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
客家祖先崇拜之研究 祖先崇拜在客家社会是一种普遍现象,既是对客家宗族社会形态的具体 映,又对客家人的道德准则、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产生巨大的影响。客家祖 拜既保留浓厚的儒教伦理道德观念,又受到周围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研究 客家人独特的祖先崇拜文化,虽然并不能代表整个客家社会,但在粤东梅州 典型性和普遍性,对我们探讨客家人的民系意识、保存客家文化、研究客家 的民情风俗,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粤东梅州客家人有较强的宗族观念,聚族而居,围屋而住。围龙屋体现 家人独特的祖先崇拜观念,屋前半圆形的池塘与屋后半圆形的围屋构成一 形,中间的三堂与两侧的横屋组成方形,象征古老的“天圆地方”、“天人合 的哲学思维理念。围龙屋的三堂雕梁画栋,祖堂宽敞庄严,祖完金碧辉煌, 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敬之情。围龙屋体现的生殖崇拜,是祖先崇拜的特殊形式。 祠合一”是围龙屋的典型特征,祠堂作为祖先灵魂的栖息之所,无论逢年过 还是婚丧嫁娶;无论是喜添男丁,还是考取功名,都要到宗祠祭祖,祈求祖 魂的赐福和庇护。 粤东梅州客家人把宗族历史上有功绩的女性祖先称为“婆太”,为宗族 特殊贡献或生育子女众多的女性祖先,同样会受到宗族后裔的崇拜和祭祀。 地区崇拜“婆太”的习俗极为普遍,对“婆太”的祭祀仪式隆重虔诚。妇女 家地区的主要劳动力,在客家社会中相对地位较高,在宗族中受到普遍的尊 “婆太”崇拜是客家祖先崇拜“在地化”的独特表现。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拜 奉极为虔诚,无论祠祭还是墓祭,祭祀的礼俗繁细,祭祀的形式多样、祭奠 式隆重。客家人丧葬礼仪也十分繁芜,体现了独特的丧葬习俗。 堂联文化是客家文化中一份宝贵的遗产。粤东梅州宗族的堂号,不仅代 祖先的名望和世居地,也是慎终追远、团结血亲、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 意识和祖先崇拜的体现。客家祠堂的堂联,极力歌颂祖先的功德,勉励后辈 兴宗。生动反映客家人尊祖敬贤,爱国爱乡,和睦家族,辛勤创业,重视文 重名节的族风家风,激发宗族的自豪感、凝聚力、向心力。客家谱赚不仅有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脚月旧口,......甲.........口 问祖、明确世系、团结族人的重要作用,更是海外客家后裔寻根问祖的 在宗族血缘认同光环的笼罩下,谱碟文化有效地使尊祖敬宗的文化精神 个成员的心理意识中。 关键词:粤东梅州;客家人;祖先崇拜 第一节祖先崇拜的涵义、目的和意义 一、祖先崇拜的涵义 万物有灵、灵魂不灭的观念,对祖先灵魂的尊崇和信仰,是祖先崇拜的心理 基础。世界上信仰崇拜鬼魂的民族很多,祖先崇拜的文化多种多样。祖先崇拜是 中国人普遍的信仰之一,汉民族祖先崇拜文化源远流长。最久远的祖灵观念是人 祖崇拜和氏族始祖崇拜,如对女蜗、盘古、黄帝、炎帝的崇拜。汉民族祖先崇拜 文化的显著特点在于:“祖先崇拜超出了宗教范围而具有宗法和孝德的意义,是 中国古代从西周开始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标志着祖先崇拜世俗化”。①到了典 型的封建社会,儒家学说占统治地位,儒家的社会观、宗族观、血缘观,建立了 列祖列宗崇拜的根基。由于儒家的推崇、宋代理学的发达和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祖先崇拜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祖先崇拜既是宗教的, 又是世俗的;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在现代中国社会,祖先崇拜有了新的涵 义,政府对传说的“人文始祖”黄帝的祭祀最为频繁隆重,黄帝从“部落首领” —“汉民族祖先”—“全中华民族共祖”,“黄帝不断升华的祖先地位,其实 是现代中国一系列社会政治重建的结果”。② 二、祖先崇拜的目的和愈义 汉民族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使汉民族寻根溯源、尊祖重本、收宗敬 族、依恋故土的情结更为强烈。