的报考条件外,还需满足以下条件: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的(下列13个专业不得报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报名时间及注意事项:法律硕士的报名手续、报名时间与参加1月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的报名手续、报名时间相同。考生可直接到所报学校的研究生招生公室报名,也可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公室指定的报名点报名。考生同时可报联考院校中的两所高校,分数达到国家规定的录取线后,第一志愿未被录取,第二志愿有可能被调剂录取。考试时间及科目:考试时间与1月统考时间相同。初试科目共4门:外语100分,政治(文)100分,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民法学)150分,综合课(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150分。其中政治、外语使用全国统考试卷,两门业务课的命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承。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会同有关单位编写,考试用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大纲》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指南》。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由招生单位自定。复试法和程序由招生单位公布。录取:参加“法律硕士联考”考生可被录取为定向或非定向硕士生,也可被录取为委托培养或是招生单位自筹经费硕士生。学习方式:法律硕士采用全日制脱产和非全日制不脱产两种学习方式,全日制脱产学习为二至三年,非全日制学习不超过四年。在教学上,法律硕士以课堂教学为主,重视案例教学,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按法学一级学科设置,采用学分制,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为30学分,总学分不得低于45学分。法律硕士实行导师组集体培养,导师组由各专业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正、副教授组成,并吸收法律实务部门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硕士学位论文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原专业背景有所侧重,字数一般不少于2万字。证书获取: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可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48所学校是: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复旦大学 华东政法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安徽大学 厦门大学福州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山东大学 烟台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武汉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湖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海南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贵州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政法学院 兰州大学5、MBA考试(一)MBA简介MBA是(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的英文缩写,中文称工商管理硕士。MBA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培养的是高质量、处于领导地位的职业工商管理人才,使他们掌握生产、财务、金融、营销、经济法规、国际商务等多学科知识和管理技能,有战略规划的眼光和敏锐洞察力。MBA学位是一种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学位,是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的学位。它教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学”。它要求其毕业生有应变能力、预测能力、综合能力、组织能力,并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市场和国际化竞争中不断发展,不断取胜。其课程内容涉及管理类、经济学类、金融、财务、法律等等,能力训练不光讲究组织、领导才能,也涉及以口才为依托的沟通能力、把握全局、进行敏锐思考、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二)报考资格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历(以毕业到入学的时间计,如报考2009年MBA的,只要在2006年9月1日前获毕业证书即可)。3.大专毕业后有五年或五年以上的工作经历者(算法同2)。4.有研究生毕业学历或已获硕士学位并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历者(算法同2)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6.年龄不超过40岁。7.各校还可能在教育部门规定的报考条件基础上制定本校的报考条件。比如清华大学,对大专毕业生考生,要求有突出的工作业绩(相关证明、业绩报告),或者有达到学士学位水平的,与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论文(1万字以上);须通过国家大学英语CET四级考试。(三)报名程序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2.网上报名网上提交报名信息。教育部规定的网上报名时间:10月8日——31日每天8:00——23:003.现场报名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后,须携带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军官证、护照)原件及考生本人的报名号,在教育部规定的现场报名时间(11月10日——14日)和报名点照相、交费、验证、确认报名信息等手续。(四)入学考试获准报考者,需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入学考试1.考试时间(与1月全国统考相同):每年1月20日左右,各科目的具体考试时间见准考证。2.考试地点:具体地点见准考证。3.复试:复试内容及时间待定,具体要求见复试通知书。注:所有考生复试时须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军官证、护照)以及最后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五)考试科目、注意事项初试科目为英语(满分为100分)和综合能力(满分为200分),命题工作均由教育部委托有关机构承。选考日语或俄语的考生,用全国统考的试卷,其他语种的试题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政治理论改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在复试中进行)。联考科目的考试大纲由全国工商管理(MBA)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写。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由招生单位自定。复试法和程序由招生单位公布。录取:参加“MBA联考”考生可被录取为定向或非定向硕士生,也可被录取为委托培养或是招生单位自筹经费硕士生。(六)学习方式:MBA的学习方式主要采用全日制脱产、非脱产(周末或晚班或集中授课)几种方式,学制一般2年-2年半。(七)证书获取: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八)工商管理硕士的招生院校名单:招收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校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苏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郑州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宁夏大学、新疆财经学院。6、高级研修班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是在职人员进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一种非学历、非脱产的教学形式。研究生进修班招生对象为大学本科毕业且具有学士学位,工作两年以上,年龄45岁以下的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由于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不是学历教育,因此不能直接授予学员硕士学位,也不能颁发毕业证书。