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宁光的在研课题

有天
焉往
1, 胰岛素抵抗发生机制及防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负责 上海市科委重点课题 2002,12-2005,1 70万元2, 糖调节受损早期干预治疗的研究 上海市卫生局重大课题 负责2001,12-2004,1 60万元3,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上海市科委 2002,1-2004,12 5万元4, MC4R及RTn双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构建 国家自然基金 2003,1-2005,12 21万元5, 网络技术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 上海市卫生局 2003,1-2005,12 6万6, 糖尿病临床研究组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健康科学中心 负责 2003,1-2004,12 30万7,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建设 负责 2002,7-2005,12 2000万8,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 负责 2002,5-2005,1 300万元9, 上海高校内分泌代谢病E-研究院 负责 2003,12-2005,12 450万元10, 大规模高通量筛选降糖中药 负责 上海市科委SK研究基金 25万

上海市实验小学区级课题

钝根
鬼宿舍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nanzihan585上海市实验小学区级课题“小学二年级写句能力训练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小学二年级写句能力训练的策略研究——《小学二年级写句能力训练的策略研究》课题总结报告上海市实验小学林佳一、研究背景: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根据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需要我们教育者培养高素质的智力型人才,这对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改革和课题研究必须把握时代对人的特殊需求,有效地培养教育对象的实力与自信,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小学生遣词造句、写句子是写话、习作的“前奏曲”,同时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低年级学生年纪小,识字量少,阅读面窄,语言积累很贫乏。可能善于说,而不善于写;可能乐于讲,却经常只讲半截话,句子表达不完整,意思表达不清楚。说话时,语言不规范,有时,罗嗦了半天,却句不达意。而且句子表达单调,不会把课内外学到的好词语运用于句子的表达上。鉴于现在正使用的二期课改新教材没有循序渐进的系统的句子训练,在句子教学的起步阶段,遵循新课程理念,继承发扬传统教学的精华,通过我们对低年级学生句子教学扎扎实实的研究,弥补教材的不足,让学生在写句阶段不畏难,有热情,进而帮助学生开阔思路,写出生动、多样的句子,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作文起步的水平,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此,我们提出了《1《一条大蟒蛇》:卡达叔叔眼疾手快,脱下上衣向大蟒蛇头

吴庆麟的近五年研究课题

骷髅曰死
老实人
1.西方认知心理学革命对教育理论及实践的影响(负责人),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1996-1999。2.自闭症儿童研究(负责人),上海市教委,1998。3.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1998-2000。4.知识、学习与创造性的培养(负责人),上海市教委,1999.12-2000.12。5.教育心理学研究生网络课程建设(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2000.9-2001.9。6.21世纪初我国教育心理学的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负责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2002.1-2005.12。7.教育心理学本科生网络课程建设(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2002.1-2003.12。8.专长心理学及其教育应用(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211工程建设子项目,2003.1-2005.12。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重大项目

天下无道
吉赛尔
我院已完成的重大规划设计项目有: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及研究)、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8-2020)、都江堰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上海市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苏州古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曲阜市明故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四川北路站地区城市设计、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项目规划综合方案等。2010年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式入驻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济规划大厦)。

