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热电联产成本分析报告

花烛泪
桑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黄国庆热电联产成本分析  提要 热电联产是根据能源梯级利用的原理,将一次能源燃烧后,既生产电能也可以对用户供热,可以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热电联产的几个主要工作流程,剖析其成本项目,再综合考虑热电联产的热电分摊计算,对热电联产的成本进行研究,为热电联产的定价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热电联产;成本;热电比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能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能源占有量的45%左右。同时,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也很低,目前仅为33%,与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同时也是能源消费量巨大的行业,仅煤炭消费量就占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的50%以上。因此,提高电力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我国的一次能源利用效率。  热电联产,是根据能源梯级利用的原理,将一次能源燃烧后,既生产电能,又利用在汽轮发电机中作过功的蒸汽对用户供热的生产方式。热电联产的蒸汽没有冷源损失,所以能将热效率提高到85%,比大型凝汽式机组(热效率40%)还要高很多。热电联产不仅可以大量节约能源,而且可以改善环境条件,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缓解供电紧张局面。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逐步开放,“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政策全面推行,绝大多数发电企业都要通过竞价的方式才能将电能输送到电

热电联产机组统计报告期内机组供热的热量怎么界定

夺命债
离形去知
1、数量统计法首先确定供热的时间,然后根据实时流量得到总的供热量,这个是对数量的统计,即供热时间内的平均供热数量。流量的单位一般为吨,时间可以是月,也可以是年。2、热量统计法统计出数量之后,根据工质的压力温度,求得热焓,最后得到热量的统计。热量的单位一般为GJ,时间同样可以为月,也可以是年。

火力发电

床上床
冒险王
火力发电火力发电(thermal power,thermoelectricity power generation),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中国的煤炭资源丰富,1990年产煤10.9亿吨,其中发电用煤仅占12%。火力发电仍有巨大潜力。 由于地球上化石燃料的短缺,人类正尽力开发核能发电、核聚变发电以及高效率的太阳能发电等,以求最终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能源问题。最早的火力发电是1875年在巴黎北火车站的火电厂实现的。随着发电机、汽轮机制造技术的完善,输变电技术的改进,特别是电力系统的出现以及社会电气化对电能的需求,20世纪30年代以后,火力发电进入大发展的时期。火力发电机组的容量由200兆瓦级提高到300~600兆瓦级(50年代中期),到1973年,最大的火电机组达1300兆瓦。大机组、大电厂使火力发电的热效率大为提高,每千瓦的建设投资和发电成本也不断降低。到80年代后期,世界最大火电厂是日本的鹿儿岛火电厂,容量为4400兆瓦。但机组过大又带来可靠性、可中国燃气火力发电厂分布用率的降低,因而到90年代初,火力发电单机容量稳定在300~700兆瓦。,其所占中国总装机容量约在70%以上。火力发电所使用的煤,占工业用煤的50%以上。来自“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协作网”2007年会的信息显示,目前我国发电供热用煤占全国煤炭生产总量的50%左右。大约全国90%的SO2排放由煤电产生,80%的CO2排放量由煤电排放。[2] 火力发电按其作用分单纯供电的和既发电又供热的。按原动机分汽轮机发电、燃气轮机发电、柴油机发电。按所用燃料分,主要有燃煤发电、燃油发电、燃气发电。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火力发电应尽量靠近燃料基地进行。在大城市和工业区则应实施热电联供。[3] 发展编辑火力发电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电站锅炉作为火力电站的三大主机设备之一,伴随着我国火电行业的发展而发展。当环保节能成为中国电力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时,火电行业在“上大压小”的政策导向下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闭大批能效低、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国内火电设备的更新换代。《中国电站锅炉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至2010年底,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容量的60%以上。火电行业的“上大压小”也推动了电站锅炉向高参数、大容量方向发展。此外,循环流化床、IGCC等清洁煤技术逐渐成熟,应用也日益广泛,从而推动了CFB锅炉与IGCC气化炉的发展。能量转换编辑燃料化学能→ 蒸汽热能→机械能→ 电能生产过程.02,简单的说就是利用燃料发热,加热水,形成高温高压过热蒸汽,推动气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转子(电磁场)旋转,定子线圈切割磁力线,发出电能,再利用升压变压器,升到系统电压,与系统并网,向外输送电能。然后蒸汽沿管道进入汽轮机中不断膨胀做功,冲击汽轮机转子高速旋转,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最后又被给水泵进一步升压送回锅炉中重复参加上述循环过程,发电机发出的电经变压器升压后输入电网。火力发电中存在着三种型式的能量转换过程:行业概况编辑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所含能量发电的方式统称为火力发电。按发电方式,火力发电分为燃煤汽轮机发电、燃油汽轮机发电、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和内燃机发电。火力发电火电仍占领电力的大部分市场,只有火电技术必须不断提高发展,才能适应和谐社会的要求。“十五”期间中国火电建设项目发展迅猛。2001年至2005年8月,经国家环保总局审批的火电项目达472个,装机容量达344382MW,其中2004年审批项目135个,装机容量107590MW,比上年增长207%;2005年1至8月份,审批项目213个,装机容量168546MW,同比增长420%。如果这些火电项目全部投产,届时中国火电装机容量将达5.82亿千瓦,比2000年增长145%。2006年12月,全国火电发电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当月全国共完成火电发电量22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5%,增速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环比回落3.3个百分点;随着冬季取暖用电的增长,火电发电量环比增长较快,12月份与上月相比火电发电量增加223亿千瓦时,环比增长10.9%。2006年1-12月,全国火电发电量为230,087,958.32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5.8%,增速高于2005年同期3.3个百分点。2007年1-10月,全国火电发电量为217,564,783.55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6.04%。8月份的火电发电量最高,为23,904,609.94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了10.19%。2015年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270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6%。其中,火力发电20879亿千瓦时,占上半年发电量总比重77.07%。[4-5] 随着中国电力供应的逐步宽松以及国家对节能降耗的重视,中国开始加大力度调整火力发电行业的结构。“十一五”期间将加大“关小”步伐,到“十一五”末期,要关掉4000万千瓦小火电,使电力工业结构发生一个较大的变化。“十一五”期间的火电电源建设,将体现资源优化配置,西电东送,合理布局,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火电行业整体效益将有一定的下降趋势。对于企业来说,效益还将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弊端编辑烟气污染煤炭直接燃烧排放的SO2、NOx等酸性气体不断增长,使中国很多地区酸雨量增加。全国每年产生140万吨SO2。火力发电粉尘污染对电站附近环境造成粉煤灰污染,对人们的生活及植物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全国每年产生1500万吨烟尘。资源消耗发电的汽轮机通常选用水作为冷却介质,一座1000MW火力发电厂每日的耗水量约为 十万吨。全国每年消耗5000万吨标准煤。火力发电污染严重,电力工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污染排放产业之一。改进利用压力转换技术提高发电效率;对烟尘采用脱硫除尘处理或改烧天然气;气轮机改用空气冷却,储电设备对稳定电压的消耗减小到极致;此外,产生的沸水能量利用率应在现有基础上大大提高,不仅仅局限于循环利用水资源和供暖,应考虑与热能源转化站进行合作。类型编辑按其作用分,有单纯供电的和既发电又供热的(热电联产的热电厂)两类。按原动机分,主要有汽轮机发电、燃气轮机发电、柴油机发电(其他内燃机发电容量很小)。按所用燃料分,主要有燃煤发电、燃油发电、燃气(天然气)发电、垃圾发电(见垃圾电站)、沼气发电(见沼气电站)以及利用工业锅炉余热发电等。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发电成本,保护大城市和工业区的环境,火力发电应尽量在靠近燃料基地的地方进行,利用高压输电或超高压输电线路把强大电能输往负荷中心。热电联产方式则应在大城市和工业区实施。发电过程编辑原理火力发电一般是指利用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使水变成高温、高压水蒸气,然后再由水蒸气推动发电机来发电的方式的总称。以煤、石油或天然气作为燃料的发电厂统称为火电厂[3] 。火力发电站的主要设备系统包括:燃料供给系统、给水系统、蒸汽系统、冷却系统、电气系统及其他一些辅助处理设备。热电厂为火力发电厂,采用煤炭作为一次能源,利用皮带传送技术,向锅炉输送经处理过的煤粉,煤粉燃烧加热锅炉使锅炉中的水变为水蒸汽,经一次加热之后,水蒸汽进入高压缸。为了提高热效率,应对水蒸汽进行二次加热,水蒸汽进入中压缸。通过利用中压缸的蒸汽去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从中压缸引出进入对称的低压缸。已经作过功的蒸汽一部分从中间段抽出供给炼油、化肥等兄弟企业,其余部分流经凝汽器水冷,成为40度左右的饱和水作为再利用水。40度左右的饱和水经过凝结水泵,经过低压加热器到除氧器中,此时为160度左右的饱和水,经过除氧器除氧,利用给水泵送入高压加热器中,其中高压加热器利用再加热蒸汽作为加热燃料,最后流入锅炉进行再次利用。以上就是一次生产流程。流程火力发电的流程依所用原动机而异。在汽轮机发电方式中,其基本流程是先将燃料送进锅炉,同时送入空气,锅炉注入经过化学处理的给水,利用燃料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变成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汽轮机旋转作功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见图)。热电联产方式则是在利用原动机的排汽(或专门的抽汽)向工业生产或居民生活供热。在燃气轮机发电方式中,基本流程是用压气机将压缩过的空气压入燃烧室,与喷入的燃料混合雾化后进行燃烧,形成高温燃气进入燃气轮机膨胀作功,推动轮机的叶片旋转并带动发电机发电。在柴油机发电中,基本流程是用喷油泵和喷油器将燃油高压喷入汽缸,形成雾状,与空气混合燃烧,推动柴油机旋转并带动发电机发电。效率在火力发电方面,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发电厂目前已经实现了迄今最高的能源效率 - 超过60%。由于启动时间非常短,这类电厂最适宜于补充风力发电带来的自然电力波动。而通过热电联产电厂可以达到更高的能源效率 - 超过90% 。火力发电根据火力发电的生产流程,其基本组成包括燃烧系统、 汽水系统(燃气轮机发电和柴油机发电无此系统,但这二者在火力发电中所占比重都不大)、电气系统、控制系统。燃烧系统主要由锅炉的燃烧室(即炉膛)、送风装置,送煤(或油、天然气)装置、灰渣排放装置等组成。主要功能是完成燃料的燃烧过程,将燃料所含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出来,用于加热锅炉里的水。主要流程有烟气流程、通风流程、排灰出渣流程等。对燃烧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尽量做到完全燃烧,使锅炉效率≥90%;排灰符合标准规定。汽水系统主要由给水泵、循环泵、给水加热器、凝汽器、除氧器、水冷壁及管道系统等组成。其功能是利用燃料的燃烧使水变成高温高压蒸汽,并使水进行循环。主要流程有汽水流程、补给水流程、冷却水流程等。对汽水系统的基本要求是汽水损失尽量少;尽可能利用抽汽加热凝结水,提高给水温度。电气系统主要由电厂主接线、汽轮发电机、主变压器、配电设备、开关设备、发电机引出线、厂用结线、厂用变压器和电抗器、厂用电动机、保安电源、蓄电池直流系统及通信设备、照明设备等组成。基本功能是保证按电能质量要求向负荷或电力系统供电。主要流程包括供电用流程、厂用电流程。对电气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供电安全、可靠;调度灵活;具有良好的调整和操作功能,保证供电质量;能迅速切除故障,避免事故扩大。控制系统主要由锅炉及其辅机系统、汽轮机及其辅机系统、发电机及电工设备、附属系统组成。基本功能是对火电厂各生产环节实行自动化的调节、控制,以协调各部分的工况,使整个火电厂安全、合理、经济运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遇有故障时能迅速、正确处理,以避免酿成事故。主要工作流程包括汽轮机的自起停、自动升速控制流程、锅炉的燃烧控制流程、灭火保护系统控制流程、热工测控流程、自动切除电气故障流程、排灰除渣自动化流程等。火力发电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火力发电是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生产电能的主要方法。然后蒸汽沿管道进入汽轮机膨胀做功,带动发电机一起高速旋转,从而发出电来。最后又被给水泵送回锅炉中重复参加上述循环过程。显然,在这种火力发电厂中存在着三种型式的能量转换过程:电站锅炉发电用锅炉称为电站锅炉。电站锅炉与其它工厂用的工业锅炉相比有如下明显特点:①电站锅炉容量大;②电站锅炉的蒸汽参数高;③电站锅炉自动化程度高,其各项操作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适应负荷变化的能力很强,多达90以上,工业锅炉的热效率多在60~80之间。电站用煤火力发电厂燃用的煤通常称为动力煤,其分类方法主要是依据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进行分类。煤粉制备煤粉炉燃烧用的煤粉是由磨煤机将煤炭磨成的不规则的细小煤炭颗粒,其颗粒平均在0.05~0.01mm,其中20~50μm(微米)以下的颗粒占绝大多数。由于煤粉颗粒很小,表面很大,故能吸附大量的空气,且具有一般固体所未有的性质——流动性。煤粉的粒度越小,含湿量越小,其流动性也越好,但煤粉的颗粒过于细小或过于干燥,则会产生煤粉自流现象,使给煤机工作特性不稳,给锅炉运行的调整操作造成困难。另外煤粉与O2接触而氧化,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煤粉自燃。在制粉系统中,煤粉是由气体来输送的,气体和煤粉的混合物一遇到火花就会使火源扩大而产生较大压力,从而造成煤粉的爆炸。锅炉燃用的煤粉细度应由以下条件确定:燃烧方面希望煤粉磨得细些,这样可以适当减少送风量,使q2、q4损失降低;从制粉系统方面希望煤粉磨得粗些,从而降低磨煤电耗和金属消耗。所以在选择煤粉细度时,应使上述各项损失之和最小。总损失蝉联小的煤粉细度称为“经济细度”。由此可见,对挥发分较高且易燃的煤种,或对于磨制煤粉颗粒比较均匀的制粉设备,以及某些强化燃烧的锅炉,煤粉细度可适当大些,以节省磨煤能耗。由于各种煤的软硬程度不同,其抗磨能力也不同,因此每种煤的经济细度也不同。煤粉燃烧由煤粉制备系统制成的煤粉经煤粉燃烧器进入炉内。燃烧器是煤粉炉的主要燃烧设备。燃烧器的作用有三:一是保证煤粉气流喷入炉膛后迅速着火;二是使一、二次风能够强烈混合以保证煤粉充分燃烧;三是让火焰充满炉膛而减少死滞区。煤粉气流经燃烧器进入炉膛后,便开始了煤的燃烧过程。燃烧过程的三个阶段与其它炉型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这种炉型燃烧前的准备阶段和燃烧阶段时间很短,而燃尽阶段时间相对很长。发电用煤电厂煤粉炉对煤种的适用范围较广,它既可以设计成燃用高挥发分的褐煤,也可设计成燃用低挥发分的无烟煤。但对一台已安装使用的锅炉来讲,不可能燃用各种挥发分的煤炭,因为它受到喷燃器型式和炉膛结构的限制。发电用煤质量指标有:①挥发分。是判明煤炭着火特性的首要指标。挥发分含量越高,着火越容易。根据锅炉设计要求,供煤挥发分的值变化不宜太大,否则会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如原设计燃用低挥发分的煤而改烧高挥发分的煤后,因火焰中心逼近喷燃器出口,可能因烧坏喷燃器而停炉;若原设计燃用高挥发分的煤种而改烧低挥发分的煤,则会因着火过迟使燃烧不完全,甚至造成熄火事故。因此供煤时要尽量按原设计的挥发分煤种或相近的煤种供应。②灰分。灰分含量会使火焰传播速度下降,着火时间推迟,燃烧不稳定,炉温下降。③水分。水分是燃烧过程中的有害物质之一,它在燃烧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对燃烧的影响比灰分大得多。④发热量。为的发热量是锅炉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由于电厂煤粉对煤种适应性较强,因此只要煤的发热量与锅炉设计要求大体相符即可。⑤灰熔点。由于煤粉炉炉膛火焰中心温度多在1500℃以上,在这样高温下,煤灰大多呈软化或流体状态。⑥煤的硫分。硫是煤中有害杂质,虽对燃烧本身没有影响,但它的含量太高,对设备的腐蚀和环境的污染都相当严重。因此,电厂燃用煤的硫分不能太高,一般要求最高不能超过2.5。[2] 生产过程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生产系统包括汽水系统、燃烧系统和电气系统,现分述如下:汽水系统火力发电厂的汽水系统是由锅炉、汽轮机、凝汽器、高低压加热器、凝结水泵和给水泵等组成,他包括汽水循环、化学水处理和冷却系统等。水在锅炉中被加热成蒸汽,经过热器进一步加热后变成过热的蒸汽,再通过主蒸汽管道进入汽轮机。由于蒸汽不断膨胀,高速流动的蒸汽推动汽轮机的叶片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为了进一步提高其热效率,一般都从汽轮机的某些中间级后抽出作过功的部分蒸汽,用以加热给水。在现代大型汽轮机组中都采用这种给水回热循环。此外,在超高压机组中还采用再热循环,既把作过一段功的蒸汽从汽轮机的高压缸的出口将作过功的蒸汽全部抽出,送到锅炉的再热器中加热后再引入气轮机的中压缸继续膨胀作功,从中压缸送出的蒸汽,再送入低压缸继续作功。在蒸汽不断作功的过程中,蒸汽压力和温度不断降低,最后排入凝汽器并被冷却水冷却,凝结成水。凝结水集中在凝汽器下部由凝结水泵打至低压加热再经过除氧器除氧,给水泵将预加热除氧后的水送至高压加热器,经过加热后的热水打入锅炉,再过热器中把水已经加热到过热的蒸汽,送至汽轮机作功,这样周而复始不断的作功。在汽水系统中的蒸汽和凝结水,由于疏通管道很多并且还要经过许多的阀门设备,这样就难免产生跑、冒、滴、漏等现象,这些现象都会或多或少地造成水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的向系统中补充经过化学处理过的软化水,这些补给水一般都补入除氧器中。燃烧系统燃烧系统是由输煤、磨煤、粗细分离、排粉、给粉、锅炉、除尘、脱硫等组成。是由皮带输送机从煤场,通过电磁铁、碎煤机然后送到煤仓间的煤斗内,再经过给煤机进入磨煤机进行磨粉,磨好的煤粉通过空气预热器来的热风,将煤粉打至粗细分离器,粗细分离器将合格的煤粉(不合格的煤粉送回磨煤机),经过排粉机送至粉仓,给粉机将煤粉打入喷燃器送到锅炉进行燃烧。而烟气经过电除尘脱出粉尘再将烟气送至脱硫装置,通过石浆喷淋脱出流的气体经过吸风机送到烟筒排入天空。[3] 发电系统发电系统是由副励磁机、励磁盘、主励磁机(备用励磁机)、发电机、变压器、高压断路器、升压站、配电装置等组成。发电是由副励磁机(永磁机)发出高频电流,副励磁机发出的电流经过励磁盘整流,再送到主励磁机,主励磁机发出电后经过调压器以及灭磁开关经过碳刷送到发电机转子,当发电机转子通过旋转其定子线圈便感应出电流,强大的电流通过发电机出线分两路,一路送至厂用电变压器,另一路则送到SF6高压断路器,由SF6高压断路器送至电网。