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室学位[1997]2号文件规定:课程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课程未修满或成绩不合格者,只能获得单科成绩证明。虽然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和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通过研究生课程进修学习,在职人员学习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学术水平,有利于本人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与研究生班有以下区别:一、前者是非学历教育,后者是学历教育。二、前者学员只需参加招生学校的入学考试,而后者需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三、前者学员毕业后只能获得结业证书,后者可获得国家教育部认可的研究生班毕业证书。四、前者的学员结业后不能享受国家规定的研究生学历教育待遇,后者的毕业生可享受研究生班待遇,工资比本科毕业生高一级,比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低一级。按有关规定,举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单位,必须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有权开展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的单位。同等学力研究生进修班学目的是什么?回答: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是一种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不同它的目的不是进行基础教育,而在于提高进修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申请人在获得学位后,表明其在学位上已达到硕士学位毕业生的同等学力,不过申请人的学历不改变。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课程结束后能取得什么证书?回答:1、课程结束后颁发结业证书,注明达到研究生同等学力。 2、获得学士学位工作三年以上的学员可按有关规定申请硕士学位证书(与正式考研学生拿到的硕士学位证一样)。-----能简单点吗?你就告诉我乌鲁木齐电大专升本以后,可以考硕士的学校电话就好了,谢谢。。

上海中医药大学招医药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吗?

北使齐鲁
关于爱
读研可多学知识和获得高一级的学历,一部分人还可通过考研转专业回,为将来就业增加机答会,为升职或评定职称提供条件。考不考研没有好坏之分,要看个人取舍。毕业后直接就业可获取收入帮父母分担经济负担,还可积累工作和社会经验,将来也还可读全日制或在职研究生,是多数人的选择。考研与工作还是要权衡一下,关键是看自己怎么想的,考研得到的是更高的起点,工作得到的是的历练。相信自己的选择必为之奋斗。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你打开学校网页查下招生简章不就知道

药学女生考研求助 上海

实在
巴斯德
先纠正一下,是华东理工大学。药学实力排名要看分类,中药学是上海中医药版,药物化学是华东理工,药理权当然是二军大,上海交大综合实力较强。关键是你想考哪一类。难度嘛,基本上是上海交大(名额少,考的人多)>二军大(名额少)>华东理工(名额多,考的人多)>上海中医药(一般上国家线就成)学费问题,就看你考研成绩咯,上海这边的高校差别有,不过个人感觉不是太大。一等基本上可以免学费,有些可能还有剩余,像上海交大。二等可以免去一半及以上,三等多半是自费了。还有,考研之前最好把老板的信息了解清楚,最好是那种人好又赚钱的。否则,坑你三年青春没商量。为什么不考虑研究院或研究所呢?像药物所和医工院。这些地方给老板打工补贴比较高啊。还有药学你居然把复旦落下了。现在研究生泛滥了,读个在职研究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这三家中医院校各有什么优势及特色?尤其在研究生培养方面?

喀土穆
兰煞星
中国中医科学院http://www.catcm.ac.cn/index.html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惟一的国家级中医药科研机构,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科研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医科学院拥有多家医院和研究所,拥有若干研究室和实验室,更汇集了各方面的优秀人才.中国中医研究院(现在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于1955年,位于北京,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现任院长为曹洪欣教授。 中国中医研究院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学科齐全、设备先进、科研力量雄厚的中医药研究机构,下设13个研究所、6所医院及研究生部、中医古籍出版社、中医杂志社等学术单位;有职工40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者800多人;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建立了临床与信息、针灸、中药三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均设在中国中医研究院。 中医药科学研究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中心任务,50年来,中国中医研究院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疾病防治及中药新药开发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截止2004年底,全院共获得科研成果近900项,其中获国家级、部局级奖近300项;现有院级以上在研课题48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00项、部局级课题258项;拥有国家新药(中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GCP)、国家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和BSL-3实验室, 是国家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GLP)与中药复方药物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单位。 附属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充分发挥中医医疗的优势和特色,为广大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现有病床1500多张。附属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是全国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和全国示范中医医院。望京医院是以骨伤科为主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眼科医院是以中医眼科为特色的专科医院。各附属医院在肿瘤、心脑血管病、老年病、糖尿病以及肛肠、皮肤、泌尿等各科疾病及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重症的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疗效,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 中国中医研究院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基地,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一级学科所涵盖的所有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授予权,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和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的资质;设有中西医结合、中医学、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后工作站。 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是全国藏书最多的中医药专业图书馆,其中珍本、善本、孤本书籍2万余册。中国医史博物馆是我国收藏文物最多的中医专业博物馆,收藏文物3000余件。 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多种全国性的中医药专业期刊,其中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有《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国针灸》、《针刺研究》、《中国骨伤》、《中华医史杂志》、《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等。 