关于上海文化研究的选题

存想
有天
  您好,  建议可以就上海的古今变化做论题进行讨论。  相关资料范文题目:  1.进还是退:上海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悖论 [ 文化战略 ]  [摘要]作为文化消费的主流城市,上海的文化建设近些年来在取得了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在文化定位、服务及品牌意识上出现了悖论。 [关键词]上海文化 文化定位 文化服...  2.从稿费制度的实行看晚清上海文化市场的发育 [ 文化研究 ]  文化产品是一种凝结了精神劳动、供人们精神消费和享受的特殊产品,主要包括书籍字画、报纸杂志、各类藏品、戏剧电影、音乐舞蹈、广播电视、音像制品等。文化产品产生后,就...  3.论上海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 现当代文学 ]  【内容提要】 上海开埠以后,在商业文化的确立、外来文化的引进、文化传统的继承中,逐渐构成了上海文化的商业性、开放...  4.上海文化传统与现状的反思 [ 当代中国 ]  今年是上海开埠160周年。上海这个城市,她的历史并不长,比较起西安、北京、南京来说是个年轻的城市。但如果从中国现...  5.荒芜化的上海文化生态 [ 当代中国 ]  一、优胜劣汰还是劣胜优汰? 日前,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会举行换届选举,著名作家余秋雨落选(同时落选的还有其他两位作家)。这是一条饶有兴味的消息。它向人们透露了...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摘要]作为文化消费的主流城市,上海的文化建设近些年来在取得了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在文化定位、服务及品牌意识上出现了悖论。 [关键词]上海文化 文化定位 文化服务 文化品牌 一个没有文化底蕴和基础的城市、国家或地区,其经济发展无论如何强劲,也必是不能长久的,其民众的精神状态也必是浮躁和空虚的,那么其吸引力也必是大打折扣且最后要消失了的。我们承认,上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但是我们同样应该承认,更多的主观原因导致上海固有的文化底蕴在市场经济的狂潮中正一点点离我们远去。 六年前蒙特卡洛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全体代表大会上,上海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在政府的不懈支持下,取得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权。毫无疑问,这是展现上海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发展、展现上海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健康和谐的文化含蕴,使新上海走向世界并屹立于世界城市舞台的绝佳机遇。但是,我们在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的悖论: 定位悖论。上海为自己制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面对充满机遇而又富有挑战的21世纪,把上海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对于文化,则把上海定位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社会本就是以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为一体,文化自身所产生的社会凝聚力是任何其他力量所不能比拟的,这个定位与其说是一种选择,倒不如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退步。因为如果仅仅是交流中心,则上海就失去了文化存在、生长和发展的根基,仅仅是文化的漂流地,不久之后,或许上海也就真的成了时下部分人士口中的文化荒漠。这与上海自身的国际定位是非常不相称的。 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是通过文化显示出来的,从历史上看,上海历来是中国发展的历史库、文化库,尤其是在20世纪初,上海文化,以电影为例,是与好莱坞并头的;到30年代,中国或国际知名的大文豪等莫不是出自上海或与上海有很深的渊源。现如今,上海在文化建设上却是停滞甚至是萎缩的,在世界各种文化和文明相互激荡的今天,这是任何一个现代化都市(国家)发展中不正常的现象。因此,政府应该大力扶植电影等文化事业,一定要从“国家定位”、“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待和发展上海的文化事业:上海不应只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也应该是文化的生产和消费中心。 在这里,需要着重提出的一点是,近些年来,面对好莱坞的霸气和日韩文化的冲击,上海的整个文化原创态势是越来越萎缩,没有优秀的创作队伍,拿不出拳头产品,没有反映上海改革开放以来巨大变化的经典巨作。造成这样局面的重要原因就是上海在文化方面的措施太软,很多措施甚至倒退到了邓小平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祝词发表以前的状态。因此,上海的文化产品如何走出新路,如何发展出多样化,怎样出来优秀的和时代发展相呼应的作品是当务之急。 服务悖论。社会主义文化应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应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大众服务。那么,在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就应成为一种常态,真正让普遍的人民群众欣赏、享受和吸收到文学创作者的优秀成果甚至世界级的经典作品。因为,文化产品如果不能辐射到最广大人民群众,那么这种文化就不能在广大群众心中扎根,文化也就失去了创作、存在和发展的灵魂。 可以肯定的是,上海这些年来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有很大发展,但是我们更应看到,目前上海市的各大剧院、影院、音乐厅等公共文化设施实际上是与绝大多数普通市民的精神生活绝缘的,那些天价的演出/放映票,也只有少数人享受得起,有时候宁愿没人看也不愿降价出售。而与此同时,不知哪一天,记载着无数人欢笑和记忆的露天电影院已经成为记忆中那副褪色的山水画,露天的空地上不再支起白色的大幕,连排的凳子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那些绚目却呆滞的摩天大楼,我们躲在钢金水泥的窄小空间里萎靡不振。