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法学研究生院校的排名,3Q

大庆典
玻璃箱
全国大学法学专业排名:1中国人民大学,2北京大学,3中国政法大学,内4武汉大学,5清华大学容,6吉林大学,7复旦大学,8中山大学,9厦门大学,1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1西南政法大学,12南京大学,13南开大学,14浙江大学,15华中师范大学,16华东政法大学,17山东大学,18北京师范大学;还有传统的五院四系:西南政法,北京政法,中南政法,西北政法,华东政法,北大,人大,吉大,武大法律系。

中国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断头气
独往独来
截至目前,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共计489所,在这些高校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最好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53339的大学有: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02年 公立 师范 教育部1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建立的,创办于1962年。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北语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语言教学与研究为特色和优势,中文、外语及相关学科协同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已成为我国中外语言、文化研究的学术重镇和培养涉外高级人才的摇篮。2014年,学校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语言大学的奋斗目标和构筑四大学术方阵的战略构想。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62年 公立 语言 教育部2四川大学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布局在中国西部、“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学校现任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校长谢和平院士。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896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3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2002年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启动闵行校区规划建设,2006年学校主体搬迁到闵行校区。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51年 公立 师范 教育部4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又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02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5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文理科综合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创建于1927年,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建院时定名为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1932年改名为国立上海医学院,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5年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05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6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北京市“省部共建大学”。建校61年来,共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十余万名,是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和培养其他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54年 公立 师范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7中山大学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重镇。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八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24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8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898年 公立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9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南开大学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南开大学占地448.97万平方米,其中八里台校区占地122.50万平方米,津南校区占地245.89万平方米,泰达学院占地6.72万平方米。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19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10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我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前身为1907年由清朝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07年 公立 综合 福建省人民政府11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是市重点建设的高校,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已进入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部市共同支持的高校行列。1997年9月至2003年8月,上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林师范学校黄陵卫生保健师范部、上海行知艺术师范学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先后并入或划归我校管理。学校下设17个二级学院、134个研究机构。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54年 公立 综合 上海市人民政府12武汉大学武汉大学,简称“武大”,位于湖北武汉,是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同时是“111计划”、“珠峰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重点建设的综合研究型大学,是与法国高校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是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列出的“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武汉大学办学源头可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1913年改名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名为武汉大学。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893年 公立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3暨南大学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是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办领导。现任校长为胡军教授,校党委书记为林如鹏教授。“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06年 公立 综合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14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之最。其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01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15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其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二个门类。学校设有7个学部,36个学院(系)。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据ESI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9月,我校1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居全国高校第二;7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00位,4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0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897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16吉林大学吉林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8月29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合并前的六所学校,都有着光荣的历史。原吉林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东北行政学院,1950年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1952年经院系调整成为我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46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17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西北地区“教师的摇篮”。学校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定名为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划归教育部直属。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44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18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在百余年的发展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弘扬了革命文化教育的传统,形成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为国家培养了近30万优秀人才。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03年 公立 师范 教育部19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02年 公立 综合 江苏省人民政府

全国硕士研究生法律类院校最新排名!