2012-2016年中国汽轮机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电子版的谁有啊

莫为
达道
可以去数据圈论坛行业报告板块查看求助我看了一下,要下载的话需要数据币的,不过还是谢谢了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 中国汽轮机及辅机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第1章:中国高背压汽轮机行业概述1.1 高背压汽轮机的概述1.1.1 高背压汽轮机定义1.1.2 高背压汽轮机应用领域1.1.3 高背压汽轮机性能优势1.2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产业链分析1.2.1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产业链1.2.2 上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1.2.3 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1.3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投资特性分析1.3.1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进入壁垒1.3.2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盈利模式1.3.3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盈利因素第2章:中国高背压汽轮机行业发展环境2.1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政策环境2.1.1 高背压汽轮机产业政策及影响2.1.2 国家节能环保政策及其影响2.2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经济环境2.2.1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分析2.2.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分析2.2.3 工业增加值增长分析2.3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社会环境2.3.1 国内能源环境形势分析2.3.2 国内节能减排战略规划2.4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技术环境2.4.1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技术活跃程度分析2.4.2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技术领先企业分析2.4.3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热门技术分析第3章:国际高背压汽轮机行业发展状况分析3.1 国际高背压汽轮机行业发展现状3.1.1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发展概况3.1.2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主要企业3.1.3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发展动向3.2 国际高背压汽轮机行业领先企业3.2.1 美国西门子(1)公司发展简介(2)公司高背压汽轮机技术特点(3)公司在华技术合作与投资布局(4)公司最新发展动向3.2.2 法国阿尔斯通公司(1)公司发展简介(2)公司高背压汽轮机技术特点(3)公司在华技术合作与投资布局(4)公司最新发展动向3.2.3 日本日立株式会社(1)公司发展简介(2)公司高背压汽轮机技术特点(3)公司在华技术合作与投资布局(4)公司最新发展动向3.2.4 新日本造机株式会社(1)公司发展简介(2)公司高背压汽轮机技术特点(3)公司在华技术合作与投资布局(4)公司最新发展动向第4章:中国高背压汽轮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4.1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4.1.1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发展概况4.1.2 高背压汽轮机产量规模分析4.1.3 高背压汽轮机功率等级情况4.1.4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发展特点4.2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经营效益分析4.2.1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产值规模4.2.2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收入规模4.2.3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经营效益4.3 不同应用类型高背压汽轮机产品分析4.3.1 拖动用高背压汽轮机产品分析(1)拖动用高背压汽轮机特点(2)拖动用高背压汽轮机功能需求4.3.2 发电用高背压汽轮机产品分析(1)发电用高背压汽轮机特点(2)发电用高背压汽轮机功能需求4.4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竞争格局分析4.4.1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竞争格局4.4.2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议价能力(1)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2)下游客户议价能力4.4.3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潜在威胁(1)行业替代品威胁(2)行业新进入者威胁4.4.4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并购重组第5章:高背压汽轮机重点应用市场需求及预测5.1 高背压汽轮机在热电联产的应用潜力5.1.1 热电联产的意义5.1.2 热电联产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1)热电联产鼓励政策(2)热电联产装机容量分析(3)热电联产城市集中供热现状(4)热电联产发展前景预测5.1.3 高背压汽轮机在热电联产中的应用需求5.1.4 高背压汽轮机在热电联产中的应用效益5.1.5 高背压汽轮机在热电联产中的应用潜力5.2 高背压汽轮机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分析5.2.1 石油工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5.2.2 石油工业热电发展现状及规划(1)石油工业热电需求分析(2)石油工业热电装机情况(3)石油工业热电装机规划5.2.3 高背压汽轮机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需求5.2.4 高背压汽轮机在石油企业中的应用案例5.2.5 高背压汽轮机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潜力5.3 高背压汽轮机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分析5.3.1 化工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5.3.2 化工行业热电发展现状及规划(1)化工行业热电需求分析(2)化工行业热电装机情况(3)化工行业热电装机规划5.3.3 高背压汽轮机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需求5.3.4 高背压汽轮机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案例5.3.5 高背压汽轮机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潜力5.4 高背压汽轮机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分析5.4.1 冶金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5.4.2 冶金行业热电发展现状及规划(1)冶金行业热电需求分析(2)冶金行业热电装机情况(3)冶金行业热电装机规划5.4.3 高背压汽轮机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特点5.4.4 高背压汽轮机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趋势5.5 高背压汽轮机在化肥行业中的应用分析5.5.1 化肥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5.5.2 化肥行业热电发展现状及规划(1)化肥行业热电需求分析(2)化肥行业热电装机情况(3)化肥行业热电装机规划5.5.3 高背压汽轮机在化肥行业中的应用需求5.5.4 高背压汽轮机在化肥企业中的应用案例5.5.5 高背压汽轮机在化肥行业中的应用潜力5.6 高背压汽轮机在制糖行业中的应用分析5.6.1 制糖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5.6.2 制糖行业热电发展现状及规划5.6.3 高背压汽轮机在制糖行业中的应用需求5.6.4 高背压汽轮机在制糖企业中的应用案例5.6.5 高背压汽轮机在制糖行业中的应用潜力5.7 高背压汽轮机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分析5.7.1 造纸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5.7.2 造纸行业热电发展现状及规划5.7.3 高背压汽轮机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需求5.7.4 高背压汽轮机在造纸企业中的应用案例5.7.5 高背压汽轮机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潜力5.8 高背压汽轮机在轻纺行业中的应用分析5.8.1 轻纺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5.8.2 轻纺行业热电发展现状及规划5.8.3 高背压汽轮机在轻纺行业中的应用需求5.8.4 高背压汽轮机在轻纺企业中的应用案例5.8.5 高背压汽轮机在轻纺行业中的应用潜力5.9 高背压汽轮机在其它行业中的应用分析5.9.1 高背压汽轮机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5.9.2 高背压汽轮机在酿酒行业中的应用5.9.3 高背压汽轮机在印染行业中的应用第6章:高背压汽轮机行业领先企业经营情况分析6.1 高背压汽轮机企业总体状况分析6.2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领先企业分析6.2.1 青岛捷能汽轮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简介(2)企业业务结构分析(3)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型号与技术参数(4)企业高背压汽轮机产量分析(5)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应用领域(6)企业经营业绩分析(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8)企业投资并购重组分析(9)企业最新发展动向6.2.2 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简介(2)企业业务结构分析(3)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型号与技术参数(4)企业高背压汽轮机产量分析(5)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应用领域(6)企业经营业绩分析(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8)企业投资并购重组分析(9)企业最新发展动向6.2.3 杭州中能汽轮动力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简介(2)企业业务结构分析(3)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型号与技术参数(4)企业高背压汽轮机产量分析(5)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应用领域(6)企业经营业绩分析(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8)企业投资并购重组分析(9)企业最新发展动向6.2.4 武汉汽轮机厂(1)企业发展简介(2)企业业务结构分析(3)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型号与技术参数(4)企业高背压汽轮机产量分析(5)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应用领域(6)企业经营业绩分析(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8)企业投资并购重组分析(9)企业最新发展动向6.2.5 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企业发展简介(2)企业业务结构分析(3)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型号与技术参数(4)企业高背压汽轮机产量分析(5)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应用领域(6)企业经营业绩分析(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8)企业投资并购重组分析(9)企业最新发展动向6.2.6 广州斯科达-劲马汽轮机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简介(2)企业业务结构分析(3)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型号与技术参数(4)企业高背压汽轮机产量分析(5)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应用领域(6)企业经营业绩分析(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8)企业投资并购重组分析(9)企业最新发展动向6.2.7 淄博迈特汽轮机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简介(2)企业业务结构分析(3)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型号与技术参数(4)企业高背压汽轮机产量分析(5)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应用领域(6)企业经营业绩分析(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8)企业投资并购重组分析(9)企业最新发展动向6.2.8 淄博卓信汽轮机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简介(2)企业业务结构分析(3)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型号与技术参数(4)企业高背压汽轮机产量分析(5)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应用领域(6)企业经营业绩分析(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8)企业投资并购重组分析(9)企业最新发展动向6.2.9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1)企业发展简介(2)企业业务结构分析(3)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型号与技术参数(4)企业高背压汽轮机产量分析(5)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应用领域(6)企业经营业绩分析(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8)企业投资并购重组分析(9)企业最新发展动向6.2.10 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1)企业发展简介(2)企业业务结构分析(3)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型号与技术参数(4)企业高背压汽轮机产量分析(5)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应用领域(6)企业经营业绩分析(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8)企业投资并购重组分析(9)企业最新发展动向6.2.11 哈尔滨新时代能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简介(2)企业业务结构分析(3)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型号与技术参数(4)企业高背压汽轮机产量分析(5)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应用领域(6)企业经营业绩分析(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8)企业投资并购重组分析(9)企业最新发展动向6.2.12 深圳南港动力工程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简介(2)企业业务结构分析(3)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型号与技术参数(4)企业高背压汽轮机产量分析(5)企业高背压汽轮机应用领域(6)企业经营业绩分析(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8)企业投资并购重组分析(9)企业最新发展动向第7章:高背压汽轮机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建议7.1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发展趋势前瞻7.1.1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7.1.2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发展趋势预判7.2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投资风险预警7.2.1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政策风险7.2.2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技术风险7.2.3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竞争风险7.2.4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人才风险7.2.5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其它风险7.3 前瞻高背压汽轮机行业投资建议7.3.1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投资机会7.3.2 高背压汽轮机行业投资建议你好,我想要的是里面的全文的电子版书,请问有吗追答你留下联 系方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的研究报告