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对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国中医研究院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药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及民间团体有广泛友好的联系与交流,在国际传统医学界有较大的影响。部分重大项目研究进展 ●冠心病血瘀证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的基因组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由陈可冀院士承担。目前前期的临床样本采集、GPIIb–IIIa基因多态性及活性检测及血瘀证患者基因差异表达谱构建等工作已全面展开。 ●中医学关于SARS发病、证候演变规律与治疗方案研究 “863”攻关课题,由曹洪欣承担。该课题系统研究了SARS的证候特征与演变规律,提出了中医治疗SARS的五大治法及主要方药,证实了中医治疗SARS后骨坏死的有效性。该课题于2005年9月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救治辅助决策技术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由曹洪欣、刘保延承担。该课题旨在构建一个基于Internet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临床救治方案辅助决策技术平台”,为快速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已初步建成专业基础数据库群、循证文献查询分析系统,基于网络的专家/专题研讨系统及互联网相关信息及时收集分析系统正在建设中。 ●中医药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中心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由刘保延、崔蒙承担。目前已完成中药基础信息数据库、古代中药与方剂数据库、中医药语言系统等七个主体数据库的整合与发布;提交了各种相关标准;完善中医药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中心数据物理中心建设:与科技部科学共享门户网站和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门户网站进行了连接。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个体诊疗评价体系研究 北京市市科委重大项目,由刘保延承担。目前已经收集临床病例3000余例,部分适于中医临床个体诊疗特点的相关数字模型和数据统计、数据挖掘的新方法已初步形成。该项研究所建立的评价支撑体系,可以在保持中医辨证论治特色的同时,用充分的科学数据展示和说明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和优势。 ●中医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软科学研究项目,由曹洪欣承担。该课题分为8个子课题组建专题研究队伍,共有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究工作。该课题认真分析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问题,从战略高度勾画未来中医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工作。现已完成《中医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报告,正在准备验收。 ●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由医史所柳长华承担。该课题以“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对中医药传统知识概念与特征、内容与分类、保护原则与方法、国际立场与原则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课题组采取集中工作方式,召开了14次由各部委专家组成的研讨会,半年内完成了55万字的研究报告。该课题已于2005年7月27日通过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结题验收。 等等好多,自己看吧! http://ke..com/view/50099.htm#1北京中医药大学http://www.bucm.e.cn/portal/media-type/html/role/guest/page/login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 1956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 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了)。2000年7月31日原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并成为直属国家教育部管理的重点大学。 学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台港澳中医学部、高职部、体育部、信息中心等教学机构。 学校致力于构建面向新世纪的以高层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制药工程学、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工商管理学、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 9 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医学七年制含中医科研方向、中医临床方向、中医骨伤方向、中西医结合方向、中药方向、针灸推拿方向、针推康复方向、针推对外交流方向、医院管理方向等 9 个培养方向班,分别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日友好医院等单位联合培养。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计10581人,其中本科生6614人(大陆学生4956人,台港澳学生317人,留学生1341人),专科生1406人(高职1138人,护理专业268人),硕士生1992人,博士生569人。 学校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 3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均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部局级重点学科10个,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重点学科建设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学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最高级)实验室 9 个。学校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工程中心、中医药现代化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 创办于1958 年的附属东直门医院是学校临床教学及医疗、科研基地。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一所医教研力量雄厚、科室齐全、设备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强并具有中医专科专病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附属东方医院已建设成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备先进、人才优化、管理科学、医疗水平一流、中医特色突出、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国家级现代化的综合性中医医院。2006年,北京冶金医院正式划转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学校第三附属医院。 建于 1958 年的药厂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齐全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现已通过小容量注射液 GMP 认证。其拳头产品“清开灵注射液”连续三次被审定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首选必备中成药。 建校50多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以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为己任,已为国家培养了30000余名高级中医药专业人才,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3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近年来,先后与 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43个合作项目,与境外45所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学术联系。 