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人类基因研究当前已经达到什么程度了,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进展速度如何?

黄河谣
望之久矣
人类基因研究目前已经通过人类基因组计划将DNA完全测序,也就是完全了解了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下一步就要把众多的碱基对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发展方向就是要把不同的功能区域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基因,并详细了解这些基因的具体功能。目前的研究工作遇到了一些困难,可见这些基因的功能十分复杂,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还有很多生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揭开。哪里不明白请,满意请采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类基因组研究。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必要性:

重言十七
容成氏曰
必要性:帮组人类了解认识自身生老病死的遗传秘密,使人类更好把握自己的命运计划概念: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四章 1手段:基因工程 动物细胞培养 早期胚胎培养2 1.氨基酸 核苷酸 血清 血浆 糖类 无机盐 2.制细胞悬液-原代培养-传代培养-不死细胞(不确定)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内容

第六个
彩虹曲
HGP的主要任务是人类的DNA测序,包括下图所示的四张谱图,此外还有测序技术、人类基因组序列变异、功能基因组技术、比较基因组学、社会、法律、伦理研究、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教育培训等目的。 又称连锁图谱(linkage map),它是以具有遗传多态性(在一个遗传位点上具有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出现频率皆高于1%)的遗传标记为“路标”,以遗传学距离(在减数分裂事件中两个位点之间进行交换、重组的百分率,1%的重组率称为1cM)为图距的基因组图。遗传图谱的建立为基因识别和完成基因定位创造了条件。意义:6000多个遗传标记已经能够把人的基因组分成6000多个区域,使得连锁分析法可以找到某一致病的或表现型的基因与某一标记邻近(紧密连锁)的证据,这样可把这一基因定位于这一已知区域,再对基因进行分离和研究。对于疾病而言,找基因和分析基因是个关键。第1代标记经典的遗传标记,例如ABO血型位点标记,HLA位点标记。70年中后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位点数目大于105,用限制性内切酶特异性切割DNA链,由于DNA的一个“点”上的变异所造成的能切与不能切两种状况,可产生不同长度的片段(等位片段),可用凝胶电泳显示多态性,从片段多态性的信息与疾病表型间的关系进行连锁分析,找到致病基因。如Huntington症。但每次酶切2-3个片段,信息量有限。第2代标记1985年,小卫星中心(minisatellite core)、可变串联重复VNTR(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可提供不同长度的片段,其重复单位长度为6至12个核苷酸 ,1989年微卫星标记(microsatellite marker)系统被发现和建立,重复单位长度为2~6个核苷酸,又称简短串联重复(STR)。第3代标记1996年MIT的Lander ES又提出了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ysm)的遗传标记系统。对每一核苷酸突变率为10-9,双等位型标记,在人类基因组中可达到300万个,平均约每1250个碱基对就会有一个。3~4个相邻的标记构成的单倍型(haplotype)就可有8~16种。 物理图谱是指有关构成基因组的全部基因的排列和间距的信息,它是通过对构成基因组的DNA分子进行测定而绘制的。绘制物理图谱的目的是把有关基因的遗传信息及其在每条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线性而系统地排列出来。DNA物理图谱是指DNA链的限制性酶切片段的排列顺序,即酶切片段在DNA链上的定位。因限制性内切酶在DNA链上的切口是以特异序列为基础的,核苷酸序列不同的DNA,经酶切后就会产生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由此而构成独特的酶切图谱。因此,DNA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结构的特征之一。