海口人
一画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1 总论1.1 概述1.1.1 项目名称、主办单位名称、企业性质及法人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原则1.1.3 项目提出的背景(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说明企业现有概况)、投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1.1.4 研究范围1.1.5 研究的主要过程1.2 研究结论1.2.1 研究的简要综合结论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生产规模 万t/a             或万套/a         二 产品方案 万t/a或万套/a         1   万t/a或万t/a或万套/a         2   万t/a         三 年操作日 天         四 主要原材料,燃料用量           1   实物量/a         2   实物量/a         五 公用动力消耗量           1 供水(新鲜水)             最大用水量 M3/h           平均用水量 M3/h         2 供电             设备容量 KW           计算负荷 KW           年耗电量 万KW.H         3 供气             最大用气量 T/H           平均用气量 T/H         4 冷冻             最大用冷负荷 KJ/H           平均用冷负荷 KJ/H         六 三废排放量           1 废水 m3/H         2 废气 Nm3/h         3 废渣 t/h         七 运输量 t/a         1 运入量 t/a         2 运出量 t/a         八 全厂定员 人         1 其中:生产工人 人         2 管理人员 人         九 总占地面积 万m2         1 厂区占地面积 万m2         2 渣场占地面积 万m2         3 生活区占地面积 万m2         4 其他占地面积 万m2         十 全厂建筑面积 m2         十一 全厂综合能耗总量(包括二次能源) 吨标煤/年         十二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吨标煤/单位产品         十三 工程项目总投资 万元           其中外汇 万美元         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其中外汇 万美元           (1)建设投资 万元           其中外汇 万美元           (2)固定资产投资方向             调节税 万元           (3)建设期利息 万元           其中外汇, 万美元         2 流动资金 万元           其中外汇: 万美元           其中铺底流动资主 万元         十四 报批项目总投资 万元           其中外汇: 万美元         十五 年销售收入 万元         十六 成本和费用           1 年均总成本费用 万元         2 年均经营成本 万元         十六 年均利润总额 万元         十七 年均销售税金 万元         十九 财务评价指标           1 投资利润率 %         2 投资利税率 %         3 资本净利润率 %         4 投资回收期 年         5 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6 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和税后) %         7 全投资财务净现值(税前和税后;需注明i,值) 万元         8 自有资金财务内部收益率 %         9 自有资金财务净现值(需注明i,值) 万元         二十 清偿能力指标           1 人民币借款偿还期(含建设期) 年         2 外汇借款偿还期(含建设朗) 年         二十一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1 经济内部收益率 %         2 经济净现值(需注明i,值) 万元                       2 市场预测2.1 国内外市场情况预测2.1.1 产品现有品种、型号、规格、质量标准情况和用途2.1.2 产品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的现状和主要消费去向2.1.3 国内外目同或可替代产品近几年已有的和在建的生产能力、产量情况及变化趋势预测2.1.4 近几年产品进出口情况2.1.5 产品国内、外近期、远期需要量的预测和消费覆盖面的发展趋势2.1.6 产品的销售预测、竞争能力和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2.2 产品价格的分析2.2.1 国内、外产品价格的现状2.2.2 产品价格的稳定性及变化趋势预测2,2.3 产品内销、外销或替代进口价格确定原则和意见3 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3.1 产品方案的选择与比较3.2 产品方案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技术政策、产品结构和国家清洁生产的要求3.3 生产规模和各装置的规模(以日和年产量计)确定的原则和理由3.4 产品、中间产品和副产品的品种、数量、规格及质量指标老厂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结合企业现有内部和外部条件,对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作方案比较,进行优选。4 工艺技术方案4.1 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4.1.1 原料路线确定的原则和依据4.1.2 国内外工艺技术概况4.1.3 工艺技术方案的比较和选择理由4.1.4 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要说明引进方式、引进和进口的范围、内容及理由。说明可能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的国家与公司(写明外文全称)4.1.5 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消化、吸收、新的建议4.2 工艺流程和消耗定额4.2.1 全厂总工艺流程和车间(装置)的工艺流程说明[附全厂工艺总流程图和车间(装置)工艺流程图]4.2.2 全厂物料平衡方案4.2.3 全厂热平衡方案4.2.4 车间(装置)原材料、辅助材料和燃料、动力消耗定额及国内外先进水平比较4.3 自控技术方案4.3.1 自控水平和主要控制方案4,3.2 仪表类型的确定4.3.3 主要关键仪表选择4.4 主要设备的选择4.4.1 根据工艺技术方案的情况,主要关键设备方案比较和选用的理由4.4.2 大型超限设备名称、重量、尺寸4.4.3 进口设备应提出国内、外设备拟分交方案或与外国厂商合作制造方案(附进口设备表)4.4.4 车间(装置)主要设备表(名称、规格、参数、数量、材质) 老厂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说明可利用原有的设备情况。4.5 标准化4.5.1 工艺设备、管道、分析、仪表、电气等拟采用标准化的情况4.5.2 对技术引进和进口设备拟采用标准化的说明5 原料、辅助材料及燃料的供应5.1 原料供应5.1.1 主要原料的品种、规格、年需用量、来源及运输条件5.1.2 原料资源的来源、品位、开采及生产规模等情况5.1.3 原料来源的可靠性5.2 辅助材料供应5.2.1 主要辅助材料的品种、规格、年需用量和开车需用量及来源5.2.2 主要辅助材料如需进口,应说明进口的品种、规格、进口量和拟进口的理由5.3 燃料供应5.3.1 使用燃料的品种、规格、年需用量情况5.3.2 来源及运输条件6 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6.1 建厂条件6.1.1 厂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概况6.1.2 工程地质、地震烈度、水文地质概况和有关的江、湖、海、河水文资料6.1.3 当地气象条件6.1.4 地区和城镇社会经济的现况及发展规划6.1.5 交通运输(铁路、公路、水运、码头等)条件和运输量的现况及发展规划6.1.6 水源、供排水、防潮用:涝、防洪等情况6.1.7 电源、供电、电讯等情况和发展规划6,1.8 供热工程情况6.1.9 环境条件6.1.10 当地施工和协作条件6.1.11 与城镇、地区规划的关系和生活福利设施的条件6.1.12 拟选厂址目前土地使用现状、厂区拟占地面积、需征土地情况等6.2 厂址方案6.2.1 扼要归纳各厂址方案的优缺点,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是否符合环保、卫生防护距离要求6.2.2 推荐厂址的意见并说明理由(附厂址区域位置和厂址方案示意图)对老厂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说明承办企业基本情况并作厂址方案的比较。7 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方案7.1 总图运输7.1.1 总平面布置7.1.1.1 总平面布置的原则和功能划分7.1.1.2 竖向布置原则及工程的土石方工程量7.1.1.3 总图布置方案的比较和推荐意见(并列出总图主要指标)附总平面布置图7.1.1.4 绿化(绿化面积、绿化方案、覆盖率及绿化投资)7.1.2 工厂运输7.1.2.1 全厂货物运输量和运输方式的确定7.1.2.2 货物运输方案的比较和选择7.1.3 工厂防护设施设置的原则和要求7.1.4 排渣场7.1.4.1 工厂排出废渣的数量(T/A)、性质、综合利用途径和堆存时间7.1.4.2 排渣场方案比较、占地概况,估计贮存量和使用年限7.1,4.3 废渣输送方式、运距和运输工具7.1.4.4 渣场防渗漏、防流失、防飞扬、防灾害措施,渣场渗出水处理方案7.1.5 厂外工程占地及布置方案7.1.6 运输车辆和设备的选择列出主要运输车辆和设备表7.2 给排水7,2.1 工厂给水7,2.1.1 给水源、取水和输水及水处理方案的比较与选择7.2.1.2 厂区给水系统方案的比较和选择7.2.2 工厂排水7.2.2.1 全厂排水系统的划分和技术方案的选择7.2.2.2 污水处理方案的比较和选择,说明技术来源及其成熟可靠性,附全厂“给水、排水水量、水质表和水平衡图7.2.3 设备的选择列出给排水主要设备表7.3 供电及电讯7.3.1 全厂供电7.3.1.1 全厂供电计算负荷及负荷等级,按装置分项列表7.3.1.2 供电电源选择和可靠性阐述7.3.1.3 全厂供电方案比较与选择及原则确定。附全厂供电系统图、7.3.1.4 非线性负荷谐波情况预测及防治设想7.3.2 电讯7.3.2.1 全厂电讯设施的组成及包括范围7.3.2.2 全厂电讯设施方案的选择7.3.3设备选择列出供电、电讯主要设备表7.4 供热或热电车间7.4.1 供热或热电车间7.4.1.1 全厂不同参数蒸汽的用汽量情况[按车间(装置)和单项列出]7.4.1.2 供热或热电车间规模的比较和确定7.4.1.3 供热或热电车间技术方案的比较和选择对热电车间要说明供汽和发电之间的关系,列出汽平衡表(附全厂热力系统图)7.4.1.4 除尘和脱二氧化硫方案7.4,1.5 燃料的消耗量、灰渣排出量(并说明灰渣存放和综合利用情况)7.4.2 化学水7.4.2.1 全厂化学水用量、水质和规模确定7.4.2.2 化学水方案的选择7.4.3 设备的选择(列出供热或热电车间、脱化学水的主要设备表)7.5 贮运设施及机械化运输7.5.1 全厂性贮运设施的内容及管理体制7.5.1.1 厂外贮运设施7.5.1.2 厂内贮运设施7.5.2 各种物料贮存天数、贮存量的确定7.5.3 物料的装卸、贮运、处理等方案的确定7.5.4 集中罐区及其辅助设施方案的选择7.5.5 全厂性仓库面积及贮存量的确定7.5.6 物料的运输工艺走向,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确定7.5.7 主要设备表7.6 工厂外管网7.6.1 车间(装置)外部工艺及供热管道所包括的范围和输送的介质情况7.6.2 管道敷设的原则及敷设方式7.6.3 厂外管道输送及管道穿越特殊地区,技术方案的确定7.7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7.7.1 采暖、通风、除尘及空气调节设置原则的确定7.7.2 采暖、通风、除尘及空气调节方案的选择7.7.3 列出主要设备表7.8 空压站、氮氧站、冷冻站7.8.1 全厂压缩空气、仪表空气、氮气和氧气需要量和质量要求7.8.2 全厂各车间(装置)用冷量、用冷方式,用冷温度等级要求7.8.3 空压站、氮氧站、冷冻站的规模和技术方案的确定7.8.4 主要设备表7.9 维修(机修、仪修、电修、建修)7.9.1 全厂维修体制及设置原则7.9.2 维修能力的确定7.9.3 主要设备选型(列出主要设备表)7.10 制袋、制桶7.10.1 设置制袋、制桶车间(装置)的必要性和原则确定7.10.2 制袋、制桶规模的确定7.10.3 主要设备表7.11 中央化验室7.11.1 中化室设置的目的和任务7.11.2 中化室的规模、组成和面积确走7.12 土建(建筑物、构筑物)7.12.1 土建工程方案的选择和原则确定7.12.2 土建工程量及三大材料用量估算(附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一览表)7.12.3 地区特殊性问题(,航震、特殊土地基处理)采取处理措施的说明7.13 生活福利设施7.13.1 全厂生活福利设施规划方案7.13.2 建筑标准、建筑面积及单位造价的确定老厂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方案中,应说明那些可利用原有的设备和设施;那些需相应地改造和改建、扩建;并要说明总图布置有项目和无项目时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及建筑利用系数的对比分析;要说明拟建项目用水与老厂的关系,厂区内已有电网供电情况,厂区内已有锅炉供热情况等。