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乎会稽
学院概况 重庆三峡学院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千年古城移民之都万州。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代码10643),是三峡库区腹地唯一的一所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2010年3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新增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现有龙宝、五桥两个校区,占地1980余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藏书近110万册,电子图书113万余种,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职工近1200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教授、副教授400余人,博士、硕士近500人,兼职教授和外籍教师6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3000余人。 学校现有14个教学院(系),涵盖9个学科门类38个本科和17个专科专业,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已形成了以文、理为主,工、经、管、法、史、教、农等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以本科教育为主体,高职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和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紧密围绕重庆市和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优化结构,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现有市级重点立项建设学科1个,校级重点学科7个。市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市级精品课程6门,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学校紧密围绕三峡特色研究搭建平台,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增强科研实力。现设有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2个市级市重点人文社科基地,重庆市三峡文化研究会、重庆市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等2个市级学会,以及24个校级科研机构,是重庆市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出版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学术刊物《重庆三峡学院学报》。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近600项,数百篇科研成果被SCI、EI等权威文献检录,参研项目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学校以“成人、成才、成功”教育为统揽,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建设。近年来,在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设计等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00余项;学校多次被授予“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自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保护母亲河先进集体”等称号。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毕业生考研上线率位居市属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注重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现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东南大学对口支援单位,与国内及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日本等多所大学建立了互派教师、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在美国丹佛社区大学开办了孔子学院并建立了“中国文化体验中心”。 学校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特色突出、成效显著。2009年5月21日至23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国家级主流媒体聚焦学校,对学校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提高办学质量、真诚服务库区的主要经验和做法进行了集中报道。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高校节能先进单位”、“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文明单位”、 “重庆市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及先进集体”、“重庆市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正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把重庆三峡学院逐步建设成为学科特色鲜明、知名度较高的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全面推进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新区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向着办库区人民满意的综合性大学的工作目标迈进。到“十二五”末,学校将发展成为适应和带动三峡库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全面进步的,学科门类齐全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三峡库区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在信息技术、库区经济、文化、美术、历史、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及治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和社会影响力的科技文化研究中心,为库区经济文化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