在长期封建社会“家天下”的背景下,祖先的地 位高高在上,成为统治的权威势力。祖灵更加以其神秘的特征和奇异的超自然力, 深深支配着民众的思想意识。人们深信:人死之后,灵魂不灭,祖辈代代离世, 但他们的灵魂依然关注着后代子孙的一切。生者祭祀死者,就会得到死者的赐福。 祈求祖先在天之灵庇佑宗族后代子孙人丁兴旺、仕途通达、财源广进、消灾去祸 等,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直接目的。现代政府参与的祖先崇拜活动,更追求政治和 经济的目的。“黄帝陵墓基金会”于1992年正式成立,筹集到数千万资金,用于 修缮传说的“人文始祖”黄帝陵墓和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现代“国家级”的 陈彼芳:《周代祖先崇拜的世俗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12期第296页。 (澳)刘莉著,星灿译:《中国祖先祟拜的起浑和种族神话》,《南方文物》,2006年第3期第126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祖先崇拜,就是历史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运行的产物。“神化的祖先既 以被创造、也可以被用来追求政治和经济的目的;同样,祖先的庙堂和陵墓则 被用作宣传的工具,以达到使精英们政治地位合法化的目的”。①在中国历史上, 一些儒学大师积极参与各个封建王朝宗庙祭祀制度的制订,还努力使民间宗族 祖成为风气,为祖先崇拜的普遍制度化作出了贡献。在具有普遍化的共性前提下, 各地民间的祖先崇拜仪式还有其差别较大的特殊性,广东三大民系—广府人 潮汕人、客家人的祖先崇拜仪式在汉族中是比较繁细的。尤其是粤东梅州客家 的祖先崇拜,不仅讲究围龙屋和祖墓的建筑风水、宗族祠堂的设立、祖先神牌 供奉、祭祀牲礼的献祭、祖先诞辰和忌日的祭拜活动等;从古至今年复一年, 个宗族都要定期举行隆重的房祭、祠祭、宗族大联祭、春秋大墓祭等隆重的祭 仪式;尤其是客家围龙屋体现的生殖崇拜,是祖先崇拜的重要形式之一,蕴涵 丰富的客家文化特色。粤东民间普遍存在的,宗族成员对有贡献的女性祖先的 拜和祭祀,显然是客家祖先崇拜“在地化”的反映,女性祖先崇拜日益受到研 者的关注。粤东客家人庞大、繁杂、独特的祖先崇拜文化,既反映了传统客家 会的重要特征,又是客家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粤东梅州是 家人的“大本营”之一,誉称为“世界客都”。我们考察客家民间的祖先祟拜 况,对我们研究客家民系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节选且缘由和资料来派 一、选且缘由 客家是汉民族一个独特的民系,粤东梅州是客家人的聚集地之一,与福建、 广东、江西、潮汕相接壤。梅州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属南海郡,南齐设置程乡县,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改为梅州,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成立直隶嘉 州,中华民国初年改称梅县,1988年,梅县专区改为梅州市。由于明清以来, 客家人大量迁居海外,分布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以海外华侨至今称梅州 “嘉应州”。生活在粤东山区的客家人,长期处于穷乡僻壤,交通闭塞的生存 境,一直是封建王国的“边睡社会”,山高皇帝远,是中央政权的“化外之地” 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使得传统的祖先崇拜在粤东有较多的保留。客家 有较强的宗族观念,聚族而居,围屋而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客家人的 先崇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迄今为止,学术界偏重于客家源流问题、移民问题、 ①(澳)刘莉著,星灿译:《中国祖先祟拜的起源和种族神话》,《南方文物》,2006年第3期126页. l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宗教问题、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许多论文、著作把祖先崇拜仅作为民俗文化 的一部分,系统研究祖先崇拜的专著较少。