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人才市场调查报告

救世之战
减担
深圳人才市场-调查报告 在深圳人才市场,也许是:“找工作,我痛苦!”。2005年至今时已过半,回首深圳人才市场兴衰沉浮,喜忧参半。 6000 求职者进场 深圳人才市场开市火爆 节后上班的第一天,也是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开市第一天。据该中心统计,2月16日共有86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了2020个岗位,而进场应聘者则多达6000人。 年初深圳人才市场 两极分化加剧 春节过后,深圳人才市场出现供需两旺的局面,深圳人才市场场面十分火爆。深圳人才市场春节后连日进场应聘人数均在1万人次左右。年初职场人才两极分化加剧,一方面低层人才求职难度加大,另一方面高端人才供不应求。受此影响,今年职场薪资带也呈泾渭分明的现象。一边是高端人才薪资走高,一边是低层求职者薪资起色不大。 深圳人才市场复苏 IT 和销售供需两旺 春节刚过,虽然未到元宵,但网上招聘人气也在短短的几天中迅速回升。计算机、销售业务和市场营销类的招聘职位开始快速增长,需求呈现高速上升趋势。今年春节后,随着深圳气候转暖,深圳人才市场也开始全面复苏。 同时,上网应聘的求职者经过春节的调整后,也释放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以牛市开门,数据同时显示,计算机/IT类、销售业务/市场营销类、文职类等三类求职者表现最为积极,位列前三名;其次是经营管理类求职者,接下来是行政/人事/人力资源类求职者。 长假期间深圳人才市场休市旺了网络招聘 春节长假和五一长假期间,各个深圳人才市场和职介机构都宣布“休市”,但人才网站的招聘活动却热火朝天。长假正好成为那些准备跳槽者的绝好机会,不仅可以事先在网上搜寻好“东家”,还能在网上学习应聘、面试的技巧,既省却了奔波之苦,又能获得许多免费学习的机会。八方人才等人才网站在假期中均安排了不同类型的网上招聘活动。 深圳人才大市场“十一”节后第一个星期(10月9日—10月15日)场面火爆供求两旺,招聘岗位和进场人数较上周分别增加98·8%和40%,迎来了深圳人才市场双向选择的又一个高潮。 此次人才市场走势有三个特点: 一、招聘单位和求职人数大幅增加。上周进场招聘单位是948个,进场求职人数达45868人,仅10月8日和9日平均进场人数就在万人以上,招聘单位和进场人数分别比前周增长64·9%和40·2%。 二、招聘岗位超过1·8万。上周到深圳人才大市场投放的招聘位岗位有18169个,比前周增加98·8%,是市场同期投放招聘岗位较多的一周。但招聘岗位需求有所侧重,各岗位需求增加的幅度也不一样。需求量比较大的岗位是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工程等岗位。 三、高科技和经济类专业受青睐。在众多的招聘专业中最受欢迎的专业是电子专业,占岗位需求的48%,比前一周增加22%。其次是经济管理岗位,此岗位需求量也比较大,占岗位需求的20%。 人才市场节后火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骑驴找马 国庆休假时间较长,部分生产单位采取了轮流休假的方式,部分“骑着驴找马”的求职者也正好趁此机会到市场找更称心如意的工作。 旅游工两不误 部分内地到深圳旅游的旅客也趁来深圳之机,到人才市场探路找机会。 “人才高交会”推波助澜 第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把深圳人才大市场列为“高交会”的分会场————“人才高交会”。各参展企业投放很多具有吸引力的岗位,加上报纸和深圳人才大市场的网站等媒体的宣传,许多高新技术人才蜂拥而至,更增加了市场的人气。 深圳人才市场有新变化:冷门不冷 2005年毕业生春季双选会暨专业人才交流会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电气、自动化、机械等以往冷门专业的毕业生成了“香饽饽”,而往年的英语等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已不再抢手。 用人单位喜好:复合型人才最抢手 深圳急需哪些专业人才,什么样的毕业生受用人单位青睐?媒体记者到深圳市人才市场以及部分企业采访、了解相关情况,并精心挑选、整理了相关信息。一是理工科毕业生需求量大。记者从深圳市人事局获悉,2005年对毕业生的需求依然旺盛,计划接收3万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市场营销、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十大专业需求最旺盛。二、英语水平成重要门槛。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英语水平特别是口语能力成为外企面试的重要门槛。不少企业表示最需要“懂专业技术又精通英文的复合型人才”。三、用人单位看重毕业生大学成绩。一个上学时成绩不好的毕业生,用人单位怎么敢用呢? 网友质疑:深圳人才市场收费要到何时? 有网友日前在某社区发表帖子,对深圳人才市场收费进行质疑: “该排队买票的买票,但要算计的还是要算计,门票五元,这也太黑了点,像上海去年就取消了对求职者收取门票做法,深圳你还要坚持多久?这点钱对你们人才市场又算得了什么。我们再来做道数学题,拿出3月16日的《深圳特区报》(人才市场的周围的小贩叫为“现场招聘报”)熟练地找出“招聘金页”,今天共有236家招聘单位,按750元每家,236*750再按一年营业300天,再乘以300为5.31亿RMB……我也没有什么恶意来打击人才市场这种繁荣,我只想问人才市场是服务机构,还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与深圳的人文关怀从何体现?” 人事部评价:深圳人才市场最有活力 据了解,深圳市人才大市场1997年正式运作以来,累计进场单位超过20万家,进场人数达到1000万人次,去年深圳市人才大市场接待人才200多万。 国家人事部副部长侯建良告诉记者,这个数字十分可观,已经占到全国总量的10%,这说明深圳的人才市场已经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中国的人才市场和中国乃至国外的经济有密切的关系,人才市场趋于多元化,很多高新技术仍有需求,但是不是普及型需求,IT行业竞争激烈,服务行业高端人才和普通人才都有需求,都不是普及型需要,都是更新间断性需求。

如何开展人才市场的调查报告?

