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
建议看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指南历史学基础,北师大出版社,还有山大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学考研基础【 教 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通史参考书】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阅读杂志】 《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新史学》(台)《汉学研究通讯》(台) 【文献索引】 《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先秦篇参考书】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秦汉篇参考书】《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魏晋南北朝篇参考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古文人生活》,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古代史”(下)参考文献资料这是北大历史系徐凯老师为本系本科生开设《中国古代史》(下)所列的参考文献:1、《隋书》:《高祖纪》、《炀帝纪》、《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2、《旧唐书》、《新唐书》:《高祖本纪》、《太宗本纪》、《则天皇后本纪》、《玄宗本纪》、《地理志》、《职官志》(《百官志》)、《食货志》、《兵志》,及有关列传。3、《资治通鉴》(隋唐部分)。4、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5、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华书局1977年9月版。6、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7、《辽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圣宗本纪》、《营卫志》、《兵卫志》、《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8、《宋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神宗本纪》、《徽宗本纪》、《高宗本纪》、《理宗本纪》、《地理志》、《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及相关列传。9、《金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海陵本纪》、《世宗本纪》、《食货志》、《百官志》,及相关列传。10、邓广铭、漆 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11、陈 直:《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12、杨树森:《辽史简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13、张博泉:《金史简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14、漆 侠、乔幼梅:《辽夏金经济史》,河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15、《元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世祖本纪》、《顺帝本纪》、《地理志》、《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16、邵循正:《邵循正历史论文集》(蒙古史、元史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9月版。17、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18、周良霄、顾菊英:《元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19、《明史》:《太祖本纪》、《成祖本纪》、《英宗本纪》、《武宗本纪》、《神宗本纪》、《庄烈帝本纪》、《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地理志》,及相关列传。20、孟 森:《明清史讲义》,中华书局1981年版。21、孟 森:《明清史论著集刊》、《续编》,中华书局1984年版、1986年版。22、傅衣凌主编:《明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3、《清史稿》:《太祖本纪》、《太宗本纪》、《世祖本纪》、《圣组本纪》、《世宗本纪》、《高宗本纪》、《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地理志》,及相关列传。24、戴 逸主编:《简明清史》,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25、商鸿逵:《明清史论著合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26、王锺翰:《清史新考》,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27、韦庆远:《明清史新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三国参考图书《魏晋思想论》,刘大杰,上海中华书局,1939年。《三国之鼎峙》,王锺麒,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魏晋南北朝史略》,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中国史稿》(第三册),郭沫若主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范文澜,人民出版社1964年。《中国史纲要》(上册),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83年。《中国全史·魏晋南北朝卷》,朱大渭、梁满仓主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三国经济史》,陈啸江,中山大学文科研究所,1936年。《三国经济史》,余鹏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唐长孺,上海人民出版,1957年。《三国军事史》,余大吉,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武侯春秋》,朱大渭、梁满仓,团结出版社,1998年。《诸葛亮躬耕地望论文集》,高士楚等编,东方出版社,1991年。《三国史讲话》,徐德嶙,上海群联出版社,1955年。《曹操论集》,三联书店编辑部编,三联书店,1960年。《曹操》,项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诸葛亮》,马植杰,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参考文章〈说蜀汉的兴起〉,赵俪生,《历史教学》1951年第1卷第1期。〈诸葛亮并非「重益轻荆」〉,张大可,《江汉论坛》1981年第2期。〈东吴政权的性质及其经济基础〉,蔡振华等,《史学月刊》1957年第11期。〈东吴政权灭亡的基本原因〉,蔡振华,《史学月刊》1957年第3期。〈三国东吴经营台湾考〉,张崇根,《安徽大学学报》(哲社)1981年第1期。〈汉魏故城〉,周到,《河南日报》1961年9月。〈汉魏洛阳城初步勘察〉,考古所洛阳工作队,《考古》1973年第4期。〈三国时代疆域考〉,郑璜,《史地丛刊》(大夏大学)1933年第1辑。〈关于《三国志·孙权传》上的「 州」〉,袁臻,《华南师院学报》1980年第2期。〈赤壁考〉,丁立,《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1期。