李小燕的《客家祖先崇拜文化— 一以粤东梅州为重点分析》,虽然比较细致地考察了粤东客家人的祖先崇拜文化, 但仍然有不足之处。本学位论文《客家祖先崇拜之研究—以粤东梅州张氏宗族 为重点考察》,试图进一步拓展李小燕专著研究的内容,是对粤东客家人的祖先 崇拜进行更全面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二、资料来派 有关客家研究的资料主要集中在广东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福建省社科院客 家研究中心、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客家研究中心、华东师大客 家研究中心、台湾中央大学客家研究中心等。本论文的资料来源主要是著作、调 查报告、论文和族谱。 著作有关客家学、客家民俗的研究,已经取得不少成果。本文参考的主 要著作有:《客家源流考》(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罗香林)、《客家学导论》 (王东)、《客家源流新探》(谢重光)、《客家源流探奥》(房学嘉)、《梅州地区的 庙会与宗族》(房学嘉)、《梅州客家人》(陈宏文)、《客家宗族社会》(孔永松)、 《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刘佐泉)、《客家人与客家文化》(丘桓兴)、《客家民间 信仰》(汪毅夫)、《客家礼俗》(刘善群)等。在这些论著中,祖先崇拜作为民俗 文化的内容之一,散见于各类客家学及客家民俗研究的著作中。研究客家祖先崇 拜的专著较少,主要有: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何辉的学位论文《宁化客家运动 的文化复象》,重点论述客家祖地宁化石壁的公祭仪式,这一新型的祖先崇拜活 动。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李小燕的专著《客家祖先崇拜文化—以粤东梅州 为重点分析》,系统介绍了粤东客家人的祠堂文化,丧葬文化、谱赚文化与祭祀 习俗,并对祖先崇拜文化的演变进行了动态分析。 调查报告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的《客家研究辑刊》、福建社科院客家研 究中心的《客家大文化》、华东师大客家研究中心的《客家学研究》、台湾中央大 学客家研究中心的《客家研究通讯》刊载了大量祖先崇拜的田野调查报告,表明 不同地域的祖先崇拜文化差异较大。本文主要参阅粤东梅州地区(六县一市)有 关祖先崇拜的田野调查。如:《粤东蕉岭县新铺镇上南村民俗调查》(林清水)、 《粤东梅县松源镇郊宗族与神明崇拜调查》(王心灵)、《蕉岭县的丧葬文化》(赖 雨桐)、《庙宇、宗族、士绅—以梅县西阳地区为例》(钟佳华)等。本人还亲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自对梅州市大宗族张姓、李姓、王姓进行实地考察,尤其对东郊张氏宗族的祠堂、 堂联、族谱、祭祀仪式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这类田野调查从民间获取第一手资 料,内容详实具体,是研究粤东梅州客家人祖先崇拜极有价值的资料。 论文不少论文的部分内容涉及客家人祖先崇拜,本文主要参阅的论文 有:《客家建筑文化探析》(梁昌俊)、《从客家民居胎土谈生殖崇拜文化》(吴庆 州)、《客家与舍族早期关系史述略》(谢重光)、《客家祖先崇拜的二元形态与客 家社会》(周建新)、《中国民间姓氏堂号堂联的文化透视》(王全根)、《从客家族 谱文献看风水信仰在民间的影响》(叶金莲罗勇)、《客家族谱与社会文化行为控 制—以石城温氏族谱为例的法人类学思考》(曾晓林)、《罗香林学术思想启示 与客家学研究实践》(房学嘉)、《从丧葬礼俗看客家文化的中原烙印》(夏硕军雷 近芳)、《族群、地域与民间文化—客家传统社会特征的变异》(徐正光)等。 族谱梅州客家族谱大都在明清时期修撰,民间修谱多为手抄,“文革” 中族谱大多被毁,八十年代以后各宗族纷纷续修。族谱内容包括姓氏源流、宗族 迁徙、世系列表、家法族规、人物事迹、风土人情等,可谓研究客家社会的“百 科全书”。