DNA是很大的分子,由限制酶产生的用于测序反应的DNA片段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这些片段在DNA链中所处的位置关系是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故DNA物理图谱是顺序测定的基础,也可理解为指导DNA测序的蓝图。广义地说,DNA测序从物理图谱制作开始,它是测序工作的第一步。制作DNA物理图谱的方法有多种,这里选择一种常用的简便方法──标记片段的部分酶解法,来说明图谱制作原理。用部分酶解法测定DNA物理图谱包括二个基本步骤:⑴完全降解选择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将待测DNA链(已经标记放射性同位素)完全降解,降解产物经凝胶电泳分离后进行自显影,获得的图谱即为组成该DNA链的酶切片段的数目和大小。⑵部分降解以末端标记使待测DNA的一条链带上示踪同位素,然后用上述相同酶部分降解该DNA链,即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DNA链上该酶的切口随机断裂,而避免所有切口断裂的完全降解发生。部分酶解产物同样进行电泳分离及自显影。比较上述二步的自显影图谱,根据片段大小及彼此间的差异即可排出酶切片段在DNA链上的位置。下面是测定某组蛋白基因DNA物理图谱的详细说明。完整的物理图谱应包括人类基因组的不同载体DNA克隆片段重叠群图,大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切点图,DNA片段或一特异DNA序列(STS)的路标图,以及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的特征型序列(如CpG序列、Alu序列,isochore)等的标记图,人类基因组的细胞遗传学图(即染色体的区、带、亚带,或以染色体长度的百分率定标记),最终在分子水平上与序列图的统一。基本原理是把庞大的无从下手的DNA先“敲碎”,再拼接。以Mb、kb、bp作为图距,以DNA探针的STS(sequence tags site)序列为路标。1998 年完成了具有52,000个序列标签位点(STS),并覆盖人类基因组大部分区域的连续克隆系的物理图谱。构建物理图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把含有STS对应序列的DNA的克隆片段连接成相互重叠的“片段重叠群(contig)”。用“酵母人工染色体(YAC)作为载体的载有人DNA片段的文库已包含了构建总体覆盖率为100%、具有高度代表性的片段重叠群”,近几年来又发展了可靠性更高的BAC、PAC库或cosmid库等。 随着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完成,测序就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DNA序列分析技术是一个包括制备DNA片段化及碱基分析、DNA信息翻译的多阶段的过程。通过测序得到基因组的序列图谱。大规模测序基本策略 逐个克隆法对连续克隆系中排定的BAC克隆逐个进行亚克隆测序并进行组装(公共领域测序计划)。全基因组鸟枪法在一定作图信息基础上,绕过大片段连续克隆系的构建而直接将基因组分解成小片段随机测序,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组装(美国Celera公司)。 转录图谱是在识别基因组所包含的蛋白质编码序列的基础上绘制的结合有关基因序列、位置及表达模式等信息的图谱。在人类基因组中鉴别出占具2%~5%长度的全部基因的位置、结构与功能,最主要的方法是通过基因的表达产物mRNA反追到染色体的位置。原理所有生物性状和疾病都是由结构或功能蛋白质决定的,而已知的所有蛋白质都是由mRNA编码的,这样可以把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cDNA或称作EST的部分的cDNA片段,也可根据mRNA的信息人工合成cDNA或cDNA片段,然后,再用这种稳定的cDNA或EST作为“探针”进行分子杂交,鉴别出与转录有关的基因。用PolyA互补的寡聚T或克隆载体的相关序列作为引物对mRNA双端尾侧的几百个bp进行测序得到EST(表达序列标签)。2000年6月,EMBL中EST数量已有4,229,786。转录图谱的意义在于它能有效地反应在正常或受控条件中表达的全基因的时空图。通过这张图可以了解某一基因在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不同水平的表达;也可以了解一种组织中不同时间、不同基因中不同水平的表达,还可以了解某一特定时间、不同组织中的不同基因不同水平的表达。人类基因组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表征人类基因组,选择的模式生物的DNA测序和作图,发展基因组研究的新技术,完善人类基因组研究涉及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培训能利用HGP发展起来的这些技术和资源进行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促进人类健康。