金丝雀
时也
  市场调查  一、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含义与意义  (一)含义  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就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调查对象的性质,在进行实际调查之前,对调查工作总任务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通盘考虑和安排,提出相应的调查实施方案,制定出合理的工作程序。  市场调查的范围可大可小,但无论是大范围的调查,还是小规模的调查工作,都会涉及到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这里所讲的调查工作的各个方面是对调查工作的横向设计,就是要考虑到调查所要涉及的各个组成项目。例如,对某市商业企业竞争能力进行调查,就应将该市所有商业企业的经营品种、质量、价格、服务、信誉等方面作为—个整体,对各种相互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调查项目进行整体考虑,避免调查内容上出现重复和遗漏。  这里所说的全部过程,则是对调查工作纵向方面的设计,它是指调查工作所需经历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即调查资料的搜集、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等。只有对此事先出统一考虑和安排,才能保证调查工作有秩序、有步骤地顺利进行,减少调查误差,提高调查质量。  (二)意义  市场调查是一项复杂的、严肃的、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一项全国性的市场调查往往要组织成千上万人参加,为了在调查过程中统一认识、统一内容、统一方法、统一步调,圆满完成调查任务,就必须事先制定出一个科学、严密、可行的工作计划和组织措施,以使所有参加调查工作的人员都依此执行。具体来讲,市场调查方案设计的意义有以下三点:  第一,从认识上讲,市场调查方案设计是从定性认识过渡到定量认识的开始阶段。虽然市场调查所搜集的许多资料都是定量资料,但应该看到,任何调查工作都是先从对调查对象的定性认识开始的,没有定性认识就不知道应该调查什么和怎样调查,也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  第三,从实践要求上讲,调查方案设计能够适应现代市场调查发展的需要。现代市场调查已由单纯的搜集资料活动发展到把调查对象作为整体来反映的调查活动,与此相适应,市场调查过程也应被视为是市场调查设计、资料搜集、资料整理和资料分析的一个完整工作过程,调查设计正是这个全过程的第一步。  二、市场调查总体方案设计  市场调查的总体方案设计是对调查工作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的通盘考虑,包括了整个调查工作过程的全部内容。调查总体方案是否科学、可行,是整个调查成败的关键。市场调查总体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下述几个内容。  确定调查目的  ↓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  确定调查项目  ↓  制订调查提纲和调查表  ↓  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工作期限  ↓  确定调查地点  ↓  确定调查方式和方法  ↓  确定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  ↓  确定提交报告的方式  ↓  制订调查的组织计划  (一)确定调查目的  明确调查目的是调查设计的首要问题,只有确定了调查目的,才能确定调查的范围、内容和方法,否则就会列入一些无关紧要的调查项目,而漏掉一些重要的调查项目,无法满足调查的要求。例如,1990年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目的就规定得十分明确,即“准确地查清第三次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在数量、地区分布、结构和素质方面的变化,为科学地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检查人口政策执行情况提供可靠的依据。”可见,确定调查目的,就是明确在调查中要解决哪些问题,通过调查要取得什么样的资料,取得这些资料有什么用途等问题。衡量一个调查设计是否科学的标准,主要就是看方案的设计是否体现调查目的的要求,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市场调查报告)

丘甚善之
大村姑
随着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不断崛起,国际贸易壁垒的消失等因素的影响,各行业对人才需求出现较大变化,衡量人才的标准也随之发生改变,使人才交流市场呈现以下特点,造成一些走俏专业人才奇缺。(1)、人才需求数量骤减,供求总量不平衡在经历了2004年的供求高峰过后,人才市场迎来了 “低谷”。企业所提供的求职岗位逐渐减少,而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却随着高校前几年的扩招逐年增加,出现供远大于求的趋势。(2)、人才市场供需不协调各类企业在用人机制上心态基本是一样,在进行招聘时企业所提供的岗位,大多是这些企业发展生产所需要的,因此,在计划的时候,往往偏重于动手能力,而不看重学历。企业真正在管理岗位重用的是经过在基层锻炼后逐级提拔起来的,而不是高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但是每一年都有大量应届毕业生涌入市场,大多数企业就不可避免的选用许多大学生进入生产线,结果必然导致“人才高消费”现象的出现。但必需注意的是,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具有大专(含)以上学历,且有两至三年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更受欢迎。(3)、求职者素质与市场需求不一致企业需求岗位的是集中在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及服务领域,而求职者所提供的专业则侧重于各类专业技术岗位,这些岗位往往需要求职者具备基本的经验及动手能力,应届毕业生往往不能满足需求。与此相对应,以下三类人员企业最反感:对薪酬要求过高;频繁跳槽和缺乏团队精神。显然,这样的就业环境,给毕业生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得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同台参与竞争,施展才华成为可能.但与此同时,也对我们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企业对大学生求职者的评价总体而言,各类企业对广大大学毕业生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与此同时,他们也客观地指出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为:(1)、自身定位不准确,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成功率以及就业质量(2)、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浮气躁,不愿意接受基层的锻炼,对自身认识不足,要求过高,盲目攀比心理较为严重。(3)、能力、知识宽而不精,知识结构不合理,没有很好地反映业界发展的最新动态。7、市场调查的启示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人才供需出现不平衡的现象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是与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和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相适应的。面对人力市场的供求状况,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顺应市场供需变化规律,调整专业和教学计划,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学得一技之长,又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展示我们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风采。