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之实
在这个大社会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人与人之间背景不同,经历不同,智力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遇到的机会也不同。这就决定了不同的人对成功的定义也不相同。更进一步说,时代不同,主流的价值观也不同。这就决定了不同时代的人对成功的定义也不相同。拨开现象看本质,成功就是指社会对个人的认可。 在当代转型期的中国,对物质财富的追逐是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那么把“当大款”作为你成功的标志并没有错!记得我小时候历史老师曾经说过,“岳飞是抗金英雄,不是民族英雄。因为金国如今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了”。这明显是脱离了历史去看历史,不是正确的历史观。 下面的文字假设你把成功定义为“当大款”。那么如何才能成功呢? 让我们看看主流思想是怎么说的:首先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然后要为你的理想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要迎难而上,百折不挠。最终你一定能取得成功。翻看各种成功人士传记,你几乎发现所有成功人士都是这样做的。于是你也这样做了,于是你失败了!于是你开始寻找原因。于是你找到了答案: 成功人士的目标都更加清晰,规划都更加具体,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要。于是你又照着去做了,于是你又失败了! 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谎言!天大的谎言!这些谎言都是在这些成功人士成功之后编造的。因为只有这样的成功之路才是完美的,没有任何缺憾的成功之路。别的成功人士都是这样成功的,所以他也必须是这样成功的!哪怕他的成功仅仅是因为和领导睡了一觉,或者是因为放弃了心爱的恋人而娶了个有钱的老婆! 让你们剖析一下为什么主流的成功之路是错误的:所有的成功人士的经验都告诉你首先要订立一个长远的目标。于是你就订立了一个长远的目标。2020年实现500万资产。然后所有的成功人士的经验又告诉你把长远目标分解成几个较小的目标。然后再把较小的目标分解成更小得目标。于是你照着去做了。第一阶段较小的目标是2010年实现40%的收入增长。由7万变为10万。同时积累人脉和个人的能力。第一阶段更小的目标是本月实现技术能力上的突破。 所有的成功人士的经验又告诉你去做吧!坚持下去你就赢了! 于是你就去做了。但是所有的成功人士的经验都没有告诉你应该怎么去实现那个最小的目标。因为每个人所经历的事情都是不同的。于是理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很残酷。第一个月你的目标就没有实现。你的技术能力没有得到突破性进展。于是整个理想就垮了。于是你没能坚持自己的理想,于是你失败了。 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理想与现实的脱节。一是相对于变化多端的现实,理想过于死板。从而无法提供迈向成功的动力。二是面对变化多端的现实,理想不能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 那么什么才能提供迈向成功的动力呢?答案是成功的希望是迈向成功的动力。也许你听说过这样的故事:某成功人士告诉我们他小时候有一个梦想,然后他苦苦地坚持了几十年,其间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但是最终他成功了!这是一个天大的谎言!我要说,如果内心里你觉得是在吃苦,很快你就会放弃。成功者之所以坚持下来了,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在吃苦。别人看来他们是在吃苦,他们自己乐在其中呢!无论经历多么大的失败,多么大的困难,只要他能看到希望,只要没有超出他心里的底线,他就不认为这是失败,不认为这是困难,不认为这是在吃苦。只有这样,他才有前进的动力。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成功的希望呢?答案是立足于现实,去取得现实生活中无数的小成功。培养自信。这看似是一个无用的答案,怎样取得小的成功才是问题的关键。怎样才能取得小的成功呢?答案是:你一直去想它,它就是你的了! 让我们来剖析一下真正的成功之路吧:首 先你对成功有了一个定义:拥有富甲一方的财富!下一步并不是去铺设那些不切实际的路径。而是面对现实,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去做。比如你今天有10件事情要做。其中2件对你迈向成功是有帮助的。其余8件事情对你迈向成功没有帮助。你要怎么做呢?我告诉你,你要把80%的精力用来做那2件对你迈向成功是有帮助的事情。其余8件对你迈向成功没有帮助的事情你只需用20%的经历去完成它。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取得成功。你可能反驳:这不可能做到。我不可能用那么少的精力去完成那8件事情。比如有一件事情是在开会,时间是两个小时。我又决定不了时间的长短,怎么办呢?答案是如果你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就请不要参加这样的会议。如果你不能不参加这样的会议,请在参加会议的时候思考怎样利用这段时间做重要的事情。总之,永远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如果你觉得是在浪费生命,请立即停止,转而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论你用什么办法,总之是要找到办法!