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公务员工作中如何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工作?

故生
横行天下
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任何科学都有其既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调查研究这门科学也是如此。那么,什么是调查研究呢?概括地讲,调查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把特定的社会现象作为对象,实地调查、搜集与其相关的各种事实或资料并加以综合、分析、整理,进而科学地阐明社会现象的构成因素及其规律性的过程和方法。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这“三者”的关系中,“解放思想”是前提,“与时俱进”是目的,“实事求是”是途径。所谓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事物,“求是”就是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因此说,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准确地概括了调查研究的基本内涵。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包含着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阶段:一个是调查阶段,主要是客观、准确、全面的搜集掌握情况;一个是研究阶段,主要是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综合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正确的思路和意见。在开宗明义,弄清调查研究概念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我想根据个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从九个方面粗浅地谈一下怎样搞好调查研究问题。一是明确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二是把握调查研究的基本特性,三是提高调研人员的基本素质,四是发挥调查研究的基本职能,五是掌握调查研究的主要类型,六是注意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七是确定调查研究的主体形式,八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大体步骤,九是写好调研报告的主要环节。

实地调查的方法有哪些?

连珠
不同于己
第九章实地调查法-----------------------------------------第三节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是什么一、实地调查中的观察实地调查有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观察、访谈、收集文件、心理投射以及通过使用照相机和录像等工具记录的资料。其中观察和访谈是实地调查中收集资料的重要方式,并且实地调查中的观察与访谈不同于一般的观察与访谈。(一)参与观察1.什么是参与观察参与观察也称为自然观察,它是指研究对象在自然的状态下研究者参与某一情境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在定性教育研究中,参与观察是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2.观察活动中研究者参与的程度区分观察策略的主要区别,是有关观察者参与程度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参与和不参与之间的选择。参与的程度,是完全进入场所作为一个完全参与者,到完全脱离这一场所成为旁观者的连续体。这两个极端之间的连续向度中具有极大的变异。在参与和观察之间的连续体上,斯潘帝尼(Spradley)将观察者的参与方式区分为下列五种:(1)完全不介入所研究的人们的活动,例如,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系列的电视节目、儿童卡通或广告片,并分析其主体,观察者即完全不介入。(2)介入程度低:观察者出现于现场,并不积极与人们互动,只是找一个观察地点作观察记录,或与人们有些交谈,在公共场所所观察都是从这个程度的参与开始,场所的人们不认识观察者,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3)中度的参与:参与者寻求维持现场的局内人和局外人之间的平衡,亦即维持参与和观察之间的平衡。(4)主动积极的参与:观察者做现场人们所做的事,主动积极地参与人们的活动,更充分地知道人们和行为规则。(5)完全的参与、介入程度最高:在研究现场,观察者已经是日常的参与者,研究自己的日常生活或工作的现场。教师进行的行动研究就包括一个完全参与的观察活动。3.进行参与观察的基本要求(1)参与观察者的活动须有明显的自觉,记住场所中的活动,提高注意的层次。(2)参与观察者需要做较广角度的观察,日常的参与者较受限于个人的目的。(3)日常的参与者通常局限于个人的主观经验和目的,参与观察者则同时经验局内人和局外人的角度,一方面入乎情境中,经验局内人的情感和经验,一方面出乎情境之外,观察现场中的人们和活动。(4)参与观察者需要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学习以自己为研究工具,增进自己对情境的敏感度,以搜集丰富的资料。(5)参与观察者需要做仔细的记录,记录客观的观察和个人主观的感觉。(二)观察角度的选取1.全面观察观察活动并没有特定的焦点,全面注意场所中的研究对象的活动。一般参照下列三种问题,进一步观察发现某些较特定的资料:(1)什么……(地方、行动、事件、感情等)?(2)你可不可以仔细地描述……(物体、时间、目标等)?(3)你可不可以告诉我有关所有的……(人们、活动等)?全面观察往往是观察初期的一个阶段。2.焦点观察研究者在现场逐渐找到观察的焦点后,即增加焦点的观察。研究者在现场选择观察焦点的标准包括以下几种。(1)研究者个人的兴趣:初步分析观察资料所呈现的各个领域,研究者问自己哪些领域看起来是有兴趣的,也许自己以前所做的研究或阅读将对那些有兴趣的事有作用。