8 节能8.1 能耗指标及分析8.1.1 项目能耗指标8.1.1.1 分品种实物能耗总量、综合能耗总量8.1.1.2 单位产品(产值)综合能耗、可比能耗情况8.1.2 能耗分析8.1.2.1 单位产品能耗、主要工艺能耗指标和国内、国际对比分析8.1.2.2 主要指标应以国内先进水平和国际先进能耗水平作为比较依据8.2 节能措施综述8.2.1 主要工艺流程采取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情况8.2.2 一律不得选用已公布淘汰的机电产品以及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内的产业序列和规模容量8.2.3 余热、余压、放散可燃气体回收利用措施8.2.4 炉窑、热力管网系统采用的保温措施8.2.5 工业锅炉采用热电联产措施8.3 单项节能工程8.3.l 凡不能纳入主导工艺流程(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拟分期建设的节能项目,应在报告中单列节能工程8.3.2 单列节能工程应单列节能量计算、单位节能造价、投资估算以及投资回收期等9 环境保护9.1 一址与环境现状9.1.1 厂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9.1.2 厂址环境现状与分析9.1.3 老厂“三废”排放及环境保护现状9.2 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及排放标准(或说明可参考的国外标准)9.3 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9.3.1 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点9.3.2 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所含有害有毒物质的成份和排放浓度9.3.3 排放方式和去向9.4 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论述9.4.1 综合利用或回收方案的比较9.4.2 “三废”处理技术与措施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论述9.4.3 生产原料路线、工艺技术路线、综合利用和环保技术是否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9.4.4 预计达到的效果,全厂“三废”排放状况9.5 环境保护费用环境保护设施和投资估算(万元)明细表,占工程建设投资的比例(%) 老厂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与原有生产系统结合,论述环境影响状况。10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10.1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10.1.1 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10.1.2 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的措施10,1.3 劳动保护设施费用劳动保护投资(万元),占建设投资比例(%)10.2 消防10.2.1 工程的消防环境现状10.2.2 工程的火灾危险性类别,民用建筑类别10.2.3 消防设施和措施10.2.4 消防设施费用消防投资(万元):占建设投资比例(%)老厂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与原有生产系统结合,论述劳动安全的情况。11 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11.1 工厂体制及组织机构11.1.1 工厂体制及管理机构的设置和确定原则11,1.2 生产和辅助生产车间(装置、的组织杉、构11.2 生产班制和定员11.2.1 全厂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及行政管理部门的班制划分11.2.2 全厂总定员和各类人员的比例(附定员表)11.3 人员的来源和培训11.3.1 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来源11.3.2 人员培训规划以如需出国培训要单独列出)老厂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说明从老厂可能调剂的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人数。12 项目实施规划12.1 建设周期的规划12.1.1 建设周期内拟分几个阶段进行12.1.2 建设周期总时间12.2 实施进度规划12.2.1 各阶段实施进度规划12.2.2 项目实施规划进度表或实施规划网络图老厂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进度的安爿:与新建项目比要复杂得多。其复杂程度将视与原有车间(装置)、设施结合的密切程度而定。安排项目实施进度规划的原则(应是把车间(芋置)、设施停产或减产损失减少轰“最低限度。一般是结合大修理”寸间进行安装。重大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作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比较,确定最优方案。13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3.1 投资估算13.1.1 建设投资估算13.1.1.1 投资估算编制的依据和说明13.1.1.2 单项工程的投资估算13.1.1.3 建设投资估算包括固定资产费用、无形资产费用、递延资产费用及预备费。估算包括静态和动态两部分。静态部分是指建设项目的设备购置费(含工器具)、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动态部分是指建设项目由于物价等变化所需的费用。 附建设投资估算表(注明环保投资)。13.1.1.4 建设投资所需外汇资金用汇额估算(均折算为美元,使用非美元外汇的要注明折算率)13.1.1.5 投资估算分析13.1.2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估算13。1.2.1 基本建设序列13.1.2.2 技术改造序列13.1.3 建设期贷款利息计算13.1.3.1 人民币贷款利息计算13.1.3.2 外汇贷款利息计算13.1.4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包括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利息13.1.5 流动资金估算应按详估法估算,包括应收帐款、存货(包括原材料、燃料、在产品、产成品、备品备件)、库存现金及应付帐款等。附流动资金估算表。13.1.6 项目工程总投资由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两部分组戚13.1.7 报批项目总投资由固定资产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两部分组成。老厂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说明利用原有固定资产原值、净值情况或重估值情况及可利用原有流动资金情况。13.2 资金筹措13.2.1 资金来源13.2.1.1 项目资本金(含30%铺底流动资金)根据国家对不同行业项目资金比例的要求,详细说明项目资金筹措情况,包括出资方、出资方式、资本金来源及数额、资本金认缴进度等。13.2.1.2 贷款资金(1)人民币长期贷款渠道、金额和贷款条件(2)外汇长期贷款渠道、金额和贷款条件“70%”动资金贷款渠道、金额和贷款条件13.2.2 资金运筹计划逐年(或半年)资金筹措数额和安排使用规划14 财务、经济评价及社会效益评价14.1 产品成本和费用估算14.1.1 成本和费用估算依据及说明14.1.2.1 化工产品生产成本包括直接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工资及制造费用14.1.3 产品成本和费用分析14.2 财务评价14.2.1 财务评价的依据和说明14.2.2 主要计算报表分析14.2.2.1 财务现金流量表(1) 全部现金流量表,是以全部投资均为自有资金作为计算基础的.(2) 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该表适用、利用自有资金项目,以自有资金作为计算基础14.2.2.2 损益表14.2.2.3 资金来源与运用表14,2.2.4 资产负债表14.2.2.5 财务外汇平衡表老厂改扩建与技术改造项目原则上应按企业或”有项目”编制资产负债表。14.2.3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14.2.3.1 静态指标(1)投资利润率(2)投资利税率(3)资本净利润率(4)投资收益率(5)社会贡献率(6)投资回收期(一般从建设开始年算起,如从投产年算起则应予注明)(7)全员劳动生产率除上述指标外,还可以计算其他补充指标,如产值能耗(t/万元)、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税率等指标。在财务评价中可根据拟建项目的具体情况选用需要的指标。14.2.3.2 动态指标(1)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和税后)(2)全投资财务净现值(税前和税后)(3)自有资金财务内部收益率(4)自有资金财务净现值14.2.4 项目清偿能力分析14.2.4.1 人民币借款偿还期14.2.4.2 外汇借款偿还期14.2.4.3 清偿能力分析说明14.2.5 不确定性分析14.2.5.1 盈亏平衡分析14.2.5.2 敏感性分析14.2.5.3 概率分析(一般可不作)14.2.6 方案比较指标14.2.6.1 静态指标(1)差额投资收益率法(2)差额投资回收期法14.2.6.2 动态指标(1) 上净现值(2) 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3) 费用现值比较(简称现值比较)(4) 年费用比较14.2.7 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评价14.2.7.1 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盈利能力分析原则上应采用有无对比法。即分别计算有项目和无项目时的费用和效益,从而计算增量费用和增量效益,进一步求得净增量效益14.2.7.2 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财务评价盈利能力分析原则上应在增量效益和增量费用对应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其增量投资不应包括”沉没费用”。 所谓沉没费用是指企业过去建设中预留发展的设施(如工厂留有发展余地、厂房留有新设备安装位置等),项目利用旧有设施的潜在能力等14.2.7.3 必要时也可计算改造方案总量效益指标14.2.7.4 清偿能力分析原则上应按企业整体情况考虑14.3 国民经济评价14.3.1 国民经济评价采用的主要参数14.3.1.1 社会折现率14.3.1.2 影子汇率14.3.1.3 工资换算系数14.3.2 基础数据调整及原则依据的说明14.3.2.1 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整14.3.2.2 流动资金的调整14.3.2.3 经营成本的调整14.3.2.4 销售收入的调整14.3.3 基本计算报表分析14.3.3.1 全部投资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以全部投资作为计委的基础)14.3.3.2 国内投资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以国内投资作为计参的基础)14.3.4 评价的主要指标14,3.4.1 经济内部收益率14.3.4.2 经济净现值14.3.4.3 经济外汇净现值14.3.4.4 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元/美元)14.3.5 不确定性分析14.3.5.1 敏感性分析14.3.5.2 概率分析(一般可不作)14.4 社会效益的评价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及具体情况确定评价的内容,有的可以用数字表示,有的则是非数量化的。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l)对节能的影响;(2)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影响;(3)对提高国家、地区和部门科技进步的影响;(4)对发展地区或部门经济的影响;(5)对减少进口节约外汇和增加出口创汇的影响;(6)提高产品质量对用户的影响;(7)对节约劳动力或提供就业机会的影响;(8)对节约及合理利用国家资源(如土地、矿产等)的影响;(9)对远景发展的影响;(10)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及社会福利的影响;(11)对国防和工业配置的影响等。15 结论15.1 综合评价15.1.1 综述项目研究过程中主要方案的选择和推荐意见15.1.2 综述项目实施方案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情况,以及不确定性因素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指出项目承担风险的程度,提出可减少风险的措施)15.2 研究报告的结论15.2.1 综合上述分析,对工程项目建设方案,从技术和经济,从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作出结论15.2.2 存在的问题15.2.3 建议及实施条件应有附件:(1)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的有关文件;(2)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及运输等有关协作单位或有关主管部门签订的意向性协议书或签署的意见;(3)储委会正式批准的资源开采储量、品位、成份的审批意见(包括拟用的地下水开采储量);(4)厂址选择、选线报告(新建项目);(5)资金筹措意向书或意见书;(6)项目资本金各出资方承诺出资的文件(应附同级财政部门或银行对资金来源渠道的审查意见);(7)项目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预审意见和审批意见;(8)有关主管部门对建厂地址和征用土地的审批或签署的意见;(9)其他。