莫知其处
乔乔
法学包括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政治学、公安学等5个学科类,共有12个本科专业。 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授予的法学学士占学士总数的4.97%,授予的法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7.63%,法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4.15%。另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的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在全国大学40110名博士生导师中,有1639名是法学博导,占博导总数的4.09%。法学是成长中的学科。2008年,开设法学专业的大学共469所。2009中国大学法学前100名 名次 等级 校名 1 A++ 中国人民大学 2 A++ 北京大学 3 A++ 中国政法大学 4 A+ 武汉大学 5 A+ 清华大学 6 A+ 吉林大学 7 A+ 复旦大学 8 A 中山大学 9 A 厦门大学 10 A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1 A 西南政法大学 12 A 南京大学 13 A 南开大学 14 A 浙江大学 15 A 华中师范大学 16 A 华东政法大学 17 A 山东大学 18 A 北京师范大学 19 B+ 南京师范大学 20 B+ 华东师范大学 21 B+ 湘潭大学 22 B+ 苏州大学 23 B+ 云南大学 24 B+ 暨南大学 25 B+ 中央民族大学 26 B+ 四川大学 27 B+ 东北师范大学 28 B+ 上海交通大学 29 B+ 华中科技大学 30 B+ 华南师范大学 31 B+ 外交学院 32 B+ 重庆大学 33 B+ 湖南师范大学 34 B+ 西北政法大学 35 B+ 上海大学 36 B+ 湖南大学 37 B+ 烟台大学 38 B+ 兰州大学 39 B+ 陕西师范大学 40 B 广西民族大学 41 B 黑龙江大学 42 B 中南民族大学 43 B 首都师范大学 44 B 天津师范大学 45 B 深圳大学 46 B 西南财经大学 47 B 广西师范大学 48 B 辽宁大学 49 B 河北大学 50 B 山西大学 51 B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52 B 湖北大学 53 B 安徽大学 54 B 扬州大学 55 B 南京财经大学 56 B 中国海洋大学 57 B 中南大学 58 B 同济大学 59 B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60 B 上海财经大学 61 B 西安交通大学 62 B 西南大学 63 B 宁波大学 64 B 郑州大学 65 B 河南大学 66 B 沈阳师范大学 67 B 广东商学院 68 B 福建师范大学 69 B 甘肃政法学院 70 B 上海师范大学 71 B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72 B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73 B 江西师范大学 74 C+ 上海外国语大学 75 C+ 宁夏大学 76 C+ 西北师范大学 77 C+ 安徽师范大学 78 C+ 东北大学 79 C+ 华侨大学 80 C+ 浙江工商大学 81 C+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82 C+ 河北师范大学 83 C+ 海南大学 84 C+ 武汉理工大学 85 C+ 大连海事大学 86 C+ 西北大学 87 C+ 新疆大学 88 C+ 华东理工大学 89 C+ 浙江师范大学 90 C+ 青海民族学院 91 C+ 电子科技大学 92 C+ 温州大学 93 C+ 华中农业大学 94 C+ 东北财经大学 95 C+ 北京理工大学 96 C+ 陕西理工学院 97 C+ 长春理工大学 98 C+ 中央财经大学 99 C+ 河海大学 100 C+ 云南民族大学排名意义不大

法硕考研,国内排名中等偏上的院校有哪些

爱之尽
古人有之
第一名:北京大学(法学/法律教育中的佼佼者、“五院四系”之一、中国名校、全国法学输送者北京居多,第二年开始分导师培养、双导师制度、拥有接近10 个方向、毕业者基本到国家机关、名牌律所和知名企业工作。可以说是法律硕士教育和培养的典范,虽然学费较贵,但各项因素考虑是非常值得)。 第二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法律教育中的佼佼者、“五院四系”之一、全国法学输送者,有接近30%的全公费、学术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强、对法研教育也相对重视 第三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法律教育中的佼佼者、“五院四系”之一、中国文科首府、全国法学输送者北京居多,拥有两个不同的方向教育、毕业者基本到国家机关、名牌律所和知名企业工作、学费紧接北京大学、近年来大量法学知名学者,所以学术情况有所下降,但不损法学强校牌子,复试相对北大和中国政法大学容易一些,另外学术奖金相对北大要容易。人大非常着重毕业生就业,而且基本上能进入国家机关)。 第四名:华东政法大学(名牌法律院校“五院四系”之一,华东地区主要的法学输送者,实力在西南政法大学之下,但对于法律硕士的教育和资源的投放却在众学校之上,而且第二年开始分方向,在华东一带就业情况非常好,而且学校一般会要求学生学习第二外语,而且地点处于上海,发展非常好。虽然有公费名额,但并非全公费,有“三助”金供学生,非常不错。) 第五名:清华大学(非传统法律院校,近年吸纳很多人才,学术和教育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中国名校,复试非常难,对法律硕士相对重视,有学术奖金,近几年就业非常乐观) 第六名:西南政法大学(名牌法律院校“五院四系”之一,华南和西南地区主要的法学输送者,实力在中国政法之下,每年吸纳约200-300名法律硕士,地处B区,录取率相当高,而且前50%的学生可以拿全额奖学金,中间的51%-75%可以领取一般学费奖学金,虽然近年西政有下滑的现象,但学术水平依然非常强。) 第七名:吉林大学(名牌法律院校“五院四系”之一,全国法学输送华北居多,前几年因人才流失导致学术下降,但近年重新调整后有所提升,对法律硕士非常重视,校园氛围非常好,学校一般会要求学生学习第二外语,有“三助”金供学生,地处B区资助录取,在众多名牌法律院校中性价比相对较好的学校)。 第八名:中山大学(中国名校,华南地区输送者,中大法学水平比不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但法律硕士培养模式非常好,是目前全中国独创的JM/MBA/MPA联合培养,JM会学习很多管理层面上的知识,对于在华南地区,中山大学名气非常高,地处华南地区广州,就业非常乐观)。 第九名:复旦大学(非传统法律院校,中国名校,输送情况不明但据闻在上海仅此华东政法大学,近年有超越华东政法大学的优势,但法学实力比不上同在上海的华东政法,但牌子非常好,国内外都非常有名,对法律硕士非常重视,第二年之后开始有方向,非常有潜质的文科高校)。 第十名:并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非传统法律院校,对法律硕士相对重视,结合学校自身能力和校友资源,对法律硕士有复合型的培养计划,特比适合毕业后从事经济贸易方向的法律工作学生)。 第十名:并列,厦门大学(非传统法律院校,对法律硕士相对重视,在南方名气非常好,法学教育水平相当不错,仅此几名传统法律院校,学习氛围相当好,对学生毕业情况非常重视,大部分厦大毕业生到公检法机关、银行、知名企业等) 第十名:并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名牌法律院校“五院四系”之一,全国法学输送中南和华南地区居多,自从合并后法学教育一度下滑,但近年来有了上升的趋势,法学实力要比中大之类要好,但对法律硕士教育方向资料非常少,所以很难把握具体实际情况,但近期获得民商法全国重点学科,以及知识产权成为研究基地,法学有所恢复,但综合就业、学校知名度、培养情况比不上中大和复旦,但合并后得到的校友,就业也相对乐观,特比是金融和经济方向的法律工作者