人类基因

魔球
汤曰
现代遗传学家认为,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3万个基因。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这一价值30亿美元的计划的目标是,为30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从而最终弄清楚每种基因制造的蛋白质及其作用。打个比方,这一过程就好像以步行的方式画出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线图,并标明沿途的每一座山峰与山谷。虽然很慢,但每一座山峰与山谷。虽然很慢,但非常精确。随着人类基因组逐渐被破译,一张生命之图将被绘就,人们的生活也将发生巨大变化。基因药物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利用基因治疗的疾病不再是一个奢望。因为随着我们对人类本身的了解迈上新的台阶,很多疾病的病因将被揭开,药物就会设计得更好些,治疗方案就能“对因下药”,生活起居、饮食习惯有可能根据基因情况进行调整,人类的整体康健状状况将会提高,二十一世纪的医学基础将由此奠定。利用基因,人们可以改良果蔬品种,提高农作物的品质,的转基因植物和动物、食品将问世,人类可能在新世纪里培育出超级物作。通过控制人体的生化特性,人类将能够恢复或修复人体细胞和器官的功能,甚至改变人类的进化过程。人类基因组研究与自然20世纪被很多人认为是物理学的世纪。我很欣赏这样的描述:这一世纪从人类认识物质的基本组成———原子结构开始。原子弹爆炸与人类登月是这一世纪最辉煌成就的一部分,而最后以最简单无机硅制造的马铃薯芯片(Chip)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20世纪还孕育了另一个世纪:这是从我们重新发现生命的最基本信息———基因开始。50年代的遗传物质结构模型的提出与70年代遗传工程技术的成立使之趋于成熟,而90年代开始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把人类带进了另一个世纪。现在我想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展来谈一谈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再谈自然与“人为”的问题。 从前,当我们讨论“科学是双刃剑”时,我们关心的仅仅是人类的敌人可能也会挥起这柄剑,如希特勒、如山本五十六。现在,我们的问题一下子复杂起来了。我们的法律一下子在克隆人类等新问题前变得无所适从,或无能为力。我们把它们归咎于道义或伦理问题。实际上,就是自然与人为的问题。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科学上的目的,是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的30亿个核苷酸的序列。从而奠定阐明人类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遗传信息,揭开人类奥秘的基础。由于生命物质的一致性与生物进化的连续性,这就意味着揭开生命最终奥秘的关键,也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理论、策略与技术,是在研究人类这一最为高级、最为复杂的生物系统中形成的。规模化就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而诞生,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成功而发展的“基因组学”。生物学家第一次从整个基因组的规模去认识、去研究,而不是大家分头一个一个去发现,基因研究将是基因组学区别于基因组(genetics)与所有涉及基因的学科的主要地方。基因组规模也改变了经典的实验室规模,改变了原有的实验方式,这也许是“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只有6个正式成员国与16个中心的原因之一。生物的序列化即生命科学以序列为基础。这是新时代的生命科学区别于以前的生物学的最主要的特点。随着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最终完成,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即序列差异)的发现以及比较基因组学古代DNA、“食物基因组计划”、“病原与环境基因组计划”(主要是致命致病学)以及与之有关的人类易感性有关序列的推进,有科学、经济、医学意义的主要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图都将问世。我们从序列中得到的信息,已经比到现在为止的所有生物研究积累的信息还要多。生物学第一次成为以数据(具体的序列数据)为根据与导向,而不是再以假说与概念为导向的科学。即使进化这一生命最实质的特征以及进化的研究,都把因多种模式及其他生物的基因组序列为基础。古代DNA的研究,也不再是因时间与过去了的环境而惟一不能在实验室重复的进化研究,从而揭示生命进化的奥秘与古今生物的联系。这就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类在生物世界中的关系。生物的信息化,是借助于电子计算机的威力,也借助于把地球变小的网络。没有它们,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协调与全世界的及时公布是不可能的。没有全部的软件与硬件,人类基因组计划一切都不可能。序列一经读出,它的质控、组装,以至于递交、分析都有赖于生物信息学,而现在开始,序列的意义完全决定于生物信息学。没有电子计算机的分析与正在爆炸的信息的比较,序列又有何用?人类基因组计划之所以引人注目,首先源于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疾病问题是自然影响健康的首要因子,是每一个人、每一对父母、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国家政府所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为人类对健康的追求,从来都不曾懈怠过。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22+X+Y

