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为什么农学考研分数线这么低

狂狷
无倦
在相当多的地方对于“农业院校喊渴,农业院校纷纷改名弃‘农’……,这样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城里孩子自然压根儿不曾动过报农学的念头,就连农村考生,也畏“农”如虎...这一切与人们对农学的不了解分不开关系,学农学=当农民=靠天吃饭的想法深入了太多人的心,这也导致在研究生招生的过程中,报考农学的人数过少,院校有对招生量有划定,这样就会导致农学的分数线一直都不高。那分数线这么低是不是就正好印证了大家的选择,农学并不是一个好专业,说的直白一点并不好就业?其实不然当年念农学的研究生除了自主选择的,也有很多是想读研而已,调剂走了农学这条路,虽说当初不情愿入“农”们,他们的就业状况之充分,颇出乎我们意料,久居“冷宫”的农学真的开始“吃香”了!扩展资料:农学优势学校包括:(1)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科研究生院仅两院院士就有12位,师资力量一流,理论和实践经验超丰富,学术论文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农业研究生院!极其适合从事研究工作的同学报考。(2)南京农业大学曾经的211&985,如今的首批"双一流"院校中都有它的身影。7大农业一级学科都有开设,而且农学、植物学、园艺学、环境、动物都是单独成学院开设下属专业,足见学校侧重方向。该校的全国重点学科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蔬菜学,土壤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预防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也都是农学类的学科,其中其中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4个学科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并获评A+。(3)华中农业大学学校历史可追溯到1898年清光绪年间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是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起点之一,也是曾经的“211”&“985”,如今国家首批“双一流”高校。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农业现代化建设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开设了生态学、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工程、风景园林学、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水产学、农林经济管理共计13个农学类博士学位授权点,也是该校全部的一级学科博士学授权点。而且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专业中,仅有2个专业不隶属于农学。且还有13个博士后的科研流动站是农学范畴的。参考资料:农学

金志农的教育科研

裴徽
云汉
1. 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北美鹅掌楸抗逆性种源试验及种间杂种新品种选育,2005年立项,与美国克莱门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合作,主持人2.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金边瑞香脱毒快繁与栽培中试,2005年立项,主持人3. 江西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科研院所改制与江西科技资源优势集成对策研究,2001-2002年,第一完成人4. 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鄱阳湖综合科学考察和治理研究,1983—1988年,该项目获1988年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本人在600多名参与人中排名第12位5. 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南方地区杨树纸浆与胶合板材优化栽培模式研究,1987—1991年,本人获98年国家林业总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 江西省重点科研项目:鄱阳湖地区国土资源数据库系统研制,1983—1988年,第一完成人7. 江西省重点科研项目: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1985-1986年,第二完成人 1. 《鄱阳湖研究》,1988年,科学出版社,参编2. 《鄱阳湖地区综合地图集》,1991年,上海科技出版社,编委,执笔3. 《青年生态学者论丛》,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作者之一4. 《江西科技志》,1993年,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执笔“鄱阳湖综合科学考察”部分5. 《杨树定向培育技术》,1997年,中国林业出版社,编委,执笔立地数量化分析部分三、学术译作1. 戴维·威尔,《经济增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一译作者,主审2. 汤姆·蒂藤伯格,《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待)出版,第一译作者,主审3. 亨利·勒文等,《成本决定效益:成本—效率分析方法与应用》,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一译作者,主审4. 迈克尔·康芒等,《生态经济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计划2010年出版,第一译作者,主审 1. 金志农(1990),鄱阳湖地区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第3期,74-652. 金志农(1991),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型杨树无性系立地因子数量化分析[J],陆地生态学报3. 金志农(1991),长江中游平原地区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数量化立地质量模型编制[J],江西林业科技,1991(2),9-154. 金志农(1991),长江中游平原地区黑杨派无性系立地和经营因子定量排序[J],江西林业科技,1991(5),25-295. 朱宏富,冯启旭,刘惠民,金志农,谭晦如(1991),鄱阳湖区土地利用规划意见 [J],江西科学,1991年02期,38-457. 金志农(1992),长江中游平原地区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立地质量评价(第一部分:土壤—立地因子分析)[J],江西科学,9(3),166—1738. 金志农(1992),长江中游平原地区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立地质量评价(第二部分:综合土壤—立地因子分析)[J],江西科学,9(3),166—1739. 徐南孙、金志农等(1992),农村能源系统生态观及其生态工程[J],江西科学,9(4),193—19910. 奚昕,金志农,张天火(1993),国外农林业发展概况,江西林业科技,1993(1),30-3512. 丁建南,于一尊,金志农(2004),附加外循环IC反应器启动试验[J],中国沼气, 22卷4期13. 金志农等(2008),论生态环境与和谐发展的经济学关系[J],生态经济,第9期,133-135;14. 金志农等(2009),论地方政府的科技投入及其效率[J],科技进步与对策(增刊)(已录用)15. 金志农等(2010),地方科研机构绩效考核指标及其权重计算[J],科技管理研究,第1期(已录用) 1.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1997年,江西科技出版社,第一执笔人,副主编,江西省职业技能考核指定用书;2.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图形图像模块3DS平台试题汇编》:1998年,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独著,全国高新技术考试指定用书;3.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图形图像模块PHOTOSHOP平台试题汇编》:1998年,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第二执笔人,全国高新技术考试指定用书;4. 《PHOTOSHOP 5.0/5.5职业技能培训教程》:1999年,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第二执笔人,全国高新技术考试指定用书;5. 《计算机应用教程》:2000年,江西科技出版社,第一执笔人,副主编,江西省国家公务员及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指定教材;6. 《Visual C++职业技能培训教程》:2000年,副主编,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全国高新技术考试指定用书;7. 《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培训教程》:2000年,副主编,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全国高新技术考试指定用书;8. 《3D MAX职业技能培训教程》:2002年,副主编,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全国高新技术考试指定用书;9. 《中文Windows98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标准教程(操作员级)》,2003年,主编,中国宇航出版社;10.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考核标准和大纲》:参与起草,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执笔“图形图像处理”部分。11. 《JAVA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导论》,2005年,红旗出版社,主编;12.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用教程》,2007年,海洋出版社,主编; 1. 《江西省国家公务员及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题库及软件》:1998年,系统分析和程序设计人;2. 《人事考核管理系统 V2.0》:1999年,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发行,系统分析和程序设计人;3. 《江西省高新技术考试考务管理系统》:1999年,全省考试站使用,系统分析和程序设计人;4. 《魔力打字王 v1.0》:2001年,省级科研项目,软件由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向全国发行,系统分析和程序设计人。