毕业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和顺应社会的择业观念在校期间,我们要通过各种主题集体活动和就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实事求是找到自己的优缺点,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忘自大,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要自强不息,要敢于迎接各种挑战,相信自己能面对一切困难。我们要及时关注社会发展变化,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将客观的社会需要与主观的个体需要有机结合。转变择业观念,树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主动到基层去,到中、小企业中去,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脚踏实地、勤奋工作、施展才华、实现价值。(2)具备良好的学习素质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在学习中要通过努力尝试新思路和新方法,把握学习规律,更新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注重拓宽知识领域,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选择地进行跨学科交叉领域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不断充实学习内容,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以弥补单一学科在知识体系上存在的不足,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3)在各项素质教育活动和专项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在校期间,不仅要在专业理论学习中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在专业实践训练中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特别要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和各种学生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二课活动锻炼自己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使自己的应变能力、公关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写作能力都得以提高。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争取的主动权,以获得更大的发展。

2019人才市场调研报告 婚庆行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报告 精品

疯子们
不违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学海无涯5642019人才市场调研报告婚庆行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报告  一、调查背景中国的婚庆礼俗、文化源远流长,与婚礼相关的服务门类众多.随着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新婚人群对婚礼消费的需求从简单的温饱型要求逐步发展为个性化、多样化,婚庆产业正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  在婚庆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企业也越来越注重品牌服务和规模经营,婚庆的高层次服务也在增多,整个行业都在为满足当代青年多元化、时尚化、个性化、追求浪漫服务的需求而努力,婚庆产业巨大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婚庆行业专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的婚庆行业专业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我国正进入新的人口婚育高峰,每年大约有近1000万对新人喜结良缘.  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每年需要10万名婚礼礼仪师,4万名婚庆策划师,相关的专业人员同样紧俏,人才缺口很大.婚礼庆典中婚庆礼仪师、策划师更是成为职业的新宠.  每年,中小城市、县城和部分城镇的婚庆服务市场和人员也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但现在我国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极为缺乏,在我国创办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次调查主要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民政系拟新增的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进行专业论证  三、调研结论  一、国庆、元旦、春节等一些传统喜庆节日和特殊纪念日  只有着力打造婚庆服务品牌  由婚庆消费所  民政系坚持推行重专业价值、强实务能力的人才培

跪求一份西安劳动力市场调研报告

逼猴儿
独行
  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按调查频率和方式的不同分为摸底调查、季度监测调查、举家外出调查3个问卷。摸底调查从2008年底开始,季度调查和举家外出调查从2009年1月开始实施。2009年2月在国家统计局给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提供的法定数据和专题材料中,为了避免过去农民工概念上的混淆,并且突出农民工非农转移的经济活动性质,将外出农民工定义规范为外出从业时间6个月及以上的经济活动人口。农民工的监测调查的口径范围包括两部分:一是全年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包括举家外出劳动力),称为外出农民工;二是全年从事本地(本乡地域内)非农活动(包括本地非农务工和非农自主经营活动)6个月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称为本地农民工。这一界定标准是目前国家对农民工定义规范的、法定的、唯一的统计口径。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农民工数量、结构、就业等情况,更好的和全国、各省份横向比较,更科学的为我省各级政府制定科学的农民工政策提供依据,本报告中所有农民工的定义均按照上述标准进行了规范。  一、2008年末陕西农民工已逾600万  据陕西农民工监测摸底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09年1月,陕西农民工总数为642.9万,其中:外出农民工442.0万,占我省农民工总数的68.8%;本地农民工200.9万,占我省农民工总数的31.2%。提前返乡农民工(不含正常回家过春节的人)总数62万,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14.0%。  (一)我省外出农民工以男性为主,约占七成;一半的农民工年龄在25岁以下。从性别比例来看,外出从业农民工男劳动力占67.5%,女劳动力占32.5%。从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在16-25岁者,占49.7%;26岁—40岁者占34%,40岁以上者占16.3%。  (二)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较高,和我省农村劳动力平均文化程度相比,有明显优势。外出农民工中大中专文化程度以上者占到8.8%,高出农村劳动力整体比例的一倍多;高中文化程度者占到12.4%,高出农村劳动力整体比例1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者占68.5%,高出农村劳动力整体比例15.7个百分点;而小学及以下仅为10.3%,大大低于农村劳动力整体比例。  (三)从务工地点看,外出农民工省外省内各占一半左右。省外务工的农民工80%以上集中在东部地区,外出重点省份有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山西、新疆等地区。调查表明,我省外出农民工53.9%在省内务工,46.1%在省外务工。省外务工者82.6%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仅广东省就有92.2万,占到省外务工的45.2%,几近一半,占全部外出农民工二成多;其他重点外出务工省份还有浙江(7.6%)、北京(7.2%)、江苏(7.1%)、上海(6.4%)、山西(4.8%)、新疆(2.5%);还有0.3%的陕西农民跨出国门打洋工。从全国三大经济圈来看,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塘经济区分别吸纳了我省92.2万、42.9万和23.1万农民工。  (四)外出农民工行业和工作种类比较集中,具有明显特点。从外出农民工从事的行业来看,制造业占32.9%,建筑业占15.6%,住宿和餐饮业占11.8%,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11.5%。外出农民工以产业工人和服务人员为主,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占到46.7%,服务业人员占到21.1%。  (五)近半外出农民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外出方式主要以自发和亲朋好友介绍为主。外出农民工中,49.1%受过技能培训,但政府组织的免费培训约占培训总数的一半,其他培训主要靠社会力量和农村学徒工方式。目前,依靠政府组织和中介公司组织外出就业的占外出农民工中总数的10%,当前我省农民工外出方式主要是依靠自发和亲朋好友介绍,比率分别达到47%和43%。  (六)外出农民工工作强度较大,工作时间较长。我省外出农民工每月平均工作26天,每天工作时间平均在9.2小时以上。“超时劳动力”现象非常普遍,11%的农民工每天工作在12小时以上。33%农民工每天工作在10小时以上。  二、我省外出农民工提前返乡者已逾60万人  截止2009年1月初,我省外出农民工提前返乡者已经超过62万(不含正常回乡过春节的人),约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14.0%,其中六成以上是从省外返乡的,人数超过37万,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8.5%。  从农民工返乡的时间上来看,2008年第四季度返乡者占到全年的七成以上,其中2008年10月份返乡的外出农民工占返乡总数的15.7%,11月返乡的占29.2%,12月返乡的占25.9%,2009年1月份返乡的占8.6%。  从返乡农民工的务工地点来看,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从省外返乡的农民工占到总数的6成以上,其中从广东省返乡的农民工占总数的31.5%,从山西、浙江和江苏省返乡的分别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5.9%、5.4%和4.9%。从北京市和上海市返乡的分别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2.7%和2.2%。  从返乡农民工务工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中从制造业返乡的农民工人数超过29万,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47%;从建筑业返乡的农民工人数超过14万,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23%。另外,在第三产业中,主要受影响的是餐饮住宿业和居民服务业,返乡人数均超过了4万人。  从返乡的行业和地域交叉分析发现:受金融危机影响,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东省、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省、浙江省的机械制造、纺织服装、模具玩具、电子电器等制造行业失业返乡的农民工最多,占到总数的近一半;煤炭价格回落和山西省小煤窑的关停并转,对我省农民工回流带来直接影响,从山西省返乡的农民工就占到农民工总数的5.9%;而在京津沪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主要以餐饮、娱乐、居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为主,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还未充分显现,返乡的农民工还未达到高峰值。  从返乡农民工外出方式来看,目前我省农民工外出方式90%以上靠亲朋好友介绍和自发外出,政府(单位)组织外出务工的不足3%,中介组织介绍的7%左右。  从返乡农民工意向调查中发现,高达35%的返乡农民工希望政府直接帮助联系就业,32%的农民工希望政府能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11%的农民工希望政府能够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个人务工能力,10%的农民工希望政府能够给予自主创业扶助和提供贷款担保。  我省返乡的农民工90%以上家中还有耕地可种,没有耕地可种的人中,绝大多数不打算收回耕地,而是打算继续外出。  三、我省外出农民工生存状况  农民工是陕西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粗略计算,每年在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仅外出农民工寄回带回家的现金就有176亿之多,农民工对陕西农村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因此,陕西外出农民工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如何,理应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一)农民工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  日工作时间是表明工作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用其来衡量大部分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工的工作强度很有说服力。调查表明,陕西外出劳动力平均每月工作26天,平均每天工作9.2小时,高于法定工作时间1.2小时,比全国农民工日平均8.9小时长0.3小时。从调查资料看,外出农民工平均日工作时间低于8小时的占2.1%,每天工作8小时的占47.6%,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占到一半以上,比率为50.3%。工作时间10至12小时,已超负荷工作的农民工占到33.2%,11.4%的农民工每天工作甚至超过12小时,处于体力和精力完全透支状态,这对身体损害是严重的。典型调查表明,农民工工作时间超长的原因一方面是少数私营、个体企业主追求利润最大化,要求工人加班加点,另一方面是部分农民工为获得较高的收益主动延长工作时间。说明陕西农民工的不少收入是以牺牲自己的休息为代价取得的。  (二)农民工工作状态稳定  对于农民工而言,外出务工就是找一个挣钱的门路,对工作的渴求特别强烈,特别是在如今金融危机肆虐,实体经济广受影响,就业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形下,对于就业岗位都非常珍惜,一般不轻易跳槽。对于现在从事这份工作的时间调查表明,一年以下的仅有24.8%,这其中还包括许多新加入的农民工,两年以上的农民工占到55.2%,甚至还有14.9%的农民工从事现在工作达五年以上,这对于工作不确定性程度相对较大的农民工群体而言的确不易,一方面说明他们的工作状态相对稳定,另一方面说明他们对待工作确实任劳任怨、爱岗敬业。  (三)农民工居住状况有所改善  “要知贫富,观其居住”,形象地表达了农村居民对居住条件的重视,而事实也是如此,2008年陕西农村居民在材料和人工费用等建筑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依然把全年支出的29.3%用于居住。对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来说,在收入增长之外,谋求居住条件的改善,寻求归属感是其体现生活质量的最大愿望。调查表明,外出农民工中37.8%的居住在单位宿舍,11.8%的住在工地工棚,与人合租房屋的占14.6%,更有22.4%的农民工独立租赁住房。