在人类基因方面有什么有趣的发现或研究

可矣
空房子
胎儿嵌合体现象。本答案涉及到的微嵌合体,属于普遍存在的细胞嵌合。另外一个答案提到的现象非常罕见,是因为双胞胎其中一个被另一个吞并导致。在人类基因方面有什么有趣的发现或研究? - 浩云的回答 - 知乎 我们知道怀孕对于女性来说是二次发育,怀孕的时候,很多激素发生了剧烈的而变化。然而,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更为神奇的现象:怀孕的时候,胎儿的细胞会进入母体,形成了胎儿微嵌合体 (fetal microchimerism) ,并且对母体产生重要的健康意义。什么是微嵌合体呢?微嵌合体的英文词根是chimera(奇美拉),是出自希腊神话中的一种怪物,它形似母狮子,但是头像山羊,尾巴像蛇,会喷火。这种现象同那种特殊的“绿帽子”现象不同,是普遍存在的。————普遍存在的胎儿微嵌合体————大概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或许更早),科学家们首次在女性中发现了胎儿嵌合体现象。这得益于著名的K.Mullis发明的PCR技术,这个人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大家可以了解一下这个人物,花花公子不务正业,然而却发明了生物科学史上top级别的逆天技术PCR。简单地说,PCR就是人工复制DNA的办法。我们知道生物体内可以进行DNA的复制,然而,这需要细胞精细的去操作,需要各种各样的酶复合体去参与。很长一段时间内,你要想研究DNA,你需要大量的细胞和组织去提取DNA,然而,mullis发明了一种办法,采用人工的方法,从一小部分DNA,直接把他无数次翻倍,从而可以让科学家便宜的去研究。今天,PCR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必备的基本技能,当然,在日常中应用也很广,大家看到法医们通过一点发丝或者血迹就可以鉴定出这个人,其实最初的第一步,就是把这个微量的样本进行PCR扩增。有了PCR 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寻找那些比较微小的存在。于是,他们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现象:生育完男性的妇女,体内依然保留着Y染色体。当时这一发现是相当的轰动,这证实了一种猜测,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奇美拉现象,然而,这是一种传说中的怪兽,是否在人体中存在这一现象呢?要知道,Y染色体属于男性,而母体内保留了Y染色体,唯一的来源,只能是来自于胎儿,所以科学家将其命名为 胎儿微嵌合体 (fetal microchimerism) 现象。那么这种现象有多普遍呢?在19个生育了男性的母亲体内,有13个存在Y染色体。而随后,这一现象被很多实验室都重复了,大体比例在70%左右。————无处不在的胎儿微嵌合体————最初科学家们对这个现象进行了解读,因为当时检测使用的样本是来自血液,所以,科学家认为,之所以发生这种现象,其重要原因是怀孕期间,母体和胎儿的血液交流。而进一步发现,不仅仅是女性血液中存在微嵌合体,微嵌合体还存在于其他组织,比如心脏,肝脏,肺等。最为震惊的一次发现是,在脑组织发现了胎儿干细胞,这简直是amazing。要知道脑部的血脑屏障存在,对于很多化学物质和大分子都是无法穿越的,更别提干细胞了,然而神奇之处就在这里,就是有胎儿干细胞穿过去了。————持续时间很久————当然了,科学家也发现,这种胎儿嵌合体,会长期存在于母体中,因为,他们已经融入了相应的组织。甚至,科学家们发现,这写嵌合体,不仅仅是普通的细胞,还包括干细胞。目前,这种微嵌合体的存在时间低则数年,高则几十年。————对母体有重要意义————事实上,怀孕对母体的好处一直广为流传,不少有内部缺陷的妇女,在怀孕生育后,竟然痊愈了,重要原因就是胎儿干细胞进入母体从而对其进行了修复。这是一篇发在 Circ Res 的文章Cells of fetal origin engraft within maternal heart and give rise to diverse cardiac lineages including cardiomyocytes,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endothelial cells.意思是:胎儿的细胞进入母体心脏,并且分化成为心脏组织,包括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来自西奈山医学院的研究所人员发现:当心脏受到损伤,例如心脏病发作时,来自胎盘的胚胎干细胞就会迁移并定位到产妇的心脏的受损处,然后这些干细胞会的基因将从新编程而变为搏动的心脏干细胞,以帮助其修复。科学家们在体外也成功模拟了从新编程这一过程,表明了胚胎细胞在细胞培养过程可以转变为自主搏动的心脏细胞,这一现象在治疗心脏病方面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其他有益的作用————事实上,除去修复心脏病外,还有大量的证据表明,胎儿微嵌合体对母体有不少健康之处。1,提高免疫能力来自胎儿的免疫细胞祖细胞 CD34+ CD38+ 可以长期存在于母体的外周血中,并增强母体的免疫能力。当然,对于一些免疫太强的人,这就不是好事了。2,促进长寿。有研究发现, 血液中出现 Y 染色体的女性中,85% 的人寿命超过 80岁,而未出现 Y 染色体的女性只有 67% 活到 80 岁。 ————说明————目前认为,微嵌合体是以干细胞的形式最初出现在母体各个组织,并选择性的保留。存在的疑问1,胎儿干细胞是如何到达母体受损组织的?是定向的还是随机的?2,胎儿干细胞是如何识别母体受损组织?事实上,这两个问题也是目前干细胞领域的重要课题。人体缺陷修复是个大难题,我们很小的时候,干细胞还足够,而且很活跃,然而,大家也知道,肢体残疾的人,没有再长出一个肢体的例子。我们目前做的干细胞也会遇到这两个问题1,不可控 2,不智能。我们无法控制干细胞的分化,导致干细胞进入人体内要不只生长不分化,成为一个瘤子,要不乱分化,比如心脏长个耳朵之类的。补充文献持续27年Bianchi D W, Zickwolf G K, Weil G J, et al. Male fetal progenitor cells persist in maternal blood for as long as 27 years postpartum[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96, 93(2): 705-708. 修复心脏Fetal Cells Traffic to Injured Maternal Myocardium and Undergo Cardiac Differentiation 2011 DOI:10.1161/CIRCRESAHA.111.249037 加强免疫Evans P C, Lambert N, Maloney S, et al. Long-term fetal microchimerism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subsets in healthy women and women with scleroderma[J]. Blood, 1999, 93(6): 2033-2037.分享科学,分享世界!

