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区域金融研究的介绍

而不
储物柜
《区域金融研究》是广西金融学会主办的月刊,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出版。

国内外对区域金融中心的研究现状和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意义

驰之骤之
鱼美人
金融中心建设不存在排他性。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金融中心形成一般规律看,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都拥有若干个不同层次的经济中心城市,而这些中心城市一般都成为重要的金融中心。如:美国有国际性金融中心纽约,也有区域金融中心芝加哥、洛杉矶等;英国有国际金融中心伦敦,还有区域金融中心曼切斯特;同样日本有东京为国际金融中心,也有大阪、名古屋等。这些国家金融中心建设经验说明,经济发展加速加快了金融中心形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可以拥有若干个功能互补、层次不同的金融中心,同时,金融中心对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提升经济中心城市功能起到积极作用,对所在地区发挥着重要金融支持和经济辐射功能。不是我说的!复制专家说的,不过很有道理。http://www.cce365.com/csj_wenzhang_detail.asp?id=100713自己去看吧简单介绍中外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简单介绍中外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参考资料:国内外对区域金融中心的研究现状和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意义

经济,金融类的论文研究现在有哪些热点

邓莉
鸣佐
金融类毕业论文用题目 一. 金融良资产价值影响素实证研究 二. 我农村经济增农村金融抑制研究 三. 发展家金融自由化与金融放 四. 衍金融工具计问题研究 5. 我房产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 陆. 房产金融风险管理及策研究 漆. 我金融衍市场创建若干律问题初探 吧. 现代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律问题刍议 9. 论我进口政策性金融机构立完善 一0. 海际金融建设制约素析 一一. 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 一二. 我商业银行金融衍品风险管理研究 一三. 金融危机韩银行业重组机制启示 一四. 金融自由化所必须律规则及其实施 一5. 我金融发展经济增影响理论析与实证研究 一陆. 制度、制度变迁与我金融制度变迁研究 一漆. 离岸金融律监管问题研究 一吧. 连接函数(Copula)理论及其金融应用 一9. 我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二0. 构建金融条件指数 二一. 金融发展水平:比较与析 二二. 论际金融衍交易律问题 二三. 金融投资风险评价BP神经中国络模型研究及应用 二四. 现代金融危机理论与实践 二5. 欧元际金融市场影响 二陆. 试论金融债权资产定价理论与实务 二漆. 宏观金融风险统计度量与析 二吧. 线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术研究 二9. 渐进改革租金基础政府金融支持行 三0. 我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问题探讨 三一. 我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 三二. 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 三三. 金融监管效性研究 三四. 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三5. 非规金融我金融态位作用析 三陆.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及应用研究 三漆. 西部区县域金融发展问题 三吧. 房产金融风险评价及防范策研究 三9. 房产市场泡沫及其金融风险研究 四0. 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研究与设想 四一. 金融放条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四二. 金融创新扩散机理研究 四三. 关于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研究 四四. 基于行金融理论市场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析 四5. 亚洲金融危机我外贸口政策协调性研究 四陆. 我农村金融态问题研究 四漆. 金融介发展与金融稳定问题研究 四吧. 外汽车金融比较研究 四9. 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解析及江苏实际考察 50. 金融衍工具利率风险管理应用 5一. 沪港金融发展比较研究 5二. 养保险制度基础与金融工具创新 5三.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关系实证研究 5四. 资本项目放与金融深化关系实证析 55. 金融反腐败与金融安全 5陆. 我金融介作用于经济增路径析 5漆. 金融领域反洗钱制度析 5吧. 金融服务业消费者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59. 基于资本市场防工业整合金融支撑研究 陆0. 汽车金融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陆一. 新经济美财政货币政策及金融市场影响研究 陆二. 谐金融态体系构建及区域金融态改善 陆三.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与监管研究 陆四.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策略研究 陆5. 我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研究 陆陆. 论我农村金融市场构建 陆漆. 论我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发展 陆吧. 我企业金融机构融资路研究 陆9. 汽车金融风险管理 漆0. 金融危机与民主化 漆一. 构建金融中国格若干技术研究 漆二. 金融深化、资本深化与财政权 漆三. 金融创新环境银行审慎监管机制研究 漆四. 重庆近代金融建筑研究 漆5. 中国络金融风险及其监管探析 漆陆. 金融介理论我全能银行发展 漆漆. 重构我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漆吧. 非洲货币联盟发展 漆9. 关于建立我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思考 吧0. 金融衍工具监管制度研究 吧一. 我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称研究 吧二. 我非规金融 吧三.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金融支持研究 吧四. 银行际化与金融发展关系实证析 吧5. 基于VaR技术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及实证研究 吧陆. 世界金融监管模式发展及我借鉴 吧漆. 我商业银行金融品牌理论与实践探讨 吧吧. 山东省金融资源配置经济析 吧9. 我商业银行企业金融支持路径研究 90. 农村金融资源逆向配置与政策研究 9一.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问题研究 9二.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增作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 9三. 金融创新视角金融管制研究 9四. 金融业务综合经营收益风险模拟析 95. 电金融风险发机理与防范策略研究 9陆. 金融集团监管律问题研究 9漆. 衍金融工具计我银行业影响研究 9吧. 