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无用
进京水
首先,在锻炼个人科研能力之前,我们需要先打好自己的学科知识基础,需要我们把自己的知识储备积累好,为下一步的实践能力做准备。打好基础之后,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实践工具的使用本领,比如it领域的子衿就需要一些编程的基础,设计领域则需要一定的作图基础等等。接下来最好就是拜师了,在大学时代能有一位好导师将会受益终生,但拜师之前需要端正态度,摆正心态,同时脚踏实地,为之后的项目工程做准备。拜师之后咱们就会跟着自己的导师做一些基础的工作,它们可能枯燥,但一定是有意义的,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你一定能够会有所收获。在做完一段基础性工作之后,导师就可能会带你进入科研阶段了,在这个过程中咱们开始真正锻炼和磨砺自己的科研能力,为了目标加油吧!END注意事项但如果您没有跟着导师做科研,多做一些项目,同时多参加一些科研比赛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何提高个人科研能力

其来不蜕
提高产量不是目的,应该多考虑提高商品性

如何培养研究生良好的科研素质

桃花
蛮银
科学研究都是遵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而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则是发现问题的关键。结合我个人的一些观点,我认为在培养良好科研习惯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追踪学科前沿,关注需求进展。特别是对于图书情报学而言,以需求为导向的研究更需要具备追踪学术发展动向的能力,通过不断积累从而能够发现、提炼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2)从需求出发,培养发现和把握前沿领域的能力。前沿常常不是热点,热点也不一定是前沿。发现问题需要地关注前沿而不是热点,懂得如何去发现和把握前沿,而不是一味追随国外研究步伐,这才能具备创新研究的能力。我个人观点认为:由于图书馆学情报学借鉴很多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学科自身的不健壮性导致该领域的部分研究出现“为了引入而引入”、“生搬硬套”的现象。把握前沿要从问题、需求出发,从而引出该学科领域尚未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数字图书馆范式发展为例,第一代数字图书馆从印本资源到数字化资源转变;第二代则更关注异构、分布式资源的互操作,提供集成服务;第三代数字图书馆构建面向服务的框架(如SOA),欧盟构建面向e-science的数字图书馆原型框架DILIGENT等都是从用户需求出发,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3)确定稳定的专业方向,把握自己的领域和方向。应当对某个特定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探索,而不是盲目地追踪每个热点,找准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成为该领域的专家。4)培养将问题进行细化和分解的科研习惯。在锁定了自身研究方向和领域后,要学会将问题进行剖析、分解、细化,从问题的不同属性、角度进行分析,才能更为全面的进行科学研究,要做到头脑中有清晰的知识脉络和知识地图。5)充分重视沟通和交流。加强与导师、同学、其他专家的交流有助于开拓科学研究思路,也可利用论坛、头脑风暴等方式进行实时的沟通交流。6)及时梳理前期科研成果。对前期科研成果的记录、总结、回顾和思考有助于下一步研究。例会、报告、论文等都可以是成果的表现,但这些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7)培养良好的科研道德。这一点是强调到什么程度都不过分的,尊重他人的贡献就是尊重自己的贡献。8)加强科研方法的训练。基于方法的科学研究是科学研究的精髓,要真正地掌握、运用方法,而不仅仅是了解定义。如真正运用计量学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人很少,很多人都只是用了用皮毛,因此所得出的结论价值有限,归根到底是没有掌握该方法的本质。

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神剃
其治一也
1. 教师要有对事业、对科研的热情,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自己教研的努力方向,不断地追求和思考。“积累—总结—再积累—再总结”,这是教科研的必经之路,没有捷径。 2. 教师要有对学生的爱,关爱学生是做好教育科研的前提和基础。 3. 教师要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做好研究的前提条件,且学习是教师科研成长的基础和动力,作为教师,从教学和教育的角度出发,都应该有求知的积极心态,活到老学到老,在做中学,通过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以调整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促进专业成长,提高科研能力。 4. 教师还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机,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教学教育思想。在不断学习中充实,在“教学相长”中提高,在教学反思中创新,在经验总结中成熟,在教育科研中提升。 5.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来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已。比如,利用网络资源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利用网络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库;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学科教学活动;利用网络资源,创建教师个人主页。 6. 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实践。实践也是很重要的,在实践中完善和提高科研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做好反思和记录,为教学研究提供素材,在经验中成长是真正的成长。 7.要有团结协作精神。科研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事情,在科研的路上,教师可以团结周围的力量,共同研究课题

如何提高教师自身教科研能力

坏男孩
六尘
一.深入学习,提高认识。1.深入教育一线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梳理、分析、提炼、升华——即调查研究,这是教育科研必需的也是基本的内容和方法。2.如果说科研是教育生命的源泉,那么,课题便是教育科研的起点、旗帜和抓手。课题的能量是巨大的、神奇的。因为它有智慧的能量。名师走的是课题研究之路,名校走的是课题研究之路,课题研究也是区域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3.教育经验来自教育实践活动。只有及时地认真地科学地总结,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才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明确地指出——“理论的概念必须要由大规模积累的实际经验来完成。4.台湾诗人痖弦有句绝美的诗——“海,蓝给自己看”。就像那只破水罐,悄然为自己开一朵花,教育科研工作者以缄默淡泊自己的美丽,只要立足于学生、教师、课堂和学校,关爱生命、关照心灵、关注成长,走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管理必然有新视野,课堂必然有新天地,课改必定有新干线,家庭教育必定有新亮点。5.教育科研其实很简单,她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拓宽基础、专一深入、痴情关注、大胆设想、艰苦奋斗,都需要我们比平常人晚睡早起、按照规律下笨功夫,不仅需要积极地入迷、奋发、获得,大部分时间里还需要在宁静平和的状态下反思,在教育科研中寻觅理味、趣味、情味、艺术之味,乃至人生之味。