经济法学专业的硕士,国内哪个大学的比较好?

梵高
操之则栗
经济法学排名:1西南政法大学2北京大学3南京大学4中国人民大学5华东政内法学院6中国政法大容学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武汉大学9湖南大学10厦门大学11安徽大学吉林大学12吉林大学13南京师范大学14辽宁大学以下是专业排名谢谢参考资料:http://www.swupl.e.cn/xinwen/Print.Asp?ID=2056经济法啊 西南政法大学的啊 (经济法的实力居第一)中南财经政法的经济法也比较强 武汉大学的经济法也不错 北京的就随便了人大、北大、清华、中国政法都很好啊

全国高校刑法硕士教育实力排名

驰之骤之
米夏尔
北京大学——法学理论名师云3363383433集,实力雄厚,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经济法、刑法为国家重点学科,其中法学理论学科是我国最早设置硕士点的学科之一。名师云集,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北大法学理论学科长期以来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中国政法大学——有统有分的培养模式,法制史、诉讼法水平一流中国政法大学的培养模式独具特色:被录取考生按专业分至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学习。按照有统有分的教学计划,通识课程与20门左右主要专业课程是统一的,各学院根据本院的学科优势为学生开设部分选修课程,既保证宽口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又实现法学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目标。 法大在法学领域各个专业实力都很强,尤其是法制史和诉讼法的研究水平国内一流。西南政法大学——学科体系齐全,经济法学傲视群雄西南政法大学是全国公认的规模最大、学科体系最齐全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是全国培养法学专门人才最多的院校。在全国二级学科评比中,西南政法大学的经济法国家级重点学科连续四年蝉联全国第一。吉林大学——律师实务颇具影响,法学理论全国闻名吉大法学院拥有一批治学严谨的教授学者,科研成果丰富,律师实务也颇有影响。培养的毕业生中有许多已成为法律界和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校友资源非常丰富。法学理论和刑法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尤其是吉大的法学理论研究,饮誉全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个部省级重点学科,知识产权法研究独树一帜法学院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展得比较成熟的一个大院,拥有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4个部省级重点学科,其中民商法学和宪法与行政法学为司法部和湖北省双重重点学科。设有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涌现了吴汉东、曹新明等国内外知名的知识产权专家,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实力强劲,法律史、经济法、刑法全面开花华东政法大学的教师多为上海知名律师,教学与国际接轨,注重实际分析能力的培养。法律史学、经济法为司法部、上海市重点学科,刑法学也被上海市教委确定为重点学科,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银行贷款资助项目。国际法专业被国家司法部确定为司法部和上海市重点学科。 西北政法大学——刑法和经济法实力不俗,西北政法大学也是老牌的五所政法院校之一,是西北地区高等法学教育与法学科研中心,在西北地区声望很高,不过因为地理位置受限制等因素,在五所政法院校中知名度和号召力相对较弱,但实力不容小觑,刑法和经济法实力不俗

