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醉拳
合作共识的原则.在制定活动方案时,要将研究组成员分工安排.比如在“美化校园”活动中,负责研究场地的学生,绝不是说他只要找到可以研究的场地后其他的事就什么也不用做了,而是要负责到底.另外,对在研究时提出的观点同意吗?为什么?自己的观点又是什么?都要有参与的意见.也就是说,分工是为了明确各自要完成的任务,而合作应当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小课题研究不能只是为研究而研究,它应当具有深远的研究价值.在“随时监控”“合作共识”的原则下,要使实践达到以下目的:第一,认识社会的目的.每一个人都在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实现着我们个人的生活目标和理想.因此,通过每一件小事、每一个活动点点滴滴地去认识社会,就是使学生逐渐成熟、真正成长起来的累积过程.第二,认识数学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数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进行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生活,从而体会到学习的知识是有价值的.先产生兴趣,由兴趣再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因此,参与了数学小课题研究的学生不仅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高,而且创新意识也明显增强.第三,认识自我的目的.在进行小课题研究之后,我们发现学生对自己的成长目标明确了.学生们在研究的过程中知道了自己擅长做什么,哪方面知识是自己急需掌握的,他们开始要求自己主动学习.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达到了认识自我的目的.(五)汇报与交流在汇报和交流阶段,第一,要做到有选择的汇报.因为学生在课题研究阶段,通过调查、访问、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的资料数目一定是相当可观的.汇报时要以小组的形式,向全班交流研究成果,并且有侧重的介绍,不能面面俱到.第二,要重视汇报和交流实验研究的过程.首先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内容可能已经是前人研究过的,也可能是具有相当科技含量的而学生暂时还无法达到此高度的.既然是这样,那么此类课题是不是就不要研究了呢?不是的.因为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是为达到体验科研过程,了解科研方法,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而开展的.即便学生的研究成果不具有典型性,甚至根本未果都不是重要的.因此,交流时的重点是学生采取什么方法展开研究的,在研究中感悟到了什么,遇到怎样的困惑,目前还有哪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还要说明的是,所有的小课题研究并不是在课上交流后就可以告一段落的.有些课题也许还有其他未被发现的研究价值,学生在课下仍可以继续研究.比如,学生在进行“走进网络看变化”这一研究时,学生查阅到的资料中有这样一条:世界羊绒每年的产量大约在1.4万吨到1.5万吨,而我国的羊绒年产量约为1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可是学生在调查到这一数据后,引发了新的思考:羊绒产量与环境保护存在怎样的关系?这一数据中还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地方?从而又引发了新的有价值的问题留待继续研究.因此只有将研究的行为始终贯穿在学生课上、课下的每一个时段,才能使小课题研究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研究氛围在学生中间弥漫.三、可喜的变化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的变化.首先,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增强了,尤其是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能力.在进行的作业改革中,从学生一篇篇数学日记,从精彩纷呈的数学小报,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在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更为可贵的是,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对生活中的发现加以记录和反思.其次,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我们曾在区内进行了能力测评,从数学思考、数学方法、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等几方面进行了全面考核,参与小课题研究学习的孩子们在解决问题时思维灵活,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思考问题的角度合理,在区内处在领先的位臵.四、新的问题与思考在欣喜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新的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第一,问题的局限性.在我们研究的课题中,大多数是教材知识的延伸问题和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而对不经常涉及的也对生活有价值的个别问题(如各行业的应用数学)研究较少.第二,研究的表面化.在小课题研究中,由于学生现有知识经验的限制,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粗浅,研究方法的单一,造成了部分课题的研究没有继续深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