与《大国是怎样崛起的》作者张国君同志,既是战友又是同事,我们曾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从事军事科学研究工作。因此,对于他出色的才华和能力比较了解。特别是当读完《大国是怎样崛起的》之后,在我心灵深处产生了不小的震撼。既震撼于他敢于选择如此重大的战略问题特立独行地开展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真知灼见,又震撼于他在职务内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写出了极具特色的理论专著,更震撼于他坦率直言,实话实说,道出了许多令人振聋发聩的话语,……借着本书修订再版的机会,我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说一说,谨作与众读者学习交流之用。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懂得这句话的含义并不难,但真正能够做得到者,却寥若晨星。国君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用这句话来形容和评价他及其《大国是怎样崛起的》,可以说恰如其分。国君同志在“后记”中说,他是在“为祖国写一本书。”如何理解他的这句话?读了本书自然便有了答案。我理解,他很可能就是企望写一本供领导中国崛起的决策者们阅读,能够帮助中国顺利崛起的书。由此可见,作者是站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全球博弈、实现中国梦的高度,直面问题,冷静思考,深度分析,提出见解的。这既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忧党忧军的赤子情怀,也反映了作者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鸿鹄之志。着实令人敬佩。本书是集中研究大国崛起问题的理论专著。众所周知,大国从来都是一个历史的现象,崛起又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所以,本书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便是对历史的深入挖掘。作者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人类历史上,那些曾经成功崛起的大国,那些曾经企图崛起但并未成功崛起的大国,以及那些虽然曾经崛起但随之又走向衰落的大国,它们各自所走过的道路。从而昭示人们:大国崛起是有规律的,且顺之者成功,逆之者则必然走向反面,或者半途而废,或者由盛转衰,甚至灭亡。而这些,对于正在苦苦追求快速而平稳崛起的中国,及其领导人、众多精英和十三亿多的人民大众来说,又是何等的宝贵。这也是本书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强大的说服力和严谨的治学精神的生动体现。今天,敢说实话,尤其是敢于说出自己内心所想的实话,几乎等同于一道无解的难题。但国君同志确属一个例外,起码这本书是一个例外。在书中,他把所思所想,所忧所虑,毫不掩饰地讲了出来。其中有些话,听起来虽然有些刺耳,但仔细品味,却不无道理,值得引为鉴戒。比如他说:“政治体制改革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是‘主动改革之路。’即以‘改革’促‘革命’”;“第二条路是‘被动改革之路’。即以‘革命’促‘改革’”。其言外之意是:如果今天我们不主动进行改革,就有可能在明天被别人革了命。他还写道:“中国大可不必为眼前的繁荣怦然心动,冷静与思考尽管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可以有效避免乐极生悲。”“在中国还没有真正形成强大综合国力之前,中国越是发展,遭到的外界威胁就越大,安全系数就越小;中国越是接近强大强盛目标,就越接近高危期。”“中国的现有行政法规看似不少,但真正起作用的却寥寥无几。”“有的中国学者甚至提出,停建航母、停止研制先进飞机和导弹,以此来回应‘中国威胁’。这与清朝政府流放‘禁烟英雄’林则徐,向大英帝国求和有什么两样。”“在中国当领导,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实在不易。因为,太多的阿谀奉承足以让你意乱智昏,有时甚至会让你黑白颠倒,这就很容易因为某一个小人、某一句谗言而葬送一批绝世人才。”等等。虽然我是在一年前读完了该书,但至今书中类似的话语还像警钟一样,在我耳旁铛铛作响,作者敢于历史担当的形象在我脑海里依然清析可现。应当说,这样做,是每一个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者、每一个真心做学问者,所必备的文德,是不能逾越的底线。底线一旦洞开,研究还有什么意义,学问还值几文钱?文风质朴,也是本书值得称道的一个突出特点。通读全书,几乎看不到一处所谓工整对仗的小标题,更没有看似华丽美观的“四六句”。作者始终遵循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说清楚、讲明白为标准的下笔原则。这种做法,难能可贵,不可小觑。因为,在时下的“文”坛上,极少有人敢于脱离“新八股”而自甘“落后”。对于在创造所谓鲜艳夺目的“四六句”上下大功夫、真功夫、深功夫、苦功夫者,似乎人人都嗤之以鼻,但似乎又都乐此不疲,其中的苦心追求者并不在少数。可见,改进文风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所以,今天如果有谁能贡献出一帖祛除此痼疾的妙方,给他一个“诺贝尔”奖也不为过。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