法学考研院校的排名

归根
老虎塔
中国人民大学、北大、清华、武汉大学,当然一些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也很好,如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其实浙大也不错。

中国大学法学排行

梦哭泣者
哈哈哈
中国人民大学在2009年一月的教育部全国一级学科综合评估中有7项名列全国第一,分别是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新闻传播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占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总数(21)的三分之一,北京大学人文类仅有4个全国第一,清华人文社会科学有2个。 人民大学的文科专业都很强势,全国屈指可数,祝你能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最佳答案检举 2010年全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 1中国人民大学2北京大学3中国政法大学 4武汉大学 5清华大学6吉林大学7复旦大学8中山大学 9厦门大学1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1西南政法大学 12南京大学13南开大学 14浙江大学 15华中师范大学 16华东政法大学17山东大学 18北京师范大学国内名校法学专业院校的不同发展历程,学科发展的侧重,特色。 一、老牌劲旅,雄风不减 昔日名扬四海的“五院四系”,堪称法学界的老牌劲旅,他们欣逢盛世,在激昂奋进的发展中在法学领域独领风骚,雄风不减。 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提供的相关信息显示,2006年法学专业全国各院校综合排名中,脱胎于“五院四系”的9所高校中,仍有8所雄霸前八名的宝座。 中国人民大学——老牌法学强校,民商法实力最强 人大法学院是在作为“五院四系”之一的人大法律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老牌的法学强校,拥有宪法和行政法、刑法、民商法三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民商法实力最强。 【招生信息】开设硕士点专业有: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知识产权法。人大最近几年的招生简章都不公布招生人数。 【攻关秘笈】人大法学院历年来的录取分数线都很高。专业课考试采用人大版的21世纪法学指定教材,市面上容易买到。试题题型比较稳定,重复率也不低,通常是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而且试题90%出自指定的参考教材。这些试题看似容易但难拿高分。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逻辑性,尽量多答,以展示出自已的思维能力和知识面。 武汉大学——国际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全国领先 武汉大学法学院是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重点基地之一。无论是“大法学”(包括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政治学、公安学等5个学科类)还是“小法学”,其实力与研究底蕴在全国范围内都相当不错。优势学科突出,国际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攻关秘笈】武汉大学复试分数线相对较低,复试比例较大;专业课考试有指定的参考教材,考题通常不会超过这些教材的范围。专业课题型比较灵活,常见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题型/填空、案例分析、辨析等题型,比较重视考查考生理论的掌握和理解。另外,武大在启航考研网上有辅导班,对考研成功也有一定帮助。 北京大学——法学理论名师云集,实力雄厚 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经济法、刑法为国家重点学科,其中法学理论学科是我国最早设置硕士点的学科之一。名师云集,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北大法学理论学科长期以来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攻关秘笈】北大法学院的招生十分挑剔,如果对自己的实力与竞争力不是非常有信心的考生,建议慎重报考。北大的研究生考试没有指定教材,平时积累很重要。考试试题基本上都是主观题,虽然考题不多,但是出题灵活,考查的信息量非常大,要求具备深厚的法学学术功底和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中国政法大学——有统有分的培养模式,法制史、诉讼法水平一流 中国政法大学的培养模式独具特色:被录取考生按专业分至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学习。按照有统有分的教学计划,通识课程与20门左右主要专业课程是统一的,各学院根据本院的学科优势为学生开设部分选修课程,既保证宽口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又实现法学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目标。 法大在法学领域各个专业实力都很强,尤其是法制史和诉讼法的研究水平国内一流。 【攻关秘笈】法大保送生、推免生的比例不高,每年报考和录取的外校考生较多。专业课考试都有指定教材,出题一般都限定在指定教材的范围之内,考题相对北大、清华的纯主观题来说比较容易把握。 西南政法大学——学科体系齐全,经济法学傲视群雄 西南政法大学是全国公认的规模最大、学科体系最齐全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是全国培养法学专门人才最多的院校。在全国二级学科评比中,西南政法大学的经济法国家级重点学科连续四年蝉联全国第一。 【攻关秘笈】西政研究生专业课考试也有指定参考书目,基本上是本科生教学用书,有条件的还可以参阅西政本科教学参考书,重点掌握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关注学科的一些研究热点问题。西政的公费生招生比例一般在1/3以上、1/2以下,自费生学费约为1万元/年。 吉林大学——律师实务颇具影响,法学理论全国闻名 吉大法学院拥有一批治学严谨的教授学者,科研成果丰富,律师实务也颇有影响。培养的毕业生中有许多已成为法律界和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校友资源非常丰富。法学理论和刑法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尤其是吉大的法学理论研究,饮誉全国。 