6、用握过粉笔、教鞭的手,用批改过考卷、作业的笔,记录下、整理出教育生活中一个个专题,诸如“教育现代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等等,从而走过亘古走过蛮荒,走过森林走过雪原,与那些高尚的人们和思想进行心灵沟通。如此不断沟通,不断蒸馏,不断品味,即是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臻妙心境和生活享受。一、分析问题,寻求对策。1、教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学校层面:申报课题多,深入研究少.检查汇报多,平时落实少.装门面赶新潮多,联系实际少.追求短期效应多,持之以恒少,应付上级检查多,解决问题少.教师层面:1.参与教育科研的目的不明确.教科研≠发表文章2.选题不明确.3.研究过程随意4.片面追求成果对策1.树立五种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产生正确的行动。1) 树立先导意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 树立主动意识。变要我搞研究为我要搞研究3) 树立服务意识。贴近学校、教师、教育工作4) 树立“过程”意识。教育科研不仅是写的过程,还是一个学习、思考、实际总结的过程。要把落实教科研过程与追求教科研成果放在同等位置。5) 树立“创新”意识2.要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把教师当成实验室,把教师、学生作为实验对象。3.把工作中最令人烦恼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A.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教什么研究什么,需要什么研究什么,怀疑什么研究什么。B. 在选题时力求做到短、平、快。研究的角度宜小、研究的周期宜短、研究的内容宜是实。做到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4.把工作和教育科研有机的结合起来A. 建立学校的课题体系,用来统领全局B. 搭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平台C. 引导教师分层参与。真正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一、理论引导,科学实践。引用《江苏教育与研究》主编方建华教授的讲座 从问题出发:教育科研的基本策略与方法第一讲 教育科研概述 第二讲 从问题到课题:教育科研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第三讲 教育论文、报告的写作与投稿第一讲 教育科研概述 从本质上讲:教育科研是一种认识过程,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发现教育规律知识、丰富教育理论为导向,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推进教育发展为目的。 三个基本要素:客观教育事实、教育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技术 。 基本功能:解释、预测、控制的功能 基本类型:基础研究、开发研究与应用研究 基本层次:宏观研究、中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基本宗旨: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反映教育过程的规律,解决教育实践的问题。 中小学校教育科研的特点:一般以应用研究、微观研究、行动研究、校本研究为主。需要认识的两点: 1.教育科研≠写文章  2.教育科研≠教学研究 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的关系: 区别:教研与科研是两码事。但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上,仅把帮助中小学教师分析教材、研究教法,组织教学经验的交流与推广,作为教育科研的主要方面,导致了相当多的所谓教育科研停留在单纯的教育经验的总结层次的教学研讨上。 这两个概念无论是从研究的范围还是研究的目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 教学研究范畴狭窄,基本上主要是教育的微观领域的问题,主要包括教材教法的研究、教学的组织管理及一般性的教学问题研究。而教育研究则不同,其研究范围广大,不仅涉及教育的微观,而且也涉及中观、宏观等问题,不仅研究教育内部的联系,而且涉及教育的外部联系,不仅研究教育的现状,还研究教育的历史、预测教育未来趋势等。教育科研是个上位概念。意义:____科研兴校,科研强师是促进学校发展、促进老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使师资队伍的科研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丰富教育理论,促进教育科学体系化。谁能搞教育科研?  我们每个老师既是教育者也都是研究者。当然,作为从事教育科研人员的条件 首先是主观条件: ——科研意识:科研型教师的职业自觉 作为教师来说,对我们日常的教育活动是否具有一种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和概括提升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民族素有“尚实”的传统与“务实”的精神,这就使得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般都“重实践、轻理论;重经验,轻科研”,教师以“教书匠”自称。 ——科研理论:科研型教师的专业基础 ——科研能力:科研型教师的核心素质 ——思维方式:科研型教师的人格特质 科学研究的根本追求是探索真理。 真理又分事实真理和理性真理(指涉性真理)。事实真理的研究,主要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能事,追求事实真理,判断的标准为“是否真实”;而对理性真理的研究,是人文科学研究的能事,需要通过哲学反思,逻辑推理等获得。需要探索、理解事实行为背后的意义与价值。? 教育问题是复杂的,往往教育事实问题与价值问题纠缠在一起。这就对教育科研的方式提出特殊要求。我们的教育科研眼光不能仅局限于教育事实界和现象界,而要探索教育事实背后的意义、教育价值以及教育活动中透析出的生命哲理和智慧。? 教育科学研究应该定位于关注“何为教育”的学问、“如何教育”的智慧以及“教育为何”的觉悟,从而对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和教育审美三大层次上的探索、提升。? 需要我们确立新科学精神,改变传统思维方式,不能太功利,不能太工具理性化。强调科学与人文相整合的思维方式。——科研道德:现代化教师师德的新内容。 要研究真问题,做真学问题。其次是客观条件:良好学术氛围。 基于合作的科研团队。 学校的领导支持。  研究资料、设备充足。  研究时间、空间和人员的保证第二讲 从问题到课题: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策略与方法  怎样开展教育科研呢?最重要的是操作问题。从总体上讲,要坚持“校本研究”的理念。  一、校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 校本研究,就是要求学校教育科研要以学校为本,要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师‘充满思想的行动’,是教师进行反思的方式。  ■校本研究的特点:彭纲所长将其形象比喻为草根化研究,是一种“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的研究。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强调:校本研究并非重起炉灶,另搞一套,它应该“生长”在过去的“地基”上。 基于学校已有教育实践和教科研成果。 