客家人极为重视修谱,每个宗族都有族谱。本文选取梅州地区几个大 姓宗族的族谱:《张氏族谱》、《李氏族谱》《王氏族谱》,在梅州地区具有代表性 族谱内容虽然含有一些牵强附会的成分,但是对研究客家人祖先崇拜文化,依然 有参考价值。 第三节客家祖先崇拜的研究愈义 一、学术价位 客家人主要聚居在赣南、闽西、粤东,从自然地理与文化习俗的角度看,是 属于一个整体。虽然地域相连、语言相通、风俗相近,但是各地祖先崇拜在仪式、 规则、程序上都不相同。祖先崇拜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客家传统 社会的重要载体。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拜和敬奉极为虔诚,祭祀的形式繁杂、祭奠 的仪式隆重,形成独具特色的祖先崇拜文化。粤东梅州是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之 一,有客家人470多万,有“世界客都”的美称。本学位论文在学术界对客家祖 先崇拜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实地调查和田野考察的实证材料,对客家围 龙屋体现的祖先崇拜、客家人对女性祖先的崇拜、客家堂联文化和谱膜文化中的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口国.国.................口国国口口国....口.........止口....................................... 祖先崇拜、客家祠祭习俗和丧葬习俗中的祖先崇拜,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描述和评 价。尤其本文关于客家围龙屋体现的祖先崇拜、客家人对女性祖先的崇拜、客家 堂联文化的具体实例,弥补了李小燕的《客家祖先崇拜文化—以粤东梅州 为重点分析》专著的不足之处。使我们对粤东梅州客家人的祖先崇拜文化,有比 较全面客观地了解和研究,对客家人的祖先崇拜文化能够历史辨证地看待。本文 虽然是对梅州客家人祖先崇拜文化进行系统研究,但是在整个粤东地区都有典型 性和普遍性,这就是本文的学术价值之所在。 二、现实愈义 客家人祖先崇拜的观念十分强烈,生活中处处有祖先的影子。家族的住宅, 是祖先传下的基业;家族的堂号,代表着祖先的名望;家族的祖墓,埋葬着祖先 的尸骨;家族的谱碟记载着祖先的支脉和业绩;家族的族规祖训,是祖先为人处 世的原则和经验教训。①本文以粤东梅州市东郊张氏宗族为重点考察,是因为张 氏宗族在梅州有几百年的历史,目前人口5000左右,约占东郊总人口的1/3, 是当地颇有声望的大族,张氏宗族祖先崇拜活动具有代表性,故而选择其作为考 察对象。据张氏族谱载:明崇祯年间,张氏祖先“肩一公”在程乡(梅州)开基, 在此建造一座祖屋“文种堂”,为聚族居住打下基础。随后各房子孙以祖屋为中 心向外延伸,先后建造起20多座围龙屋,建成了一个圆月形的客家民居建筑群, 故称“张家围”。据张氏宗族管委会会长张梅样老人报告,本宗族自明崇祯年间 开基至解放前,先后在张家围内外建造的祠堂有67座,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张 氏宗族也是著名的书香门第,今天梅州市的“肩一小学”就是表彰张氏宗族对文 教的特殊贡献。张氏宗族历史上出过许多举人秀才,近代张淑皋早年留学日本, 曾任清政府住横滨总领署和神户总领事。其子张资拱曾留学美国,是武汉大学化 学系著名教授,“文革”中被造反派活活打死。2005年4月24—25日,武汉 大学举办“张资拱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大会”,我与张梅样老人一起出席了此纪念 会。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北大、清华、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均派代表参加。前中 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张资拱学生)亲笔题词:“杰出的科学家,忠诚的爱国者” 张资拱情况参见此文。②张资平早年留学日本,是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与郭沫 若、郁达夫、成仿吾并称创造社的“四大金刚”,是白话小说的先驱者,是当时 。