煤炭企业如何并购

四象
方今之时
资源开发和利用,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社会、企业和环境和谐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提出用科学的发展战略指导乌海市的煤炭建设,构建就地吃干榨尽的循环产业结构,依托产权改革,实现体制创新,创新管理体制,激发企业活力。 关键词 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乌海矿区 近年来,乌海市的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条件逐步改善。煤炭工业发展对支撑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煤炭既是资源性行业,又是高危产业。乌海市96%的煤矿采用井工生产、地下作业,矿井开采深度大,水、火、煤尘、瓦斯、顶板和冲击地压等灾害俱全,煤矿管理和安全生产难度大。长期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深层次矛盾与经济转型期中出现的新问题交织在一起,煤炭工业发展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科技水平低、安全事故多发、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治理滞后和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突出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需求的不断增加,煤矿安全、资源和环境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进程中,如何将资源环境因素综合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变革传统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是煤炭企业亟待解决的重大而又具有前瞻性的问题。 1 循环经济是煤炭工业发展必走之路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资源循环型经济的简称,是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将人类经济活动高效有序地组织成“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封闭型物质能量循环的反馈式过程。目的是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一座新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市,以乌海为中心的小三角区域是自治区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日渐突出,高消耗、高污染、粗放经营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根据2005年最新的《乌海市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障能力的调研报告》,乌海市可采矿产资源不容乐观。乌海行政地域狭小,煤炭资源储量十分有限,加上周边区域同类工业的迅猛发展和无序化竞争及资源消耗浪费,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所以,必须发展循环经济以做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从而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和效益型转变,达到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近几年来,乌海市在煤电转换、煤化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具有了一定规模。但绝大多数工业企业均为加工工业,制造业很少,多为资源能源消耗大,工艺流程简单落后,污染物排放量大的粗放型经济,万元产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均列自治区前列。加之工业布局不合理,结果造成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不但不能改善,而且有加重和恶化的趋势。为此,寻求新的发展方式,实现乌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以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乌海市煤炭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途径。 我市煤炭资源量为24.9亿t,现开发区域保有储量为11亿t,可采储量为7.6亿t;未开发区域煤炭资源量约为10亿t,可开采储量6亿t;全市煤炭资源开采储量共计13.6亿t。国民经济要实现快速发展的目标,又要保持现有的环境质量,资源生产率的要求就会更高,这样势必会面对更大的资源发展瓶颈。与此同时,在煤炭的开发利用中,由于开采不合理,煤炭资源平均采出率极低,煤系共生、伴生的20多种矿产,绝大多数并没有利用,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由于煤炭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发展循环经济,就可以沿着煤炭产业生产多种相关产品,如洗选精煤炼焦,煤焦油生产煤化工产品,中煤、煤泥和矸石综合利用发电,煤矸石、粉煤灰及煤渣生产建筑材料、修路、复垦土地、美化生态环境等,把资源吃干榨尽,实现综合利用。因此,要发挥煤炭资源的更大效用,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树立大能源观,对产业链上下游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使煤炭和电力、炼焦、建材等产业同属于一个利益主体,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价值含量,使企业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面上提高竞争力。 2乌海市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条件 近年来,乌海市煤炭工业在“以煤为本,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指导下,把企业的发展放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去思考,通过并购、联合、资产重组等手段,整合了矿区的大部分资源,使乌海矿区初步形成了采矿、洗选、电力、焦化、建材等较为全面的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基础。多年来,我市配套建设了选煤厂和焦化厂,充分发挥资源丰富、煤种齐全的优势,逐步扩大煤炭洗选加工、炼焦及化工产品生产能力,为原煤就地加工创造条件。煤炭企业积极发展具有较大潜力的煤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煤电联营,延伸煤电产业链,实现了煤炭资源就地转化,使煤炭企业的产业结构向着优化的方向发展,为实现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变输煤为输电,提供了最有利的基础条件。我市的一些煤炭企业发展建材业,配套建设制砖、水泥等项目,对坑口排出的煤矸石和电厂粉煤灰等废弃物进行深加工,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实现资源的“吃干榨尽”。这将进一步拓宽其他产业生产环节的废物综合利用途径,实现资源的最大产出效益。综上所述,乌海矿区采矿、洗选、电力、焦化、建材等产业基础已经具备。面临国家新一轮能源建设的良好发展机遇,要认真总结汲取建矿几十年来单一产品、粗放经营的教训,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用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统领乌海市煤炭工业的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层次,形成较完善的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的经济体系,增强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 3乌海市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和要解决的问题 在加快建设经济社会的进程中,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煤炭企业带来了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应加快乌海矿区这一能源基地的建设,以科学的发展战略为指导,构建全新的产业结构,立足自身条件,优化组合资源,通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搭配,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1用科学的发展战略指导乌海矿区建设 制定乌海矿区的发展战略,首先要考虑充分利用矿区的资源、地理、管理、技术等条件,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为核心,通过建立生态工业群落,谋求优化配置,实现节约土地、互通物料、提高效率,以矿区企业成员间副产物和废物的交换、能量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和其他设施的共享在经济和环境上实现整体良好表现。通过确定清晰立体的循环经济轮廓,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型矿区,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其次要确定乌海矿区的发展目标,利用当地资源和优势,以做强煤炭采选主业为基础,加快发展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煤焦化、煤气化等相关产业链。经初步规划,到2010年,乌海市煤炭产量将达到2 000万t以上,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00万kW。最后,要充分考虑企业未来可利用的各类资源,考虑投入资源的转换能力和矿区企业的基本素质,围绕矿区较长远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合理安排计划,筹措资金,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使企业方方面面协调一致,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奋斗。 3.2构建就地吃干榨尽的循环产业结构 3.2.1发展煤炭主业,夯实煤炭生产基础 以海勃湾矿业公司、乌达矿业公司、煤焦公司等大型企业为基地,对现有煤矿进行技改扩建,实现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同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施低成本扩张,通过并购、重组国有地方煤矿,改造联合乡镇煤矿,取得煤炭资源矿业权,扩大煤炭生产能力,确保煤炭主业发展目标实现。 3.2.2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煤基相关产业 加快煤炭洗选业的建设,提高生产能力和入选能力的基础,增加煤炭品种,提高经济效益;大力发展焦化业,生产炼焦化工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快煤电联合步伐,建设劣质煤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和大型坑口发电项目,实现资源的就地转化,加大转化力度;加快建设一批煤矸石制砖、粉煤灰制砖和水泥等建材项目,拓宽资源利用途径,实现生产废料的吃干榨尽。 3.2.3转化资源优势,构建连续生产体系 将各种废物变成下一生产环节的资源,获得连续生产效率,变废为宝。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发展“煤炭—洗选—热电—建材”循环产业链,将洗选加工产生的中煤、煤泥调浆处理,与煤矸石用于综合利用发电,热电联产发展供热;发展煤炭—炼焦—煤化工循环产业链,对生产焦炭的煤焦油、粗苯等副产品进行深加工,生产煤化工产品;构建矿井水循环产业链,以矿井废水和选煤废水,综合利用于矿井生产、选煤、发电、生活及农业;构建新型建材循环产业链,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产矿用砌块、标砖、路面砖等新型建材,并进行土地复垦。