校本研究可以是过去课题研究的整合和延伸 比如;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课题(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创新)、分层教学模式等,已经具有校本研究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整合和延伸,有利于把研究引向深入 二、中小学教科研的内容、策略与方法 主要内容 ①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即课程; ②校本教学研究——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法研究等; ③校本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参与式培训和教学反思,凸现“以教师为本、以能力为本、以发展为本”; ④校本管理研究——促进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二、中小学教科研的内容、策略与方法 主要内容 ①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即课程; ②校本教学研究——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法研究等; ③校本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参与式培训和教学反思,凸现“以教师为本、以能力为本、以发展为本”; ④校本管理研究——促进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课题从哪里来呢?—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学生学习成绩分化问题。学习分化的原因是什么?从何时开始?如何克服?这就需要调查、需要开展实验。比如 中小学衔接问题,学生学业成绩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问题等,比如留守儿童问题,独生子女教育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等。? 要正确区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问题”?有三个层次:? 1、现实中出现的问题:Problem [‘prɑbl?m] n. 问题,疑难问题,麻烦的事, 比如:学生中小眼镜增多的问题;成绩分化问题;? 2、共同研究议题,公共可以讨论的话题:Issue. n. 问题;争论;争议? 比如:学生中小眼镜增多的问题是否普遍?比例如何?? 3、学术问题、研究课题:question['kw?st?] n. 1.问题;询问;2.要讨论(或考虑)的问题;争端;难题;3.疑问? 是正式提出的值得研究的问题,需要通过实证研究判断是否属实;需要通过哲学反思,寻找教育现象、教育行为背后的观念,意义,价值,探寻解决之道。? 比如;可以从不同学科提出问题:是课程负担过重引起的?? 是在校时间过长引起的?是学生营养结构不合理引起的?? 是学校建筑的光照度不足等引起的?还是学生上网时间、看电视时间太长引起的。。。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一切研究工作的起点。 从所发现的教育问题中进行筛选值得研究的问题,也就成了教科研课题。 <,/SPAN> 最为困难,最为重要。 选题决定研究价值;尽量选择全局性和规律性问题 选题制约研究成效;选题要恰当 选题制约研究者的水平提高怎样选题?选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无为而无不为,有不为方能有所为  工作需要原则  科学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不可贪大求洋,赶时尚  兴趣爱好原则研究基本步骤  ——对问题进行梳理:学校层面、学科教学层面(教研组、年级组)、教师个人层面  ——形成问题链或问题树,发现带有普遍意义的关键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问题  ——确定研究课题,筛选和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理论,撰写选课报告,进行课题申报  ——进行开题论证,选择研究范式,确定研究思路和方法,撰写研究计划,制定研究方案 ——实施课题研究,进行实地调查、课堂观察、教育实验或测量,记录和收集研究资料 ——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成果(论文或报告或叙事或案例分析) ,发表和交流研究成果   ——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论正 ——总结和反思课题研究(小组讨论或个人反思),提出改进策略  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1)量化研究范式(定量研究\实证研究)——运用教育测量、教育评价、抽样调查、教育统计和教育实验等的研究类型(2)质的研究范式(定性研究、实地研究)——运用叙事研究、教育网志(BLOG)、案例研究、课堂观察等类型。 研究范式的分类是相对的,例如,课堂观察法即可以采用定性观察,也可以采用定量观察。当前,中小学质性研究的范式正成为趋向,但与量化研究相融合应该成为最终的走向。 具体研究方法之一: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  教育叙事研究的作用:记录与反思  ■教育叙事研究是记录教师教学生涯和成长历程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育教学反思的重要方式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1)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2)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3)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4)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既是一种指导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具体研究方法之二——教育网志(Blog) Blog的概念:互联网络上的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交流平台 ■BLOG是Web log(网络日志)的简称,而BLOGGER(博客)则是写BLOG的人。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网络日志(Blog)将过去以书面为载体的叙事研究报告,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实现了教育叙事研究的新发展。具体研究方法之三——课堂观察研究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ing)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  课堂观察的内容  ■自我观察(一边讲课一边观察):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人际间互动情况,对教师授课的反映等,以及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  ■观察他人(听课):包括教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学生的非学习性行为、教室内外的情境等。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不同于日常的观察。  ■定性方法: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对观察对象做详实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追溯性的补充和完善。分析手段主要是归纳法。文字记录是描述性的和评价性的,并且可以把现场感受和领悟记录下来。  ■定量方法: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工具表)进行观察,既可以采用“钢笔录音机”,也可以运用录音录像和电脑软件进行分析。  ■主要技术方法手段:----课堂教学录像、录音;----以时间标识进行选择性课堂实录;----座位表法;----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提问行为类别频次表;----课堂练习目标层次统计图;----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类表;----学习动机问卷调查和访谈;具体研究方法之四——案例研究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  ●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上海教科院 张肇丰)  案例是对某个过去发生的事件的真实描述……,目的是引发对一个特殊情境的讨论和分析。  ■案例的特征表现为:----真实性: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典型性: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浓缩性: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启发性: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学习效果的后测分析。具体研究方法之四——案例研究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  ●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上海教科院 张肇丰)  案例是对某个过去发生的事件的真实描述……,目的是引发对一个特殊情境的讨论和分析。  ■案例的特征表现为:----真实性: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典型性: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浓缩性: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启发性: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教学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反映的是教学预期;“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是教学结果。  ●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  不能把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乃至教学总结、教学测试题,统统纳入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的意义  ●顾泠沅先生认为:----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第三讲 教育论文、报告的写作与投稿? 写论文不等于搞科研,但搞科研必须写论文。? 保存、交流、发表成果的必需;与别人分享成果,推广应用成果,转化成教育生产力的必需。? 职称、职务晋升的必需,更是自我实现的必需(文人以“著书立说”“成名成家”为荣)。  教育研究的最终成果必须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一方面是保存研究成果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交流研究成果的需要。  表达教育研究成果的方式一般有写教育论文和写研究报告(包括调查报告、观察报告、实验报告等)。 表达方式以议论、科学性说明相结合为主,适当辅之以叙述和描写。讲究严谨、简明和流畅的行文风格。 当然,也有杂志编辑偏好文学色彩浓的行文,大多数学者认为教育论文仍然是科学论文,不宜太花哨。关键是把思想表达清楚,把道理讲明白。可见,大多数老师都能写好教育论文,并不是学中文的老师的专利。当然,要写好论文,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要勇于动笔、勤于动笔。  一般中小学教师可从写教育随笔入手,逐渐培养写论文的兴趣,积累经验,增强成就感,继而写教育论文,甚至写更为规范严格的教育研究报告。 一、关于教育随笔的写作  提倡初学者走从教育随笔到教育论文,从教育论文到研究报告的路线。 随笔,英文essay,短论的意思,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 随笔,在拉丁语中意思为“尝试”。蒙田随笔取的就是这个意思。尝试,意味着未完成,意味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广大的层面探讨同一事物,意味着对现有秩序的怀疑、否定和颠覆。随笔的生命在于随。这种文体最重要要的是要体现个性化。是一种不断生成的文体。鲁迅喜欢杂感,本雅明赞赏“断片”,都是因为随笔可以最大限度地容纳自由与批判精神。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 在写作样式上也没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等形式。 作者要着力描写一个教育事件,不用太多的语言去发议论、做点评,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文章的结尾有个简单的点题就可以了。读者通过读作者叙述的这件事,就能受到触动,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于故事之中。 可以夹叙夹议, 作者在叙述一个事件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边叙述一边评论;也可以是把事件先叙述完,再做评论。 教师如何才能写好教育随笔呢? 教育随笔其特色就在一个随字――随手、随便、随心。 随手 对即时发生的和看到事件及思想火花,要及时、随手捕捉并记录。养成随手写的习惯,坚持记教育日记。 随便 随笔没有什么格式的要求,文字也可长可短,可庄可谐。用200字就能说清楚,就不一定要凑到1000字。如果没想好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却让您有所触动,不说不快,也不必硬憋着要找什么理论做依托,可以把事情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 随心 随心有两层意思,一是随心所欲,没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笔要随脑。我手写我心。文章是笔写出来的,但是大脑想出来的,所以 笔要随脑。随笔要想写好,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要注意观察,多读点书,用心去思考。有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眼光;有正确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发现。最关键一点:勤动笔,只有动笔写了,才能有好的随笔。 要善于捕捉题材。 —— 成功的喜悦。教育教学中,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主要收获在哪里?抓住自己的成功之点,深入地想  ——失败的教训。 教育教学中为什么会失误?主要症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弥补?应吸取什么教训? ——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依据,但不一定是完美,只要我们深入而冷静地研究思考,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或新的疑点  —— 在讲课过程中,感觉上的得心应手,学生思维火花的不断迸发,突然受到某种悟性与启示  —— 在听课过程中,通过比较,找出差异,是产生新观念和新思想的导火线。  ——班主任工作中,课后师生交谈中、学生学习的成功或失败中也有题材锤炼题材。 ——立意要新。不仅自己觉得有新意,要让别人觉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复别人的观点。 ——列举实例要具体生动。在举例时一定要把事实讲明白。 ——要做到小中见大。从个别具体的事例出发,能体现出一般规律,反映较深刻的问题和道理。 ——文章结构可多样化。二、关于教育论文的写作首先要给论文准确定位? 定点:解决内容? 经验型----教改型----论述型? 定面:解决层次? 评析性---学术性---课题性? 定向:解决方向? 交流类---评奖类---发表类其次明确教育论文的撰写过程? 确立论点:对问题的根本看法? 整理材料:围绕论点,分析研究材料? 编写提纲:事先设计论文的框架 突出重点、深思熟虑、思路流畅、结构完整? 撰写草稿:一气呵成? 修改定稿:精雕细琢 第三,要掌握教育论文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哀悼人