我商业银行房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99. FDI与经济发展:金融市场作用 一00. 内金融控股公司业务协同与创新研究 一0一. 新光证券交易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0二. 论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实践与完善 一0三. 资产证券化定价探讨实证析 一0四. 资产证券化理论及我应用探索 一05. 行金融角度透析我证券市场效率 一0陆. 证券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0漆. 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模式及定价研究 一0吧.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定价及其应用析 一09. 早期证券公司衰亡原析 一一0. 股权置改革律问题研究 一一一. 证券服务机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一一二. 我资产证券化制环境析立构想 一一三. 我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律问题研究 一一四. 互联中国我证券经纪业影响 一一5. 我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经验析 一一陆. 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 一一漆. 证券市场效性研究 一一吧. 我证券市场效性研究 一一9. 证券市场计事务所变更研究 一二0. 证券市场报价单位调整效应析 一二一. 证券公司中国络改造技术研究 一二二. 数据挖掘技术证券领域应用 一二三. 市公司证券监管研究 一二四. 证券欺诈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一二5. 美证券市场比较析 一二陆. 资产证券化 一二漆.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 一二吧. 基于与证券投资基金比较我社保障基金管理研究 一二9. 我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 一三0. 我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行研究 一三一. 证券市场投资风险与收益研究 一三二.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我应用研究 一三三. 证券投资基金业绩与规模关系实证研究 一三四. 我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一三5. 基于行金融理论市场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析 一三陆. 我证券市场股权结构制度安排与改革 一三漆. 我证券经纪业务研究 一三吧. 我证券经纪发展问题研究 一三9. 构建提升证券公司核竞争力探析 一四0. 资产证券化相关计问题研究 一四一.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程风险控制研究 一四二. 汽车金融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一四三. 佣金自由化证券公司盈利模式析 一四四. 我证券投资基金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研究 一四5. 我证券市场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 一四陆. 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与实证析 一四漆. 我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价格波性实证研究 一四吧. 证券投资股票选择理论析与案例研究 一四9. 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及内部博弈研究 一50. 我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管制实证检验 一5一. 我证券信息内幕操纵与证券监管研究 一5二. 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一5三. 证券公司风险律监管 一5四.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律制度研究 一55. 世界主要家区与我证券稽查执模式比较 一5陆. 资产证券化—我立模式选择 一5漆. 证券市场操纵行律规制研究 一5吧. 资产证券化特殊目载体律问题研究 一59. 类部信息证券投资优化问题 一陆0. 我工商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式研究 一陆一. 信贷资产证券化律问题研究 一陆二. 我证券市场风险研究 一陆三. 证券交易所市费经济析 一陆四. 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与发展环境析 一陆5.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析 一陆陆. 淄博市农村合作银行证券委托业务处理系统 一陆漆. 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障碍及策研究 一陆吧. 证券业中国交易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陆9. TT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 一漆0. 证券公司数据采集与数据视化 一漆一. 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研究 一漆二. 利率期限结构混沌模型及其利率衍证券定价应用 一漆三. 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研究 一漆四. 证券市场政府监管适度性析 一漆5. 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研究 一漆陆. 证券管制立目标及其实现 一漆漆. 证券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一漆吧. 证券市场投资者限理性行研究 一漆9. 我商业银行良贷款证券化研究 一吧0. 我证券市场际化风险问题研究 一吧一. 抵押权证券化律问题研究 一吧二. 我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营销析 一吧三. A股市公司否功购买审计意见 一吧四. 寿保险证券化及其化解我寿险业利差损问题应用 一吧5. 证券市场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处理思考 一吧陆. 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变研究 一吧漆. 民币升值银行业、证券业及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析 一吧吧. 证券市场信用问题研究 一吧9. 我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研究 一90. 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 一9一. QDⅡ制度与我证券市场渐进放 一9二.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一9三. 我证券监管制现状及其完善 一9四. 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一95.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律问题研究 一9陆. 资产证券化SPV律问题研究 一9漆. 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 一9吧. 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研究 一99.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律问题研究 二00. 我证券公司融资模式研