(2)被研究者的建议:有时正在被观察研究的人们也会提出他们觉得重要的事情,研究者可参照他们的建议,选择进一步观察的焦点,有时注意听人们经常重复的话题,也可能是观察的焦点,如果研究者已经和现场的人们建立密切的关系,也可直接问他们:“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部分?”(3)理论的兴趣:初步分析观察资料所呈现的各个领域,有些会涉及研究者理论背景。例如,一个具有社会学理论背景的研究者会对学校的某些社会组织有兴趣,开始观察一个三年级的班级。并辨认出许多社会组织的领域(有关孩子的、教师的、或群体的)。(4)符合社会的需要、初步分析观察资料所呈现的某个领域,如果是社会上人们关心的问题或文化环境中的主要问题,也可能是观察的焦点。(三)观察记录1.快速而完整地记录在直接观察中,把一切过程完整而真实地记录下来是很重要的。即使是录音机和照相机,都不能完全捕捉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所有相关方面。实地研究方法最大的长处,就是研究者能够在行为现场观察并思考。如果可能的话,你们应该在观察的时候记录你们的观察,若不可行,也应该在事后尽快地记下笔记。2.有区别地记录记录应该包含研究者的经验观察和他们对事件的诠释,要记下研究者“知道”已经发生的和他们“认为”已经发生的事,然而重要的是研究者也要将这些不同的记录加以区别。3.有准备地记录正如我们不能期望观察到所有事物一样,我们也不可能记录所有观察到的东西。在研究开始之前,有些最重要的观察是可以预料的,有些则会随着观察的进展逐渐明显。有时候,研究者可以准备一些标准的记录格式,这样会使记录工作简单一些。二、实地调查中的访谈(一)实地调查中的访谈1.访谈可以补充参与观察的不足参与观察是在自然情境中直接看到人们所做的和所说的。如果研究者希望了解人们内心的观点,除了观察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或事件,同时也需要访问他们,才得以了解他们的信念、动机、判断、价值、态度和情绪。参与观察通常相当费时和费力,而且因为观察者无法直接观察现场过去发生的事,也不能强行进入所有的场所和私人的情境,因此参与观察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的研究情境。而访谈的方式则能补充参与观察的不足。2.什么是定性访谈所谓定性研究的访谈,是根据大致的研究计划在访谈员和被访者之间的互动,而不是一组特定的、必须使用一定的字眼和顺序来询问的问题。定性访谈就是在本质上由访谈员确立对话的方向,再针对被访者的若干特殊议题加以。理想的情况是由被访者负责大部分的谈话。3.定性访谈的特点定性访谈有反复性和持续性两大特点:(1)定性访谈的设计是反复的,这表示在研究中重复收集信息,加以分析、筛选、验证;(2)定性访谈持续性指的是,在研究过程中一再地修正问题的形式。(二)访谈的一般做法1.确定主要访谈对象访谈往往和参与观察相联系,通过参与观察,研究者能注意到哪些人最值得进行访谈,这些人通常即是拥有最多第一手资料的主要访谈对象。研究者也能通过参与观察检验主要访谈对象的谈话资料是否符合其实际行动。2.确定访谈时间和次数研究者通常要进行访谈之后,才能知道要与访谈对象做多少次访谈。既然不能预告要与访谈对象做多少次访谈,就要避免一开始就要求访谈对象承诺花很多时间做访谈,在做了一次或者几次访谈之后,再较直接地和访谈对象讨论进一步的访谈时间表。访谈的次数和时间参照研究者和访谈对象各自的时间表而定。对于成人来说,每次访谈通常需要两个小时。如果时间太短,可能无法探索许多主题;如果时间太长,则可能让研究者和访谈对象都觉得很累。为了保持访谈的流程,应该试着每个星期都和访谈对象会面。至于访谈地点,应试着找一个不受干扰的场所,例如在访谈对象的家里或研究者的私人办公室,让访谈对象觉得轻松自在。3.形成良好的访谈关系访谈者和访谈对象的关系大多数是单向的。经由这种关系,访谈者有机会进行研究以获得学位或出版成书。而访谈对象可以获得的,除了满足于有人认为他们的生活和观点是重要的,并没有很多实质的回报,但他们必须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接受访谈。由于这种单向的关系,访谈者必须努力维持访谈对象的访谈动机,维持关系的最好方式是将访谈对象视为一个人而不仅仅是资料的来源。在进行访谈期间,访谈者和访谈对象的关系可能趋向于紧张。一方面访谈对象可能厌倦回答问题或开始觉得访谈是他们生活中的负担;另一方面访谈者可能开始对访谈对象不愿回答问题或跳开特定的问题而感到不耐烦,结果两人都对访谈感到厌烦。面对这样的情形,访谈者应该试着敏感地察觉访谈对象的情绪低潮,当觉得有些事不对劲时,可对访谈对象表达关切以缓和紧张的气氛;有时也可暂时停止访谈,休息一段时间,或一起进行一些社交或娱乐活动,藉以增进双方的友谊关系。(三)访谈的记录如果访谈是搜集资料的主要方法,研究者在访谈期间最好做仔细的访谈日记,在日记上列出每次访谈讨论到的主题,这可帮助研究者知道已经讨论过哪些话题。日记也可替代参与现场观察记录中的“观察者的评注”,在日记中可记下资料呈现的主题、解释和可以了解访谈对象语言意义的表情和姿势,这些记录有助于引导进一步的访谈。三、实地调查中其他收集数据的方法实地调查法强调丰富地描述现场和人群的现象,因此需运用多重资料来源。研究者可参照个人的研究取向,选择使用各种不同的搜集资料方式,以增进研究结果的可信性。(一)搜集文件就实地调查而言,文件的主要用途是检验和发现研究的线索。(二)投射选择使用一般的心理研究工具或测验,可以补充和增进现场工作,这里以投射技术为例说明其在实地调查中的应用。投射技术是可使人们产生有关文化和心理反应的资料,这些反应通常呈现个人的需要、害怕、爱好和一般的世界观。例如,罗夏克墨渍测验是一个古典的投射技术。心理学家或精神病学家让病人解释一系列墨渍图片,再根据病人的反应资料作论断。人类学家亦运用罗夏克墨渍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画人测验、或语句完成法等投射技术,引发人们的反应和价值态度,以探究人们的文化特质。(三)照相机选择使用一般的心理研究工具或测验,可以补充和增进现场工作,这里以投射技术为例说明其在实地调查中的应用。投射技术是可使人们产生有关文化和心理反应的资料,这些反应通常呈现个人的需要、害怕、爱好和一般的世界观。例如,罗夏克墨渍测验是一个古典的投射技术。心理学家或精神病学家让病人解释一系列墨渍图片,再根据病人的反应资料作论断。人类学家亦运用罗夏克墨渍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画人测验、或语句完成法等投射技术,引发人们的反应和价值态度,以探究人们的文化特质。(四)录像机