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一、从“早”抓起,从“小”做起。 青年教师在某一领域已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掌握交叉学科的复合知识、动手能力、检索文献的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青年教师一进门,首先定好科研引路人。作为科研引路人,必须是具有高级职称或在科研上有突出贡献的中级职称的教师担任。学校对科研引路人有奖励,有考核。学校对青年教师的科研考核,也有特殊的政策,不光从论文的级别、项目的大小来衡量,对于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的演示教具制作,实验设备制作也给予相应的分值。因此对于年轻教师不妨“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果”。教师在科研上的路子就是从:制作演示教具→制作实验设备→承接企业技改项目→自行开发专利产品,一步步下去。 二、积极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1.全员培训,实现科研的群众性 一是对教师进行科研技能培训。组织教师系统学习“科研理论知识”“科研方法技术”“科研领域与对象”“科研成果与评价”,解剖不成功的课题,使全校教师对科研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掌握科研的一般方法,打破科研的“神秘感”。 二是围绕本校课题开展学习。本校课题由教科室向教师介绍课题的选项、立项过程、研究方案和操作方案的形成过程,组织教师学习本校课题的理论原理和操作方案,促使教师观念转变,使学校科研与教师的学科教学同步,即达到了提高教师整体理论水平。 2.重视科研骨干培训,为科研注入活力 。在抓好全员科研素质提高的同时,还要抓好科研骨干的培训,发挥科研骨干的辐射作用,为科研注入活力。对于立项课题,举行每月一次的学习研讨会,学习相关理论,交流课题实践经验,会诊实验中的“疑难杂症”,使课题实验中的难题及时得到解决,随时修整课题实验方案。组织骨干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提高骨干教师的科研水平,通过骨干教师将其经验带到各教研组、年级组,推动各组的教研活动,带动学校的科研。 3.抓典型培养,树立科研的典范。 在科研中的先进典型能生动地展示科技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新特点、新经验、新技术和新价值,对学校科研产生强大的辐射力和推动力。因此,学校应深入教学教改第一线,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对有一定科研潜力的教师给予个别指导,进行单独培养,使之成为教师个体的教科研风范,通过成功的典型来昭示、激励教师,从而推动科研的全面工作。 三、制定科研常规管理,建立奖励方案,做好科研成果的推广。 1.制定常规管理制度。包括:①课题立项,论证、实施、结题、评审、档案等过程管理制度。②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③教师科研岗位职责。④科研经费管理制度。⑤科研课题成果推广制度。⑥举办讲座,提供咨询制度。⑦图书资料保管借阅制度。⑧学年论文评选制度,优秀论文评选交流制度。形成课题管理体系,使教育科研有布置、有检查,保证教育科研的质量达到教研的预期目的,使科研落到实处。 2.加强政策倾斜。把科研作为教师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选先进和晋级晋升的重要指标。设置年度论文奖,发表文章奖和课题奖、实验奖以及科研先进奖,以此肯定教师在科研中付出的劳动和做出的成绩。 3.推广研究成果,展示教师个体科研能力。科研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研究成果的推广不仅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且还会使教师因自己的劳动成果被社会所承认而感到欣慰,所以学校应做好教师的科研成果在校内、外的推广工作。首先在校内推广,应用性科研成果,形成学校的传统特色,为教师搭建成果交流的平台,开展教研组科研论文交流会和校级课题专题论文交流会,促使教师的教研教改探索向科研成果的转化。编辑出版校级教师论文集,使教师的科研成果在教师中广泛交流。其次是校外推广,做好教师科研论文推荐发表工作,为教师提供校外课题论文交流会信息,向来校参观学习的兄弟学校宣传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使教师的科研成果得到社会认同和应用,更好地激发教师的科研激情。 四、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应具有活跃的学术思想,学校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契机,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使学校各类学术活动发生较大的改观,广泛开展与国内外高校、企业的学术交流,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通过各种方式培养教师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把青年教师放到高层次的学术环境中学习、竞争、锻炼、提高。 五、加强学科建设,大力培养和选拔创新型的优秀拔尖人才。 拔尖人才对于学校的发展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向21世纪的拔尖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已经成为学校继往开来、建设发展的关键。落实学院学科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明显特色的重点学科,亟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能够占领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善于组织团结协调教学科研队伍,促进本学科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国内外科技界重大影响的中青年拔尖人才,为此学校在创新人才体系的实施中,将重点培养后备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重点学科设立首席专家制,重点课程设立首席讲师制,首席专家、首席讲师采取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方法在国内外、校内外公开招聘。为了使青年教师尽快脱颖而出,学校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配备学术助手等,加速拔尖人才的代际转移。设立特聘教授岗位,给予优厚待遇,筑巢引凤,吸引国内外有成就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建功立业。 六、加强青年教师的创新实践锻炼 。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创新型的青年教师队伍,必须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经济头脑和市场意识。学校按照产、学、研相结合的基本途径,以科技创新为切入点,利用国际合作、建设指导委员会、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多种合作关系,结合科研教学需要,遴派青年教师到高校、企业进行合作科研和学术访问,促进青年教师多出成果,促进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七、营造适宜创新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为造就一支21世纪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必须营造一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造就人才的良好环境,在全校建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风尚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八、加强科研合作是提高科研质量的有效途径 。学校应积极促成科研力量的融合,借助跨学科的、共同关心问题的协作、不同层次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校内外企事业的合作,集中力量办大事。从而促使科研水平产生质的飞跃。 学校要求教师做科研,教师也同样希望学校职能部门担负起组织和领导的任务。学校考核教师做科研应循序渐进,逐年增加考核标准,不能流于形式。要实现群众性的科研,学校一定要重视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培训,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加大对课题研究的投入,激发教师的科研激情,加强对教师科研的管理、服务和指导,从而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锻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如何培养师范生的科研能力