论文答辩的问题及答案 题目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

八十八
有事
希望能帮到你 哪怕一点点发展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思考<摘要> 金融主导全球化的趋势表明,国际金融中心的博弈历来是大国崛起与博弈的制高点。全球化战略新思维应成为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同时,借助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抓紧构建主动金融战略与策略,尽快完成从被动金融向主动金融的转型;最后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中心网络体系。 (中经评论·北京)一、全球化:国际金融中心新定位 全球化战略新思维是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 作为转型经济与新兴市场的我国,必须清醒地看到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度与广度决定着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不能否认,转型时期的金融体系依然保留着财政金融的痕迹,以及由此衍生的思维定势。我国增长方式中重出口导向轻内需市场的偏好和金融发展中重国内金融轻国际金融的偏好,是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特定阶段的现状相一致的。这对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笔者认为,我国在境内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应充分认清后全球化时代的特点与趋势,予以前瞻性的新定位。而要实施这一战略必须突破两道坎: 第一道是“国际金融坎”。随着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内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和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的内涵外延与结构已发生重大改变。上海作为中国这个全球性经济大国的金融都市,其科学定位必须是建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型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与首尔、迪拜等特色型金融中心城市有所不同。上海更类似纽约,既是经济大国的国内金融中心又是国际金融中心,不同的只是美元早已作为全球储备与结算的国际货币而人民币尚处于国际化进程之中。从这一意义上看,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应国内与国际并举,而其战略重点则应在“国际金融”上。千方百计地使一个城市成为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是十五世纪地中海时代以来许多国家的核心战略。国内金融中心往往通过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国内金融中心竞合规则通常遵循“国内合作,国际竞争”的模式。若重国内而轻国际,则容易走入重国内竞争轻国际突破的认知误区,难以平衡“机构集聚”与“市场集聚”的关系,也难以发挥上海在我国金融业中的国际化与市场化天然优势,进而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与信心。 第二道是“全球化坎”。国际金融中心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战略与目标。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来,全球化城市已成为一大趋势。与中心城市不一样,这是全球的选择,是全世界对该城市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金融方式与思维方式的认同与选择。全球化城市呈现同质化特征:现代服务业中心;集散中心;金融中心;多样化生产中心;向周边城市辐射中心;全球化信息中心与指挥中心;时尚生活与创新源头。与日俱进的新变幻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对金融中心的新形态--全球化国际金融中心的认知,已经不能封闭在传统国际金融中心框架中来理解了。我们必须探索隐藏在金融中心背后的深层元素及其变革,才能略窥未来国际金融中心大趋势,从而把握好重要的历史机遇期,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二、向主动金融国家转型:中国正在调整的战略 主动金融战略是我国发展金融中心过程中必须调整的思路,也是正在稳步实施转型的战略。 如今的国际金融格局呈现这样的态势:发达国家定规则,新兴国家守规则,被动国家背规则。一个大国的金融主观能动性决定着其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而其余国家只能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随波逐流,无知且莫名地消耗自身的优势资源,将辛苦积累的财富拱手让给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由此,产生出了主动金融国家和被动金融国家的分野。 主动金融国家在国际金融中心往往具备三大特征与优势:制定国际金融规则的权力圈与话语权;敲定金融市场价格水平的霸权与能力;决定各种金融产品、工具与头衔的特权与创意。华尔街、工业七国(G7)、各式高峰论坛与精英俱乐部、独霸全球的金融专才资格注册权的NPO组织等就是主动金融国家的标签或名片,也是其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利器与舞台。他们通过这些资源优势主宰着世界金融的游戏规则与主动权。 被动金融国家则具备另外三大特征与弱势:关注国际金融惯例与乐意跟从的潜意识,往往使其放弃主动而为的权利,在话语权、概念、议题、甚至体系上听任主动金融国家的主导;执行金融市场价格及根据行情的商业思维,使其跟风多、开拓少,有时也有创新或反驳,但归根到底还是围绕主动金融国家设定的议题打转;模仿金融产品工具与热衷考试考证的潮流,使各种舶来的产品和引进的理念抑或与本国实情脱节,引起各种金融热象抑或迷茫。 主动金融国家与被动金融国家之间的博弈,以及主动金融国家之间的博弈,其核心是金融中心在“定制”上的竞争与合作,即:定规则,定产品,定价格,而最关键的是定人才和定风险。 尤其要强调的是,主动金融国家凭借其专业人才与资源优势,在制定产品时,就已定下了市场风险,如美国在1990年代股市泡沫破灭后设计的次级按揭贷款,在刺激美国经济与房地产市场的同时已经埋下了风险的种子。而被动金融国家虽然有风险意识与机制,但在金融创新与衍生品泛滥的今天,很少能够真正设置抵御外部冲击的保险装置,而始终保持独善其身。因为被动型金融国家或经济体存在很强的路径依赖,其最大的风险是缺乏经验和难以及时发现危机的源头及其内幕。 我国正处于从被动金融国家向主动金融国家转型过程中。从被动金融国家转向主动金融国家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过渡,而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阶段,需要极大的勇气、智慧与坚韧。