节能方面调查报告

路易斯
煎蛋饼
  关于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思考  节约建筑能源是贯彻国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是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我国建筑业和节能事业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我国建设事业中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节能成绩来之不易  在建设部的组织下,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从以技术研究开发、技术标准制定、技术推广与工程试点转向有组织、有计划的全行业行政推动。  第一,政策规范陆续出台。编制了我国《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化》、《建设部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召开了第一次、第二次全国建筑节能工作会议;另外,建设部、原国家计委、原经贸委、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的通知》,建设部、原国家计委、原经贸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对各地实施节能50%的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原国家计委、原经贸委、建设部联合制定了《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原国家计委、原电力部、建设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大力发展热电联产的能通知》;原经贸委、建设部、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绿色照明工程”的若干意见》;颁布了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的部长令,对建设项目有关建筑节能的审批、设计、施工、工程质量监督以及运营管理各个环节做了规定。许多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编制了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并出台了管理规定。日前,建设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在“三北地区”开展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试点基础上再逐步推开。这标志着我国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第二,建成的节能建筑逐年增加,建成的示范工程已超过百万平方米。2000年,全国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过18000万平方米;太阳能和新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工作进展迅速,建成太阳房1000多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集热器拥有量2600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一位;地热能源也开始得到推广应用。建筑节能工作领域和范围已从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寒冷、严寒地区”扩展到包括西南、华中、华东地区的“夏热冬冷地区” ;在一些城市组织开展了建筑供热计量收费体制改革的实验,开展了公共建筑节能的工程试点和既有住宅的节能改造示范。  第三,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与开发取得明显进展。“‘九五’建筑节能科技攻关” 、“‘十五’太阳能供热制冷成套技术与示范科技攻关” 、“城市供热采暖温度控制与计量技术”国家技术创新等一大批项目,使得建筑节能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外墙外保温技术开发水平、应用规模和数量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节能门窗的种类得到发展、水平大幅提高;供热采暖温度控制与计量技术取得明显进展,温度控制阀得到广泛应用;太阳能与建筑结合应用技术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第四,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得到加强。已颁实施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及《热量表》等一大批产品标准;修编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正在组织编制《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得到加强,为下一阶段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五,节能产品体系初步形成。到2002年,绝热材料生产年折合量约1500万平方米;新型墙体材料年产量达2100亿标准砖;塑料门窗产品年产能力达149万吨;从事外墙外保温技术开发与生产的专业企业有30多家;生产热量表的专业企业有10多家;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达610多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先进适用的建筑节能产品体系;建筑节能产业化取得长足进步。  第六,全方位开展建筑节能国际合作,提高了我国建筑节能的政策、技术与管理水平。开展了与法国、丹麦、德国、欧盟、加拿大、美国以及世界银行、联合国环球基金的双边的、多边的国际合作,学习和了解发达国家开展建筑节能的政策、技术与管理经验。  进展迟缓 能耗惊人  尽管近几年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节能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  一是行业和社会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仍然不足,国家政策 不配套,缺乏激励机制和工作力度。制约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供热采暖计量收费制度改革还未全面启动,缺少建筑节能与企业和公众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使得节能工作缺乏内在经济利益推动力。  二是建筑节能管理工作体制不顺、监管体系不健全,造成执法不严、监督不力。  三是国家、待业对建筑节能的投入太少,缺少基础研究。资金投入水平低,使得新建建筑按节能50%标准建造工作进展迟缓,既有建筑队的节能改造和其他研究开发项目也难以进行;而一些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造成全国总体建筑节能水平仍较低。 四是建筑节能法规、标准不完善、不配套,建筑能耗数据工作缺乏调查统计基础。与发达国家建筑节能事业迅速发展相比,我国总体水平的差距有所扩大;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能源浪费严重。由于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差,供暖效率低,采暖地区能耗为相同条件下发达国家的2—3倍左右。 发达国家由于建筑业水平高、居住生活追求高舒适,但同时也比较注意环保节能,因此建筑用能稳定占当年全社会终端能源消耗的30%左右;随着今后节能技术的发展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比例扩大,建筑用能比例还将稳定地减少。而我国建筑用能在能源消耗中占有较大比重,2000年我国建筑队用能共计3.56亿吨标准煤,占当年社会终端能源消耗中的比重为27.8%,已接近发达国家建筑队用能的比例。近几年全国每年建成房屋建筑面积达16—19亿平方米,至2000年底,全国既有房屋建筑面积,城市已达76.6亿平方米(其中住宅44.1亿平方米),农村为299.4亿平方米(住宅约占80%)。而能够达到采暖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只有1.8亿平方米,仅占全部城乡建筑面积的0.5%,仅占城市既有采暖居住建筑面积的9%,造成采暖能耗惊人。至2000年底,我国城市人口达4.58亿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建设规模也将居高不下。预计今后每年全国城乡住宅竣工面积约为5—6亿平方米,如果这些新建房屋不按节能标准建造,必将造成更大浪费。  明确目标 节能开源  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采暖区城镇住宅对冬季室内热舒适性要求不断提高,对温湿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建筑用空调数量大幅度上升,住宅空调器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公共建筑普遍安设空调,空调耗能已成为许多地区夏季的第一大耗能。另外,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热水、机械通风的使用将会使得建筑用能比重持续上升。总之,在今后相当长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期间,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将稳定上升,同时建筑用能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比重也将进一步上升。因此,必须贯彻国家“节约与开源并重”的能源方针,切实加强建筑节能工作,加快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加速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参考资料: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节能处、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办公室 杨西伟 李萍