掘墓者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最高阶段,反映了国家教育的精华,在科学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理工科院校的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其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我们国家整体的科研水平。为此,理工科院校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要加强科研工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学会如何从事科研工作,提高他们科研工作的素质,使毕业的学生适应当今社会高科技发展的需要。要达到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目的,我们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抓好基础理论学习  各学科的基础理论是搞好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条件,在研究生的培养中打好理论基础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加以重视。但是在如何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方面,存在不同的认识,很多人认为多上课就是加强了基础理论学习。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因为重要的问题不在于上多少课,而关键的问题是上什么课,如何上。在现代社会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学生学习的知识在不断更新,因此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应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形式,不断地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由于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所学知识老化的周期也在加快。实践结果表明,在掌握的知识中过时或者老化的部分主要是专业课的知识,而基础知识的老化周期要慢得多。例如一个70年代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在上学时所学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目前可能绝大部分已经不适用了,因为这些年来计算机技术已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而他所学的数学、外语和计算方法这类的知识却没有过时。这说明知识的老化与知识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在课程的安排和设置上,应该考虑这些因素,减少那些老化周期较快的课程,多设置基础性强的课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流动和人员工作单位的变动会越来越频繁,那种在某一个单位干一辈子的情况会越来越少。例如美国人一生平均更换工作6次以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鼓励科技人员流动、竞聘上岗,因此学生毕业后工作变化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种发展趋势,我们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时,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因为只有掌握了广泛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容易进行知识更新和不断的专业转换。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学里,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一般是在50%以上,相比之下我国研究生课程里基础课只占20-30%,这种情况不适合目前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实验课教学和论文中的实验内容  研究生的教学是为了培养高层次的研究人员,现代科学研究离不开实验手段。据有关资料统计,在获得诺贝尔奖的化学、物理、生物医学等学科,实验项目所占的比例都在70%以上。这足以说明现代科学中实验研究的重要性。因此应该重视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实验能力的培养。可在目前我们的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实验课的内容很少或者没有,因此研究生在学习阶段得不到实验技能方面的锻炼,这一现象应该加以扭转。我们应该看到提高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要比提高理论课教学质量难度大,涉及的问题很多。从目前我国的具体情况看,涉及的主要问题有实验经费不足、设备陈旧、领导和教师对这一教学环节认识不足、课时偏少等问题。  与国外的重点大学相比,国内大学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太少,国外一流大学无一例外都有一流的实验室,配备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有高素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保证开出一流的实验课。学生每学年实验课的时数明显大于我国目前工科院校的实验课教学时数。教授每年都要把自己的最新实验科研成果向学生介绍。另外学校还要求学生每年有一定时间的校外实践活动,可以到工厂、研究所,或其他院校实习。  例如欧洲各大学研究生每年在校的总学习时间比我国学生少,但是实验和实践所用的时间明显的比我国研究生所用的时间长。就拿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在校的实践学习,基本掌握了常规机床的操作,能使用一些新型的设备和仪表,其实践动手能力较强。这些都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目前我国工科院校实验教学所用的设备和仪器大多比较陈旧,有的还仍然使用六七十年代的仪器,这样的实验设备很难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实验室的投入太小,对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随着高校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突出显露出了学校实验场地和实验设备严重不足,这是造成目前工科院校实验课较少,质量较差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实验场地和设备的局限,使得有些本应该在实验室上的课都改在了课堂里上。一些学校对实验和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在教学安排上没有把这一环节的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上。