独立租赁住房的条件姑且不论,仅就如今单位宿舍和工地工棚来说,早已告别四处透风的大通铺,即使居住条件相对较差的建筑业工地工棚,也对高度、宽度、房均独立床位数、照明、逃生设施有严格要求,橱柜、防寒、防暑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的新式房屋,居住条件的改善绝非前几年能及。  (四)仍有半数农民工和用工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劳动者同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重要保障,也是减少和防止发生劳动争议的重要措施。如此重要的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文书,仍有49.9%的陕西农民工没有与用工单位签订,多少让人有些遗憾,42.7%农民工有劳动合同,比率低于全国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约率8个百分点,可见对外出农民工的法律知识培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略感欣慰的是,在签订劳动合同中,一年及以上合同占到54.8%。说明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部分陕西农民工已经具备利用劳动合同,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五)大部分农民工食宿能够得到帮助或补贴  调查显示,62%的陕西外出农民工能够得到单位或雇主的伙食帮助,其中33.8%的单位或雇主每日提供三餐,11.4%的每日提供两餐,9.6%的每日提供一顿饭,有6.9%的农民工尽管没有餐饭提供,但补贴部分伙食费。60.8%的外出农民工能够得到用工单位或雇主提供的住宿支持,其中52.9%的农民工由用工单位或雇主提供住宿,7.9%的农民工尽管用工单位或雇主不提供住宿,但住房有一定补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最大的消费支出就是吃与住,如果食宿问题能够顺利解决,对于稳定农民工工作心态、增强归属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乃至增加打工收益都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六)农民工工资基本能够如期如数拿到,拖欠工资现象减少  自2003年底国务院积极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以来,农民工工资如期发放受到全国各地劳动部门的重视,采取的措施也非常有效,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已经很少。调查显示,94%的陕西农民工能够如期如数拿到自己的打工收入,仅有6%的农民工有工资拖欠,而且金额较少,时间较短。  (七)农民工参加各种保险的比例依然很低  调查表明,87.4%的农民工单位或雇主没有上养老保险,没有购买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等比例也分别达到78.4%、82.0%、90.1%和93.4%。不仅如此,四种生活保险均有超过5%的农民工对单位或雇主是否购买表示不知道,这种听之任之的态度非常让人痛心和着急。养老保险的缺失,使得未来由于年龄偏大,体力精力不及,无法正常打工的农民工生活来源产生困难;不购买工伤保险,对从事事故风险较高,且恰恰是我省农民工从业比例最大的建筑业和制造业这两个行业农民工来说,风险最大。缺乏工伤保险的保证,诸多权益难以保障。而西安临潼区的一位农民工,正是由于没有购买工伤保险,在事故出现后不仅纷争不断,而且赔付迟迟无法兑现,其对自己和家人造成的痛苦无法用语言描述。还有,农民工的职业可变性很强,失业保险的保障作用重要性对他们不言而喻。  (八)绝大多数农民工没有缴纳住房公积金  调查显示,93.0%的农民工单位或雇主没有给其缴纳住房公积金,5.2%的农民工表示是否缴纳不知道,只有1.8%的人明确表示缴纳了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的缺失,对城市生活充满希冀和向往的农民工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四、2008年我省外出农民工人均收入过万元  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既是我省农民收入中两大支柱之一(2008年外出劳务收入占农民纯收入比例高达39.6%),同时也是我省农民增收的最大亮点和主要拉动力(2008年外出劳务收入增加了207元,增收贡献率42.2%,拉动农民收入上升了7.8个百分点)。2008年我省外出农民工劳务输出总收入达到400亿元左右,农民工平均年收入可达1万元左右,月工资1245元,日工资48元,每月在外总消费513元,其中居住成本108元/月。外出全年收入略低于本地自主经营的农民工,但高出本地非农民工收入三成以上。平均每个农民工每年寄回带回现金4425元,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倍  (一)外出农民工年收入过万元,人均寄回4400元左右。2008年我省外出农民工劳务输出总收入达到400亿元左右,农民工平均年收入可达1万元左右,外出全年收入略低于本地自主经营的农民工,但高出本地非农务工收入三成以上。平均每个农民工每年寄回带回现金4425元,是人均农民纯收入的1.4倍,农民工外出工作收益明显高于本地务农。但是,相比2008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12858元的可支配收入,我省外出农民工收入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  (二)外出农民工月收入达1245元。其中,月收入在800元—1200元之间的人数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35.1%,约有154.9万人;月收入在1200元—1600元之间为32.9%,约有145.5万人;月收入在1600元—2400元之间为14.0%,约有62万人,三者共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82%。月收入在800元以下收入的为13.8%,约有61万人;而只有4.2%的外出农民工,即18.5万人,人均月收入达到2400元以上。  (三)外出农民工工资待遇低,每日平均收入不足50元,且过半农民工属于“超时劳动力”。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外出农民工每月平均工作26天,日平均收入48元,并有50.3%的外出农民工每日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外出农民工每月平均工作24天,每日工作超过8小时的人数为该文化程度的25.6%,但此类人群只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3%;而其余文化程度的外出农民工每月平均工作时间则为26天,每日工作超过8小时的人数分别为文盲61.5%、小学52.5%、初中51.3%、高中53%、中专40.3%。  (四)外出农民工总体文化程度不高,整体收入水平偏低,增长空间有限。调查资料显示,外出农民工收入与文化程度成正相关性,文化程度越高,收入就越高。2008年外出农民工中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及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月收入依次为1137元、1142元、1244元、1275元和1499元。但是,在我省442.0万外出农民工中,仅初中文化程度就占到总人数68.5%,约302.8万人,是我省外出农民工的主力;高中及中专为18.3%,大专及以上仅为3%。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对农民工的收入影响并不显著,但这主要是由于我省农民工大部分就业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部门,这类部门对技术和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较低,工作同质性较强,职业流动性大,报酬低。  (五)外出农民工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收入水平则是中年农民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我省外出农民工中,年龄在16岁—18岁占总数的6.8%,约有30.2万人,月平均收入为908元;19岁—30岁占总数的57.5%,约有254.2万人,月平均收入为1211元;31岁—40岁占总数的19.3%,约有85.5万人,月平均收入为1363元;以上年龄段的劳动力人口体力和精力都比较充沛,拥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在劳动力市场中拥有比较多的就业机会,收入相比其他年龄段仍有较大上升空间。