如何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伴生难题

不断
故海内服
一、充分认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群众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多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工业产品的污染排放强度下降,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不断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得到加强,核与辐射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明显提高,我国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国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酸雨污染加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开始显现,土壤污染面积扩大,近岸海域污染加剧,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存在隐患.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石漠化、草原退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工作与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目前一些地方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环境立法未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污染治理进程缓慢,市场化程度偏低.环境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监管能力薄弱,国家环境监测、信息、科技、宣教和综合评估能力不足,部分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有待增强. (四)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 二、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 (五)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切实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六)基本原则. ———协调发展,互惠共赢.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强化法治,综合治理.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严格环境执法;坚持环境保护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规划,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所有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做到增产不增污,努力实现增产减污;积极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 ———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大力发展环境科学技术,以技术创新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部分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完善环保制度,健全统一、协调、高效的环境监管体制. ———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区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分阶段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改善重点流域、区域、海域、城市的环境质量. (七)环境目标.到2010年,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和农村饮水水质、全国地表水水质和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有所好转,草原退化趋势有所控制,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面积有所增加,矿山环境明显改善,地下水超采及污染趋势减缓,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的生态功能基本稳定,村镇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到2020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三、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八)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区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在环境容量有限、自然资源供给不足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实行优化开发,坚持环境优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率先完成排污总量削减任务,做到增产减污.在环境仍有一定容量、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实行重点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利用环境承载能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到增产不增污.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实行限制开发,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确保生态功能的恢复与保育,逐步恢复生态平衡.在自然保护区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实行禁止开发,依法实施保护,严禁不符合规定的任何开发活动.要认真做好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确定不同地区的主导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必须依照国家规定对各类开发建设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决策,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论证. (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各项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制订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加快制定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建设.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根据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产品和工业区的设计与改造,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生产环节,要严格排放强度准入,鼓励节能降耗,实行清洁生产并依法强制审核;在废物产生环节,要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合理延长产业链,强化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在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大力推行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推进污水再生利用和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回收,建设节水型城市.推动生态省(市、县)、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友好企业和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 (十)积极发展环保产业.要加快环保产业的国产化、标准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强政策扶持和市场监管,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打破地方和行业保护,促进公平竞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保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环保技术装备和基础装备,在立足自主研发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努力掌握环保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大力提高环保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的自主制造.培育一批拥有著名品牌、核心技术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能够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优势环保企业.加快发展环保服务业,推进环境咨询市场化,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 四、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十一)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把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三峡水库库区及上游,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区及上游,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太湖、滇池、巢湖作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重点.把渤海等重点海域和河口地区作为海洋环保工作重点.严禁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 (十二)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保护.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60%;着力解决颗粒物、噪声和餐饮业污染,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对污染企业搬迁后的原址进行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城市建设应注重自然和生态条件,尽可能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动物等自然遗产,努力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十三)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加快原煤洗选步伐,降低商品煤含硫量.加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新(扩)建燃煤电厂除燃用特低硫煤的坑口电厂外,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施或者采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除热电联产外的燃煤电厂,禁止新(扩)建钢铁、冶炼等高耗能企业.2004年年底前投运的二氧化硫排放超标的燃煤电厂,应在2010年底前安装脱硫设施;要根据环境状况,确定不同区域的脱硫目标,制订并实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对投产20年以上或装机容量10万千瓦以下的电厂,限期改造或者关停.制订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治理规划,开展试点示范.加大烟尘、粉尘治理力度.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积极发展核电,有序开发水能,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十四)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应依法调整;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搞好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发展县域经济要选择适合本地区资源优势和环境容量的特色产业,防止污染向农村转移. (十五)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生态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经济社会发展要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发展适应抗灾要求的避灾经济;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要充分考虑生态用水.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做好红树林、滨海湿地、珊瑚礁、海岛等海洋、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十六)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全面加强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国家对核设施的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监管.核电发展的规划和建设要充分考虑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废物处理处置等问题;加强在建和在役核设施的安全监管,加快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步伐;加强电磁辐射和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督管理;健全放射源安全监管体系. (十七)以实施国家环保工程为重点,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国家环保重点工程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从“十一五”开始,要将国家重点环保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认真组织落实.国家重点环保工程包括: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燃煤电厂脱硫工程、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工程、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工程、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工程. 五、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十八)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要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配合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工作.通过认真评估环境立法和各地执法情况,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作出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的规定,重点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完善环境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科学确定环境基准,努力使环境标准与环保目标相衔接. (十九)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者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予以重点查处.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加强部门协调,完善联合执法机制.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行政监察.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研究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 (二十)完善环境管理体制.按照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方式,逐步理顺部门职责分工,增强环境监管的协调性、整体性.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国家加强对地方环保工作的指导、支持和监督,健全区域环境督查派出机构,协调跨省域环境保护,督促检查突出的环境问题.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监督下一级人民政府的环保工作和重点单位的环境行为,并建立相应的环保监管机制.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所辖范围有关的环境问题.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行职业资格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环保机构建设,落实职能、编制和经费.进一步总结和探索设区城市环保派出机构监管模式,完善地方环境管理体制.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各项环境监管制度,责令严重污染单位限期治理和停产整治,负责召集有关部门专家和代表提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意见.完善环境犯罪案件的移送程序,配合司法机关办理各类环境案件. (二十一)加强环境监管制度.要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将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解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并落实到排污单位.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禁止无证或超总量排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对生态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未履行环评审批程序即擅自开工建设或者擅自投产的,责令其停建或者停产,补办环评手续,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生态治理工程实行充分论证和后评估.要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强制淘汰制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时制订和调整强制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和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与产品目录.强化限期治理制度,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应予限产、限排,并不得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完善环境监察制度,强化现场执法检查.严格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环保总局及国务院相关部门根据情况给予协调支援.建立跨省界河流断面水质考核制度,省级人民政府应当确保出境水质达到考核目标.国家加强跨省界环境执法及污染纠纷的协调,上游省份排污对下游省份造成污染事故的,上游省级人民政府应当承担赔付补偿责任,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赔付补偿的具体办法由环保总局会同有关部门拟定. (二十二)完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人民政府要将环保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要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当前,地方政府投入重点解决污水管网和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的配套和完善,国家继续安排投资予以支持.各级人民政府要严格执行国家定员定额标准,确保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切实解决“收支两条线”问题.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有关工作的投入,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 (二十三)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政府定价要充分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成本,对市场调节的价格也要进行有利于环保的指导和监管.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厂和垃圾焚烧发电厂实行有利于发展的电价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实行全额收购政策.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企业,不得审批用地,并停止信贷,不予办理工商登记或者依法取缔.对通过境内非营利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环保事业的捐赠依法给予税收优惠.要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中央和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应考虑生态补偿因素,国家和地方可分别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建立遗传资源惠益共享机制. (二十四)运用市场机制推进污染治理.全面实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收费标准要达到保本微利水平,凡收费不到位的地方,当地财政要对运营成本给予补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推动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单位加快转制改企,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择投资主体和经营单位,实行特许经营,并强化监管.对污染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的用地、用电、设备折旧等实行扶持政策,并给予税收优惠.生产者要依法负责或委托他人回收和处置废弃产品,并承担费用.推行污染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一体化模式,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可实行二氧化硫等排污权交易. (二十五)推动环境科技进步.强化环保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将重大环保科研项目优先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开展环保战略、标准、环境与健康等研究,鼓励对水体、大气、土壤、噪声、固体废物、农业面源等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饮水安全、核安全等领域的研究,组织对污水深度处理、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洁净煤、汽车尾气净化等重点难点技术的攻关,加快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积极开展技术示范和成果推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十六)加强环保队伍和能力建设.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各级人民政府要选派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强的领导干部充实环保部门.下级环保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级环保部门的意见.按照政府机构改革与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有关要求,研究解决环境执法人员纳入公务员序列问题.要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金环工程”,实现“数字环保”,加快环境与核安全信息系统建设,实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环境事故应急监控和重大环境突发事件预警体系. (二十七)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定期公布各省(区、市)有关环境保护指标,发布城市空气质量、城市噪声、饮用水水源水质、流域水质、近岸海域水质和生态状况评价等环境信息,及时发布污染事故信息,为公众参与创造条件.公布环境质量不达标的城市,并实行投资环境风险预警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企业要公开环境信息.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强化社会监督. (二十八)扩大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要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环保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我国环保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积极宣传我国环保工作的成绩和举措,参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防治、湿地保护、臭氧层保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核安全等国际公约和有关贸易与环境的谈判,履行相应的国际义务,维护国家环境与发展权益.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淘汰进程.要完善对外贸易产品的环境标准,建立环境风险评估机制和进口货物的有害物质监控体系,既要合理引进可利用再生资源和物种资源,又要严格防范污染转入、废物非法进口、有害外来物种入侵和遗传资源流失. 六、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 (二十九)落实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充分认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增强环境忧患意识和做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意识,抓住制约环境保护的难点问题和影响群众健康的重点问题,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和本系统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政府和部门都要有一位领导分管环保工作,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地方人民政府要定期听取汇报,研究部署环保工作,制订并组织实施环保规划,检查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实现环境目标.各级人民政府要向同级人大、政协报告或通报环保工作,并接受监督. (三十)科学评价发展与环境保护成果.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逐步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坚持和完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和指标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定期进行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评优创先活动要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对环保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建立问责制,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环境执法的问题.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事故、严重干扰正常环境执法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追究责任. 美国进口普卫欣天 猫(三十一)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保护环境是全民族的事业,环境宣传教育是实现国家环境保护意志的重要方式.要加大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环境法制的宣传力度,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以环境补偿促进社会公平,以生态平衡推进社会和谐,以环境文化丰富精神文明.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对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把环保公益宣传作为重要任务,及时报道党和国家环保政策措施,宣传环保工作中的新进展新经验,努力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各级干部培训机构要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加强环保人才培养,强化青少年环境教育,开展全民环保科普活动,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三十二)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建立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环境保护的执法主体,要会同有关部门健全国家环境监测网络,规范环境信息的发布.抓紧编制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并报国务院批准实施.经济综合和有关主管部门要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金融、价格、贸易、科技等政策.建设、国土、水利、农业、林业、海洋等有关部门要依法做好各自领域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工作.宣传教育部门要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