在教学的安排上,也往往把学历较低的教学人员安排来上实验课。我们毕业的学生理论知识或者书本知识比国外的学生要强,从各类国际知识竞赛的获奖情况可以看出这一点,但是实验和动手能力比国外的学生差。由于工科院校毕业的学生在校其间大多缺乏系统的实验和实践知识的培养,到工作岗位上需要较长的一段适应期。  从目前大学的普遍情况来看,用于教学实验的经费都比较少,这是制约实验室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在短时间内这个问题还很难解决,国家还不会一下拿很多钱来投入实验室建设。各学校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其中一个可以采用的方法就是把教学实验和科研实验结合起来。各学校都有一定量的科研任务和科研经费,工科院校的研究生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大部分都有实验研究内容,离不开实验基础。如果能把教学实验和科研项目结合起来,在经费使用和人员配备上调配得当,会对两个方面都有利。例如负责教学实验的人员可以主动参加一些科研的实验工作,掌握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这样可以结合科研开出一些新的实验课。学校也应出台一些政策,鼓励科研项目为实验室建设投资,例如奖励科研项目购买实验用的固定资产等。还应提倡学生在假期或业余时间参加科研活动,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研究人员不足的问题。  三、创造条件加强交流  在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期间,一般都会有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导师应该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的一定阶段,要求和鼓励学生不断地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在适当的学术会议上和有关刊物上发表。这样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培养学生总结科研结果、书写论文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结识同行,加强交流,为将来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目前国内的一些重点大学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例如在有些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年轻的研究生宣读论文,尽管有的论文水平不一定很高,但是重要的是在于参与。对于研究生来讲这是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极好机会。第一次可能比较紧张,经过这样的锻炼一两次后,再参加这种活动就比较自如了。这种锻炼对研究生开阔视野、加强交流很有必要,导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给研究生创造这种机会,让他们走出去见见外面的世面。  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对某一学科方向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在这一阶段应该给他们充分的表现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有计划地让他们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这对他们的成长和才能的发挥是十分有利的。加强交流的另外一个途径是采用联合培养的方式,例如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让学生的课程学习在学校内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在科研院所进行。因为科研院所的实验研究条件一般都比较好,研究生可以利用这些实验研究条件把论文做得更深入,从中也得到了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渠道还可以拓宽,例如与国外大学或科研单位联合培养,这样可以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出高层次的人才。这种联合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做了,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搞好实验室管理,扩大开放  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基地是实验室,因此要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基地建设,使实验室的软硬件设施满足研究生培养的要求。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工科院校的实验室距离这种要求还差得很远。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实验室还是单科封闭型的实验室,基本上以教研组为单位,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这样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造成了人员分散,忙闲不均;设备分散,使用率低的现状;这样的实验室很难满足目前研究生实践教学和完成毕业论文的需要。应积极寻求自我发展壮大之路。首先应在抓好管理上下工夫,打破原有的小而全的封闭状态,要以系或学院设立教学实验室,统一使用人力和设备。这样可以集中使用经费,有计划地更新设备,提高水平。实验室可以利用自身的实验技术与设备的优势,增强对外开放,为全校服务,为全社会服务,给研究生以的参加实验活动的机会。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为实验室积累资金,用来改善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工科大学培养出的研究生具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不但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有很强的实验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的需要。  五、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  在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导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导师学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的主要作用是研究方向的指导,这个指导贯穿在研究生培养的全部过程。  研究生研究方向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导师在为研究生选择研究课题时应该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征求学生本人的意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另一方面要结合导师本人的研究特长,保证所选题目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之内,这样才能保证导师对学生研究题目的了解和指导。在研究生课题的选取中可以看出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本人对该研究领域前沿科研课题的了解情况。一个比较好的导师应该知道本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是什么,应该研究哪些方面的题目。应该让学生站在导师的肩膀上,有一个较高的起点,这样学生就能够较快地了解研究课题前沿动态,才能很快地成长进步。  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这不但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和对科研工作严谨认真的作风。导师在研究生的心目中是个偶像,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学生,因此导师在与研究生的接触中应该把好的作风传给学生。在指导研究生完成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把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好的思想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培养出一个良好的科研工作作风,为他们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如何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砻谷纪
