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的科技文献与信息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50年来,虽然机构几经变化和离合,但是农业科技文献信息事业却不断向前发展。今天的农业信息研究所是1987年7月组建,组成的主体是原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和农业科技出版社(该社1989年分出成为独立单位)。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文献信息事业发展的需要,1995年11月和1996年1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宏观研究室和计算中心又整建制并入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形成了今天的发展规模,2005年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正式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回顾过去所走过的发展道路——1957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与此同时中国农科院图书馆正式诞生,接管了原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图书室。建馆初期藏书仅10万余册,工作人员14人,同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成员馆”,即全国农业中心图书馆,承担起为全国服务的职能。60年代初期至“文革”前,图书馆发展较快,藏书达21万册,工作人员达29人。 1986年底,该馆工作人员达69人,藏书36万册,馆舍面积2167平方米,1987年,新图书馆落成,馆舍面积达13300平方米。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所——1956年7月,中国农科院筹备组设立了情报外联组和资料组,当时编制16人,这是我国第一个农业情报机构的雏形。1963年9月,农业部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情报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使我国农业科技情报工作迅速发展。1971年,中国农林科学院成立科技情报所,标志着我国农业情报工作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70年代,情报所在搜集、整理和传播国内外农业科学技术成就和先进经验,研究和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为80年代农业科技情报工作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1985年,经国家科委批准,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同时为农牧渔业部情报所,明确了全国情报业务协调的职能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1981年筹建,1983年1月正式成立,是我国农口第一个计算机应用研究机构,有职工44人。先后承担各类研究课题29项,国际合作项目2个,通过鉴定的成果17项,其中9项获农业部科技进步奖,7项获院科技进步奖。举办计算机技术培训班200多期,培训人数1万人次。中国农业科学院宏观研究室始建于1992年,其研究方向是,开展粮食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政策与宏观战略的研究,承担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软科学研究项目,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服务等。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及部委研究课题,完成多次国家及有关部委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和咨询。此外,参加筹建了“国家食物与咨询委员会”,并承担该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正式成立于1987年。它集成了以上各种科技机构的文献与情报、资源与设备、人才与技术的优势,为逐步扩大农业文献信息研究和服务范围创造了条件。经过17年的发展,农业信息研究所已成为全国农业科技文献信息领域最大的研究机构。中心的业务工作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即农业文献信息收藏中心、全国农业文献信息加工与研究开发中心、全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和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农业宏观发展和情报研究中心。现有在职职工319人。有在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1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02人、博士、硕士52人。中心内设20个部门。经过50年的建设,已经基本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研究、服务功能比较齐全的全国性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