【攻关秘笈】吉大法学研究生专业考试有指定教材,认真复习指定教材,全面掌握知识点,基本上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另外,笔者强烈推荐一本专业参考书给拟考吉大的同学,也就是吉大本科生差不多人手一本的《民法原论》(马俊驹著,蓝色封面1998年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个部省级重点学科,知识产权法研究独树一帜 法学院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展得比较成熟的一个大院,拥有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4个部省级重点学科,其中民商法学和宪法与行政法学为司法部和湖北省双重重点学科。设有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涌现了吴汉东、曹新明等国内外知名的知识产权专家,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攻关秘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专业课考试分别指定了初试参考书和复试参考书,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参考书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新出版的,考生要注意它们“新”的地方。考试题型根据所报考的具体专业方向有所不同,客观题和主观题都有,基本以参考书为考试范围。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实力强劲,法律史、经济法、刑法全面开花 华东政法大学的教师多为上海知名律师,教学与国际接轨,注重实际分析能力的培养。法律史学、经济法为司法部、上海市重点学科,刑法学也被上海市教委确定为重点学科,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银行贷款资助项目。国际法专业被国家司法部确定为司法部和上海市重点学科。 【攻关秘笈】华政的考研难度要小于复旦大学,但华政本校的本科生考本校研究生的比较多,而且不乏有实力者,因此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考生应多接触案例,注重培养运用法律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西北政法大学——刑法和经济法实力不俗 西北政法大学也是老牌的五所政法院校之一,是西北地区高等法学教育与法学科研中心,在西北地区声望很高,不过因为地理位置受限制等因素,在五所政法院校中知名度和号召力相对较弱,但实力不容小觑,刑法和经济法实力不俗。 【攻关秘笈】西北政法专业课考试没有公布指定教材,不过题目难度不是很大,比较好把握。 二、名校战队,底蕴深厚 除了“五院四系”外,国内还与许多知名高校都设有法学专业,凭借名校效应、深厚的学术底蕴、良好的学术氛围以及一流的科研条件,这些学校的法学专业也得到众多考生的追捧。 清华大学——后来居上,民商法最具实力 民商法是清华大学法学院最具实力的专业,汇集了包括中国商法研究会会长王保树、中国合同法学第一人崔建远在内的一批著名中青年法学专家,与社科院法学所、人民大学民商法成三足鼎立之势。 【攻关秘笈】清华大学法学的专业课考试试题与北大一样,基本是主观题,没有指定的复习参考教材,考生在复习备考的时候不妨了解一下该专业的教学用书以及所报专业命题教师的有关论著和学术观点,多关注该专业的相关论文。 中山大学——地域优势明显,诊所式法律教育特色鲜明 中山大学作为地处我国经济发展前沿的南疆名校,对南方各省的考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设有中山大学法律诊所,课程设置包括“课程讲授”和“实践演练”两大部分,通过 “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法律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熟练的法律实践操作技巧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攻关秘笈】中山大学的试题比较灵活,除了基础知识以外,还侧重考查分析应用能力。除了复习参考用书以外,有条件的考生最好能收集到相关专业的笔记、本科生考试试题等资料,对考研会有很大帮助。 厦门大学——地处经济特区,国际法、民商法实力不俗 厦门大学地处经济特区,国际法学、民商法学等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学专业实力不俗。国际法学学科综合实力已位居全国前列,尤其是在国际经济法基本理论、国际投资法、国际经济条约与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税法及国际经济争端解决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在海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成果。 【攻关秘笈】厦门大学法学专业考试有指定教材,题目比较灵活。除了指定教材以外,还要复习厦大法学院出版的考研参考书,主要是与考试相关基础科目的习题集,包括历年真题和本科期末试卷。对照题目和答案就能对考研试题风格和考查方向有进一步的了解。 浙江大学——法理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为考研热门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是浙江大学文科建设的特区。 实行独特的、不同于浙江大学其他学院以及其他大学法学院的管理体制、学术机制、评价体系。拥有法理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等一些优势学科,也是法学类考研的热门目标之一。 【攻关秘笈】浙大法学院招生人数少,慕名报考的人又多,浙大本校的学生进复试以后优势非常明显,竞争相当激烈。政治、英语等公共科过线分数偏高,专业课考题难度不算太大,不过法理的论述题往往比较灵活。 复旦大学——学科发展均衡,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 除了法学院本身快速发展以外,复旦大学与法学密切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及外语教学的实力都居于全国前列,这也是其开展法学研究和教学、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得天独厚的条件。 【攻关秘笈】复旦的综合课考查的面比较广,其内容包括所有的法学核心课程,指定教材上的内容很少。考试既有老的内容,也有时事热点,有靠记忆的内容,也有需要综合运用法律知识分析的内容,复习时要注意把握好参考教材和其他资料的知识综合问题。 南京大学——增强对外交流,中德合作办学 南京大学经济法学是江苏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学科。学院设有中德法学研究所,是南京大学与德国哥廷根大学合办的国际性法学合作研究与教学实体,联合培养研究生,学制三年,其中两年在国内,一年在德国,对考生很有吸引力。 【攻关秘笈】南大法学院研究生考试竞争也很激烈,经济法专业尤甚,刑法学专业也比较热门。专业课考试不同专业的出题风格差别较大,考生要多收集一些相关信息。