人类基因计划是从什么水平研究遗传信息

常卒乎鄙
会闻卫君
截至2019年2月,已有约4.2万种生物的基因组被测序。2000年前后进行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更是被称为人类自然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创举之一。注:本视频根据2019新人教版教材制作。A、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从分子水平研究人类遗传物质的系统工程,A正确; B、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2+X+Y,B错误; C、一个城市中全部人不能代表所有人类的基因,C错误; D、人类的基因库包含男性、女性的全部基因,D错误. 故选:A.

人类基因技术带来的好处??

忠也
短片版
人类基因技术带来医学新希望“2002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于日前在上海召开,全世界的基因学者在四天的时间里交流与探讨了人类基因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与发展方向,并展望其将为人类带来的美好前景― 解读中医神奇疗效之谜 中医药神奇的治疗作用有望通过基因技术来揭开。我国已经启动的一项药用植物基因库工程,将古老的中医药学和最尖端的基因制药技术融为一体。 从在上海召开的“2002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上获悉,中科院在本月启动建立“世界最大的天然化合物基因库”的项目建设。这个工程通过基因技术分离出5000种中国传统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治疗成分,把这些信息输入数据库中。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陈竺表示:“人类基因组技术正给生物制药产业带来重大转变,而我国将用已经掌握的人类基因组知识技术为平台,推动中医中药发展。”他解释说,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科学家基本掌握人类生命图谱,这使继续研究涵盖人类生老病死的绝大多数遗传信息成为可能。我国基因学者采取的办法是:在建立“基因中药库”之后,用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一一测试已知与疾病相关的人体基因,以最终揭开千百年来困扰中医药的疗效之谜。 这是一项极其浩大的工程。专家介绍说,我国古代最知名的医学论著《本草纲目》中也仅仅记载了1892种药用植物。1995年出版的《中华本草》收集了8000多种药用植物,“基因中药库”将涵盖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翘楚从植物落花生的叶子里提取药物成分,治疗西医也难以对付的失眠顽症,但他也无法确切解释其中的奥妙。他说,中医中药传袭千年,一个合格的中医在独立行医前往往要背熟数百张历代相传的“药方”,只是在近100多年中医学者们才开始探索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的问题。他希望基因技术的介入能为阐明中医药本质指明方向。 事实上,中医药学一贯倡导的“辨证施治、因人而异”思想也和目前方兴未艾的功能基因学研究方向不谋而合。基因诊断和治疗的理想之一,就是基于患者基因的微妙差别实施“个性化医疗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药学和基因技术的结合还有更广泛的领域。 “将中医药和基因技术结合的最大难点就是,必须首先从浩如烟海的中医‘方子’里找出哪些是有疗效的,而哪些并无效果。”牛津大学肿瘤基因组学权威华尔特?包德默爵士说,“从这一点上看,建立一个基因植物库非常有价值,当然我们首先还是要找到致病基因,世界顶尖学者们都在致力于这项工作。” 人体内或有调控衰老的基因 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就一直寻觅着长寿的秘方。现代基因学的研究使我们看到了曙光――科学家发现人体里负责新细胞分化生长的干细胞并不因人年纪的增长而丧失活力。 美国科学家戴维?施莱辛格在2002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上兴奋地透露了他的新发现。他说,人的干细胞有着旺盛的活力,但是,细胞有新陈代谢,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功能细胞因为老化或磨损而丧失了原有的功能,然而它们却无法被排除体外。这些“失灵”的细胞越积越多,以至于最终妨碍了其他细胞的正常“工作”,这很有可能是导致人类衰老的真正因素。 