如何做好调查研究

玄奘
蓝桥会
调查研究是一项复杂又艰巨的工作,逻辑性条理性很强,因此,应该有它自己的程序,调查研究的过程是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形成了调查研究应该遵循的基本程序,这就是:准备工作、了解情况、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练。1、准备工作和了解情况首先是调查目的准备。调查研究是有目的而进行的。在起始调查研究之前,就应该对本次调查研究的动机,意图和任务有充分的正确的理解,每次调查研究之前,必须吃透调查研究的目的,搞清下去调查什么,研究什么,当然,目的准备不是让调查者钻领导的框框,目的准备只能是下去调查研究的一个方向,不应成为调查研究的结论要求。其次是调查对象的准备。在确定调查研究的任务之后,就要对调查对象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成果和目标要求,如萌芽期,就是事物发展初期,调查的目标要求是讲清其性质和发展方向,指出应肯定还是否定即可,不应确定总结经验的目标。生长期,就是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已经清楚,应当讲如何使它进一步发展,即主要讲思路、讲措施、成熟明,应当讲如何使它进一步完善提高。只有目标明确具体,才能事半功倍,避免无效劳动。第三是知识准备。调查研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调查研究者本身对某一问题没有较深的知识,就不可能做好对这个问题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前,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指示以及有关业务知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学习,可以明确调查研究的方向,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思想政策水平。做好与调查内容、调查对象有关的材料收集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前人已有的调研成果,以免重复劳动,浪费时间和精力。当然,这些知识是不可能在调查研究之前就一下子全部掌握的,主要还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积累掌握,到了临近调查研究时的再熟悉一次。知识的准备一般从三个方面来做:一是学习和掌握与调查研究的内容有关的上级规定、制度等文件;二是传阅有关研究成果和报刊资料;三是学习和掌握与调查研究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第四是组织准备。调查研究是一种开放型工作,除一些极单纯的问题接触人少以外,一般的调查研究涉及的人员都比较多。因此,必须做好组织准备工作。一方面是调查研究人员的组织准备工作。根据调查研究的任务大小,确定参与人数。如果一个单位承担难以完成,可以联合其他单位一起搞。如果参与调查研究的单位和人员比较多,就必须首先确定牵头单位和负责人,然后根据人员多少和素质确定分组,并对调查的时间、步骤、方法、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及调查研究的经费、交通工具等作出详细计划。另一方面是调查对象的组织准备工作。一般的调查研究都是上级对下的,因此调查者可以提前向被调查单位提出调查提纲要求,以便调查对象有充分准备。被调查单位一般应根据调查提纲和要求,对调查对象进行安排组织,比如什么时间、什么人参加座谈会,什么时间现场参观等。在组织调查对象时,应特别注意不要史挑选报喜的人,而把那些有头脑、平时爱报忧、甚至持不同政见者排除在外,即使有些人的意见不顺耳,是错误的,但听一听,分析分析,使问题更加明确,还是有好处的。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就可进入调查阶段了。了解情况是整个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情况吃得透,问题摸得准,就为整个调查研究工作打好了好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应该尽可能地接触有关人员,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第一手资料。掌握的情况越多,对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就越有利。2、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练其实,这在调查了解情况的阶段就开始了,因为在收集情况时,不可能像是录音机一样不用费脑子,而是一边听情况,一边就开始分析研究了。分析研究是了解情况阶段的升华。了解情况阶段的工作,只有通过分析研究才能成为成果。这一阶段包括:一是调查报告提纲的准备,二是调查报告的写作。经过分析研究阶段,对问题的认识就更清楚了,但这并不是调查研究的结束,还要经过一个综合提练阶段,即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这是调查研究的关键,因为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为解决问题。在综合分析中,要有步骤地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从调查材料中剖析事物的本质,找准主要矛盾,确定所有提出和回答的中心问题;二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找出带规律的东西,并沿着这个规律研究得出有关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三是再按照这些基本观点,从调查材料中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进一步加以论证,使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三)调查研究工作的方法是指调查的途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在的调查研究除了采用传统的方法外,又创造出了许多新的科学方法。1、会议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会议调查法。是调查研究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召集一些了解详细情况的同志,用座谈或讨论的形式,请他们谈谈某些问题的情况和他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提出建设性意见。开调查会的好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比较详细的情况,效率比较高,而且由于参加会议的同志是比较熟悉情况的,因此掌握的材料会比较可靠。开调查会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选定适合参加调查的人员。参加调查会的人员应是熟悉情况的同志。如果对情况不熟悉,就不可能谈出真实的情况来,甚至会把调查者引向事物的反面。二是参加调查会的人员应尽可能挑选各个层次、各个行业或部门、不同年龄的人员,这样便于更广泛地了解各方面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三是调查会要有活泼、畅所欲言的氛,主持调查会的同志要善于用坦诚的态度、民主的作风、轻松的语言、活泼的手势等谈话艺术,解除与会者的紧张心理,引导大家展开讨论。四是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调查会的规模大小以及分几次开还是一次开。有时事情情况较复杂,发言人较多,可以分开两次或多次,让参加座谈的人员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由于一些领导或权威人士的参加可能会使参加调查的同志紧张或拘束,不利于发表意见,主持人就可以分层次召开或个别征求领导及权威人士的意见。五是将调查的内容提前告诉参加会议的人员,请他们提前做好准备,防止调查会开始才提出议题的做法。 实地观察法。是指调查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者借助科学的工具和手段,直接考察正在发生的经济或社会现象。实地观察法是搜集非语言行为资料的首选方法。实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调查者能够在实地直接感和客观对象,所获取的是直接的、生动的、具体的感性认识,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但实地观察法所观察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2、文献调查法和民意调查法 文献调查法。是指通过对文献的搜集和摘取,以获得关于调查对象的信息。文献是指记录知识的信息资料,是调查资料的重要来源。对于社会现象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的研究等,文献资料就可能成为首要的资料来源。文献调查法的目的作用,在于充分了解事物的背景与概貌,以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文献调查法往往是一种先行的调查方法。一般只能作为调查的先导,而不能作为调查结论的现实依据。 民意测验是一种充分体现民主精神的调查方法,可以充分了解群众对某问题的态度和意见。民意测验一般采取两种形式: 一是走访调查。