每个转型的结点都是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胆魄、实力与速度的超级竞争,是从一个经济大国向金融大国必须迈过去的一道道门槛。一不留神或稍有犹豫,机遇便擦肩而过,酿成历史的遗憾。 我国应借助全球化带来的有利战略机遇期,抓紧构建主动金融战略与策略,尽快完成从被动金融向主动金融的转型,从战略性主动金融向战术性主动金融的拓展,从履行大国一般义务向履行大国金融责任的深化,从而构建起既有利于世界和谐发展,也有利于我国金融又好又快发展的国际金融新秩序。例如工业七国在最近的G7会议上首次讨论关于中国、韩国、俄罗斯、挪威、新加坡、阿联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九国主权财富基金的监管准则,并提出规范主权财富基金的《行为守则》。据IMF估计,主权基金掌控的资产介于1.9万亿-2.9万亿美元之间,已超过全球对冲基金的规模。摩根斯坦利估计这些基金的资产到2015年可增至12兆美元,与美国经济总量相仿。显然这是摆在主动金融国家与被动金融国家之间的一个重要博弈点。被动金融国家应当走在前面,主动发起共同制定“主权财富基金国际准则”,率先自主制定这一领域的游戏规则,而不是守规则或背规则。在主动制定这些规则时,可以邀请世行、IMF等国际金融组织参与合作,充分展示自身的成熟度与发展水平。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大国,要形成美国那样的金融思维模式并真正成为“复兴大国”还需要很长时间。但站高起点、主动而为是十分重要的前提,尤其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所有经济博弈中的制高点,更应自主创新,持之以恒。近十年,就在上海实施国际金融中心战略的同时,新加坡已经主动而为地完成了国际金融中心自身的改革与创新转型,从亚洲美元交易中心的制高点转型为全球财富管理中心与私人银行中心。我国香港也已重新定位为服务与东南亚及大陆内地的资本市场及衍生品交易中心,并主动提出发展本土伊斯兰金融平台和处理以人民币为货币单位的交易能力。因此,中国要想成功完成向全球化国际金融中心的转型,在国际上拥有绝对话语权,就绝不能安于现状,在别国制定的金融游戏规则中求稳不求胜。中国要以一个大国的责任和姿态立概念、定规则、求合作、促和谐,从而驾驭全球金融的整个格局,成为全球金融规则的缔造者和合作者。 三、网络战略:构建我国金融中心新体系 作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大国,既是转型经济国家,又是拥有“一国两制”的国家,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构建既适合本国又融入全球经济的金融中心网络和布局,是关系到国家金融战略成败的关键之一,也是我国走向经济大国走向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 首先,构建金融中心网络势在必行。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带来资金市场的不平衡,需要国家、地区或经济中心城市通过发展金融服务业进行融通和配置,这就为不同层次和功能互补的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进一步提升金融中心城市功能,形成几个不同层次和功能互补的金融中心,对于促进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融入全球经济和参与国际竞争,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笔者认为:虽然一个金融中心网络包括多个金融中心城市,但数量的多少则由该国该地区的经济总量和区域经济特征所决定。我国在研究和布局未来金融中心网络时,应根据国情来确定金融中心的数量和定位,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目前我国应该在重点保障建设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框架下,统筹区域经济,合理布局金融中心网络,这才是中国未来金融中心布局的根本战略。世界强国金融中心的多元化趋势也表明,一个国家不一定就只有一个金融中心,一个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可以拥有若干个功能互补、层次不同的国内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甚至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这些不同层次和功能互补的金融中心对于促进本国、地区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比如,美国的国内金融中心体系就非常明显,见表1 这七大城市形成了一个点、线、面全方位统一的金融中心网络,其中每个城市的金融功能不尽相同,各有分工,共同形成服务全球与全国金融市场的体系。可以说,美国之所以有完善的经济体系和稳定的金融体系,其中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金融中心网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欧洲金融市场是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欧洲金融中心根据自身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多层分工、合作竞争的网络格局,见表2 这些金融中心按其不同的定位功能在金融服务上分工和合作,满足整个欧洲地区和不同国家、地区的市场需求,形成一个具备高度协调机制的金融运行体系。欧洲经验表明,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的不同的金融中心能够依赖其各自不同的竞争优势共同生存和发展,同时在不同泛区域的金融中心之间同样也存在着竞争与合作,两者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加速金融中心乃至全球经济的良性发展。 日本国土面积不大,金融中心为数不多,然而仍不失为一个有机分工协作的金融服务运行体系。东京属于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大阪是日本西部地区金融中心,横滨则是东部地区金融中心。 综上所述,世界经济强国中完善的金融中心网络往往包含了国内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甚至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这些经济强国往往通过一个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参与和主导整个国际性金融市场的业务操作,据此来占领世界经济制高点,同时发展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参与基于地缘因素或时区所界定的金融业务。通过这些网状的、不同层次的、不同功能的金融中心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形成了有机的金融中心体系,通过整体性运转来完成其各种金融功能,从而实现经济强国的国家战略。 依国际经验和中国经济实力,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应该在协同发展香港与上海两个国际金融中心的框架下,统筹区域经济,合理布局金融中心网络,形成中国未来金融中心布局的基本战略。 各个金融中心分工协作,形成一个服务全国经济,参与金融市场,配置国际国内资源的成熟金融中心网络。