而40岁以上的农民工由于体力和精力相对不足,所占比例明显偏低,收入的上升力度不强。其中,41岁—50岁占总数的13%,约有57.3万人,月平均收入为1388元;50岁以上的占总数3.3%,约有14.8万人,月平均收入为1318元。  五、对农民工工作的几点建议  目前,在我省农民收入结构中,39.6%为外出务工的非农业收入;而在农民新增收入中,又有42.2%来自非农业务工增收,务工收入已是我省农民增收的主力。而2008年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国范围农民工失业潮尚未见底,农民工大规模失业将严重打击农民收入,将给我省农民增收带来很大困难。因此,重点关注农民工,重点关注农民工收入理应成为我省各级政府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建议:1、我省农民工外出务工地区具有比较集中的特点,应该针对我省农民工输入地重点省份—广东、浙江、北京、江苏、山西、上海、新疆、天津等地区,密切关注还未失业的农民工,为他们提供尽可能的服务和帮助,确保我省农民工在此次“返乡潮”中少受损失。2、抓好就业援助,完善培训服务。提高我省返乡农民工就业率,完善就业信息对接,为返乡人员提供就业和创业服务。3、针对我省农民工外出务工地区较集中的特点,应该在我省农民工输入地重点省份,集中力量重点关注农民工,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和帮助,确保我省农民工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少受损失。4、建立健全全省完整的省、市、县三级农民工监测调查网络。做到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为各级党政制定科学的农民工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永康就业市场调研报告

使其弟墨
保温瓶
永康就业市场调研报告近几年,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高职生就业不如中职生。的确,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75%左右徘徊,而中等职业学校(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中职学校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的有技能“蓝领”成为就业新宠。有些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中职生就业出现了越来越吃香的趋势。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除新疆外)的就业情况显示: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不含技工学校毕业生)为364.2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348.25万人,就业率为95.60%。《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报告》调查显示,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中职就业率连续三年一直保持在95%左右。 2006年,中职的就业率又达到了95.6%。 统计数据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为255.0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3.23%;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为36.19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0.40%;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为57.01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6.37%。 各产业就业分布情况是: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数为25.45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31%;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数为134.15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8.53%;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生数为188.6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54.16%。本地、异地和境外就业情况是:在本省(区、市)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19.2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62.95%;到异地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27.2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6.53%,西部省份到异地就业,尤其是到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比例为70%左右;到境外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81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0.52%。就业渠道情况是: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74.32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8.77%;通过中介介绍就业的毕业生为33.9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9.74%;其他渠道就业的毕业生数为40.03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1.49%。 各专业类具体就业情况是: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情况最好,为97.55%,其次是土木水利工程类、商贸与旅游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6.80%、96.44%、96.26%、96.10%;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财经类、社会公共事务等专业,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处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医药卫生类、文化艺术与体育类专业,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90%;农业类专业就业率最低,为89.75%。 从毕业生数量看,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生数量最多,为88.47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4.29%;其次是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数为78.95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1.67%;毕业生数最少的是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专业,毕业生数分别为,4.54万人和5.51万人,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1.25%和1.51%。 