农学专业考研难吗?

菊池
第八个
这与什么专业没有太大关系,要看自己的学习能力2021一级建造师-精品备考资料包助你高效通关一建考试¥9元2021年二级建造师-通关锦囊备考提速2大王牌¥1元【特价9元】2021新手试学体验课9元学懂造价第一章¥9元2021一消名师100节精品课超值体验,轻松取证¥0元2021年中级经济师入门必备新手快速入门攻略¥3元2021高级经济师-精讲班开班直播考纲讲解 习题演练¥1元2021健康管理师超值教程大礼包教程课题一站式配齐¥9元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备考指导轻松入门人力资源师¥0元查看更多在线客服官方服务官方网站精华资料免费直播课免费领课领优惠券考试日历

农业教育的投出产出比包含哪些部分

斗地主
梦想
农业教育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实践,又反过来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在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农业教育的发展又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并对促使科学技术为农业劳动者和农业工作者所掌握,从而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农业推广三者密切结合、相互促进,已成为农业中智力投资的重要形式,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有效途径。

农业类的 省级期刊有哪些,

铃音
红豆杉
很多 安徽农学通报 现代农业科技 安徽农业科学 北京农业 农业新技术 村委主任(下) 福建农业科技 福建农业学报 高等农业教育 广东农业科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古今农业 甘肃农业 甘肃农业科技 广西农学报 南方农业学报 农业研究与应用 贵州农业科学

一套农业研究设备多少钱?