什么是系统性风险与区域性风险

生生不已
萤火虫
1、系统性风险是指国家因多种外部或内部的不利因素经过长时间积累没有被发现或重视,在某段时间共振导致无法控制使金融系统参与者恐慌性出逃(抛售),造成全市场投资风险加大。系统性风险对市场上所有参与者都有影响,无法通过分散投资来加以消除。2、区域金融风险是某个经济区域内部金融产业所面对的金融风险。根据金融风险的影响范围以及基本表征,金融风险体现为不同的层次,即宏观金融风险、区域金融风险和微观金融风险。扩展资料:系统性风险的特点是:对整个股票市场或绝大多数股票普遍产生不利影响。系统性风险造成的后果带有普遍性,其主要特征是几乎所有的股票均下跌,投资者往往要遭受很大的损失。正是由于这种风险不能通过分散投资相互抵消或者消除,因此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一要完善区域性风险监测、评估和处置机制,加强区域金融监管,促进监管协调,强化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防范风险跨行业、跨市场传递。二要不断深化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创新,改善金融机构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提高其风险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三要严格保证信贷品质,对贷款风险继续执行“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政策,进一步优化调整信贷结构,把握新增贷款投资方向,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四要加强区域内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信息共享、互相监管等方式,构建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此外,还要重点防范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等外部风险向金融体系传染渗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系统性风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区域性金融风险

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王衍
盗跖大怒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咸湿死你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国际金融问题1、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2、金融危机传染与发展中国家的防御3、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危机的成因与风险防范4、我国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及危机管理5、货币危机预警机制6、亚洲(欧洲)区域金融合作7、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传导机制8、国际金融并购及影响9、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10、国际金融的协调与合作二、宏观金融调控问题1、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2、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3、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4、利率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5、货币供应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6、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7、再贴现政策的作用与宏观金融调控8、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9、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改革10、衡量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指标的选择三、货币政策比较问题1、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2、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3、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4、中国与美国(或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区别5、通货膨胀机制与通货紧缩的机制6、通货紧缩的根源:有效需求不足7、增加有效需求的途径初探8、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效果、效率分析9、银行流动性过剩及风险控制10、开放经济下的我国