〈荆州学派对三国学术之关系〉,王韶生,《崇基学报》1964年4卷1期。〈建安时代之人生观〉,刘国钧,《斯文》1卷22期。〈三国六朝三玄之学考〉,高克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学会丛刊》1922年1卷1期。〈魏晋清谈思想初论〉,贺昌群、朱自清评,《清华学报》1947年14卷1期。〈三国史记佛教钞存〉,李载昌,《佛教学报》1964年第2期。〈三国佛典录〉,刘国钧,《金陵学报》1932年2卷2期。〈三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王仲荦,《历史教学》1956年第10期。〈曹魏屯田制和西晋占田制〉,苑士兴,《教学与研究集刊》1955年第1期。〈论曹魏屯田制的历史渊源〉,高敏,《东岳论丛》1980年第2期。〈曹魏屯田制度的意义〉,郑佩鑫,《史学月刊》1957年第11期。〈三国时代的政治〉,萨孟武,《政治季刊》1939年1卷1期。〈从荆州争夺战看三国前期的外交斗争〉,尹韵公,《文史哲》1981年第5期。〈三国时期公孙氏政权对辽东的统治〉,邸富生,《辽宁师院学报》1979年第5期。〈诸葛亮与蜀国外交〉,王之客,《人物杂志》1946年1卷7期。〈孙权的用人与创业〉,施守全、施建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三国郡守考〉,贝琪,《史学年报》(燕京大学历史学会)1936年第2卷第3期。〈三国时山越分布之区域〉,叶国庆,《贡禹》1934年2卷8期。〈试谈三国时三大战役异同〉,李恩善,《历史教学》1980年第11期。〈论官渡之战〉,梁养吾,《史学月刊》1957年第7期。〈谈曹操和建安文学〉,今果,《安徽史学通讯》1959年第3期。〈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袁行霈,《解放军文艺》1962年第三期。 西晋参考图书《晋书》,(唐)房玄龄等。《通典》,(唐)杜佑。《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等。《南方草木状》,(晋)嵇含。《世说新语》,(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人物志》,(魏)刘邵。《抱朴子》,(晋)葛洪。《博物志》,(晋)张华。《两晋北朝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魏晋南北朝史》,劳干,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5年。《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李剑农,三联书店,1959年。《中国农民战争史(魏晋南北朝卷)》,朱大渭主编,人民出版社,1985年。《魏晋南北朝文化史》,万绳楠,黄山书社,1989年。《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增,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中华书局,1963年。《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陈寅恪撰,万绳楠整理,黄山书社,1988年。《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魏晋南北朝礼制研究》,陈戍国,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两晋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毛汉光,台湾中国学术著作奖委员会,1966年。《汉唐间的封建土地国有制与均田制》,贺昌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秦汉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研究》,高敏,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朱绍侯,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魏晋玄学中的社会政治思想略论》,汤用彤、任继愈,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郭象与魏晋玄学》,汤一介,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竹林七贤研究》,何启民,中国学术奖助委员会,1966年。《魏晋南朝政治社会》、《魏晋南朝贵族制》,越智重明。《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魏晋南北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中华书局,1961年。《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魏晋南北朝史论稿》,万绳楠,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赵万里,科学出版社,1956年。《魏晋南北朝墓志汇编》,赵超,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辑,中华书局,1958年。《汉晋学术编年》,刘汝霖,商务印书馆,1932年。《门阀士族成立史》,矢野主兑。《读史存稿》,缪钺,人民出版社。参考文章〈西晋的分封与藩王出镇〉,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西晋占田制试释〉,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北京三联书店,1955年。〈西晋户调式的意义〉,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北京三联书店,1959年。〈魏晋封建论〉,王仲荦,《华山馆丛稿》,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汉魏之际封建说〉,何兹全,《历史研究》,1979年第1期。〈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过去和现在〉,田余庆,《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汉魏之际的青徐豪霸〉,田余庆,《历史研究》,1983年第3期。东晋及十六国参考图书《通典》,(唐)杜佑。《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等。《晋书》,(唐)房玄龄等。《十六国春秋》,(北魏)崔鸿。《建康实录》,(唐)许嵩,20卷。《六朝事迹类编》,(宋)张敦颐。《佛国记》,(晋)法显。《抱朴子》,(晋)葛洪。《搜神记》,(晋)干宝。《搜神后记》,(晋)陶潜。《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赵万里,科学出版社,1956年。《魏晋南北朝墓志汇编》,赵超,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辑,中华书局,1958年。《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丁福宝辑。《汉晋学术编年》,刘汝霖,商务印书馆,1932年。《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刘汝霖,商务印书馆,1936年。《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魏晋南北朝史》,劳干,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5年。《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魏晋南北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中华书局,1961年。《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魏晋南北朝史论稿》,万绳楠,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李剑农,三联书店,1959年。