梦影版
天与之形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包括:(1)农田水利建设,如防洪、防涝、引水、灌溉等设施建设;(2)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商品粮棉生产基地,用材林生产基础和防护林建设;(3)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等。

南京农业大学的学术研究

以成
鬼神不扰
2006年至2015年,学校科研经费达38亿元,获得国家及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00余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学校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主动服务社会、服务“三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多次被评为国家科教兴农先进单位。 截至2014年9月,学校被ESI收录论文5242篇,被引用36011次。 2013年度主要科技成果获奖情况一览表 序号 成果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 授奖部门 第一完成人 1 冷却肉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创新与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国务院 周光宏 2 梨高光效树形及花果管理技术研发与应用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教育部 张绍铃 3 有机肥作用机制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教育部 沈其荣 4 农田固碳减排研究及应用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教育部 潘根兴 5 中国农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增汇研究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江苏省人民政府 黄耀 6 梅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利用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江苏省人民政府 房经贵 7 棉纤维发育的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研究团队 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 农业部中国农学会 张天真 8 苏淮猪新品种培育与推广应用 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农业部中国农学会 王林云 9 小四轮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常见故障诊断排除图解 中华农业科技奖科普奖 农业部中国农学会 鲁植雄 10 克氏螯虾营养需求研究及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发与应用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奖三等奖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奖奖励工作办公室 刘文斌 11 长江下游农区多花黑麦草高产栽培及利用技术的基础研究 中国草业科技奖二等奖 中国草学会 沈益新 12 梨生殖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团队 华耐园艺科技奖 中国园艺学会等 张绍铃 13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问题研究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教育部 曲福田 图书馆藏 根据2015年3月图书馆网站显示,学校图书馆有藏书208万册,电子图书65万册,电子西文期刊12000种,电子中文期刊16200种。 学术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于2001年创刊,是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学术性理论刊物,现为双月刊。该刊入选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教育部名栏工程入选期刊、人大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该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技术文摘》(CABI)、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英国《动物学记录》(ZR)、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文献数据库(JST)收录;该刊还呗《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3年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中国生物学文摘》等收录。 《中国农业教育》《中国农业教育》杂志是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教育刊物,创刊于1992年。 该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畜牧与兽医》《畜牧与兽医》是由中国已故著名学者罗清生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于1935年创刊,建国后王栋教授等于1950年复刊,是我国第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畜牧、兽医类综合性科技期刊。现由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该刊设有“试验研究”、“畜牧生产”、 “兽医科技”、“疾病防治”、“专题论述”、“文献综述”、“畜牧兽医简报”等6个固定栏目,以及“动物保护”、“专家论坛”等几个不定期栏目。

全国有哪些农业院校?

插翅虎
头上安头
我国一直都是一个农业大国,那么国内有哪些农业专门高校呢?我们国家的农业类院校可以说是遍布全国各地啦!不过我觉着这个问题提的不大妥当。由于我国之前的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原来一些农业专门院校与其他学校合并成为了综合性大学,但是这类学校农学一级学科下的很多专业也是很厉害的!也可以算作农业专门高校。像现在的浙江大学,是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合并而成,原浙江农业大学主体现成为浙江大学的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和动物科学学院。此外还有西南大学,现在的西南大学是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及西南师范大学合并而成。但是西南农业大学并入西南大学后,不过并入西南大学后,好多农业类专业的学科建设似乎不如以前啦。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参考,农学专业下的9个二级学科中,西南大学均未获A档,而同样组建而来的浙江大学在本次学科评估中表现很出色。几个学科都处于A+水平。因此,高考填报志愿的同学,尤其是对于考高分的同学,如果家里人觉着农字的学校不太好,就可以填报这类综合类学校,既可以满足自己学农的心愿,又可以对家里人有交代,一举两得!此外,各省、地区也有自己的农业类高校,以满足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