天水市麦积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2010年工作任务

请治剑服
同声相应
2010年是提前一年实现本届政府任期目标的决战年,也是全面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巩固“十一五”发展成果,保持和扩大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麦积发展的良好开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全面启动,标志着天水作为甘肃唯一的地区进入国家打造西部内陆开放开发战略高地的视野。省上确定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总体发展战略,市上提出了实施“1135”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为麦积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我区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天水发展的前沿阵地,既是省上“两翼齐飞”战略中“东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中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区域经济发展以特殊的身份上升到国家战略,有利于我们发挥比较优势,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实现提速发展、跨越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天水城市发展重心东移战略的深入推进,宝天高速及其过境段、天平铁路、天平高速、宝兰客运专线和天水经济开发区社棠工业园、甘泉现代物流中心、华能热电联产及渭滨新城开发建设、麦积污水处理厂等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实施,我区城乡基础条件必将得到极大改善,经济结构将更趋合理,发展后劲将进一步增强;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已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为今年提前一年实现本届政府任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只要我们抢抓机遇,趋利避害,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中抢占先机、争取主动,不断开创麦积发展的新局面,谱写麦积发展的新篇章。按照区委确定的“13345”发展思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保增长、扩内需、强基础、调结构、保稳定、促和谐为主线,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重点,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大开发建设力度,改善城乡基础条件,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奋力推进麦积经济社会提速发展、跨越发展,全力打造陇上经济强区。围绕今年提前一年实现本届政府任期目标的要求,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81.22亿元,增长15.5%;大口径财政收入6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7亿元,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亿元,增长1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5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3004元,增长1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62%。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任务,着重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一、抢抓机遇,积极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充分发挥麦积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中的特殊地位及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的战略决策,抢抓机遇,调整部署,积极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加快开放开发步伐,努力实现麦积发展的新突破。科学谋划长远发展。立足全市、全省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大局,进一步深化区情认识,明确发展定位,完善我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精心编制全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和指导性,赢得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努力把麦积区建成关中—天水经济区中承东启西、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建设期内,全区经济发展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各项主要指标以每五年翻一番的速度加速增长,力争到“十二五”末,经济总量跃居全省86个县区前十强,跨入关中—天水经济区66个县区前二十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充分发挥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天水经济开发区、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等国家和省级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一产,突出二产,壮大三产,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着力打造全省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全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陇东南重要交通枢纽、陇东南现代物流中心、西部旅游胜地。紧紧围绕国家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和全国十大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全面落实《天水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强化用能监管,加强土地、矿产和水资源管理,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农业生产模式,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进废弃物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确保节能减排各项主要指标全面达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一切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实现与关中地区的有效对接融合。进一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投资发展环境。积极争取省、市对麦积发展的更大支持,在城市开发、土地经营、旅游资源配置等方面获得更大的自主权。进一步加强与关中地区和省内外有关县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着力在建设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建立定期交流、项目合作等长效机制,形成优势互补、多赢共进的良好发展局面。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紧紧抓住我区被列为省级城乡一体化试点的机遇,科学制定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坚持以调整分配结构为核心,以体制改革和户籍管理改革、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努力使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促进城乡产业互动、经济相融,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二、高度重视项目工作,努力扩大投资规模按照“保投产、抓续建、争开工、促前期”的思路,全力以赴抓好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做好项目对接落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努力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全力实施重点项目。积极配合做好国家、省、市重大项目前期调研论证及工程建设征地拆迁等协调保障和服务工作,全力保障宝天高速城区过境段、天平铁路、陇海铁路元龙段改造、华能热电联产、凯迪生物质能源发电、酒钢物流中心等项目顺利实施,争取宝兰铁路客运专线、天平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天水机场迁建。积极争取项目投资。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等难得机遇,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及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旅游服务等产业,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大衔接协调力度,争取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市计划盘子,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力争年内争取项目150个以上,到位资金8亿元以上。储备项目130个以上,项目采用率不低于15%。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围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注重招商引资实效,突出引大引强,拓展招商平台,创新招商方式,扩大引资规模,力争有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年内落实招商引资项目不少于100个,涉及投资3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11亿元以上。积极争取总投资85亿元的华能天水2×1000兆瓦火电等重大项目早日落户我区。全面加强项目管理。全力实施好国家扩大内需、灾后重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规划设计评审制等各项制度,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实施效果。三、加大开发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基础条件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与关中地区对接融合的突破口,抢抓天水城市发展重心东移机遇,进一步加大经营城市力度,积极筹措发展资金,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全面掀起新一轮开发建设高潮。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全力抓好渭北老城区开发改造,加快桥南渭滨新城区开发建设,配合实施好成纪大道、渭滨新城路网、社棠渭河大桥等亚行贷款项目,建成马跑泉大道,完成马跑泉市政广场地下停车场主体工程,启动渭河城区段景观工程规划设计,开工建设渭滨北路西端山洪防治、东延段绿化工程,加快渭滨北路景观长廊建设及路北街景整治步伐,完成麦积污水处理厂主反应池主体及厂区土建,新建水冲式公厕5处,建设沿街花坛7处,整治城区小巷道12条,建成城区路灯监控中心。加大经营城市力度。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利用市上赋予的优惠政策,强化经营城市理念,盘活存量资源,加快开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麦积区城市开发建设有关问题的市长办公会议纪要》(〔2009〕24号)精神,续建完成星火小区、陇林佳园、惠民小区、渭水家园经济适用房配建廉租房及区看守所整体迁建、法院审判庭、检察院技侦用房建设,积极协调兰州铁路局尽快启动东货场、道北机务新村片区拆迁改造及区府路街景整治工程,加快道南农机公司、天水物资市场等片区旧城拆迁开发及道北和马跑泉片区的城中村改造。大力改善交通条件。全力做好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协调保障工作,加快县乡公路升级改造,不断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等级标准,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强化陇东南交通枢纽地位。积极配合做好平凉—麦积二级公路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开工。续建完成大营梁至凤凰通乡油路、元(店)温(泉)公路、石(咀)贾(河)战备公路,力争启动后(川)右(树里)通乡油路工程,确保完成通畅工程100公里以上。积极开展农村道路自建自养,提升农村道路通行能力和等级水平。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以乡镇街区改造、市场建设、道路硬化、新农宅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能力的工业重镇、商贸集镇、旅游新镇,提升小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和产业发展水平。完成宝天高速公路沿线五个出入口控制性详规编制,实施渭南等5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和石佛杨庄等20个中心村的建设性规划编制,立项建设东岔、甘泉等3乡镇11村390多户近1750人的生态移民工程,加快甘泉镇世行贷款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启动桥南、道北、北道埠等4个司法所及社棠、伯阳、渭南等5个派出所建设,深入开展“三城联创”。深化“城市管理提高年”活动,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强化管理职能,延伸管理触角,扩大管理范围。大力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集中整治城市“八乱”现象,优化城市环境。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严厉查处城市规划区和景区违章建筑。加大环保专项整治力度,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渭河等流域污染防治,依法关闭落后淘汰的新“五小”企业,不断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四、强力推进工业强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持区域经济一体化,服务优强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园区工业,一手抓现有企业扩张发展,一手抓新上项目引进,整合工业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工业经济不断提质增效。全力扶持优强骨干企业发展。抢抓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历史机遇,立足于壮大优势产业、做强骨干企业,全力扶持星火、风动、锻压、电传所、华圆制药等企业加快新上项目投产和市场开拓,加强扩散联合,开展技术合作和自主创新,促进优强骨干企业扩张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重点实施好总投资38亿多元的星火、风动、锻压、奔马啤酒、电传所等企业26个技改和节能项目,确保星火3万吨树脂砂铸件、锻压系列摆式剪板机和折弯机高品位开发、风动石油钻杆生产线二期等10个项目建成投产,力争星火大型数控机床生产、锻压25万吨大直缝埋弧焊管全自动生产和超大型机床研制、奔马啤酒年产10万吨生产改扩建等16个项目有较大进展,争取锻压制管成套设备和风动YT28凿岩机进入“中国名牌”行列。认真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管好用好区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中小企业靠大挂强、协作配套,推动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力争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9.5亿元,其中限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0.5亿元,增长24.2%。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以天水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突出抓好社棠工业园建设,完成四期2000亩征地及堤防工程,启动建设两座跨河大桥和园区4、5、6号道路,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入园建设,年内初步建成功能较为完善的高新技术创业园。加快三阳工业集中区规划、项目环评、土地报批等前期工作,围绕华能热电联产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发展配套产业,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完善廿铺工业示范区路网建设,启动新一轮发展规划。加快入园项目建设,强化履约监督,确保年内清研利华二期等8户企业建成投产,长城自控等17户企业实现达产达标,力争天森药业等7户企业进入市列“10强50户”行列。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全面做好企业改制“回头看”工作,健全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阳升农机、华旭木业、华翔工艺等停产半停产企业利用闲置场地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引导毛纺厂、废旧金属冶炼厂等企业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招商引资,全力盘活存量资产。配合焦化、天拖等驻区企业完成破产重组和改制,积极支持星火、锻压、风动等优强骨干企业上市融资,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深入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深化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积极实施种子、植保、沃土、膜盖四大科技增粮工程,完成全膜粮食覆盖15万亩。实施特色产业规模发展工程,以城郊南山苹果、北山葡萄、三新阳片区高效农业和畜禽养殖“两山一片”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整合项目,整合资金,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促进果品、畜牧、蔬菜等主导产业规模发展。年内新建各类优质果品基地10万亩,发展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1250亩、中药材5400亩,新增标准化养殖小区12个、养殖场13个。大力支持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航天育种工程中心。积极推进三新阳片区开发建设,扩大山东威龙集团果品基地规模,启动20万吨气调库建设。进一步加快“三山一廊”苹果产业带建设,建成九龙山节水增效示范工程。加快南山花牛苹果基地建设,突出加强果园管理,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南山基地向颖川河、东柯河、横河峪等流域拓展,年内新建果园5万亩。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引进建设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年内发展经济合作组织5家,新增龙头企业10家。全力抓好新农村建设。以“八通六有”为重点,加快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行政村巷道硬化工程,开展社棠镇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和麦积镇乡村清洁工程试点,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高度重视中滩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示范区建设项目,完成水利、道路、土地平整等年度建设任务。积极探索整合项目建设新农村的长效机制,形成资源向新农村建设整合、项目向新农村建设集中、资金向新农村建设倾斜、重心向新农村建设转移的工作格局,推动全区农村面貌有较大改观。努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积极争取实施饮水安全、农田水利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完成各类造林1.8万亩,新修梯田3.5万亩,藉河流域治理16.59平方公里,启动甘泉颖川河、中滩渭河堤防及甘泉饮水安全工程,加快五龙三县区供水工程建设,实施好甘泉、五龙土地整理和1.92万亩西北三省区林业发展项目,完成凯迪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和“一池三改”沼气等建设任务。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强社会帮扶工作,启动马跑泉慕滩等5乡镇8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降低农村贫困面。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全面落实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助和良种、农机具购置、农资综合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增加财政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健全信贷担保机制,促使农业投入持续增加。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形成集体林业良性发展的新机制。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健全农产品无公害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六、突出搞活商贸旅游,发展壮大第三产业紧紧围绕建设陇东南现代物流中心和创建国家最佳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和旅游服务业,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内在活力,推动第三产业快速扩张和发展壮大。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推进甘泉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全面启动园区道路硬化、水电、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组建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和集团入驻园区,逐步建成国内领先、西部一流的现代化、综合型、区域化绿色物流中心。进一步加快城乡市场建设,落实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补贴政策,实施“万村千乡”、“双进工程”、“退市还路”等工程,争取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和市场标准化改造提升等项目,完成花牛锐义综合农贸市场、社棠农贸市场等续建工程,启动渭滨北路锻压厂及道北天乐苑社区等商业网点建设,新建花牛峡口葡萄交易市场、花牛纸碾苹果产地交易中心,改造提升林水路社区市场、分路口市场、桥南副食品综合市场,完善市场功能,促进社会消费。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产业,巩固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业,扶持发展保险、信息等新兴服务业,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加强“花牛”苹果、“下曲”葡萄、元龙花椒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宣传促销,巩固扩大国内消费市场,积极开拓国际消费市场,实现产业发展与市场消费的有机结合。加快发展旅游业。着眼发展大旅游、培育大产业,全面实施旅游产业三年翻番与质量提升计划,加强与关中地区的联合协作,精心打造伏羲文化游、石窟文化艺术游、宝天高速沿线生态休闲度假游和高新农业观光游“四大旅游品牌”,逐步把麦积建成独具特色的寻根祭祖、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主要旅游目的地。加强宣传推介,加快开发建设,全力配合实施好麦积山景区世行贷款项目及基础设施、服务中心建设,确保麦积山风景名胜区进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结合天水百里生态旅游线启动建设,加快宝天高速沿线景点开发建设,完成卦台山总体规划和主要建筑物详规编制,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扶持发展非公经济。全面落实非公经济发展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扶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促使非公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提高非公经济在全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鼓励支持非公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引导非公企业开展技术和管理创新,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依法保护非公企业的合法权益,为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年内新发展个体工商户800户、私营企业60户。七、加强财政税收征管,提高发展保障能力加强财源建设,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产业优势的效益型财源,发展壮大餐饮服务、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等主体型财源,夯实增长基础,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可用财力。强化税收征管,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依法加强税源跟踪管理,加大对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零散税源的监控力度,严格以票控税、以票管税、以票促收,促进税收均衡入库和稳定增长。健全完善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运行机制,充分利用市级融资担保平台,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多渠道筹措建设发展资金。加强非税收入和专项资金监管,逐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规范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大“小金库”专项整治力度,强化财政审计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科学安排各项支出,加大对社会事业、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投入,压缩控制一般性支出和行政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力争今年财政支出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加强金融协调服务,推进“诚信麦积”建设,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规模,提高服务效率,努力实现地方经济与金融行业共赢发展。八、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优化配置,强化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队伍。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调整优化学校布局,促使小学向行政村集中、初中向寄宿制过渡、高中向城区集中。加快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启动市八中教学楼、职业中专学生宿舍楼、搬迁新建天成学校等项目,建成龙园小学,积极创造条件适应高中向城区集中的需要。推进教育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各项免补政策,力争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完善科技创新机制,认真开展第四批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组织实施科技试验、示范、推广项目48项,取得科技成果8项以上。加快发展卫生事业,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卫生院业务力量,健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成市二院中西医结合大楼、市四院、市五院业务大楼,力争区中医院迁建立项启动建设,实施农村改厕2000座。推进文化大区建设,积极配合做好麦积山“申遗”工作,改善文化体育设施条件,实施桥南、道北体育场整治工程,启动区广电中心大楼和区博物馆文物库房建设,完成8个乡镇文化站、100个农家书屋续建工程,新建农家书屋150个,继续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启动花牛、社棠、渭南、石佛4乡镇计生服务所建设,全面落实奖优扶助政策,突出抓好节育措施落实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确保争创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达标。精心组织开展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双拥、老年人、妇女儿童等工作,促进统计、档案、人防、地震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和发展。九、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和谐麦积建设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就业服务补贴和返乡创业等政策,以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就业服务指导和劳动监察,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群、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力争年内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940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技能培训,努力扩大组织化输出规模,年内输转城乡劳动力10万人以上,创劳务收入8亿元以上。加强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切实做好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工作,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争取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加大扩面助征清缴力度,确保各项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规范城乡低保和五保户供养管理,切实做到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医疗救助、慈善救助和残疾人工作,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确保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增加中低价、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供应比例,有效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的势头,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切实加强对食品、药品、农资、建材等行业的市场和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逐级靠实工作责任,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健全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环境污染等应急管理机制和工作预案,扩大区级粮油储备数量,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平安麦积”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