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身从之
青岛大学的外语专业还是不错的,现有英语、日语、朝鲜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7个语种,英语一系、英语二系(师范类)、英语三系(中外合作办学)、日语系、朝鲜语系(朝鲜语、朝鲜语.中外合作办学)、德语系、法语系及西班牙语系(西班牙语、西班牙语.拉美贸易方向.中外合作办学)8个教学系、10个本科专业。其中比较好的小语种是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青岛大学是山东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山东省首批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外语学院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为成立于1985年的青岛大学外文系。2015年12月22日,学校颁布文件,由原外语学院与原师范学院英语系、原国际交流合作学院外语部英语、韩语和西班牙语(拉美贸易方向)专业合并组建成新的外语学院。现有英语、日语、朝鲜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7个语种,英语一系、英语二系(师范类)、英语三系(中外合作办学)、日语系、朝鲜语系(朝鲜语、朝鲜语.中外合作办学)、德语系、法语系及西班牙语系(西班牙语、西班牙语.拉美贸易方向.中外合作办学)8个教学系、10个本科专业。本科教育涵盖了外语普通类、师范类、中外合办办学三种类型;研究生教育包括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具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朝鲜语)、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4个学术学位硕士培养点和专业学位翻译硕士(MTI)培养点(包括英语口、笔译;日语口、笔译;朝鲜语笔译5个方向)。朝鲜语本科专业为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日语语言文学为“十一五”山东省重点学科,德语专业是山东省政府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教育合作项目,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十二五”青岛大学重点学科,英语专业为青岛大学“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和校级特色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129人,专任教师11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1人,在读博士6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1人,青年卓越人才3人。此外,聘任外籍教师13人,聘任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教授、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赵德明教授、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宏印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穆雷教授、黑龙江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忠廉教授、扬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周领顺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高宁教授,德国外交部外交官冯•马丁先生、中国外文局全国翻译资格考评中心副主任卢敏译审、百通思达翻译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鞠成涛译审等近20位知名学者及行业内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兼职硕导和校外导师。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250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83人,本科生2325人。我院一直坚持“立德树人”办学理念,实行小班化教学,加强四维课堂建设,与中国出版集团中译语通科技(青岛)有限公司、青岛出版集团青岛出版社、百通思达翻译咨询有限公司、青岛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巴伐利亚州驻山东办事处、青岛中德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历年全国外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中取得优良成绩,多次在国家及省市各类外语演讲比赛、口笔译大赛、论文竞赛、写作大赛、辩论赛、书法比赛等活动中获奖,并在奥帆赛、残奥帆赛、青岛国际啤酒节、克利伯世界帆船赛、亚沙会、世园会、APEC部长及高官会议、国际信息化大会、东亚文化之都等各类赛事、会议、会展以及社区、中小学支教等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出色。学院获得2014年青岛大学就业先进单位一等奖。学院确立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跨文化交际学”、“外语教学与教师职业发展”5个重点研究方向,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教科研项目70余项,出版专著、编著、译著、教材等200余部,在A&HCI,CSSCI、北大核心期刊、外语类核心期刊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学术交流不断扩大,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的20多所大学建立了师生互派、本科生和硕士生学分互认及联合培养双学位等合作交流项目,并与国内外众多知名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本科生和硕士生有机会通过全额奖学金、公派公费和公派自费形式到国内外相关高校交流学习半年至两年。2015年,学院成为“外语学科发展合作论坛”理事单位,2016年,学院成为“语言大数据联盟”理事单位。 学院拥有青岛大学与德国歌德学院的合作项目---“青岛大学歌德语言中心”、教育部海外考试中心与德国德福考试院共建的山东省唯一德语语言水平考试(TestDaF)考点---“德福考试中心”、青岛大学和韩国驻青领事馆共建的中韩文化交流机构---“中韩中心”、青岛大学外语学院与中译语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山东省首家“联合国语言人才培训体系(UNLPP)授权考试中心”、青岛大学口译中心、翻译学研究中心、语言学研究中心、外国文学研究中心、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中心、教师职业发展研究中心;计算机辅助笔译及语音综合实验室、同声传译教室等教学、研究、培训、文化交流机构和场所。学院借助本身优势力量形成了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外语人才为宗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继续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