邓植仪的广东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开拓者

异哉
僧肇
邓植仪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土壤学家,还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农业教育家。他对当年中国农业教育的落后状况极感忧虑。他深知,农业教育是发展农业的原动力,农业教育不发达,则农业科学和农业生产无发展希望。他强调指出,要改变我国农业之落后面貌,必须重视发展农业教育。一所高水平的农业院校应能真正负起解决农业生产重大问题之责。 广东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特别是中山大学农学院的发展历程是和邓植仪的名字紧紧相连的。从1917~1949年,经历了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国立广东大学农科学院和中山大学农学院三个发展阶段,历时共33年。邓植仪曾先后多次出任校、院长达21年,两次出任中山大学教务长,长达11年,这在1956年以前中山大学校史上是少见的。他为广东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开创、巩固,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多层次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卓越贡献。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创建于1917年,邓植仪从1920年开始主持该校工作,当时国内军阀混战,政局不稳,农专办学是极其艰苦的,历程是坎坷的。学校不仅缺乏开办费,还曾因生源缺乏,校舍被军队征用,实验场地被变卖,学校被逼迁,在临时棚厂内办学两年多。邓植仪带领全校师生克服重重困难,采取了向社会募捐增建校舍,改进招生办法增加考生来源,增聘知名教授壮大师资队伍,改革教学体制等措施,使农专转危为安,打下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1922年,为了推动农专向高层次发展,农专师生发动了“改大”运动。邓植仪明确提出“本校欲图提高,不能不急于改为农业大学”。经一年的争取,广东省教育厅终于同意农专筹备改办大学,并任命邓植仪为广东农科大学筹备会会长。1924年孙中山创办了广东大学,并将筹建“改大”中的农专改组为广东大学农科学院。邓植仪受聘为首任院长。当时正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合作时期,广东大学农科学生对农民运动的关心、重视乃至参与的激情,都居于全国农科学生之首。该院学生会刊行的《农声》积极宣传农民运动的重要意义,报道农民运动的动态,指出学生运动必须同农民运动相结合。邓植仪对农科学生运动采取了正确的态度。1926年5月,广东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广东大学农科学生代表列席了会议,并向大会提出了五项积极的提案。为了表示对省农民代表大会的拥护和敬意,全院师生还举行大会欢迎彭湃等代表,邓植仪亲自主持大会并向代表们介绍了农科学院的现状和发展计划。1932年—1940年,邓植仪担任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期间,在任的前6年正是农学院蓬勃发展并走向更高办学层次的时期。1935年中山大学建立了研究院,下设有土壤学部和农林植物学部,邓植仪兼任土壤学部第一任主任,开始在国内主要大城市招收土壤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国内唯一的培养土壤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机构,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著名的土壤学专家,其中有简浩然、陆发熹、张本庚、张守敬等。邓植仪在推动学校向高层次发展的同时,开拓了多种办学形式,如为扶助贫困地区发展蚕桑业,成立了由他兼任所长的巡回蚕业讲习所,派出教师下乡巡回讲授蚕桑应用技术,学制一般为半年。这种送科学技术下乡的办学形式,深受当地政府和农民的欢迎。 抗日战争期间,中山大学是在颠沛流离,鼙鼓频惊中度过的。1938年10月,广州告急,中大奉命西迁。当时校长邹鲁远在重庆,乃由邓植仪带领全校师生,辗转搬迁,最后定址云南澄江县。西迁途中他风尘仆仆,备尝艰辛,定址澄江后又四处奔忙,积极筹划,于1939年3月1日正式复课。至此,一个拥有7个学院,2000余名师生的中山大学经过四个多月数千里的辗转搬迁后,终于安顿下来,得以弦歌再续。1940年秋,中山大学从云南迁回粤北,农学院则迁至湖南宜章栗源堡。1944年底日本侵略军进犯粤北,1945年1月15日栗源堡沦陷。邓值仪率领农学院和其他学院部分师生,历尽艰险,从栗源堡突围到达连县,成立了中山大学连县分教处(当时中山大学校本部迁往梅州市区),邓植仪兼任主任。他临危受命,竭尽全力,坚持办学,使学生不致中断学业,直至抗日战争胜利,才带领师生迁回广州石牌。此后直至1949年,中山大学曾数度易长,但邓植仪一直担任教务长兼农学院院长,为医治战争创伤恢复教学、科研秩序而辛勤工作。 邓植仪从教30多年,为发展我国农业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些对当前深化农业教育改革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重视建立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的学校管理体制和推动系、科与研究、推广机构的同步发展,从组织管理上促进了学校面向农村,为农业生产服务。邓植仪常说:“须知高等农校所负之使命,不仅造就人才而已,尤须负有改进地方农业之责”。因而,早在1923年他担任广东农专校长时,就设立了推广部,建立了一整套推广措施,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没有中断过。