调查者通过抽样法,选定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通过同他们面谈或电话联系等,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和意见。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到与调查内容相关的其他内容。其缺点是容易使被调查者产生一些拘束,不愿谈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来。民意测验选的对象越多,了解到的情况就越接近真实,民意测验挑选对象时应注意不要单调地选一种人,而应从年龄、职业、收入、政治面貌、种族、性别等不同的方面选出不同的人来,这样才能保证民意测验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二是书面调查。一般采取无记名方式,调查者提出一些题目或调查内容,通过卡片、信函和问卷等书面形式分发给一定数量的群众,由群众自愿填写,然后收回,进行统计分析,由于采取无记名方式,群众没有任何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压力,可以无所顾忌地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提出来,因此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到群众真实的心理和看法,对改进工作很有帮助,而且由于这种调查面广,增加了解调查的材料。 3、访谈调查法和资料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是指调查者与被访者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了解调查对象情况的方法。访谈调查法要求访谈者不仅要做法访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而且要善于进行人际交往,与被访谈者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和一定的感情,熟练地掌握访谈中的提问、引导等技巧,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面谈。 资料调查法。即通过收集有关现成的书面资料,查阅各种历史档案,进行调查研究。这种方式简单易行,尤其对于不容易接触的东西或地方,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获得一定的情况,资料调查法的缺点是收集到的资料是第二手资料,有时会由于其记录者的水平问题,使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因此进行资料调查时,要认真核对资料,尽可能地掌握完整的资料。 4、统计调查法和实验调查法 统计调查法。是利用固定统计报表的形式,把下边的情况反映上来,通过分析而进行的一种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由于统计报表的内容是比较固定的,因此可能通过报表分析出某项事物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势,如通过每月报表,可以分析出某个企业逐月产值完成情况,并能分析出比上年同期增减情况,还可预测出下一步的趋势。运用统计调查法,应注意几点:一是统计口径要统一,否则是不可比的;二是应以统计部门的数字为准,否则分析的依据难免有误;三是报表分析和实际实际调查相结合,不能就报表进行单纯分析,如对产值大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报表中难以反映出来,只有通过实际调查才能形成完整概念。 实验调查法。是指经过特殊安排,适当控制某些条件,使一定的社会现象发生,以提示其产生原因或规律的方法。其特点是:控制某种条件,较准确地了解有关现象的变化,深刻地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实验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控制实验过程,尤其是取决于对实验因素的控制和对非实验因素的控制,实验调查法通常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达到一定的理论目的,即检验一定的假设;二是可以达到一定的实践目的,即对新的政策、措施或社会形态的合理性进行检验。 5、综合归纳法和问卷调查法 办公室工作人员在调查研究中可能会接触到很多零碎繁杂的情况,如果把这些情况不加整理地全给领导端上来,就不能达到整体研究的目的,因此,必须对这些情况加以整理,整理的办法之的就是综合归纳法,所谓综合归纳法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虑,通过考虑得到普遍性的、有规律的东西,形成多样性的统一,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综合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并不是事物各个方面的各个部门的简单相加。综合归纳离不开分析研究。 问卷调查法,是指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并选定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这种方法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同时进行大范围的调查,调查资料便于汇总整理和分析,资料较为可靠,能够用较小的人力物力消耗收到比较大的效果。 6、回溯分析法和典型调查法 回溯分析法一般用在对某项决策效果的调查研究中,即在某项决策面临失效的情况必须重新决策时,就需要对原有决策的产生背景及决策本身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失误产生过程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纠正失误。 回溯分析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从原有决策的起点开始,一步一步按事物发展顺序来进行,通过对当时决策背景、决策实施的每一步的演示,找出问题的症结。二是从决策的结果开始,倒着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先摆出失误的后果,然后找出引起失误的原因,再找出更深层次的原因,直到找出最终的原因。回溯分析必须以充分的事实说话,不能想当然搞假设推理。 典型调查法,是指在定范围内选具有代表性的特定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这是调查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虽然是选择部门对象进行调查,但这些对象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也能够达到认识事物总体的目的。典型调查必须注意对象的选择,如选择的对象不具有代表性,那么就很难得到对事物整体的正确认识。这就要求调查者根据调查的目的要求,详细了解所有调查对象的概况,认真加以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对象,只有这样调查才能具有全面的代表意义。 以上介绍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只是一般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调查研究中使用时,并不是单一运用的,而是互相交错运用的。因此,办公室人员应在调查研究工作中灵活运用。 三、如何提高调查研究水平 刚就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已谈了很多,大家也有很深的体会,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调研水平,这里,结合平时的感受,我用古人的几句诗来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第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要强内功。我感到搞调查研究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就是“三懂”:首先要懂政策。只有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掌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问题,才能提高调查研究的准确性、科学性。如果不懂政策,我们就会无的放矢,说不定政策早出台了,我们还在研究,这样的成果就成了“马后炮”。其次,要懂人。俗语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说明人的思想、心理、性情、性格,千差万别。搞调研工作,要学会懂人、学会了解被调研的对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广泛涉猎我们工作范围内的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否则,在调研中就会出现答非反问,难入正题现象。所以,科学文化知识、社会学、心理学、人才学、管理学等等方面都要涉猎一些。通过学习,切实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自觉贯彻于调查研究的全过程。第三,要懂写作。调查研究后,对于调研结果,需要用调研文章把它反映出来,这就要求从事调研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定作水平。 