调查数据显示,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平均月薪水平为1386.1元,月收入在1000元以内的占57%,月薪在1500至2000元的毕业生约19%。 《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报告》同时也显示出中职生高就业率中所隐藏的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对口就业率不高,只有三成。专业对口(包括“专业非常对口”与“专业对口,但不完全一样”两项指标)比例在20%至30%之间。中职毕业生有近六成比例认为“专业完全不对口”,而认为“专业不对口,但有部分关联”比例为15%。二是职校毕业生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15%。报告显示:职业院校毕业生劳动关系以事实劳动关系为主,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15%。大多数中职毕业生目前均未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其中除了因处于试用期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毕业生外,已是用人单位正式职工但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中职毕业生高达58.62%。三是就业稳定性差,“跳槽”比较频繁。从调查结果来看,中职毕业生对首次就业单位的忠诚度较差。当中职毕业生被问到“您期望在目前工作单位的服务年限”时,有超过90%的中职毕业生回答最多一年。 二、近几年中职生就业率高的原因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持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的强劲需求。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对专业人才的新的类别需求、层次需求和数量需求,像数控技术应用、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护理等不少行业都出现了人才紧缺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上用工单位需要的大量技术工人短缺,出现了“技工荒”,2004年二季度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报告也显示,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缺口很大,一些大城市缺口甚至高达30%。中职毕业生之所以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主要的因素还在于中职毕业生可塑性大,敬业精神较强,能把所学专业随时应用于实践,工资待遇要求也低于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2006年湖北省中职教育调研组的调查报告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高速发展、毕业生供不应求的三大原因。 一是现代化制造业急需技术工人。 当前我国工业化已经进入新阶段,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技术工人。被调查的企业一线工人50%以上是中职毕业生。调查显示,企业对中职学生的欢迎程度高于大专院校学生,因为他们更加关注学生的技能培养。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一些企业未来5年对中职生的需求量将增加5倍。 二是家长观念更加务实。一些学生选择中职是抱着“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想法。调查显示,50%以上的农村学生和家长愿意选择就读职业学校;49%的学生为了早日就业、24%的学生为了技术致富而选择了中职学校。 对未能及时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而言,掌握一门紧俏的专业“尽快实现就业”,是家长们的首要选择。然而,仅凭初、高中学历已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中职教育既是对学生所掌握的文化基础知识进行筛选整合巩固的过程,也是将其所学知识运用于技术实践的过程,更是对其进行思想品德、社会交流、独立生存和自我发展等能力方面进行塑造的过程。近年来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表明,在初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和大专或本科生三类人员中,初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参加应聘者最多,且中职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是中等职业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加强职业指导工作。首先学校努力转变办学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努力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其次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突出能力培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第三各学校都重视和加强职业指导、创业教育和就业服务。 三、未来就业形势分析 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中,从业人员将持续增加,根据 统计部门资料显示,2005年至2010年将分别达到834万和850万人。据此,测算出2015年至2020年从业人员将进一步增加到1267万和1284万人,其中,每年需要补充的中职毕业生为50万人左右。 (1)机械制造业每年需补充从业人员94000人,其中中职学校毕业生为53800人;考虑到汽车工业发展将带动汽车维修等相关职业岗位增加,预计机械制造业业每年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数为24800人。 (2)模具设计与制造业2004年-2005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业从业人员数由16.92万增加为19.22万,,但由于其生产方式明显向集约方向发展,进一步优化结构,从业人员数明显增加,估计到2010年从业人员将会进一步增加。 (3)电子电器制造业随着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制造业发展战略的调整,估计该行业每年新增中职毕业生为10000人左右。 (4)信息产业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中发展空间最大的行业之一,2002年至2004年,信息产业增加值由212.9亿元增加到402.38亿元。信息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增加从事辅助工作的初级人才。从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软件业看,估计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在40000 人左右。从信息产品制造业看,估计每年需补充中职毕业生为36000人;再加上计算机服务业的需求数26000人,信息产业每年需补充的中职毕业生数为 10.2万人。 (5)旅游和餐饮业未来几年年均需中职毕业生达7.99万人,是第三产业中对中职人才需求最大的“客户”。 (6)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大量的外资进入,对我国的轻工业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我国现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据调查,近几年对该专业的中职人才的需求正迅猛增长。 (7)销售业:随着中国加入WTO,销售业这个新兴的行业将逐步完善。从业人员将达到几万的空缺。 ⑻ 建筑、房地产业:国家人事部发布的“全国部分人才市场供求情况报告”显示,建筑、房地产等专业列招聘数量前10位,在职位需求中,对大专及以下学历的需求占50.1%。 ⑼电梯业:据统计,全世界平均1000人有1台电梯。我国如要达到此水准,还需新装80万台。到时每年仅报废更新就需要6万台。凭借房屋建设势头红火,电梯市场供需两旺,带动电梯安装维修行业,就业前景一片光明。 ⑽物流业:目前我国大约有1.6万物流服务行业公司,行业产值超过390亿元。预测到2010年中国物流行业的产值将达到12000亿元。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物流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将为求职者提供职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