邓植仪极力主张每个系都应建立相应的研究、试验机构,教师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还应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早在1930年前后,中山大学农学院农学、林学、农林化学三系就先后创建了稻作试验场、农林植物研究所、土壤调查所、白云山模范林场、蚕种改良所和气象观测所等。这些研究机构的建立、发展,直接带动了该院的稻作学、植物分类学和土壤学的发展,促进了农学院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也促进了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抗日战争胜利后,农学院还创办了广东柑桔繁殖试验场,增设了病虫害药剂研究室。中山大学农学院在创建初期,只有3个学系,经过邓植仪的多年努力,至1949年,已发展成有8个学系和科研试验机构较完善的农学院。2.建设一支有学科带头人的高素质、稳定的师资队伍。邓植仪知人善任、扶掖新秀的品德在教师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因而能使一批学术造诣专深,有振兴中华农业抱负的知名教授如丁颖、陈焕镛、张巨伯、侯过、蒋英、温文光、黄昌贤、谢申、赵善欢、蒲蛰龙、王仲彦等长期稳定地就教于该院,成为师资队伍的核心和学科带头人。这就使农学院成为当年中山大学7个学院中教师队伍最稳定的一个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邓植仪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他身兼中山大学教务长、农学院院长两个要职,但从没有忘记自己也是一位教师,一直坚持讲授土壤学、地质学、土壤分类学等课程,并指导研究生,还常利用寒暑假带领科研人员到农村进行土壤调查,开展科研,从不离开讲坛。3.寓学农、爱家、务农教育于实践教学环节之中。他认为,农业科学是应用科学,农业工作又较艰苦,所以农科学生学农意志不可不坚,学成之后从事农业工作,尤须刻苦勤劳。为此,他对学生的农业劳动和专业技能的锻炼要求非常严格。新生入学伊始,就先从事一段时间的农场劳动,以“锻炼其精神体魄,免将来易为不良环境所变迁”。其后通过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农林场进行暑期实习和科学试验,正确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和坚定学生热爱农业、献身农业的意志。早年中山大学农科大多数毕业生都能长期坚持在农业部门工作,并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这与邓植仪的谆谆教导和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 在数十年办学实践中,邓植仪坚持以振兴中国农业为办学宗旨,一直强调农业教育应与农业建设密切结合,应面向农村,面向农民,为农业生产服务。他发表的教育方面的讲演和论著不少,如《论吾粤实业与实业教育》、《论农学院之过去与将来》、《三十年来之广东农业》、《改进我国农业教育刍议》和《农业改进与乡村教育》等,均体现了他的农业教育思想。他对举办农业教育的主要观点是:1.热心农民教育。他认为农民是整个农业的主体,居于直接生产地位,能否接受农业科学知识的教育对农业生产至为重要。早在1921年他就曾向广东第五次教育大会提出设立乡农学校议案,他严肃批评当局不重视农民教育,“吾国四民农为最众……独于此最占多数之辈不为设想,宁非憾事”。他倡议设立乡农学校,以图补救,并就其办学方针提出具体建议。1938年,他又指出,为改变“业农者不可得学”的状况,既要积极推广农村义务教育,又要改革农业教育制度,大力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辅助农民教育,以利农民教育之推行。2.倡导“教建合一”。邓植仪认为“农业教育与农业建设当谋其沟通”。农业教育要以整个农业为对象,应依据整个农业政策而规划。为此,他建议由农业部、教育部与实业部共同组织一个委员会,主持整个农业教育,以消除农业教育与农业建设之隔阂,使其相辅并进。3.建议建立适合国情的农业教育体系。他的构想是:以高等农业学府为中枢,其设立与布点“不贵乎多而贵乎健全”,主张适当调并一些高等农业院校以充实师资和合理使用有限的经费。而发展中初等两级农业学校则应面向广大农民,以提高农民文化技术素质,适应农民子弟易于就学和利于农业技术推广为主旨。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邓植仪一向认为农业教育应注重结合国情,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反映中国特色。他对当时农业教育“多犯空泛之病”,对教材内容不切实际,或不加选择照抄外国教材,深感遗憾。他批评这种脱离中国农业生产实际的“讲堂式之教材”和“黑板上之教育”,是难以培养出实用人才的。他在和彭家元一起编写《土壤学》教材时,就非常注意利用广东土壤调查中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并翻阅我国古籍中有关土壤鉴别和土地利用法则等史料,使该书紧密联系我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5.重视与兄弟院校、科研机构的协作。邓植仪认为要改变中国农业落后面貌,全国农业界必须团结合作始能收到良好效果。1923年他在担任广东农专校长时,就与东南大学农科、北京农业大学商定,建立交换教授及学生相互转学等合作协议,进行了教授交换,促进了三校良好协作关系。邓植仪也很重视与科研机构的联系协作。抗日战争前不久,他和丁颖教授就着手与全国稻麦改进所合作,与该所商定了包括建立试验场所、培训人员、水稻良种检定和试验等内容广泛的合作协议。可惜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影响了这些合作的进行。