第二,“不畏浮云遮眼望,自缘身在最高层”,要站得高。要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我们进行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确保工作符合实际、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因此,搞好调查研究的前提是要明确调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不明,就是无效劳动,无事找事,无病呻吟。因此我们在调研之前,首先要对研究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发挥什么作用心中有数,而不单为了完成任务写篇文章。站得高,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重点要明。就是要明确调研的重点,要紧紧围绕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要注意新出现的关系全局的苗头性问题,做好超前调查研究,把矛盾和问题消解在萌芽状态。第二,立意要高。立意对调研工作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意在笔先”,即立意(主题)要在调研之前就应明确,操笔为文,连立意也不明确,那就很难下笔。明朝黄子肃在《诗法》中说:“意者,一身之主也”。立意制约着文章的内容、思想。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立意或立意不明确,形成的调研结果就会是现象的罗列、材料的堆砌。在调查研究中要善于抓住第一材料,然后经过科学的提炼、概括和总结,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方法,用以指导实际工作。第三,炼意要深。也就是提炼主题,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我国古人认为发现“意”后,还要从大量的材料中下苦功夫求得其精,称之为“炼意”。炼意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金百炼则杂气而精光发”,“意”须百炼才能除掉杂质。拿现代语说,就是确立主题后,还要提炼主题,要从事实材料中提炼出符合事物规律的认识。立意是事实材料的客观性和作者的主观性相统一的产物。而炼意则是实现统一的手段,是在丰富的材料基础上进行概括实现的。是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现象达到本质的认识。这就是马克思指的头脑加工。我国古人称为“胸有炉锤”,经过千锤百炼,才显现精意。我们在处理从调研中得来的材料时,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政策的高度、历史的高度、上级的高度、群众的高度、创新的高度来考虑和思考问题。站在这样五个高度,我们的调查研究就具有时代精神,就有高度,体现了某一时期党的路线、政策的内容,对工作就有一定的推动,借鉴作用。 第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要沉下去。一个人要获得感性认识有两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是亲历亲为,二是间接获取,作为基层干部来讲,亲历亲为更为重要。必须做到“三个深入”:第一,深入工作。我们的调研要为工作服务,必须深入到工作中去,要参与工作的全过程,坚决克服工作调研“两张皮”的问题,要及时对工作推进的反响、效果、典型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及时改进和完善。因此,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坚持直接调查和蹲点调查相结合,不搞“花拳绣腿”,防止蜻蜓点水。第二,深入群众。群众最有发言权、评判权。要多听群众对的看法,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过程;第三,深入实践。要通过实践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以及价值大小。搞调查研究,不能只能写篇文章就完事,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方案,要组织实验,要用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要带头践行所提出的思想观念,带头去宣传所提出的主张。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人,对理想有衷情,对事业有真情,对工作有热情,对创新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只有设身处地,深入现场,才能有的感性、理性、悟性和灵性,才能有的想法和办法。 第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要钻进去。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会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还只是调查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成果,就像淘金一样找到了矿沙,但要找到金子,必须辛勤、淘漉。不同时期对调查研究有着不同的要求,对不同的问题也有不同的要求,这要求我们从大量复杂纷繁的现象、问题、事例中找准所需要的东西。一是追求真理。我们搞调研就要追求真相,找寻本质,不断地探索发现真理,不随人俯仰,不任人方圆,不唯上,不唯书,这是古往今来许多知识分子的宝贵品质。要保持客观的、冷静的头脑,不被世俗流行的观点和自己的先天之见所蔽,不能只收集那些有利于现有成见的东西,而对改变现有成见的东西视而不见。第二,崇尚科学。就是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处理我们的研究课题。调查研究的方法可分为传统的方法和现代的科学方法。传统方法如召开调研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是多年来我们坚持的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应当继承和完善。同时也要以新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要注意典型调查,也要注意利用统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既要从政策的角度进行定性的分析,也要适当采用数学模式等方法进行定量的分析。要努力从定性和定量、宏观和微观、静态和动态、纵向和横向等方面的结合上得出对调研对象的科学认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提高调研效率,并为正确决策提供全面、翔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第三,辩证选材。材料对调研具有佐证和深化作用。要围绕主题选材,材料是主题的体现,主题是选材的依据。不管材料多么生动,如果与主题无关,就应舍弃,决不可因偏爱而损害了主题。选材要真实,材料真实,合乎实际,合乎情理,合乎科学道理,才可信,才能有说服力。选材要有代表性,“以一当十”,越精越好。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对材料开掘要深,轰轰烈烈的大事,其意义容易识别,但小事也往往有深远的含义。要用心开掘,由表及里,由小见大,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性,反映工作的本质。选材要有时代气息,有时代感的材料,才能与现实相吻合,才能与时代的脚步合拍,才能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引起共鸣。选材要新颖,陈旧的材料,已经失出了它的生命力,不会对组织工作起作用。材料新颖,才能使读者如独辟蹊径,耳目一新。 第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要静下来。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浮躁心态,就是急功近利,什么事都想一蹴而就。不愿用硬功、不愿下死劲,这对调研百无一利。要搞好调研必须静得下,沉得住气。首先强化责任心。责任心决定着工作的动力。心中要时刻想到要把调研工作与推动工作创新结合起来,而不是为写文章而调研,为任务而调研。其次强化奉献精神。搞调查、写文章是吃苦的事,辛苦的事。有时候很辛苦,很累,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稿,常常是头昏、眼花、手酸、肩痛,嘴里苦,没有奉献精神、吃苦精神且搞不好的。三是强化求精意识。文章不怕改,观点不怕炼。越改越精,越炼越新。因此,古人有“面壁十年图破壁”、“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句,我们写调研文稿也要有这种精神,许多同志有思想火花,有研究能力,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勤于思考,提出好的建议,多出一些好的调研成果。从事调研工作,对自己的成长大有益处,实际上也培养了不少人才。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个领域无限广阔,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去。”