求本科毕业论文思路——关于行为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

金莲花
大定持之
楼主,你的第二个题目还较好写。提纲一、金融的一般概念1、金融的内涵2、金融的基本功能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分析1、资金(资本)的集聚2、技术创新的推动3、人力资本4、产业结构的升级5、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三、金融在区域(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金融能够提高投融资水平和效率2、金融能够促进技术进步,吸引优秀人才3、金融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4、金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模式四、金融发展的区域比较1、融资比较五、促进区域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1、推行金融创新,提高经济发展2、积极发展区域性金融市场,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http://cache..com/c?m=b57a60fd5b6029e86116e2&p=8b2a940e8c9407ff57ef853b44&user=我国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关系研究 1 研究意义及文献回顾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目前,我国已呈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三角洲三大经济区域领跑中国经济的趋势.而且,新兴的经济区域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例如东北都市圈,长江中部(以武汉为核心)都市圈及长江上游(以重庆为核心)都市圈.事实证明,经济区域的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过我国平均水平,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 三大地区的经济发展各有自己的模式与特点.珠三角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很好地利用了国家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尤其是台资.目前珠三角仍是我国台资企业最多的地区.珠三角正在进行动力的凝聚和结构的重组,区域合作或包括港澳的泛珠三角大区域的合作,将为这一地区进入新一轮发展注入活力.[1] 继珠三角之后,90年代,随着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厚积薄发,日益崛起.近年来,台商投资有"北扩长三角,南恋珠三角"之势,虽然珠江三角洲的台资企业数量仍居中国首位,但是开拓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台商扩展大陆市场的重要步骤.[2]在市场开放程度,吸引外资等方面,京津唐地区存在明显不足.由于国有经济比重大,受到国有经济改革滞后的影响,京津唐地区的经济实力与其他两个地区差距较大.但是在这一地区,科学技术含量最高,被誉为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 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我国各省和地区的经济同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观点和建议.但对于经济及金融水平增长迅速,经济模式极具代表性的三大区域的研究涉及得却很少.在我国振兴东北,开发西北,中部崛起,新的经济区域形成之际,迫切需要对已有三大区域的发展经验进行比较分析,以供借鉴.因此,本文从中国的三大经济区域入手,通过实证分析来得出三大区域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找出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点,更多的是比较各个地区金融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致力于给政府,组织和个人在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时,提供一定的借鉴.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主要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来研究我国各省或地区的金融发展指标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的看法有以下三种:一是因我国经济增长指标同金融发展指标正相关,进而认为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高度相关性(周立,王子明[4]);二是因我国经济体制以及金融体制还不够健全,金融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力度有限,甚至有些指标还呈现负面影响(陈柳钦[5]);最后一种观点是东部和全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中,西部二者之间则几乎是负相关的关系,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可以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角度做出部分解释(艾洪德,徐明圣,郭凯[6]). 关于我国金融市场如何进一步发展的,各学者均认为,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发展以满足企业扩张带来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的同时,应努力规范资本市场防止过度开放金融竞争和推动金融的市场化改革,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回归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应用跨国数据验证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指标之间正相关关系.这一工作首先由Goldsmith(1969),McKinnon(1973)以及Shaw(1973)完成.自此开始,大量关于这一方面的实证性研究出现了.近十几年来,随着Levine(1991),Levine & Renelt(1992), King and Levine(1993a, 1993b),Levine(1997),Levine and Zervos(1998),Rajan & Zingles (1998),Beck et al.(2000),Levine et al.(2000),C.J. Green(2002),Nourzad(2002),Beck et al.(2002)等人的不断拓展,此领域内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居民储蓄率,物资资本积累,全要素生产率,甚至是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的影响.例如,Beck et al.(2000),Levine et al.(2000),Nourzad(2002)等人使用跨国数据,用几组金融发展指标和其他解释变量构建了一系列的回归方程,从而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源泉(如私人储蓄率,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全要素生产率等)的关系.[7] 1.3研究方法及论文构成 虽然国内许多学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但是他们选定的范围多是从全国的角度,也有的是从区域的角度去考虑,但是选择的范围不一样.而且,在选用的方法上,大多数采用的方法都是简单回归分析或因果关系,没有区分与共同效果并存的地区差异.本篇文章拟采用专门处理对不同时刻的截面个体作连续观测所得到的多维时间序列数据的面板数据模型,同时反映研究对象在时间和截面单元两个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时间,不同单元的特性.[8]由于面板数据模型有着这样独特的优点,这对于我们用它来比较分析1994-2003年我国三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和金融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方便的,也更加细致. 本文的结构大致分为五部分,第二部分大体介绍一下我国三大区域的经济和金融发展现状,第三部分是面板数据模型的建立,第四部分为实证结果的综合分析,最后一部分是对三大地区的金融发展策略给出政策建议. 2 我国三大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现状 经历了二十余年改革开放,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业已形成三个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经济圈,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京津唐经济圈.由于集中了大陆最优秀的人才,最雄厚的资本,最先进的技术,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增长速度始终高于中国大陆平均速度,尤以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为甚,成为大陆经济成长的发动机,在21世纪上半叶,其走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大陆现代化目标的进程.[9] 2.1 长江三角洲 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地域范围涉及两省一市,包括1个直辖市:上海;3个副省级市:南京,杭州,宁波;11个地级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和浙江省的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共15个城市.