来自一家美国基因分析公司的陈昌友博士说,人类的基因就像一个“电路图”,基因之间相互协调地工作才能保证人体各个功能的正常运转。一旦某些“通路”被打破或是阻断,就会表现为各种疾病或是某些人体机能的失常。 施莱辛格在对进入老年的小鼠进行的基因研究发现,它的干细胞分裂仍然十分活跃,但是所表现出的功能性却越来越差。他取出一些“失灵”的干细胞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细胞仍然能被重新激活,这说明不是细胞出现问题,而是细胞之间的“通路”出现故障。 日本基因学家黑木敏仁说,日本正在用SNP测序技术对长寿人群的长寿基因进行研究。SNP即单核苷酸是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人类基因组由三十亿个单核苷酸组成。 黑木说,百岁老人的长寿因素各不相同,他们的长寿基因也因人而异。SNP图谱可以帮助锁定这些基因。日本人跻身世界上最长寿的人群有相当一段时间了。在日本年龄超过百岁的老人有1??5万多人。 科学家们在小鼠、线型虫等生物实验中都发现了调控衰老的基因,他们认为人类体内也可能有类似的基因。 施莱辛格说,人类各种功能细胞的数量水平应该由某些特定的基因所控制,而且它们有遗传性。这些调控基因就像“变阻器”一样掌握着细胞的数量,而它们导致了人类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的一些像更年期和衰老的各种迹象。 基因研究又获三大新发现 本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主席、加拿大籍华裔科学家徐立之说,通过各国科学家在此次会上为期4天的交流,我认为经过各国科学家努力的实验,在基因研究中获得了以下三大新发现。 人与小鼠的基因有80%左右是相同的。这一发现为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了一个较好的替代实验模型,有助于对人类疾病的认识。有了这一替代模型,科学家在实验中通过对小鼠基因变化的分析,可以帮助了解人体基因变化的情况。如科学家让小鼠带上某种疾病的基因,让其代代相传,看其会不会生病或生什么病,再通过科学的推断可以更好地研究人类疾病。 人与人之间的基因是不一样的,有差异的,基因片段上的差异很小,不过1%左右。徐立之说,这是科学家过去比较一致的认识。通过这次大会交流有了新的结果:基因片段上的差异不是很小,而是有的人基因片段上的差异很大。徐立之说,这个发现有助于重新认识人类的疾病机制。比如,有的人在某一环境影响下会生病,有的人则不生病,可能是基因片段上的较大的差异造成的,科学家将深入下去探索。 中国科学家在会上报告的水稻基因的研究情况,引起与会者极大兴趣。徐立之说,水稻基因中有45%左右是重复的、相同的。而且比较研究发现,水稻基因之间的距离比较大,人体基因之间的距离比较小。徐立之说,这一发现对于改良水稻品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水稻品种的改良可能有助于人类健康。因此也可能影响到人体基因的变化。人类基因完整图谱明年完成 “人类基因组组织”的新任主席木?〖阎?教授在第七届国际人类基因组会议上称,人类基因组图谱将在明年全部绘制完成。人类基因组组织总部设在伦敦,它是世界最大的非赢利性人类基因组研究组织。 该组织的一份声明说,人类基因组工程将在2003年春之前测出人类基因组的完整序列,图谱将包括有超过90%的人类基因以及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和中国的科学家参加了这一工程。 木?〖阎?教授说,有了完整的人类基因图谱,全世界的研究人员就能试图发现哪些基因造成了一些特定的疾病,如糖尿病、癌症和高血压等,他确信,尽管这些研究十分复杂,针对有缺陷的基因的医疗方法10年之内就能发现。科学家已经知道,这些类型的疾病是许多基因共同运作的结果。 到会的人类基因组织前任主席徐立之称,中国积极参与了人类基因组研究工程,以找到方法治疗一些中国常见的疾病,如肝癌和许多比其它国家更常见的传染病。 他还说,中国科学家也在进行植物基因和生物工程研究,以增加大米等关键作物的质量。 自从科学家宣布破译人类基因到现在已经近两年时间。一些科学家和政界人士曾表示,人类基因的破译将导致重大的医学革命,例如可以生产针对个人基因组成的药品以及消除人类基因缺陷。但是,这些设想都有待于实现。 据估计,人类只有大约三万个基因,比水稻的基因还要少两万个。所以说,为什么比较少的基因能产生像人类这样一个复杂的生物,这一点还有待研究。(来源: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参考资料:http://topic.xywy.com/wenzhang/20031213/19907.html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采用了人的什么细胞

