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上海大学计算机专业2o17的研究生考试采取学校自主命题考试还是全国统考呢?

禁猎期
乃大归乎
1、上海大学201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专业(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培养)研究生考试是统考,初试的专业课是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2、上海大学201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专业(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培养)研究生考试是学校自主命题,初试的专业课是832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数据结构。3、学校官网的研究生招生网已经发布2017年专业目录,自己查看即可了解详细的考研专业的信息。

上海大学2017年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考试是统考还是学校自主命题考试呢?

青花运
并溃漏发
1、上海大学201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专业(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培养)研究生考试是统考,初试的专业课是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2、上海大学201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专业(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培养)研究生考试是学校自主命题,初试的专业课是832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数据结构。3、学校官网的研究生招生网已经发布2017年专业目录,自己查看即可了解详细的考研专业的信息。

我报考上海大学理学院可以调剂到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吗

所谓圣者
理论上如果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有调剂名额,就有可能

山东大学晶体研究所和上海大学材料哪个好

好阿爸
克利夏
当然是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了。比上海大学材料所强一些。首先看学校。山东大学是985/211、中央直管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的211大学。层次上差了两级。其次看具体专业。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是全国乃至全亚洲最知名的晶体材料研究所,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首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之一,已成为我国晶体材料研究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研究所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和化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凝聚态物理、材料学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材料学和凝聚态物理学均为国家重点学科。很多研究已经属于国际领先的。上海大学的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是2012年才起步的,2014年才正式成立,目前还处于草创阶段,连官网的很多栏目都还是空白的。可能今后的发展前景会很好,但是说不定那时候你都快退休了:山东大学晶体所发展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了。一个好的科研机构,短短几年甚至十年都很难发展起来,国内这些有名的大学、研究机构,那个不都是几十年的积累才发展起来的。再就是具体到你自己。以后肯定要找工作的,材料科学圈子里面,山东大学的名气可要比上海大学响亮的多。

谁有上海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工程方向的研究生导师联系方式?

其实堇也
铁娘子
他们学校网站上查,或打电话去学院问。

上海大学20(7年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考试是统考还是学校自主命题考试呢?

文偃
天时
1、上海大学201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专业(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培养)研究生考试是统考,初试的专业课是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2、上海大学201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专业(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培养)研究生考试是学校自主命题,初试的专业课是832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数据结构。3、学校官网的研究生招生网已经发布2017年专业目录,自己查看即可了解详细的考研专业的信息。

上海科技大学什么档次

第二梦
若羽之旋
上海科技大学属于普通一本院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试点高校、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组成部分。入选国家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学校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中区,以理工科为主,与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院所开展科教融合。扩展资料上海科技大学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学生规模规划为本科生2000名,研究生4000名。截至2020年3月底,学校共有在籍学生3680人,其中本科生1541人,硕士研究生1433人,博士研究生706人。2014年学校面向全国9省市招收了首届207名本科生,2015、2016、2017年面向14省市分别招收了299、353、355名本科生,2018年面向17省市招收了422名本科生。2013年学校招收了首届296名中科院联培研究生,2017年学校首次独立自主招收459名研究生,2018年学校独立招收了560名研究生。2019年上海科技大学面向全国17个省(市)选拔招录了402名本科生,招录了650名硕士研究生和235名博士研究生。参考资料来源:上海科技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上海大学的学术研究