学校主办有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和《中医教育》杂志,是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吴建伟 校长:高思华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八十七。上海中医药大学http://www.shutcm.e.cn/1956年。解放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 【学校概况】创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高等院校之一。学校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占地600余亩,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信息楼、行政楼、外事楼、体育中心、博物馆楼等,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目前,学校各类在校生有8200余人,其中博士生375人、硕士生944人、本专科生(包括高职)4891人,成人教育987人,长期外国留学生711人。另外,目前学校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有来自日、韩、俄、法、英、美、德、意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短期留学生每年600余人次。 建校近50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校友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拥有600多名专家和教授,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多名全国名中医、上海市名中医以及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等。校(院)本部在职教职工1200余人(不包括附属单位)。 学校现有19个二级学院及部门。3所直属附属医院,曙光医院、龙华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普陀医院和上海市中医医院。 12个附属及共建研究所。9个研究中心。另外还成立了由上海19家中医机构组成的医教研联合体。3个教育部基地:中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3个一级学科授权的博士点:中医、中药与中西医结合学科,同时也都是博士后流动站;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硕士点;27个本、专科专业(方向);同时,学校还有9个继续教育的本、专科专业。 该校实行研究院与学校合署的管理体制,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是全国七大中医药研究中心之一。学校现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4个:中医外科、中药学、中医内科、中医骨伤学;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学科建设单位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2个;上海市教委第四期重点学科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三级实验室13个。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朝着高层次、研究教学型、外向型方向不断努力,建成为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中医药大学。( 【分科简介】 基础医学院简介 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是院所合一的二级学院。其前身为上海中医学院基础部,于1962年10月建立。因其规模和职能的扩展,随我校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后,于1996年10月改称为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承担全校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前期中、西医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分设5个学科大类、19个教研室,现有职工近160余名,教师中硕士、博士学历占70%,正高23名,副高29名。学院管理的学生近1000名,其中硕士生、博士生200余名。我院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点,5个硕士点。其中,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是上海市教委已建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建的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为上海市重点(特色)学科,学院是全国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训基地。其他如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基础及中西医结合基础等学科在全国中医院校中均具有一定的学术优势和地位。目前,学院承担国家和部市级课题50余项,科研经费愈千万。在开展中医藏象研究、中医“证”的研究、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中医防治亚健康研究、中医体质学研究、中医学术史研究、中医经典防治重大疫病研究及中医方证相关研究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绩,并创立了具有中医特色的解剖学科,其学术水平全国领先。近年来,我院先后主编国家统编规划及新世纪课程教材20余本。 学院聘请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互访及学术交流频繁。学院有多名教授应邀赴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讲学,在国际上为学校赢得良好声誉。 学院在历任领导带领下,长期以来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作出重大贡献,成为学校教学与科研的主要支柱。学院名师辈出,名医荟萃,金寿山、刘树农、张伯讷、殷品之、张震夏、贾福华、沈济苍、万淑媛、裘沛然、凌耀星、傅维康、段逸山、柯雪帆、严世芸、赵伟康、严振国、曾兆麟、施玉华、顾文聪等著名中西医学家先后在学院任教任职。 目前学院上下一心,正以“勤求古训、融汇新知、务实基础、甘为人梯”的精神,为开创中医教学科研和谐奋进的新局面而努力。 中药学院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建立于1972年,学院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宗旨,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建院3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层次中药专门人才1000余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各级各类医药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中药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人员六十余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全院教职员工人数的75%。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该院以人才需求为导向,逐步扩大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规模,坚持高层次、研究教育型和外向型的办学定位,走多规格、多模式办学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中药学院分别于1981年和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中药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全国首批授予点之一。现有博士点1个,硕士点5个。现设置专业有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医药结合方向、四年制中英联合办学药学专业、四年制中药学专业。目前,学院在读硕士生、博士生80余名,七年制及本科生700余名。