达芙妮
恋之罪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是人类生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人类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解读和研究人类遗传物质DNA的全球性合作计划。人类基因组是指合成有功能的人体各类细胞中蛋白质及(或)多肽链和RNA所必须的全部DNA顺序和结构,包括人类的23对染色体上全部的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即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估计含约10万个基因。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科学家Renato Dulbecco在1985年首先提出,美国政府1990年10月正式启动的,耗资30亿美元。其最初的目标是,通过国际合作,用15年时间(1990-2005),构建详细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图和物理图,确定人类DNA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定位约10万基因,并对其他生物进行类似研究。1993年,又增加了人类基因的鉴定和分离的内容。其终极目标即:阐明人类基因组全部DNA序列;识别基因;建立储存这些信息的数据库;开发数据分析工具;研究HGP实施所带来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1999年5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决定将全部测序工作提前到2000年春季完成“工作框架”,即工作草图。  美国政府资助的HGP由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和能源部承担。NIH为此专门成立了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 NHGRI),从事该计划的实施。目前,有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中国6个国家的科学家正式加入了这一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人类科学史上的三大工程,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计划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生命科学领域一系列基础研究的发展,阐明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细胞发育、生产、分化的分子机理,疾病发生的机理等,为人类自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为医药产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与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刺激相关学科与技术领域的发展,带动起一批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基因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技术、数据库及生物学资源,还将推动对农业、畜牧业(转基因动、植物)、能源、环境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变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环境的面貌,把人类带入更佳的生存状态。

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

成熟期
爱智
一个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总和就是基因组。只有破译了所有基因的秘密,才能从根本上探索生命的本质。科学家们认为,通过测定人类的基因,了解基因的功能,可以为治疗和预防癌症、心脏病等疑难疾病提供新的途径。所以继原子弹爆炸和阿波罗登月之后,人类又一项宏伟的科学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美、英、法、德、日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于1990年正式启动。这一计划耗资30亿美元,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进行精确测序,绘制一张完整的人类基因图,并解读出其中所包含的生命信息,为从基因层面上有效的控制疾病,延缓衰老提供可能。详情官方服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