[1]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为中国最大的轻纺,机电基地和重要的钢铁,石化基地;加工工业也具备了较强的开发设计,综合配套和争取国外市场的综合能力.[10]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拥有两个国际机场,上海港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港口,金融,商务繁茂,辐射全国多数地区,并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并且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每年举行各种各样的国际会议.围绕着上海经济增长极,这一都市圈的经济空间扩散为三个圈层:第一扩散圈层是苏州,无锡,杭州和宁波.这一圈层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乡镇企业发达,普遍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和财税来源.第二扩散圈层是南京,嘉兴,绍兴,常州和镇江.这一圈层产业结构处于"二,三,一"阶段,工业发展迅速,主要向机械,电子方向发展.第三扩散圈层是扬州,南通,湖州和舟山.这一圈层的乡镇企业发展较晚,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产业结构水平较低.[11] 长江三角洲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东海岸线的中段,扼长江入东海的出海口,临江濒海,海陆兼备,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于一体,这决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将成为我国在对外开放和加入WT0的背景下率先实现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重要枢纽和前沿阵地.与国内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突出的特点在于: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网络型区域交通条件发达,工业体系完整,技术力量雄厚,体制优势明显,产品竞争力强,劳动生产率较高,研发创新氛围浓厚,区域形象力和龙头功能强大,金融贸易和经济中心地位显赫.[9]截至到2003年,其陆地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人口7500多万,国内生产总值约22803.3亿元,占全国GDP的19%,人均GDP30009元,进出口总额为3625.0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4.48亿美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40718.03亿元,贷款余额为31137.42亿元.据最新统计,2004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生产总值28775亿元,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达到35147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4247美元,突破4000美元大关,步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最重要的经济,金融与贸易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既已成为中国内外资银行最集中的城市,世界前50位大银行已有80%在上海设立了分支机构;也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同业拆借市场,外汇交易市场,票据贴现市场,证券和保险市场;同时,住房抵押市场,商品期货市场,白银市场(甚至黄金市场)等也已经成为全国最规范的交易中心.在金融业对外开放方面,上海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浙江是中国大陆拥有商业银行最多,最全的省份之一,国内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家国家政策性银行均在浙江省内设立了分支机构.至2002年底,浙江省已有63家公司的股票在境内外上市,历年共通过证券市场向社会募集资金336.8亿元.全省共有证券公司4家,证券营业部156家,证券服务部88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4家,证券交易量达5328亿元.江苏省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金融机构体系,至2002年底江苏省共有境内股票上市公司68家(上海股市46家,深圳股市22家),通过发行,当年配售,增发股票共筹集资金53.8亿元,两市上市股票的市价总值达2433.6亿元.[12] 2.2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是连接港澳的窗口和桥梁,是率先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区域.珠江三角洲覆盖的空间地域范围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5个地级市和肇庆,惠州等县级市.[1]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大量使用外资使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经济成就世界瞩目.1978-2000年间,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大约每年平均增长率12.8%左右,而全国同期为9.1%.20多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世界历史中堪称是一个奇迹.[13]从改革开放的角度看,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1978-1984年为初步探索阶段,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成功创办经济特区,对经济体制的改革进行初步探索;1985-1991年底为改革开放全面展开阶段;1992年以后为增创新优势阶段.经过20多年的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开始走向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发展,用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因素推动经济增长的轨道.[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则呈现出从快速增长到缓慢下降的过程,第三产业则显示出持续的增长态势,结构模式呈现为二,三,一结构.珠三角的产业结构演变与大量的外来投资密切相关,在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分工体系:珠江东岸的东莞,深圳,惠州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主,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信制造业基地,被称为"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走廊";珠江西岸的珠海,中山,顺德,江门则形成了以家庭耐用与非耐用消费品,五金制品为主的产业带;中部的广州,佛山(包括南海)是电气机械,钢铁,纺织,建材产业带.[14] "泛珠江三角洲"在包括原有珠江三角洲的基础上,还包括了香港和澳门.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已经形成了唇齿相依的关系.大珠三角经济区虽然面积不大,经济总量却超过了瑞士和瑞典等欧洲经济体系,名列全球第十七大经济体系.在中国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致力将大珠三角发展成为经济一体化区域.2003年6月和10月内地与香港和澳门分别正式签署了"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CEPA内容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便利化三方面.CEPA的签署是中国入世后,开始实施的与周边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步骤的重大行动之一.CEPA也是在"一国两制"方针下,实现优势互补和互惠互利,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整合珠港澳经济,形成区域统一大市场,以促进贸易,投资,人员和服务在区域内的自由流通的重大举措.CEPA的实施加速了大珠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15] 在金融方面,截至到2004年末,珠三角地区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为23242.9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9%;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为15942.8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在证券方面,广东省(未含深圳)上市公司筹集资金75.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首次发行股票筹集资金59.69亿元,比上年增加6.41亿元.全年证券经营机构股票交易金额7617.89亿元,增长34.5%;基金交易金额102.35亿元,国债交易金额310.45亿元.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72家,上市股票76只,其中A股70只,B股6只.上市公司总股本347.43亿股,比上年末增长15.4%;股票市价总值1877.96亿元,其中流通A股市值663.82亿元,流通B股市值56.32亿元.全年期货经纪公司商品期货代理交易额13486.55亿元,增长94.5%.[