同时,学院积极拓展中药科研领域,特别在中药新药开发、中药制剂技术研究、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药活性物质提取、中药复方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随着学校教学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入,中药学院将以中药学教育高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完善教学、科研、产业工作的管理,充分发挥优势,为祖国的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针灸推拿学院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于1960年在全国中医院校中最早建立针灸专业;1974年建立针灸推拿伤科专业;1978年建立针灸推拿系;1982年在全国最早实行针灸、推拿独立招生,建立针灸系和推拿系;1998年正式成立针灸推拿学院。 作为全国最早建立的针灸推拿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基地,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的学院,近年来坚持大学的“高层次、教育研究型、外向型”的办学模式,不断适应社会需求,逐步扩大本科及研究生的教育规模,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级中医人才。目前开设专业及方向有: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五年制针灸推拿学(康复方向)、五年制中医学类(骨伤方向)、七年制中医学针推英语班(与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院联合办学)。 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以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为主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任务。针灸学课程获国家教育部精品课程。有多名教师获得“上海市名师奖”、“上海市宝钢奖”和“育才奖”先进个人等殊荣,以及上海市教委“优秀青年教师”光荣称号。 学院坚持以高层次、多学科交叉结合的发展思路,积极与上海复旦、交大、中科院技术物理研究所以及美国马里兰大学等国内外综合性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及柔性流动,不断推动着科研水平提高和学科建设。在针灸经络基础、临床研究和针灸推拿诊疗技术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等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先后获得多项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并获得和转让专利多项。 学院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每年均派出教师赴东南亚和欧美地区国家讲学交流以及医疗合作。也接待多国学者和团体的学习访问,为中医走向世界作出积极的贡献。 护理学院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是在原上海医学高等专科的护理专业(大专)基础上组建,并于2000年5月12日正式成立。学院成立六年以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初具规模,并逐步完善了管理体制和教学体系。在2003年,随着学校的整体搬迁到张江校区,护理学院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质量、办学规模等各方面进一步发展,办学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根据学校办学的总体思路,学院确立了以坚持中医特色为本、中西医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多层次、多模式、外向型”的办学形式,在原来单一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的基础上,于2003年9月开始招收护理本科(四年制本科)及中外合作护理专业(三年制大专)。 护理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生气勃勃的师资队伍,其中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为40%。近年来承担多项市级、校级课程建设和科研课题,获多项教学、科研奖项,创建市级、校级优秀课程,主编、参编各类教材数本,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学院下设3个教研室(基础护理、临床护理及中医护理学教研室)、1个护理学教学研究实验中心,拥有先进的护理教学模型和仪器。 学院拥有实力强大的临床见实习基地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仁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国际妇婴保健医院、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等,为培养高素质的高级护理人员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教学质量是学院的宗旨和奋斗目标,几年来,学院积极、稳妥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在教学内容上充实、加强中医专业基础课程和中医专业课,强化学生外语交流能力,使他们成为具备中西医两套护理理论和技能,并富有创新意识、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自学院成立以来,本学院毕业学生的就业率达到100%。 医学技术学院简介 医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元月,是根据就业市场对医学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整合中医药传统养生保健优势,顺应现代养生保健发展的要求,以培养养生保健、管理服务等医学相关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为主的二级学院。经过7年的管理与建设,学院由设置之初的中药制药与保健推拿2个专业,60余名学生,发展到至今中药制药、医学美容技术及中医营养等多个专业,2个校外办学分院,共计555名学生。 目前设置了中医营养教研室、医学美容技术教研室和医学技术联合教研室。在依托其他二级学院专家教授和部分外聘师资的基础上,学院专设“双师型”师资12名,分别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一项,市级科研课题二项,校级课程建设三项。 学院遵循“你的需求就是我的方向”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现已和美丽田园美容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式培养中医美容专业学生的协议,和上海市托幼协会建立了中医营养后期专业培养的关系,和上海莲氏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筹建健康实验室等,为教师和学生教学、科研和实训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国际教育学院简介 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教育资源,是学校专设的面向海外的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自创办以来的近30年中已为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6000余名中医师、针灸师和理疗师,并在全国所有的中医院校中首次参照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为留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学院现有长期留学生440余名,每年短期留学生人数1000余名。学院还设有世界卫生组织(WHO)委托建立的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拥有英语、日语、法语、韩语等四个专业翻译区域,能以多种语言开展教育交流活动。

不是应届生能考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吗?

大巧
任红
现在没有强制性规定不是应届生不能报考!我这还有在职的药考北中医和上海中医这俩学校的呢。

求北京中医药大学或者上海中医药大学或者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一枚为小女子答疑解惑

几维鸟
鬼诅咒
我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七年制得学生,也是女生,我是不建议还是不要考博了,要考的话还内是在职考的比较好容。现在国家出了基地轮转的政策,我觉得对我们影响还是蛮大的。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有很多,岳阳医院的妇科很有名,属于特色科室,老师们也很优秀,你可以考虑一下。

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这三家中医院校各有什么优势及特色?尤其在研究生培养方面?