经济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更高层次的物质享受,却把最普遍的精神和文化享受给生生剥离。 以复旦大学研究生为例,硕士生每月补助是231.5元,博士生每月是271.5元(就本人所知,这样的补助额度在全国重点高校里是倒数的),这些补助不仅不能买那些已经天价的书籍去认真搞研究,就连一个月的伙食费都不够,而上海大剧院的演出票价一般最低就是一两百元,更有甚者在上海图书馆复印一页复印本古书就是1元(市面上复印一张才几分钱)。于是,上海市这么多学校,庞大的正在接受优质教育的高校学生群体,只有自己排演自己欣赏,只有去买廉价的盗版。也就是说,这些影响大众生活,本来应为大众服务的公共设施,实际上却完全走到了相反的道路上。这种占用了大多数人的生存空间,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用普通纳税人的钱建立起来的本应非营利性的公共设施,成为了上海少数人享用的所谓高雅资源,实际上就变相成了一种剥削。这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许多外国人士对中国的公共文化设施能赚钱都感到很稀奇,因为在国外,这样的公共文化设施基本都是不盈利甚至赔钱为尽可能广大的公民服务的。 或许我们可以认为,因为这些公共设施只有启动基金没有运作基金,无法支持后续支出,所以不得不这样做。但是与不能赚钱相比,文化一旦失去了大众和为大众服务的理念,其生命就会逐渐枯竭,那些所谓的经典也只能永远存放于高阁并最终灰飞烟灭。 品牌悖论。品牌的背后是文化,品牌文化是市场成熟标志。“可口可乐之所以长盛不衰,原因就在于它是美国文化的一个载体,是美国立国精神的一个符号。”很明显,上海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全面推动实施品牌战略极为重要。当前,上海品牌和上海创建国际大都市的地位相距较远,主要表现在:一是真正叫得响、有竞争力的上海品牌数量少,二是品牌价值低,三是品牌缺乏文化内涵。上海必须以世界一流的产品质量、世界领先的创新技术、赢得广泛消费者的市场占有率、关键领域的关键人才、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文化这五大要素作为切入点,做大、做强、作响上海品牌。但令人尴尬的是,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上海至今仍然没有世界级的品牌。当然这不能说是上海没有能力创造出世界级名牌产品,上海历史上是曾出现过诸如美加净、霞飞等国际知名的品牌,但是现在都没落了,我们甚至因为不重视品牌把“美加净”卖掉,若干年后绕了个大弯又花大价钱再买回来。 当然,老品牌的魅力渐去有其自身的原因,品牌是附在产品身上的情感认同,产品不行了,品牌就自然失去。但是,不能不说,目前上海的无品牌和现在上海的文化政策及氛围有关,从这一点上来说,和过去相比,上海不是进步了而是退步了。任何产品都必须有在这个时代存在的理由,当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原则渗透到文化领域的时候,文化产品首先致力于的是创造经济效益而不再是社会效益。一个品牌的创立,其背后需要的是文化的支撑,当我们知道“申城”的“申”是来自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上海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崧泽文化,或许我们才会发觉古老上海的绵泽。只是我们缺乏的不仅仅是对古老文化的了解,更多的是对上海新文化的深刻诠释和发扬。于是,当巨大的上海市场充斥着巨多的世界名牌,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悖论:上海有悠久的文化,但是上海却没有自己的经典文化品牌。所以上海只能是一个大大的空场地,上面摆放的都是别人的东西,仅仅而且也只能是世界品牌的聚散地而已。 因此,一定要有一批反映上海新变化和改革开放成果的作品出来,以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展现上海的新风貌,增强上海的吸引力和文化力。目前,上海制订了名牌战略,计划3到5年内打造50个上海大品牌,希望能有所收获。 对中国社会的进程,艺术家陈丹青说:“现代化过程是三个层次,一是器物,一是制度,一是文化。由于‘器物’层面的超速现代化,制度、文化的滞后日益凸显。”本人以为,在制度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政府是不能缺位的,不但不能缺位,而且还应当积极引导甚至起主导作用,尤其是在建设主流文化的过程中,政府更应该有所作为。但是目前是我们的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政府却又退出了这个市场。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都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主义文化活动担负着教育、教化等重要的社会功能,其价值取向应是以社会效益为首要原则。而实际上,市场化把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给摒弃掉了,当前的文化市场发展处于一种畸形的状态,绝大多数纯粹只是为了经济效益,这个和政府缺位紧密相关。 因此,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产业竞争,政府要有保护性策略和开拓性战略,两者要灵活运用,不能把文化建设简单推向市场。我们不仅要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也要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加快文化立法。在我国致力于建成法制国家的目标引导下,加快文化的机制、体制和法制建设,把包括文化人力资本、文化产品与文化资格在内的上海文化资本科学组合起来,鼓励文化的多元尤其是民营资本投资体制,开拓创造渠道,加大上海的文化吸引力;一定要发掘民间文化创作的潜能和能动性,打造真正的公民而非私民,培育积极向上的公民精神,鼓励、支持和认可公民自发的多种娱乐文化形式,调动公民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创造性,真正从源头树人才,树新智、树新风。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建设才有活力、有动力、有希望,2010年的世博会也才更圆满和令人难忘。 有人认为,“如果说巴黎是19世纪的世界城市,纽约是20世纪的世界城市,那么上海就是21世纪的世界城市。”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都健康发展和建设好了,上海才能真正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城市。 那么,让我们努力把这个愿望变为现实,让上海这座城市的生活更美好。