法学硕士重点院校有哪些??

明君不臣
寄生物
学界通常将诉讼法分成三块: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由于这三“诉”本身差别很大,其中我国行政诉讼法跟行政法归为一体,故应放在行政法里讨论。而民事诉讼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放在一起笼统评价,有失科学和精准。故下面分而评之。首先推出民事诉讼法学大陆高校学科排名,稍后推出刑事诉讼法学排名。第一名:西南政法大学:代表人物:常怡 田平安西南政法大学整个诉讼法学科拥有悠久的传统和光辉的过去。毫不夸张的说,新中国诉讼法学能发展到今天,西南政法居功至伟。常怡自就不必说,王锡三教授是上个世纪80年代大陆唯一通晓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学的教授(张卫平语)。在王、常之后紧跟而上的田平安教授,很快成为西政民诉的中流砥柱之一。遍览当今大陆各高校,曾经和现今活跃在诉讼法学科研教学一线的教授,有多少出身西南。仅就民诉而言,北大刘家兴(已退休)、清华张卫平、海南大学谭兵、湘潭大学陈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法学博士黄松有、中山大学教授法学博士刘荣军和蔡彦敏、还有正在那攻读博士学位的河北高院院长,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景汉朝,厦门大学诉讼法领头人齐树洁。由于偏安西南,他们在官方成立的诉讼法学会里不能拥有客观准确的位置,也是因为他们偏僻的地理位置,一个个名师出走西南(及至后来,竟然发展成为一批批的出走!)。这固然在客观上带动了其他高校诉讼法学的发展,却给西南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无论在学术实力还是从士气上,以至于西南学子喊出了“西南不死,生生不息”这般充满悲壮的口号。现今的西南,虽然少了那么多名师,但那块土壤还在默默的为未来的中国诉讼法学不断培养着新的力量。为首的园丁便是常怡、田平安。经他们带的博士生就蔚为大观,有兴趣者可翻阅由常怡领衔主编的《比较民事诉讼法学》,其中的著者,几乎所有的博士生皆为先生高足,现在都十分了得。现如今,李祖军、李龙和彭世忠等年轻一代也渐成为西南民事诉讼法学的中坚力量。而且以我之见,他们确是在为中国的“民诉法学”奠基和施肥,而不是充当什么“环中南海学派”(陈瑞华语),葆有学术最为可贵的独立自主的品格。由西南培养的硕士生、博士生以优秀的专业水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广受、广东、北京、上海等各地各级法院、检察院的欢迎(对比西南,我们学校连上海的法院检察院都慢慢失掉了。真应该感到汗颜!)。瞻望未来,西南只要不再出现新的人才流失,则西南民诉这块金字招牌还会在阳光下发出夺目的光彩,依然为民诉法学的圣地。第二名:人民大学法学院: 带头人:江伟 汤维建 邵明提到民事诉讼法,很多人就想到人民大学,想到江伟。的确,江伟堪称民诉法学一代宗师。论学术影响力,可以说至少不逊于西南,不逊于常怡。虽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人民大学只有江伟这一杆大旗,但是人大法学院的民诉却不可轻觑,这首先当然归因于江伟本人治学严谨、思路开阔以及其数十年孜孜不倦的努力,也不要忘记人大地处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学术氛围,从而,使人大的民诉倍受学界注目。除了江伟外,可以提到的还有汤维建,这位中国大陆第一位民事诉讼博士后,如今也晋升为博导,有望在江伟之后,再造人大民诉辉煌。邵明,江伟得意门生,此君对民事诉讼基本理论很有研究,经常发文染指诉权、诉讼标的、既判力等一类民事诉讼高深问题。人大法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博士,比较知名有肖建国、邵明、吴泽勇等。现在,人大也成为培养中国未来民诉法学者的又一所“黄埔军校”。 第三名:清华大学法学院:带头人:王亚新 张卫平清华法学院的迅猛发展早为学界所瞩目。就民诉法学,他们从西南挖来了张卫平,引来了王亚新。张卫平已为大家所熟悉,自从西南转会至清华,学术影响倍增,近年来更以每年2-5本学术著作(包括合著主编)的速度向前推进,很是勤奋。此人曾于去年我校50周年校庆期间在大礼堂作过一场精彩的报告。妙语迭出,笑声掌声不断。