回归
夢中劍
中国中医3238646333科学院http://www.catcm.ac.cn/index.html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惟一的国家级中医药科研机构,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科研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医科学院拥有多家医院和研究所,拥有若干研究室和实验室,更汇集了各方面的优秀人才.中国中医研究院(现在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于1955年,位于北京,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现任院长为曹洪欣教授。 中国中医研究院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学科齐全、设备先进、科研力量雄厚的中医药研究机构,下设13个研究所、6所医院及研究生部、中医古籍出版社、中医杂志社等学术单位;有职工40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者800多人;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建立了临床与信息、针灸、中药三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均设在中国中医研究院。 中医药科学研究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中心任务,50年来,中国中医研究院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疾病防治及中药新药开发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截止2004年底,全院共获得科研成果近900项,其中获国家级、部局级奖近300项;现有院级以上在研课题48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00项、部局级课题258项;拥有国家新药(中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GCP)、国家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和BSL-3实验室, 是国家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GLP)与中药复方药物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单位。 附属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充分发挥中医医疗的优势和特色,为广大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现有病床1500多张。附属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是全国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和全国示范中医医院。望京医院是以骨伤科为主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眼科医院是以中医眼科为特色的专科医院。各附属医院在肿瘤、心脑血管病、老年病、糖尿病以及肛肠、皮肤、泌尿等各科疾病及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重症的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疗效,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 中国中医研究院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基地,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一级学科所涵盖的所有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授予权,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和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的资质;设有中西医结合、中医学、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后工作站。 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是全国藏书最多的中医药专业图书馆,其中珍本、善本、孤本书籍2万余册。中国医史博物馆是我国收藏文物最多的中医专业博物馆,收藏文物3000余件。 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多种全国性的中医药专业期刊,其中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有《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国针灸》、《针刺研究》、《中国骨伤》、《中华医史杂志》、《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等。 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对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国中医研究院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药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及民间团体有广泛友好的联系与交流,在国际传统医学界有较大的影响。部分重大项目研究进展 ●冠心病血瘀证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的基因组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由陈可冀院士承担。目前前期的临床样本采集、GPIIb–IIIa基因多态性及活性检测及血瘀证患者基因差异表达谱构建等工作已全面展开。 ●中医学关于SARS发病、证候演变规律与治疗方案研究 “863”攻关课题,由曹洪欣承担。该课题系统研究了SARS的证候特征与演变规律,提出了中医治疗SARS的五大治法及主要方药,证实了中医治疗SARS后骨坏死的有效性。该课题于2005年9月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救治辅助决策技术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由曹洪欣、刘保延承担。该课题旨在构建一个基于Internet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临床救治方案辅助决策技术平台”,为快速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已初步建成专业基础数据库群、循证文献查询分析系统,基于网络的专家/专题研讨系统及互联网相关信息及时收集分析系统正在建设中。 ●中医药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中心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由刘保延、崔蒙承担。目前已完成中药基础信息数据库、古代中药与方剂数据库、中医药语言系统等七个主体数据库的整合与发布;提交了各种相关标准;完善中医药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中心数据物理中心建设:与科技部科学共享门户网站和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门户网站进行了连接。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个体诊疗评价体系研究 北京市市科委重大项目,由刘保延承担。目前已经收集临床病例3000余例,部分适于中医临床个体诊疗特点的相关数字模型和数据统计、数据挖掘的新方法已初步形成。该项研究所建立的评价支撑体系,可以在保持中医辨证论治特色的同时,用充分的科学数据展示和说明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和优势。 ●中医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软科学研究项目,由曹洪欣承担。该课题分为8个子课题组建专题研究队伍,共有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究工作。该课题认真分析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问题,从战略高度勾画未来中医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工作。现已完成《中医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报告,正在准备验收。 ●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由医史所柳长华承担。该课题以“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对中医药传统知识概念与特征、内容与分类、保护原则与方法、国际立场与原则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课题组采取集中工作方式,召开了14次由各部委专家组成的研讨会,半年内完成了55万字的研究报告。该课题已于2005年7月27日通过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结题验收。 等等好多,自己看吧! http://ke..com/view/50099.htm#1北京中医药大学http://www.bucm.e.cn/portal/media-type/html/role/guest/page/login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 1956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 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了)。2000年7月31日原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并成为直属国家教育部管理的重点大学。 学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台港澳中医学部、高职部、体育部、信息中心等教学机构。 