上海综合素质评论研究性课题填写的时候有内容填错了怎么办啊!有补救的方法么

是谓素朴
长梧子曰
这个第二批录取的话还是看你运气了最好的办法自己多准备几家学校然后电话联系他们学校的招办人员询问清楚情况,这个如果有熟人的话是最好的选择一个录取几率大的因为到了征集 大部分名额是要给那些关系的了 所以从这一点出发的话自己还是要小心了自己最好是通过关系去问下

赵长颖的科研项目

南荣珠曰
嬴柱
获科研项目多项,近期代表性科研项目有 :1. 2013-201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课题),“多形态余热高效储存新原理和新技术研究”,负责人。2. 2015-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梯度涂层内的微纳尺度传热机理研究,负责人。3. 2012-2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热障涂层微观结构热辐射特性研究,负责人。4. 2011-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金属泡沫催化反应的复杂流动传热特性研究,负责人。5. 2011-2013, 上海东方学者 特聘教授支持计划,“相变蓄热中的热物理问题”, 负责人。6. 2008-2012,英国自然科学基金(EPSRC)重点基金项目,“Thermal Conctivity Enhancement of High-Temperature Thermal Energy Stores For Use with Solar thermal Power Plants”, 负责人。7. 2007-2010,英国自然科学基金(EPSRC)和Buro Happold联合项目,“Thermofluids behaviours in Energy storage systems”,负责人。8.2004-2007,英国自然科学基金(EPSRC)项目,“Two-Phas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Ultra-Light Metal Foams”, 负责人。9. 2006-2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属泡沫中的流动沸腾研究”, 负责人。10.2005-200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课题,“金属泡沫中的传热及阻力特性研究”,负责人。

上海初中哪几所所最好

猛犸象
驺虞
  【闸北区】  彭浦初中  【教学特色】把以器乐为主的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特色,成立了校艺术团(下设管乐队、舞蹈队等),曾获得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称号,在区里享有一定知名度。获市德育先进集体、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区素质教育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等。  电话:56911112地址:彭浦新村150号  市北初中  【教学特色】市二期课改基地、市二线运动队、市科技特色学校、市素质试验校等。以数学、外语为试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班级。在全国、全市初中数学竞赛中学校多次获得团体第一。学校还设有学科类、体育类、艺术类等校本课程。  电话:56904488地址:西藏北路803号  风华初中  【教学特色】语文学科“大量阅读、以读引写、以写促读、读写互动、和谐发展”的教育特色已初显。“自主、探索、合作”的外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大大提高了外语教学质量。数学学科以思维训练为抓手,开发校本数学思维训练课程和教材。  电话:56654558地址:共和新路2800号  民办扬波中学  【教学特色】是市改革开放时期创建的第一所私立中学,也是一所较大规模的民办完全中学。学校设立“谈家桢院士奖学金”,强调基础知识教学,重视思维训练教学和英语口语教学。  电话:56629586地址:中华新路459弄10号  民办青云中学  【教学特色】以英语教育为特色,实施牛津教材的试点工作,开展“双语教学”试点。六、七年级开设日语。另以计算机教育为特色,在4年内完成计算机网络初级、编程初级的学习。各届毕业班在区、市统考中,均保持全区领先地位。  电话:56720069地址:宝昌路841号  【普陀区】  民办进华中学  【教学特色】数学竞赛成果均居本市前列;外语教学是该校的办学特色之二;陶艺教学是该校办学特色之三;综合能力培养是该校办学特色之四。近年来该校中考升学率达100%,升入市、区重点高中人数达80%~90%。  电话:56348891地址:富平路657弄91号  民办新黄浦实验学校  【教学特色】九年一贯制学校,可接收外籍学生就读。为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市双语教学实验学校、市二期课改研究基地。作为首批上海市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拥有市优秀双语师资,并已在音乐、美术等学科进行多年的双语教学。  电话:66610477地址:交通西路95号  曹杨二中附校  【教学特色】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普陀区先进集体等称号,学校成为发展性教师评价实验基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验基地、中小学衔接教育实验基地。该校独立承担了教育部“十五”国家重点课题子课题研究。  电话:62856638地址:梅川路10号  晋元高中附校  【教学特色】教学工作中采用层次教育,保优、促中、补差。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有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心理疏导、科普影视等,还开设了计算机、民乐、JA金融、礼仪、电子琴、实用美术、羽毛球训练等校本特色课程。  电话:66379846地址:真金路512号  江宁学校  【教学特色】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注重国际交流。曾连续10年5届荣获市文明单位称号,连续3次被评为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曾获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校、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20多项。  电话:62661906地址:西康路1518弄1号  参考: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828/08/99968_5335426.shtml

