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研
一、孩子年纪不能太小。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的陪伴和爱。一方面是安全感和自我认同能力的获得,太早分离除了导致没有安全感。另一方面是年纪小的孩子有身体的弱势和人生经验严重不足,心理承受能力也差。他们难以应付外界的冲突和意外伤害等。比如有些事情力不能及,可受人欺负了只有委曲求全等等。3岁前是孩子安全感形成期,5岁前还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期,缺乏足够的父母之爱,导致孩子成长中的感情发展等方面的缺失,今后将很难弥补回来。心理学上还有一个说法,7岁前的性格培养决定孩子一生。因此,至少在7岁以前,父母应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成长。二、孩子具备了独立生活和集体生活的能力上和心理适应能力。生活能力方面,包括孩子的自理能力、作息和行为习惯以及独立性;心理方面,包括自我意识、认知水平、抗挫折能力等等。而这些大多是在家庭环境中长期影响形成的。因此,孩子的独立性其实还是需要家长的有意识引导和培养的,而不是单纯地依赖外界的培养。很多时候外界只是一个触发因素,虽然环境可以影响孩子,但更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他自己的认知和感受。并不一定是因为大家都这样做了,孩子自然也会跟着这样做。比如有的孩子,因为平时家中大人对他处处包办,导致他自理能力特别差,他就会感到很难适应住宿的生活。当他看到周边的孩子个个都比自己能干,他的反应就很可能不是向他们学习和靠齐,而是觉得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处处不如人,从而产生了自卑感。有的孩子还会因此被同学取笑和孤立等,变得孤僻不合群。一般而言,如果父母在家尊重孩子独立和自我意识,孩子在外面就算某些能力和习惯还没有形成,但他会有意识地去自我学习和成长,也会向身边的人学习来提升自己。一位家长说自己女儿初一开始寄宿后慢慢出现了一些问题,到初二下学期终于大爆发出来。后来他让孩子走读,女儿接受了很多次心理辅导才终于走出来。可也有一位学生说:“我自己的体会是,住校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人生体验。独立自主,与人相处,从而更加珍惜父母的付出。”这或许也是不同成长环境下孩子对住宿的不同反应。当然,其中还涉及到孩子住宿的环境和接触到的人等复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