夫畏涂者
1.学会激发灵感每当你看到引起你注意的广阔世界的东西时,就把它展现和表达出来。它可以是任何发现:一本杂志中的精彩广告,一棵奇怪的植物,甚至是写得很好的电子邮件,又或者是一些惹你大笑的东西。越有趣,越好!您可以将它们分享到微博、朋友圈!2.找个好友思想的碰撞可能创造出好的idea。寻找一个你信赖的朋友,和你志同道合的朋友。鼓励你的朋友尝试新事物,无论是尝试一个新的午餐地点,还是提出一个突然的想法,分享有意思的文章,或只是做一些头脑风暴。这些都能够帮你打开思路,激发灵感。3. 从小事做起我们经常认为,变革性的、能改变游戏规则的工程是庞大的。但通常情况下,许多小巧新颖的东西加起来可以带来巨大的改变。小规模创新的好处是巨大的。它们能引起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小改变,从而引起团队和组织成员的兴趣和关注。从而为更庞大,更有意义的创新项目铺平道路。尝试改变很多小东西,比如如何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如何安排自己的一天计划、一周计划,或如何组织好会议。4.尝试不同的方法我们都习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做事情,这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也让我们失去突破自己的机会。当你做完一天的事情,不要就扔掉了,在睡觉前花点时间想想你是不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做到这些事情。有时它不起作用,但是,它能训练你寻找一种做旧事的新方法的能力。5. 学会记录少说多做多记!把你的想法变成笔记,把你的想法变成图片。即使是糟糕的笔记也比不肯动笔好。6.问自己“我的英雄会做什么?”当你遇到困难时,你无法取得任何进展,请别退缩。每个人都自己的偶像,在你的办公桌附近保留一些你最喜欢的科学家、企业家等的照片或名言。然后,当遇到问题时,或许这些东西能够帮助你思考,如果你的偶像遇到这些难题,他们会如何解决。这有时能够帮助你保持干劲,转换思路。这些技巧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它们却能够帮助你以新的方式看待世界。很多时候,创新就是 在其他人没关注的地方发现机会。你不断地按照上面的方法练习,它就越容易成为你默认的思维方式 。努力让创新将成为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如何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最佳答案“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更取决于人才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人才的后备军,他们是否拥有创新能力将直接关系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发展。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  提纲: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以下特点:  (一)缺乏创新的意识和欲望  (二)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性思维方式  (三) 有创新的热情,但独特的创新目标不明确  (四)有灵感,但缺少创新技能  (五)缺乏创新的毅力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一)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学术氛围  (二) 推出创新工程,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1.建立评价机制,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2.建立系统的竞赛机制和竞赛体系,系统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3.建立系统的创新活动和实践培训体系。  (三)建立培养体系  1.开设创新教育课程  2.课程教学渗透创新教育  3.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4.建立创新实践基地  5.开展助学助研活动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效果  (一)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和热情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水平、科研能力有了显著的进步。  (二)通过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科研能力,特别是邀请知名专家作系列学术报告,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也提高了教师创造性教学的能力,形成了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三)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有所提高。  (四)指导高年级大学生参与科研、助研活动和科技竞赛,引导学生深入科学探索,培养科技创造力,给学生提供资金保障和技术方面的指导,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高等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辟广阔的天地、营造良好的氛围、搭建创新的舞台,牢牢把握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时代脉搏,唱响时代的主旋律,谱写辉煌的新篇章。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案例

完完全全
保持爱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剑成99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泉州河市中学杜白娟【摘要】自主、合作、探究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景,不断改变教学的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字】初中思想品德自主探究能力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思想品德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最终又高于生活,并为青少年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只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才能实现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的衔接,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景,不断改变教学的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改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