李小燕:《客家祖先祟拜文化—以粤东梅州为重点分析》,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25页. .王治浩:《化学教育家和化学史家张资拱》,《中国科技史料》,2004年第4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作家之一。他创作长篇小说20余部,短篇小说40余篇。《 积期化石》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为新文学的普及做出了贡献。张氏宗 后裔遍布海内外,其中专家、博士不计其数。以张氏宗族的祖先崇拜为重点考察, 有利于我们了解粤东客家人迁徙的历史、崇文重教的传统以及风俗民性的特点 客家民居是客家历史文化的“缩影”,客家民居类型多样,有围龙屋、土围 楼、五凤楼、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著名。围龙屋是粤 东客家地区最普遍的民居,在梅州市区和城郊40公里的范围内,现存几百座大 大小小的围龙屋。客家“围龙屋”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栏杆 式”、云南“一颗印”被中外建筑学界誉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围龙屋外 观呈方形与半园形结合,多依山坡而建,前低后高,层层叠叠,宛如一条盘缠的 巨龙,故客家民间俗称围龙屋。①梅州地区围龙屋不仅数量众多,还有数十座巨 型围龙屋。如梅县丙村温公祠是“三堂八横四围龙”,全屋共398个房间,里面 生活设施齐备,可供几百人的大家族共同居住,是宗法制农耕社会的典型缩影。 著名的围龙屋还有梅州兴宁花螺墩罗屋,梅县松口的崇庆第,梅县南口的德殊楼、 住宅中最庄严、最宽敞、最考究的屋子,故成为家族活动的重要场所。逢年过 是祭祀祖先的祠堂,红白喜事是婚典的礼堂或吊唁的灵堂,又是家族子弟启蒙 学堂,还是家族议事的会堂。利用祠堂作学堂,是客家人尊祖敬宗、崇文重教 传统,又是客家教育的一大特色。把最神圣的祠堂用作学堂,可见客家人对教 的重视。一方面客家人深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重 轻富”等儒家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另一方面恶劣的山居环境,劳苦的稻作劳动 客家乡村最显著的生活特征。读书是客家人重要的谋生手段,客家人凭借教育 的优势,或从教、或从政、或经商、或走南洋,都依赖读书有文化。读书做 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更是客家人读书的精神动力。封建时代的客家社会,考取 ①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第4155页。 .梁昌俊:《客家建筑文化探析》,《文艺争鸣》,2005年第6期第136页. .吴庆州:《从客家民居胎土谈生殖祟拜文化》,《古建园林技术》,1998年第1期第12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名,入仕为官,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都要在宗祠外竖起石旗杆,成为宗族身份 地位的象征。一代又一代客家人,以重教兴学的巨大热情,崇文尚学的良好风尚, 森得世人的瞩目,成就了“文化之乡”的美誉。“嘉应为古程乡地,僻处偏隅, 自南齐以来,风气未开,诗人尚少。宋元明间,作者渐兴,惟沧桑屡易,流传亦 少。我朝(清)文治昌明,人才辈出,诗乃渐盛”。①据史料记载,清雍正、乾隆、 嘉庆年间的科举考试,嘉应州名列前茅,嘉应客家在文化上巍然崛起,“围龙屋 学堂”功不可没。至清末,废科举,兴新学。黄遵宪、丘逢甲、温仲和等有识之 士,奔走呼号,身体力行,新式中小学堂相继兴办。至1911年,全区有小学堂 803所,中学堂9所,女子学堂2所,成为当时全国教育最发达的行政县。周恩 来第二次东征来梅州曾说:“梅县教育之发达,如县立师范、东山中学、县立中 学、学艺中学,办理颇有精神,其余各校成绩亦佳,教育尤为普及,即至贫之家, 亦令其子弟入学,全县不识字者居极少数,是亦梅县特色”。②深厚的文化底蕴, 使许多优秀的客家人走出围龙屋,成为新中国的栋梁之才。“新中国成立以来, 仅梅州籍的两院院士就有22人”。③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