其中最为经典的便是建议我校“改名为圣约翰法学大学,请个外国佬做校长,保准比清华还牛”。此言一出,全场反响强烈。言归正传,王亚新此人甚为了得,远渡重洋留学日本N年,取得真经而归。偶觉得他的学术水准不下于张。只是回国没多久,还没有“发力”而已。遥想多年前,笔者的一位业师仅凭他给〈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一书所作的代译序,就断定此人将来必为中国民诉法学的NO.1。其现今有〈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对抗与判定〉两本著作出版,学界影响日甚。偶曾在“诉讼法学”版转贴了他的一篇论文,其深厚的学术功力由此可见一斑。清华民诉硕博士开招没有几年,但个个身手不凡,其中首推徐昕,其专攻英国民事诉讼法学,在读博士期间著述甚丰(待后面再做交代)可惜由于清华不留自产博士的“铁律”,徐昕未能留校,而转至海南大学法学院。我们曾试图将清华民诉排至第二,但考虑到清华民诉法学传统较短,加之老师的功力还未得以完全的施展,论据不够充分,恐难服众,故而屈居第三。但笔者深信,清华民诉超越人大,只是时间问题。第四名:中国政法大学:杨荣新 陈桂明 肖建华中国政法大学虽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政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在国内诉讼法学界权倾一时,但此校强于刑诉而短于民诉。为首的也就杨荣新和陈桂明两位教授,前者系与江伟、常怡等齐名的老一辈民诉元老级人物,后者则是民事诉讼青年一代的精英,199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代表作:〈程序的保障与诉讼〉、〈程序的理念与规则〉等。青年学者肖建华,是另外一位值得关注的人物,近年来著作颇丰,尤其对当事人制度有一定研究。其他诸如常英,现专攻司法考试(律考)培训,无意于学术。故不在讨论之列。因此,从整体上看,中政民诉实力逊于前三者,其后发之势亦显不足。第五名:中山大学法学院 代表人物:刘荣军 蔡彦敏地处南国学术沙漠之地的中山大学法学院能得此盛誉,全依仗有刘蔡二君,二君年轻有为堪称中国大陆民事诉讼楷模。刘荣军,系日本一桥大学民事诉讼法学博士,此君系早年日本海龟。归国后,著作颇丰,与王亚新南北呼应,给传统民事诉讼法学界带来相当大的冲击,代表作:《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与王亚新合译),《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专著);代表论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再构筑〉等。蔡彦敏,女,教授,西南政法民事诉讼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亦有多篇论文见诸〈法学研究〉等刊物。第六名: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代表人物:李浩 刘敏李浩,早年系安徽省委党校法律教研室教授。能在彼处作出大学问,让偶感佩不已。李浩教授学术贡献在于他几乎是大陆最早理清证明责任这个民事证据法脊梁问题的学者。南师大将李浩请至本校,使得该校民诉一下子成为华东地区民事诉讼法学的最高地。今年南师大也拿到了诉讼法学博点,跟李浩有莫大关联。刘敏,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师从江伟,小有建树。第七名:湘潭大学法学院 代表人物:顾培东 陈刚湘潭大学强于法学,法学之中又强于诉讼法学。今年更是举全校乃至全省之力,拿下诉讼法学博士点。但不必讳言,其教授多为外来户,从西南花重金挖来的。民诉便是陈刚。同时不可忽视的是,湘潭大学还重金请来早期(90年代初期)显赫民事诉讼界的中青年学者,顾培东,此人曾入主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对民事诉讼基本理论有一定的造诣,尤其对诉权理论颇有研究。在此外还有湘潭本校的民诉老将何文燕,新生代当红小生廖永安(在读江伟博士)。湘潭法学显赫一时,但能维持多久,有待观察。笔者以为,众多教授皆待不长远,原因很简单,湘潭地处偏僻,比重庆好不了那去。博士点拿下了,任务也就完成了。第八名:复旦大学法学院:代表人物:章武生章武生早年发迹于没什么名气的河南大学,但却为中原地带罕见的通晓民事诉讼机理的学者。