如何做好调研工作

多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革,观念的碰撞、利益的再分配、人员的大流动,必然诱发新的矛盾,出现新的情况,产生新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能够沉着应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三个文明”建设进程,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领导干部尤其要注重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做优秀的领导者。 一、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的思想路线。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坚持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调查研究,重视运用调查研究的成果来指导革命实践。毛泽东同志是最光辉的典范。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论十大关系》等许多调查报告和政论文章,用以指导革命和建设实践。在国际国内形势日新月异的今天,要做到与时俱进,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知识水平等各方面不落后于时代,不落后于社会,必须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在调查研究中增长才干和知识,增长能力和水平,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事实证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各级领导正确决策的根本保证。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才能真实、准确、系统、全面地掌握实际情况,正确决策,落实决策,在实践中检验决策的正确性。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和修正决策的不足之处,并预测未来,规划长远。因此,领导干部要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只有重视了,才能做得好。 二、要善于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开展调查研究应该是领导干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做调查研究不难,但真正调查到情况、研究出成果,做好调查研究,就有一定难度了。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很多,不一而足。在实际工作中开展调查研究,可以在“五要”上下功夫:一是脑要灵。要善于思考,围绕大局,把握中心,确定调研方向,研究发现和提出调研课题。要围绕大事、要事搞调研,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的小事,提高调查研究的实际作用和应用价值。既要置身事中,增强感性认识,在具体工作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又要置身事外,站到一个高点重新审视,“超然物外”,从宏观上把握。在宏观上把握大局,在微观上抓住重点,展开调查研究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要善于思考,结合实际,找准调研方向;对取得的成绩要善于总结,提炼升华,找准调研角度。想问题要有深度,能够扒开浮萍看水底,不为表象所迷惑,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问题的实质,发现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对问题对症施药,寻求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对成功的做法,总结、提炼和升华,上升为有指导意义的理论。 二是心要细。调查研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只要心细就会有收获。领导干部做调查研究工作比一般干部要便利,机会要多。领导干部经常要下基层、进厂矿检查指导工作,走访群众,与各个行业、各种岗位、各个层次的人打交道,有很多的机会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能够广泛地了解社情民意,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贯彻执行中的情况,被调查的人也乐意向领导干部反映情况。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社会、一个信息时代,处处留心皆信息。领导干部只要心细,随时随地注意掌握情况,都能为自己的调研课题和工作决策找到准确、实在的第一手资料和有参考价值的情况。调查研究既要了解过去,又要认识现在,还要预测将来。就如防汛,既要了解历史上同时期的水文情况,更要掌握当前的防汛形势,还要预测今后一段时期的天气状况,这样才能打好防汛这一仗。 三是耳要顺。调查研究必然要调查了解和听取各方面的情况反映。有的领导干部只听得好的,听不得坏的,这样不好。好的要听,坏的也要听。只听得好的,被调查对象就难免不敢大胆讲真话、实话,难免报喜不报忧,就难以全面真实地掌握情况,就难以深入发现问题;只听坏的也不行,那样就看不到成绩,看不到主流,容易让人丧失斗志,消退进取精神。“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好的坏的都要听,好坏典型都要掌握。要善于听取各方面反映的情况,各级领导反映的要听,一般干部反映的要听,普通群众反映的也要听。领导站的位置高,反映的情况相对全面;一般干部的工作比较具体,反映的情况也具体;普通群众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感受最细,体会最深,反映的情况最深入,最能看到问题的实质。张开耳朵,广泛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情况反映,调研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四是手要勤。要勤写勤记,把调查掌握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作为调查研究课题的素材,素材越多,调研材料越好写。“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多米之炊”还是好为。在掌握相关资料后,要认真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形成有质量、有深度的调研材料。领导干部工作忙,时间比较紧,动手写文章的时间可能不多,但也要抽时间多写调研文章。写文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多思多想才会不断进步。 五是脚要长。调查研究是一项辛苦的工作,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都不行,听不到真实情况。要舍得跑,多走多问,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守在机关搞不好调研,坐在小车里搞不好调研,怕这怕那搞不好调研。要深入村组农户,深入厂矿车间,深入居民群众,沉下去,掌握第一手资料,掌握真实情况,这样才搞得好调研。毛泽东同志为了真实掌握农民革命斗争情况,用32天时间,徒步实地考察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5个县,调查农民革命斗争情况,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三、 要科学运用调查研究成果 调查研究的目的不外乎三个:一是充分掌握情况,为正确决策服务;二是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三是总结经验,形成典型推广。最终,都会形成调研成果,这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对于调查研究工作而言,调查是基础,研究是手段,成果的形成和运用才是目的。领导干部要能够科学运用调查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次调查研究工作的作用和价值。 一要正确对待调研成果。对调查发现的问题不必火烧火燎,而要冷静对待,认真分析原因,急躁出不了好策略;对研究形成的办法和措施,要重新审视,通盘考虑,进一步确定其可行性,并考虑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举措。对调查总结的成绩不可沾沾自喜,而要自找不足;对提炼升华的典型经验不可盲目乐观,而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考虑其推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之“价超所值”。 二要用调研成果指导工作实践。发现了问题,找出了对策,就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实施应用,解决问题,完善决策。或者,依照调查研究掌握的情况,促进科学决策。形成了经验的,要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推介和借鉴到其他工作上去,提高调研成果的利用价值。 三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调研成果。通过在实践中运用调研成果,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经过几个反复,不断完善调研成果,指导工作,促进工作。并把这一方法坚持和保留下来,适用到各个方面的工作。