学校致力于构建面向新世纪的以高层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制药工程学、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工商管理学、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 9 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医学七年制含中医科研方向、中医临床方向、中医骨伤方向、中西医结合方向、中药方向、针灸推拿方向、针推康复方向、针推对外交流方向、医院管理方向等 9 个培养方向班,分别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日友好医院等单位联合培养。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计10581人,其中本科生6614人(大陆学生4956人,台港澳学生317人,留学生1341人),专科生1406人(高职1138人,护理专业268人),硕士生1992人,博士生569人。 学校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 3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均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部局级重点学科10个,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重点学科建设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学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最高级)实验室 9 个。学校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工程中心、中医药现代化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 创办于1958 年的附属东直门医院是学校临床教学及医疗、科研基地。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一所医教研力量雄厚、科室齐全、设备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强并具有中医专科专病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附属东方医院已建设成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备先进、人才优化、管理科学、医疗水平一流、中医特色突出、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国家级现代化的综合性中医医院。2006年,北京冶金医院正式划转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学校第三附属医院。 建于 1958 年的药厂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齐全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现已通过小容量注射液 GMP 认证。其拳头产品“清开灵注射液”连续三次被审定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首选必备中成药。 建校50多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以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为己任,已为国家培养了30000余名高级中医药专业人才,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3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近年来,先后与 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43个合作项目,与境外45所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学术联系。 学校主办有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和《中医教育》杂志,是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吴建伟 校长:高思华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八十七。上海中医药大学http://www.shutcm.e.cn/1956年。解放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 【学校概况】创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高等院校之一。学校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占地600余亩,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信息楼、行政楼、外事楼、体育中心、博物馆楼等,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目前,学校各类在校生有8200余人,其中博士生375人、硕士生944人、本专科生(包括高职)4891人,成人教育987人,长期外国留学生711人。另外,目前学校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有来自日、韩、俄、法、英、美、德、意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短期留学生每年600余人次。 建校近50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校友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拥有600多名专家和教授,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多名全国名中医、上海市名中医以及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等。校(院)本部在职教职工1200余人(不包括附属单位)。 学校现有19个二级学院及部门。3所直属附属医院,曙光医院、龙华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普陀医院和上海市中医医院。 12个附属及共建研究所。9个研究中心。另外还成立了由上海19家中医机构组成的医教研联合体。3个教育部基地:中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3个一级学科授权的博士点:中医、中药与中西医结合学科,同时也都是博士后流动站;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硕士点;27个本、专科专业(方向);同时,学校还有9个继续教育的本、专科专业。 该校实行研究院与学校合署的管理体制,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是全国七大中医药研究中心之一。学校现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4个:中医外科、中药学、中医内科、中医骨伤学;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学科建设单位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2个;上海市教委第四期重点学科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三级实验室13个。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朝着高层次、研究教学型、外向型方向不断努力,建成为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中医药大学。( 【分科简介】 基础医学院简介 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是院所合一的二级学院。其前身为上海中医学院基础部,于1962年10月建立。因其规模和职能的扩展,随我校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后,于1996年10月改称为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承担全校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前期中、西医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分设5个学科大类、19个教研室,现有职工近160余名,教师中硕士、博士学历占70%,正高23名,副高29名。学院管理的学生近1000名,其中硕士生、博士生200余名。我院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点,5个硕士点。其中,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是上海市教委已建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建的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为上海市重点(特色)学科,学院是全国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训基地。其他如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基础及中西医结合基础等学科在全国中医院校中均具有一定的学术优势和地位。目前,学院承担国家和部市级课题50余项,科研经费愈千万。在开展中医藏象研究、中医“证”的研究、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中医防治亚健康研究、中医体质学研究、中医学术史研究、中医经典防治重大疫病研究及中医方证相关研究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绩,并创立了具有中医特色的解剖学科,其学术水平全国领先。近年来,我院先后主编国家统编规划及新世纪课程教材20余本。 学院聘请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互访及学术交流频繁。学院有多名教授应邀赴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讲学,在国际上为学校赢得良好声誉。 学院在历任领导带领下,长期以来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作出重大贡献,成为学校教学与科研的主要支柱。学院名师辈出,名医荟萃,金寿山、刘树农、张伯讷、殷品之、张震夏、贾福华、沈济苍、万淑媛、裘沛然、凌耀星、傅维康、段逸山、柯雪帆、严世芸、赵伟康、严振国、曾兆麟、施玉华、顾文聪等著名中西医学家先后在学院任教任职。 