沈奕斐的学术成果

有患
贵贱无义
2005年 “和谐社会与妇联组织”课题的第二负责人,该课题是上海市2005年机构改革13个重点课题之一2005年 负责“全球化与女性发展”项目,该项目有雅芳公司赞助,将持续三年。2005年 参与“2005年上海市妇女就业情况调查”,该课题由张乐天教授主持。2005年 参与“生育的故事”课题,该课题由张乐天教授主持,目前正在做资料分析。2006年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体系研究”课题第二负责人,该课题由上海市妇女联合会资助。2006年 负责“中国特定政治领域的性别主流化:政治参与、法律状况与社会保障”,该课题由德国艾伯特基金会资助。2007年 进入主流的性别社会学研究网络——中国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子网络,负责人2009年 上海市女教师情况调研,上海市教育工会项目2010年 上海家校互动情况研究,复旦大学青年学者项目2011年 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家庭共有财产制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2005年3月 《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 《中国特定政策领域中的性别主流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年 《下半身的文化自觉——从社会性别角度谈性研究的本土化问题》,载于《中国“性”研究的起点与使命》(Discuss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 “xing”: The Elements and Mission of Sexuality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China)潘绥铭 主编 ,性学万有文库 ,高雄‧万有出版社‧台湾,2005年12月。2007年,撰写“社会性别与婚姻家庭”一章于《女性学导论》,该导论由祝平燕等主编,武汉大学2007年出版。2007年,撰写“性别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一章于《性别社会学》,该导论由祝平燕等主编,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出版。2008年,“在科学与传统之间——‘生育的故事’课题报告之一”,发表于《复旦大学第三届社会性别与发展论坛论文集》,该书由张乐天、邱晓露、沈奕斐主编,上海社会学学院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2009年,“赛博空间中的主体技术和性/性别政治”,发表于《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第1期。2009年 “个体的崛起:社会变革的新视角”(书评),发表于《复旦人文社科学刊》(英文版),2009年9月。2009年 “‘后父权制’时代的中国——城市家庭内部权力关系的变迁”,《广西民族大学学报》,Vol.31,No.9,2009年第六期(12月)2009年 “谁的平等?谁要平等——推介《婚姻平等的意义》”,《中国家庭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家庭研究中心编)第四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12月。2010年,社会政策中的“家庭”概念——以上海市世博大礼包政策为例,《社会科学》,2010年12月,总第364期。2010年, 个案金字塔阵 ——质性研究的“科学主义”尝试,《质性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四期)。2010年 撰写第八章“社会性别与参政”,发表在《社会性别概论》刘建中、孙中欣、邱晓露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 “后父权制时代”——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城市家庭内部权力关系变迁,《全球背景下的性别平等与社会转型》,谭琳、周颜玲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2011年,China in the “Post-Patriarchal Era”:Changes in the Power Relationships in Urban Households and an Analysis of the Course of Gender Inequality in Society,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SSCI), vol. 43, no. 4, Summer 2011, pp. 5–23.2011年,“个体化与年轻女性的崛起——以上海中产阶级家庭为例”,《中国道路与社会发展》,王爱丽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