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彼岸花
女巡按
近年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新思路,创新方式方法,想领导之虑,谋领导之所思,办领导之所需,在适需对路上做文章,不断提高调研工作质效,提升服务工作水平。那么,,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1.拓展思维,精心选题围绕领导需要选准调研题目是关键问题,它是通过调研为领导服好务的前提条件。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关注和把握公司的全局工作发展动态,需要我们平时就要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研究工作上,牢牢把握各项重点工作进展的脉络和趋势,于细微处挖掘大题材、琐碎中找出新思路、平淡处提炼新观点,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提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选准调研题目方面我们主要抓“五点”,即:履行职能中的“朦胧点”、重点工作中的“薄弱点”、基层工作中的“闪光点”、干群关系中的“敏感点”和领导者眼中的“关注点”。2.广调细查,精研深析调查研究贵在调查,重在研究,只有亲自调查,深入研究,才能把情况搞准,把问题摸透,把对策想好。一是要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克服盲目性。对调研的目的、意义、所针对的问题了然于胸;对调查地点的选取、访谈人员的选定、座谈会的参加范围提前设计;对调查的对象、重点、难点以及素材的选择要做到心中有数,事先拿出调研方案,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克服片面性。坚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调查,既通过汇报了解情况,又深入到一线获得感性认识。调研不是对现成材料所进行的文字整理加工过程,不能靠材料堆材料。单纯靠听汇报、要材料进行调查研究,很容易被材料框住,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路,最终调研就容易成为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的东西。沉得越深,工作越实,获得的资料才会越丰富。在思想上不断有闪光点,使问题找得更准,对策和建议提得更好,调研成果的质量更高。所以我们必须贴近基层,走进基层,真正蹲下来、沉下去,尽可能多地进行调查,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三是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克服表面性。研究是调查的升华,调研人员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把问题分析得透一些,再透一些,建议想得深一些,再深一些,启示想得远一些,再远一些。要抓住倾向性、症结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现象中把握本质,从原因中查找症结,从实践中发现解决的办法,提出解决问题、推动决策落实的对策和建议;紧扣典型性经验进行深刻剖析,从做法中发掘内涵,从事实中找出规律,从经验中提炼出启示,提出推广经验、发挥典型指导作用的思路和措施。 “责任追究上移、工作重心下移”;“沟通无界限、管理无时空、工作无小事、尽责无借口、学习无止境”等等。3.凝练思想,精雕细刻语言为思想服务,思想靠语言表达,调研既是思想认识反复提纯的过程,也是语言反复提炼的过程。领导事务繁忙,每天需要阅示诸多材料,调研文章如果思想性不足,参谋价值不大,可读性不强,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很难引起领导的关注,其调研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因此,调研必须在内容上有一定的思想性、在对策建议上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文字表述上有一定的语言艺术性。一是要突出思想性。调研成果要富有真知灼见,缺乏真知灼见的调研成果不能轻意出手。经验和启示要富有典型性,能够供推广和借鉴;问题及对策要有针对性,能解决问题。调研如果简单地罗列问题或经验,停留在表面上的空洞的文字表述,所提的建议和启示仍是别人脑中的东西和别人文中的东西,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二是突出可操作性。调研提出的对策不能是苍白的文字表述,启示也必须对实践有直接的指导价值。要深入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或对别人已想到解决思路的,赋予巧妙的解决途径。以具体化、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和建议,为领导出好主意、当好参谋,使的高质量的调研成果进入领导的决策视野。三是突出语言艺术性。文章只有吸引住领导的目光,才会使领导去探究文中的观点和思想,也才可能采纳为决策依据。因此,调研在表达形式上必须有一定的风格。题目要力求传神,既能挈领全篇,又能揭示主旨;标题要力求新颖,运用神来之笔;内容要力求精确,严谨再严谨,细致再细致,做到客观全面,真实有效;语言要力求有感染力、震撼力和穿透力,给人以较强的艺术感。调研报告要避免搞成“个人心中都有”、“人人笔下皆有”。如果说的都是文件上的语、别人讲过的话,没观点、没思想、没见解,这样的调研报告既不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和批示,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调查研究工作中的误区南宋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有这么一段词:“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时时有矛盾,处处有问题,倘若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寻觅精神和“众里寻她千百度”的实践,就体验不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的惊喜发现。须知“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前提是得踏破铁鞋。调查研究,最欣喜也最无奈的感觉恐怕莫过于此。那么,在调查研究工作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很容易走进误区: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现象无本质调查研究的宗旨是为了搞清事实真相,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也可以说是为了把握事物现状,预测发展趋势。领导要运筹帷腿,把握全局,正确决策,不能处处都到、事事躬亲,必须借助调研信息研究新思路、新对策、新举措。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信息掌握的“准”与“不准”,往往就看我们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否从客观实际出发。而在为领导提供信息、决策,做好智力服务的实践中,有说服力、有见地、有策略的调查报告屈指可数,往往都是只拈皮毛,浮于表面;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只见现象,不见本质,将调研视为调查。调研人员也往往容易被表象所迷惑,不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因而也就不能如实地、科学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只是零散而不系统,肤浅而不深入本质地分析形势和解决问题,导致在决策中出现了片面性和主观主义。如果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只停留在听听汇报,了解形势,掌握数据,不积极主动深入实际,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症结,就不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捷径和措施。因此调查研究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大胆探索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坚持群众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会从事物的表象中分析问题、探求对策,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大海捞针:毫无针对性在实施调查研究前,我们必须根据领导的意图和研究的课题,确定重点和难点、任务和时间要求,制定周密可行的调查研究实施方案,从而保证调查研究的质量,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调查研究过程中的盲目性和简单化倾向。如果我们不摒弃“闭门造车,电话调查,听取汇报”来获取信息资料的“官僚主义”作风,唯上不唯实,报喜不报忧,就无法正确决策,促进工作。当前,围绕设备安全、市场营销、运营管理、技术研究、基本建设、信息化建设、战略发展规划、人力资源、文化等方面问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而重要的课题,我们必须在立意高、剖析深、理念新上做文章,针对重点、难点、热点、焦点、敏感点问题开展攻关,同时进行战略、专题、对策研究,分析形势,把握动态,谋划思路,为领导决策提供预案,当好参谋。“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跤龙”。调查研究只有沉下心来,深入基层,抓住热点,攻克难点,挖掘特点,反映敏感点,才能给领导提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反之,走马观花、浮于表面,调查无头绪,研究无目的,是不会出任何结果的。3.雨中送伞:没有时效性调查研究作为决策信息,必须具有时效性,这样领导才会果断而及时地对某项工作做出决策。如果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有影响的带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调查研究拖延时间过久,延误领导决策,必然会导致不该有的矛盾、后果产生,领导的事后决策也必然会失去意义作用,那么调查研究实际上就是徒劳的、无效的。例如,基层单位群众上访事件,有的甚至扩大事态,影响了全局工作。这就是调查研究“滞后”的具体表现。事前如能了解群众的心理愿望,摸清群众的思想动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就必然会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如果调研人员超前系统思考问题,并且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达到既务实,又高效,及时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动态,为领导提供所需的信息,其结果往往会大相庭径。调研人员决不能“雨中送伞”,要参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4.事后诸葛:缺乏预见性调查研究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论搞什么样的调查研究都不能先入为主,不能为了论证自己和某个领导的观点,凭主观意志和想当然去搜集、选择有关材料,更不能为了迎合某个领导的口味,或者是适应某种政治气候,在调查中见机行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用各种虚假的材料去干扰领导的决策,这样必然会酿成不良后果。要想搞好决策研究,必须调查事物存在的历史背景、发展沿革,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出实招,务实效。比如,我们在探索新的管控模式或进行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论证,否则就会脱离实际,建议缺乏预见性、先见性,在实施过程中也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当然,调查研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得到有价值的调研结果。只要我们把握在选题上的针对性、调查研究的准确性、对策建议的可行性,领导的决策就一定会从中受到启示,洞开思路。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调研成果的转化作用,指导于工作实践。