目前学院上下一心,正以“勤求古训、融汇新知、务实基础、甘为人梯”的精神,为开创中医教学科研和谐奋进的新局面而努力。 中药学院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建立于1972年,学院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宗旨,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建院3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层次中药专门人才1000余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各级各类医药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中药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人员六十余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全院教职员工人数的75%。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该院以人才需求为导向,逐步扩大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规模,坚持高层次、研究教育型和外向型的办学定位,走多规格、多模式办学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中药学院分别于1981年和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中药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全国首批授予点之一。现有博士点1个,硕士点5个。现设置专业有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医药结合方向、四年制中英联合办学药学专业、四年制中药学专业。目前,学院在读硕士生、博士生80余名,七年制及本科生700余名。同时,学院积极拓展中药科研领域,特别在中药新药开发、中药制剂技术研究、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药活性物质提取、中药复方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随着学校教学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入,中药学院将以中药学教育高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完善教学、科研、产业工作的管理,充分发挥优势,为祖国的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针灸推拿学院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于1960年在全国中医院校中最早建立针灸专业;1974年建立针灸推拿伤科专业;1978年建立针灸推拿系;1982年在全国最早实行针灸、推拿独立招生,建立针灸系和推拿系;1998年正式成立针灸推拿学院。 作为全国最早建立的针灸推拿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基地,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的学院,近年来坚持大学的“高层次、教育研究型、外向型”的办学模式,不断适应社会需求,逐步扩大本科及研究生的教育规模,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级中医人才。目前开设专业及方向有: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五年制针灸推拿学(康复方向)、五年制中医学类(骨伤方向)、七年制中医学针推英语班(与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院联合办学)。 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以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为主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任务。针灸学课程获国家教育部精品课程。有多名教师获得“上海市名师奖”、“上海市宝钢奖”和“育才奖”先进个人等殊荣,以及上海市教委“优秀青年教师”光荣称号。 学院坚持以高层次、多学科交叉结合的发展思路,积极与上海复旦、交大、中科院技术物理研究所以及美国马里兰大学等国内外综合性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及柔性流动,不断推动着科研水平提高和学科建设。在针灸经络基础、临床研究和针灸推拿诊疗技术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等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先后获得多项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并获得和转让专利多项。 学院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每年均派出教师赴东南亚和欧美地区国家讲学交流以及医疗合作。也接待多国学者和团体的学习访问,为中医走向世界作出积极的贡献。 护理学院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是在原上海医学高等专科的护理专业(大专)基础上组建,并于2000年5月12日正式成立。学院成立六年以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初具规模,并逐步完善了管理体制和教学体系。在2003年,随着学校的整体搬迁到张江校区,护理学院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质量、办学规模等各方面进一步发展,办学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根据学校办学的总体思路,学院确立了以坚持中医特色为本、中西医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多层次、多模式、外向型”的办学形式,在原来单一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的基础上,于2003年9月开始招收护理本科(四年制本科)及中外合作护理专业(三年制大专)。 护理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生气勃勃的师资队伍,其中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为40%。近年来承担多项市级、校级课程建设和科研课题,获多项教学、科研奖项,创建市级、校级优秀课程,主编、参编各类教材数本,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学院下设3个教研室(基础护理、临床护理及中医护理学教研室)、1个护理学教学研究实验中心,拥有先进的护理教学模型和仪器。 学院拥有实力强大的临床见实习基地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仁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国际妇婴保健医院、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等,为培养高素质的高级护理人员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教学质量是学院的宗旨和奋斗目标,几年来,学院积极、稳妥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在教学内容上充实、加强中医专业基础课程和中医专业课,强化学生外语交流能力,使他们成为具备中西医两套护理理论和技能,并富有创新意识、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自学院成立以来,本学院毕业学生的就业率达到100%。 医学技术学院简介 医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元月,是根据就业市场对医学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整合中医药传统养生保健优势,顺应现代养生保健发展的要求,以培养养生保健、管理服务等医学相关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为主的二级学院。经过7年的管理与建设,学院由设置之初的中药制药与保健推拿2个专业,60余名学生,发展到至今中药制药、医学美容技术及中医营养等多个专业,2个校外办学分院,共计555名学生。 目前设置了中医营养教研室、医学美容技术教研室和医学技术联合教研室。在依托其他二级学院专家教授和部分外聘师资的基础上,学院专设“双师型”师资12名,分别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一项,市级科研课题二项,校级课程建设三项。 学院遵循“你的需求就是我的方向”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现已和美丽田园美容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式培养中医美容专业学生的协议,和上海市托幼协会建立了中医营养后期专业培养的关系,和上海莲氏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筹建健康实验室等,为教师和学生教学、科研和实训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国际教育学院简介 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教育资源,是学校专设的面向海外的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自创办以来的近30年中已为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6000余名中医师、针灸师和理疗师,并在全国所有的中医院校中首次参照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为留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学院现有长期留学生440余名,每年短期留学生人数1000余名。学院还设有世界卫生组织(WHO)委托建立的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拥有英语、日语、法语、韩语等四个专业翻译区域,能以多种语言开展教育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