觉性
其一人美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fengyu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0年1月11日---2010年1月15日调查地点:沈阳市调查目的: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及就业时应该考虑的问题调查内容:沈阳各高校1.调查概况随着企业竞争升级为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目前职场上的明星职业,想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越来越多,人力资源管理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越来越热。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工作之一,正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国际一流公司中,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最核心的管理技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为争夺有限的人才资源,不少著名企业开出数十万年薪,公开招聘人力资源总监等。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的经济,而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据调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职企业分布于金融保险业(30%);信息产业(13.3%);咨询服务业(16.7%);快速消费品(16.7%);电子技术(6.7%);制药与生物工程(6.7%);耐用消费品(轻工、家电、服装、纺织)10%。可见招聘企业主要集中于金融保险业、咨询服务业、快速消费品行业等热门和具发展潜力的行业,而传统产业如医疗设备、耐用消费品、电子技术、制药、生物工程等,依然没有能够表现出对人才的较大需求,这些行业人才已较为饱和,人才需求也相应不多。调查认为,在未来成长阶段

行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物联网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2019) 精品

撒布
傅玄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立人分析行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物联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2019)  第三次浪潮.本文从物联的产业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相关人才培养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对职业院校开设物联相关专业和课程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物联产业发展人才需求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为产业升级服务.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紧跟产业发展步伐,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着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的需求而变[1].物联被世界公认是继计算机、互联与移动通信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  第三次浪潮.  物联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在物联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必须紧跟物联产业发展步伐,做好充分准备.  一、物联产业发展情况1.物联的定义物联的概念最早于1999年提出.物联的英文名称为\,由这个英文名称,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物联的两层意思:  第一,物联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是在互联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络;  2019年,美国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以物联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地球\概念,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和支持,其经济刺激方案将投资110亿美元用于智能电及相关项目.2019年6月,欧盟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菩提
君子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热爱英语小蜜蜂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一、专业发展背景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国外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合资企业、独资经营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等。国内国有、集体、股份、联营、私营等其他企业大量崛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生产现代化、生产社会化的加速发展为巨大的社会背景。我院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并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已为社会输送了两届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二、市场营销专业社会需求状况1、主要去向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复杂多样,不仅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饮食服务业需要众多的工商管理人才,金融业(含保险与证券业)、农业、养殖业、信息产业等都需要市场营销人才。其中,工业企业与商品流通企业的需求所占比重最大,分别占31%和33%(如表一所示)。因此,拓宽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用知识面,关注多行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2、本市需求情况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是当今就业形势较好的专业之一,近几年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对找到对口专业的工作。这些数字说明,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社会需求状况较好。3、目标岗位(群)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目标岗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