艺术生考金融研究生!

猎尸者
韓奕
答:金融学  一、专业分析  (一)学科简介  “金融学”是经济学门类中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  (二)培养目标  具备较高的金融学理论水平和比较全面的专业素养,具有良好知识结构,能够独立工作和创新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高层次的从事金融理论研究和金融实务的人才。该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将会掌握金融基础理论,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和金融理论基础,掌握各种金融交易活动的规律,并具备从事金融业务活动并能取得成功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不断学习提高能力,具备独立承担与专业研究相关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01 证券投资及金融产品开发  02 金融市场  03 保险与风险管理  04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  二、考试科目(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901金融学联考  三、院校推荐  以下为该专业实力较强院校,建议选报:  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暨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天津财经大学  四、就业方向  1)商业性质的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工商、建设、农业银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2)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如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保险等;  3)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5)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7)国家公务员系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银行,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出版传播机构等。  五、就业前景  1.高学历人才需求旺盛  虽然现在金融人才需求旺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正在水涨船高。金融招聘会上,学历的要求仍然很高,比较好的金融机构,几乎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名校毕业,甚至要海归。  2.复合型金融人才渐受欢迎  除了学历要求之外银行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的情况是银行中有一半人,甚至是非金融、经济、财务专业的人员。他们本科专业各异,有计算机、通信、法律甚至机械和物理。现在备考和在读的金融研究生也有很多是跨专业的,导师们非常欢迎这些跨专业学生。有些金融分析机构指明要有工科背景的毕业生,他们要的就是工科那种严谨理性的思维和分析。  六、专业选择导向  从上面的就业流向可以看出,职业方向和报考专业有很大的联系。就比如,若想准备从事基金类工作,报金融工程方向比较好;若想到保险公司工作当然要选择保险方向。  从当前的金融学科专业分布来看,比较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方向有: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场、保险精算、证券投资等。  目前基金市场最为活跃,而熟练的基金经理人只有3000人左右,人才缺口过万;目前中级基金经理人的年收入已经达到40万元.而担任高级职位的经理人年薪已经突破百万元,可见金融行业是一座未开采的金矿。  七、相近专业  与之相近的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有: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  八、课程设置(以南京大学为例)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列原著选读、英语  B类: 现代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企业组织理论、现代财务管理、商用软件与网络  C类: 国际金融研究、现代国际货币与金融学说研究、国际金融管理研究、金融理论与制度研究、高级投资银行  D类: 国际贸易政策比较研究、国际商法研究、金融工程学、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金融市场数量分析、保险学研究。

从金融学的角度分析经融活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麦迪逊
生死线
首先,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推进机制。即在政府、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建立推进机制,通过制定指导规划,及时沟通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来为“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提供战略指导、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其次,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支付清算体系方面的建设和创新,确保资金流转在长三角地区的高效畅通。  第三,推动金融市场融合与创新。主要是有重点地推动放松金融市场管制的措施,加大对金融市场产品和业务创新的支持力度,为“长三角”金融市场融合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监管环境。  第四,促进资金跨区流动。探索建立面向“长三角”的产权交易中心和电子交易平台,开展并购贷款、异地贷款、银团贷款业务,支持商业银行拓展跨地区的伴随企业服务,促进信贷资金、投资资金在“长三角”地区的合理流动。  第五,鼓励金融机构合作。包括支持建立跨区域的金融控股企业,建立金融机构业务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建立金融机构跨区经营风险预警和风险补偿机制等。  第六,加强外汇管理合作。顺应“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新变化,进一步研究推出加强外汇管理合作、取消妨碍外汇资金跨区域流动限制、促进外汇市场和外汇产品创新协作等的新措施,促进外汇资金在“长三角”地区的自由流动,共同维护“长三角”地区良好的外汇金融秩序。  第七,构建经济金融信息共享平台。抓紧完善“长三角”金融统计研究共享机制,建立“长三角”利率监测系统,建设覆盖整个“长三角”的产业经济信息网络,共同开展对金融合作发展等问题的联合研究,为全面、客观、及时反映区域经济金融运行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区域金融合作与互动提供信息支持。  第八,改善“长三角”金融发展环境。改善“长三角”地区征信环境,促进“长三角”金融业信用信息整合和共享。严厉打击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建立“长三角”反洗钱区域合作机制。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积极防范“长三角”金融风险。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加大金融人才培训和交流力度。建立金融研究和交流平台,更好地为“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出谋献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