《中国农民战争史(魏晋南北朝卷)》,朱大渭主编,人民出版社,1985年。《魏晋南北朝文化史》,万绳楠,黄山书社,1989年。《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增,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万绳楠整理,黄山书社,1988年。《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刘汝霖,商务印书馆,1932年。《魏晋南北朝礼制研究》,陈戍国,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永嘉之乱后北方的豪族》,金发根,台北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64年。《两晋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毛汉光,台湾中国学术著作奖委员会,1966年。《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李剑农,三联书店,1959年。《汉唐间的封建土地国有制与均田制》,贺昌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秦汉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研究》,高敏,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朱绍侯,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北狄与匈奴》,马长寿,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鲜卑与乌桓》,马长寿,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氐与羌》,马长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前秦史》,蒋福亚,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年。《敕勒与柔然》,周伟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南凉与西秦》,周伟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匈奴史》,林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年。《北亚史研究—匈奴篇》、《北亚史研究—鲜卑柔然篇》,内田吟风。《六朝史研究—政治社会篇》、《六朝史研究—宗教篇》、《六朝宗教史》,宫川尚志。《六朝门阀研究之一—太原王氏系谱考》,守屋美都雄,日本出版协同,1951年。《早期中华帝国贵族家族—博陵崔氏个案研究》,依佩霞,剑桥大学出版社。《读史存稿》,缪钺,人民出版社。《门阀士族成立史》,矢野主兑。《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唐长孺。《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中国中世研究》,川胜义雄。《魏晋南朝政治社会》、《魏晋南朝贵族制》,越智重明。参考文章〈述东晋王导之功业〉,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南朝寒人的兴起〉,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北京三联书店,1950年。〈乞活考—西晋东晋间流民史这一页〉,周一良,《燕京学报》1943年37卷。〈魏晋封建论〉,王仲荦,《华山馆丛稿》,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鲜卑姓氏考〉,王仲荦,《文史》,三十一、二辑。〈代北姓氏考〉,王仲荦,《文史》,三十一、二辑。〈汉魏之际封建说〉,何兹全,《历史研究》,1979年第1期。〈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过去和现在〉,田余庆,《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成都,1986年。〈汉魏之际的青徐豪霸〉,田余庆,《历史研究》,1983年第3期。〈论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士族、庶族解〉,祝总斌,《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论魏晋南北朝的坞壁〉,赵克尧,《历史研究》1980年第6期。〈坞主考〉,那波利贞,《东亚人文学报》,1943年2卷4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与内地的关系〉,黄烈,《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论集》第一册。南北朝参考图书《宋书》,(梁)沈约。《南齐书》,(梁)萧子显。《梁书》,(唐)姚察、姚思廉。《陈书》,(唐)姚察、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等。《北齐书》,(唐)李德林、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 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通典》,(唐)杜佑。《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等。《世说新语》,(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洛阳伽蓝记》,(北魏)杨 之。《人物志》,(魏)刘邵。《金楼子》,(梁)萧绎。《高僧传》,(梁)慧皎。《出三藏记集》,(梁)僧 。《弘明集》,(梁)僧 。《真诰》,(梁)陶弘景。《文选》,(梁)昭明太子萧统。《玉台新咏》,(陈)徐陵。《文馆词林》,(唐)许敬宗等。《文苑英华》,(宋)李 等。《古文苑》,(宋)章樵注。《诗品》,(梁)锺嵘。《齐民要术》,(北齐)贾思勰。《本草集注》,(梁)陶弘景。《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赵万里,科学出版社,1956年。《魏晋南北朝墓志汇编》,赵超,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辑,中华书局,1958年。《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丁福宝辑。《南朝宋会要》,朱铭盘,中华书局,1984年。《南朝齐会要》,朱铭盘,中华书局,1984年。《南朝梁会要》,朱铭盘,中华书局,1985年。《南朝陈会要》,朱铭盘,中华书局,1986年。《北周地理志》,王仲荦,中华书局。《汉晋学术编年》,刘汝霖,商务印书馆,1932年。《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刘汝霖,商务印书馆,1936年。《吐鲁番出土文书》(第1册),文物出版社,1981年。《两晋北朝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魏晋南北朝史》,劳干,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5年。《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中华书局,1963年。《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万绳楠整理,黄山书社,1988年。《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魏晋南北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中华书局,1961年。《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建议提前联系导师,恳请他开列书单,针对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