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琳
这个问题比较难以回答。一、主要研究方向:1 水产动植物种质资源与创新 “种”——是进一步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根本。我校是国内最早开展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研究的单位,李思发教授八十年代初回国后创建了这个研究领域,至今已有20年多年的历史,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李思发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历时20年经过六代系统选育,获得了生长速度比原种快30%、体形好、遗传性状稳定的团头鲂新品种“浦江一号”,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经选育的草食性鱼类新品种,也是上海市育成的第一个水产动物良种,该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现已结合生物技术,进一步保存和改良现有优良性状,有望在近期获得团头鲂“浦江二号”。目前该研究领域后继有人,现在年轻一代的科技人员在罗非鱼、中华绒螯蟹、对虾、青虾、三角帆蚌、紫菜等养殖种类的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上不断创新,做出了很多贡献,使该研究领域继续保持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2 水产动植物病害控制与养殖安全“病”——是进一步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关键。我校黄琪琰先生是该研究领域的创建者之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她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重大病害——草鱼出血病病原的发现和该病的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她还和蔡完其、杨先乐等教授一起在中华绒螯蟹“抖抖病”、中国对虾暴发病、甲鱼穿孔病等的病原、病理及防治方面做了很多创新。最近,杨先乐教授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渔业动植物病原库,奠定了我国鱼病病因快速检测和检验的研究基础;最近几年,周洪琪和蔡完其等教授还在鱼类免疫学方向做了一些开创性的研究工作。我校这一研究领域的专家们还著书立说,形成了扎实的研究基础和很强的研究实力。目前,该研究领域继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3 水产养殖生态系统 “环境”——是进一步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初,朱学宝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与日本有关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完成了“中国综合养殖技术生态生理学的研究”,首次从理论上阐明了我国淡水高产鱼池内氮、磷循环途径与通量,对于我国水产养殖系统生态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校也是国内最早开展工厂化养殖的单位之一,王武、朱学宝等教授在水产养殖动物繁育、设施渔业水处理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开创性工作。目前,年轻科技人员正在研究通过生态系统的方法控制水产养殖污染。该研究领域总体处于国内领先行列,在水产养殖生态系统演化操纵、水产养殖模式优化、设施渔业养殖系统、高效饲料开发方面很有特色。二、就业形势1、以上几个方向大都是农科,个别为工科;2、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水平,但都难以逃脱农科就业难的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