此君系中国民事诉讼中青年界的领头羊,主持编写中国民事诉讼九五规划研究项目,影响颇大,最近刚刚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民事诉讼法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研究〉已经出版,颇有学术价值。章武生现投身复旦大学,他的到来使上海民诉在大陆的地位有了一席之地。第九名:北京大学法学院 代表人物:潘剑峰 傅郁林博士后北大法学院堪称中国第一,但其民诉毫无疑问是其短项,尤其跟刑诉相比。自刘家兴退休后,北大民诉的领头人便是潘剑锋。客观的说,潘前几年并不投入,要不然不至于在很长时间里还是副教授。直到近些年他才用起功来,也如愿晋升教授,博导。除潘外,笔者还注意到现在北大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的傅郁林,甚是厉害。此人博士毕业于人大,后进入北大做博士后,近两年她在〈中国社会科学〉等高端杂志上发表强文若干篇,风头正劲。若不意外,留教北大应该没有问题。倘若傅郁林留校,北大民诉很快便会有出头之日。第十名:海南大学法学院: 带头人: 谭兵 徐昕 海南大学法学能发展至今天,全应该感谢西南政法的“帮忙”,他们的校长谭世贵,法学院院长谭兵皆出自西南,就连徐昕选择去海大,也是奔着业师而去。谭兵作为海大民诉的领头人,有明日黄花之势,但徐昕的到来,为他们大大增辉。徐昕在清华读博士期间,推出〈英国民事诉讼规则〉〈英国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司法改革〉等英国民诉三步曲,另有〈公共知识分子〉(译著)、〈证据法的经济分析〉(译著)、〈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译著),〈外国证据法选译〉(合著),〈外国证据法研究〉(合著),〈民事证据法专论〉(合著)等等。可惜由于清华不留自产博士的“铁律”,徐忻未能留校,而转至海南大学法学院,现任副教授。评教授指日可待。客观的讲,中国大陆民事诉讼学研究较之刑事诉讼学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这透过各高校从事民诉法学研究学者及硕博士点的数量便可见一斑。除上列学校外,其他学校比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蔡虹,李汉昌),武汉大学法学院(赵钢),厦门大学法学院(齐树洁),西北政法学院(吴明童),广东商学院(张晋红)亦有一定实力(上述排名不分先后)。做博士后,近两年她在〈中国社会科学〉等高端杂志上发表强文若干篇,风头正劲。若不意外,留教北大应该没有问题。倘若傅郁林留校,北大民诉很快便会有出头之日。第十名:海南大学法学院: 带头人: 谭兵 徐昕 海南大学法学能发展至今天,全应该感谢西南政法的“帮忙”,他们的校长谭世贵,法学院院长谭兵皆出自西南,就连徐昕选择去海大,也是奔着业师而去。谭兵作为海大民诉的领头人,有明日黄花之势,但徐昕的到来,为他们大大增辉。徐昕在清华读博士期间,推出〈英国民事诉讼规则〉〈英国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司法改革〉等英国民诉三步曲,另有〈公共知识分子〉(译著)、〈证据法的经济分析〉(译著)、〈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译著),〈外国证据法选译〉(合著),〈外国证据法研究〉(合著),〈民事证据法专论〉(合著)等等。可惜由于清华不留自产博士的“铁律”,徐忻未能留校,而转至海南大学法学院,现任副教授。评教授指日可待。客观的讲,中国大陆民事诉讼学研究较之刑事诉讼学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这透过各高校从事民诉法学研究学者及硕博士点的数量便可见一斑。除上列学校外,其他学校比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蔡虹,李汉昌),武汉大学法学院(赵钢),厦门大学法学院(齐树洁),西北政法学院(吴明童),广东商学院(张晋红)亦有一定实力(上述排名不分先后)。211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大学 浙江大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