霹雳火
兰花
截止2015年7月,上海大学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项目,2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8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1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1个上海高校智库建设项目,1个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2个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培育)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材料复合与先进分散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学术研究基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实验基地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实验基地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特大城市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学校)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能源作物育种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力学在能源工程中的应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钢铁冶金新技术开发应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市资源环境新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有机光电显示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先进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 (2个):公共艺术创意中心 、上海新材料及应用产学研合作中心 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项目(1个) :转型期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价值变迁研究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1个):“文化繁荣与社会发展”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1个):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李友梅工作室、“新媒体发展协同研究基地” 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 (3个):社会学E-研究院、网格技术E-研究院、现代力学E-研究院 上海高校智库建设项目(1个):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1个):影视与新媒体创意制作工作室 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中国城市新移民问题研究中心、宗教与全球政治研究院 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有机复合污染分析与控制、智能装备技术、材料微结构调控及能量转换 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关键材料  其他上海市级科研机构: 上海功能纳米材料中试技术服务平台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上海机器人研究所上海市高性能计算机与网格技术研发平台上海市非线性科学活动中心上海市电子物理研究所上海汽车金属材料研究工程中心上海光纤技术与现代通信研究所上海射线应用研究所上海计算数学和控制工程研究所上海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上海粉末冶金研究所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上海经济管理中心上海热处理技术研究所上海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老年社会学研究所上海司法研究所上海党政研究中心上海劳改法学研究所 上海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还有各种校级,校企联合(宝钢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上海汽车集团,上广电,上海飞乐股份,上海自仪,航天科工集团,香港瑞安集团,美国INTEL,SYBASE,SGI,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法国ESSILOR国际集团等),国际合作科研实验室、研究所、研究中心共计100多个。 馆藏资源 据2015年学校官网显示,上海大学图书馆目前共有馆藏图书资料386万余册,定购中外文现刊3100多种,其中外文期刊近500种。已引进的中外文数据库覆盖了上大所有学科范围,包含了国内外二次文献数据库、电子图书、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学位论文以及事实数据库等。图书馆现可提供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科技期刊、超星数字图书馆、SCI、Scifinder Scholar、Elsevier、Springer Link 、John wiley、Ei Village、 IEL(IEE/IEEE)等几十余种网络和光盘数据库,可供使用的中外文电子期刊1.8万余种,中文电子图书30万余种。2010年,学校收藏了钱伟长院士毕生学术藏书,共计1万余册。 学术刊物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双月刊),创刊于1995年。名誉主编周邦新院士,主编孙晋良院士。入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同时,刊物被美国《数学评论》(MR)、《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德国《数学文摘》(Z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数据库等十余种国内外检索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先后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评定为来源期刊、收录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先后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行列,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后、“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上海市最佳学报”,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规范执行优秀奖。 据学校最新官网显示,上海大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处于全国高校先进行列。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数分别位于全国高校50、44、23位,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高校21位,科研经费居全国高校41位。2012年由上大两位院士领衔的2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度有11项成果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5项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4年新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21项,经费8268.8万;新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5项。学校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还有各类研究所、研究中心100多个 。上海大学2011年科研总经费达6.05亿。2012年新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60项,经费9841万元。2012年,“都市社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入选上海市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项目,新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2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9项(其中包括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12项。在多个领域创造出一大批国内,国际有影响的人文社科成果和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以及省部委科技进步奖百余项。 2014年世界著名的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统计显示,上大共计有物理、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数学、临床医学6个学科的科研实力进入全球研究机构前1%;上大的科研竞争力在全国两千多所高校中排名第23、上海第3位(仅次于复旦、交大)。

麻烦大家推荐几所具有生物工程、技术专业优势的三本院校(二级学院)