如何搞好调查研究

痛定思痛
乃是离之
近年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新思路,创新方式方法,想领导之虑,谋领导之所思,办领导之所需,在适需对路上做文章,不断提高调研工作质效,提升服务工作水平。那么,,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1.拓展思维,精心选题围绕领导需要选准调研题目是关键问题,它是通过调研为领导服好务的前提条件。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关注和把握公司的全局工作发展动态,需要我们平时就要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研究工作上,牢牢把握各项重点工作进展的脉络和趋势,于细微处挖掘大题材、琐碎中找出新思路、平淡处提炼新观点,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提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选准调研题目方面我们主要抓“五点”,即:履行职能中的“朦胧点”、重点工作中的“薄弱点”、基层工作中的“闪光点”、干群关系中的“敏感点”和领导者眼中的“关注点”。2.广调细查,精研深析调查研究贵在调查,重在研究,只有亲自调查,深入研究,才能把情况搞准,把问题摸透,把对策想好。一是要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克服盲目性。对调研的目的、意义、所针对的问题了然于胸;对调查地点的选取、访谈人员的选定、座谈会的参加范围提前设计;对调查的对象、重点、难点以及素材的选择要做到心中有数,事先拿出调研方案,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克服片面性。坚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调查,既通过汇报了解情况,又深入到一线获得感性认识。调研不是对现成材料所进行的文字整理加工过程,不能靠材料堆材料。单纯靠听汇报、要材料进行调查研究,很容易被材料框住,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路,最终调研就容易成为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的东西。沉得越深,工作越实,获得的资料才会越丰富。在思想上不断有闪光点,使问题找得更准,对策和建议提得更好,调研成果的质量更高。所以我们必须贴近基层,走进基层,真正蹲下来、沉下去,尽可能多地进行调查,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三是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克服表面性。研究是调查的升华,调研人员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把问题分析得透一些,再透一些,建议想得深一些,再深一些,启示想得远一些,再远一些。要抓住倾向性、症结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现象中把握本质,从原因中查找症结,从实践中发现解决的办法,提出解决问题、推动决策落实的对策和建议;紧扣典型性经验进行深刻剖析,从做法中发掘内涵,从事实中找出规律,从经验中提炼出启示,提出推广经验、发挥典型指导作用的思路和措施。 “责任追究上移、工作重心下移”;“沟通无界限、管理无时空、工作无小事、尽责无借口、学习无止境”等等。3.凝练思想,精雕细刻语言为思想服务,思想靠语言表达,调研既是思想认识反复提纯的过程,也是语言反复提炼的过程。领导事务繁忙,每天需要阅示诸多材料,调研文章如果思想性不足,参谋价值不大,可读性不强,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很难引起领导的关注,其调研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因此,调研必须在内容上有一定的思想性、在对策建议上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文字表述上有一定的语言艺术性。一是要突出思想性。调研成果要富有真知灼见,缺乏真知灼见的调研成果不能轻意出手。经验和启示要富有典型性,能够供推广和借鉴;问题及对策要有针对性,能解决问题。调研如果简单地罗列问题或经验,停留在表面上的空洞的文字表述,所提的建议和启示仍是别人脑中的东西和别人文中的东西,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二是突出可操作性。调研提出的对策不能是苍白的文字表述,启示也必须对实践有直接的指导价值。要深入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或对别人已想到解决思路的,赋予巧妙的解决途径。以具体化、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和建议,为领导出好主意、当好参谋,使的高质量的调研成果进入领导的决策视野。三是突出语言艺术性。文章只有吸引住领导的目光,才会使领导去探究文中的观点和思想,也才可能采纳为决策依据。因此,调研在表达形式上必须有一定的风格。题目要力求传神,既能挈领全篇,又能揭示主旨;标题要力求新颖,运用神来之笔;内容要力求精确,严谨再严谨,细致再细致,做到客观全面,真实有效;语言要力求有感染力、震撼力和穿透力,给人以较强的艺术感。调研报告要避免搞成“个人心中都有”、“人人笔下皆有”。如果说的都是文件上的语、别人讲过的话,没观点、没思想、没见解,这样的调研报告既不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和批示,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调查研究工作中的误区南宋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有这么一段词:“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时时有矛盾,处处有问题,倘若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寻觅精神和“众里寻她千百度”的实践,就体验不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的惊喜发现。须知“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前提是得踏破铁鞋。调查研究,最欣喜也最无奈的感觉恐怕莫过于此。那么,在调查研究工作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很容易走进误区: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现象无本质调查研究的宗旨是为了搞清事实真相,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也可以说是为了把握事物现状,预测发展趋势。领导要运筹帷腿,把握全局,正确决策,不能处处都到、事事躬亲,必须借助调研信息研究新思路、新对策、新举措。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信息掌握的“准”与“不准”,往往就看我们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否从客观实际出发。而在为领导提供信息、决策,做好智力服务的实践中,有说服力、有见地、有策略的调查报告屈指可数,往往都是只拈皮毛,浮于表面;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只见现象,不见本质,将调研视为调查。调研人员也往往容易被表象所迷惑,不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因而也就不能如实地、科学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只是零散而不系统,肤浅而不深入本质地分析形势和解决问题,导致在决策中出现了片面性和主观主义。如果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只停留在听听汇报,了解形势,掌握数据,不积极主动深入实际,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症结,就不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捷径和措施。因此调查研究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大胆探索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坚持群众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会从事物的表象中分析问题、探求对策,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大海捞针:毫无针对性在实施调查研究前,我们必须根据领导的意图和研究的课题,确定重点和难点、任务和时间要求,制定周密可行的调查研究实施方案,从而保证调查研究的质量,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调查研究过程中的盲目性和简单化倾向。如果我们不摒弃“闭门造车,电话调查,听取汇报”来获取信息资料的“官僚主义”作风,唯上不唯实,报喜不报忧,就无法正确决策,促进工作。当前,围绕设备安全、市场营销、运营管理、技术研究、基本建设、信息化建设、战略发展规划、人力资源、文化等方面问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而重要的课题,我们必须在立意高、剖析深、理念新上做文章,针对重点、难点、热点、焦点、敏感点问题开展攻关,同时进行战略、专题、对策研究,分析形势,把握动态,谋划思路,为领导决策提供预案,当好参谋。“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跤龙”。调查研究只有沉下心来,深入基层,抓住热点,攻克难点,挖掘特点,反映敏感点,才能给领导提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反之,走马观花、浮于表面,调查无头绪,研究无目的,是不会出任何结果的。3.雨中送伞:没有时效性调查研究作为决策信息,必须具有时效性,这样领导才会果断而及时地对某项工作做出决策。如果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有影响的带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调查研究拖延时间过久,延误领导决策,必然会导致不该有的矛盾、后果产生,领导的事后决策也必然会失去意义作用,那么调查研究实际上就是徒劳的、无效的。例如,基层单位群众上访事件,有的甚至扩大事态,影响了全局工作。这就是调查研究“滞后”的具体表现。事前如能了解群众的心理愿望,摸清群众的思想动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就必然会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如果调研人员超前系统思考问题,并且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达到既务实,又高效,及时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动态,为领导提供所需的信息,其结果往往会大相庭径。调研人员决不能“雨中送伞”,要参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4.事后诸葛:缺乏预见性调查研究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论搞什么样的调查研究都不能先入为主,不能为了论证自己和某个领导的观点,凭主观意志和想当然去搜集、选择有关材料,更不能为了迎合某个领导的口味,或者是适应某种政治气候,在调查中见机行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用各种虚假的材料去干扰领导的决策,这样必然会酿成不良后果。要想搞好决策研究,必须调查事物存在的历史背景、发展沿革,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出实招,务实效。比如,我们在探索新的管控模式或进行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论证,否则就会脱离实际,建议缺乏预见性、先见性,在实施过程中也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当然,调查研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得到有价值的调研结果。只要我们把握在选题上的针对性、调查研究的准确性、对策建议的可行性,领导的决策就一定会从中受到启示,洞开思路。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调研成果的转化作用,指导于工作实践。

在国外进行实地调研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轨迹人
独木舟
  农村城镇化战略与可持续发展  摘 要 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分析了当前农村城镇化的现状,并针对思想观念落后、农村城镇规模小、资金不足、城镇规划布局水平低四个具体问题,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控制城镇规模、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规划布局等可....  用城镇化“化”农民——江苏省张家港市以人为本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调查  如何尽快地更多地将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转变生产方式,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内在素质,是我国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市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推进“化”农....  城镇化与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的计划生育政策定位问题探讨  摘要:论文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级政府推进城镇化和改革户籍制度的一系列政策,分析了在这些政策中的计划生育政策定位问题,介绍了在这一过程中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人员的处理对策和一些新的改革动....  地方财政与城镇化  摘要:中国正进入加速推进城镇化的时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不竭的动力。城镇化在本质上是一个人口地域集中以及产业聚集的过程。为实现城镇职能而进行的财政分配活动尤其是地方财政的安排尤为重....  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财政建设  摘要:城镇化进程中政府是投资的主体,在科技、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投资都需要政府的组织和参与。考虑到政府财政的局限性,需要城镇自筹资金来增强城乡的财政能力,改进和完善城市财政制度,完善公共财政职....

市场调查的步骤有哪些

冬春篇
许谦
1.确定调查市场。2.预测调查人员。3.想好问卷内容。4.确定调查方式。5.选定调查范围。6.收集调查结果。

调查报告怎么写?(实地考察)

德雷克
魔法书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