六趣
护星者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浙江大学 A+ 5 西安交通大学 A 9 南方医科大学 A 2 四川大学 A+ 6 天津大学 A 10 大连理工大学 A 3 上海交通大学 A 7 清华大学 A 4 东南大学 A 8 华中科技大学 A B+ 等 (17 个 ) : 复旦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 B 等 (16 个 ) : 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燕山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 C 等 (11 个 ) : 太原理工大学、上海大学、江苏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苏州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有人预言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谁掌握了生命科学,谁就主宰了一切。20世纪70年代后,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从总体上看,当代生物科学主要朝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在微观方面,生物学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在宏观方面,生态学的发展正在为解决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学专业是比较早的专业之一,随着其他学科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我国高等教育中生物学交叉学科的大发展。人们在生物学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与其他学科相交叉而诞生了很多新的专业,像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化学专业、生物信息学专业、生物医学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海洋生物科学专业、海洋生物工程专业、畜牧生物专业等。 面对这些散发着诱人魅力与广阔前景的生物科学及其相关专业,对他们进行比较与区分是非常有必要的。设置这些专业的院系的名称首先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叫生命科学院(或生物科学系),有的叫生物科学与技术院(或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也有叫生物系的,侧重基因工程的多数叫做生物信息系,医科大学或医学院的则多数叫生物医学系,还有食品科学生物工程学院,海洋科学系等。 为了便于对这些专业进行区别,大致把他们划分成如下几类: 第一类, 生物科学专业 生物科学是从分子、细胞、机体乃至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的起源进化、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科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理论基础,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生物学专门人才。 目前,设立生物科学专业的高校很多,但是,其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却因各高校原有相关专业、师资与其他资源的不同而有差异。例如,在这个专业中,有的高校还开设生物摄影课程、气象学课程,侧重农学的高校还开设土壤学和生物化学,医学院校则还要求开设人体解剖生理学和免疫学等。共有100余所高校开设了生物科学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生物统计、环境保护、基因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现代生物学实验技术等。 第二类,生物工程专业 相近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艺专业 生物工程 也叫生物工艺、生物技术 ,是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而兴起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也就是说,它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运用先进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来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例如,基因重组技术、DNA和蛋白质序列分析技术、分子杂交技术、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核移植技术等,促进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染色体工程、组织工程、胚胎工程等工程的诞生和发展,已在工业、农业和医疗卫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高校生物科学专业与生物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却大致相同。以清华大学为例,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是培养在生物科技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工作的高水平人才的专门系科,设有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本科专业。虽然分为两个专业,但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上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在写毕业论文时各有侧重。 各高校专业的侧重与其专业渊源也有很大的关系。如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其前身为发酵工程专业,曾改名为生物化工专业,1999年又更名为生物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代谢控制发酵、现代酿造技术和生化工程技术。在代谢控制发酵、活性干酵母和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酿造工业的研究方面,具国内领先水平。共有58所高校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生化工程、生物工程学、发酵设备等。 第三类,生物信息学专业(相近专业:基因信息学专业) 生物信息学是近年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热门交叉学科,最初常被称为基因组信息学。生物学是生物信息学的核心和灵魂,数学与计算机技术则是它的基本工具。广义地说,生物信息学是用数理和信息科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去研究生命现象、组织和分析呈现指数增长的生物学数据的一门学科。 据预计,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生物信息学专业人才,将成为21世纪国际、国内最紧缺的人才类型之一。 当前,基因组信息学、蛋白质的结构模拟以及药物设计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它们是生物信息学的3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将会对生命科学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它的成果不仅对相关基础学科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将对医药、卫生、食品、农业等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引发新的产业革命。 因此,各国政府和工业界对此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资金。欧美各国及日本相继成立了生物信息数据中心,如美国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英国的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等。以西欧各国为主的欧洲分子生物学网络组织是目前国际最大的分子生物信息研究、开发和服务机构,通过计算机网络使英、德、法、瑞士等国生物信息资源实现共享。 主要专业课程: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统计学、数据库、计算机软件基础、生物信息学、基因组信息学、蛋白质组学、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基因芯片技术、生命系统建模等。 第四类,生物食品专业(相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生物食品专业是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的学科。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学及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食品生产技术、新产品研制、新资源开发和高附加值功能食品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本专业涉及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肉类、粮油、糖果、糕点、饮料、酒类、水果、调味品等31个食品行业,就业范围较广 可适应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检测、品质控制、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领域从事研究、管理、教学等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微生物学、饮料工艺学、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原理、机械设计基础等。 第五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相近专业:医学生物技术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技术学的交叉学科。也是运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人体的生命现象,并从工程角度解决人体医疗问题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目前国际上发展极为迅速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旨在利用现代工程技术的手段解决生物医学上的检测、诊断、治疗、管理等问题以及进一步探索生命系统的各种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性,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共有21所高校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数字信号与处理、工程生理学、定量生理学、医学成像与图象处理、生物传感技术、现代医学仪器、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分子生物学等。 第六类,海洋生物技术专业(相近专业: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水产养殖专业等) 全世界每年从海洋中捕捞的水产品大约有6 000万吨,单就这一个数字就足以说明海洋生物专业的重要性和广阔前景了。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现代海洋生物科学和现代生物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海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的训练,能在科研、生产及教学等部门从事海洋生物基础理论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生物制品开发及相关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技术大实验、生物信息学、发育生物学、发酵工程设备等。 与生物学进行交叉研究的专业还有:生物环境学专业、畜牧生物学等。随着生物科学本身的新进展不断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新的交叉专业将会持 续不断地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